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工艺研究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王海峰;邱芳萍【摘要】采用氨性醇提取法,经粉碎、抽提、过滤等工艺过程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并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氨水浓度、乙醇浓度4因素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为40.28 ℃,提取时间为5.84 h,氨水浓度为0.41%,乙醇浓度为16.78%.最优条件下粗甘草酸的提取率达到66.40%.【期刊名称】《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1)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甘草;甘草酸;提取【作者】王海峰;邱芳萍【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0 引言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
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
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或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及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甘草多糖等[1-2]。
文献[3]研究表明,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具有解毒、消炎、镇痛、抗肿瘤的作用,还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癌症以及艾滋病等。
近年来,甘草药材由于遭到过度采挖,资源急剧减少,保护甘草资源已迫在眉睫。
国内多采用水回流法,该法存在用水量大、耗时长、甘草酸收率低、杂质多等弊端,也不同程度地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此,文中对甘草酸的氨性醇提法进行了优化,以期对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所帮助[4]。
1 实验材料1.1 材料与试剂甘草,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
无水乙醇、氨水等,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DK-98-I电子恒温水浴锅,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T687鼓风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万能粉碎机,常州品正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超声波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工艺研究

现, 甘草酸及甘草次酸类药物具有防止病毒性肝炎 、
高血脂 症 和癌症 等疾病 的作 用 。甘草 酸可 显著 抑制
收稿 日期 :0 8—0 20 4—2 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 编号 :0 70 4) 陕西省 自然科学 基 13 46 , 金( 编号 :0 6 0 )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 20A 3 , 编号 :6 K 2 ) 0J32 。
方式, 以实现最佳 冷冻效果 , 到理想 的加工 目的 。 达 原料不 同 , 性 不 同 , 选 择 不 同 的脱 水 温 度 。 特 应
真 空脱 水时 , 既要 彻 底脱 除物 料 中的水 分 , 又要 保 持
学 ,0 3 2 ( ) 3 4 . 2 0 ,4 9 : 8— 1
物料原有的色泽和营养 。有的原料对温度比较敏感 , 如i 苹果 、 洋葱 、 蒜 、 卜 , 大 萝 等 当温 度超 过 9 0℃ 时 便 发生焦糊现象 , 并产生不愉快异味; 对于甘薯、 马铃 薯、 芋头等 , 当温度超过 1 时, 0o 0 C 可产生香味; 大多 数水产品和食用昆虫类在 10 10o 高温下效果最 ~ 2 1 C
冷冻方式不 同 , 冻效 果 也不 同 , 根 据 不 同 的 冷 应 加工需要选 择不 同的冷 冻方 式 和冷 冻条 件 。进行 真
空脱水加工时应选择缓冻 , 果蔬的冷冻保鲜 ̄ -应选 n_ r 择速冻。而冷冻参数的选择与原料干率 、 细胞壁结 构、 可溶性 固形 物 含量 及 组织 液 冰点 有 关 。因此 , 应 根 据不 同的加工需 要和原料 的特点 , 择恰 当 的冷 冻 选
佳 。因此 , 同的原料应 根据各 自的特性 选择适 宜 的 不 脱 水温度 , 现最佳 的风味效果 。 以体
甘草提取物研究报告

甘草提取物研究报告
甘草提取物在医学和保健行业中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甘草提取物的研究报告:
1. 甘草提取物的含义和成分
甘草提取物,是从甘草根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植物萃取物。
其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成分。
2. 甘草提取物的药理作用
2.1 抗炎作用
甘草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消炎和止痛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症状。
2.2 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3 抗氧化作用
甘草提取物中含有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从而达到抗氧化的作用。
3. 甘草提取物的临床应用
3.1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甘草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消炎、抑制胃酸分泌以及促进胃溃疡愈合等作用,广泛适用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3.2 保肝护肝
甘草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清除体内毒素,有效保
护肝脏,预防肝功能异常。
3.3 抗过敏
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从而减轻过敏反应,适
用于过敏性鼻炎、风湿性疾病等问题。
4. 甘草提取物的安全性
甘草提取物是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但是,应该根据
自身状况,遵医嘱合理使用。
总结:
甘草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提取物,具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作用,广泛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肝脏保护、过敏等多个领域。
虽然甘草提取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还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使用。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表 3 L9 ( 34 )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
编号
A
B
C
1
1
1
1
2
1
2
2
3
1
3
3
4
2
1
2
5
2
2
3
6
2
3
1
7
3
1
3
8
3
2
1
9
3
3
2
K1
9. 09 10. 45 9. 32
K2
9. 11 9. 37 9. 38
K3
10. 34 8. 72 9. 85
R
1. 25 1. 73 0. 53
甘草酸 甘草酸提 D 得率 / % 取率 / %
表 4 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SS
df
A
9. 919
2
B
12. 429
2
C
1. 921
2
D 误差
4. 030
2
0. 412
18
MS 4. 960 6. 215 0. 960 2. 015 0. 023
F 216. 783 271. 643
41. 980 88. 077
sig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甘草酸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是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提取 工艺参数包括溶剂浓度 、溶剂体积 、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 , 其中 溶 剂 浓 度 对 甘 草 酸 提 取 率 影 响 最 大 [8 ] 。有 研 究 表 明 [10 ] ,用微波萃取时 ,含 0. 5%氨水的 10%乙醇溶液可使甘 草酸提取率达到最高 ,但多数文献报道是以氨水浓度为定
复方甘草酸苷的生产流程

复方甘草酸苷的生产流程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主要由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组成,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下面将介绍复方甘草酸苷的生产流程。
复方甘草酸苷的生产需要从甘草根部提取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甘草根部是甘草植物中含有较高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部分,因此是提取这两种成分的理想原料。
提取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方法可以使用水提法或有机溶剂提取法。
水提法是将甘草根部切碎后,用水煮沸,然后将煮沸液进行过滤,得到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提取液。
然后,得到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提取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首先,可以使用酸碱调节剂调节提取液的pH值,使其达到适宜的范围。
然后,可以使用活性炭或其他吸附剂对提取液进行脱色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接下来,可以使用浓缩设备对提取液进行浓缩,以得到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浓缩液。
接下来,需要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浓缩液进行复配。
复配的目的是根据药物的配方要求,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复配可以使用溶剂溶解的方法,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浓缩液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进行均匀混合。
复配好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混合液需要进行浓缩和干燥处理。
浓缩可以使用浓缩设备,将混合液中的溶剂去除,得到浓缩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混合物。
然后,可以使用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的方法,将浓缩的混合物转化为粉末状的复方甘草酸苷。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要保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杂质的污染。
同时,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复方甘草酸苷的生产流程包括甘草根部提取、提取液处理、复配、浓缩和干燥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得到高纯度、高质量的复方甘草酸苷产品。
复方甘草酸苷在中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药理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选择。
甘草酸及次酸

甘草酸的提取工艺及应用[分子式及分子量] C42H62O16;822.921 甘草酸的结构及特性甘草酸是由甘草中提取。
甘草,又名美草、蜜甘、甜根子,多生长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甘草酸作为其主要成分,随产地不同含量亦不同,一般在(4~14)%之内。
甘草酸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又名甘草甜素、甘草皂甙。
分子式C42H62O16,相对分子质量822.92。
甘草酸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型粉末,熔点220 ℃,有特殊甜味,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50倍,溶于热水和热的稀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
甘草酸遇酸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和精制。
为了使用方便,一般都把甘草酸制成水溶性的盐类,如甘草酸钠、甘草酸二钠、甘草酸三钠、甘草酸铵等。
2 甘草酸的制备甘草酸的制备方法有溶剂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和植物组织培养法等多种,现介绍采用第一种方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工艺过程。
2.1 工艺流程甘草挑选除杂→粉碎→提取→过滤→浓缩→分离→沉淀→重结晶→干燥→成品。
2.2 工艺过程(1)粉碎:将干净干燥的甘草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0目筛选,制得甘草粉。
(2)提取:称取一定质量的甘草粉放入反应器中,加入其5倍质量的水,在搅拌下于85 ℃以上加热回流2.5 h,过滤、滤渣再加3倍质量的水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
(3)浓缩:将甘草酸提取液用薄膜蒸发器进行真空浓缩,当滤液体积减少4/5时,趁热过滤。
(4)分离:在已经冷却的浓缩滤液中,加入其1/2容量的95%的乙醇,然后静止过夜,经过滤除去植物蛋白、多糖等沉淀物。
(5)沉淀:在经上述处理的甘草酸浓缩液中,用浓硫酸调其PH值,使甘草酸沉淀析出,然后进行离心分离,得粗甘草酸。
(6)重结晶:用(60~70) ℃的稀乙醇进行重结晶,减压过滤后得甘草酸湿品。
(7)干燥:将湿甘草酸放入真空干燥箱内,调节真空度,在(70~80) ℃温度下加热(40~60) min,即得干甘草酸。
(8)成品:将干燥的甘草酸粉碎,过筛,即得甘草酸成品。
氨性乙醇溶液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工艺研究

甘草 在 中医有 “ 十方 九 草 ” 之说 , 从古 至 今广
2 0m 0 L的容量 瓶 中 , 蒸馏 水定 容摇 匀 即可 。取 用 适量 甘草 , 切成 片 , 放在研 钵 中 , 成粉末 , 研 放在筛 子里 过 筛 , 过 3 通 0目的就是 极 细 的甘草 原料 , 通
为 药用 。现代 医学研 究 证 明 , 甘草 主要 作 用 成分
表 3 加 氨 量 对 甘 草 酸 提 取 率 的 影 响
2 结 果 与 讨 论
2 1 甘 草粒 度对收 率 的影 响 . 分 别 称 取 1 g 同 粒 度 的 甘 草 原 料 , 人 0不 加
0 5 的氨 水 ( 6 % ( 积 分 数 ) 乙 醇 ) 提 .% 含 0 体 的 的
表 7 几 种大 孔 树 脂 实 验效 果
( 熟 理 工 学 院 化 学 与材 料 工 程 系 , 苏 常 熟 25 0 ) 常 江 15 0
摘
要 : 以内蒙古赤峰甘草作为原料 , 对甘草 酸粗提取的众 多影 响因素进行 了深入 研究 。结果表
明, 氨性 乙醇溶液提取法适合提取高纯度 的甘草 酸。最佳 提取工艺为 : 0 4 %氨的 3 % 乙醇 溶液回 含 .5 0 流提取 3次 , 1次加入 4倍量溶剂 回流提取 10h第 23次各加 3倍量溶剂回流提取 15h 提取液浓 第 . , , . ,
水 , 苏 强 盛化 工 有 限公 司 , 析 纯 ; 江 分 蒸馏 水 , 自
制。
1 2 实 验方法 .
123 树脂法精 制甘草 酸 . . 称取一 定量 甘 草 酸 粗产 品 , 热 使之 溶 于 1 加 0 0mL水 中, 甘 草 酸 溶液 与 树 脂 混 合 , 态 吸 0 使 静 附 2h4层 纱布过 滤 , 滤 , 液在旋转蒸 发仪 中 , 抽 滤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作者:张灵文孙鑫磊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3期摘要:本实验以甘草酸为指标对甘草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甘草酸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40%乙醇,超声提取25分钟,连续提取4次。
本工艺稳定、可行、收率高。
关键词:甘草;提取;工艺甘草别名为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
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功效。
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异甘草甙、新甘草甙、甘草醇、异甘草醇[1-2]。
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之一。
甘草具有抗溃疡、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炎、解痉、保肝、祛痰和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3-5]。
本实验以甘草酸为指标对甘草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1 仪器与试药上海和泰仪器有限公司Ultra-pure water 超纯水器water-20n(中科仪(北京)仪器有限公司);山东鲁创LC-3000液相色谱仪(梯度)(山东鲁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XP204分析天平(北京联博永通科技有限公司);KQ250DE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检测仪器(烟台鑫康商贸有限公司);PHS-550智能型台式酸度计(杭州陆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P-UP-Ⅲ-20精密型实验室专用超纯水机(四川沃特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美析V-1200可见分光光度计(美析(中国)仪器有限公司)。
甘草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乙腈(山东丰仓化工有限公司);磷酸(济南圣丰工贸有限公司);甲醇(山东丰仓化工有限公司);乙醇(济南圣丰工贸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2.1 单因素考察2.2.1 提取次数。
按处方称取药材,粉碎为20目,至于圆底烧瓶内,分别提取四次,第一次加10倍40%乙醇,超声提取25分钟,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第二次加10倍40%乙醇,超声提取25分钟,连续提取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第三次加10倍40%乙醇,超声提取25分钟,连续提取三次,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