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研究进展_综述_蔡文燕

合集下载

金线莲袋栽模式有效活性成分研究

金线莲袋栽模式有效活性成分研究

金线莲袋栽模式有效活性成分研究
林蔚;曹泽宇;刘怡;蔡宗鑫;何碧珠;郭梨锦
【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
【年(卷),期】2022(42)11
【摘要】[目的]探讨袋栽过程金线莲表型及品质变化。

[方法]对袋栽金线莲不同采集时间形态特征及有效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12个月袋栽金线莲鲜重(7.78 g)和干重(1.45 g)及总三萜含量(0.047 mg/g)最高;9个月黄酮(0.034 mg/g)、多糖(0.492 mg/g)、总生甾醇(0.997 mg/g)含量最高;6个月袋栽金线莲总生物碱(0.157 mg/g)含量最高。

[结论]结果为金线莲袋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为生产种植采收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林蔚;曹泽宇;刘怡;蔡宗鑫;何碧珠;郭梨锦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际镁营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2
【相关文献】
1.金线莲活性成分和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
2.不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3.金线莲抗癌活性成分及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4.广西金线莲不同移栽
月龄生物学性状及活性成分含量研究5.金线莲生药鉴定、活性成分影响因素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线莲组织培养和移栽技术研究

金线莲组织培养和移栽技术研究

金线莲组织培养和移栽技术研究
陈兆贵
【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6
【摘要】文章通过筛选适宜金线莲丛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和研究影响试管苗移栽的条件,建立起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线莲丛芽诱导以MS+6-BA3.0 mg/L+NAA0.5 mg/L+KT1.0 mg/L为最佳;丛芽增殖以MS+6-BA3.0 mg/L+NAA0.5 mg/L为最佳;生根以1/2MS+IBA1.0 mg/L+NAA1.0 mg/L水解酪蛋白0.5%+0.5%活性碳为最佳;在移栽中,以混合土(普通土:沙质土:有机肥=1∶1∶1)作为基质为较好,移栽成活率达到90.9%.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陈兆贵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生命科学系,广东,惠州,516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3.1
【相关文献】
1.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J], 杨成行;李晓婷;袁建振;马清
2.金线莲练苗及移栽技术研究 [J], 韩晓红;张林成;段春红
3.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J], 王光华
4.金线莲组培快繁及移栽技术研究 [J], 林秀莲;杨自轩;严旭超;赖钟雄;李璐;张梓洁;江新晓
5.金线莲组培快繁及移栽技术研究 [J], 林秀莲;杨自轩;严旭超;赖钟雄;李璐;张梓洁;江新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贵药材_金线莲_林宗铿

名贵药材_金线莲_林宗铿

第期2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03 金线莲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中药材,有药用植物之王的盛誉。

由于金线莲野生资源稀少和药用价值高,目前许多地区都在开展金线莲种源保护和产品开发工作。

但许多研究开发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混淆不清的问题。

本文作者根据几年来进行金线莲研究开发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地方进行总结,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金线莲的种类和别称1 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金线Orchidaceae(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Anoectochilus Blume该属植物有多种,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斯40里兰卡、尼泊尔及东南亚各国等。

我国已经发现的野生种有种,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8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台湾等省区。

目前国内主要开发品种为花叶开唇兰(A. roxburghii),也称为福建金线莲或广西金线(Wall.) Lindl.莲;福建金线莲和广西金线莲同属同种[1],但广西金线莲植株壮、叶片宽大、花轴粗、果实饱满,生长量比福建金线莲高近一倍,更适宜作为栽培品种。

台湾有四种金线莲[2],分别为台湾金线莲(A.)、高雄恒春金线莲(formosanus Hayata() A.)、单囊开唇兰(koshunensis Hayata A. inabai )、二囊开唇兰(),Hayata A. lanceolatus Lindl供药用为台湾金线莲和高雄恒春金线莲二种,台()湾金线莲更为民间贵重药材之一。

金线莲的别称较多,主要有鸟人参、金蚕、石松、金石松、本山石松、树草莲、开唇兰、金钱草、金丝线、金线兰、金线屈腰、金线蕨龙、金线入骨消、雉鸡草、黄花糯子兰等。

 野生金线莲的生境特点2 野生金线莲属中阴性植物,适应于阴凉潮湿的生态环境。

其垂直分布幅度较广,从海拔300~1200米均有分布,尤其喜欢植被覆盖良好,荫闭度为60,林内凉爽,土壤腐殖质丰富,水湿条件优~80%越,林中常云雾弥漫,空气相对湿度的小85~95%环境。

金莲花的研究进展进展金莲花研究

金莲花的研究进展进展金莲花研究

金莲花的研究进展辛春兰1,潘海峰2(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关键词】金莲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6879(2003)0420348203 金莲花又称“旱金莲”、“旱地莲”、“金芙蓉”、“金梅草”、“金疙瘩”等,为毛茛科植物金莲花(T ro llius ch inen sis Bge.)的干燥花。

金莲花属植物共25种,分布于温带及寒温带高山区域,我国有10余种。

药用金莲花有宽瓣金莲花(T ro llius asiaticus L.)和短瓣金莲花(T ro llius ledebouri R eichb.)[1],以及长瓣金莲花(T ro lliusm acropetalus F r.Schm idt)[1,2],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和东北等地区,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草坡或疏林地带,以河北省承德地区所产药材质量为最佳[3]。

初夏花开时节采下其花,阴干,供药用。

金莲花始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此外,《广群方谱》、《植物名实图考》等书中均有记载。

《本草纲目拾遗》中谓其“味苦,性寒,无毒”,可“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具有“明目,解岚瘴”的功效。

金莲花的资源丰富,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等。

1 生药鉴别[1,4]1.1 性状鉴别 干燥生药形状不规则,通常带有灰绿色的花柄,长约1.5c m。

花萼与花瓣呈金黄色。

生药用水浸泡后,置解镜下观测。

花萼倒卵形,约11片,长2.0~2.5c m,宽1.5~1.7c m;雄蕊多数,黄白色;心皮18~29,离生。

无特殊气味,味稍苦,水浸液呈金黄色。

1.2 显微鉴别1.2.1 花萼上下表皮片:取软化好的药材,撕取花萼表皮,水合氯醛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花萼上下表面的表皮细胞均呈波状;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细长型4~5个,有短棒状毛茸散在,表皮细胞内含黄色内含物。

金线莲的鉴别与应用

金线莲的鉴别与应用

金线莲的鉴别与应用蔡超【摘要】目的论述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鉴别和应用.方法对金线莲,从药物基源、性状鉴定、真伪鉴别、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辨析.结果和结论金线莲的鉴别可以作为临床调剂简便而有效的鉴别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鉴别水平.金线莲的应用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金线莲提供参考.结论金线莲的鉴别与应用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具有一定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21【总页数】3页(P123-124,127)【关键词】金线莲;功效;真伪;中药鉴定;中药药理【作者】蔡超【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别名金蚕、金线兰、少年红、小叶金耳环、麻叶菜,是兰科植物花叶开唇兰和金线兰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全草。

它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几百年来作为民间常用的草药素有“药王”“神药”等美称。

本文就金线莲各项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金线莲属植物有30多种之多,大多分布在海拔300~1200米的丘陵地带,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均有野生金线莲。

它生于海拔50~ 1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或沟谷阴湿处、人迹罕至的原始生态深山老林,性喜阴凉潮湿,要求温度18~20℃,光照约为正常日照的1/3[1]。

金线莲的鲜品金线金黄色,叶面墨绿色红背,叶小且厚,直径长1~3 cm,植株高7~14 cm,根茎细而软,茎呈圆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状,茎节很明显;叶互生具柄,常呈椭圆形,叶面墨绿色中有金黄脉网,有光泽,叶背淡紫红色;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有1~5朵松散的花,花序梗长7~10厘米,外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状披针形[1]。

金线莲的干品皱缩卷曲,为不规则的干燥全草,根茎呈圆柱形,多数弯曲,长1~5 cm,表面棕褐色,茎节很明显,下部集生2~4片叶,叶互生,卷缩而完整,展开为宽卵形,表面黑棕色,下面暗红色,部分叶脉紫红色,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偶见总状花序顶生,花为暗棕色,少见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

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刘青刘珍伶肖兵叶静【摘要】目的探讨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

方式将正常和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5组,14 d后,测定各实验组小鼠肝糖原、血糖等指标。

结果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使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

结论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其调剂血脂水平、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及提高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关键词】金线莲;乙酸乙酯提取物;血糖;血脂;抗氧化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mechanisms of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Methods The healthy mice and the hyperglycemic mice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 (STZ)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fter 14 days,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the blood lipid, the activity of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the content of maleic dialdehyde (MDA)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ive from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can decreas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content of triglyceride (TG), and total cholesterol (TC).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ive from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can activate SOD and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MDA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s obvious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s are involve in the 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mproving glucose utilization, and increasing the activity of the antioxidant enzymes.Key words: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 antioxidant金线莲是我国传统中药,经常使用于医治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1]。

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生根研究

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生根研究

总第22卷256期2020年12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2No.12December2020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生根研究欧美景廖冬梅杨雪覃敏欣沙钊宇莫昭展(玉林师范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以金线莲无菌苗的茎段作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影响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究不同激素、激素浓度、附加物等因素对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金线莲不定芽的最佳方案为NAA0.3mg/L+6-BA0.5mg/L+2,4-D0.1mg/L,同时加入土豆汁5%,诱导率可达到95.14%;金线莲增殖的最佳方案为MS+NAA0.25mg/L+6-BA0.5mg/L,加入5%土豆汁,增值系数为4.47;金线莲生根诱导的最佳方案为MS+6-BA0.3mg/L+IBA0.1mg/L,在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加入0.4g/L的碳粉,生根率达到96.53%。

在探究不同激素、激素浓度、附加物等因素对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过程中发现以5%土豆汁作为附加物对金线莲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效果较好,另外在最佳生根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0.4g/L的碳粉,则大大提高了生根率。

【关键词】金线莲;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中图分类号】S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0)12-0095-03Studies on Adventitious Budding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Rooting ofAnoectochilus RoxburghiiAbstract:A preliminarily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duction,proliferation and rooting of the adventitious buds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s carried out using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 taking stem segments of nasturtium seedlings as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olution for the induc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of Clematis was NAA0.3mg/L+6-BA0.5mg/L+2,4-D0.1 mg/L with5%of potato juice in MS medium,and the induction rate was95.14%.The best solution for rooting induction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s MS+6-BA0.3mg/L+IBA0.1mg/L,and the addition of0.4g/L of toner on the basis of the best solution resulted in96.53% rooting rate.In the process of investigating the induction,proliferation and rooting of adventitious buds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ith di氓rent hormones,hormone concentrations and additions,it was found that5%potato juice as an additive was more effective in the indu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and the addition of0.4g/L toner on the basis of the optimal rooting medium greatly increased the rooting rate.Key words:Anoectochilus roxburghii^adventitious budding;induction;proliferation;rooting引言金线莲(Anoectochihis roxburghii')是兰科开唇兰属的多年生、陆生草本植物。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

53卷收稿日期:2022-03-22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2019Y4009);福建中医药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X2019013);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科研立项项目(KY202002A )通讯作者:赵峰(1983-),https:///0000-0003-1814-470X ,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工作,E-mail :zhaofeng0591@第一作者:王弛(1997-),https:///0009-0005-0235-7390,研究方向为中药栽培学,E-mail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王弛1,刘慧1,刘芳2,钱疆3,吴文晞4,褚克丹1,赵峰1*(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25;3福州海关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05;4福建省恒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99)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铅胁迫后金线莲代谢产物变化,探讨金线莲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

【方法】金线莲苗经铅胁迫处理后,于第0、7、14和30d 采样,测定全株金线莲黄酮、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金线莲苷等活性物质含量,分析铅胁迫对金线莲代谢产物的影响。

【结果】随着铅胁迫时间的延长,芦丁和水仙苷2种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

在金线莲中检测出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含量最高;脯氨酸(Pro )在胁迫后含量快速上升,并维持高位;其余游离氨基酸组分则直至第14d 后,开始出现显著上升(P <0.05)。

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第7、14和30d 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92、108和67,其中上调为6、32和10,下调为86、76和57,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于脂肪酰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异戊烯醇磷脂和有机酸类。

存在极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包括N-聚糖生物合成(上调),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调),油菜素甾体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3-05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K96016) 作者简介:蔡文燕(1979-),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研究。

金 线 莲 研 究 进 展(综 述) 蔡文燕,肖华山,范秀珍 (福建师范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本文对珍稀中草药金线莲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药用价值、成分分析、生理活性、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等方面作了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金线莲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线莲; 药用植物; 观赏植物

中图分类号:Q949.7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03)03-0068-05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CAI Wen-yan, XIAO Hua-shan, FAN Xiu-zhen (Bioengineering Colleg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Fujian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rare medicinal herb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nclud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medicinal value, ingredient analysis, molecular studies, tissue culture and cultural practices are reviewed. It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roxburghii. Key words: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 medicinal herb; ornamental plant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即花叶开唇兰,别名金蚕、金线兰、金石松、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等,是兰科开唇兰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布于亚洲的日本、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和尼泊尔等国。金线莲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有清凉解毒,滋阴降火,消炎止痛之功效。对无名肿痛、发烧、止泻、蛇伤均有显著疗效,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金线莲株型小巧,叶型优美,叶脉金黄色,呈网状排列,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观叶珍品[1]。随着研究的深入,金线莲的优良品质突显,日益受到世人青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就金线莲各项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 金线莲为陆生兰[2],多年生草本,高4~18cm,根茎细软, 茎圆筒形, 先端直立, 基部匍匐状, 茎节明显;叶互生, 叶柄基部呈鞘状, 叶片卵形或圆卵形,长1.5~3.5cm,宽1~3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上表面黑紫色,有金黄色脉网,下表面淡紫红色。金线莲的花期在福建一般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开花时间多在午夜,气温22~25℃、相对湿度86%~95%时开花多,高地比低处开花早,后开的花不稔[3];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有1~6朵松散的花,花序梗长8~13cm,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状披针形。除药用外, 金线莲兼具赏叶和观花之功用,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花卉珍品。 金线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即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以及西藏南部等省区[2],其中以闽、浙、赣为主产地,台湾省亦产,但植物种不同,为台湾开唇兰(A. formosanus)。金线莲属中阴性植物,性喜温凉潮湿环境。陈裕等[4]从多点实地调查发现:其垂直分布幅度较广,海拔300~1200m均有分布,尤以海拔300~600m的中低丘陵区分布较多;并非在

2003,32(3):68-72.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3期 蔡文燕,等:金线莲研究进展(综述) ﹒69﹒

所有常绿阔叶林下、山涧等阴湿处都有金线莲生长和分布,而只有具备植被覆盖较好、乔木层主要建群种为壳斗科、荫蔽度为60%~80%、林内凉爽、土壤腐殖质丰富、水湿条件优越、林中常云雾弥漫、空气相对湿度85%~95%的小环境才适合野生金线莲生长,尤喜生长于山涧常绿阔叶林下枯枝落叶层、沟边、岩缝、石壁、树兜等阴湿处。 2 药用价值 金线莲素有“金草”、“神药”、“乌人参”等美称,全草入药, 在民间治疗范围较广。《福建药物志》载:其性味平、甘,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功效,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乳糜尿、血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急惊风、毒蛇咬伤等,民间多用于小儿高烧不退、惊风[5]。《浙南本草新编》记载:其味淡,性微温,祛风湿,舒筋络,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6]。《全国中草药汇编》谓其全草药用,味甘、性平,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的功效,可治疗肺结核咯血、糖尿病、肾炎、膀胱炎、重症肌无力、遗精、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惊风、妇女白带以及毒蛇咬伤等症[7]。《中国本草原色图谱》记载:台湾金线莲性平微寒,味甘,无毒,具有解热、清火、降血压功能,主治肝脾病、肺痨病、遗精、遗漏诸病,兼治胸痛、胰痛、咳嗽、血虚、血热、吐血、肝火、小儿发育不良及毒蛇咬伤等[8]。近年来,金线莲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疑难病症方面,日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金线莲在福建、台湾等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珍稀名贵药材,特别在台湾省更是倍受青睐,被称为“药中之王”[9]。 3 成分分析及生理活性研究 虽然民间和医药界十分重视金线莲的医疗作用与保健功能,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关于金线莲有效化学成分分析的系统研究报道。现有的对金线莲的成分分析的报道仅限于一般的营养成分,而较少涉及其药用有效成分。 应用传统预试法对金线莲进行预试验的结果表明,金线莲含有生物碱、氨基酸、糖类、皂甙、甾体等成分[10]。曾健等[11]从金线莲中提取的生物碱, 对实验动物有强烈的镇痛作用, 比吗啡强10~40倍, 其主要成分是isoselagine,但伴随有“震颤”的毒性, 无法应用于临床。因此,改变isoselagine部分结构, 使它成为有用的镇痛剂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此外,对金线莲强心甙类成分薄层层析的结果表明,野生、组织培养和栽培的金线莲均含有强心甙类成分[12], 这为金线莲之强心功效提供了依据。

对金线莲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及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13]表明,微量元素含量(μg/g )分别为:锌75.5, 铁8.49×103, 铜17.40, 锰554.0, 铬12.3, 钙5.56×103, 镁2.66×103, 钼13.3,钴3.4,

硒0.36±0.04;氨基酸总量达8.74%。其微量元素含量、氨基酸总含量以及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生参。对金线莲糖类的分析结果[14]显示,多糖含量占13.326%, 低聚糖为11.243%, 还原糖为9.739%, 表明金线莲中多糖含量较高, 而许多中草药中含有的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5]。野生及组培金线莲均含有种类齐全的维生素且含量较高,特别是VC的含量,经4个月培养的金线莲组培苗,其VC含量可达22.878mg/100g。 在金线莲的生理活性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报道。陈卓等[16]在证实金线莲的降血糖作用[15]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寻其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金线莲的不同提取物进行筛选实验,分别用金线莲全方水煎液、石油醚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及以上溶剂提取后的水提物进行小鼠降血糖作用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金线莲降血糖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提物中,验证了民间利用金线莲水煎剂可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并认为金线莲的降血糖机制不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实现的。关于金线莲降血糖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小白鼠研究金线莲的药理作用表明,野生、栽培、组培的金线莲均有明显的安定、镇痛及抗炎作用, 进一步验证了金线莲的临床疗效[17]。 4 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前,对金线莲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形态组织学、成分分析等水平上进行,关于金线莲的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报道尚不多。曾雅娟等[18]在2001年首次报道金线莲的核型并进行分析,提出金线莲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 = 2X = 40 = 38m + 2sm,属于“2A”型,表明这是较整齐的对称核型,在 第32卷 ﹒70﹒ 进化地位上处于较原始的地位。金线莲是兰科金线莲属植物, 在分类地位上处于较原始的地位, 核型分析结果与分类上的结果一致,从而为金线莲的组培、育种工作提供更为详细的遗传背景。王建勤等[19]

对组培金线莲进行酯酶同工酶研究,以考察组培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在遗传本质上有否差异。结果显示,组培金线莲的酯酶同工酶谱与野生金线莲相同,证明组培金线莲经4年的继代、分化和生长,在控制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基因上未产生变异,从而为组培工厂化生产药用金线莲植株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兰科植物均与真菌共生,金线莲也不例外。当金线莲与内生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后能明显促进植株增高增重,这样在快繁的基础上结合共生可加快金线莲工业化生产[20]。但内生真菌促进生长的分子机制尚待研究。采用mRNA 差异显示技术可提供菌根共生的重要参考价值,而该技术的关键首先是要提取高质量RNA。金线莲富含多糖和酚类化合物,采用常规RNA提取方法不能有效提取RNA。唐明娟等[21]参照一种快速简便的CTAB法获得了高产优质的金线莲RNA,从而为从分子方面深入研究此药用植物提供了重要参考。 福建民间习惯称金线莲叶面具有明显金黄色网纹的为金线莲母(金线莲),叶面叶脉不明显或无脉的为金线莲公(或无线金线莲),两者常以伴生形式生长于同一生境中。二者是否为同一种植物历来有争议。有人曾经把无线金线莲订为绒叶斑叶兰(Goodyera velutina)[22]或分出一个新种,但后来经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兰科专家郎楷永教授鉴定二者为同种植物[23]。郑纯等对此作了解剖和理化鉴别,也认为二者是同种植物[12]。在外贸出口中曾把无线金线莲视为伪品。为了准确鉴别这两种植物并搞清二者之间遗传变异,胡珊梅等[24]运用RAPD技术,对同一采集地具有不同叶面特征的金线莲和无线金线莲进行了DNA指纹鉴定。结果二者具有部分共同的谱带,但又有各自的特征性谱带,说明二者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建议分别独立成种。 5 组织培养研究 金线莲种子微小,由未成熟的胚及数层种皮细胞构成,一般不易发芽。只有在无菌条件下供给充足的养分,种子才能发芽。以分根法或扦插法繁殖,繁殖系数低,很难形成规模种植。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及为药用和观赏园艺提供种苗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开展金线莲组培快繁研究以来,经过广大研究者的努力,迄今,利用不同材料、方法进行组培快速繁殖金线莲已有许多成功的例子(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