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

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及发展趋势农药作为控制农林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危害的特殊商品,在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油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和救灾物资。
了解农药开发与使用对农业的贡献、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可使人们走出对农药的误区。
1.农药对农业的贡献大使用化学农药能有效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可挽回农作物总产量损失30%~40%,挽回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
诺贝尔奖获得者、墨西哥小麦育种学家罗曼·布朗说:“没有化学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
”英国人柯平博士在2002年曾指出“如果停止使用农药,将使水果减产78%,蔬菜减产54%,谷物减产32%”。
英国的试验证明,一年期间不使用农药会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42%、甜菜产量下降67%,而两年不用农药,则产量损失又增加1倍。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及6%的淡水资源,供养占世界22%的人口,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更为明显。
据统计,全国年均使用农药28万余吨(折百),施用药剂防治面积达48亿亩次。
通过使用农药,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4800万吨、棉花180万吨、蔬菜5800万吨、水果620万吨,总价值在550亿元左右。
近年来,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的出现,使用的投入产出比已高达1∶10以上,一般农药品种的投入产出比也达1∶4以上。
由此可见,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2. 提高粮食单产离不开农药全球人口65亿还在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步减少、种植结构改变、异常气候频发等导致粮价不断攀升,2008年世界粮农组织估计饥饿人数达到9.23亿,比1990~1992年基准期增加了8000多万。
全世界粮食收获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112.5亿亩,减少至2005年的102.3亿亩。
从土地条件及水源考虑,全球耕田面积极限为120亿亩。
全球粮食总产从1961年的8.77亿吨增至2005年的22.19亿吨,平均单产达217.33公斤,但仍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2024年全球农药市场规模扩大生物农药受市场青睐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人畜安 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药害事故。
有效性
可持续性
生物农药针对农业有害生物的杀灭或抑制 作用具有高效、持久的特点,能够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
生物农药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生产过程中能 耗低、污染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消费者认知与接受度调查
消费者认知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生物农药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
02
03
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生物农药市场规模较小,但 增长速度稳定,未来市场有望进一步 扩大。
05
典型企业案例分析
企业一:产品特点、市场布局和竞争优势
产品特点
该企业生产的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针对不同作物和病虫害提供定制 化解决方案。
市场布局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产品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重点市场设 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感谢观看
消费需求与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机农业 的快速发展,北美地区对生物农 药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市场将 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
欧洲地区生物农药市场特点及需求分析
市场规模与地位
欧洲地区生物农药市场规模较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 重要地位,增长速度稳定。
政策法规影响
欧洲地区对生物农药的监管政策较为严格,推动了生 物农药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01
全球农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24年将达到新 的高度。
02
增长趋势主要受到农业生产需求、病虫害抗药性、 新品种研发等因素的驱动。
03
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方向 。
地区分布与消费特点
江苏政府采购农药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一
制 。 及小 麦蚜虫 防治 用药吡蚜酮 、水 稻纹枯病 防治用药苯 政府采 购农药免 费或低价 发放 农药使用 是政府支 《 詈 》 醚 丙环 唑和小麦赤 霉病 防治 用药多菌灵 ・ 三唑酮 。省 持 和补贴农 业 的重 大政策。其优点 很多 ,概括 起来主 市 0
水 稻卷叶虫 防治 药剂 甲维 ・ 毒 死蜱 、毒死蜱 、飞虱 以
目资金 ,购买农药 ,无偿 免费发放 或低价卖 给农 民使 虫 防治用农 药实行或基 本实行普 惠制 ,按小 麦种植 面 用的行为 。农 药政府采 购是近年来 发展 起来 的新 生事 积进 行补贴 外 ,补贴发放 主要给实行植保 专业化统 防 物 ,且发展势头迅猛 。本文就江苏政府 采购农药现状 、 统治合作社社 员、种粮 大户以及病 虫发生较重的地 区 。
2 .优点
踢 级 采购ຫໍສະໝຸດ 前几年金额为 5 0 0万元左右 ,2 0 1 2年小麦蚜 要 有 以下 几个方面 :一 是可 以提高 病虫 防治 效果 。由
虫和赤霉病 防治用农 药采购达到 5 2 5 0万元 。
于政府 采购 的 品种都 是生产上 经过 试验示 范和推广 的
县 级政府农药 采购相对省 级采购金额 较大 ,品种 品种 ,对病 虫害 防治 效果好 ,避免 了病虫 防治 农药 品 较 多。从 2 0 0 8年开始 ,中央和 省级 财政 补贴 病虫 防 种 “ 多乱杂 ”的现象 。2 0 1 2年 ,小 麦赤霉 病在江苏特 治 的经费一般 由县级农 业局在 当地 财政监管 下按法定 大 发生 ,赤霉病 防治形 势非常严峻 。第一批省级 统一 程序 进行 组织 采购 。其 中,2 0 1 1 年和 2 0 1 2年省 财政 组 织采购 的多菌灵 ・ 三唑 酮共 1 5 0 0多 吨 1 6 0 0 万 亩次 补贴全省水稻病 虫防治经费 7 5 0万元和 中央财政 1 0 0 0 农 药于小麦 抽穗扬花 用药期前 发放 到位 ,加上 各地 自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引言概述: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农药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农药的起源和发展,并重点探讨我国农药的发展情况。
一、农药的起源和发展1.1 早期农药的使用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一些天然物质来保护农作物,如使用硫磺熏蒸土壤来杀灭病菌。
此外,一些植物提取物也被用作农药,如菊花提取物可以用于杀虫。
1.2 化学农药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合成化学农药。
最早的化学农药是铜农药,用于控制霜霉病。
随后,砷化合物和氯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1.3 农药的分类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逐渐被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不同类型。
各种类型的农药根据具体的作物和病虫害进行选择和应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二、我国农药的发展情况2.1 农药的引进和应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应用农药。
最早引进的是砷酸铜等化学农药,用于控制水稻病害。
随着农药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引进了更多种类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等。
2.2 农药生产和使用的规范化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的规范化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通过制定农药生产和使用的标准,加强农药质量监管,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农药研发和创新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农药研发和创新。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农药科研人才,推动农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农药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三、我国农药发展面临的挑战3.1 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3.2 农药抗性问题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某些农药,一些病虫害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导致农药的效果下降。
因此,如何合理轮换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抗性的产生,成为农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绿色农药的发展概述

绿色农药的发展概述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对人体无害、且具有高效防治作用的农药。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绿色农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药,逐渐受到农业生产者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对绿色农药的发展进行概述。
一、绿色农药的发展背景当前,全球农药使用量大量增长,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风险。
因此,人们对农药的环保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传统农药相比,绿色农药研发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因此,绿色农药的研发需要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和技术,开发出更加环保、低毒、高效的农药制剂。
二、绿色农药的分类与特点绿色农药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等几个大类。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环境友好、对非靶生物影响小、对人体无害,且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植物源农药(二)微生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来防治农业病虫害的农药。
常见的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包括Bt菌素、木霉素、拮抗菌等。
这类农药通过直接杀灭病虫害或阻断其生命周期,达到防治的目的。
与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源农药具有活性高、环境友好、无残留等优点。
(三)生物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是由植物或动物自身分泌的化学物质衍生而来的农药。
这类农药具有对目标害虫或病菌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此外,生物化学农药还具有降解性好、无残留等优点。
三、绿色农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当前,国内外对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重视。
在国内,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都为绿色农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些国内农药生产企业纷纷转型升级,开始加大对绿色农药的研发与生产力度。
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的创新。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一些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转移到其他作物中,从而实现对多种病虫害的防治。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

农药的发展简史及我国农药发展情况引言概述: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药的发展历史出发,介绍农药的起源和发展,接着详细阐述我国农药的发展情况,并分析我国农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药的起源和发展1.1 人类使用植物提取物进行农作物保护- 古代人类利用植物提取物,如烟草、辣椒等,对农作物进行保护。
- 这些植物提取物含有一定的杀虫、杀菌成份,起到一定的农药作用。
1.2 化学农药的浮现和发展- 19世纪末,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开始兴起。
- 代表性的化学农药有砷酸铜、石硫合剂等,对农作物病虫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3 农药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随着农药科学的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 合成农药的浮现,如有机磷农药、杀菌剂等,使得农作物保护效果更加显著。
二、我国农药发展情况2.1 早期农药的使用- 20世纪初,我国开始使用农药进行农作物保护。
- 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植物提取物和矿物质农药。
2.2 农药生产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药生产和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 大量引进和生产了多种农药,如DDT、敌敌畏等。
2.3 农药科研和创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药科研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 开辟出了一批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产品。
三、我国农药发展面临的挑战3.1 农药残留问题- 随着农药使用的增加,农药残留问题日益突出。
-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3.2 生态环境风险- 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 某些农药可能对非目标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生态平衡。
3.3 可持续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的绿色、环保性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 发展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成为我国农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农药发展的未来方向4.1 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 研发和推广绿色农药,如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蔬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蔬菜的营养成分受到关注,其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一、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80年代以来,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重茬、连作导致蔬菜病虫害加重,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达20%以上。
各地在防治蔬菜病虫害时,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长江流域城市一般每667m2年使用农药2~3kg,多的5kg以上;北方保护地蔬菜农药用量更大,据有关单位调查,北京郊区菜地农药年用量每667m2在9kg以上。
多年来由于大量、连续地使用化学农药,使得蔬菜病虫对化学农药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
由此,对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日益突出。
2000年5月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和浙江5省市的农药检定所,对50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量超标率达30%,残留浓度高者为允许残留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严重超标,导致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1991年天津市韭菜中毒,仅南开医院就收治100多人;1991年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乡1605污染韭菜,造成120人中毒;1997年夏季高温期间,江苏省因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而中毒的事件,见诸报端的达70多起;1998年山东省宁津县一菜农违反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韭菜上使用1605,造成10余人中毒,1人死亡。
据卫生部统计数字,1999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引起的食菜性食物中毒事件共有37起。
急性中毒的例子还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慢性中毒和蓄积性中毒的情况我们就不得而知,其结果会更加可怕。
二、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分析1.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据统计,全世界农药市场的组成(以销售额计)为:杀虫剂占28%、杀菌剂占19%、除草剂占48%、其它占5%。
2023年能化“绿色农药”发展呈四大趋势

能化“绿色农药”发展呈四大趋势水性化粒状化高浓度化功能化“绿色农药”进展呈四大趋势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有目共睹。
但随着科学讨论不断深化和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农药的负面影响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尤其是不合理用药而危害食品平安的事例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施用高效无毒“绿色农药”的呼声越来越剧烈。
记者最近就此采访了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翁伯琦。
翁伯琦表示,就进展方向而言,“绿色农药”研发仍主要包括高效灭杀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农药与富有成效的生物农药两方面。
将来“绿色农药”剂型呈现四大进展趋势:水性化—削减污染,降低成本;粒状化—避开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削减载体与助剂用量,削减材料消耗;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就技术层面而言,业界开头关注植物体农药开发,即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并通过开发抗虫抗病的转基因作物来实现少用农药,甚至不用农药的目的,从而削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翁伯琦说,近几年中国农药行业抓紧结构调整,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产品开发及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正在重点进展替代高毒杀虫剂新品种、新型水田和旱田除草剂、水果蔬菜用杀菌剂和保鲜剂。
当前化学农药的开发热点是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原子杂环化合物。
在世界农药专利中,约有90%是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的优点是对温血动物毒性低;对鸟类、鱼类比较平安;药效好,特殊是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个体小和繁殖力强的害虫防治效果好;用量少,一般用量为5~10克/公顷;在环境中易于降解,有些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翁伯琦表示,科学进展“绿色农药”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生物农药活性成分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因具有独特优势而被广泛看好。
生物农药主要分为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三大类型。
植物源农药以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
到目前,自然界已发觉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专业:农学0901姓名:张月学号:20093349我国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农药;使用现状;危害;原因;对策【摘要】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十分不堪,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概述了我国农药的相关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农药的种类及其带来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
【正文】1.我国农药的相关现状1.1 农药生产、供应情况目前,包括70~80个销售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品种在内,世界现在有500~600个农药品种,其中中国能生产300多个品种。
中国农药工业过去是依靠进口,中国自己只能生产70-80个品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但往前推20到30年,我国农药开始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逐渐自给自足。
1994年,出口农药已经大于进口。
1994年以后,农药出口量不断,进口量却逐年减少。
近两年,农药进口量已经很小了,只相当于产量的2%~3%,出口量已是进口量的十几倍。
如今,中国农药工业每年起码是以两位数字在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08年的农药产量为190万吨,居全世界第一位。
其中,杀虫剂占35%~40%,杀菌剂占15%~20%,除草剂约为35%左右。
1.2 农药的出口情况中国农药行业的国际市场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强。
来自海关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农药进出口量为126.13万吨;进出口额达52.92亿美元,农药进出口顺差为13.5亿美元。
其中,农药出口量为121.63万吨;出口额为48.48亿美元。
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额一改往年的状况实现同步增长。
我国农药出口遍布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
其中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药市场,2010年的出口量为9.35多万吨,出口额达到5.7亿多美元。
同时,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巴西、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都大量进口我国农药产品。
1.3 农药的使用情况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几千种, 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农药有几千种。
每年用量达50万~60万吨,其中约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每年使用农药的面积在2.8 亿hm2 以上。
我国农药使用量较大的是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
以小麦为主要农作物的北方干旱地区施药量小于南方水稻产区,蔬菜、水果的用药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
近年来农药使用量有增大的趋势, 如1990年为7.33×108kg, 1995年为1.09×109 kg,2000年为1.28×109kg, 2003年达到1.33×109 kg。
其中, 上海和浙江用药量最高, 分别达10.8和10.41kg/hm2。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害虫的天敌或其他益虫迅速减少,造成追加施用农药的恶性循环。
而这些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随着使用量和使用年数的增加,农药残留逐渐增加,残留地域逐渐扩大,产生了立体式污染。
2.常用的农药剂型为了方便使用,农药被加工成不同的剂型,常见的剂型有以下几种:(1)粉剂: 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不能兑水喷雾用,一般高浓度的粉剂用于拌种.制作毒饵或土壤处理用,低浓度的粉剂用作喷粉。
(2)可湿性粉剂: 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经机械加工成的粉末状物,可兑水喷雾用。
(3)乳油: 原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和溶剂制成的透明状液体。
乳油适于兑水喷雾用,用乳油防治害虫的效果比同种药剂的其它剂型好,残效期长,因此,乳油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剂型。
(4)颗粒剂: 原药加入载体(粘土、煤渣、玉米芯等)制成的颗粒状物。
粒径一般在250~600μm之间,如3%呋喃丹颗粒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残效长,用药量少。
(5)烟雾剂: 原药加入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引芯制成。
点燃后燃烧均匀,成烟率高,无明火,原药受热气化,再遇冷凝结成瓢浮的微粒作用于空间,一般用于防治温室大棚、林地及仓库病虫害。
(6)超低容量制剂: 原药加入油质溶剂、助剂制成。
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时不用兑水而直接喷雾,单位面积用量少,工效高,适于缺水地区。
(7)可溶性粉剂(水剂): 用水溶性固体农药制成的粉末状物。
可兑水使用,成本低,但不宜久存,不易附着于植物表面。
(8)片剂: 原药加入填料制成的片状物。
如磷化铝片剂。
(9)其它剂型: 熏蒸剂、缓释剂、胶悬剂、毒笔、毒绳、毒纸环、毒签、胶囊剂等。
3.常见农药的种类按防治对象分类按作用原理、方式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无机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有机杀菌剂免疫性杀菌剂生物杀菌剂杀虫剂胃毒剂无机杀虫剂触杀剂熏蒸剂有机杀虫剂内吸剂内吸剂非内吸剂特异性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杀虫剂引诱剂驱避剂不育剂拒食剂除草剂内吸传导除草剂无机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有机除草剂土壤处理剂生物除草剂茎叶处理剂矿物油除草剂杀鼠剂胃毒剂急性单剂量杀鼠剂熏杀剂慢性多剂量杀鼠香豆素类杀鼠剂驱避剂剂引诱剂茚满二酮类杀鼠绝育剂剂杀螨剂防治螨类专用药,有些杀虫剂也能杀螨,称为杀虫杀螨剂防治线虫药剂,有熏蒸剂和非熏蒸剂两类,有些杀虫剂也能杀杀线虫剂线虫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生长剂促进生长发育制剂4.农药污染的影响在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农药的作用功不可没。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其污染及危害是极为严重的,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逐年增加。
而且,每年还引发数万起人员中毒伤亡事件。
在食品的5大污染源(化学农药, 工厂“三废”, 城市垃圾, 化肥及人为因素)中农药首当其冲,污染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
大量施用农药,会使“三R”越来越严重,“三R”是指Resistance (抗性)、Residence( 残留)和Resurgence (再猖獗)。
研究表明, 通过大气和饮用水进入人体的农药仅占10%,有90%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
另外,由于农药污染的生物效应,使得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危害。
甚至在远离人类的南极海豹、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滴滴涕)的存在。
4.1 农作物使用农药可造成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胺、重金属和其他有毒物质在农产品中大量积累,造成农药在动植物食品中的富集和残留,直接威胁着人体健康。
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降低。
在我国由于农药污染的不断加剧,以致出现农产品中农药超标而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下降。
以苹果为例,我国苹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我国苹果出口量仅占生产总量的1%左右,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
中国橙优质率为3%左右,而美国、巴西等柑桔大国橙类的优质品率达90%以上,原因是中国橙的农药残留量等超标。
1989年我国出口到日木的绿茶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回。
4.2 生态环境4.2.1 污染农村环境,危害农民身体健康滥用剧毒、高毒农药,给农村地区的土壤、水体、空气及农副产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让广大农民普遍面临着慢性中毒的危险。
经研究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的农药跟癌症、婴儿畸胎、神经系统失调等疾病关系密切。
近年来农民患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机率的增加同农药使用造成的污染是分不开的。
作为施药者的主体,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及落后的施药器械又使得农民经常面临着急性中毒的危险,甚至丧失生命。
4.2.2 破坏生态平衡,害虫日益肆虐农药的滥用使得广大地区林中无鸟、河中无鱼、田野上昆虫尸体遍布,出现了生态系统破坏后死气沉沉的画面。
农药的滥用还造成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4种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的害虫抗药性高达几万倍[2]。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使用陷入恶性循环。
如近4O年来全球农药使用量增加4O倍,而害虫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反而增加了3.7倍。
这一问题近年来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4.2.3 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出口我国的农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符合多项国际指标,其中农药残留是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基于自定标准而言,我国蔬菜、水果和粮食农药超标率平均为22.15 、18.70%和6.2%,如果同国际标准相比比率还会有所提高。
因此,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将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
据联合国的一份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为此受到不良影响。
5.农村农药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5.1 农民用药购药基本情况5.1.1 农民购药渠道多调查显示, 有49%的农民通常在农技站( 植保站) 门市部购药, 23%的农民通常在供销社门市部购药, 6%的农民直接从农药厂门市部购药, 22%的农民通常从个体户那儿购药。
可见, 农民购药时对乡镇的农技站或植保站较为信任, 大多从那里购买农药, 但往往贪图价格和方便,也就近从个体户或供销社门市部那里购买。
5.1.2 农民用药购药时从众心理较重农民在决定用药、购药时总体是好的, 但也有部分农民存在从众心理。
据调查, 27%的农民是在听到农技站宣传时用药, 40%的农民是看到别人用时用药的,33%的农民是根据自己庄稼的病害用药。
在购药时, 50%的农民是看别人买什么药, 自己买什么药; 21%的农民根据自己农作物发生的病虫草害,去买药时直接点名购药; 29%的农民说出农作物病虫草害症状, 听取销售人员的推荐购药。
5.1.3 农民购药时注重效果和价格在选择农药时, 有56%的农民表示, 只要效果好, 价格便宜,不管它毒性高不高。
32%的农民表示, 效果好, 毒性低一点, 残留少一点, 价格贵一点也不要紧。
只有5%的农民表示, 如果是生物农药, 即使效果略微差一点, 也愿意购买。
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完全不知道农药的副作用和危害。
有46%的农民表示, 对自己食用的农作物田块在收获前会有意识地少用药, 而对准备出售的田块的作物, 则会为保证产量而多用药。
5.1.4 高毒农药比例高调查显示, 所有使用的农药中, 化学杀虫剂占到70%, 在化学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60%, 在有机磷农药中, 高毒有机磷占65%, 高毒有机磷中95%是甲胺磷。
5.1.5 农民误用、错用药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有20%的农民承认误用过农药, 有的是除草剂误用, 有的是用来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不对症。
5.1.6 农民对国家政策缺乏了解调查显示,65%的农民表示不知道有哪些农药国家已禁止使用。
农民们表示, 国家禁止使用, 厂家自然也停止生产, 我们就没地方买, 所以国家的政策了解与否不是很重要。
5.2 农民施药操作情况5.2.1 施药时的防护情况在施药时, 有14%的农民表示头戴防护品, 而不使用者占86%; 68%的农民表示穿长袖衣和长裤, 不穿长衣裤的占32%; 戴乳胶手套或穿胶鞋的占31%, 选择否的占69%。
5.2.2 配药情况在问及是否徒手配药时, 选择是的占82%, 选择否的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