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变更控制研究
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分析

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此过程中,核电厂的建造与使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的火电、水电,核能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稳定运行的特点,能够为区域稳定供电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电厂是利用自身的运行所产生的热能,将蒸汽加热后转化为机械能,以达到发电的目的。
关键词: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实施策略;关键要素前言:当前,我国正在对核电厂仪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
根据当前核电厂的实际情况,迫切需求对核电厂的仪控系统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对核电厂仪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时,需求对其运行状态、各部件的使用状态、设备与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在后续的核电厂仪表与控制系统数字化改造的实施中,改造设计者要保证在系统改造时,有多种备用方案可用,以增加核电企业的实际效益。
一、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实施策略(一)核电厂仪控系统生命周期管理实践证明,以 EPRI (电气 Power ResearchInstitute)为基础,对核电厂仪控系统进行寿命周期更新,可以在维护和改造之间取得平衡。
在改建规划阶段,要从全局出发,制订仪控系统的全寿命管理方案。
本项目提出了一种以全局规划为基础的改进方案,实现了改进方案的改进,实现了改进方案的改进。
根据IAEA的有关报告,核电厂仪控系统的改造工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①策略实施又包括了中期的以下阶段,操作与维护与核电厂的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按照不同的工作阶段,不同的责任分工,在开始和结束的过程中,由核电厂的业主来进行,而在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则由设备供应商来进行。
应该在运营目标和现有承诺的基础上,结合中长期运营计划、中长期大修计划和财务状况,制订长期的总体改造计划。
所以,需求对现行制度的现状,可能的需求,做一个彻底的调查与评估。
然后对系统进行改造后的效益和成本分析,来决定改造的范围和各个子系统的改造进度。
核电厂数字化控制室控制权切换功能实现方法研究

核电厂数字化控制室控制权切换功能实现方法研究作者:刘廉隅张帆田晖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9期【摘要】当前国内新建核电厂控制室基本上均采用了数字化的控制平台与常规盘台后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核电厂的监控,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行。
本文以M310核电站数字化控制室为背景,在数字化控制平台、常规后备盘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对核电厂数字化控制室控制权切换功能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的实现方案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数字化控制室;DCS;控制权切换当前,国内在建核电厂以及部分已经建成核电厂的仪控系统均采用了先进而又成熟的数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相应的在主控制室内,设置了数字化的操纵员工作站作为主要的监控方式,常规的后备盘(BUP)作为数字化操纵员工作站不能工作时的后备监控手段,以及紧急操作台(ECP)在紧急情况下完成手动停堆和驱动系统级安全操作。
当主控制室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发生火灾)变得不可利用时,操纵员从主控制室撤离到远程停堆站(RSS)进行监控,维持核电厂的安全。
核电厂控制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很好得保证核电厂的运行安全,但同时也必须对这些监控手段有很好的权限管理,以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操控地点对核电厂进行控制,以防止不同的操控点误发操作命令,影响核电厂正常运行。
单纯以加强人员管理来避免不同的操控地点误发命令,并不能从本质上杜绝误发命令。
因此,控制权的切换功能必须结合DCS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软硬件特点进行设计,实现在某一控制点进行操作时,闭锁其他可能会有误动作的控制点的控制命令下发。
核电厂的控制模式主要分为主要控制模式(MCM)、BUP控制模式以及RSS控制模式。
DCS系统应能够使操纵员在特定情况下,实现MCM与BUP之间的切换和MCM与RSS之间的切换。
MCM控制模式即主要控制模式,是DCS系统正常运行时,采用的控制方式。
操作核电厂需要的全部信息、控制功能都可以在MCM控制模式下完成。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核电厂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也逐渐成为核电行业的研究热点。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核电厂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智能化管理。
深入研究核电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推动核电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核电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探讨数字化技术对核电行业的影响,并提出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核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2 问题提出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核电厂的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在核电行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对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化技术对核电行业的影响,以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对核电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通过对当前数字化技术在核电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促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本研究也旨在引导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核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核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为未来核电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普及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为核电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核电数字化仪表的应用现状核电数字化仪表是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对核电厂内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测量和控制,实现对核电厂运行状态全面了解和精准控制的设备。
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探究

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探究摘要:核电厂老旧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已经成为趋势。
就数字化系统本身而言,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风险,与全新的核电厂相比,改造工作有众多的约束条件。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已有改造指导对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关注已经不再重要。
针对指导的关注点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为了能够成功进行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本文提出了改造的实施策略,分析了改造时必须关注的要素,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在此过程中关于核电站的建设和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区别于传统的火力发电以及水力发电,核电站在运行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电能产出稳定的特点,实际应用中能为区域电能的稳定供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核电站的运行原理为:通过核装置运行产生热量,之后通过加热水蒸气,转换机械能的方式推动发电机进行发电,以此实现能量转换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分析仪控系统作为核电站运行中的主要控制单元,其运行状态以及效果也引起了研究人员及维护人员的重视。
笔者针对当前核电站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核电企业发展核电装置的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提供参考。
1核电站数字仪控系统简介核电站在运行中主要通过仪表盘及控制系统进行各类组件的控制运行。
在实际运行中,机组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表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
从我国已经建成的和在建的核电工程来看,我国核电站仪控系统技术在发展中历经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模拟量组合单元仪表为主的控制系统,如正在运行的我国300MW秦山核电站主控制系统应用的FOXBORO公司的SPEC200组装仪表,大亚湾2×980MW核电站主控制系统采用的Baily9020系统也属于这一类。
其模拟量仪表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基础的元件来控制,逻辑量仪表采用继电器等硬逻辑电路来控制。
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分析

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原有的核电厂仪控系统已经不符合核电厂的工作需求,进行对其数字化改造,才能满足核电厂工作的要求,有效地解决核电仪控系统与核电厂现实应用脱节的问题。
因此,相关的核电厂应深度分析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因素,以进行对核电仪控系统的有效数字化改造,使其能被高效地应用到核电厂之中,促使核电厂的数字化发展。
关键词: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前言:从当前核电仪控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可见,由于核电仪控系统故障发生率越来越高,使得其产生了各种性能降级与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核电厂仪控系统的安全运用效果。
因此,相关的核电厂应积极地进行对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才能有效地解决核电仪控系统运行中的故障问题,对其纵深防御和主控室等等进行关键要素的数字化改造,以保障核电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效果,使得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能更加高效地控制核电厂的核电工作,促使核电厂核电工作效率和效果的不断提升。
接下来,本文对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关键要素作如下分析1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策略在开展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之中,相关的改造人员应先找准改造的思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仪控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再进行对改造关键要素的合理数字化改造,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数字化核电仪控系统的改造应用效果,使其能加强对核电厂工作效果的保证。
1.1基本改造思路在开展核电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之中,相关的核电部门应正确地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相比于模拟技术更加先进,可以进行对仪控系统中各项信号的数字化分析处理。
在实际开展对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工作的过程之中,相关的核电部门正确地认识到改造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从组织、技术和安全评审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对核电厂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方案的设计。
而且核电部门还需为改造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以保障其数字化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核电站仪控全数字化改造项目规划和措施研究江丽平

核电站仪控全数字化改造项目规划和措施研究江丽平发布时间:2021-08-05T02:15:31.297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1期作者:江丽平[导读] 在核电站运转过程中,仪控系统发挥着保障性作用,可以将其视为核电站的核心系统。
既往有资料统计,国内既有在役核电站的控制系统日益陈旧,运行阶段故障发生率及运维成本明显增多,实现数字化改造已经是其新时期下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
核工业工程研究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摘要:对仪控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能进一步提升核电站运行过程的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文章首先分析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原因,具体是从老化、功能需求及解决设备部件短缺问题等方面着手;其次,阐述需要改造的软硬件,并设计了具体改造流程;最后以提升系统数字化改造效果为目标,探究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核电站;仪控全数字化改造;项目规划;措施探究引言在核电站运转过程中,仪控系统发挥着保障性作用,可以将其视为核电站的核心系统。
既往有资料统计,国内既有在役核电站的控制系统日益陈旧,运行阶段故障发生率及运维成本明显增多,实现数字化改造已经是其新时期下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
在通讯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数字化仪表系统概念随之生成,其把传统核电站分散式控制系统(DCS)整合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及PLC中,用于核岛、常规岛等日常运营系统中实现了全程式的控制工程,建成了核电站全数字化仪表系统。
一、核电站全数字化改造的原因(一)老化问题硬件老化问题是仪控系统更新改造的最强大动力。
在设备抵达预期使用寿命时,如果供应商在技术层面上不再对其提供支撑,继续应用相应设备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仪控设备的老化问题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供应商的技术支持程度降低、备件不再生产、设备自身功能不完善而不能较好的满足新要求等[1]。
(二)功能发展的现实需求站在理论层面上分析,很陈旧的系统自身的使用功能并不一定处于很低的水平。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研究

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翼2(上)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研究户滕(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摘要:从改造的必要性和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础、技术特点、数字转换任务等方面,讨论核电厂仪器控制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各关键阶段的仪器控制系统、数字化转型风险分析等。
结合国外核电站仪表控制系统数字化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核电厂模拟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战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中图分类号:TM623.4文献标识码:B DOI :10.16621/ki.issn1001-0599.2019.02.590引言控制和仪表系统是核电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核电站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早期的工厂控制系统是一种比较模拟的单元组合工具。
该仪器主要采用集成电路作为系统的控制电路,系统逻辑控制主要采用继电器开关电路。
因此,该系统组件多,结构复杂,对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负担沉重。
当系统组件老化,系统的安全性低,并且存在各种故障。
目前,大多数核电站都处于多年运行期,它们基本上是老化的,性能和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工厂的数字化过程越来越快。
目前,数字化系统已逐步发展为分布式控制系统。
所有数字仪表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都已添加到数字化控制系统中,使工厂得到更精确的控制系统。
1在数字化仪控系统中主要存在的特点在国外,具有比较成熟的数字仪表控制系统研究中的基础上对这些特点进行总结。
了解核电站数字仪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特点有助于比较和选择许多数字仪表控制系统。
1.1独立性隔离这一个办法其实是用来确保独立性的,对于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止。
常见的隔离包括物理隔离、功能隔离、电气隔离等。
使用障碍物,或者是以距离的方式,阻碍故障设备由单独的一个区域传播到另外一个区域当中,就是人们常说的实体隔离。
用来对付复杂瞬态的概率进行降低的则是功能隔离。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中应用了大量的新型技术。
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核电站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我国核电厂在应用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研究和分析工作,提高核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本文主要对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电厂;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应用情况引言核电厂是国家电力网络非常关键的部分之一,但是受到技术和施工材料的限制,各电厂的运行安全隐患较多,还需要使用更加科学可靠的控制系统和仪表系统,这样才能确保生产流程正常运行。
在传统系统运行中,国家核电站使用的设施主要为配套的模拟仪表和控制系统,这些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数字化仪表和控制系统运用优势更加明显,因此,核电厂要清楚认知仪表系统的使用优点和特征,保证能够充分发挥其运用优势,进而推动核电厂有序发展。
一、相关技术数字化技术是目前我国核电厂应用的主要技术,在核电厂仪表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微机控制系统、网络技术等。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显示等功能,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
目前,我国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已经应用于国内的核电厂中,并且发挥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主要应用于热工水力、结构安全以及仪控系统等方面。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核电行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核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1]]。
二、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特点在数字化仪控系统中,其主要以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通信为基础,以现场总线和I/O总线为通道,以人机界面为最终的终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 39 No. 5Oct. 2019第39卷第5期2019年]0月核科学与工程Nucle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新建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变更控制研究朱高试,穆海洋,段M(中国核电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摘要:新建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也称DCS 系统)招投标程序完成后,工程造价基本确定,但是项目执行期间的变更数量及变更费用往往难以控制。
本文结合田湾核电站一期、二期DCS 项目的执行情况, 首先对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一些标志性节点将DCS 项目执行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每个阶 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提出了变更预防及控制的策略,以期推动核电站DCS 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核电站;数字化仪控;变更控制中图分类号:TL48文章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8-0918(2019)05-0821-05Research on Change Control of Digital I&C System in Newly-built Nuclear Power PlantsZHU Gaobin, MU Haiyang , DUAN Peng(Jiangsu Nuclear Power Corporation, Lianyungang of Jiangsu Prov. 222042,China)Abstract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 newly built NPPs all choose digitalized I&C system (also known asDCS system) in the form oftendering and bidding. At present , technology of main stream DCS system is quite mature , but i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quantity and cost of changes dur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The paper is to analyze reasons of chang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in Phases [&II of Tianwan Nuclear Power Station? and to discuss enhancement to change con trol of Digitalized I&C system in theperspective of project management.Key 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s ;Digital I&C System ;Change Control数字化仪控系统是指以微处理芯片构成的,以数字处理技术为特点的智能化电子设备 和计算机系统,它除了具有常规测量仪表的测 量和控制功能外,还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和通 讯能力,并且数字化仪控系统采用统一的人机界面,为电厂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便利。
1998年,田湾核电厂一期工程(1、2号机组)在国内首次引进数字化仪控系统(SIEMENS/Framatome Teleperm-XP + Teleperm-XS)^1^ o此后,各新建核电厂均以招投标的形式选择数字收稿日期=2019-03-20作者简介:朱高斌(1975-),男,江苏连云港人,高级操纵员,学士,现主要从事核电厂仪控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821化仪控系统(也称DCS系统),并且普遍采用安全级+非安全级的系统架构。
例如田湾二期、岭澳二期和福清三期核电厂选择的Teleperm-XS+Teleperm-XP(现已升级为Teleperm-XS+SPPA-T2000);海阳一期和三门一期核电厂选择的Common Q+Ovation;方家山、福清一期/二期和昌江一期核电厂选择的IHconex+I/ A等。
DCS系统招投标程序完成后,工程造价基本确定,项目进入实体建设阶段。
在建设过程中将总投资控制在概算内是投资方及项目管理者的共同目标。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投资增加使得实现这一目标变得十分困难⑵。
其中,设计变更失控是导致项目建设阶段投资突破的主要原因。
1变更发生的原因国内新建的核电厂大都是引进国外数字化仪控系统产品,这些产品所依据的标准与我国核安全当局进行安全评审及监管依据的标准存在一些差异,且随着核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核安全当局也会增加新的安全要求;此外,由于电厂工艺及其他系统本身的优化及检测控制要求变化等因素也会引起DCS系统的变更。
因此,在DCS系统项目合同生效后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增加新的安全功能、改变设备鉴定/测试的范围,以及修改工艺控制、设备保护及逻辑连锁等要求,从而导致在各阶段相应出现了大量的合同外变更工作。
1.1设计改进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后,国内外对核电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建核电厂在初步安全分析报告(PSAR)评审时,核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例如,田湾3、4号机组增加了专设安全设施驱动系统(ES-FAS)多样性的驱动方案、堆芯应急注入硼酸溶液系统多样性的驱动方案、安全级信号故障后的退化逻辑等。
此类设计变更需要充分考虑相关事件经验反馈、新的法规标准要求、机组的特点等。
1.2工艺变更核岛、常规岛以及相关辅助厂房及其布置设备的设计数据提交给DCS供应商,并完成设计澄清后,DCS系统供应商正式开始软硬件详细设计、制造及测试工作。
在此阶段,如上游设计输入出现变化,将导致DCS系统设计或制造产生额外的工作量,DCS系统供应商往往会依此要求变更费用。
此类设计变更发生的越晚,造成的额外工作越多,产生的费用也越高。
以设备测试阶段发生的工艺变更为例,需要新增的额外工作通常包括:系统详细设计文件修改、机柜硬件设计文件修改、机柜改线、测试程序修改、补充测试、变更的质保管理等。
追述此类变更的源头往往多种多样,比如厂房增减测点/设备、控制通道变化、设备型号变化等。
在各类变更中,工艺变更的数量往往最多,一些不易察觉的设计错误让项目管理人员很难做到源头控制。
但总体来说工艺变更的数量及影响主要取决于工艺设计方是否有足够的经验、电厂设计和选用设备是否成熟、是否有参考电厂、前期的接口澄清工作是否细致等。
1.3供货变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DCS系统及其配套的电缆、端子箱、仪表、桥架或安装配件等,往往会出现遗漏和短缺,也有可能是运输、安装、调试过程中损坏,此时往往需要供应商补充供货,如果补充供货的责任不在供应商方面,将会形成合同变更。
此外,DCS系统在安装调试期间往往需要大量的备品备件,用以替换损坏的物项,而其中非供应商责任范围内的部分,也将会作为合同变更的一部分。
以田湾3、4号机组DCS合同的变更费用统计为例,其中32.92%的费用变更来自于补充的设备采购。
1.4测试变更DCS系统测试通常包括软/硬件测试、工厂集成测试(含工厂验收测试)、现场DCS系统调试以及电厂联合调试四个阶段。
测试工作是DCS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保证系统质量的重要手段,是V&V(验证和确认)的重要工作。
在设备出厂前的测试阶段(比如软件测试、工厂集成测试)设备的鉴定工作是否完善,相关鉴定证书、报告是否齐全,测试的覆盖面是否充分、选取的测试样本是否典型往往是管理的重点。
以田湾3、4号机组为例,由于新的核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安全级DCS系统在工厂测试时822增加了IE级功能100%测试、专设安全设施驱动优选功能100%测试。
这些合同外新增的测试工作不仅涉及商务问题,对工程进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现场调试阶段(比如DCS系统调试、电厂联合调试)往往是变更的高峰期。
由于工艺系统变化的影响,在DCS系统调试及与工艺的联合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的仪控逻辑变更⑶。
此外,DCS系统供应商在这个阶段的支持工作,比如调试文件范围、调试人员人工时等,受制于整个电厂调试进度,往往也会跟合同约定有所偏差。
2变更的控制研究新建核电厂DCS项目往往持续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项目周期里也可以通过一些标志性节点再细分为不同的阶段,比如合同谈判阶段、设计阶段、工厂制造测试阶段、现场安装调试阶段等,每个阶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变更预防及控制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以田湾3、4号机组为例,田湾3、4号机组DCS系统以1、2号机组为参考,同时吸收1、2号机组的经验反馈,对比国内同类型机组,田湾3、4号机组设计变更费用控制较为优化,使得合同变更不再是单一的买方补偿供方费用。
但是,田湾3.4号机组由于更严格的安全要求,一些设计补充和新增的测试项目产生了较大的计划外变更费用,田湾3、4号机组DCS项目变更费用在各阶段的占比如图1所示图1田湾3、4号机组DCS项目变更费用在各阶段比例Fig.1The proportion of cost change in each stage of Tianwan unit3&4DCS project 2.1合同谈判阶段变更控制不能仅在过程中靠流程控制,有 效的方法是在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在项目开始前明确变更的定义,否则“变化”也无从谈起。
一般情况下,在合同签订前买方和供方会进行详细的技术澄清,此阶段供方会了解买方的需求,并制定供货范围,包括总体规模数据、设备和系统清单、服务项目、文件资料等。
之后,供方会依据供货方案进行分项报价,并最终计算得到合同总价。
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原因,这个供货范围存在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需要在合同谈判阶段予以考虑,比如:其他系统和DCS的接口数量(也称I/O点数)变化;安全或自动功能设置的变化;供货材料或设备的变化;逻辑的修改和验证;工程延期可能导致的供货进度变化;服务项目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及其造成的影响可作为变更的定义。
由于合同谈判阶段,供方会提供各类供货的分项报价,所以变更的计价方式也可以在合同谈判阶段明确。
2.2设计阶段DCS供货合同签订后,供方正式开始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并接受安全评审和监管。
设计阶段前期的工作主要是DCS输入/输出数据的收集和澄清工作,这些设计数据涉及全厂几乎所有的工艺系统,一般由核岛、常规岛设计院提供,由于核电项目中普遍采用的工程分包模式,设计提资和澄清可能还需要其他下游单位和厂家参与。
由于不同核电机组的设计输入不同,DCS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量建议以实际I/O点(输入/输出点)来定义,不同的输入测点、输出驱动器类型可以参考安全等级和逻辑设置的难易程度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