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生命

文学与生命
文学与生命

浅谈文学与生命

浩瀚文学如同一纸画卷,诗人骚客各自潇洒一挥抑或是轻柔一点,在一挥一点间,便有了五千年文学艺术的绚丽璀璨。那么,文学是什么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虚的世界,还是对时代和现实生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这就犹如现实与理想的的距离,若即若离。但文学实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丰富的色彩,正如生命有着曼妙的姿态。

文学的形式有很多,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主题——对生命的理解。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体会与感悟,是对人生种种智慧的表达,更是对生命的一种体现。它通过文字,把观点以形式化、客观化的方式体现出来;通过对人物、情景的描述,来抒发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我们从踏入学校那时起,都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与文学有关的书籍,从简单到深奥,从小学里最简单的古诗课文到中学里各种著名文学作品的选读,再到大学图书管里丰富的文学书籍。其实,在阅读或是学习这些作品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生命来源于创作者生命的对象化,其中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性格、情感。李白的诗歌,苏轼的辞赋如此让人荡气回肠,意蕴深远,是因为在其中注入了他们的种种经历,或喜或悲,或不顺或坎坷;莎士比亚的戏剧为什么总能扣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如此的迷恋,就是因为它也是生活的反应,它他将现实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哪怕是那么的凄美......我们在阅读的其实是一种生命体验与情感经验,是对生命的洞察。在窥探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副美景时,其实是在洞察生活的真谛与内涵,所以即使很寻常,很普通文学也会成为生命的悸动,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作品即使在千百年后,仍是那么生机勃勃,仍可以与读者息息相通,引人共鸣的原因。

文学是源于生命的,但同时也是生命的超越。文学虽然是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现,但并不是每一种用文字记录的生命的轨迹都会成为文学。文学有它所承载的不平凡的重量,也有它无以伦比的价值所在。那样的文字不再只是文字,而字字皆是情感的流露,内涵的诠释,生命的怒放。古今中外,多少伟大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对生命价值的阐述和升华,凝结于文字之中却又游离其中,抽象出生命的真谛所在。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是司马迁忍辱负重一生追求真实的呕心沥血之作,同时也是司马迁精神的寄托与生命的呐喊。在这部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司马迁对于生命的

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向趋之。”生与死并不是他对生命之所求,而自由才是他对生命不懈的追求。纵使暴力与不公可以残害他的身体,践踏他的尊严,但是没有蔑视战胜不了的命运,没有比自由更吸引人的信仰。那才是他追求生命的真谛。不仅仅是《史记》,每一部经典文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精髓,《安娜·卡列尼娜》,《神曲》不同于《浮士德》;《水浒传》也不同于《红楼梦》,它们都同是创作者生命体验的结晶。

文学处处彰显着生命意识,表现着与和世俗与众不同的信仰。世俗的眼光总认为胆小、软弱、卑下、受欺凌、依附于男性是女性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国女性。然而在文学中,一切都敢与世俗分庭抗礼。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笔下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生性无拘无束、敢作敢为、热情奔放。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笔下的方碧玉敢爱敢恨,敢于追求,处处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自由解放的灵魂。她们在坎坷中品尝着欢乐,把生命特征发挥到极致,甚至把自己的一生凝结成一段不朽的传奇,这难道不正是在彰显着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吗?

文学之色彩如此璀璨,生命之色彩如此绚丽,文学来源于生命,生命因文学而散发着特异的光芒。其实文学与生命应是一个共同体,只不过,文学可以剔出生命的诸多杂质,而以更纯粹的色彩诠释生命真善美的深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