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精选ppt
中心岛半径应满足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无法完成交 织。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 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精选ppt
Rdn(l2 Bp)B 2 (m)
式中: n——相交道路的条数 l——相邻路口交织段的长度(m)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 由上式可知:环岛周围的路越多(应不多于6条),Rd就要 越大
三心复曲线
进出口曲线半径:
R进≦R中心-限制进环速度
R出≧R进-快速疏散
精选ppt
五. 环道的横断面
环道路脊线: 设在交织车道中间,与进口和 出口中线相连; 或设于机动与非机动之间;
环道排水: 内侧排水-中心岛设排水井 外侧排水-各路口适当位置设 排水井
精选ppt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又称竖向设计): 是指设计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其它地面的合 理标高,达到行车舒适、排水迅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的目 的。
❖ 1.右转车道的长度
❖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
B J
(m)
❖ J-侧移率(从行驶车道中心线移到右转车道中心线,按每秒钟横移1m计算)
❖ VA—路段平均车速(km/h) ❖ B —右转车道宽度(m)
精选ppt
❖ (2)减速或加速所需长度lb或la
lb(或la)
VA2 VR2 26a
点上的地面标高,计算出设计标高,标出相应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计算各点高程,
勾绘等高线,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优缺点:等高线法:能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形状,但施工不便
方格法:相反
二者结合: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中心岛半径应满足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无法完成交 织。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 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精选ppt
Rdn(l2 Bp)B 2 (m)
式中: n——相交道路的条数 l——相邻路口交织段的长度(m)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 由上式可知:环岛周围的路越多(应不多于6条),Rd就要 越大
三心复曲线
进出口曲线半径:
R进≦R中心-限制进环速度
R出≧R进-快速疏散
精选ppt
五. 环道的横断面
环道路脊线: 设在交织车道中间,与进口和 出口中线相连; 或设于机动与非机动之间;
环道排水: 内侧排水-中心岛设排水井 外侧排水-各路口适当位置设 排水井
精选ppt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又称竖向设计): 是指设计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其它地面的合 理标高,达到行车舒适、排水迅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的目 的。
❖ 1.右转车道的长度
❖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
B J
(m)
❖ J-侧移率(从行驶车道中心线移到右转车道中心线,按每秒钟横移1m计算)
❖ VA—路段平均车速(km/h) ❖ B —右转车道宽度(m)
精选ppt
❖ (2)减速或加速所需长度lb或la
lb(或la)
VA2 VR2 26a
点上的地面标高,计算出设计标高,标出相应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计算各点高程,
勾绘等高线,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优缺点:等高线法:能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形状,但施工不便
方格法:相反
二者结合: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完整版)平面交叉设计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
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 其数量是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 快的是冲突点
分流点 合流点 n(n 2)
冲突点 n2 (n 1)(n 2) 6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按交叉形式分类常有: ① 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 叉。 ② 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路交 叉。 ③ 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 叉。 ④ 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 叉。 ⑤ 错位交叉:
Highway college, Chang’an University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交错点中对交通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 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影响最大,
其次是合流点,
再次是分流点。
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 流点,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
2008年4月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七章 平面交叉口设计) 长安大学
内容提要
• 本章主要介绍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设计依据及其类型和适
用范围;交叉口的车辆、行人及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叉口的视距和转弯半径的确定;拓宽交叉口转弯车道的设 置条件、设置方法及其长度与宽度的设计;普通环形交叉口 和入口让路环形交叉口的设计;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法等内容。
⑥ 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2)

配路权。
公平原则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 通行权利,设置合理的 交叉口信号灯周期和相
位。
环保原则
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 染,合理设置绿化带和
隔音设施。
设计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等级与交通量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交 叉口形式和规模。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提高交 叉口通行效率。
道路几何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确 定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车道
T型交叉
总结词
T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道路垂直相交,形 状类似于英文字母“T”。
详细描述
在T型交叉路口,车辆通常直行或左转,右转车辆需在交叉点之后进行。这种交 叉类型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地区,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提高安全性。
Y型交叉
总结词
Y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 道路分叉后垂直相交,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Y”。
方案实施
按照最优方案进行交叉口设计 和施工,包括道路几何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信号灯安
装等。
02 道路平面交叉类型
十字交叉
总结词
十字交叉是最常见的道路平面交叉类型,由两条相交的道路形成,具有四个象 限。
详细描述
在十字交叉路口,车辆通过交叉点进行转向,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标志 来管理交通流。这种交叉类型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很常见,易于设计和建造。
03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交通流量分析
交通流量分析
在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过程中,需 要对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进行详 细分析,以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
力和需求。
交通流量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了解各 个方向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车流 组成等信息,为设计提供依据。
公平原则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 通行权利,设置合理的 交叉口信号灯周期和相
位。
环保原则
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 染,合理设置绿化带和
隔音设施。
设计要素
01
02
03
04
道路等级与交通量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交 叉口形式和规模。
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提高交 叉口通行效率。
道路几何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确 定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车道
T型交叉
总结词
T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道路垂直相交,形 状类似于英文字母“T”。
详细描述
在T型交叉路口,车辆通常直行或左转,右转车辆需在交叉点之后进行。这种交 叉类型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地区,可以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提高安全性。
Y型交叉
总结词
Y型交叉是道路平面交叉的一种类型,其中一条道路与另一条 道路分叉后垂直相交,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Y”。
方案实施
按照最优方案进行交叉口设计 和施工,包括道路几何设计、 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信号灯安
装等。
02 道路平面交叉类型
十字交叉
总结词
十字交叉是最常见的道路平面交叉类型,由两条相交的道路形成,具有四个象 限。
详细描述
在十字交叉路口,车辆通过交叉点进行转向,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交通标志 来管理交通流。这种交叉类型在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很常见,易于设计和建造。
03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要点
交通流量分析
交通流量分析
在道路平面交叉设计过程中,需 要对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进行详 细分析,以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
力和需求。
交通流量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了解各 个方向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车流 组成等信息,为设计提供依据。
第八章 平面交叉口设计

中心岛最小半径(m)
60
50
35
25
20
二. 环道的宽度 1.环道—绕中心岛的单向行车带。 2.环道的功能:靠近中心的一条作绕行之用。最靠外侧的一条作右转之用。 中间的一至两条作为交织之用。 3.环道得宽度:环道通常三车道 三. 交织角 1.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 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2.交织角与行车安全:交织角越大,交 织段长度越小,行车越不安全。交织角越 小,交织段长度越大,行车越安全。 3.交织角一般在20°-30°之间
穿越时距约8.0秒,而直行车流的车头时距为3.5~4.0秒,可见,每两个直行车的空档位可 提供一次左转机会,故此,每周期可左转车辆的最大值为:
n1=(n直-n实)/2
n1----一个绿灯时间可通过的左转车辆数 n直----一个直行车道一个周期的通行能力
n实----平均每个周期实到的车辆数。
因为:n直= (t绿-v/2a)/t0 所以,N左=n1 ×3600/T= (n直-n实)/2×3600/T
80年代,上海有交 除受地形限制,一 ①.改斜交为十字形交叉 叉口2929 个, 交 叉 ①.设中心岛形其中 相邻两个T 般情况下干道与干道相 对于主流交通,线 十字形1571个,T形 ②.改斜交为双T形交叉 之间间距太小,会影响 交不宜选用T形交叉, 形应尽量顺直,任意一 ②.封路改道 1247个。 北京十字 车流交织,可以把相邻 否则易造成干道南北和 侧不应有两条以上道路 ③.改小交角为大交角 形交叉占70% 两个交叉口合并 ,T形 ③.调整交通 东西向不能直通。 交汇 交叉占30%。 ④.改Y形为T形
交叉口通行能力是各进口道通行能力之和。
内蒙古工业大学
第四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24/7/30
<编号>
③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每条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以及等高距来确定。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标高点可多些;反之,则少些。
24/7/30
<编号>
7、勾绘和调整等高线根据所选立面设计图式和等高距h,把各等高点连接起来,得到初步的设计等高线图。该设计等高线图应满足行车平顺和路面排水通畅的要求。通过调整等高线的疏密(一般中间部分疏一些,而边沟处密一些),使纵、横坡度变化均匀,调整个别不合适的标高,并合理布置雨水口。8、调整标高9、计算施工高度根据设计等高线图,用内插法求出方格点上的设计标高测施工高度等于设计标高减去地面标高。
24/7/30
<编号>
<编号>
二、交叉口的视距图绘制1、计算S停2、找出最危险的冲突点3、量取S停4、连接末端,形成视距范围
24/7/30
<编号>
三、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24/7/30
<编号>
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一)、拓宽的车道数(二)、拓宽位置的选择(三)、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24/7/30
<编号>
第四节 环形交叉设计一、环形交叉的形式1、普通环形交叉口2、小型环形交叉口3、微型环形交叉口
24/7/30
<编号>
(三)、环岛的通行能力
24/7/30
<编号>
(四)、交织角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24/7/30
<编号>
(五)、环道进、出口半径(六)、环岛的横断面(七)、环道的外缘石
24/7/30
《平面交叉口与立交》课件

THANK YOU
结构设计
根据车辆荷载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 的立交桥结构,包括桥墩、桥跨、桥 面铺装等。
04
立交桥的交通组织
立交桥的交通流组织
直行交通流
确保直行交通流顺畅,避免交叉和拥堵。
转向交通流
合理规划转向车道,设置明确的转向指示标志。
交织交通流
在交织区设置合理的交织长度和交织车速限制。
立交桥的转向交通组织
。
美化城市景观
立交桥的设计可以与城市景观 相结合,美化城市形象。
立交桥的设计要点
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
对立交桥所在区域的交通流量进行调 查与分析,了解交通需求和特点。
交通组织与流向设计
根据交通流量调查与分析结果,合理 组织车辆流向,设计合理的匝道和出 口。
道路线形设计
根据车辆行驶要求和安全要求,设计 合理的道路线形,包括平曲线、竖曲 线、坡度等。
03
从交通流量、车速、车道配置、交通信号配时等方面对该交叉
口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某市典型立交桥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选取某市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桥,如结构复杂、车流量大或具有特殊 交通特点的立交桥。
案例描述
详细介绍该立交桥的结构特点、交通组织形式、车流量情况以及存 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
从交通流向、车速、车道配置、交通组织等方面对该立交桥进行深入 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平面交叉口与立交》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平面交叉口概述 •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 • 立交桥的种类与特点 • 立交桥的交通组织 • 平面交叉口与立交的案例分析
01
平面交叉口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平面交叉口是指两条道路在不同水平 面上的交汇点,车辆需在同一平面上 通过交叉口进行转向或直行。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ppt93页

增加到50个。因此,尽量采用十字路口,在车流不太大的 交叉口,可以采用五岔口,但也不宜用六、七条道路相汇 的交叉口,在道路网规划时不轻意地设计成错位的丁字交 叉口。
交叉口相交道路之间的夹角宜较均匀,应使互相交叉的 交通流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相交,夹角一般大于75,最小不 应小于45,平面交叉口的交叉角度接近直角时,横过道路 的距离短,交叉部分的道路面积也较小。而在锐角交叉时, 左转车辆有较大的游荡区,使其他车辆和行人不易判断。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在没有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上,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与 横向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在时空上不能错开,会产生冲 突点,由于它们在流向上是相互垂直的或逆向对流的, 所以相互干扰的严重程度超过交汇点和分岔点。引起大 量冲突点的主要是左转车流。在一个十字交叉口的16个 冲突点中,有12个是由左转车所引起的,所以如何正确 处理好、管理好左转车流,以保证交叉口的交通通畅和 安全,是设计平面交叉口的关键。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有的城市在平面交叉口内的交通无法正常行驶时,就机 动车非机动车之间的分隔栏杆由路段一直延伸至交叉口的 横向道路上,使交叉口变成一个纯机动车的交叉口,而将 非机动车和行人(必要时可设人行天桥或地下人行横道) 右转引出1交叉口百米之外,在横向道路停止线排队车辆之 后横过道路。由于左转非机动车和行人要绕行500米以上, 很不方便,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一个用信号灯管理的只有机动车行驶的交叉口,在红灯 下,使横向的车辆停驶,这时,交叉口内的冲突点可从16 点骤减为2点,即只有在绿灯中直行车辆与对向左转车产生 的冲突点。若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在红灯变 绿灯后,车辆按“先左转后直行”的原则驶出停止线通过冲突 点,后续的左转车可以在以后的直行车流的空档中穿过, 交叉口内也可以很畅通。
交叉口相交道路之间的夹角宜较均匀,应使互相交叉的 交通流成直角或接近直角相交,夹角一般大于75,最小不 应小于45,平面交叉口的交叉角度接近直角时,横过道路 的距离短,交叉部分的道路面积也较小。而在锐角交叉时, 左转车辆有较大的游荡区,使其他车辆和行人不易判断。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在没有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上,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与 横向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在时空上不能错开,会产生冲 突点,由于它们在流向上是相互垂直的或逆向对流的, 所以相互干扰的严重程度超过交汇点和分岔点。引起大 量冲突点的主要是左转车流。在一个十字交叉口的16个 冲突点中,有12个是由左转车所引起的,所以如何正确 处理好、管理好左转车流,以保证交叉口的交通通畅和 安全,是设计平面交叉口的关键。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有的城市在平面交叉口内的交通无法正常行驶时,就机 动车非机动车之间的分隔栏杆由路段一直延伸至交叉口的 横向道路上,使交叉口变成一个纯机动车的交叉口,而将 非机动车和行人(必要时可设人行天桥或地下人行横道) 右转引出1交叉口百米之外,在横向道路停止线排队车辆之 后横过道路。由于左转非机动车和行人要绕行500米以上, 很不方便,
第一节 平面交叉口
二.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3、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一个用信号灯管理的只有机动车行驶的交叉口,在红灯 下,使横向的车辆停驶,这时,交叉口内的冲突点可从16 点骤减为2点,即只有在绿灯中直行车辆与对向左转车产生 的冲突点。若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有左转车道,在红灯变 绿灯后,车辆按“先左转后直行”的原则驶出停止线通过冲突 点,后续的左转车可以在以后的直行车流的空档中穿过, 交叉口内也可以很畅通。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PPT课件

42
43
对渠化的改进方案
44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优先合理组织机动车交通; 2)组织行人交通应以保证行人安全为前提,同时注意 使行人交通尽量少的干扰其他交通方式。 3)保证非机动车快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同时着眼 点放在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和如何提高非机动 车的通过能力上。
55
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56
2.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
3)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 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应能使右转车辆(如向进口道的左侧拓
反应时间可以忽 略,集团式进入
交叉口 以均匀的速度缓 慢通过人行横道
线
弱势
46
三种方式拓宽机动车 道数: 1)压缩左侧进口道; 2)压缩非机动车道 3)压缩人行道
47
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
1.进口道车道的划分
交叉口处车辆必须要减速或等待以后通过,其一个车 道的通行能力低于路段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为保证在 交叉口上的通行能力不过多的低于路段通行能力,通常 采用在交叉口进口处增加车道的办法来解决。
5
2.交叉口存在的交错点 此外还有行人过街产生的冲突点。 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产生的危险面。 注意: 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呈面状散开,因此造成局部交 通的冲突面。
6
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7
交通畅通和效率问题
混乱交叉口 的冲突点
8
交通冲突分析(2/3)
交通冲突区
图例
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非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2.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 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交又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稳定,同时保 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 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 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43
对渠化的改进方案
44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优先合理组织机动车交通; 2)组织行人交通应以保证行人安全为前提,同时注意 使行人交通尽量少的干扰其他交通方式。 3)保证非机动车快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同时着眼 点放在减少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和如何提高非机动 车的通过能力上。
55
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56
2.交叉口拓宽车道的设计
3)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 拓宽车道的长度lW值,应能使右转车辆(如向进口道的左侧拓
反应时间可以忽 略,集团式进入
交叉口 以均匀的速度缓 慢通过人行横道
线
弱势
46
三种方式拓宽机动车 道数: 1)压缩左侧进口道; 2)压缩非机动车道 3)压缩人行道
47
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
1.进口道车道的划分
交叉口处车辆必须要减速或等待以后通过,其一个车 道的通行能力低于路段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为保证在 交叉口上的通行能力不过多的低于路段通行能力,通常 采用在交叉口进口处增加车道的办法来解决。
5
2.交叉口存在的交错点 此外还有行人过街产生的冲突点。 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产生的危险面。 注意: 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呈面状散开,因此造成局部交 通的冲突面。
6
从这张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7
交通畅通和效率问题
混乱交叉口 的冲突点
8
交通冲突分析(2/3)
交通冲突区
图例
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非机动车冲突区 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非机动车、行人冲突区
2.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 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交又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稳定,同时保 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 3)交叉口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性质、等级、计 算行车速度、设计小时交通量、流向及自然条件等进行。 前期工程应为后期扩建预留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交错点中对交通干扰和行车安全的影响: 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 所产生的冲突点,影响最大, 其次是合流点, 再次是分流点。 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流 点,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
7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
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 其数量是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 快的是冲突点
16
设计重点:
环形交叉口设计时主要解决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 环道的布置和宽度; 交织段长度; 交织角; 进出口曲线半径; 视距要求。
17
四、交叉口的设计依据
1.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交叉口的交通岛、附加车道和转角曲线等各部分几何 尺寸均取决于设计速度。 交叉口的设计速度与路段设计速度密切相关: ① 二者速差大时会因减速过大而影响行车安全; ② 速差小而路段车速又高时仍有行车危险,对环形交 叉又有用地过大和左转绕行过长等。
15
适用条件: 适用于多条道路相交或转弯交通量较大,且地形较平坦的交叉 口。在快速道路和交通量大的干线道路上、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 人交通、位于斜坡较大地形以及桥头引道上均不宜采用。按规划 需修建立体交叉处,近期可采用环形平面交叉作为过渡形式,并 预留远期改建为立交的可能性。 采用“入口让路”的环形交叉口,驶入车辆要等候环行车流出 现间隙时才插入行驶。一般适用于一条四车道公路和一条双车道 公路相交或两条高峰小时不明显的四车道公路相交且行人和非机 动车较小的交叉。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七章 平面交叉口设计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设计依据及其类型和适 用范围;交叉口的车辆、行人及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设计; 交叉口的视距和转弯半径的确定;拓宽交叉口转弯车道的设 置条件、设置方法及其长度与宽度的设计;普通环形交叉口 和入口让路环形交叉口的设计;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基本类型和设计方法等内容。
13
4.环形交叉: 定义: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 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 岛驶出的平面交叉,裕称转盘。
14
优点: ①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行,没有停滞,减少 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 突点,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②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③对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④中心岛绿化可美化环境。 缺点: ①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 ②增加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 ③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12
3.扩宽路口式: 定义: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事 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适用条件: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一级公路、二级 公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和位置,同时也要满足视 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 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 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其互 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9
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按交叉形式分类常有: ① 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② 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③ 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或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④ 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75°或>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⑤ 错位交叉: ⑥ 多路交叉:五路及五路以上的交叉口。
2
第一节 概述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
交叉口。 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 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是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
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
4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5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 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 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 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 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 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 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相互交叉的地点。
三类交错点都存在相 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 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 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 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 因。
排水要求。
3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l)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包括
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岛的尺寸、绿化带的 尺寸等;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专用车道 和组织渠化交通;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分流点 合流点 n(n2)
冲突点 n2(n1)(n2) 6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四路交叉口若没有左转车流,则冲突点可由16个减至4 个,而五路交叉口则从50个减到5个。
8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 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
11
2.分道转弯式: 定义:通过设置导流岛、分隔岛及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 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 较大。 适用条件:适用于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分道转弯半径、保证足够的视距和满足 导流岛端部半径的要求。
10
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特点分类:
1.加铺转角式: 定义: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单圆曲线或复曲线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 路基和路面的平面交叉。 特点: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 行能力小。 适用条件:适用于车速低,交通量小,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 或地方道路,若斜交不大时,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 次要道路交叉。 设计重点:设计时主要解决合适的转角曲线半径和足够视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