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论文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摘要】英汉广告语在翻译过程中常常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使得翻译策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差异,并分析翻译策略的应用和影响因素。
文章还将重点讨论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对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结论部分将强调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英汉广告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实践中能够更加准确地翻译广告语,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和文化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影响因素、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典型案例、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收获。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汉广告语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进行,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广告翻译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广告语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效果,因此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英汉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英汉广告语翻译的策略和影响因素,探讨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翻译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和翻译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跨文化广告翻译中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英汉广告语背后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广告语的理解及传达方式有何差异。
2. 研究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探讨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传达广告信息,确保广告效果最大化。
3. 探讨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包括文化差异、语言特点、消费者习惯等因素。
4. 分析翻译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5. 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英汉广告语翻译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
从中英文化差异角度分析广告英语翻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角度分析广告英语翻译[摘要]广告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它的词汇简洁别致又富于创新。
中英广告英语翻译面临着各国文化和语言差异带来的种种困难,要把国内商品的广告在国外市场做好,吸引更多的国外消费者,除了产品的优良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之外,广告翻译也至关重要。
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就必须认真研究文化在广告英语中的翻译。
[关键词]广告英语的翻译;中英文化差异;广告特点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模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
英语广告就是用英语来表达信息,由于英汉文化在各方面的区别,如传统习惯、法律法规、宗教、经济状况、社会制度等,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使译出的广告发生歧义,最终导致产品的滞销。
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时,必须对广告目标市场国的文化特点进行深入思考与调查。
本文将从两种不同文化的背景入手,分析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并且以实例对广告英语的翻译提出建议。
1 英汉广告之间的文化差异分析首先,语音的差异。
不同的发音激发人们心理上不同的听觉效果:或柔和,或清脆,或苍劲,或凝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相同的发音会引起不同的意义以及反应。
如中国一种外销口红品牌“芳芳”,在汉语中这种名称会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联想,就像一位青春少女向人们走来,全身盈香。
但直接译为汉语拼音“fangfang”,英文读者有恐惧、害怕之感,因为在英语词汇中“fang”有“a snake-poison-tooth”之意,因此,fangfang给外国人的联想不是青春少女,而是致命的毒蛇,其效果可想而知。
日本著名的品牌东芝(Toshiba),有句广告词是“东芝(Toshiba),东芝(Toshiba),大家的东西”,如果进入我国的时候直译过来就是“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就会成为笑谈。
其次,语义联想的差异。
语言是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表现,同时也是体现民族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例如,我们国家有种叫做“白象”牌的电池,在我们这里因为质量好、耐用而闻名天下,出口时翻译成“white elephant”,可以说翻译的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却不知道,这个词在英语中恰恰是“没有用的东西”的意思。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探析

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探析摘要: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
其作为重要的现代营销手段,愈来愈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与消费意识。
英汉广告的翻译过程是一个跨文化再创造的过程。
但由于中英语言特点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广告翻译中出现一些语用失误。
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分类并结合广告翻译的实例,从语言层面与文化层面探讨这些语用失误,以期为广告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广告,广告翻译,文化差异,语用失误广告作为一种唤起大众对事物的注意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和语言及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不同的语言既受到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自特定的义化内容,对每一个消费者而言,都不可避免地要受他们所处的文化氛围的熏陶。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变的根深蒂固,从而影响他的行为和决策,这其中就包括购买决策。
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正如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 所指出的:“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这里所说的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义化因素的制约。
广告翻译亦是如此,当语言形成的材料需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从而在该语言里发挥其传播思想的作用的时候,语言的环境就变复杂了,对这个表达所应该或需要采用的要求也必然复杂起来。
译者需要具备语言学、经济学、营销学、社会学甚至美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更需注意英语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注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广告语在不同文字之间转换过渡引起的种种差异。
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在其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中系统地阐述了语用失误的理沦。
她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两类,一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failure),即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这类语用失误是因为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误用其表达方式或不懂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把源语言的语言和结构移用在目的语上造成的失误;二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这类语用失误是因为交际双方不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而生的语言表达失误。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广告语作为广告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跨文化广告传播的需求日益增加,英汉广告语的跨文化翻译也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广告语的翻译常常面临着种种挑战。
在跨文化广告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们对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一些探讨,但仍存在许多未被深入研究的问题。
有必要对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进行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以期为跨文化广告传播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探讨英汉广告语翻译的挑战与对策,进而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中西文化之间广告语的有效传播与交流。
1.2 研究意义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的研究可以帮助广告从业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制定更加符合目标受众文化背景的广告策略。
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很容易导致传播效果的失败,甚至引发文化冲突。
研究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也有助于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
在进行广告语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出现语言障碍或文化疏远,从而确保广告信息的准确传达。
研究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提升广告传播效果和翻译质量,对广告行业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入研究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文化差异对广告语的影响文化差异对广告语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语言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这就导致了在广告语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文广告中常见的直接表达方式可能在中文广告中会显得过于直接,因为汉语更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
其次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人们对产品、服务甚至广告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而中国文化注重和谐和集体利益,因此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广告语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也需要有所调整。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

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备受关注。
广告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需要在吸引受众的同时传递产品或服务的信息。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广告的理解和接受会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关注英汉广告语的文化差异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来帮助广告语的跨文化传播。
一、英汉广告语文化差异现象1.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英汉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这就导致了在广告语的表达和传达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英语广告语中,常常会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幽默,而在中文广告语中则更注重家庭、责任和传统价值观。
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广告语的翻译和传播效果。
2. 文化符号的不同理解英汉文化中所使用的符号和象征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理解。
在英语广告语中,一只慵懒的猫可能会被视为悠闲和舒适,而在中文广告语中,这样的形象可能会被解读为懒惰和不上进。
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在翻译广告语时避免文化符号的误解。
3. 礼貌用语的不同运用英语和汉语中对于礼貌用语的运用有着不同的习惯和方式。
在英语广告语中,常常会使用直接的呼唤和称呼,而在中文广告语中则更注重客套和礼貌用语的使用。
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广告语时注意在保持礼貌的同时不失去吸引受众的效果。
二、翻译策略1. 尊重目标受众文化在翻译英汉广告语时,我们需要首先尊重目标受众的文化,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习惯,避免使用可能会冒犯或引起误解的表达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广告语时进行文化调研,了解受众的文化心理,并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
2. 保持原汁原味尽管在翻译广告语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但我们也要尽量保持原有的意思和情感。
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广告语时保持原汁原味的尽量避免过多的文化调整和改编,保持广告语的原汁原味。
3. 灵活运用文化符号在翻译英汉广告语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文化符号,避免出现因文化符号造成的误解和减弱广告语的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广告语时灵活运用文化符号,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编。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翻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中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对广告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文和英文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广告翻译工作变得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也给广告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广告信息的传达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翻译策略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广告翻译工作中的挑战,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便为广告翻译领域的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挑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观念和价值观念,有助于明晰在广告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和避免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广告翻译的准确性和效果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倡导,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全球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2. 正文2.1 语言差异的影响语言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中英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语法结构、词汇选择、句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会导致广告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不一致、不连贯的情况,影响到广告的效果和传达信息的准确性。
中英语言的语音、语调、节奏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对广告的口语表达和语气把握都提出了挑战。
中文通常是象形文字,强调意义和内涵,而英文则更注重表达和形式,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语言特点,避免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或失真的情况。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含蓄与直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中文通常更含蓄、委婉,而英文则更直接、清晰。
因此在翻译广告时,需要适当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之符合所处文化背景的口味和习惯。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广告翻译越来越重要,而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在广告翻译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中英文化差异的体现可能会导致广告翻译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例如,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
比如,英语中的“green”在某些环境下象征着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意义,而中文中的“绿色”却常常指代着嫉妒、钱财等负面含义。
这就需要广告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意把握上下文语境,避免文化落差。
其次,语言表达方式差异也会影响广告翻译的效果。
例如,英文较为直接,而中文则较为含蓄。
这可能导致翻译时表述方式上的差距。
比如,在英语中用“Green product”表达环保产品,而在中文中则更倾向于使用“绿色产品”这样更加圆润、含蓄的表达方式。
这使得广告翻译往往需要进行合适的替换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最后,人们对于美学和审美标准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广告翻译效果的差异。
例如,在英文中,正式词汇、简明扼要、富有震撼力的表达方式更受欢迎,而在中文中则更倾向于使用富有感染力、含蓄细腻的表达方式,这样达到的美感效果更为美观。
因此,广告翻译者应该基于受众的审美标准和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总之,中英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十分显著,需要广告翻译者在工作中特别注意这些差异,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落差,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翻译效果。
从英汉文化差异角度析广告语翻译技巧论文

从英汉文化差异角度论析广告语的翻译技巧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
广告英语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英语翻译是融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为一体的。
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应对译入语的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心理文化、文化观念及文化审美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商业广告;翻译;文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301-02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在商业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广告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直译出去,结果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国际广告与国内广告相比,将面临着传统习惯、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
本文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对广告文化及广告翻译的相关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
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 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
在广告中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文化心理广告是一种经济行为,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促销功能,同时广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在“广告语言艺术”一书中提到,“每个民族都拥有一些深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
”图吉利,避不祥是各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但在各民族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
因此,在遇到此类涉及到各自文化内涵及表现的广告翻译时更应注意。
比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龙”代表吉祥,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
但dragon对于西方人来说是罪恶的象征。
圣经故事中的恶魔satan 就被称为“great dragon”。
black cat(黑猫)在我国不会有特殊理解,但在基督教国家则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邪恶与不吉利的象征。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却会引起伊斯兰教国家的反感,因为它的长相有些像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英汉广告翻译中的差异姓名:王妮专业:英语学号:0903 指导教师:郭维英汉广告翻译中的差异【摘要】广告作为文化的产物,可以更直接地展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所以广告语言是一门具有浓郁文化色彩与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
本文对中、英广告语言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中英广告的语言在语音、语义、文字形式及修辞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文化差异。
然后,文章分析了广告语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有关广告翻译的艺术的有效方法。
因为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所以广告语言涉及了大量的文化知识。
既然广告语言的目的是劝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或服务,那么充分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就成了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
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它们依次是一元论和多元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含蓄和率直、形象和抽象、权威意识从众心理和自身功效自身价值、社会历史背景、审美方式等差异。
中英广告的互译中,有许多不理想的实例,有的甚至导致了销售挫折.本文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当今广告翻译同样蕴藏着大量的文化,而译者却没有足够的文化的驾驭能力,太拘泥于原文表层。
事实上,广告的翻译不是简单地把句子翻译出来。
翻译人员要充分运用目标文化知识,把句子后而所承载的思想、概念尤其是文化传递给译入语的目标消费者。
所以本文旨从广告语言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介绍几种英汉广告互译的方法。
【关键词】广告语言文化差异Linguistic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AdvertisementsShen xiaolong[1] once summarizes that western languages are rule-governed while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people-governed. In other word, Chinese is a language governed by meaning. Chinese is regarded as a flexible language which can be long or short in its lexical units, and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 of logic phrase chunks while Western language are made up of verb central elements which are inflexible.The following part of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seven aspects of linguistic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advertisement.1 Flowing chunks vs. SV structureJin Huikang[2] compares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in details. In view of syntax, Chinese sentences connect minor-clauses according to chronological or logical order. The structure seems short and loose. It seldom focuses on one rigid point but moves according with the logical order and thechanging rhythm. Unlike the Chinese structure, English sentence displays a spatial arrangement with the verb as a center. They are clear in meaning and tight in structure. Therefore, Chinese syntactic structures usually employ parataxis, while English adopts hypostasis. In translation, we must get rid of our own way of thinking, and arrange sentences conforming to the target rules and conventions. The following examples show these intrinsic differences working in Chinese and 广告翻译中常见的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语用方面的失误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在英语翻译过程中, 语言迁移与跨文化语用失误关系密切。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认知目的语的语言规则, 并产生学习者的中介语语言规则的现象(Selinker, 1972)。
这是母语潜在地影响学习者认识目的语方式的结果。
在广告翻译中, 把母语中的语音、词法、语法的习惯表达等迁移到目的语中, 是造成语用语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母语中的语音、词法、语法的习惯表达与目的语不可能完全吻合。
例如,一则酒的广告" Good doing, good drumming."(好酒也要勤吆喝)。
英语中所用头韵|d|和尾韵|ig|都很难在中文译文中表达出来。
这种语言的差异给译者带来诸多的困扰和遗憾。
在英文广告汉译的过程中, 同样要注意汉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有一种补钙产品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 在翻译的时候该广告把"老年人"翻译成"old people", 这种广告放到西方市场上, 产品的销路肯定歉佳。
因为虽然old和senior 这两个词都可表示人的年纪老, 具有相同的语言意义, 但senior 不仅指年龄大, 也可能指在社会地位、阅历、知识层等方面处于一个较高的地位。
相反, old people 给人的感觉是老态龙钟、没用的、死脑筋、观念旧的人。
所以西方的老年人很忌讳被别人叫做"old people", 他们希望被称为"senior citizen.2. 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社会语用失误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而形成的。
就广告翻译而言, 社会价值观的不同,禁忌语的不恰当使用, 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等都可能会造成广告翻译的社会语用失误。
(1) 思维方式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一致, 导致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的不同, 必然也会影响到处于这个社会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
面对国外顾客的英语广告一定要迎合目的语国(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家顾客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不能照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 强调个性化, 以自我为中心。
相反汉语文化强调群体观念, 注重集体利益, 追求大同思想。
因此在汉语广告中回出现"某牌洗衣皂,我一直用它。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等词语来极力说服消费者去购买同一产品。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比较注重个体和个性,以"个人""独立""平等""事实"等为价值取向。
所以广告多是非常明确的针对个人的口吻,例如" Right up your street? Choose your sport in one of five selected colors, and paint the town red." 这则广告的主题是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颜色(2) 禁忌语的不恰当使用译者应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喜好和禁忌, 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应让翻译的广告去适应受众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存在种种这样那样的忌讳和民族风俗, 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 否则就会影响到我们翻译的广告的功效。
例如: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但在许多国家被视为恶魔与灾难的化身; 大象在欧美国家是呆头呆脑、大而无用的象征;中国人喜欢喜鹊, 认为喜鹊是报喜鸟, 代表了吉祥、幸运、爱情, 中国古代更是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 因此许多婚庆公司喜欢命名为"花喜鹊", 而殊不知在英语中, 喜鹊是用来比喻喋喋不休令人厌烦的人, 在苏格兰, 人们甚至认为喜鹊上门预示着死亡。
所以在翻译含有这些动物名称的商标广告时, 一定要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禁忌。
(3) 联想意义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种物体、同一个单词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联想, 这正是许多广告翻译中忽略的一点。
如国产"金丝小枣"如果直译为"Golden Silk Small Dates"则会让西方消费者理解为该枣"形体较小,身有金丝",从而不知所云,应意译为"Honey-sweet Dates".如果把"白象"牌电池直译为 "White Elephant",看似正确却会让西方消费者产生不快的联想,因为"White Elephant"在英语里意为"无用的东西"。
再如"玉兔"商标就不能直译成 "Jade Rabbit",而应意译成 "Moon Rabbit"。
因为玉兔在我国人人皆知它是神话中陪伴嫦娥生活在月宫里的兔子。
将它译成"Moon Rabbit"既体现了古老的东方文化,又不被西方人曲解为"玉做的兔子",这样更表情达意。
【参考文献】[1] 黄忠廉. 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