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流程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流程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流程

1.0目的:

为了使整个生产系统及其特定设备﹐保持有效运作状态,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作﹐避免由于生产设备方面的原因而造成废品、副品、停产及其生产交货期的延误﹐并且对生产设备进行计划性的定期维护、润滑与保养﹐有效地提高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使用寿命﹐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

2.1 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设备及其附件设备(如:生产机器、模具);

2.2 其它有关用水﹑电力﹑水处理等的相关设备(如:锅炉、电机)。

3.0定义:无

4.0职责:

4.1 生产厂长:

4.1.1 确保本制度完整、有效、持续的执行;

4.1.2 负责组织编制各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维修规程、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指标等;

4.1.3 负责制订特种工岗位技能与安全文明生产培训计划、实施、考核,对被任用者的安全文明生产事故承担领导责任。

4.2 机修班长:

4.2.1 负责协助厂长确保本制度完整、有效、持续的执行;

4.2.2 负责编制各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维修规程、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指标等,交厂长审核、修订,主管副总批准后受控实施;

4.2.3 负责机修班的全面管理和机修班工作质量保障活动;

4.2.4 负责督促机修工检查、维修、保养生产设备,确保生产设备处于正常可靠的运行状态;

4.2.5负责监督生产班组对生产现场的设备执行日常保养与维护,对生产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负直接管理责任;

4.2.6 培训、指导、考核生产操作员工正确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指导机修员、操

作员对不同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3机修工:

4.3.1 协助机修班长按照规定的时间、频次对生产设备、尤其是重点生产设备(如:离心机、张拉机、调直机、锅炉等)进行巡视、检查并在在

日志上做好记录。公司重点生产设备除日常巡检外,每天最少一次对重点设

备进行专门巡查,了解生产设备使用状况,并记录。公司一般生产设备定期

检查,一周内不得少于3次,每周末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保养,将检

查、检修情况如实记录并反馈;

4.3.2 根据班长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生产设备检修、维护、准确填写记录,遇到力不从心的疑难问题及时向上司汇报寻求帮助,以求问

题得到及时稳妥的解决。

4.4 生产班组长及设备操作人员:

4.4.1积极学习并掌握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生产设备操作规程规定的行为动作操作,爱护生产设备,不违章操作,并注意个人的人身

安全;

4.4.2 按生产设备管理的要求,按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4.4.3 及时填制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的记录,设备运行异常时及时停机并向机修班报告检修,避免扩大故障;

4.4.4 生产班长严格执行生产设备管理的规定,引导、监督操作工按要求运作。生产班长是生产设备操作安全事故的直接领导责任担当者,生产

班长对本组应用生产设备的操作事故负连带责任。

5.0程序:

5.1设备的申购:

根据生产需要添置生产设备或大宗、高额生产设备维修零部件需要请购时,使用部门提出《设备添置申请单》,经生产厂长核实后,报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必要时应以评审确定设备添置的解决方式。

5、2设备的订购:

5.2.1《设备添置申请单》经批准后,申购单位应附上规格或图纸等资料,由采购

部向相关评定为合格的供应商下单订货,并且确认交期和跟催;

5.2.2 如果属于重要设备,采购协议必须要求供应商来厂实施安装并对使用、操

作及其保养进行训练;

5.2.3订购时,采购部应要求厂商提供二套操作、保养手册,一份作为现场操作指南留存在机修班,一份由设备管理资料室保存备用;

5.2.4 如果属于高精度、危险或复杂生产设备,应当委托厂商对其跟踪维护保养。

5.3生产设备的进厂验收:

5.3.1机修班开箱检查生产设备外观及其附件、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与装箱单相符,并在《设备验收记录表》上做好登记;

5.3.2机修班长协同机修员,根据说明书、技术资料对生产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进行试车、检测,并填写《设备验收记录表》,必要时技术经

理应现场参与指导;

5.3.3机修班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要进行编号、并记入《设备清单》纳入受控管理范围;

5.3.4生产设备经机修班造册登记后,由机修班贴上设备管理标签;

5.3.5进厂验收经试车不合格时,出具不合格报告,由采购部通知供应厂商解决;

5.3.6新购置生产设备只有经过上述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入库及付款手续,然后可以投入到生产使用。

5.4 生产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

5.4.1由机修班长对所有生产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并按编号建立《设备清单》,厂长负责组织建立设备管理档案;

5.4.2 每种生产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检查调校,其运作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如果经检查发现其运作功能不正常时,挂上“维修中”指示牌后进行维修;

长期停用设备应做上停用标识,并做好防护措施;

5.4.3机修班对生产设备都必须编制其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上岗,

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生产厂长根据生产设备重要性和使

用精度要求应对生产设备规定其保养周期、保养要求,重点设备应每日保养,每

周在生产空隙至少检修一次;操作人员于每天操作前与加工后,对生产设备按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班长负责监督检查;

5.4.4 生产厂长每年12月31日前应根据需要订定下一年度《设备保养计划》,机修班与生产班组按要求对生产设备作好定期维护与保养并且记

录;

5.4.5机修班根据年度《设备保养计划》制订年度定期检查计划方案,对设备重点部位做点检及其消耗品的更换与简易零件的修理。消耗品的更换

与简易零件之修理须登录在《设备维修记录日报表》上,“上交联”分发给

生产厂长审查。现场无法即时自行更换且需要专门技朮才能恢复生产设备使

用性能的,由使用单位填写《维修申请单》,由机修班派员修理;

5.4.6 当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要及时填报《维修申请单》通知机修班,机修班在接单后15分钟内派人赶赴现场修理。修理完成后,

由生产班长或工序执行员进行验收,并将结果记录在《生产现场记录》表中;

5.4.7 如果机修班无法解决生产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填写《设备及其零部件委外加工修理申请单》,经过生产厂长审核、主管副总(必要时由

总经理)批准后,机修人员把待修理设备委送厂外做精度检查或者保养、

修理,修理完成后,在《设备及其零部件委外加工修理申请单》上作好验

收确认记录。设备故障发生时,若是在厂方承诺保修范围内的,应通知厂

方实施维修或承担费用;

5.4.8 机修班在设备维护完成之后必须在《设备维修记录日报表》上记录生产

设备故障内容、原因及其设备维修等内容。

5.5 生产设备维护保养:

5.5.1 日常保养的实施,由使用单位操作人员于每日作业前后依照生产设备保养的要求实施。日常保养包括:设备周围环境的清洁,生

产设备附件(如:电缆线)的整理,清理生产设备上的工具、杂物、粉

尘等,检查生产设

备是否运行正常等,若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机,通知机修班维修技

朮人员维修。

5.5.2 定期保养计划的实施,由机修班维修技朮人员按照《设备保养计划》的要

求排定日程及检查项目,实施检查、维护与保养,填制《设备保养记录表》;

5.5.3 定期保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机器易损件的更换,电气的检查及其管路的检

查整理,检查电气,管路是否正常;

5.5.4 委外保养修理的实施,由机修班根据生产设备实际需要,并且在工厂内无

法解决时,提出委外保养修理申请,经过生产厂长确认、主管副总批准后,由机修班将生产设备送修或者是委请厂商到厂内做维护保养修理,

做好记录;

5.5.5 机修班长或委派属下必须每天对生产设备进行一次例行巡检,巡检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无法处理的,由机修班长请示上级协助处

理。

5.6 生产设备的移转使用:

生产设备需移转使用时,原使用单位须开立财产移转单据,送接收单位签字或盖章,转呈生产厂长审核、主管副总批准后生效,并转机修班登记修

改相关资料。

5.7 生产设备报废:

5.7.1 生产设备因折旧或损坏已失去原有精度达不到生产加工需要,且无法经过修理恢复到生产所需的精度或虽可达到生产所需精度,但修理

费用过高不经济,已失去修理价值的,则可申请报废;

5.7.2 需报废的生产设备由机修班提出报废申请,填写《设

备报废审批表》,由生

产厂长确认后,再报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7.3 报废的生产设备,机修班做上报废标识并登入《设备清单》销帐,并且知会财务部于财产明细表中销帐(提供审批后的《设备报废审

批表》给财务)。

5.8改造与更新:

5.8.1生产厂长要根据产品发展规划,结合工艺改进和生产设备技术状况制订

设备改造与更新计划;

5.8.2设备技术改造应结合大检修进行,对技术性能落后又无法或不能经济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应由生产厂长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更新方案,

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方能组织实施;

5.8.3主要结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宜修复、改装,并且不适应工作和安

全需要的生产设备,由机修班提出报废申请,按5.7执行。

5.9生产设备管理原则:

5.9.1坚持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和操作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5.9.2设备的使用要实行定人定机,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对于多人操作的设备,必须实行机长负责制;多班制生产的设备,严格交接班制度,下一

班对上一班生产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验收,若有异常需立即提出并由机修班处

理,以便违规操作造成损失时追溯责任;

5.9.3操作工人要严格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对生产设备保养要做到“五定”(定人、定质、定量、定期、定部位),并协助机修人员做好保养和维护工

作;

5.9.4 生产设备维修人员要对重点生产设备要实行重点检查,及时掌握生产设备技术状态,及早发现问题并做好生产设备预防性维护措施;

5.9.5 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通知机修班排除,对经常重复发生故障的生产设备,机修班长与生产厂长应认真分析,

制订改善措施;

5.9.6 生产设备维修人员接到维修通知,应立即作出反应并前往现场检查,并根据事故的轻重缓急安排处理,事后要作好维修记录、分析原因、总结

经验并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予以改进;

5.9.7维修人员经过多次努力都不能修复设备的情况下,机修班长应协助处理,必要时应立即通知生产厂长,以作好应对措施;

5.9.8生产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

者与周围员工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预防措施不放过),由机修班长和生产厂长负责落实;

5.9.9 根据公司生产特点和生产设备条件,应多采用预防性维修方式,生产厂长应利用一切生产空隙安排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不影响生产;

5.9.10生产厂长要根据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制订预防性修理计划(大修、中修、小修),机修班长同维修人员做好修前技术、配件准备,生产

班组要做好生产调整准备;

5.9.11 检修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保证检修质量,确保修后设

备可动率

达100%;

5.9.12因生产任务不足或暂不使用等原因,设备停用2月及以上应进行封存,封存前要进行防尘、防锈蚀、防潮、防撞击措施等,作上标识并定

期检查保养;

5.9.13 生产厂长保障通过适当的培训,使生产设备管理人员具备设备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技能,使其适能适岗;使设备操作人员做

到“四懂、四会、三好”,达到操检修合一的至高境界。四懂:懂结构、懂

性能、懂原理、懂用途;四会:会操作、会维护、会保养、会排障;三好:

用好、管好、修好。

6.0 相关文件:

6.1 各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日常维护规程、设备维修规程;

6.2 各设备的《设备保养计划》。

7.0 记录和表格:

序号表单名称表单编号保存/分发部门保存期限

7.1 《设备验收记录表》 FM-ZJB-55 生产部、财务部 1年

7.2 《设备清单》 FM-ZJB-51 生产部、财务部 1年

7.3 《设备保养记录表》 FM-ZJB-54 生产部 1年

7、4 《设备报废审批表》 FM-ZJB-52 生产部、财务部 1年

7、5 《设备保养计划》 FM-ZJB-49 生产部 1年

7.6 《设备添置申请单》 FM-ZJB-53 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 1年

7.7 《设备及其零部件委

外加工修理申请单》 FM-ZJB-50 生产部、财务部、采购部 1年

7.8 《维修申请单》 FM-ZJB-56 生产部 1年

7.9 《设备维修记录日报表》生产部 1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