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段:“秋蝉的衰弱的残声……简直 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 1.古诗词中的“蝉”意象:虞世南、骆 宾王、柳永等都曾写过与蝉相关的诗词, “蝉”寄寓了多样的人生感怀,郁达夫 笔下的秋蝉衰弱的残声所唤起的关于生 命漂泊与衰亡的感喟,与之一脉相承。
2 .北国秋蝉的啼唱,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 分,和蟋蟀耗子一样,为市井小民所熟知, 体现了郁达夫审美趣味中生活化、平民化 的一面,大俗即大雅,俗趣雅趣,统一在 这北国秋蝉的嘶鸣中。
(13-14):总括全文,强调南 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 之秋的眷恋。
图示课文结构
故都的秋
总写
分写
总括
感受和向往
江南之秋
五幅秋景图
秋的色味
眷念之情
秋晨 秋槐 秋蝉 秋雨 秋树
故都的秋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整体感知:
在郁达夫笔下, 北国的秋天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
“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政 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 说,这座城市的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 郁达夫心醉神迷。
“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 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沉重感。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 一种文化底蕴。
“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 题目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的结合,明确而又深沉。
“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传 递的是一种悲凉的无可奈何的心境。
一字一句见情思
• 一、清晨静观图 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
特点的呢? • 清:碧天 • 静:驯鸽的飞声(以动衬静) 静对蓝朵 • 悲凉:破壁腰 蓝朵 秋草
二、槐树落蕊图
第4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 秋来的点缀。……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 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 方。”
五幅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院图
槐 树 落 蕊
秋槐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蓝朵为佳
淡红者最下
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 喜欢红色,而且牵牛花底下还 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 衬?
蓝色,宁静而淡远;白色,纯净而 雅洁;紫黑色虽然清冷,却又沉重了 点;红色是暖色调,与作者的心境不 符。况且,从牵牛花所处的环境“破 壁腰”,亦能发现作者的特殊喜好。
四、秋雨话凉图
第6-10段:“还有秋雨哩……“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 北国的秋雨,有何特色?
第6段:“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 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思考问题:
1.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找出文 眼。
2.本文共写了几幅秋景图?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图画的内容)
3.文章结构如何划分?
文章的结构
(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 秋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 之情。
(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 论两部分描写故都纷繁多Hale Waihona Puke Baidu的秋天景象, 赞美北国之秋。
一字一句见情思
二、槐树落蕊图
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静”“悲 凉”的特点的?
❖ 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 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 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 细腻,又觉得清闲”
❖ 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 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
三、秋蝉残鸣图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分析借 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深入体会作者的情 感。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语言特色、艺术手法。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 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 视;在个人的性格方 面,他抑郁善感;在文 艺观和审美追求上, 提倡静的文学,写的 也多是“静如止水似 文学” 。
竞舸。
自争看
由流万
。,山
鹰红
击遍
长,
(
毛空层
泽,林
东鱼尽
<<
翔染
沁浅,
园底漫
春,江
长 沙
万 类 霜
碧 透 ,
>>)
天百
无风
边急
落天
木高
萧猿
(萧啸
杜 来下 回哀
甫 《
。, 不
。, 渚
登 高 》
尽 长 江
清 沙 白
)滚鸟
滚飞







( <<
柳 永
亭 晚 ,

雨雨
霖初
铃歇
>>)

导入新课
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 他们眼中的秋景也不同,有人 说:“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 的世界”。下面,我们就一同 走进散文大家郁达夫的《故都 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 界!
1931年9月18日后,由 于
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
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
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
的散文。1934年7月, 郁
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 经
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
故都的秋“味”并写下的
优美散文《故都的秋》
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 杀
害于苏门答腊。 1952年
课题释义
咀嚼“故都”二字的意 蕴
思考:
写槐树完全可以写它高 大挺拔的姿态,为什么作者 偏偏要在那“落蕊”上做文 章呢?
不写其高大挺拔,而写其落蕊。晨踏落蕊, 轻扫落蕊,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有欣喜,亦 有寂寞。无可奈何花落去,淡淡悲凉油然生。幽 人徘徊,落蕊满地,寻寻觅觅为何事?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本文描写了哪几幅秋 景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幅
图画的内容)
五 四 三二 一 故 都
秋 秋 秋槐 清 秋 果 雨 蝉树 晨 景 奇 话 残落 静 图
景 凉 鸣蕊 观























故都的秋
这些北国的名胜虽内蕴凄凉,但都让人感觉 非常典雅优美,作者并没有在意这些胜景, 反而转笔写其他的了,在他的心目中哪些景 物才应该是故都的秋的代表?
花事凋零,物是人非,关于生命陨落的伤感其实 是人们一种共同的体验,王国维的两句词或许集 中地表达了这种沧桑而无奈地感情:“最是人间 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当郁达夫细细地感知槐树的落蕊的时候, 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生命流逝和日渐 衰老的落寞与悲凉感。
❖ 此时,达夫早已成为知名文人,正直的他 曾多次遭到当局的通缉,人到中年而“以 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1932年1月4日, 他写了幅对联:“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 沉醉换悲凉。”年近不惑而感悟到人生的 悲凉、落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