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某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某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
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
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复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说课稿

《复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说课稿《复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习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归纳复式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的分析和推测。
三、教学设计:(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1、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同桌每人选一个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校对反馈,教师补充制图过程中遗漏和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折线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1、第一次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是为了方便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个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认识图例。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分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完成。
(1)让学生感知图例的必要性,没有图例我们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图例有几种。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3、第二次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其实是本堂课新授的知识点,我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图有2点。
(1)是要生能正确、规范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是可以照顾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会照顾到我。
)4、读图和揭题。
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学难点】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铺垫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
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学习例题1、出示例2题目和统计表。
提问:根据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2、如果要要把表中数据,都表示在一个统计图中,你打算怎么办?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
(完成课题板书:复式)3.出示表示不锈钢和陶瓷保温杯水温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统计图上面的实线和虚线是什么吗?(明确图例)分别完成不锈钢杯和陶瓷杯折线统计图。
4、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2)不锈钢杯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杯呢?(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4)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秀课件

2.下面是某地区 7~15 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 /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 /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有统计名称,横轴表示 时间,纵轴表示数据, 绘制时按数据多少描出 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 各点,每相邻的年份之 间间隔要相等……
(3)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 数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较小; 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
1.比较折线统计图中各组数据变化的大 小,可以看折线哪部分陡,越陡增减变 化幅度越大。 2.如果某一地区的出生人口数持续少于 死亡人口数,那么这一地区的人口总数 就会持续减少,也就是“负增长”。
不同
相同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用一条折线表示一组 数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数量的多少, 以及增减变化的趋势。
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不同 的统计数据,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组数据 的图例。不但能清楚地表示出两 组数据各自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更 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①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 2 )cm。 ②( 10 )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3.根据某超市(2004-2010年)第一、
第二门市部年利润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门市部年利润
增长得第快一?门市
(2部)。第一门市部哪一
年利润增
长
得最2快01?0年利润增长得最
快。
3.根据某超市(2004-2010年)第一、
(2)男生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全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8.2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4月10日 。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 变化的?漠河呢?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变化幅度不 大,总体趋势是升高,而漠河的 最高气温变化比较大,有所下降。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 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稳中上升,漠河 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不稳定,差异较大。
女生
64
从2007~2012年男生患
近视的变化趋势是呈上升
48 44
趋势;
36
35
从2007~2012女生患近
22 18 23
9 13
19
6
视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呈 上升趋势,但在2009~2010 年间稍有下降。
(3)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 计2013年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1日最高气温 27℃, 是最高气温最高的一天。
10月4日和10月5日,最高 气温最低,是 24℃。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2日最低气温最高, 是 16℃。
标题
图例
曾母暗沙4月7日-10 日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漠河4月7日-10日 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日期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
清楚上地面看的出图数你据的看变懂化了情吗况?。 与同伴说一说。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多少?
4月9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29 ℃。
随堂练习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案

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教学设计参考模板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呈现,问题导学(一)请看大屏幕,聪聪今年11岁,这是他7岁到11岁的身高统计图。
1.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2.聪聪8岁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聪聪身高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二)这是天津7岁至11岁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几岁到几岁平均身高增长最快?增高了多少呢?(三)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从形的角度一眼看出一组数据的整体趋势和变化幅度,也可以从数的角度直接读取数据,进行比较,计算结果。
(四)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7岁到11岁之间,哪一年聪聪的身高与平均这是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身高。
学生是从数的角度,直接读取数据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关注这条折线的形态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折线上升的幅度,选择比较的数据,进行计算。
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对蕴含其中的数据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读图兴趣。
看似复习,实则在学生的自由表达中,了解他们如何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为新知识做好铺垫。
身高相差最大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观察比较上面两副图,现在谁能一眼看出:哪一年聪聪的身高与平均身高相差最大?学生遇到了困难,观察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数据不方便。
利用需要看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问题引发矛盾,为探究活动指出了方向,让学生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二、经历构图,形成表象(一)怎样快速比较这两组数据呢?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在哪里?2.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他们具备合并的条件吗?(三)把两条折线画在一副统计图上,这幅统计图上会出现几组数据?小组讨论:1.由一组数据变成两组数据,在绘图时要注意些什么?2.再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3)纵轴上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 的数量不同,未画折线表
示(4;)未标明各个点所对应的数 据。
1.找出图中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下面是两支篮球队四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统计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球队1
73
80
92
球队2
90
97
94
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四场 96 89
改 正
2.甲、乙两车间6~9月份产量情况统计图如下所示。
人数/万人
60
58
54
49
50
43
40
30
20
10
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人数/万人
60
58
54
城镇
50
49
46 43
乡村
40
35
30 21
24
20
10
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还便于对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对比。
如何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 方法一:横向、纵向综合观察
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统计图
人口数/万人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11.0
2110000..506年的死1亡0.0人7 9.口65 10.23
10.70
10.22
10.67 10.87
数9.5是9.934.89.06万7 人。
9.0
(3)可以比较出某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的大小。
小组合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 题。 (1)观察复式折线图,你能说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共15张PPT)

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 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 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制 作方法大体相同,都是先找到点,再 写数值,最后连线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用两种颜色的线 条分别代表两种量,不但能清楚表示出两种 量的多少,还能看出两种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以及两种量之间的差距。
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 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 长温度为7-10℃之间,这 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 植?
这种植物适合在乙地种植。
甲、乙两地月平气温统计图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 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 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 准备?
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服。
课堂小结
练一练 右图是某校2006~2012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1)这个统计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2)男生、女生患龋齿最多的是(
)年。
一共( )人。
2006
(3)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67
(4)调查本班有多少人患龋齿?占全班人数的
答几:分2之00几6-?2012年患龋齿的人数越来越少
1.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单位: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 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 情况,该怎么办?
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 把数据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2,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____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板书) 3,(课件)把表示____(省、市、区、县)和____(省、市、区、县)____年各月降水量的折线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