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除草剂合成-1

合集下载

第七章 除草剂合成-2

第七章 除草剂合成-2

Cl H3C O N N CH3 O C Cl Cl Na2CO3 H3C N O C OH Cl
N CH3
n (一)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
+
CH3
N
N
CH3
燕麦枯(野燕枯、野麦枯、对苯唑快) 燕麦枯(野燕枯、野麦枯、对苯唑快)
O CHO + CCH3 + NH2NH2 H2O
N
N
.
NaOH Pd / C
苯达松
草甘膦
HO O P HO CH2NHCH2COOH
十一、 十一、有机磷及其它类
草甘膦是70年代初由Monsanto公司开发的非选择性 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通常使用时均将其制成异丙胺盐或 钠盐。 草甘膦极易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导至植物全身,它 对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具有很高的活性,鉴于它的优异 除草性能,致使其在近20年来始终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极 重要的地位。
十、杂环类
许多杂环化合物均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其 中尤以含氮杂环化合物在除草剂中的品种最丰富。
HN
(一)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
N
N
杀草强
NH2
杀草强是最早使用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1954 年),曾广泛用于农业及工业除草,后来发现可能导 致大鼠发生甲状腺肿瘤,目前已禁止在粮食作物上使 用,但它是一个优秀的传导性、非选择性除草剂,现 常用在休闲地防除多年生杂草如匍匐冰草等。
仓库及灌水渠道,可防除大多数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及 木本植物。
(一)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
O C O N C O
O C N N C O COOH N HN O N
+
n
O C
+
NH2
CN
Ac2O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
除草剂是一种可以杀死或抑制草坪、农田或花园中不需要的杂草的化
学品。

制作除草剂的配方通常包括草杀剂、稀释剂和助剂。

以下是一个简
单的除草剂配方:
草杀剂:草杀剂是除草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

以下是两种常用的草
杀剂:
1.靶向选择性草杀剂:例如草甘膦和苯醋甲酸盐,这些草杀剂能够选
择性地杀死广叶杂草而对庄稼或草坪无害。

2.非选择性草杀剂:例如草铵膦和百草枯,这些草杀剂能杀死各种类
型的杂草,但也对庄稼和草坪有害。

因此,在使用非选择性草杀剂时需要
非常小心。

稀释剂:稀释剂用于将草杀剂稀释成易于使用的浓度。

常用的稀释剂
包括水和一些有机溶剂(如醇类)。

助剂:助剂用于改善除草剂的工作效果,并帮助草杀剂更好地吸附和
渗透到杂草的根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助剂:
1.渗透剂: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它可以帮助草杀剂更好地渗透到杂
草的叶片和根部。

2.粘附剂:例如聚丙烯酰胺,它可以使除草剂在叶片上停留更长时间,提高除草效果。

3.稳定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它可以帮助除草剂保持稳定性,并
延长其有效期。

在制作除草剂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所需草杀剂和稀释剂按照建议的比例混合。

通常,草杀剂的浓度应根据目标植物和草坪的类型来确定。

2.添加所需的助剂到混合液中,根据配方要求进行调整。

3.搅拌混合液,确保各种成分均匀混合。

4.将混合液倒入喷雾器或其他适当的容器中。

5.根据需要使用除草剂,在需要该剂的地区进行喷洒。

注意保护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新研发的除草剂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演示课件

新研发的除草剂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演示课件

CH 3
CH3
O
HON
HONH
.
2
HCI
CH 3
HCI. NH
H2
NaOH
H3C
CH3
H3C
H3C
H
CH3
H2N
CH3OCH 2COOCH 3 H3CO
N O
HCI
H3C CH3
HCI. NH
H3C
N CN
H2N
NH2
HCI. NH
H3C CH3 N
H2N
N
NH2 H3C
indaziflam
CH3CHFCOOCH 3
20
(5)ipfencarbazone
F
OO
CI
N NN
CI
F
N
H3C
CH3
由日本北兴化学公司研发, 1998年申请专利, 2004年申请制备专利。代号 HOK-201。
该剂可用于麦类、玉米、大豆、棉花、果树等作 物田防除阔叶杂草。
21
其合成路线如下:
HCI .NHNH
F
CI (1)CHOCOOH
O CH3O P
H3C
CHO
O
NH2
CH3O H3C
P
N
(CH3)3SiCN 触媒
O
H2
HO P
H3C
COOH NH2
18
(4)indaziflam

F
CH 3
H3C
N
H N
NN
NH2
CH3
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三嗪类除草剂。 2006年申请 制备专利。其为旱田除草剂,可用于多种作物田。
19
其合成路线如下:

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

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

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的相关知识。

一、物理性质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是一种白色固体,常温下为结晶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酰基和羧基,这些官能团赋予了该化合物特殊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性质1.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具有较强的酸性,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明显的酸碱性质。

2.在一定条件下,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能够与一些有机化合物发生酯化反应、酰化反应等,生成具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产物,从而拓展了其化学应用领域。

3.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氧、光等外界条件的敏感度较低,因此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合成方法1.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的合成方法较多,常见的方法包括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和新型的催化合成方法。

2.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一般通过有机氯化物和膦酰氯反应得到中间体,再经过羧酸的加成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3.新型的催化合成方法则采用金属催化剂或有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使得合成过程更加环保、高效。

四、应用领域1.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可作为药物中间体,用于合成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2.在农药领域,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合成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产品。

3.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还可作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合成中间体,用于改性材料的制备和表面处理。

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其在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将会逐步得到拓展和深化。

期待在科研和产业化实践中,进一步挖掘2-膦酰基-1,2,4-丁烷三羧酸的价值,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自制除草剂的配方

自制除草剂的配方

自制除草剂的配方
在花园里种植植物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但有时候除草可能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情。

一种自然、健康、安全的除草剂是可取的,但一些商品除草剂可能会伤害植物和环境。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自制除草剂作为一种更安全的选择。

自制除草剂的配方,可以满足任何一种需要,它可以用来防止草木繁殖,也可以用来消除那些繁殖出来的草木。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草木,同时又保护现有的植物。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1杯柠檬汁,1杯白糖,1杯植物油,1杯热水,3杯花瓣混合液。

然后,将这些材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将混合液倒入一个小瓶中,并紧紧盖上。

然后,将混合液倒在你想要去除草木的地方,比如花园,室外梯田或街头路面等。

将混合液倒在草木中,就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

此外,混合液还可以用来防止草木繁殖,它能够有效地阻止草木繁殖,确保草木的数量不会大量增加。

使用自制除草剂的另一个优点是,这种除草剂无毒,可以保护植物和物世界。

如果草木被误食,草木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最后,还要注意,使用自制除草剂也是有风险的,它可能会伤害到你的植物,特别是当它用在某种不适宜的植物上时。

所以,在使用自制除草剂之前,一定要先搜集关于植物的一些信息,以确保正确使用此类剂。

综上所述,自制除草剂是一种对花园有益的方式。

它不仅可以有
效地去除草木,还可以保护附近的植物和动物,同时还可以防止草木繁殖。

使用自制除草剂,你将可以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安全地除草,保护你的植物和环境。

新型除草剂甲基磺草酮的合成

新型除草剂甲基磺草酮的合成

甲基磺草酮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种合成甲基磺草酮的方法,供您参考。

一、材料和试剂1. 甲基乙基酮(丙酮):分析纯2. 硫氢化钠:固体,需现配3. 草酮起始原料:市售合成产品4. 其他所需试剂:无水乙醇、浓盐酸、氢氧化钠、乙酸乙酯等,均为分析纯二、合成步骤1. 将丙酮和无水乙醇加入反应瓶中,搅拌下加热至回流。

2. 在回流状态下,滴加草酮起始原料到上述溶液中,保持温度在65-75℃。

继续搅拌回流3小时。

3. 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将溶液降温至35℃以下。

4. 在搅拌状态下,加入硫氢化钠,并调节pH值至中性。

搅拌1小时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碱性。

5. 用乙酸乙酯提取有机相,合并有机相。

6. 减压蒸除溶剂,得到粗品。

7. 将粗品进行精制,得到目标产物甲基磺草酮。

精制方法包括重结晶或柱层析等。

三、注意事项1. 合成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

2. 硫氢化钠的加入要在溶液冷却至35℃以下时进行,以免发生变质。

3. 提取得到的有机相,需要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和可能残留的溶剂。

4. 精制后的产品需要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四、总结甲基磺草酮的合成过程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经验,但只要按照步骤操作,并注意细节,就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该除草剂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合实验室和小规模生产。

此外,甲基磺草酮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在农药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甲基磺草酮可以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等场所的除草作业,可以有效防治杂草的生长,保护农作物免受杂草的侵害。

同时,由于其环保特点,使用甲基磺草酮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是一种理想的环保型农药。

因此,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甲基磺草酮的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各种农作物的除草剂复方配制方案

各种农作物的除草剂复方配制方案

各种农作物的除草剂复方配制方案水稻直播田:(尖叶+阔叶)禾草敌+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乙氧嘧磺隆、环胺磺隆杀草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氰氟草酯+灭草松二氯喹啉酸十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灭草松;嘧草醚+苄嘧磺隆。

水稻旱育苗床:(尖叶+阔叶)禾草丹(杀草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氰氟草酯+灭草松、敌稗+禾草敌水稻移栽田(尖叶+阔叶)禾大壮+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胺磺隆、乙氧磺隆;禾草丹+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胺磺隆、乙氧磺隆;莎稗磷十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胺磺隆、乙氧磺隆;苯噻草胺十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胺磺隆、乙氧磺隆;四唑草胺十吡嘧磺隆、苄嘧磺逢、乙氧磺隆、环胺磺隆丙草胺+吡嘧磺隆、乙氧磺隆、环胺磺隆、苄嘧磺隆、醚磺隆;二氯喹啉酸十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灭草松、乙氧磺隆、环胺磺隆氰氟草酯十灭草松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灭草松、乙氧磺隆;嘧草醚+苄嘧磺隆。

南方稻移栽田插大苗秧还可用:乙草胺十吡嘧磺隆、苄嘧磺隆;异丙甲草按十苄嘧磺隆;丁草胺十苄嘧磺隆、吡嘧磺隆。

对水稻安全性差的丁草胺、2甲4氯、扑草净、西草净在南方可用玉米田除草剂玉米田混配莠去津+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丙草胺、烟嘧磺隆、噻吩磺隆+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丙草胺、唑嘧磺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丙草胺。

好的复配制剂:40%磺草·莠(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40%乙·莠(乙草胺+莠去津)悬乳剂、50%异丙甲·莠(异丙甲草胺+莠去津)、50%异丙草·莠(莠去津+ 异丙草胺)悬浮剂、60%滴丁·扑·异丙草(2,4-滴丁酯+扑草净+异丙草胺)42%滴丁·异丙草·莠(2,4-滴丁酯+ 异丙草胺+莠去津)悬浮剂。

55%耕杰(莠去津+硝磺草酮)※玉米田除草剂选择,2,4-滴丁酯、2甲4氯在玉米苗后使用不安全,不推荐使用。

花生田除草剂灭草松+烯禾啶(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烯禾啶、烯草酮、喹禾康酯、乳氟禾草灵、三氟羧草醚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大豆:大豆田除草剂混用好的配方苗前混剂异噁草松+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甲草胺、乙草胺、灭草猛丙炔氟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精+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唑嘧磺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苗后混剂氟磺胺草醚+喹禾康酯、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异噁草松+高效氟吡甲禾灵、烯禾啶、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烯草酮、乳氟禾草灵、三氟羧草醚、灭草松、氟磺胺草醚、喹禾糠酯。

除草剂的制备

除草剂的制备

除草剂的制备实验人:王银2012级7班学号:201210440741 同组人:王英课程名称:精细品化学(汉语)实验日期:2015年5月14日实验目的1.掌握百草枯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2.掌握回流、抽滤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主要药品药品:4,4′-联吡啶,溴乙烷,乙腈仪器:50ml圆底烧瓶,冷凝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玻璃棒,烧杯,搅拌子,磁力加热搅拌器,循环真空泵,天平,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一、百草枯的制备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4,4′-联吡啶1g,溴乙烷5ml,乙腈15ml及搅拌子,在油浴中加热回流2h后,冷却,过滤收集析出的沉淀,称量,计算产率。

二、除草溶液的制备及性能检测将制得的百草枯配成20%的水溶液,喷洒到绿色的草叶上,用相机拍下喷洒前和作用一段时间后的照片。

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制得少量黄褐色百草枯除草剂颗粒,配制成20%水溶液以后进行性能检测,除草过程现象请看图片(如下):上图:喷洒除草剂前下图:喷洒除草剂3小时后实验结果制得少量黄褐色百草枯除草剂颗粒,并且配制成的水溶液具有除草作用。

喷洒药剂前喷洒药剂后问题讨论1.实验应注意什么?答:(1)反应生成的百草枯极易溶于水,因此,实验过程中产品不能与水接触。

抽滤完尽快转移至密封容器中。

(2)百草枯毒性很大,在制备以及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与其直接接触。

2.为什么百草枯要在有阳光的天气下使用?答:因为百草枯药剂有效成分对叶绿体层膜破坏力极强,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很快中止,光照可加速百草枯发挥药效所以,应在有阳光且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使用效果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CH3 CH3
利谷隆
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易被植物的根部吸收,易于随蒸腾流传导至植
物的茎及叶中,但吸收量与运转速度因植物品
种不同而异

强烈地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抑制电子
的传递过程
(二)酰胺 酰胺类除草剂是除草剂中较为重要的一类,从 生理活性及化学结构方面考虑,可将它们进一步 分为酰芳胺类及氯代乙酰胺类。
本 章 要 点



一、苯氧羧酸类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 三、氯代脂肪酸类 四、脲、酰胺及氨基甲酸酯类 五、均三氮苯类 六、二硝基苯胺类 七、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八、醚类 九、磺酰脲(胺)类
概述 1895年,法国葡萄种植者Bonnet观察到从葡萄 杆滴落下来的硫酸铜喷洒液对野胡萝卜和芥末有杀 灭作用,这一偶然发现是农田化学除草的开端; 第一个有机除草剂是1932年在法国发现的二硝 酚(DNOC,2-甲基-4,6-二硝基酚); 1942年,内吸传导性除草剂2,4-滴(2,4-二氯 苯氧乙酸)的发现在除草剂发展中开创了新纪元。
(三)氨基甲酸酯类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 化合物,这类除草剂具有低毒以及在土壤中残效期 相对较短并且较易为非靶标生物降解的特点。 1945年PPG公司开发了苯胺灵(Propham),这
一成功的发现,导致开发了其它苯基氨基甲酸酯类除
草剂,如:氯苯胺灵、燕麦灵等。
(三)氨基甲酸酯类
SCH3 N N NHR'
均三嗪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
影响植物激素的代谢、氮代谢、核酸的代谢
生物来源杀菌剂

生物来源杀菌剂或抗菌物质,都是与生物(包括植物、
微生物如真菌、病毒和昆虫等)密切相关的一类生物 活性物质。

原存于植物中,或者由于爱外界刺激被诱导而产生的
或者由微生物降解代谢产生的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物 质。 依生物来源分为抗生素、天然产物和植物防卫素

1 抗生素

抗生素(Antibotic)原意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Cl Cl NCO + CH3OH Cl
Cl NH
O C OCH3
灭草灵
(三)氨基甲酸酯类
O NCO
+
n
NHC OCH2C HOCH2C CCH2OH Cl O SOCl2 NHC OCH2C CCH2Cl
CCH2OH
Cl
Cl
燕麦灵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因品种不同,吸收部位有差异,土壤处理的品
及叶的形成,并显著引起细胞的生长
三、氯代脂肪酸类除草剂 一系列氯代脂肪酸均具有除草活性,如在1944年 发现三氯乙酸(TCA),1951年发现2,2-二氯丙酸
(dalapon,茅草枯)。
从结构上分析,α-位氯原子的取代是这类化
合物具有除草活性重要而必须的条件;活性最高
的是2,2-二氯丙酸,随着碳链的加长活性逐渐下
一、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1942年Zimmermann及Hitchcock指出,某些含氯
的苯氧乙酸如2,4-D(2,4-二氯苯氧乙酸)比天然
生长素具有更高活性,却又不像天然生长素那样可
在植物体内自身调节、代谢、降解,从而导致植物
造成致命的异常生长,最终营养耗尽而死亡。
(一)苯氧羧酸类概述
这类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双子叶植物)的活性 高于谷物及禾本科杂草(单子叶植物),这种选择 性部分是由于喷雾时药剂较易附着于阔叶植物较粗 糙的叶表面,部分则由于传导及降解速度的不同。
种主要通过幼根与幼芽吸收药剂,叶面处理的
通过茎来吸收

严重抑制顶芽及其分生组织的发育,抑制植物
的氧化磷酸化作用、RNA合成、蛋白质合成及
光合作用
五、均三氮苯类(均三嗪类)
均三嗪类化合物的除草活性是Geigy公司的一个
研究小组于1952年发现的。随后,以三嗪为骨架的 化合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类化合物至今仍 是有价值的旱田除草剂,如阿特拉津、西玛津、扑 草净及莠灭净等在全世界广泛使用,其中尤以玉米 田的阿特拉津最为突出
C2H5 N C2H5 C2H5 BuONa N C2H5 CH2OBu COCH2Cl CH2 ClCH2COCl
丁草胺(氯代乙酰胺)
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

多为土壤处理剂,其中单子叶植物的吸收部位
是幼芽,双子叶植物主要是根部,其次是幼芽

明显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有些品种对敏感杂
草的细胞有破坏作用
2 天然产物杀菌剂

来源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而且这些有机物原
本就存在于植物体同,而不是受外界刺激所产
生出来的
天然产物杀菌剂的种类



羧酸类,如吲哚乙酸 氨基酸类,如组氨酸等 酚类,如邻苯二酚 酚酸类,如绿原酸 内酯和香豆素类 丹宁类 醌类 卓酚酮类
3 植物防卫素

植物的健康生长发育,一方面要通过药物给予
降,六碳无活性。
三、氯代脂肪酸类
PCl5, S2Cl2 CH3CH2COOH Cl2, 110 o C
CH3CHClCOOH
Cl2
170
o
C
CH3CCl2COOH
2,2-二氯丙酸是由Dow化学公司开发为除草
剂的,它是一种内吸型禾本科杂草的选择性除 草剂,对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选择毒 性,如对茅草有很好的防除作用。
在低浓度下即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 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新的定义:

来源方面,包括微生物产生的和高等动植物产生的, 还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性能方面,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 抗藻类、抗寄生虫及杀虫除草活性的物质等等

农用抗生素的特点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合成
n
CH3 CCl3 Cl Cl Cl2
高温
CH3 Cl2/Fe
CH3 Cl Cl2/Fe Cl
Cl
Cl Cl
分馏
CH3 Cl CH3 Cl Cl SO2Cl SO2Cl HNO3 Cl
COOH Cl Cl
H 2O
草芽平 TBA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合成
COOH
COCl Cl2 CH3OH Cl Cl
一年生杂草及牛毛毡,由于它具有选择性好、药效高、
价格较低,为全世界广泛应用。
(二)酰胺
Cl Cl
NH2
+
CH3CH2COOH
PCl3 or SOCl2 C6H5Cl or C6H6 O Cl Cl NH CCH2CH3
敌稗(酰芳胺类)
(二)酰胺 n
C2H5 NH2 + C2H5 C2H5 N C2H5 CH2Cl COCH2Cl HCHO
前者是1956年发现著名的水稻选择性除草剂敌
稗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后者作为第一个商品化
的除草剂则是CDAA(N,N-二烯丙基-α-氯代
乙酰胺)。
(二)酰胺
1969年以后,美国Monsanto公司先后开发了甲草
胺、丁草胺及乙草胺等品种,这类除草剂在今日市场
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丁草胺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田中
+ 100
o
CH3 ClCH2COONa C OCH2COONa
CH3 HCl OCH2COOH
60
CH3 Cl2
65 o C
OCH2COONa Cl
苯氧羧酸类的作用方式

使植物的茎、主根过度快速生长,导致细胞肿
胀、韧皮部分裂而被破坏,过早地开始形成侧
生根,减少和扰乱了正常根及叶的生成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除草剂 氯代苯甲酸、苯甲酰胺、苯腈以及对苯二甲 酸及其衍生物均具有除草活性。 在苯甲酸类化合物中,20世纪50年代,2,3,6- 三氯苯甲酸(草芽平,TBA)就被推荐作为非选择 性除草剂以防除深根性的阔叶植物,其中包括木本、
选择性高
毒性低 安全性高 大多有内吸活性和治疗保护作用 易引起抗药性 药效不稳定、残效期短 应用成本高
农用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抑制核酸的合成,如放线菌、灰黄霉素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如春雷霉素
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如多肽和多烯类及脂溶性
的抗生素


干扰细胞壁的形成,如多氧霉素D
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或作为抗代谢物
氯代脂肪酸类除草剂作用方式

引起植物缺绿及典型的生长调节效应,使杂草
表现出严重的生理紊乱

引起植物叶片表面蜡质数量降低
但在高等植物细胞水平的明确作用机理尚不清

四、脲、酰胺及氨基甲酸酯类 (一)脲类 取代脲类除草剂是二次大战后发现和发展起来的。 1946-1949年期间,自从Thompson等报道一系列不 同的脲类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并对其进行进一步 研究后,1951年杜邦公司开发了第一个脲类除草剂 -灭草隆。
五、均三氮苯类 均三嗪类除草剂与脲类除草剂相似,在高剂 量时为灭生性除草剂,可用于工业区、道路旁等 非农田除草,低剂量时则可作为选择性除草剂, 用于玉米、棉花、高梁、甘蔗及其它作物田中。 这类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根部吸收药剂后变黄 死亡。
五、均三氮苯类
n
N R2
R1 N N R3
R1、R2、R3通常为烷基、胺基
3 植物防卫素

植物防卫素的作用可能不仅仅是单一的防卫素
本身的孤立作用,而是当它纳入整个植物防卫
体系后,才显示出它们的整体作用

虽然作为杀菌剂品种的开发目前尚未得到令人
满意的效果,但它对植物生理学和药剂毒理学
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农 药


第七章 除草剂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