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结

合集下载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3.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起因于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机制的功能下降4.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5.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6.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7.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9.凋亡: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0.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11.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12.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5.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16.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1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18.肉芽肿:显微镜下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9.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20.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用于上皮的病变,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和尿路上皮)和腺上皮(如乳腺导管上皮、宫内膜腺上皮)。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1.适应性反应的的常见形态学类型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

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缩两类。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肝、肾>心、脑)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3.肥大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分:内分泌性肥大和代偿性肥大4.鳞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最常见的是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5。

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实质性器官6.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7.玻璃样变常可分为: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8.脂褐素又称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细胞中常常位于核周围或核的两端为黄褐色的细颗粒9.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坏死和凋亡10。

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大致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1。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12。

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析出、机化包裹、钙化13。

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邻近细胞吞噬、质膜完整14。

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15.人体的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体腔、体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细胞稳定细胞:肝、胰、汗腺、肾小管上皮细胞永久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16.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成分):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纤维结缔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之间,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散在其中17。

肉芽组织的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18.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区别19.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包括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20。

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21。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病理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手段,在此类实验中,我们可以研究各类疾病的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开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细胞实验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观察、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不同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细胞生长情况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疾病是如何导致细胞死亡或分化的。

另外,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可以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比如药物,从而挖掘出更多治疗方案的可能性。

二、组织实验组织实验则更多地呈现在药物研发过程中。

通过对动物体内不同组织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用于人体的药物对不同组织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比较不同药物的效果,以及不同剂量是否存在可接受的安全性。

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在病理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定的人为操作,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患者所疾病病变的进程,从而通过动物实验挖掘出更多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给予不同治疗手段,比如药物或手术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患者风险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学工作。

总之,在经过病理学实验的学习与实践中,我逐渐认为,人体的生命是相对脆弱的,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科学的探究和研究。

病理学实验可以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为我们发现和研究疾病奠定基础。

病理学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谨慎而认真地对待,因为这涉及到大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在未来的病理学实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安全,严格执行相关实验操作规程,努力为医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病理进修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病理进修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病理进修总结篇1病理进修之旅:收获与展望自从2023年1月开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病理进修课程。

在此期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中,以期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

进修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病理学知识,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病理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

通过参加讲座、研讨会和实验操作,我对病理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特别是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先进的显微镜技术观察病变细胞,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此外,病理解剖学课程使我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疾病对机体组织结构的影响。

在实验操作方面,我进行了病理切片观察、冰冻切片制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项技能培训。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更加熟悉病理学的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

例如,在观察病变切片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并能够准确描述病变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此外,冰冻切片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

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病理学实践方法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进修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病理学也为我打开了临床病理学的大门,让我对临床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顾这段进修历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病理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如何与同行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次进修使我对病理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增强了我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所学到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和发展过程。

大二学年是病理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二病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病理检查、组织学和细胞学等,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婴幼儿期常见疾病、成年期常见疾病、老年期常见疾病等各个阶段的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

4. 炎症与免疫反应炎症的定义、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调节机制。

5. 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变化细胞和组织的遗传和发育病理变化、代谢病理变化、炎症病理变化和肿瘤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6. 肿瘤学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定义、发生机制、分类和病理特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7. 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以及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8.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9.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消化道溃疡、肝炎、胰腺炎等。

10.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11.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病等。

12. 其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一些其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理特点。

总结: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掌握大二病理学的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非常关键。

本文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进行了总结。

通过仔细阅读和回顾这些知识点,读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医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可编辑版】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可编辑版】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篇一:病理学学习心得病理学学习心得摘要: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正因如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以下是我学习病理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字:病理学课程,重要性,认识,工作,联系,学习方法一.对病理学课程的认识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机体有关部分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都会发生种种改变,这是研究和认识疾病的重要依据。

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病理学诊断常常是以诊断为目的,从病人或从病人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②发病学,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③病理变化或病变,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病理学为掌握疾病的本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而诊断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各种疾病的病变特点,从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为临床防治疾病服务。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3.不属凝固性坏死的是,脑。

注意“属于”的有:(1)子宫;(2)肠;(3)肝;(4)肺。

4.不属肉芽肿的是,肺肉质变。

注意“属于”的有:(1)血吸虫病;(2)麻风;(3)梅毒;(4)结节病。

5.血栓转归中不会发生,化生。

6.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再生。

注意“包括”的有:(1)化生;(2)萎缩;(3)肥大;(4)增生。

7.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8.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胆囊癌。

9.血栓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注意“正确”的有:(1)新生血小板增多;(2)血管内皮损伤;(3)组织因子释放;(4)涡流形成。

10.不是矽肺诊断主要依据的是,临床症状。

注意“属于”的有:(1)胸片;(2)CT检查;(3)接触粉尘的职业史;(4)肺功能检查。

11.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肺气肿。

12.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平滑肌细胞。

注意“包括”的有:(1)血管内皮细胞;(2)成纤维细胞;(3)炎症细胞;(4)肌纤维母细胞。

13.淤血不会引起,实质细胞增生。

14.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下腔。

16.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于,左前降支。

17.血吸虫易停留于,肠系膜下静脉。

18.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

19.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炎性细胞。

20.风湿病的描述,错误的是,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注意“正确”的有:(1)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2)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3)心脏病变的后果最为严重;(4)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21.对肿瘤的错误描述是,称瘤的都属良性。

注意“正确”的有:(1)肉瘤多发生于青年人;(2)癌比肉瘤多见;(3)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4)癌的淋巴道转移比肉瘤的多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总结
§1.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适应:细胞和尤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
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
1.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2.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4.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
1.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3.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4.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
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4.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7.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3.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八)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6.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7.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8.硅沉着病的病因、常见类型、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9.肺泡性损伤及肺间质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0.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及合并症。

(九)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

3.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8.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9.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0.胰腺炎症及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十)造血系统疾病
1.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IgA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3.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5.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6.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7.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8.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9.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10.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9.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

10.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

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12.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十四)其他
1.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3.糖尿病及胰岛细胞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