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System X系列服务器日志收集方法

IBM System X系列服务器日志收集方法
IBM System X系列服务器日志收集方法

1、启动服务器后插入U盘。

2、自检时,按F2键,进入到如下界面,选择Quit,

3、进入以下界面,输入gui命令

4、进入以下界面,选择Collect Logs and Transfer:

6、弹出窗口选择OK,即可,如下图所示。标圆圈部分是插入的USB设备,可以在此处确认是否识别到U盘。

7、拔出U盘,发送日志给IBM的工程师。

系统下收集日志方法

收集日志操作如下: HPS 1、将附件HPSRPT_Enhanced_v9.0.00r2.zip 文件copy到目标服务器,存放在c:\ 2、解压到当前文件夹后双击运行HPSRPT_Enhanced_v9.0.00r2.cmd文件 3、不要关闭DOS运行窗口大约15分钟左右会自动消失说明运行完成。 4、完成后需要到C:\WINDOWS\HPSReports\Enhanced\Report\cab 目录下查看生成文件信息 5、收集对应时间点的cab文件即可。 第一个日志:ADU报告 2、打开开始——程序——HP System Tools——HP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HP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

3、选择Local Applcation Mode,本地应用模式。 4、打开了HP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工具后,点中间的Diagnostics选项卡,选中左侧的

阵列卡,右侧会出现2个按钮,查看和提取日志报告,我们选择Generate Diagnostic Report。 5、提示Reprot Generation Complete日志提取完毕,这时可以选择右下角Save report按钮。

6、选择保存,弹出保存菜单,点保存。 7、可以选择保存到桌面上。

第二个报告:survey报告 打开开始——程序——HP System Tools——HP Insight Diagnostics online Edition for Windows ——HP Insight Diagnostics online Edition for Windows。 9、提示安全证书报警,选择是,继续。

平台安全系统运维保障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平台运维保障方案 1.目的 为了保障平台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规范信息系统日常操作及维护阶段安全要求,特制订此方案。 2.系统日常操作及维护管理 2.1.建立双向联动责任人机制 所有涉及到业务平台的资源,包括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指定电信接口人和支撑单位接口人双向联动,由电信公司指定维护接口人专门负责对接支撑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维护人员,电信公司的接口人对支撑单位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支撑单位对业务系统的日常操作和维护按照本方案进行记录,做到责任到人,保证各个业务平台的正常运行。 2.2.操作系统日常操作及维护 (1)必须严格管理操作系统账号,定期对操作系统账号和用户权限分配进行检查,系 统维护人员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并报信息技术管理员审核,删除长期不用和废弃 的系统账号和测试账号。 (2)必须加强操作系统口令的选择、保管和更换,系统口令做到: ●长度要求:8位字符以上; ●复杂度要求:使用数字、大小写字母及特殊符号混合; ●定期更换要求:每90天至少修改一次。 (3)支撑单位维护人员需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病毒查杀工作,平均频率应不低于 每月一次,重大安全漏洞发布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上述工作。为了防止网 络安全扫描以及病毒查杀对网络性能造成影响,应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对扫描时 间做出规定,需安排在非业务繁忙时段。技术负责人应为每个系统指定专门的系 统维护人员,由系统维护人员对所负责的服务器进行检查,至少每天一次,确保

各系统都能正常工作;监控系统的CPU利用率、进程、内存和启动脚本等使用情况。 (4)当支撑单位维护人员监测到以下几种已知的或可疑的信息安全问题、违规行为或 紧急安全事件系统时,应立即报告技术负责人,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记录: a)系统出现异常进程; b)CPU利用率,内存占用量异常; c)系统突然不明原因的性能下降; d)系统不明原因的重新启动; e)系统崩溃,不能正常启动; f)系统中出现异常的系统账户; g)系统账户口令突然失控; h)系统账户权限发生不明变化; i)系统出现来源不明的文件; j)系统中文件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动; k)系统时钟出现不明原因的改变; (5)系统日志中出现非正常时间登录,或有不明IP地址的登录; (6)系统维护人员对操作系统的任何修改,都需要进行备案,对操作系统的重大修改 和配置(如补丁安装、系统升级等操作)必须向技术负责人提交系统调整方案,由信息技术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操作系统的配置和修改必须在非业务时间进行,重大调整必须提前准备应急预案和回退方案。 (7)保证操作系统日志处于运行状态,系统维护人员应定期对日志进行审计分析,至 少每月审计一次,重点对登录的用户、登录时间、所做的配置和操作做检查,在发现有异常的现象时及时向信息技术管理员报告。 (8)系统维护人员应设置操作系统日志归档保存功能,历史记录保持时间不得低于一 年。

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安全设备 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条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查。每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至少保证每周检查两次。 第二条定期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备份,每次更改配置、策略后,都要及时更新备份文件,保证当前为备份最新数据。 第三条每天正常工作期间必须保证监视所有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状态,一旦发现服务器、网络设备或安全设备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条每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保证每周或依据数据情况对相关日志进行整理,整理前对应的各项日志如应用程序日志、安全日志、系统日志等应进行保存。 第五条要及时做好服务器的补丁升级和漏洞修复工作。对于新发布的漏洞补丁和应用程序方面的安全更新,要及时分发给每台服务器。 第六条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CPU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网络流量等方面。安全管理员必须保证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每次的检查结果必须做好记录,并生成检查报告。 第七条不定时的相关工作。每台服务器如有应用软件更改、需要安装

新的应用程序或卸载应用程序等操作,应提前告知所有管理员。 第八条密码定期更改工作。每台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保证至少每一个月更改一次密码,且要满足复杂度要求。 第九条系统管理人员要定时对系统服务器进行病毒检查,发现病毒要及时处理。 第十条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实需要安装,安装前应得到授权并进行病毒例行检查。 第十一条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第十二条定时对硬件进行检查、调试和修理,确保其运行完好。 第十三条关键设备指定专人保管,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进行单独操作。 第十四条所有设备未经许可一律不得借用,特殊情况须经批准后办理借用手续,借用期间如有损坏应由借用部门或借用人负责赔偿。 第十五条硬件设备发生损坏、丢失等事故,应及时上报,填写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业务系统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管理(登记)与维修由系统、网络管理员负责。设备管理人员每半年要核对一次设备登记情况。 第十七条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应由相关管理人员每周进

p系列UNIX服务器及存储测试安装验收报告

1. p系列UNIX服务器测试安装说明 1.测试p系列UNIX服务器系统开关机及系统启动 测试目的:系统操作系统是否安装完好,主机能否正常开关机。 测试方法:用正常关机手段关闭主机(# shutdown),然后重新启动主机。 测试通过标准:主机能够正常的关闭并且能够正常启动,并登录。 □通过□不通过 2. 测试p系列UNIX服务器系统设置 测试目的:主机系统的设置是否正确,如:硬盘、卷组、逻辑卷和文件系统的分配等。 测试方法:通过各种命令或操作获得主机系统的基本设置,详细命令如下: A.检查日期和时间 命令:# date 结果:Wed Sep 27 15:07:40 BEIDT 2000(显示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测试通过标准:能够正确看到系统时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不通过。 □通过□不通过 B. 检查磁盘(PV)和卷组(VG)的对应关系 命令:# lspv 结果: hdisk0 xxxxxxxxxxxxxxxx rootvg

hdisk1 xxxxxxxxxxxxxxxx sharevg 测试通过标准:能够正确看到系统卷组,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不通过。 □通过□不通过 C.检查卷组(VG)上建立的逻辑卷 命令:# lsvg –l sharevg 结果: sharevg: LV NAME TYPE LPs PPs PVs LV STATE MOUNT POINT logsharevg jfs 1 1 1 closed/syncd N/A data1 raw xx xx 1 open/syncd N/A 测试通过标准:能够正确看到卷组中的逻辑卷,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不通过。 □通过□不通过 D.查看内存大小 命令:# lsattr –El mem0 结果: size 512 Total amount of pghysical memory in Mbytes False goodsize 512 Amount of usable pghysical memory in Mbytes False 测试通过标准:能够正确看到内存大小,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不通过。 □通过□不通过

IBM P服务器故障检测

p系列、系统p预防性维护说明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 文档编号: 当前版本号: 3.1 最初发布日期2001年12月13日 最新修订日期:2011年9月2日

一、硬件维护部分: 1.检查机房环境:(请参照IBM机房条件及各机型的具体要求) 温度: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22±2℃ 湿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5% 电源:根据不同机型使用的电源有:200~240V 交流单相;380~415V 交流三相;-48V±5% 直流,实测电压不应超出允许的范围。零线与火线不能反接,通常是面对插座的左边为零线,右边为火线。机器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因接地电阻测量需要专业仪器,因此以客户提供的测量数值为准,工程师只要确保机柜电源线的地线、机壳(接上电源线后)到建筑物接地端的电阻小于1欧姆就可以了。新版巡检报告中添加了记录事项为是否双电源(此处指的是双动力源供电,比如电力供给来自不同的发电厂,而不是指设备是不是有冗余电源),此外,需要记录如果是双动力源是否部署在了各自独立的PDU或者UPS上。 洁净度:机房应保持清洁且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如机房太脏应提醒客户注意。 设备散热:设备进风口温度是否够低并有足够的气流。机房内设备的摆放是否符合冷热通道原则(绝对不能让设备排出的热空气排向其它设备的进风口)。 随机工具:对于59X/FHA这类高端机型,随机会附带一些R&V时需要用到的平台,滑轨等工具,巡检时应确认随机工具的当前存储状态,以备不时之需。 2.检查系统硬件情况: 先从外观上检查硬件情况,检查设备故障灯是否有亮。各种设备上都有故障指示灯,通常为橙色并有 标记。高端服务器,如p670/p690/p59x/FHA,应检查UEPO开关上的系统故障指示灯是否亮。同时检查BPC、BPD、BPR、DCA、MDA等电源子系统的Power-on、Power-in、Power-out、Enable Green LED 等是否长亮。还要检查部件故障灯,如I/O drawer、PCI卡,硬盘等。 检查是否有人改装过IBM设备(如拆掉面板、开口、拆掉过滤网、改变网络连接等)。这些改装可能会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甚至带来严重后果。 对于高端Power5/Power6服务器,还应检查其正面Lightstrip和背面Lightstrip。有安装的部件(如CPU book)所对应的绿色LED应长亮。任何故障指示灯(橙色)都应不亮。 同时注意主机的Operator Panel,高端Power5/Power6或其它由HMC管理的机器应检查HMC图形界面的虚拟Operator Panel。设备发生故障时通常伴有出错代码,必须把所有故障代码记录下来。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有否其他异常情况(如硬盘、风扇异常的声音、电缆破损、系统出风是否顺畅、气流是否因为异物遮挡而影响散热效果等)。?

日志管理与分析-日志收集及来源

日志管理与分析-日志收集及来源 【前言】 对广大IT工作者,尤其是运维和安全人员来说,“日志”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日志从哪来?机房中的各种软件(系统、防火墙)和硬件(交换机、路由器等),都在不断地生成日志。IT安全业界的无数实践告诉我们,健全的日志记录和分析系统,是系统正常运营、优化以及安全事故响应的基础,虽然安全系统厂商为我们提供了五花八门的解决方案,但基石仍是具有充足性、可用性、安全性的日志记录系统。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内部对日志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安全建设更多在于投入 设备,比如防火墙、IDS、IPS、防病毒软件等,被动地希望这些系统帮助我们完成一切工作,但是俗话说的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特征码和预定义规则为基础的上述设备,在防护方面永远落在攻击者后面,防微杜渐才是真正的出路。作为一名合格的安全人员,了解日志的概念,了解日志的配置和分析方法,是发现威胁、抵御攻击的重要技能,有了这方面的深刻认识,各种自动化安全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地发挥效能。 1、日志数据 简单地说,日志消息就是计算机系统、设备、软件等在某种触发下反应生成的东西。确切的触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志消息的来源。例如,UNix操作系统会记录用户登录和注销的消息,防火墙将记录ACL 通过和拒绝的消息,磁盘存储系统在故障发生或者在某些系统认为将会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会生成日志消息。 日志数据就是一条日志消息里用来告诉你为什么生成消息的信息,例如,web服务器一般会在有人访问web页面请求资源(图片、

文件等等)的时候记录日志。如果用户访问的页面需要通过认证,日 志消息将会包含用户名。日志消息可以分成下面的几种通用类型: ?信息:这种类型的消息被设计成告诉用户和管理员一些没有风险的事情发生了。例如,Cisco IOS将在系统重启的时候生成消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重启发生在非正常维护时间或是业务时间,就有发出报警的理由。 ?调试:软件系统在应用程序代码运行时发生调试信息,是为了给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故障检测和定位问题的帮助。 ?警告:警告消息是在系统需要或者丢失东西,而又不影响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发生的。 ?错误:错误日志消息是用来传达在计算机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级别的错误。例如,操作系统在无法同步缓冲区到磁盘的时候会生成错误信息。?警报:警报表明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一般情况下,警报是属于安全设备和安全相关系统的,但并不是硬性规定。在计算机网络中可能会运行一个入侵防御系统IPS,检查所有入站的流量。它将根据数据包的内容判断是否允许其进行网络连接。如果IPS检测到一个恶意连接,可能会采取任何预先配置的处置。IPS会记录下检测结果以及所采取的行动。 2、日志数据的传输与收集 计算机或者其他设备都实现了日志记录子系统,能够在确定有必 要的时候生成日志消息,具体的确定方式取决于设备。另外,必须有 一个用来接收和收集日志消息的地方,这个地方一般被称为日志主 机。日志主机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一般来说可能是linux和windows服

网络维护岗位职责

网络维护岗位职责 1、网管为负责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负责系统软硬件的安装、升级、保管、维护等工作; 3、负责软件有效版本的管理。 4、购买正版软件安装软件(如:windows2003windowsxpoffice2003杀毒软件等); 5、网管负责计算机网络、erp的安全运行;服务器安全运行和数据备份;internet对外接口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防病毒管理;各种软件的用户密码及权限管理;协助各部门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归档。 6、网管执行企业制度,严守企业商业; 7、监督全店员工执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企业制度。 职责二:网络维护岗位职责 1、负责日常服务器维护、操作系统、网管系统、系统的安全补丁、漏洞检测及修补、病毒防治等工作; 2、负责整个公司(包含局域网、广域网)的系统安全性; 3、经常保持对最新技术的掌握,实时了解INTERNET的动向,做到预防为主; 4、年终总结中报告年度重大事件,并对系统记录文件保存收档,以备查阅; 5、制定、发布网络基础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情况; 6、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畅通,实时监控整个局域网的运转和网络通信流量情况; 7、掌握主干设备的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 8、掌握用户端设备接入网络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时可迅速定位 . .

9、定期做好及OA办公系统的推广使用及数据备份工作; 10、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经常出现的用户需要变更位置和部门的情况进行管理; 11、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监督网络通信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积极协助各部门工作人员解决办公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3、随时监控中心设备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照预案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上报和详细记录; 14、严格执行密码管理规定,对操作密码定期更改,超级用户密码由系统管理员掌握; 15、应恪守制度,不得擅自泄露各种信息资料与数据; 16、不定期对机房设置的消防器材、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 17、做好公司摄影摄像工作,及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影像资料; 职责三:网络维护岗位职责 (一)软件方面 1、独立安装一些比较常用的驱动程序(打印机、扫描仪、系统驱动等)。 2、处理Windows运行时出现的一些常见性错误,如死机、运行错误的程序等系统问题。 3、熟练使用Windows自带的一些辅助软件。比如:磁盘扫描程序、碎片整理程序等。 4、熟练使用Ghost程序。 5、排除基本硬件故障所带来的问题。 6、安装各类操作系统,并且能熟练的操作。 7、对流行的硬盘备份软件可以做到熟练的操作,尽量简化工作量。 8、记录、总结日常的工作。 9、必要时仍会兼顾公司分配的其他任务。 . .

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GbIuPS采集解析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W-025-2011 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规 范G b/I u P S采集解析设备规范 E q u i p m e n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M o b i l e N e t l o g S y s t e m (S i g n a l C o l l e c t i o n G b/I u P S P a r t) 版本号:1.0.0 2013-6-25发布2013-6-27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 设备在系统中的位置 (2) 5 功能要求 (3) 5.1 Gb/IuPS采集位置要求 (4) 5.2 数据旁路功能要求 (6) 5.3 数据接入功能要求 (7) 5.4 协议解码功能要求 (7) 5.5 DPI功能要求(可选) (8) 5.6 数据存储功能要求 (9) 5.7 数据输出功能要求 (10) 5.8 上报告警功能要求 (10) 6 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11) 6.1 性能要求 (11) 6.2 软件要求 (11) 6.3 硬件要求 (12) 6.4 可扩展要求 (12) 6.5 部署要求 (12) 6.6 可靠性 (13) 7 接口要求 (13) 7.1 千兆以太网接口 (13) 7.1.1 1000BaseT接口 (14) 7.1.2 1000Base-SX接口 (14) 7.1.3 1000Base-LX接口 (14) 7.2 10G以太网接口 (14) 7.2.1 10GBase-S接口 (14) 7.2.2 10GBase-L接口 (14) 7.2.3 10GBase-E接口 (14) 8 时间同步要求 (15) 9 网管要求 (15) 9.1 配置管理 (15) 9.2 查询设备信息 (17) 9.2.1 设备硬件信息 (17) 9.2.2 设备网络信息 (17) 9.3 查询设备状态 (18) 9.3.1 设备负荷 (18) 9.4 设备状态管理 (19) 9.4.1 故障管理 (19) 9.5 性能管理 (20) 9.6 安全管理 (20)

网络安全检查总结(适用各单位)

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总结 根据上级网络安全管理文件精神,我站成立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组长李旭东站长的领导下,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对全站各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网络能更好地保持良好运行。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站成立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XXX,副组长XXX,成员有XXX、XXX、XXX。分工与各自的职责如下:站长XXX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副站长XXX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事务。XX、XXX负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日常协调、网络维护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二、我站信息安全工作情况 我站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重要岗位人员全部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制定了《人员离职离岗安全规定》、《外部人员访问审批表》。存储介质管理,完善了《存储介质管理制度》。运行维护管理,建立了《信息网络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制度》。 1、技术防护方面 系统安装正牌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对计算机病毒、有害电子邮

件采取有效防范,根据系统服务需求,按需开放端口,遵循最小服务配置原则。一旦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相关方面并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2、微软公司将自2014年4月8日起,停止Windows XP桌面操作系统的用户支持服务,同时也停止系统和安全补丁的推送,由于我站部分计算机仍在使用XP系统,我站网络信息安全小组积极应对这一情况,对部分能够升级的电脑升级到了WIN7系统,对未能升级的内网电脑,我站联系上级信息安全部门对网络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并修改了网络安全策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3、应急处理方面 拥有专门的网络安全员,对突发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可快速安全地处理。 4、容灾备份 对数据进行即时备份,当出现设备故障时,保证了数据完整。 三、自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分析 1、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在本次检查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由于投入不足,光电系统出现故障,致使系统设备停止运行,虽然不会丢失数据,但是服务会出现中断。 自查中发现个别人员计算机安全意识不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泄密后的严重性与可怕性。

IBM P服务器微码刷新最佳实践

IBM P服务器微码刷新最佳实践 所有 IBM p 系列的服务器都有系统固件(Firmware),它存在于服务器的服务处理器(Flexible ServiceProcessor, FSP)的闪存中。IBM会在其固件发布网站上定期发布一些固件服务包,这些服务包能够让服务器更加稳定、高效的运转,发挥其潜在的功能。因此,升级服务器系统固件就成为系统管理员要熟练掌握的重要技术。由于固件是服务器运转的基石,如果固件在升级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能导致服务器故障或瘫痪。 IBM p 系列服务器在不同管理环境下的固件升级方法,根据服务器部署环境的不同,分为 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 Hardware Management Console(HMC)升级服务器系统固件 2. 通过 Integrated Virtualization Manager(IVM) 升级服务器系统固件 3. 通过操作系统(AIX 或 Linux)升级服务器系统固件 系统固件概述 固件又称微码或许可内码(Licensed Internal Code),是指经过 IBM 授权的内部程序,用于解决服务器已有的问题,或者是引入新的系统功能特性。固件为服务器提供了最基本的运行支持,对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系统固件命名规则 IBM p 系列服务器从 POWER5 开始遵循比较统一的系统固件命名规则,其命名格式为: PPNNXXX_YYY_ZZZ 其中, PP:用来标识固件所适用的子系统。系统固件子系统的识别符为 "01", 电源子系统固件的子系统识别符为 "02"。本文所描述的对象是系统固件。 NN:用来区分固件适用的服务器类型。例如:"SF" 是针对 POWER5 的机器;"EL" 是针对 POWER6 的低端服务器;"EM" 是针对 POWER6 的中端服务器;"EH" 是针对 POWER6 的高端服务器。 XXX:表示固件的发布级别。发布级别的固件一般包含对新特性或新机型的支持。 YYY:表示固件的修订级别。修订级别一般包含对已有问题的解决补丁。 ZZZ:表示最后一次破坏性修订级别。所谓破坏性是指该补丁安装后系统需要重新启动才 能激活该固件。 依照上述规则,我们容易知道固件 01SF240_284_201 表示该固件是用于 POWER5 机器 , 发布级别为 240,修订级别为 284,最后一次破坏性的修订级别是 201。 两组基本概念 (1)临时固件和永久固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详细)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信息管理部职责 1.1 公司设立信息管理部门,设部门经理一名。 1.2 信息管理部门为网络安全运行的归口部门,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1.3 负责系统软件的调研、采购、安装、升级、保管工作。 1.4 负责软件有效版本的管理。 1.5 信息管理部门为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1.6 信息管理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销售经营各类应用软件的安全运行;服务器安全运行和数据备份;internet对外接口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防病毒管理;各种软件的用户密码及权限管理;协助职能科室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归档(如财务、采购、销售等)。 1.7 信息管理人员执行企业保密制度,严守企业商业机密。 1.8员工执行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企业保密制度。 1.9系统管理员的密码必须由信息管理部门相关人员掌握。 1.10 负责公司网络系统基础线路的实施及维护。 2.信息管理细则 2.1网络系统维护 2.1.1 系统管理员每日定时对机房内的网络服务器、各类生产经营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进行日常巡视,并填写《网络运行日志》记录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相关事件。 2.1.2 对于系统和网络出现的异常现象信息管理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处理方案,采取积极措施,并如实将异常现象记录在《网络运行日志》。针对当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重要的问题应将问题描述、分析原因、处理方案、处理结果、预防措施等内容记录在《网络问题处理跟踪表》上。部门负责人要跟踪检查处理结果。 2.1.3 定时对相关服务器数据备份进行检查。(包括对系统的自动备份及季度或

基于Flume的美团日志收集系统

基于Flume的美团日志收集系统(一)架构和设计

Agent 丰 富程度提供丰富的Agent,包括avro/thrift socket, text, tail等 主要是thrift端口 Store丰富程度可以直接写hdfs, text, console, tcp;写 hdfs时支持对text和sequence的压 缩; 提供buffer, network, file(hdfs, text)等 代码结构系统框架好,模块分明,易于开发代码简单 3 美团日志收集系统架构 美团的日志收集系统负责美团的所有业务日志的收集,并分别给Hadoop平台提供离线数据和Storm平台提供实时数据流。美团的日志收集系统基于Flume设计和搭建而成。目前每天收集和处理约T级别的日志数据。 下图是美团的日志收集系统的整体框架图。 a. 整个系统分为三层:Agent层,Collector层和Store层。其中Agent层每个机器部署一个进程,负责对单机的日志收集工作;Collector层部署在中心服务器上,负责接收Agent 层发送的日志,并且将日志根据路由规则写到相应的Store层中;Store层负责提供永久或者临时的日志存储服务,或者将日志流导向其它服务器。 b. Agent到Collector使用LoadBalance策略,将所有的日志均衡地发到所有的Collector上,达到负载均衡的目标,同时并处理单个Collector失效的问题。 c. Collector层的目标主要有三个:SinkHdfs, SinkKafka和SinkBypass。分别提供离线的数据到Hdfs,和提供实时的日志流到Kafka和Bypass。其中SinkHdfs又根据日志量的大小分为SinkHdfs_b,SinkHdfs_m和SinkHdfs_s三个Sink,以提高写入到Hdfs的性能,具体见后面介绍。 d. 对于Store来说,Hdfs负责永久地存储所有日志;Kafka存储最新的7天日志,并给Storm 系统提供实时日志流;Bypass负责给其它服务器和应用提供实时日志流。

网络管理与维护

1、通过对管理内容的细化,网络管理可分为: 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 2、DHCP的工作过程(租约过程): 请求IP租约阶段;提供IP租约阶段;选择IP租约阶段;确认IP租约阶段 3、DNS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的过程: 首先在本机查询缓存和Host File文件,如果没有找到,则查询指定的服务器,如果找到则返回结果。如果指定的DNS服务器没有查到的话,则会向其他DNS服务器提出查询请求,找到结果后返回给客户机,这称为递归查询。 4、ACL的作用是(一种网络流量过滤的工具): 可以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提供对通信流量的控制手段;是提供网络安全访问的基本手段;可以在路由器端口处决定哪种类型的通信流量被转发或被阻塞。 5、私有IP地址的范围: A类: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 1、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包括五个要素: 被管设备;管理代理;网络管理器;网络管理协议;管理信息库 2、域名服务器的两种类型: (1)本地域名服务器:当一个主机发出DNS查询报文时,这个报文首先被发送往该主机的本地域名服务器(2)根域名服务器:当一个本机域名服务器不能立即回答某个主机的查询时,该本机域名服务器就以DNS 客户的身份向某一根域名服务器查询,根域名服务器会返回它所需要的顶级域名服务器IP地址。 3、基于Windows平台的邮件系统: 微软的Exchange邮件系统;IBM Lotus Domino邮件系统;Scalix邮件系统;Zimbra邮件系统;MDeamon邮件系统 4、进行ACL配置的基本过程: 若要使用访问列表做包过滤,需要将它应用到路由器的一个想过滤流量的接口上,并且还有为其指明应用到哪个方向的流量上,即要绑定接口。绑定的接口有两种,要么入口要么出口,一旦创建了访问列表,在应用之前它还没有真正开始起作用。它是在路由器中存在,但还没有激活,直到你告诉那台路由器,用它们做什么,用之后起什么作用。 { 入口访问列表: 出口访问列表:当访问列表被应用到从接口输出的包时,那些包首先被路由到输出接口,然后再进入该接口的输出队列之前经过访问列表的处理。} 5、NAT的工作过程(动态ACL的工作进程): (1)内部主机(192.168.0.0)希望与外部Web服务器(209.165.201.1)通信,它发送数据包给配置了NA T的网络边界网关R2; (2)R2读取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并检查数据包是否符合规定的转换标准; (3)R2有一个ACL,它确定内部网络中可进行转换的有效主机,因此,R2将内部本地IP地址转换成内部全局IP地址209.165.200.226。它将此内部本地IP地址与全局地址映射关系存储在NAT表中; (4)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 (5)当Web服务器回应时,数据包回到R2的全局地址(209.165.200.226); (6)R2参考NAT表,发现这是原先转换的IP地址,因此,它将内部全局地址转换成内部本地地址。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给IP地址为192.168.10.10的PCI。 (7)如果它没有找到映射关系,数据包将被丢弃。 1、SNMP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数据库模型和一组资源对象。SNMP管理的网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被管理的设备、SNMP代理、网络管理系统(NMS) 2、MID:是指移动互联网设备,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一种新的“比智能电话大,比笔记本小”的互联网终端。MID的概念是英特尔在2007年4月推出的,其定义是介于智能手机和上网本之间的产品。 3、远程桌面:远程桌面功能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一种远程管理工具。它具有操作方便、直观等特征。 4、远程登录:远程登录是指被授权用户进入网络中的其他机器就像用户在现场操作一样。 5、DHCP作用域:是本地逻辑子网中可以使用的IP地址的集合。 6、DNS的主要区域:包含相应DNS命名空间所有的资源记录,是区域中所包含的所有DNS区域的权威

小型机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

小型机服务器是做什么用的? (2010-07-06 10:50:35) 转载 标签: 小型机服务器 励康小型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734116.html,) 关于小型机的话题近来比较热,因为很多无论是PC服务器还是安腾服务器都声称自己做到了“小型机”水准。但是随之却把老百姓给搅晕了,以前清晰的小型机概念越来越模糊,到底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传统小型机,什么时候应该选择PC服务器呢?我把在IBM UNIX WORLD 上听到的IBM系统科技事业部System p系统工程师朱汉东先生的讲解搬来共享给大家。你从中找自己想了解的那部分吧 小型机说了很多年,PC服务器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他们区别还是非常大的,UNIX 跟PC服务器的CPU不同,最简单台式机、笔记本用的CPU Intel的奔腾等非常清楚。但是提小型机处理器的名字都搞不清楚,现在他们用的CPU处理器都叫RISC处理器,常见的Intel包括AMD都是CISC处理器,那RISC跟CISC有什么区别,RISC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CISC是复杂指令计算机。 RISC技术是IBM一个研究院在1974年发明的,IBM对计算机研究非常深入,在70年代就发现我们能够用20%的指令就可以完成80%的工作,并且这20%的指令都是非常简单和基础的指令。如果要另外完成20%工作需要非常复杂的指令,如果要在CPU里面实现指令,就导致CPU非常复杂,这个机器效率非常低,所以这就导致RISC技术的产生,RISC 技术改写了计算机发展的历程。技术产生导致RISC System/6000的诞生。 其实RISC技术,CPU是一种架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型号,POWER5是比较典型的代表。IBM的POWER在RISC芯片里面典型代表,RISC有一个二次跟八次法则,它的效率非常高,功率非常低,可靠性非常高。CISC代表性是大家非常了解的x86,在至强这一代处理器是非常典型的,它的特点主频非常高,但是效率非常低,散热量非常大,曾经看到

收集日志的方法

收集日志的方法(V5.5及以下版本) 刘奇liuqi@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734116.html,2010-9-14 说明:本文档非本人编写,为深圳同事总结。 举例说明,怎样把程序出错时,或者程序运行慢的前台界面现象截图,前台详细日志,后台详细日志收集和提交。 1. 某客户查询凭证时,前台报错。 2.下面介绍怎样把日志收集完整给开发, 在打开这个出错节点之前,我们先打开前台日志,在程序的右上角上一个日志按钮, 并把log level设置为debug, 按clear 按钮清除之前的日志,让收集的日志更为准确 3.在服务器端运行wassysconfig.bat—log- 日志配置http://localhost:88 –读取(中间件必须在启动状态),下图中88为nc的web访问端口,如果是80端口访问nc,请在此输入80. 把anonymous和nclog 级别设置为debug,滚动策略中最大字节设置为10m,最大文件数设置为20,并按保存。如下图,这个时候,所在访问nc服务器的88端口的操作,将会有debug输出到指定目录的指定文件。(ncv5产品是可以动态打开和关闭日志,不需要重新启动中间件才生效)

4.在服务器端打开日志目录D:\ufida\ufsoft\nclogs\server1,按日期排序日志文件,记下nc-log 和anony-log当前正在输出的文件(可能有很多nc-log和anony-log文件,要记住正在输出的最新的日志文件),如下图nc-log[0].log和anony-log[0].log是正在输入的日志文件 1.准备工作都完成了,我们需要把问题重现一次。以便生成日志并提交给开发。如下图, 我们操作凭证查询,界面报错,我们可以使用键盘上的prtscreen键直接截图到word文件,把前台直接看到的错误保存下来。 2.问题重现后,我们立即去把后台日志的级别设置为error,并保存。防止其他用户操作nc 产生大量的日志输出,不便查找我们所要的信息,如下图

公司工厂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范本

公司工厂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运行维护工作基本制度 第三章设备管理 第四章机房管理 第五章网管维护管理 第六章质量管理 附件一网络设备维护管理记录 附件二:IP故障处理流程

第一章总则 本规程依据xxx信息港宽带网络系统的技术体制、维护技术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适用于xxx信息港宽带网络的管理和运行维护。 第1条网络管理运行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1、保证全网优质、高效、安全可靠运行;保证提供给用户的IP服务 如专线接入业务、PPPOE服务、VPN服务以及其他相关IP业务优 质、高效、安全可靠。 2、强化xxx信息港宽带网络中的网络设备、主机系统、有关线路和辅 助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迅速 准确地排除各种故障,压缩故障时间,提高xxx信息港宽带网络全 网的接通率,网络设备、主机系统的可用率,故障修复及时率。 3、定期对网络、系统、线路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优化网 络性能,保证网络安全,保证系统和设备运行正常、完好。 4、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合理调配,充分利 用网络资源。 第2条网络管理维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1、建立符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管理运行维护组织体系和技术支援保证 体系。 2、面向网络,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技术支援为保证,强化协调配合, 全面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质量和服务水平。 3、对安装在市内各机房的设备,定期巡视,逐步实现集中监控维护方 式,最后向无人值守的目标过渡。 4、要把网络安全运行和软件、用户数据的管理作为维护工作的重要内 容。 第3条对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1、牢固树立服务质量意识。网络管理、维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协作处 理出现的各种故障。下级要服从上级的领导,逐级汇报,认真负责 的作好维护和管理工作。 2、强化管理,标准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定期检查,严格考核。 3、熟悉维护工作对象(包括网络、系统、线路、设备),熟悉维护规 程和维护技术指标,操作熟练,技术精通,保障有力。 4、认真作好本职工作,努力钻研技术和业务,不断提高维护技术水平 和自身素质。 第4条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和考核,考核的成绩纳入人事档案,作为晋级的依据。 第5条制定并使用维护规程和操作手册,是贯彻xxx信息港高速互连网络技术维护指标的保证。本规程中的各项指标不作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 和验收的标准。 第6条本规程是各级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各职能管理和维护组织人员应该加强理解,将维护规程落实到工作中去。 第7条本规程一经公司批准,必须严格照章执行。本规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xxx信息港宽带网络有限公司。

Linux 系统日志收集分析系统

Linux 系统日志收集分析系统 一、搭建环境 系统:centos6.5 软件:lamp、rsyslog、rsyslog-mysql 、loganalyzer rsyslog用来收集远程服务器系统日志信息 rsyslog-mysql是rsyslog连接数据库的模块 loganalyzer用来分析系统日志 二、软件安装 a、httpd安装 tar -jxvf apr-1.5.1.tar.bz2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r make && make install tar -zxvf apr-util-1.5.4.tar.gz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r-util --with-apr=/usr/local/apr/ make && make install tar -zxvf httpd-2.4.12.tar.gz yum install -y pcre-devel zlib-devel openssl-devel ./configure --prefix=/data/program/apache2 --enable-so --enable-rewrite --enable-ssl --enable-cgi --enab le-cgid --enable-modules=most --enable-mods-shared=most --enable- mpms-share=all --with-apr=/usr/local/apr --with-apr-util=/usr/local/apr-util --enable-deflate make -j 6 && make install ++++++++++++++++++++++++++++++++++++++++++++++++++++++++++++++++ 修改httpd配置文件,添加如下两行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 .php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source .phps 定位至DirectoryIndex index.htm DirectoryIndex index.php index.html 注释掉主服务的站点目录 #DocumentRoot "/data/program/apache2/htdocs" 开启虚拟主机需要加载 Include conf/extra/httpd-vhosts.conf LoadModule log_config_module modules/mod_log_config.so 添加虚拟主机 DirectoryIndex index.php index.htm ServerAdmin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734116.html, DocumentRoot "/data/program/apache2/htdocs/" ServerName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734116.html, ErrorLog "logs/syslog-error_log" CustomLog "logs/syslog-access_log" common 添加httpd及mysql的路径环境变量 vi /etc/profile.d/path.sh PAHT=$PATH:/data/program/mysql5/bin:/data/program/apache/bin source /etc/source httpd -k start ---------------------------------------------------------------------- b、mysql5.5安装 groupadd -r mysql useradd -g mysql -r -d /data/mydata mysql yum install cmake tar xf mysql-5.5.25.tar.gz cd mysql-5.5.25 cmake . -DCMAKE_INSTALL_PREFIX=/data/program/mysql5 -DMYSQL_DATADIR=/mydata/data -DSYSCONFDIR=/etc -DWITH _INNOBASE_STORAGE_ENGINE=1 -DWITH_ARCHIVE_STORAGE_ENGINE=1 - DWITH_BLACKHOLE_STORAGE_ENGINE=1 -DWITH_READLINE=1 -DWITH_SSL=system -DWITH_ZLIB=system -DWITH_LIBWRAP=0 -DMYSQL_UNIX_ADDR=/tmp/mysql.sock -DDEFAULT_CHARSET=utf8 - DDEFAULT_COLLATION=utf8_general_ci make make install ++++++++++++++++++++++++++++++++++++++++++++++++++++++++++++++++++++ 初始化数据库 /data/program/mysql5/scripts/mysql_install_db --basedir=/data/program/mysql5 --datadir=/data/program/mysq l5 --user=mysql 添加mysql启动程序到init.d cp /data/program/mysql5/support-files/mysql.server /etc/init.d/mysqld chkconfig --add mysqld 提供mysql配置文件 /etc/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734116.html,f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mysql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skip-external-locking key_buffer_size = 384M max_allowed_packet = 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