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步骤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布置图。根据施工计划和

施工进度的要求,对道路交通、材料仓库、加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施工现场,正确处理整个现场、永久性建筑和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

建筑总平面是一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案),也是工程投标中技术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CAD广泛使用,建筑总平面基本都是用CAD绘制的。这里以CAD软件的应用为例,说明如何绘制建

筑总平面图。

1施工总平面图绘制依据

1.各种设计资料,包括施工总平面图、地形图、区域规划图、建设项目范围内

所有现有和规划的设施。

2.建设项目现场调查(周边道路及交通状况、现有建筑、水电接口、现场排水口、施工区域、围墙出入口设置等)).

3.建设项目的概况、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以便了解各施工阶段的情况,合理规划施工现场。

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产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的清单(包括所需数量和外形尺寸等信息),以便规划施工场地内的存放地点和运输路线。

5.各部件加工厂的规模,仓库和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规格。

6、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JGJ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技术规范》GB 50720-2011/T 188-2009。

7.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以及建设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2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的原则

1.在满足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少占地,不占用交通道路。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满足施工要求。

3.尽量减少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

4.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临时工程进度越小越好,以降低临时工程费用。

5.充分考虑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消防要求等。

6.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3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和绘制步骤

1.绘制拟建建(构)筑物,确定施工场地面积。(现在基本上可以从设计院复制建筑总平面的电子平面图,但是首先要做图形处理。详情见第六部分第2条。)

2.设置围栏、出入口,引入场外交通道路;施工现场区域分为办公区、临时生活区和生产区。

3.现场生产区布置(不同的布置要求在施工阶段会有所不同,以上结构施工为例):

(1)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先考虑塔吊的布置,再考虑施工电梯的布置,其他机械如混凝土泵等可待内部运输道路布置好后再进行布置)。

(2)内部运输道路的布置。

(3)厂房和搅拌站的布置(首先考虑钢厂)。

(4)在生产区布置临时设施(仓库、钢棚、木棚、门卫、蓄水池、洗车池等。).

(5)材料、半成品和构件堆场。

4.现场办公区和临时生活区的布置。——如果场地狭窄,现场办公区和临时生活区将在另一个租用场地或甲方指定的另一个地点设置,并附平面布置图。

5.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和排水系统等。

6.必要的图例、说明和标签、指北针等。

4施工总平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1.分阶段画。

以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为例,建议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安排:

(1)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阶段——此阶段生产区应划出基坑边线、基坑坡道、运输通道、基坑及基坑内沉砂池,出入口设置洗车池。

(2)桩基施工阶段

(3)地下室施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区要画出基坑边线,并画出地下室结构和后浇带的外边缘。塔吊布置应满足上部结构施工的要求。

(4)上层建筑施工阶段——生产区地下室的外边线在这个阶段可以画成虚线,加工厂的布置与地下室施工阶段不同。部分加工厂可移至地下室顶板,并布置施

工电梯、砌筑材料堆场、安装场地等。已添加。

(5)装饰及安装施工阶段-钢筋加工厂、模板加工厂、脚手架材料堆场等。现阶

段生产区结构施工需要更换,增加装修施工场地和安装场地布置。

(6)室外工程施工阶段-此阶段,加工厂、材料堆场等。基本上都更换了,现场

办公区和临时生活区也要更换。在此阶段,应对居住区道路和室外景观结构进

行粉刷。

2.施工总平面图的处理

施工总平面图作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底图,但必须进行图形处理,否则会很乱。以上部施工阶段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为例,说明如何处理施工总平面图。

一般以屋顶总平面图为底图,加工时主要采用闭合图层的方法。必须保留的有:用地红线、地下室外线、拟建建筑轮廓、周边已有建筑轮廓、周边已有市政道

路路线、建筑层数、层数;可处置的包括:建筑控制线、绿化、景观(如零星构

筑物、铺装等。),小区道路,坐标和尺寸,场地高差小的标高标签也可以封闭。当上述内容无法通过关闭图层来处理时,可以使用删除命令来删除它们。

处理后的施工总平面图还要适当放大预留的文字标注字体(一般放大2-3倍),

因为设计院一般用A1纸出图,我们一般用A3纸在施工组或方案中打印出图,

字体不放大会很难看清楚。

绘制地下室施工总平面图所需的基坑边线可从配套设计平面图中复制粘贴,所需的地下室后浇带线可从地下室结构平面图中复制粘贴。

3.图层、颜色和线型的设置

处理后的施工总平面图主要增加以下几层:临时设施层(包括办公区、临时生活区、仓库等。)、加工场及堆场层、现场运输道路层及主要施工机械层。新图层要设置不同的颜色(最好不要用黄色等较浅的颜色),以调整最后打印出图时的打印效果。塔式起重机的覆盖线一般采用虚线型。

4.CAD精确绘图

按比例画就是不管画的是什么图,画的时候记得每隔1MM在AUTOCAD里按实际的标准单位1来画。比如运输通道4米宽,CAD中测量为4000mm (4米);塔体尺寸为2m× 2m,CAD测量每边2000mm;塔吊覆盖半径50米,CAD中是

50000mm。

5.塔式起重机的布置

塔吊的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周围的场地条件。一般布置在建筑物边缘,高层建筑必须附墙加固。离墙的距离大约是5米。塔吊的服务半径应能基本覆盖高耸的塔架;若有预制构件或钢结构吊装,应校核所选塔吊的起重能力(最远距离、最重构件);塔的排列要能避开对方的塔,但最好能遮住其中的一小部分。塔吊布置还应考虑便于拆卸。

6.安排运输道路

(1)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

(2)符合防火要求,宽度不小于3.5m;如果施工场地比较宽松,可以设置两个车道;如果场地较窄,可以设置一条车道,最好呈环形,也可以设置回场;(3)运输通道尽可能从市政道路到达主加工厂和施工电梯。

7、布置施工电梯、混凝土泵等机械。

电梯布置时,检查塔楼标准层平面,尽量设置在阳台上。高层建筑每个单元配备一部双笼施工电梯。混凝土输送泵应尽可能靠近进出口设置。

8、确定钢筋加工厂、搅拌站、加工棚及材料和构件堆场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能力范围内,且不应影响运输通道。每个工厂都要标明名

称和占地面积,钢铁厂一般需要800平米。

9.必要的图例、说明和标签

必要的标记包括:拟建建筑物的建筑编号、层数、周围市政道路名称、施工围栏、地下室外围、各种临时设施的名称和面积、各种加工厂的名称和面积等。必要

的图例有:塔吊、施工电梯、混凝土泵、搅拌机、蓄水池、水泥罐、发电机房等。图中不能表达的可以用文字说明,现场小办公区的临时生活区可以单独布置。

10.布置临时水电管网。

主要在主体结构在建筑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可以单独进行布置。

(1)临时给水布置:给水管径根据计算确定,管网布置应基本覆盖主要拟建建筑物,可沿施工围墙半圈布置,考虑现场消防,设置消防栓。每个塔楼应至少设

置一个供水点(立管随楼层上升),主要出入口、蓄水池、搅拌站、生活区、办

公区应设置供水点。

(2)临时电源布置:变压器、用电、电线等。经计算确定:配电箱布置、开关箱布置、安全架空距离满足用电规范和消防要求。

11.打印和绘图。

这是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步。打印前要设置打印样式,根据颜色设置打印线宽

和颜色。黑白打印时,可以将重要内容的打印颜色设置为黑色,线宽设置为

0.3mm,一般内容的打印颜色设置为蓝色,线宽设置为0.2mm,次要内容的打印

颜色设置为灰色,线宽设置为0.1mm。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步骤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加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部分专项施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投标中,也是技术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CAD应用普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基本上采用CAD进行绘制,下面以应用CAD软件为例,说明如何才能绘制好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绘制依据 1、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2、建设项目的现场考察情况(周边道路及交通情况、原有建筑物情况、用水用电接驳口、现场排水口、施工区域及围墙出入口设置情况等)。 3、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各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一览表(含需要数量及外廓尺寸等信息),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5、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需求数量及规格。 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 188-2009。 7、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绘制原则 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少占地,不挤占交通道路。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满足施工需求。 3、最大限度的压缩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 4、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临时工程越小越好,以降低临时工程费。 5、充分考虑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消防要求等。 6、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 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主要内容及绘制步骤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步骤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总平面布置图。根据施工计划和 施工进度的要求,对道路交通、材料仓库、加工场地、主要机械设备、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施工现场,正确处理整个现场、永久性建筑和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设施之间的空间关系。 建筑总平面是一个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案),也是工程投标中技术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CAD广泛使用,建筑总平面基本都是用CAD绘制的。这里以CAD软件的应用为例,说明如何绘制建 筑总平面图。 1施工总平面图绘制依据 1.各种设计资料,包括施工总平面图、地形图、区域规划图、建设项目范围内 所有现有和规划的设施。 2.建设项目现场调查(周边道路及交通状况、现有建筑、水电接口、现场排水口、施工区域、围墙出入口设置等)).

3.建设项目的概况、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以便了解各施工阶段的情况,合理规划施工现场。 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产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的清单(包括所需数量和外形尺寸等信息),以便规划施工场地内的存放地点和运输路线。 5.各部件加工厂的规模,仓库和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规格。 6、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JGJ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技术规范》GB 50720-2011/T 188-2009。 7.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以及建设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2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的原则 1.在满足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少占地,不占用交通道路。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布置满足施工要求。 3.尽量减少场内运输距离,尽可能避免二次搬运。 4.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临时工程进度越小越好,以降低临时工程费用。 5.充分考虑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技术安全、消防要求等。 6.遵守当地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3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内容和绘制步骤 1.绘制拟建建(构)筑物,确定施工场地面积。(现在基本上可以从设计院复制建筑总平面的电子平面图,但是首先要做图形处理。详情见第六部分第2条。) 2.设置围栏、出入口,引入场外交通道路;施工现场区域分为办公区、临时生活区和生产区。 3.现场生产区布置(不同的布置要求在施工阶段会有所不同,以上结构施工为例): (1)主要机械设备的布置(先考虑塔吊的布置,再考虑施工电梯的布置,其他机械如混凝土泵等可待内部运输道路布置好后再进行布置)。 (2)内部运输道路的布置。 (3)厂房和搅拌站的布置(首先考虑钢厂)。 (4)在生产区布置临时设施(仓库、钢棚、木棚、门卫、蓄水池、洗车池等。). (5)材料、半成品和构件堆场。 4.现场办公区和临时生活区的布置。——如果场地狭窄,现场办公区和临时生活区将在另一个租用场地或甲方指定的另一个地点设置,并附平面布置图。

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和设计要求

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是:布置场外交通道路—〉布置仓库—>布置加工厂和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内部运输道路—〉布置临时房屋-〉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和其他动力设施—>绘制正式施工总平面图 一、场外交通道路布置 一般场地都有永久性道路,可提前修建为工程服务,但应恰当确定起点和进场位置,考虑转弯半径和坡度限制,以利于施工场地的利用。 当采用公路运输时,公路应参照加工厂、仓库的位置进行布置,与场外道路连接,符合标准要求。 当采用水路运输时,卸货码头不应少于两个,宽度不应小于2。5m,江河距工地较近时,可在码头附近布置主要加工厂和仓库。 二、仓库的布置 一般应接近使用地点,装卸时间长的仓库应远离路边。 1、当有铁路时,宜沿路布置周转库和中心库. 2、般材料仓库应邻近公路和施工区,并应有适当的堆场。 3、水泥库和沙石堆场应布置在搅拌站附近。砖、石和预制构件应布置在垂直运输设备工作范围内,靠近用料地点。基础用块石堆场应离坑沿一定距离,以免压塌边坡。钢筋、木材应布置在加工厂附近。

4、工具库应布置在加工区与施工区之间交通方便处,零星小件、专用工具库可分设于各施工区段。 5、车库、机械站应布置在现场人口处. 6、油料、氧气、电石库应设置在边沿、人少的安全处,易燃材料库要设置在拟建工程的下风向. 7、苗木假植地应靠近水源及道路旁。 三、加工厂和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置 总的指导思想是应使材料和构件的货运量小,有关联的加工厂适当集中。 1、如果有足够的混凝土输送设备,混凝土搅拌站宣集中布置,或现场不设搅拌站使用商品混凝土;当混凝土输送设备短缺时,可分散步置在使用地点附近或起重机旁。 2、临时混凝土构件预制厂尽量利用建设单位的空地。 3、钢筋加工厂设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厂及主要施工对象附近;木材加工厂的原木、锯材堆场应靠铁路、公路或水路沿线;锯材、成材、粗细木工加工间和成品堆场要按工艺流程布置,应设在施工区的下风向边缘。 4、内部运输道路的布置。 1)提前修建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和简单路面为施工服务. 2)临时道路要把仓库、加工厂、堆场和施工点贯穿起来.按货运量大小设计双行环

施工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1)施工用地范围内的绘有等高线的地形地貌图。一般可利用设计文件中的平面布置图,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补测绘制 2)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房屋、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如公路、铁路、车站、码头、运输点及各种电力、供水、通讯管线等的位置和尺寸; 3)控制测量的放线标桩位置; 4)一切为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位置和尺寸,包括: a)临时便道、便桥,从场外引入的铁路、公路和航道码头; b)机械设备的停放场地和维修车间; c)各种施工材料、半成品的堆放场地和仓库; d)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供水管道和供热、供电线路、动力设施; e)施工管理机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位置; f)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步骤 1) 收集、分析研究原始资料; 2) 确定搅拌站和加工场地的位置、尺寸; 3) 考虑仓库的位置,材料和半成品的合理堆放; 4) 场外交通的引入及现场运输道路的布置,临时便道便桥的位置、长度、标准; 5) 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 6) 临时水电管网及动力设施的布置; 7) 安全、消防设施的布置。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1) 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施工区域的地形、地物(道路、桥梁、河流、池塘等)、气象、水文及工程地 质等资料;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当地的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物资资源、生产和生活基地情况; 2) 工程结构设计的平面图及有关设计资料; 3) 施工进度计划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4) 各种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计划和运输方式; 5) 各类临时设施的性质、形式、面积和尺寸; 6) 各类临时加工场地的规模和设备数量。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平面布置紧凑合理;2)所有临时性设施和运输、水、电等线路的布置,不得妨碍地面和地下构筑物的正常施工; 3)外购材料力求直达工地,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及各种材料堆放、工作车间、仓库位置、各种机具的位置,尽量使其运距最短,以缩短场内的搬运距离; 4)充分利用现场原有的设施为施工服务,力争减少临时设施的数量,降低临时设施费用;5)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符合施工的工艺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有利于生产的连续性;

画好施工总平面图的五个步骤

画好施工总平面图的五个步骤 一、布置原则 1、施工平面布置应严格控制在建筑红线之内。 2、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3、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 4、合理组织运输,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方便施工、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6、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安装以及其他各专业施工相互干扰。 7、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8、现场布置有利于各子项目施工作业。 9、考虑施工场地状况及场地主要出入口交通状况。 10、结合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11、满足半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及钢筋加工需要。 12、满足不同阶段、各种专业作业队伍对宿舍、办公场所及材料储存、加工场地的需要。 13、各种施工机械既满足各工作面作业需要又便于安装、拆卸。 14、实施严格的安全及施工标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二、布置内容 1、拟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周围的重要设施。 2、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固定位置。 3、施工运输道路。 4、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5、施工用生产性、生活性设施(加工棚、操作棚、仓库、材料堆场、行政管理用房、职工生活用房等)。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布置步骤 场外交通的引入(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加工场布置→布置内部运输道路→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场外交通的引入 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 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入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因此,一般先布置场内仓库和加工场,然后再布置场外交通的引入。 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通常考虑设置在运输方便、位置适中、运距较短并且安全防火的地方。区别不同材料、设备和运输方式来设置。 (1)当采用铁路运输时,仓库通常沿铁路线布置,并且要留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必须在附近设置转运仓库。布置铁路沿线仓库时,应将仓库设置在靠近工地一侧,以免内部运输跨越铁路。同时仓库不宜设置在弯道处或坡道上。 (2)当采用水路运输时,一般应在码头附近设置转运仓库,以缩短船只在码头上的停留时间。

绘制好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的方法

绘制好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的方法 绘制好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 施工总平面图的绘制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1.建筑平面图上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和地下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位置或尺寸。 2.测量放线标桩、地形等高线和取舍土地点。 3.移动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 4.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和机具的堆场。 5.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如搅拌站、高压泵站、钢筋棚、木工棚、仓库、办公室、供水管、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道路以及其他需搭建或建造的设施。 6.现场试验室。 7.必要的图例、比例尺、方向及风向标记。 二、设计步骤 1.绘制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待建建筑物、确定施工现场区域、设置围墙。 2.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起重机械包括塔吊(有轨式、固定式)、井架、龙门架及汽车起重机械等几种。

塔吊的布置: 1)塔吊的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四周场地条件。 2)有轨式塔吊:一般应在场地较宽的一侧设建筑物的长度方向布置。布置方法有:设建筑物单侧布置、双侧布置和跨内布置三种。 固定式塔吊:一般布置在建筑物中心、或建筑物长边的中间。 3)塔吊的服务半径。 4)起吊高度(安全高度) 5)起吊重量(最远距离、最重构件) 3.确定搅拌站、加工棚和材料、构件堆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能力范围。 1)加工棚:建筑物四周 2)仓库和堆场的布置。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需要和材料设备使用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布置、提高场地使用的周转效率。 3)搅拌站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以减少砼及砂浆的水平运距。 4.布置运输道路 1)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 2)满足消防要求、宽度不小于3.5m; 3)汽车单行道的最小宽度为3m。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方法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方法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1.建筑平面图上已建和拟建的地上和地下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线的位置或尺寸。 2.测量放线标桩、地形等高线和取舍土地点。 3.移动式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垂直运输设施的位置。 4.材料、加工半成品、构件和机具的堆场。 5.生产、生活用临时设施。如搅拌站、高压泵站、钢筋棚、木工棚、仓库、办公室、供水管、供电线路、消防设施、安全设施、道路以及其他需搭建或建 造的设施。 6.现场试验室。 7.必要的图例、比例尺、方向及风向标记。 二、设计步骤 1.绘制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待建建筑物、确定施工现场区域、设 置围墙。 2.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 起重机械包括塔吊(有轨式、固定式)、井架、龙门架及汽车起重机械等 几种。 塔吊的布置: 1)塔吊的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和四周场地条件。 2)有轨式塔吊:一般应在场地较宽的一侧设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布置。布置方法有:设建筑物单侧布置、双侧布置和跨内布置三种。 固定式塔吊:一般布置在建筑物中心、或建筑物长边的中间。 2)塔吊的服务半径。 3)起吊高度(安全高度) 4)起吊重量(最远距离、最重构件) 3.确定搅拌站、加工棚和材料、构件堆场的位置;应尽量靠近使用地点或在起重机能力范围。 1)加工棚:建筑物四周

2)仓库和堆场的布置。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需要和材料设备使用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布置、提高场地使用的周转效率。 3)搅拌站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以减少砼及砂浆的水平运距。 4.布置运输道路 1)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 2)满足消防要求、宽度不小于3.5m; 3)汽车单行道的最小宽度为3m。 5.布置临时设施:办公用房、工人宿舍、现场试验室、垃圾处理站等。 6.临时水、电线路。 1)临时供水的布置。 供水管网布置;管径大小计算。 2)临时供电的布置。 用电量和导线等计算:变电器、配电箱布置、安全架空距离 7.设置图例、说明、指北针等;打印、出图 三、设计依据 1.规划图、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和地下设施布置图等。 2.工程建筑总工期、分期建设情况与要求 3.施工部署和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方案 4.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 5.主要材料、构件和设备的供应计划及周转周期 6.主要材料、构件和设备的供货与运输方式 7.各类临时设施的类别、数量等 四、设计原则 在满足现场施工条件下、布置紧凑、便于管理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 1在满足施工顺利进行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的管线、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物作为施工临时用房、并利用永久性道路

施工总平面图的五个步骤

施工总平面图的五个步骤 一、布置原则 1、施工平面布置应严格控制在建筑红线之内。 2、平面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减少施工用地。 3、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 4、合理组织运输,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方便施工、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6、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安装以及其他各专业施工相互干扰。 7、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8、现场布置有利于各子项目施工作业。 9、考虑施工场地状况及场地主要出入口交通状况。 10、结合拟采用的施工方案及施工顺序。 11、满足半成品、原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及钢筋加工需要。 12、满足不同阶段、各种专业作业队伍对宿舍、办公场所及材料储存、加工场地的需要。 13、各种施工机械既满足各工作面作业需要又便于安装、拆卸。 14、实施严格的安全及施工标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二、布置内容 1、拟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周围的重要设施。 2、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固定位置。 3、施工运输道路。 4、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5、施工用生产性、生活性设施(加工棚、操作棚、仓库、材料堆场、行政管理用房、职工生活用房等)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布置步骤 场外交通的引入(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加工厂布置→布置内部运输道路→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场外交通的引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 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入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因此,一般先布置场内仓库和加工厂,然后再布置场外交通的引入。 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通常考虑设置在运输方便、位置适中、运距较短并且安全防火的地方。区别不同材料、设备和运输方式来设置。 (1)当采用铁路运输时,仓库通常沿铁路线布置,并且要留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如果没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必须在附近设置转运仓库。布置铁路沿线仓库时,应将仓库设置在靠近工地一侧,以免内部运输跨越铁路。同时仓库不宜设置在弯道处或坡道上。 (2)当采用水路运输时,一般应在码头附近设置转运仓库,以缩短船只在码头上的停留时间。 (3)当采用公路运输时,仓库的布置较灵活。一般中心仓库布置在工地中央或靠近使用的地方,也可以布置在靠近于外部交通连接处。砂石,水泥、石灰木材等仓库或堆场宜布置在搅拌站、预制场和木材加工厂附近;砖、瓦和预制构件等直接使用的材料应该直接布置在施工对象附近,以免二次搬运。工业项目建筑工地还应考虑主要设备的仓库(或堆场),一般笨重设备应尽量放在车间附近,其他设备仓库可布置在外围或其他空地上。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方案及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步骤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绘制方案 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一)建设项目施工总平面图上的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二)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包括: (1)施工用地范围,施工用的各种道路; (2)加工厂、制备站及有关机械的位置; (3)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仓库和生产工艺设备主要堆场、取土弃土位置; (4)行政管理房、宿舍、文化生活福利建筑等; (5)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 许多规模巨大的建筑项目,其建设工期往往很长。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面貌将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应按不同阶段分别绘制若干张施工总平面图,或者根据工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符合不同时期的需要。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1)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 (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4)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5)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6)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1)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2)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3)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备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5)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外廓尺寸。 四、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一)场外交通的引入 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