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病理学总结

合集下载

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变化

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变化

原位抗原
植入抗原
抗体
基底膜
肾小球肾炎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机制示意图
左图:抗肾小球基底膜性GN 右图:Heymann肾炎 。 ○ 抗原 Y抗体
连续性荧光
颗粒状荧光
炎症介质能导致肾小球损伤 包括:细胞性成分和可溶性介质两类。
(1)细胞性成分: 血管活性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氧自
由基、蛋白酶以及IL、TNF、PDGF等 。
硬化:指肾小球Cap皱曲、闭塞、基底膜增厚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二)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 急性肾炎综合征
早期少尿性氮质血症
(三)肾病综合征
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d)、严 重水肿和高脂血症
(四)慢性肾炎综合征 多尿、低比重尿和夜尿,以及高血压、贫血、氮
③残存的较正常的肾小球呈代偿性肥大,肾小
管扩张。 3.临床病理联系:
(1)尿变化:主要为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2)高血压: (3)贫血: (4)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肾小球 正常结构
肾 小 管
红细胞管型 透明管型
Cap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ap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不连续的颗粒状的荧光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2)可溶性介质: 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花生四烯酸代
谢产物、多种细胞因子等。
三.基本病理变化: (一)增生性病变: 表现为肾小球细胞增多 以基底膜为界分为两种: 毛细血管内增生:指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毛细血管外增生:指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二)基膜增厚:导致通透性增加 (三)炎性渗出和坏死 (四)玻变及硬化: 为各种肾小球改变的最终结局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及治疗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及治疗

其他分级系统
分级 Ia (轻度 ) IIb (中度 ) 增生 为主 类别 小球病变 A 正常小球 B 轻度系膜细胞病变 C A B C A B C 轻度系膜基质病变 <25%的肾小球存在中度局灶节段系膜增生,罕有 硬化,罕有小新月体 近50%的肾小球存在中度局灶节段系膜增生和/或 硬化;内皮细胞增殖阻塞毛细血管袢;<25%的肾 小球存在粘连、细胞性新月体 小管间质病变

概况
IgA肾病 主要表现在肾脏,但有证据表明可能是一种全 身性疾病 临床上部分患者有腹痛,排尿不适,甚至有尿频、尿急; IgA肾病患者接受肾移植后5年, IgA肾病复发高达35%; 无症状IgA肾病者提供肾给非IgA肾病肾衰者,供肾系 膜区IgA沉积迅速消失; 部分血中有IgA、 IgA-纤维连接蛋白复合物增加; 部分皮肤活检血管壁有IgA沉积;
[Kidney Int 2009,76(5):534~56]
1:>50%肾小球增生
56] 0: ≤50%肾小球增生 4~5:轻度增生 [Kidney Int 2009,76(5):534~
Katafuchi 评分(一):肾小球积分
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积分
按所有肾小球积分的均值分为1~4分 1分:1≤均值<2 ; 2分:2≤均值<3 ; 3分:3 ≤均值<4 ; 4分:均值=4 节段损害积分 新月体、粘连和节段硬化的百分比, 分为0~4分 0分:无 ; 1分:<10% ; 2分:10%-25% ; 3分:25%-50% ; 4分:<50% 球性硬化积分 球性硬化肾小球所占肾小球总数的百分比分为0~4分 0分:无 ; 1分:<10% ; 2分:10%-25% ; 3分:25%-50%; 4分:>50%
偶见局灶间质浸润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蛋白尿
多数少于3g/日,少数患者可有大量蛋白 日 多数少于 尿,>3.5g/日 日
少尿
部分患者起病时尿量少于500ml/d,并 , 部分患者起病时尿量少于 发氮质血症 2周后多数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恢复,仅 周后多数尿量逐渐增多,肾功能恢复, 周后多数尿量逐渐增多 5%患者进展为无尿 患者进展为无尿
鉴别: 鉴别: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型肾炎 狼疮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休息和对症治疗。 休息和对症治疗。 积极防治感染。 积极防治感染。 仅6-18%的病人遗留尿检异常和/或高 18%的病人遗留尿检异常和/ 的病人遗留尿检异常和 血压而转为慢性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蛋白尿 血 水 尿 肿
高血压 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大,起病缓袭, 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大,起病缓袭, 病情迁延, 病情迁延,病变渐进
பைடு நூலகம்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早期 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轻度水肿、 轻度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晚期 尿毒症 高血压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尿异常伴水肿, 尿异常伴水肿,高血压一年以上时应 考虑。 考虑。 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时需与原发性高 血压鉴别
肾小球肾炎
南方医院肾内科 郭志坚
肾脏的位置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
水肿 高血压 少尿或无尿 多尿 血尿 蛋白尿 管型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病因: 病因:

执业护士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执业护士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执业护士考试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对于执业护士来说,掌握病理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执业护士考试中常见的病理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适应适应是指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常见的适应形式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又可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等。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等。

2、细胞损伤细胞水肿: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透明淡染。

常见于缺血、缺氧、感染等情况。

脂肪变: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

常见于肝细胞、心肌细胞等。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可分为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和细小动脉壁玻璃样变。

淀粉样变:细胞间质内出现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淀。

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出现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病理性色素沉着: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有色物质的蓄积。

常见的色素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等。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3、细胞死亡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等。

凋亡:活体内个别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再生是指组织损伤后,由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
CTI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 能异常及进展性慢性肾衰竭,病理以不同程度的 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病变 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通常其早期 肾小球和肾血管不受累或受累相对轻微,晚期病 变累及肾小球,可出现肾小球硬化及小血管壁增 厚或管腔闭塞。
.
23
CTIN起病过程隐匿,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不
.
1
肾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nephropathy) 又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临 床病理综合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 全,病理损伤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不 伴或仅伴轻微的原发性肾小球或肾血管损伤。
.
2
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发现,间质性肾炎并非单 纯影响肾间质,由于肾间质分布在肾小球及肾小 管之间,其中包括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纤维等多 种与肾功能调节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因此肾间 质与肾小管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当肾间质发生病 变时,无论其损伤的严重程度如何,总会对肾小 管功能产生显著影响;肾间质损伤不仅使肾组织 结构大面积受损,其累及的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密 切关系又会影响肾小球滤过滤,因而对肾功能的 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目前间质性肾炎又被改称 为肾小管间质病(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s)或肾 小管间质肾炎(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TIN)
药物相关性TIN和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以嗜酸性粒细胞 浸润为主; 感染相关性急性TIN: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细菌直接感染时以中 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时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嗜酸性粒细胞等。
免疫荧光检查:多为阴性。

59例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59例狼疮性肾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H A G Qu , ON nja LU Da 。e U N S G We ’ n , I in g 。 u
( .Dp r etfNp r o) N nn oen et ra i t nH si l N mn 10 8 C ia 2 eat et I eat n o eho g , aj gG vrm n g n a o o t , a i 20 1 , hn ; .D p r n m l i O zi pa g m o eho g ,h f l t hn d o iloSuhat n e i , aj g2 00 , hn ) fNp ro) t A i e Z og aH s t otes U i rt N nn 10 9 C ia l e f ad i pa t v sy i
型 ( 00 ) P< .5 。Ⅳ型 A 评 分最 高, I 与其 它类型 比较 , 差异有 显著性 ( 0 0 ) P< . 5 。免疫 学指标 中,  ̄* 体 C 以- b 3 -
水平下降 、 d D A及 A A 阳性发 生率较 其 它免疫 学指标 高 , 型 L 抗 sN N Ⅳ N血 补体 C 3水平 降低 最 为明显 , 与其 它类型 比较 , 差异有 显著性 ( 0 0 ) P< .5 。结 论 : N病理 类型 与临床 资料 间有 一定对 应 关 系, L 因此根 据 临床 资
则以Ⅳ 、 +V为主 , Ⅳ 与其 它类型 比较 , 差异有 显著性 ( 0 0 ) P< .5 。Ⅳ型 L N患者血尿发 生率较 高 , Ⅳ、 + 而 Ⅳ
V型 L 贫血发 生率显 著高 于其 它组( 0 0 ) Ⅳ 、 N P< . 5 V及Ⅳ +V型 L 高血 压的发 生率显著 高于 Ⅱ型及 Ⅲ N
d i1 . 9 9 ii n 1 7 o : 0 3 6 / .s . 6 卜6 6 2 1 . 6 0 3 s 2 n a t o o ia a a o 9 c s s o u s n ph ii a y i n cl c lpa h l g c ld t f5 a e fl pu e r ts i

肾炎的诊断标准

肾炎的诊断标准

肾炎的诊断标准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类型的肾炎及其诊断标准。

一、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导致肾脏固有细胞受损。

其基本概念、病因和诱因如下:1.1 基本概念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发生炎症性病变,导致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出现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1.2 病因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包括遗传、免疫、感染、药物等多种因素。

其中,免疫因素最为重要。

1.3 诱因肾小球肾炎的诱因包括感染、疲劳、过敏、药物副作用等。

肾小球肾炎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如下:1.4 症状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患者可能伴有疲劳、乏力、腰痛、发热等症状。

1.5 体征肾小球肾炎的体征包括水肿、高血压、肾脏肿大或缩小等。

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和病理学检查如下:1.6 实验室检查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血糖等。

1.7 病理学检查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学检查包括肾穿刺活检和免疫病理学检查。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原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其基本概念、病因和诱因如下:2.1 基本概念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滤出,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水肿等症状。

2.2 病因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多种类型,如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感染、药物副作用、遗传等因素有关。

2.3 诱因肾病综合征的诱因包括感染、过敏、疲劳、药物副作用等。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如下:2.4 症状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高脂血症和水肿。

肾炎ppt课件

肾炎ppt课件

05
肾炎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 眠时间;合理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 ,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适 当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接触感染源,预防感冒、扁桃体 炎等感染性疾病。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 病情发展。
肾炎的病因
原发性肾炎
由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可 能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
有关。
继发性肾炎
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如糖尿病 、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遗传性肾炎
由基因突变引起,如Alport综合征 、Fabry病等。
肾炎的症状
蛋白尿
尿中出现蛋白质,可表现为大 量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
高血压
部分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症状, 表现为头痛、头晕等。
早期发现肾炎的关键在于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肾脏异常。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某些抗生素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肾炎的 发生和发展。
03
肾炎的并发症
肾衰竭
肾衰竭是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 于肾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排泄代谢 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导致体内 毒素和水分积累,引起一系列症状。
行治疗。
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 患者,需要进行透析治 疗,包括血液透析者, 可以考虑进行肾移植手
术。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控制肾炎病情和预防
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类 型 病理变化 病理-临床
肉 眼 光 镜 电 镜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 肾炎 1、体积↑。 2、充血—大红肾。 3、表面、切面出血点——蚤咬肾。 1、以内皮细胞增生为主,系膜细胞也有增生。 2、可分别以渗出、出血为主 1、内皮cell、系膜cell增生肿胀; 2、基底膜和上皮cell驼峰状、小丘状致
密物沉积;
3、荧光检查:IgG、C3沉积。

1、尿改变:少尿、血尿、蛋白尿、
管型尿,严重者导致氮质血症。
2、水肿、高血压。
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症=血尿、蛋
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 肾炎 —— 1、 弥漫性系膜cell和基质增生; 2、 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变化。(内皮cell不增生) 1、 肾小球系膜cell和基质增生。 2、 系膜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3、 荧光检查:系膜区有不同的免疫球
蛋白和C3沉积。

1、具有多样性,可表现为肾病综
合征,也可为无症状蛋白尿、血
尿、慢性肾炎综合症。

快速进行性肾炎 (新月体性肾炎) 1、 肾脏体积↑ 2、 色苍白 3、 表面有出血点 肾小球内弥漫性大量的新月体或环状体形成 1、 肾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2、 在基底膜上、内、外可见致密电子物质沉积; 3、 细胞性新月体增生的肾小球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4、 荧光检查:线性( IgG、C3)荧光、颗粒荧光、无荧光等。 1、 早期出现蛋白尿 2、 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 肾衰竭
★此型病变重、进展快、预后差
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特点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早期无明显变化,晚期肾脏体积↓,表面呈颗粒状——虫蚀状。 1、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包围毛血管、伸入毛细血管基质底膜和内皮之间,使毛细血
管壁增厚呈车轨状、分层状。
2、晚期,系膜和肾小球纤维
化。

1、内皮细胞下出现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2、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足状突消失。 1、早期系膜改变为主,仅有轻度的蛋白尿、血尿。
2、累及毛细血管则出现肾病综合
征。
3、晚期出现高血压、肾衰竭。

轻微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体积轻度↑,色苍白 1、光镜下变化不明显,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 2、基底膜正常 1、未见电子致密物
2、免疫荧光检查(-)

1、肾病综合症

2、蛋白尿(白蛋白为主)
3、常出现血尿、高血压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型肾炎的晚期表现) 1、体积↓; 2、色苍白; 3、质硬、表面颗粒状——颗粒固缩肾。 1、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 2、肾小球内见各种管型。 —— 1、尿改变:多尿、夜尿 2、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3、高血压(肾缺血致肾素分泌增
加)
4、氮质血症(尿素、肌酐堆积)

名词解释
肾病综合症:
指一组临床症状,包括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临床特点: 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3.5g/d)、水肿、

高脂血症,血浆蛋白低(≤30g/L)。病情严重者会有浆膜腔积液、无尿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症:
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

慢性肾炎综合症:早期症状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晚期可发生肾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