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传统文化与物质性质、转化(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传统文化与物质性质、转化(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传统文化与物质性质、转化(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传统文化与物质性质、转化(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全国卷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2.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

A.生石灰B.草木灰

C.明矾D.漂白粉

3.(2020·成都高三月考)《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4.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2019·石家庄模拟)《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6.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中的磁性

D.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化学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8.(2019·石家庄质检)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9.(2020·宜昌调研)炼丹鼻祖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积变”是指将水银与单质硫混合),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B.丹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

C.水银是液态银

D.丹砂“烧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0.(2019·河南六校联考)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草纲目》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用到的提纯方法是蒸馏B.《抱朴子》中“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古代火法冶炼金属的现象

C.《新修本草》中对KNO3检验的记载为“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利用了

KNO3的化学性质

D.《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描述了中药的溶解与过滤

答案精析

1.B [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质,所以为硝酸。]

2.C 3.B

4.D [瓦由无沙粘土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 项正确;根据“蒸令气上”知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 项正确;硝石(KNO 3)灼烧时火焰为紫色,朴硝(Na 2SO 4)灼烧时火焰为黄色,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C 项正确;该过程发生反应:HgS ====△Hg +S 、Hg +S === HgS ,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项错误。]

5.A

6.C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低温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更低而析出,A 项正确;黑火药在使用中的反应原理为2KNO 3+S +3C===K 2S +N 2↑+3CO 2↑,反应物按一定的比例参加化学反应,B 项正确;磁性不是化学性质,C 项错误;胆水炼铜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Fe===Cu +FeSO 4,D 项正确。]

7.B

8.BD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A 项正确;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项错误;青铜是铜锡合金,C 项正确;釉彩大瓶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 项错误。]

9.C [水银是液态汞,不是银。]

10.AD

温州文化习俗

温州文化习俗 永嘉四灵:代表人物(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现存最早的描写江心屿的诗。 《登江中孤屿》 东晋谢灵运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1、①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 ②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有要制作当令的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犒劳一家老少。元宵节炒槐豆,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吃汤圆,过年时更要捣年糕、炊松糕、炒炒米,日子过得滋润红火。 ③温州传统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长寿面”;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头有尾” 2、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温州山清水秀,景观多姿,名山秀水遍布全境。请仿照示例,介绍一处家乡景观的特点。 示例:洞头岛美,美在滩佳,美在壁峭,美在鱼儿丰。 仿句:雁荡山美,美在洞悠,美在峰奇,美在溪水秀 (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 答:温州妇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3)民俗温州中谈到,每逢四季八节,温州的岁时风俗丰富多彩。像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有人认为这种习俗不好,你的看法呢?请说说理由。(2分) 答:很可惜,这些民俗包含着浓农的人情味道,有一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要尽力保存。或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旧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尚。(正反面,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规划设计,温州新火车站的广场上将立一个名人塑像。为了更好地塑造温州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拟以以下四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塑像候选人物。你认为这四个候选人物中哪个最恰当?请从中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候选人物:(按历史年代先后排列)谢灵运、叶适、刘基、孙诒让 你的选择是:谢灵运 你的理由是:因为他在永嘉任职期间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对我们瓯越文学产生 了无人可比的影响。他的诗篇使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让温州名扬天下。 4、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温州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打造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掌握有关计算的基本题型。 能力培养: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在溶液计算中,贯彻守恒的思想。 科学方法:演绎推理法,比较分析法。 重点、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6种基本类型是重点;电荷守恒、建立参比的基本解题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量浓度。 【提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它的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 回答: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板书:c=n(mol)/V(L) 【再问】溶液的组成还常用什么来表示? 回答:也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板书:a%=m(溶质)/m(溶液)×100%

【提问】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n/V,我们能够联想起哪些有关的计算思想?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1)在公式计算中,已知任何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2)还可以根据物质的量联系溶质的质量、气体溶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目等。 (3)当溶质的量一定时,浓度和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根据n=cV,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取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不过,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 回答:溶液是均匀稳定的体系。 【板书】类型1 代入公式的计算 【投影】填空: 思考,完成练习。

【强调】体积必须以升(L)为单位进行计算。如果题目给的体积为mL,则必须进行换算。 【提问】为什么醋酸的[H+]小于其酸的浓度? 回答:醋酸为弱酸,[H+]=ca, 因此,[H+]小于酸的浓度。 【板书】类型2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提问】在进行换算时,根据那个不变的量来推导计算公式?请写出计算公式? 回答:溶液中溶质的量是不变的,分别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于是得到如下方程: m=cVM=1000Vρa % 【强调】在此公式中,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质的摩尔质量(M)和溶液密度(ρ),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投影】练习:63%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 L-1,溶液的密度为______。 思考,完成练习。 答案:1.4 g·mL-1 【板书】类型3 稀释问题 【提问】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是什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完整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 的量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单元常用化学计量 第一单元│知识框图 内容特点 1.物质的量是一种以“堆量”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其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物质的量的计量标准,有关它的判断是历年高考题的热点。 2.摩尔质量是在物质的量概念建立的基础上,连接微粒数目和物质质量的一个物理量,从定量角度了解或计算实验或反应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 4.物质的量浓度是便于了解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存在数量的物理量,以此可以了解溶液中离子的量的关系。 5.本单元的重点是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这部分也是高考计算类命题的核心。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考纲导学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含有____________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___,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_____)。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_______、________、电子、质子、中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符号为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3.关系式:物质所含粒子数目(N)、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三者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 二、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单位为 __________(或_______)。表达式:M=____。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要点深化】 1.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1)状况条件 在对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考查时,题目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或不指明温度和压强等,要特别注意。 (2)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结合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H 2O、SO 3 、己烷、辛烷、 CHCl 3等。SO 3 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3)物质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 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 2、N 2 、O 2 、H 2 等双原子分子及O 2 、18O 2 、D 2 O、 Na 2O 2 等特殊物质,也会考查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CH 4 、P 4 、CO 2 、Na 2 O 2 等。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热身】 1.(2011.重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寒冷的干冰 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2.(2011.衡阳)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蒸馏水 B.自来水C.海水 D.矿泉水 3.(2011.龙东)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2011.永州)某井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该井水属于 ( ) A.纯净物 B.氧化物C.化合物 D.混合物 5.(2011.攀枝花)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氯气(Cl2) B.氧化氯(ClO2) C.臭氧(O3) D.次氯酸钙[Ca(ClO)2] 6.(2011.泰安)掌握物质的分类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指出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 A.NaCl B.KOH C.MgO D.Cu 7.(2011.广州)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NaOH B.Na2O C.Na2SO4D.Na 8.(2011.鸡西)“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黑火药“属于 ( ) A.纯净物 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9.(2011.南通)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混合物 B.氮气属于单质 C.甲烷属于化合物 D.干冰属于有机物10.(2011.赤峰)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11.(2011.德阳)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一些不法生猪饲养户为使商品猪多长瘦肉,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化学式为Cl2H18Cl2N2O).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了极大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

温州特色文化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特地整理一些具有温州传统文化的活动及特色 拦街福 汉族祭祀旧俗。流行于浙江温州等地。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 芥莱饭 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则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吃巧食 每逢七夕,温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陈列各种瓜果、糕饼,面对天穹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废。民间还有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人们是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八角珠灯 永嘉珠岸有一大型八角珠灯,为明朝万历年间所制,高3.5米,周长10米,是五颜六色的彩珠串成。分三层,每层悬八盏莲花灯,四面八方串有各式各样图案,灯脚绣有十二生肖,灯上还有三副楹联。从前,每逢元宵灯节、拦街福或艺术品展览,悬挂这盏珠灯,观众如潮。 五月忌 农历五月,多阴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烂,稻田亦易遭虫害。旧时人们认为五月诸事不吉,称为“恶月”,采取不嫁娶、不建房、不砌灶、不搬家、不造船等回避的办法。 泰顺元宵百家宴 泰顺元宵百家宴有着浓郁民俗特色的泰顺元宵节如今名列浙江省确立的14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名单,还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由古至今,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练习题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体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a / 22.4摩·升—1 B、ab / 22.4摩·升—1 C、ab / (22400 + 36.5a )摩·升—1 D、1000ab / (22400 + 36.5a )摩·升—1 2、 100毫升0.3摩·升—1的硫酸钠溶液和50毫升0.2摩·升—1的硫酸铝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0摩·升—1 B、0.25摩·升—1 C、0.40摩·升—1 D、0.50摩·升—1 3、密度为d g·cm—3的溶液V毫升,含有式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摩·升—1,质量分数为W%,下列表示式不正确的是 A、c = 1000m / VM B、m=dV W/100 C、d= cM/10W D、W%= (cM/1000d)% 4、 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 g Al3+,取出V/4 mL溶液,加水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25 a / 9V摩·升—1 B、125 a / 18V摩·升—1 C、125 a / 36V摩·升—1 D、125 a / 54V摩·升—1 5、 0.5L 1摩·升—1FeCl3溶液与0.2 L 1摩·升—1的KC1溶液中,Cl—的浓度比为 A、15:2 B、1:1 C、3:1 D、1:3 6、有一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25mL,在加入0.5摩·升—1的Ba (NO3)2溶液25mL后,改加NaOH 溶液,结果用去1.0摩·升—1NaOH溶液50mL恰好完全反应,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摩·升—1 B、1.0摩·升—1 C、1.5摩·升—1 D、2.0摩·升—1 7、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摩·升—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无水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称取8.0g无水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8、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某温度下,22%的硝酸钠溶液150毫升,加100克水稀释后浓度为14%,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离子与基团: 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高三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量

考点解析复习专题辅导物质的量 1.复习重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明确摩尔的概念,掌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命题的热点2.难点聚焦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⑴同温同压下,V1/V2=n1/n2⑵同温同体积时,p1/p2= n1/n2=N1/N2 ⑶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⑷同温同压同体积时,W1/W2=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计量的,0.012k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是它的近似值。 注意:叙述或定义摩尔时一般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具体计算时常取“6.02×1023”。 3.知知网络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 ④、1mol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①、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②、符号N A ③、近似值:6.02×1023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 基本概念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 ③、单位:L·mol-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1或kg·mol-1 ④、若以g·mol-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 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温州的过年风俗

温州的过年风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捣年糕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

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掸新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增]??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贴春联: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分岁酒,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30mL0.1000mol·L-1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 A.烧杯 B.量筒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答案】B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ACD 【解析】 【分析】 (1)配制溶液在烧杯中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2)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结合 n c V 及不当操作可知,n偏小或V偏大均使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 (1)配制230mL0.1000mol/L的Na2CO3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使用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的容量瓶;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B。 (2)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 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A正确;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大,B错误;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V偏大,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故答案为:AC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过程中误差分析:①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流出,n减小,c 偏小;②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减小,c偏小;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doc

高一上册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特别是一份优秀的化学教案是教师课堂讲授的高度浓缩,是化学教师设计课堂的综合体现。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必须能够领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加水稀释以及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还有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够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四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

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构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实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及计算专题整理

历年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及计算专题整理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 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 ④、1mol 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碳原 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符号N A 黄河 ③、近似值:6.02×1023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 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 ③、单位:L·mol -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 -1或kg·mol -1 ④、若以g·mol -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③、单位:mol·L -1 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2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2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 2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1-L ?g 4 .22Mr =mol ?.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 B (M )A (M =)B (ρ)A (ρ= )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 ) ③、运用: 阿伏加德 罗定律及 其推论: 物 质 的 量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一 从知识网络看,化学基本概念可分为5个方面:物质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化学基本定律、分散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复习时,应先明确“知识网络”,并针对知识网络,从“基本知识点”进行展开复习。即:此部分的复习从“知识网络”和“基本知识点”两个层次进行。 另外,复习时注意穿插计算方面的内容。 需要特别说明的问题: 从近年高考试题,尤其是北京考试试题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在试题中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块的考察,往往一个试题(选择题及第Ⅱ卷大题)包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有机、计算等多项内容。07年北京试题中的II卷大题中每题都有不同的综合,可以较好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所以,虽然我们复习时分块进行,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块知识的融合,尤其在综合练习中更要体现知识的融合与整体性,使整个高三复习即要在不同时间阶段突出该阶段特点,又要时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使学生总能从整体上感觉到化学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同时,化学的考察均为题中主干知识;此外还要注意新教材引入的内容或与旧教材不同的内容,它们也是考察的重点。 一、物质的组成 知识网络 1.原子 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概念剖析 原子与分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最典型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等。

思维点拨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的意义是指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那么质子和中子数也不发生变化,但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以发生变化。若原子核发生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属于核反应。 思维拓展 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内没有化学键)结合成分子。原子的主要特点: (1)原子体积很小,原子半径最小的是氢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钫原子。 (2)原子质量很小,最轻的原子是氢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氕。 (3)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也可以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 2.分子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概念剖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为前提的,定义不包含物理性质。 注:物理性质是宏观性质,只有构成物质的多个粒子共同才能体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则由构成物质的一个“粒子体”(即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体现。 思维点拨 同种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其性质一般都不同。 思维拓展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许多物质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氢气、氧气、氮气、液溴、硫、磷以及稀有气体等多数非金属单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硫酸、硝酸等含氧酸,氯化氢、硫化氢、氨气等气态氢化物,水,有机化合物等。其中除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外,其他分子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固态物质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质地松脆、熔点沸点较低,多数可溶于有机溶剂。 3.离子 概念 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概念剖析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 (2)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g。 (3)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由于空气不可能排净,所以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_______。 (4)100mL 0.3mol/L Na2SO4(密度为d1 g/cm3)和50mL 0.2mol/L Al2(SO4)3(密度为d2 g/cm3)混合,所得密度为d3 g/cm3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___________。(用含d1,d2, d3的式子表示) (5)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HCl气体后制得浓度为1.0mol/L,密度为 1.0365g/cm-3的盐酸。请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体积的HCl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6:3:2 34.2 5 6 (或83.3%) 6d3/(10 d1+5 d2)mol/L 40g/mol 22.4 【解析】 【详解】 (1)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x=y×2=z×3,解得x:y:z=6:3:2,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答案是:6:3:2; (2)3.22g芒硝的物质的量为3.22/322=0.01mol,所以溶液中 n(Na+)=2n(Na2SO4·10H2O)=0.01×2=0.02mol,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所以 n(H2O)=100n(Na+)=2mol,0.01mol 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01×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是:34.2; (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 L,氨气的体积为x 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17x/V m+(29×(V-x)/V m)]÷(V/V m)=19,解之得:x=5 6 V;将此瓶 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5 6 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 烧瓶总体积为:(5 6 V)/V= 5 6 (或83.3%);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常用化学计量

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常用化学计量 _专题突破练第1页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 (2018全国川,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A 解析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灭电器起火,因为水溶液可导电,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电器起火,A项错误。 2. (2017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见瓷器現建删C荼叶口中草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烧制而成的,黏土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含C、H、0、N、S、P等元素的有机物;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均为有机物。故答案为A。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含Al 3+总数为N A的AlCl 3溶液中,Cl-总数为3N A B.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0.5N A C.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0.1 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常温下,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充分反应,生成N A个SO2分子 答案C 解析氯化铝在水溶液中要水解,在含Al 3+总数为N A的AlCl 3溶液中,Cl-总数大于3N A,A错误。标准状 况下,5.6 L CO2的物质的量为n(CO2)= =0.25 mol,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N A,B错误o Na2O2与足量CO2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住成0.1 mol O2, 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C正确。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D错误。 4.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 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甲乙、丙、丁 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 ③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

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 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 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2)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基:中性原子团) 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特别提醒: 1. 离子与基团: 2. 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

[知识规律] 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如金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 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 、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4属分子晶体, 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具体地: (1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 、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 、H2O 、NH3、H2S 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 、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 、N2O4、Al2Cl6等 (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 (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 )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 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 案 1

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节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节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民俗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民俗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本活动为期一个月,从“五一”劳动节放假回校开始持续到端午节,在此期间展开关于名俗文化的各项活动。 活动流程 第一周: 1、关于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班级文化的布置。 2、主题班会的开展。 第二周: 1、手抄报的评比。

2、周五班级板报的评比。 3、诗文朗诵比赛。 第三周: 1、“名俗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评比,展览。 第四周: 1、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周五下午开展的关于端午节的校园传统小游戏。如包粽子,用雄黄酒在孩子脑门写“王”,插艾叶,做香囊、编蛋带,撞蛋等。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1.在此期间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专题为“民俗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3)建立班级名俗文化学习园地,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民俗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2.将民俗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