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篇的信息结构特征及其篇章教学策略选择
中高级日本学习者汉语关联词语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

中高级日本学习者汉语关联词语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一、引言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学习汉语成为日本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目标。
而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关联词语是至关重要的语言要素之一。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中高级日本学习者常会出现关联词语习得偏误,这对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对中高级日本学习者汉语关联词语的习得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研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关联词语。
二、中高级日本学习者汉语关联词语习得偏误分析1. 选择偏误:在句子中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是学习者常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他们常常无法准确判断不同情况下应该选择哪个关联词语,从而导致句子的连贯性不强。
例如,在表示并列关系时,他们常常使用错误的关联词语,如使用“而且”代替“和”、“跟”等。
2. 搭配偏误: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学习者容易出现误用的地方。
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母语习惯来选择搭配,而不是根据汉语的语法习惯。
例如,他们会将“不仅…而且…”这一搭配中的“而且”替换为其他词语,导致句子的结构出现错误。
3. 理解偏误:学习者在阅读或听力中往往会理解关联词语的含义出现偏误。
他们常常只看到关联词语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上下文的语境,从而导致理解错误。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理解为表示并列关系的“和”。
三、教学研究及建议1. 强化关联词语教学:针对中高级学习者的特点,教师可以开设针对关联词语的专门课程或讲座,帮助学习者理解关联词语的用法和搭配规则。
通过大量的例句和练习,引导学习者正确掌握关联词语的用法。
2. 培养语境思维能力: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语境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通过阅读、听力和口语等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语境理解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关联词语的用法。
3. 多维度的巩固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习者掌握关联词语的用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汉语热”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的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愿意学习汉语。
但是,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民族认知心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外国友人在学习汉语句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
双宾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句式,也是英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
本课题以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双宾语句时产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双宾语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的对外教学提出建议和设想,对现代汉语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双宾语构式;偏误;教学策略引言目录一、汉语双宾语构式的句法特征 (3)(一)汉语双宾语句的基本构成 (3)(二)汉语双宾语句式中的动词范围 (4)二、汉语双宾语构式的语义特征 (5)(一)双宾语构式的双宾动词的指向分类与分析 (5)1.右向转移动词 (5)2.左向转移动词 (5)3.左右向动词 (6)(二)双宾语构式的双宾动词的意义分类与分析 (6)1.给予类双宾动词 (6)2.取得类双宾动词 (6)三、双宾语构式的语用特征 (6)(一)“给予义”双宾语构式的语用分析 (7)1.双宾语构式的主题与述题 (7)2.双宾语构式的焦点与信息结构模式的传递 (7)(二)“取得义”双宾语构式的语用分析 (8)(14)妈妈:“你哭什么?” (8)四、留学生使用现代汉语双宾语句时产生的偏误及分析 (8)(一)使用双宾语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8)1.添加 (8)2.遗漏 (9)3.替代 (10)4.错序 (10)(二)现代汉语双宾语构式对教留学生学习汉语双宾语句的启示(11)1.英汉双宾语构式的异同比较 (11)2.汉语双宾语构式的教学策略 (11)其一,用看图说话和场景设想的方式练习和强化双宾语构式。
(情景教学法) (11)其二,明确提出汉语双宾语的典型构式,进行归纳讲解。
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法之探索

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法之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法的相关内容。
引言部分概述了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法的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现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总结。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为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法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引言概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现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总结、结论总结1. 引言1.1 引言概述在日汉语篇翻译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现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总结进行探讨,以期为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将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和比较,最终给出结论和总结,为日汉语篇翻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2. 正文2.1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在日汉语翻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为专注和投入学习过程中。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汉语翻译的技巧和要领,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日汉语翻译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优秀的翻译人才。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日汉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理论是对外语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由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的,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中介语理论的基本观点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不会简单地从母语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而是会产生一种中介语,即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
这种中介语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尝试去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时产生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形式,它同时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影响,在语法结构、词汇选择、语用规则等方面都可能与母语或目标语言有所不同。
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是语言习得的中间阶段,学习者在接触和学习目标语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修正和调整自己的中介语,逐渐接近目标语言的规范。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出现各种语言错误和偏误,但这些错误和偏误并不是无意义的,而是学习者在努力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规则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现象,是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探索和尝试。
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习者的中介语,不能简单地将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偏误视为不合乎规范的表达,而应该从学习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错误和偏误,帮助他们逐步修正并接近目标语言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和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同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中介语理论提醒我们要设计符合学习者中介语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语言背景和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使之符合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既不过于简单和容易,也不过于难以理解和掌握。
通过适当的教学安排,可以引导学习者逐步克服中介语阶段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中介语

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 中介语,Interlanguage,也有人译为 ,Interlanguage, 过渡语" 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 ",是指在 "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 言习得过程中 过程中, 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 习策略, 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 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 于目的语, 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 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 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 静态”的语言系统, 的“静态”的语言系统,可以把他看 做是某一阶段的“切片” 做是某一阶段的“切片”;也是指学 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 展轨迹, 展轨迹,可以把它看作是各阶段相接 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国内最早引进中介语理论的 是鲁键骥,他在1984 1984年发表 是鲁键骥,他在1984年发表 了《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 首次引进了“中介语” 文,首次引进了“中介语” 偏误”两个概念。 和“偏误”两个概念
近年来,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对外汉语中介语研究的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几个方面: (一)关于母语迁移的研究与运用 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 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是对外汉语界 关于中介语问题讨论的主要方面。如关联词语、 字的使用, 关于中介语问题讨论的主要方面。如关联词语、“了”字的使用, 语音等问题。 语音等问题。 (二)关于目的语知识迁移的研究与应用 使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的有限的、 使用已经学过的目的语的有限的、不充分的规则来错误地或不适 当的类推到新的语言现象上,也是留学生发生偏误的一个方面, 当的类推到新的语言现象上,也是留学生发生偏误的一个方面, 尤其在中高级阶段。 尤其在中高级阶段。这种现象就是一般所说的过度概括或过渡泛 化。 (三)关于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学习策略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问题。 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学习策略是近年来讨论较多的问题。交际策略 的使用对学习汉语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的使用对学习汉语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交际策略跟一个人的语 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论日语写作中语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

采 用r 健 与 尢J 的视 点 ) 。挡 c 南 墨 尢 c 弟 老慰
幻 、 弟c 先 二 c 亨 < 忘 扎 L圭 , ) 允 。小 学 校 最後 夏 休 终孑 ) 为 墨、 而规 e 弟 老
允c 耋 纸 行 迎 之c 二 0 、 , ) 。别 扎 弓 墨、 明
汉 字写 法相 同 , 同时 还 存 在很 多 同形 同义 或 同形
近 义词 等 , 这 使得 操 汉 语 为母 语 的 日语 习得 者 比 操 欧美 语为 母语 的习得 者有 着更 多 的优 势 。尽 管 如此 , 我们 日语教 学 工 作 者 还是 应 该 把更 多 的精 力 放在母 语 负迁 移 作用 上 , 以期 能 够 唤起 教 师 与 学 生 的注意 力 , 使 日语 习 得 者在 二 语 习得 中把 负
元 老育
毒
Hale Waihona Puke 弟e J : 1 2崴 圭
, ) 匕挡 c 南墨
一绪 c :
田含 c 二 住 绪 , ) 乏 孑 ) 0
、 允。 二℃ 、 明与 尢 c 土 弟 一 ( 到此 为止 , 发话者 一直 借用第 i 屯、 圭c : c 加 尢c 土明 尢c 二 殴 岛扎 为睛 屯
作者 简介 : 方爱萍 , 女, 湖北 宜昌人 , 长江大学外 国语学院讲 师 , 硕士。
任 何一 门外语 的习得 , 都 会不 可 避免 地受 到
语 言 习得 者所 操 母 语 的影 响 , 即母 语 迁 移 作 用 。
“ 迁 移” 是一个 心 理学概 念 , 指 的是学 习过 程 中学
。
正 迁移作 用 。这种正 迁移 作用 具体体 现在 习得 者
能 够在无 意识 状态 下利 用母语 迁移 的积 极作用 来 促 进外语 学 习 , 更 为积极 地对 待 自己 的母 语 , 内化 学 习动机 , 最 终 促 进正 迁 移 。 比如 中 日两 国很 多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引言中介语理论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介语理论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分支,主要研究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出的语言现象,通过对这些中介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并且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本文将从中介语理论的基本概念、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
一、中介语理论基本概念中介语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一定的语言阶段上形成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言现象,即中介语。
中介语并非简单地将母语和目标语作简单交叉,而是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具有自己的语法规则、词汇和语言特征。
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言时,通过中介语的阶段来逐步接近目标语,最终实现对目标语的真正习得。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对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语言教学中单一语言转换的观念,提出了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式过程的理念,从而对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中介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学习者在使用汉语时会出现一些特定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无法简单地归因于母语干扰或单词拼接错误,而是展现出了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律性。
通过对这些中介语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规律,为教学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一些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常常出现的动词时态错误、名词性语素使用不当等问题,都是中介语的典型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中介语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汉语。
中介语理论也可以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的编写质量和内容设计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理论是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形成一种处于自己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中间语,被称为中介语。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主构建的一种语言系统,它是学习者用来表达意思和沟通的工具。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介语理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介语的形成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由于其母语与目标语之间存在许多差异,无法完全按照目标语的规则来进行表达。
这就导致了学习者在语言使用中形成了一种中介语。
中介语不同于母语和目标语,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的形成是学习者在多次实践中通过试错、归纳总结等方式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介语理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介语理论说明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母语对其习得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形成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中介语。
这就要求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中介语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目标语系统。
中介语理论指出了学习者的发展过程。
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种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
学习者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会通过不断试错、归纳总结等方式逐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中介语系统。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意识和策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中,通过反思和修正来提高自己的中介语能力。
中介语理论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中介语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对于那些中介语系统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采用直接教学法,直接教授目标语的规则和表达方式;对于那些中介语系统仍在形成中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情境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目标语系统。
中介语理论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具有启示作用。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中介语系统,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中介语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篇的信息结构特征及其篇章教学策略选择与汉语母语者相比,日本留学生论证性语篇信息结构的构建呈现出信息输出量偏低,深层论据信息构建力不足,偏好使用核心型例和I缺省选择性信息模型等中介性特征。
这些特征的发掘对对外汉语篇章教学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论证性语篇篇章信息结构中介特征篇章信息结构,又称篇章宏观结构(Van Dijk,1980)、篇章宏观信息结构(郭纯洁,2006),是负载不同功能的各种高层次信息单元之间建构起的一种功能关系网络,是语篇宏观结构组织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
目前,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本体研究,着力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的类型、组织特征、不同语言篇章信息结构的异同等(Van Dijk,1980;廖秋忠,1988;Büring2003;杜金榜,2007;郭纯洁,2006);二是习得研究,主要针对中介语篇章信息结构的构建偏误、发展特点、习得模式等进行探索(Kaplan,1966;吴丽君,2002;马明艳,2009)。
两大板块中,前者方法成熟,成果丰富,后者起步较晚,研究相对薄弱。
尤其是针对汉语中介语的探索,虽然以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未能有效提取篇章信息结构的构成参项;二是将篇章信息结构视为平面、线性结构,忽视了其系统性与层级性;三是研究方法陈旧,主要依靠“思辨+举例”的分析模式,对语料库、实证分析等利用不充分。
鉴于此,本文拟在提取篇章信息结构构成参项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统计与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日本留学生论证性中介语篇的信息结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设计(一)语料的收集与处理本文使用的语料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日本留学生制作的汉语中介语语篇,该部分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为了保证语料内部的均衡性,我们以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对《吸烟对个人健康和公众利益的影响》这一测试题目写成的所有成品作文作为总样本库,随机抽样了其中的30篇,构成日本留学生论证性中介语篇抽样库,简称IJ组。
另一部分语料是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大学生的汉语语篇。
这部分材料来自现场测试。
参加测试的是38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20名。
这些被试的母语均为汉语,具有较好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测试题目、时间(限时30分钟)与日本留学生一致。
测试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汉语语篇进行了评估,从中选取了30篇综合评估良好的作文作为本文的研究素材。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将这30篇汉语语篇按CT1~CT30(CT代表Chinese Text)进行了编号。
(二)信息结构的形式化1.篇章小句的切分。
我们语料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将所有语篇的小句切分出来,并用专门的符号Cn(n表示小句在语篇中的编号)进行标注。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以徐赳赳(2003:58)提出的标准作为主要的切分依据。
2.篇章信息结构树形图的绘制。
根据廖秋忠(1988)对论证性语篇形式化的研究,结合本文使用的语料,我们将论证性语篇信息结构的形式规则,总结为以下7条。
(1)T→[I]A[C](2)A→PE或EP(3)C→[S][AD](4)AD→AD 1 AD 2……AD N(N≥1)(5)P→P[CI](6)E→[I]{E {E1E2……EN }}[S](N≥1)(7)EN→EN.1 EN.2……EN.n(n≥1)其中,T代表整个语篇;I代表T中的引言部分或E中的总提部分;A代表核心论证部分;C代表结尾;P代表论点(论题);E代表论据;S代表C中总结论据重申论题的部分或E中的总结部分;AD代表C中与论题有关的引申部分或与论题无关的题外事项,这其中既可以包括作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也可以包括作者发出的号召,提出的期望、忠告、建议等;CI代表说明澄清部分; E1E2……EN代表一级分论据,其中N表示一级分论据的数量,取大于等于1的整数;EN.1 EN.2……EN.n代表某一级分论据的下位分论据,即二级分论据,n 表示二级分论据的数量,取大于等于1的整数。
{{ }}表示信息模块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内外括号间的成分为上位信息,内括号中的成分为下位信息。
[ ]表示该成分为可缺失成分。
下面我们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内的一篇留学生作文为例进行简要说明。
“在公共场所、不允许抽烟”这个措施,我个人认为很有道理(C1)。
首先,从吸烟的利弊来看,吸烟明明是有害无益的(C2)。
至今,连自己吸烟的人也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C3)。
但是,长年养成的嗜好,他们难以离开(C4),在公共场所有人吸烟的话(C5),他吐出的烟雾至少损害他的周围好几个人的健康(C6)。
对他个人的健康不用说了(C7)。
其次,我们要考虑吸烟者和不吸烟的人的权利(C8)。
这样的措施很有可能引起吸烟者的反对(C9)。
那么我们应该保护谁的权利呢(C10)?我们不得不承认吸烟也是一种享受(C11)。
可以算是一种爱好(C12)。
但是,给别人添麻烦而且损害别人的健康的爱好不被承认是个爱好(C13)。
总之(C14),我赞成“在公共场所边走边不允许吸烟”这个措施(C15)。
吸烟对人们的健康根本没有好处的(C16)。
我希望(C17)不久的将来没有烟雾的世界会实现(C18)。
(IJL6)IJL6中,C1是论点,C2~C13中使用了两个论据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是论据E1(C2~C7),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二是论据E2(C8~C13),吸烟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最后一段(C14~C18)为整个论证结构的结尾部分:作者一方面总结了上文的重述论点,另一方面就公共场所的吸烟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通过分析、拆解,我们将该语篇的信息结构形式化为图1。
图1:篇章信息结构树形图3.篇章信息结构模块间功能结构关系的确定。
通过分析确定出信息结构树形图中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功能结构关系。
(三)研究参项提取与数据收集分析1.研究参项结合论证性语篇的特点与树形图,我们提取出了信息结构的五个构成参项。
(1)信息层,指篇章信息结构系统中负载各种信息的不同层级。
(2)信息点,指的是篇章信息结构中负载不同信息的各类功能模块。
(3)信息量,指的是各类信息结构模块,即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点,携带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的量。
本文中,我们主要以小句的数量作为判断宏观信息模块信息量的标准。
(4)信息模式,指篇章制作者在对各类信息模块进行筛选、分层、组配、排序等一系列认知操作之后会最终形成的各具特点的层级化信息模型。
(5)信息模块间结构关系,指篇章信息结构同一信息层上两个或多个信息模块之间存在的功能结构关系。
2.数据收集与分析本文收集的主要是日本留学生样本组(IJ)与目标语对比组(CT)内所有语篇的信息结构参项数据。
数据分析过程中,本文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Excel和SPSS18.0 for Windows。
二、结果与讨论(一)信息层的特征表1:IJ组和CT组内信息层总数的均值组别样本数信息层数均值标准差IJ组30 3.1667 0.74664CT组30 3.5667 0.67891根据表1,IJ组的30个样本共有95个信息层,均值为3.1667;CT组共有107个信息层样本均值为 3.5667。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t=-2.171,p=0.034<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日本留学生论证性语篇的信息层级数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
表2:IJ组和CT组内不同类型信息层的数量信息层类型组别IJ组CT组首层30 30第二层30 30第三层25 30第四层9 14第五层 1 3合计95 107表2是两组不同类型信息层的数量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组的首信息层和第二信息层数量相同,不存在差异,CT组的三、四、五信息层的数量均高于IJ组,t检验的结果表明CT组三、四、五信息层的数量,显著高于IJ组(t=-2.171,p=0.034<0.05)。
也就是说,日本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篇的浅层信息数量与母语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深层信息的数量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
(二)信息点的特征表3:IJ组和CT组内信息点总数的均值组别样本数信息点数均值标准差IJ组30 7.5667 1.52414CT组30 10.0000 2.33415根据表3,IJ组内所有样本共227个信息点,均值为7.5667;CT组共有300个信息点,均值为10.0000。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t=-4.781,p=0.000<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日本留学生论证性语篇的信息点配置量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
表4:IJ组和CT组内不同信息层的信息点数量组别不同信息层的信息点数量总计首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IJ组64 81 60 19 3 227CT组79 88 84 38 11 300表4是两对比组内样本不同信息层的信息点数量对比。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首信息层的p=0.004<0.05,第三信息层的p=0.007<0.05,即首信息层和第三信息层的信息点数,两对比组存在显著差别。
第二、四、五信息层的p值分别为0.149,0.063和0.271,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5:IJ组和CT组内不同类型信息点的数量组别不同类型信息点的数量总计I A C P E S AD CIIJ组22 30 19 32 95 10 17 2 227CT组33 30 23 32 143 15 22 2 300表5呈现的是两对比组样本内不同类型信息点的数量。
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I类(p=0.033<0.05)、E类(p=0.000<0.05)信息点的配置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余类型的信息点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表3、4、5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留学生论证性语篇配置的总信息点数量远低于汉语母语者,具体来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首信息层和第三信息层上的I类和E类信息点配置数量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
(三)信息量的特征表6:IJ组和CT组内不同类型信息点的数量组别信息点数量信息点信息量均值标准差IJ组227 9.3744 7.56598CT组300 16.1033 16.13258根据表6,IJ组的30个样本共有227个信息点,总信息量为2128,均值为3.1667;CT组共有300个信息点,总信息量为4831,均值为16.1033。
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表明:t=-6.359,p=0.000<0.0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日本留学生论证性中介语篇的信息点信息量均值显著少于汉语母语者,日本留学生在相同时间内的信息量输出能力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
(四)信息模式的特征表7:IJ组和CT组内样本的信息模式类型及其分布信息模式日本留学生母语者全息性模式P前置10 17P后置0 3选择性模式I缺省型P前置8 0P后置1 3C缺省型P前置1 0P后置4 6I+C缺省型P前置4 0P后置2 1IJ组和CT组内样本的信息模式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息性模式,指信息结构首信息层中“I”“A”“C”三类信息模块均为缺失的一类信息模型;另一类是选择性信息模式,指首信息层信息模块存在缺省的一类信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