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登记最新政策及农药剂型发展趋势
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

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
农药产品技术的发展趋势分为几个方面,包括剂型的发展、技术性能的改善以及新药物的开发等。
1.农药剂型的发展
(1)强化肥料:由于农业技术的发展,肥料被赋予了更多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供营养,而且还能提供防治农业病虫害的作用,从而使农业植物受益,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为了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强化肥料剂型的研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2)细粉剂:细粉剂具有表面有效的特点,比溶液和乳剂的效果更好,同时它的上膜性也更强,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毒性和杀虫茧的毒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细粉剂具有更高的浓度和更好的混合性,这使得使用者能够更轻松地操作这种剂型。
(3)微粉剂:微粉剂有着更大的溶解度,可以更好地控制农药的发射量,并提高农药有效性。
而且除草剂的效率也比其他剂型更高,可以有效地帮助农民减少施药次数。
2.技术性能的改善
(1)防护性能更强:为了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农民长期接触农药而带来的健康问题,传统的农药都进行了改良,让其可以对病虫害具有更强的防护效果,而减少对施用人员的暴露。
不仅如此,越来越。
国内外农药剂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国内外农药剂型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农药是用于防治病虫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农药剂型是指农药在使用前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组合,包括悬浮剂、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等。
农药剂型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低毒剂型:目前,农药剂型研究的重点是开发高效低毒的剂型。
通过调整剂型组分和配比,减少农药对环境和非靶生物的毒害作用,提高药剂的利用效率。
2.适应性剂型:不同作物、生长期、病虫害类型和发生程度,对农药剂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研究者致力于开发适应性强、灵活性高的农药剂型,能够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需求。
3.环保型剂型: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型剂型也成为研究重点。
通过改进剂型技术,减少农药的残留、漂失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农药的持续、安全、有效的使用。
4.高效合成剂型:提高农药的化学稳定性和药效表现是剂型研究的重要目标。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利用纳米技术和微胶囊技术改进剂型结构,提高农药剂型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
5.创新剂型研发:为满足不同目标的农作物防治需求,研究人员不断推出新型农药剂型。
例如,利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物农药开发的水剂研究,用于无公害农业和有机农业。
针对以上研究进展,未来农药剂型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绿色环保型剂型研发:加大研究力度,探索更环保的剂型技术,减少农药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发展可生物降解的农药剂型,研究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等。
2.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剂型:纳米技术在药物传输和释放方面有广泛应用。
将纳米技术引入农药剂型研究中,可以提高农药的控释效果和稳定性,减少农药用量。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剂型研发:结合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开发智能化的农药剂型。
实现农药的精准投放和追踪,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4.多功能剂型研发:研发具有多种功能的农药剂型,同时具备杀虫、杀菌、增效等效果。
2024年生物农药制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生物农药制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生物农药制剂是一种新兴的农药形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制剂具有环境友好、对人畜无害、残留期短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青睐。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生物农药制剂市场的发展现状。
生物农药制剂市场规模生物农药制剂市场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2019年全球生物农药制剂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在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生物农药制剂消费国和生产国,占据着重要地位。
生物农药制剂市场分析市场驱动因素生物农药制剂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个市场驱动因素的作用。
首先,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高,促使了对传统化学农药的替代需求。
其次,生物农药制剂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要求。
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也对市场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市场竞争格局生物农药制剂市场的竞争程度逐渐加剧。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多个厂家和产品品牌。
与此同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农业企业开始加大对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的投入。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生物农药制剂产品,如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制剂等。
不同产品在杀虫谱、作用机制、施用方法等方面有所差异。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农药制剂市场有望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首先,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发投入的增加,生物农药制剂的效果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更多作物病虫害防治需求。
其次,生物农药制剂的研发重点将逐渐从单一杀虫剂转向复合剂和兼容剂,提供更全面的病虫害防控方案。
另外,生物农药制剂在果蔬种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市场挑战与对策在生物农药制剂市场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瓶颈是当前生物农药制剂发展的一个瓶颈,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病虫害控制效果。
其次,市场监管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仍然不完善,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药行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农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市场规模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2. 技术进步提升农药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药的种类和效果也在不断改进。
新型农药的开发使得农药对害虫和杂草的杀灭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3. 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球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许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了限制和监管,追求更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同时,无农药农业的发展也在迅速推进。
二、农药行业的发展趋势1. 绿色农药的广泛应用: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友好、无毒副作用的农药,其主要成分是天然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趋势日益明显。
绿色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侵害,同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的追求。
2. 制约农药行业发展的挑战:农药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问题。
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一些害虫和病原体对农药产生了抵抗力,降低了农药的效果。
其次,农药使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人们对农药残留和生态破坏的担忧日益增加,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和昆虫等生物因子进行虫害、病害防治的农药。
相对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生物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近年来,生物农药得到了广泛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农药行业的新热点。
尤其是生物制剂,如生物菌剂、生物杀虫剂、生物除草剂等,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药剂型的趋势

农药剂型的趋势
1. 绿色环保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程度增加,农药剂型的趋势也逐渐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
绿色环保的农药剂型会更加关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也更重视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安全。
2. 生物农药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农药在农药剂型中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
生物农药通常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等天然生物资源制成的,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小,安全性高,受到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3. 精细化趋势:农药剂型的趋势也向着精细化发展。
精细化农药剂型可以更好地控制农药的用量和释放速度,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
4. 现代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技术在农药剂型的研发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纳米技术、微胶囊技术、植保无人机等,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5. 多功能性趋势:未来农药剂型可能会更注重多功能性,不仅可以杀虫、杀菌,还可能具有抗逆境、增产增效等功能,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农药登记最新政策及农药剂型管理趋势

宗 旨 :规范管理 、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维持秩序 。 以适应绿 色消费 、持续发展 的国际发展潮流 ,适应高产 、
优质 、 高效 、 生态 、 安全现代农业发展 要求 , 应资源节 约、 适 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 目标。
毒 农药 )、标准 化体系 ,但在 原基础上 强化 了经 营许可 高毒产 品总数 占 2 以下。 % 制度 ;取 消临 时登记 、缩小试 验许 可范 围、增加 了 出 口 ( )生物农药有新发展 三 2 1 年 申请的 2 01 3个新农药 中,有 4个为生物农药 ; 首次 申请 正式登记 的 2 4个产品 中,亦有 4 个为生物农药 。 ( )更加关注产 品安全性 四
部第 15 号 公告 ( 8 1 部分农药 中有效成分含量及梯 度规定 , 明 显增 多。2 1 年 共 审批 新农 药 品种 2 01 3个 ,涉 及 产 品
20 0 9年 2月 2 5日);农业部等 6部委第 1 号公告 ( 全面 3 0多个 ,是近 1 0年新农药 申请数量最多 的一年 ,且 1 4 /
年 1月 2 1 9日,国务 院第 36号 令 ); ( 2 ( 农药 管理 条 例
登 记有效成分 ( 通用名 )6 2 1 个;按原药和 制剂 区分 ,
,3 3 2 4个 ;2 1 年新批 准 01 实施办法 ) (0 7 l 月 8日, ) 20 年 2 农业部第 9 号令 ); 农 原药登记 2 9 4个 ,制剂登记 2 ,8
仰 J
农 药 登 记
晨
M
~
农药登记最新政策及农药剂型管理趋势
文 /吴 志 凤
市 西
一
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

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
首先,绿色环保是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之一、传统的农药剂型中,常
常存在一些对生态环境有害的成分,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未来的农药剂型需要倾向于使用绿色环保的成分,如天然植物提取
物或微生物制剂。
这样的剂型不仅能实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还对环境不
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高效低毒是农药剂型的另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对农产品残留的关注不断上升。
因此,未来的农药剂型需要具备高效
杀虫的能力,同时降低对作物和环境的毒性。
例如,可以研发出靶向作用
的新型农药剂型,只对有害生物起作用,对作物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
第三,智能化是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农药剂型可以借助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农药施用。
通
过感知、监测和反馈技术,可以实现农药的精准施用和控制,提高施药效
果和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农药剂型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农药的使用主
要是针对病虫害等短期问题,而忽视了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
未来的农药剂型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整体的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考虑农药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发展出具有生物降解性的
农药剂型,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药剂型的发展趋势包括绿色环保、高效低毒、智能化和
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农药剂型将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农药剂的发展趋势

农药剂的发展趋势农药剂的发展趋势是指农业领域中农药剂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
随着全球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对食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农药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改进的需求。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药剂的发展趋势。
首先,农药剂的绿色环保趋势正在加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药剂被广泛使用,但它们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
因此,未来农药剂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更安全、低毒、高效的农药剂。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开发和应用生物农药、绿色农药和生物技术等手段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其次,农药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趋势也愈发重要。
农药剂对农作物有害的同时也对许多有益生物造成伤害,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农药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有益生物的保护,采用更有选择性的农药剂,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第三,农药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农药剂的需求也在增长。
然而,传统的农药剂使用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度使用、滥用和残留量等。
为了实现农药剂使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农药剂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和措施,提高农药剂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负面影响。
第四,农药剂的创新和研发将成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为了适应农作物种植和病虫害情况的变化,未来农药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和研发。
通过开发新的农药剂种类、改进剂型和研究新的防治技术,提高农药剂的效果和效率,减少对农作物的伤害,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农药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也是未来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药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将成为发展的方向。
通过使用传感器、远程监测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药剂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农药剂的精准使用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农药剂的发展趋势是绿色环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创新研发以及数字化智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登记最新政策及农药剂型发展趋势一、农药登记政策法规农药登记依据的法规主要包括:《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326号令);《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第9号令);《农药登记资料规定》(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第10号令);《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第8号令);《农药名称命名规范和目录》(2007年12月8日,农业部、发改委第944、945号公告);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管理规定(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发改委第946号公告);农业部、工信部第1158号公告(部分农药中有效成分含量及梯度规定,2009年2月25日);农业部等6部委第1号公告(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2008年1月9日);农业部、工信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第1586号公告(撤销特丁硫磷等10种高毒农药登记,停止克百威等12种高毒农药新增登记,2011年6月15日);农业部第671号公告(限制甲磺隆等3种长残留除草剂使用,2006年6月21日)等。
即将发布的新的《农药管理条例》,维持了现行《条例》的管理制度框架,即:登记管理、生产许可、经营许可(高毒农药)、标准化体系,但在原基础上强化了经营许可制度;取消临时登记、缩小试验许可范围、增加了出口登记、规定了减免资料的情况;实行召回制度;加大处罚力度。
二、农药登记基本情况及政策动向(一)基本宗旨和管理目(的)标宗旨:规范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维持秩序。
目标: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提升、引导行业发展,以适应绿色消费、持续发展的国际发展潮流,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适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目标。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有效期内登记产品26,218个,正式登记23,298个,其中大田正式登记21,702个,卫生正式登记1,596个;临时登记2,412个,其中大田临时登记1,866个,卫生临时登记546个;分装登记508个。
登记有效成分(通用名)612个;按原药和制剂区分,原药登记2,934个,制剂登记23,284个;2011年新批准产品2,214个,其中正式登记1,730个(其中大田正式登记1,455个,卫生正式登记275个),临时登记484个(其中大田临时登记340个,卫生临时登记144个)。
登记产品总数明显下降,同质化产品快速增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登记产品总数较实施6项新规前减少50%左右,同质化产品登记数量明显降低。
新农药申请数量明显增多。
2011年共审批新农药品种23个,涉及产品30多个,是近10年新农药申请数量最多的一年,且1/4左右为国内创制新品种。
(二)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① 农药产品剂型不断优化。
2011年登记的水基型、颗粒状制剂,占制剂登记总数的52%;②“新”产品比例提高。
创新意识增强,2011年登记的产品中,新农药、新剂型、新混配制剂产品所占比例为30%左右,比6项新规前的15%~20%有了显著提高;③ 产品更加低毒化。
2011年新增临时登记除阿维菌素外无一高毒农药。
目前高毒产品总数占2%以下。
(三)生物农药有新发展2011年申请的23个新农药中,有4个为生物农药;首次申请正式登记的24个产品中,亦有4个为生物农药。
(四)更加关注产品安全性2011年环丙唑醇、啶氧菌酯、2,4-D丁酯等登记受阻;在环境中难降解及对环境生物毒性高、风险大、容易产生药害、农残超标等。
(五)逐步启动风险评估对卫生杀虫剂七氟甲醚菊酯开展了风险评估,通过药效试验确定了有效剂量范围,选定确保安全的较小剂量作为登记剂量,通过毒理学运用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对消费者安全;2012年对蚊香类卫生杀虫剂进行风险评估。
(六)评审要求更加严格质量无明显差异相同产品认定更加严格、登记资料授权更加规范;混配制剂的管理更加严格;同企业相同使用范围不同配比混剂只能选其一;关注不同企业间配比差距;严格药肥混剂的开发目的、技术指标;严格分装登记评审要求,遏制了分装登记数量;发布了一批农药理化性质、药效试验、毒理学、环境等技术标准;建立了发达国家和地区ADI 值数据库,制定了295个农药有效成分的ADI;发布了1,800多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七)强化了登记后的管理撤销了10种高毒农药的登记;提出了对草甘膦复配制剂的管理意见;组织对已登记多年、但存在某些问题的农药,如:乙酰甲胺磷、硫丹、毒死蜱等的风险监测;停止批准蝇香、五氯酚钠的登记;停止批准毒死蜱、三唑磷在蔬菜上的登记;停止医用抗生素作为农药登记;对百草枯水剂的管理;加强对卫生杀虫剂的安全管理:限制有效成分含量、停止批准新增三元混剂的药效试验、新有效成分登记需提供风险评价资料。
(八)农药田间试验网上审批全面推开(九)农药评审的技术支撑能力增强成立了国家农药残留标准评审委员会;农药登记试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十)《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修订原则以科学、合理为宗旨,在现行《规定》基础上对资料要求做必要的调整;适当增加对作物安全性(药害)、助剂、毒理学ARfd、代谢产物残留等资料要求;科学、合理地设定相同产品的登记资料要求;对创新企业的资料实施保护;鼓励已登记产品的资料授权;生物农药减免规定。
三、农药剂型发展情况及管理趋势目前我国登记的剂型有:乳油9,150个、可湿性粉剂5,606个、可溶液剂153个、可溶粉剂439个、可分散油悬浮剂148个;水剂1,762个、悬浮剂1,278个、水乳剂466个、微乳剂524个、微囊悬浮剂38个、颗粒剂322个、微粒剂15个、可溶粒剂66个、水分散粒剂538个。
(一)环保剂型的概念水基型、颗粒状“环保”剂型比例不断提高,目前“环境友好剂型”约5,000个(2011年800个),约占农业用制剂的20%以上。
“环保”剂型的概念:水基型制剂、颗粒状制剂。
部农药检定所环境室试验:原药——对环境生物低毒;12种农药助剂——对环境生物低毒;原药+助剂——对环境生物剧毒。
(二)制剂对环境生物的毒性与剂型的关系1 烯酰吗啉对蜜蜂急性接触试验的统计结果根据《e Pesticide Manual》,烯酰吗啉对蜜蜂急性接触LD50>102µg/bee,对蜜蜂低毒。
2009—2011年试验单位共完成烯酰吗啉单制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试验29项,其中LD50低于10µg/bee(毒性高1个数量级)的结果2项,供试物全部为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2 啶虫脒对蜜蜂急性接触试验的统计结果根据《e Pesticide Manual》,啶虫脒对蜜蜂急性接触LD50为8.1µg/bee,对蜜蜂中等毒。
2009—2011年试验单位共完成啶虫脒单制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试验70项,其中LD50低于0.81µg/bee(毒性高1个数量级)的结果12项。
3 戊唑醇对蜜蜂急性接触试验的统计结果根据《e Pesticide Manual》,戊唑醇对蜜蜂急性接触LD50>200µg/bee,对蜜蜂低毒。
2009—2011年试验单位共完成戊唑醇单制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试验48项,其中LD50低于20µg/bee(毒性高1个数量级)的结果8项。
4 烯酰吗啉对大型溞活动抑制试验的统计结果根据《e Pesticide Manual》,烯酰吗啉对大型溞EC50>10.6mg/L,低毒。
2009—2011年试验单位共完成烯酰吗啉单制剂对大型溞的活动抑制试验31项,其中EC50低于1.06mg/L(毒性高1个数量级)的结果12项。
5 啶虫脒对大型溞活动抑制试验的统计结果根据《e Pesticide Manual》,啶虫脒对大型溞EC50为49.8mg/L,低毒。
2009—2011年试验单位共完成啶虫脒单制剂对大型溞的活动抑制试验59项,其中EC50低于4.98mg/L(毒性高1个数量级)的结果46项,EC50低于0.498mg/L(毒性高2个数量级)的结果19项。
选择蜜蜂(急性接触)和溞类试验的原因:蜜蜂急性接触试验和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的试验方法成熟、可靠,这两项试验均曾被选做环境试验单位能力验证试验;各试验单位均选用意大利蜜蜂和大型溞作为试验试材,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试材品种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意大利蜜蜂和大型溞的敏感性适中,便于发现问题;这两项试验在《e Pesticide Manual》等权威数据库中均可找到数据,便于评价;在农药的临时登记阶段即要求这两项试验,数据相对较多。
初步结论:制剂对环境生物毒性高于原药,剂型间无明显差异。
是否存在环境友好型剂型的概念?对环境生物——NO,对环境行为而言——助剂本身是低毒或无毒的,对使用安全性而言——颗粒剂、片剂等。
(三)助剂是制剂是否环保的根本已知有毒有害的助剂有:芳香烃类(苯类)助剂(溶剂);NP系列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致癌物:S2等;强极性溶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
已知的较为安全的助剂有:乙酸、植物油(玉米油、棉籽油)、琼脂、黄原胶、阿拉伯胶、甘油、碳酸钙、高岭土等;丙二醇、异丙醇、乙酸乙酯、聚乙烯醇、直链烷基聚氧乙烯醚、吐温系列、EO/PO嵌段聚醚等。
安全性有待考证、限量使用的助剂有:甲醇、丙酮、石油醚、乙二醇、二乙胺、三乙胺、煤油、松节油、环氧大豆油、液体石蜡等。
(四)管理思路逐步限制芳香烃助剂和其他安全性较差的助剂的使用。
紧跟助剂工业发展的步伐,不断用新的安全的助剂取代现有有安全隐患的助剂,逐个清理,成熟一个取代一个。
对取代有困难但有一定风险的助剂要求提供安全评价资料。
(五)已有的管理措施1 申请登记的产品要求告知全组分根据农药检(药政)[2006]19号文件精神,申请农药登记时,要求告知制剂中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的名称和含量以及主要作用。
2 制剂的安全性综合评价对增加毒性、降低安全性的助剂要求进一步提供安全性资料或更换为安全的助剂。
3 质量无明显差异相同产品认定将助剂种类是否相同、含量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判定是否为相同产品、能否减免资料的主要依据。
4 微小剂型优化减免资料鼓励使用分子量大、高效能、低用量的助剂和用于加工水性化、粒状化、缓释等剂型的助剂。
5 减少芳香烃助剂和强极性溶剂的使用对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等,制定了不得低于现已登记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的政策。
6 制定了几种特殊助剂的管理政策发布农业部第747号公告,禁止在农药产品中加入S2,并撤销了320多个含S2的农药产品登记;控制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助剂的用量。
7 发布农业部第1133号公告,禁止在农药中使用含芳香烃的普通石化产品,要求使用精炼矿物油。
8 对百草枯中有关助剂进行了规定2004年发文,百草枯产品标准中应列入催吐剂的名称和含量指标,并附检测方法;在农药登记申请表中注明所用臭味剂、染色剂的名称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