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摘要】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亩产量=亩收获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在一定的收获株数的条件下,单株结铃和单铃重成为产量的决定因子,因此搞好棉田的铃期管理,提高铃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棉花铃期管理铃重病虫害铃重与结铃部位,时间有关。
一般内围铃的铃重较重,外围铃的铃重较轻,且随圆锥体增大而趋于递减;纵向以中部铃重高于上、下部的铃重。
铃重还与棉花早发和晚发,土壤肥力高低,病虫为害,品种纯杂等有密切关系。
就目前高密度栽培模式、肥料利用快,个体竞争出现早,前期生长加快,如果生育期跟不上或施肥时期不当,容易造成中后期脱肥现象,形成后期棉田早衰,中上部蕾铃脱落,严重影响成铃和纤维品质;或者部分晚发棉田,前期生长量不足,在中前期提苗过快形成晚发的旺长苗,造成中下部座铃困难,始节偏高,棉株生长失衡转化不过来,加上生育施肥不当,后期出现贪青晚熟,也会严重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所以必须抓好棉花铃期管理。
1 塑造理想株型随着棉田密度的增加,田间小气候发生了变化,整体与个体的矛盾,棉花铃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平衡诸多矛盾的关键指标是“株高”,成败的关键也在“株高”。
在实际的工作中,高度偏高,群体过大,棉田通风透光性差,中下部蕾铃脱落增加,尤其是9月至10月份的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严重影响产量水平。
反之,没有足够生长量的群体也是没有生产力的群体,单株营养面积过小座铃率更低,尤其是上部脱落多,无生产潜力,解决好“高度”问题就有效地解决了“促控”矛盾,才能获得最佳单株生产力和提高棉田整体水平。
其中水肥运筹,化调、打顶、整枝则成为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重点。
1.1 水肥运筹水的调控尤为重要,水是命又是病,灌好,差棉花可变成好棉花,增产;灌不好,好棉可变成差棉花,减产。
同时棉株高度,节间长短受水分影响极其显著。
因此一定要做到科学灌溉,正常棉田头水应坚持以“不旱不灌”点片旱点片灌”的原则。
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7期农谚有“棉花三分种,七分管”,可见棉花一生中需要精耕细作,用心管理,尤其花铃期最关键,这一时期是棉花由营养生长转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发育阶段,管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生长紊乱情况,打破生育平衡,使蕾、花、铃的生成量减少、脱落严重,造成减产局面。
2010年黄河流域棉区整个棉花生育期气候大反常,苗期低温,现蕾后又阴雨连绵,棉花出现狂长现象,山西和陕西黄河滩涂播种晋棉45号的许多棉农一时束手无策,以前主要是促长管理,现在要控制生长。
针对如何使用化学药剂和农事管理这一问题,笔者把晋棉45号棉花花铃期的基本特点和田间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棉花花铃期的基本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山西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属于中早熟棉区,棉花花铃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大约50d 。
初花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到盛花期生殖生长逐渐加强,干物质积累最快,花铃后期生殖生长就处于绝对优势。
此时大量开花结铃,棉株成铃渐多,有机营养分配主要转入生殖器官,且营养生长势明显减弱,叶面积系数也因下部黄叶、落叶等增多而日渐减少。
该期对水肥需求量明显增多,占全生育期的50%~60%,是棉花一生中需水肥的临界高峰期,也是棉花三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桃)的主要形成阶段,是棉花产量构成的关键时期。
1.2棉花花铃期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对于晋棉45号产皮棉1800kg/hm 2的棉田,该期棉株需水量大约为275mm (相当80cm 土层持水量70%~80%),光照要充足,日温30℃以上。
要求氮、磷、钾元素供应满足,但氮肥不宜过量。
在这种条件下,棉花光合强度高,呼吸消耗相对较小,蕾、花、铃脱落少,棉铃、种子纤维发育好,品质优,产量高。
1.3晋南和渭南棉区棉花花铃期的自然气候特点该区域同期平均降雨量只有151.3mm ,较实际需水量少123.7mm ,雨量满足率55.0%,7—8月雨量虽较苗期和蕾期偏多,但生育期间有46.9%年份仍需大量浇水。
为什么棉花整枝摘心可避免蕾铃脱落,整枝摘心的技术要点

为何棉花整枝摘心可避免蕾铃脱落,整枝摘心的技术要点
要问为何棉花整枝摘心可避免蕾铃脱落,整枝摘心的技术要点,据悉公道适当的整枝摘心,可以增加棉花植株的透风性以及透光性,保证植株的叶片遭到的光照充足,且不易产生虫害,从而减少蕾铃掉落;另外一方面,整枝摘心后可以将营养以及水分集中输送到花蕾部位,减少蕾铃掉落。
技术要点:摘心时间把控;棉花蕾期整枝;花铃期整枝;吐絮期整枝。
一、为何棉花整枝摘心可避免蕾铃脱落
1、光照:公道的整枝摘心,可以增加棉花植株的透光性,保证植株中下部分的叶子也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顺利进行光合作用。
2、温度:整枝摘心可以增加植株的透风性,着落温度,减少植株患病虫害的可能性,并且当温度在36.5℃以上时,花粉粒会被破坏而影响受精。
3、营养水分:整枝摘心可以把根部吸取的营养以及水分,集中输送到花蕾部位,也能减少营养水分的消耗。
二、整枝摘心的技术要点
1、摘心:摘心时间要根据棉花的长势,密度来决定,如果植株的长势好,密度小,摘心时间应延迟,反之则提早;在摘心时,一株一株打,以防遗漏,一样只摘取棉花顶尖以及连带的一片刚展开的小叶。
2、蕾期整枝:在第一个结果枝显现开始,去除掉病叶、老叶,在棉花基部3个枝条上摘除9个左右的幼蕾。
3、花铃期整枝:在打顶落后行,及时抹芽,去除掉空果枝以及无效棉铃。
4、花絮期整枝:去除掉棉花主茎下面的部分枝叶,进一步增加透风性。
棉花种植管理技艺

棉花种植管理技艺至九叶期,用缩节胺7.5~15.0 g/hm2,或25%助壮素30~60 mL/ hm2对水225 kg/hm2,喷棉株顶部。
七是及时清理田间。
套栽及地膜棉田。
在西瓜开始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藤蔓;6月底之前及时清理地膜,以促进土壤通气。
2.3 花铃期管理一是重施花铃肥,增施长桃肥。
于7月上旬施尿素225~375kg/hm2,7月下旬再施尿素75.0~112.5kg/hm2盖顶肥。
均开浅沟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若天气干旱,掺水浇施。
于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叶面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用水量675kg/hm2左右。
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二是灌溉与排水。
棉花花铃期耗水量大,且逢高温季节,必须做好抗旱工作。
灌水最好在早、晚和夜间进行,以沟灌渗透为宜[3]切勿大水漫灌和在中午高温时灌水。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花铃期若出现大雷阵雨,要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田间积水。
三是整枝打顶。
淮北地区可于7月25日前后打顶,沿江地区于8月10日之前打顶。
打顶以打1叶1心为宜,不能“大把揪”.棉株生育后期,可人工打边心、打老叶、剪空枝、抹赘芽及摘除无效晚蕾。
四是化学调控。
初花期用缩节胺15~30g/hm2或助壮素60~120mL/hm2对水450kg/hm2,喷棉株下部果枝边心和顶部;棉花打顶后7~10d,用缩节胺45~75g/hm2或助壮素180~300mL/ hm2,对水450 kg/hm2喷棉株上部果枝边心。
五是防治病虫害。
花铃期害虫主要是棉铃虫、红蜘蛛等,抓住这2种主要虫害的防治,兼治其他害虫[4]此外,要密切注意斜纹夜蛾等次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2.4 吐絮期管理一是防涝抗旱。
如遇秋雨较多,要及时清沟排渍,减少烂铃。
如遇久旱,应及时灌水,防止棉铃逼熟。
二是防治虫害。
吐絮期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叶跳虫等。
后期防治在9月中下旬进行。
三是整枝和推株并垄。
吐絮前后,将主茎下部老叶和无效果枝剪去;继续抹赘芽、摘去无效花蕾。
棉花种植与大田管理技术

棉花种植与大田管理技术摘要:一直以来,棉花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作物,并在人们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棉花需求量的增加,越发关注棉花的种植技术;因为棉花种植技术,是保障棉花高产、高质的首要途径;与此同时,在优化棉花种植技术的过程中,还应做好棉花大田管理工作;这是优化棉花生产结构的双重手段。
基于此,本文认真分析了棉花种植技术,并对棉花大田管理技术深入研究,希望能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棉花种植;农业技术;大田管理现如今,人类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越发追求自身生活质量;而棉花则是为人类提供舒适生活空间的重要产物。
那么,为了产出高品质棉花,做好棉花种植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1]。
在种植棉花过程中,应将种植技术与机械化手段相结合,在控制棉花水肥、农药用量的同时,有效处理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绿色生产的目的。
1.棉花种植技术1.1棉花种植准备期在棉花种植前期,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种植人员应认真分析当地的种植情况,选择与当地种植环境相匹配的棉花种子;而在选购种子的过程中,也需密切关注种子购买机构,看其是否符合经营资质,以此来保障棉花种子的质量;此外,在购买种子过程中,还应以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种子为主。
其次,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种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当地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等。
最后,为了提高棉花种子的成活率,减少病虫害对棉花种子的影响,在种植棉花种子前期还应对其进行包衣处理,从而降低棉花病虫害的发生率。
1.2把握播种环节在播种棉花种子的过程中,应以点播方式为主。
每一个播种穴内应点播三粒棉种;与此同时,还应保证棉种的播种密度;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应播种3.7万棉株为宜;而棉花的行间距应确定在1.2米左右,种子播种深度以1.5厘米为宜[2]。
1.3科学施用基肥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土地施加有机肥的含量应在30吨左右,施加磷酸钙应在600千克左右,氯化钾则以200千克为宜。
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

现 代农 业科技
21 0 1年第 7期
棉 花 花铃期 管理 技术
孙振 纲 许 琦 刘彦 军
(L 省 农 业科 学 院 棉 花 研 究 所 , 两运 城 04 0 运城 市种 子 管 理 站 ) 两 山 4 00;
摘要
花铃 期是 棉 花一 生 中生 长发 育最 关键 的 时期 , 深入 了解 该期棉 花 的 生育特 点及 对 外界 环境 条件 的要 求 . 不 同长 势棉 田进 行 对
控 制生长 。 对如 何 使 用化学 药 剂和 农事 管理 这一 问题 , 针 笔 者把 晋 棉 4 5号棉 花 花 铃期 的基 本特 点 和 田间管 理 的 几项 关键技 术措 施总 结如 下 。
1 棉 花 花 铃 期 的 基 本 特 点 及 对 环 境 条 件 的 要 求 11 棉 花 花 铃 期 的 生 育 特 点 .
3 . 狂 长 棉 田 管 理 2
稳定 的 叶面 积 系数 , 茎 比初 花 期 7 %左右 , 红 0 花铃 期 9 %左 0
右 , 部 保持 1 m 左 右 青茎 。 顶 0c 7月 中旬 封 小垄 , 7月底 封 大 行, 初花 期株 高 6 m左 右 , 0c 最终 株 高 10c 0 m左 右 。 农谚 说 : “ 叶色 浅 绿较 正常 , 不旺 不 衰植 株壮 , 带桃 封 行腰 不 空 , 桃 三 挂 满脱 落轻 ” 。
t otnfr l yc a a tr t s e tr a n i n n o d t na dt e e t o h r l t o dt n . a w i , ek ytc n c l a u e f h o t t i h ce i i ,xe n l vr me t n i o n ci p oaci i c n i o s Me n h l t e h ia me s r s e c o e it r sc e o c i hp n ma c i e h e ot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摘要分析了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从重施花铃肥、及时灌水、早整枝、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摘等方面总结了提高铃重的技术,以促进棉花的高产。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铃重;影响因素;提高技术棉花的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影响铃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1]。
从理论上讲,铃重的大小是受品种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是相对恒定的,变幅很小[2]。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铃重的大小受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变化很大,对棉花产量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3]。
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铃重是构成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花铃期又是决定铃重大小的关键时期。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铃重指的是生产上所需的棉铃内的棉籽和棉纤维的重量。
棉花一开花就进入了棉铃形成发育的成熟时期,大体上可分为体积膨大期、棉铃内部充实期、开裂吐絮期,在新疆兵团第一师十二团经历68~72 d。
铃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气温高,铃期短;气温低,铃期长。
铃期积温如果不能满足棉铃发育的需要,棉铃就不能正常发育和吐絮,棉铃内的棉籽和纤维就不能正常地发育成熟,棉籽易形成不孕籽、僵尖,形成霜后花,甚至为无效铃,铃重就减轻。
说明在漫长的花铃期过程中,铃重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 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很多,除了棉花本身的品种特性和结铃部位以外,其他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4]。
1.1 外界温度气候条件影响铃重的重要因素是温度。
椐研究资料,棉铃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日平均气温25~30 ℃,温度过高,妨碍棉株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超过33 ℃影响棉花授粉受精作用,铃重下降。
温度过低,棉株的代谢作用受到抑制,叶片中的光合产物不能顺利地运输到棉铃。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 ℃以下时,棉铃纤维素基本停止形成,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 ℃,棉铃干物质的积累就会很慢。
1.2 棉株授粉与受精棉铃中的棉籽是否受精发育成种子或发育是否良好,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棉花花铃期枝条整理抓“三打”

为 减 少 果 枝 上 的 棉 桃 的 养 分 供 给 。 对 一 些 田 间 通 风 透 光 条 件 较 好 的 棉 田 , 适 当 减 少 或 减 免 打 老 叶 。 此 外 , 棉 可 对 花 植 株 主 茎 和 果 枝 叶 腋 处 长 出 的 赘 芽 、 长 枝 权 等 , 应 疯 也
减 少养分 的无效 损耗 。 三 、 老 叶 打
、
打 顶 心
适 时 打 顶 心 可 打 破 棉 花 植 株 顶 端 生 长 优 势 ,改 变 体 内 养 分 运 转 方 向 和 分 配 比例 ,使 有 限 的养 分 及 时 运 向 结
实 器 官 , 而 达 到 多 结 蕾 铃 和 增 加 单 铃 重 的 目 的 收 效不 太 明显 。 旁心时 , 打 每 个 果 枝 留 果 节 的 多 少 ,应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而 定 , 般 留 2 3个 果 节 。 一 —
具体 的株型 主要 有两 种 : 是 留成“ 塔 型 ”既 棉花 植株 一 宝 , 的 下 半 部 果 枝 保 留 果 节 多 一 些 ,上 半 部 果 枝 保 留 果 节 可 适 当少 一些 ; 是 留成 “ 鼓 型” 即棉花 植 株 的中部 果枝 二 花 , 保 留 果 节 多 一 些 ,下 部 和 上 部 果 枝 保 留 果 节 少 一 些 。 此 外 , 估 计 收不 到子 棉 的后 期 花蕾 , 趁早 将 其 去掉 , 对 应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栽培技术
棉花花铃期是指从棉花开花到吐絮的一段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到8月30日,历时五六十天,这一时期棉花不仅长枝叶、长蕾、开花、结铃,同时也会受内因、外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蕾铃脱落,因此花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
据6个品种4年棉花现蕾、成铃、脱落规律调查,在密度2500株、平均亩产325.5公斤情况下,单株果节65.8个(即现蕾总数)、成铃28.8个,脱落37个,脱落率为56.2。
用其现蕾、成铃、脱落比,做成曲线图。
棉花6月5日现蕾后,标志着从营养生长为主,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现蕾高峰期在6月20到7月30日,日现蕾量均在20个以上;棉花开花期,4年平均在7月5日,棉花开花后标志着进入花铃期,即由以营养生长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到盛花期(即第四个果枝开花时),其营养生长(即长枝叶、长根),达到最旺盛时期,其后将逐渐衰退转化为生殖生长(即开花、结铃、现蕾)为主。
棉花成铃从开花后逐渐攀升,到7月20日进入高峰期,直到8月20日,这一段时间单株成铃23个,占总铃数的80%,其高峰期在7月30日前后;棉花蕾铃脱落,一般从开花后开始,开花前没有病虫危害,脱落很少,开花后,随着结铃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脱落高峰期在成铃高峰期之后,大体在7月25至8月30日,平均单株脱落24个,占脱落总数的70%,其高峰在8月5日前后。
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除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外,70%以上是由于
营养失调造成,而营养失调中,除个别年份个别地块生长过旺外,多数为营养不足造成。
因此重施、施好花铃肥,是保证棉花营养需求,促进棉花多结铃、结大铃,少脱落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学施肥是棉花栽培中的一项高效增产措施,不能指望不施或少施,而能获得高产。
花铃肥施多少,因产量、地力、苗情而定。
各地经验,北方棉区中等地力以上,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棉田,前期施肥充足(比如前期已亩施二铵20公斤、钾肥15公斤以上),一般亩施尿素10~20公斤为宜,地力壮、苗情旺的少施,地力弱、苗情差的多施。
前期磷钾不足的,适量加施二铵和钾肥,尤其前期只施100斤复合肥的棉田,在追施尿素的同时,应补施钾肥7.5~10公斤。
花铃肥应早施,一般棉田见花追肥为宜,今年北方气温高,干旱严重,大部棉田开花期早于往年。
不少棉田开花提前,营养生长滞后,应结合抗旱浇水、及早施好花铃肥。
对地力壮、墒情好、苗子旺的,可在下部坐住1~2个大铃时追施,但不宜晚于7月15日。
对施肥量较大的棉田,可分两次施用,第二次追施一般不晚于7月25日,亩追尿素5~7.5公斤,可预防早衰,保证盖顶肥的需要。
花铃肥施肥方法,宜采取机械开沟深施的方法,施肥时不要特意靠近根部,施在大行中间就行,因这时棉花根系已发展到最大范围,根毛遍布全田,越靠近棉株吸收能力越差。
尿素施后不宜立即浇水,立即浇水或肥后遇雨,容易发生青枯,所以,一般浇后或雨后施肥为好。
叶面喷施,是在施好追肥的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措施,后期出现早衰迹象的棉田,可喷施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有助提高产量。
但不能用叶面肥替代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