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存在与非存在——圣托马斯·阿奎那神正论评析

合集下载

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阿奎那的哲学思想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年-1274年),意大利籍天主教神学家、哲学家,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基督教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哲学发展。

阿奎那的哲学思想围绕着宗教信仰、自然理性和对神学问题的探讨展开,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理论和见解。

阿奎那的理性与信仰阿奎那主张理性和信仰并重,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信仰与理性合一”的观念,认为虽然信仰可以超越理性,但理性也有其独立的价值,可以为信仰提供支持和解释。

阿奎那强调人类天生具有理性,通过理性可以认识自然、神学和道德规范,从而引导人们达到永恒的救赎目标。

在阿奎那看来,理性和信仰相辅相成,共同引领人类走向真理和智慧。

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阿奎那提出了自然法理论,认为自然法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固有能力,是永恒不变的、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

根据阿奎那的观点,自然法是一种基于理性的普世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做出符合人性本质和上帝旨意的选择。

自然法源自上帝的教导,体现了上帝在自然和人类中的智慧和善意,是人类社会和谐、公正、秩序的基石。

阿奎那的神学哲学阿奎那在神学领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和理论,深刻探讨了神的存在、神的本质、神的属性等问题。

他认为,神是绝对的存在、绝对的真理、绝对的善和美,神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终极目标。

在阿奎那看来,通过理性分析和信仰体验,可以认识到神的存在和神性。

阿奎那的神学哲学为基督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思辨。

阿奎那的道德理论阿奎那的道德理论强调了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和意义,提出了道德生活的指导原则。

他认为,道德行为应当按照上帝的旨意和自然法的规范进行,追求真理、正义、善良和美好。

阿奎那主张人们应当通过理性和信仰的结合,明辨善恶、行善行义,以此实现自我完善和神的旨意。

阿奎那的道德理论强调了个体和社会的责任、义务和尊严,为人类道德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托马斯·阿奎纳(上)

托马斯·阿奎纳(上)

托马斯·阿奎纳(上)1.从公元⼗⼀世纪到⼗三世纪早期,亚⾥⼠多德等更多早期希腊哲学不断地被发现和转译,在⼗⼆世纪中期,甚⾄出现了专门的翻译学院;另⼀⽅⾯,伊斯兰⽂化[1]取得了长⾜的发展,孕育出了⼀批著名的思想家,阿维森纳[2]和阿威罗伊[3]就是两个重要的代表。

伊斯兰教思想家特别亲睐亚⾥⼠多德,对理性也有相当的主张,阿维森纳就有⼀个类似于阿伯拉尔的观点,他发展出⼀个关于共相的公式:共相先于万物,寓于万物,后于万物。

阿威罗伊则宣布了他两条独到的哲学主张:第⼀条,我们通过理性能够完全获得真理,这种真理与启⽰真理有时是⼀回事,有时则不同,此为“双重真理”说;第⼆条,个⼈灵魂并⾮是不死的,只有nous也就是⼈类的共同灵魂(⾮个体的灵魂)才会不死。

随着伊斯兰⽂化的传播,以及各种希腊典籍的重现⼈间,各种新旧异端思想也活跃了起来。

这⼀⽅⾯来⾃于典籍的翻译所带来的思想冲击,另⼀⽅⾯⼜来⾃于⼈们对越来越世俗化的教会的厌恶,教会的种种劣迹不断引诱⼈们相信善恶⼆元论,并催⽣了⼀批安贫乐道的传教社团以与世俗的正统教会划清界限,各种教团相继成⽴。

这些现象令教皇和教会寝⾷难安,他们⼀⽅⾯通过发动战争,以镇压异端势⼒,另⼀⽅⾯,教皇格雷⾼利九世于1233年设⽴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加强了思想管控和对异端的审判。

更为主要的,教会还是寄希望经院思想家们从思想源头上来正本清源。

在这种背景下,基督教先后出现了⼀批颇有影响⼒的思想家,道明会教团[4]的托马斯·阿奎那[5]是经院哲学的集⼤成者。

2.托马斯·阿奎那的两部主要著作都着⼒于亚⾥⼠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的融合,他的两部著作的地位⼏乎相等,《神学⼤全》为他晚年未完成的超⼤部头作品,但其主要的哲学观点⼏乎与《反异教⼤全》相同。

我们通过概览他的这两本书就能⼤致上把握住他的主要哲学观点了。

阿奎那受亚⾥⼠多德启发,认为理性也能通达关于上帝的真理,但是,理性只能通达它能够通达的那⼀部分,⽽且只要它能有所通达,便会得出与启⽰⼀致的结论来;但⼈的理性是有限的,⽆限的理性只属于上帝本⾝,⽽启⽰是直接来⾃上帝的,所以,还有⼀部分真理只能依靠信仰来通达。

第八讲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哲学 ppt课件

第八讲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哲学 ppt课件
1239年—1245年,阿奎那到那不勒斯接受大学 教育,在那不勒斯,阿奎那用拉丁语阅读亚里士 多德、阿威洛伊、阿维森纳、迈蒙尼德的著作, 并成为多明我会的成员。
1245年—1248年,阿奎那在巴黎大学从事教学 和研究工作,结识巴黎大学神学教授大阿尔伯特。
第八讲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哲学
2
1248年—1252年,阿奎那与阿尔伯特一起来到科隆从 事神学研究工作,彼得·伦巴德的《箴言录》(当时大 学和多明我会标准的神学专著)、新柏拉图主义者狄奥 尼西的《神的名称》等对阿奎那影响很大。有“西西里 哑牛”之称。
乏善的状态。如:吃掉一个人对于狮子是善,对
于人类来说则不善。砍伐建造房屋的木材,人以
为善,但木材的生命被剥夺了。在善与恶之间不
存在对立着的两个事物,邪恶依靠善而存在。善
是邪恶的原因。邪第八恶讲 托本马斯·身阿奎那不及其哲需学 要原因。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哲学
一、生平与主要著作
二、阿奎那哲学思想的渊源
三、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1、上帝的本质
2、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3、对卡特里派的反驳
4、上帝如何造物?
5、灵魂论
6、道德论
7、政治论
第八讲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哲学
1
一、生平及著作
1225年,阿奎那出生在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
1230年—1239年,阿奎那在卡西诺修道院(本 笃会的教会学校)接受数学、拉丁文教育。
1268年—1274年,阿奎那在巴黎、那不勒斯等地工作, 1274年死于参加学术活动的途中。
第八讲 托马斯·阿奎那及其哲学
3
1323年,有教皇约翰廿二世册封托马斯为圣徒, 指出“托马斯著作的每一章节都含有无比的力 量”,并授予托马斯“共有博士”、“天使博士” 的称号。1567年,托马斯更被加封为“圣师”

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己是产生 自己的效果因的事物 , 也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物 , 因 为 自己先 于 自己而存在 , 这是不可能 的。但是 , 效果 因也不可
能 无 限地 推 下 去 , 为在 整 个 有 序 的 因果 关 系 中 , 一 者 是 中 因 第 间 者 的原 因 , 中 间 者 ( 管 是 多 还 是 一 ) 是 最 后 者 的 原 而 不 则 因 。如 果 去掉 原 因 , 也就 去 掉 了结 果 。所 以 , 因果 关 系 里 , 在 如 果 没 有 第 一 者 , 就 不 会 有 最后 者 和 中 间者 。 如果 把 因果 关 也 而
M a , 09 y.20
Vo. 7 No3 1 . 1
神 是 目的? 人是 目的?
托马斯 ・ 阿奎那上帝存在 的五大证 明
韩秋 红 史 巍 ,
( 东北师 范大学 政 法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 3 17 1
摘 要 : 众所周知 , 托马斯 ・ 阿奎 那在其 《 神学大全 》 中提 出了上帝存在的五 大证 明, 被称为宇宙论证明 和 目的论证 明。宇 宙论 证 明是 为 目的论证 明服 务 的 , 大证 明共 同证 明 了上帝 的存 在 , 五 以上 帝存 在 为其神 学
系无 限地递推下去 , 那么也就没有第 一因 , 因而既不会有最后
结 果 , 不会 有 中间 的 因果 关 系 。 也 而这 显 然 是 错 误 的 。 以 , 所 必
定要承认有一个 第一效果 因存在 , 人们称之为上帝 。”f 】 】
第 三 条 道 路 是从 可 能性 与 必 然 性 出 发 的方 法 。 托马 斯 ・ 阿
目的论奠 定 了 坚实的理 论基 础 。所 以 , 马斯 ・ 托 阿奎 那上 帝存 在 的五 大证 明是神 学 目的论 没有 疑 问 , 其 神 但

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

阿奎那何许人也? 三最
1、中世纪最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 2、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 3、正统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学习经历
1241年 (16岁)那不勒斯大学学习 1244年(19岁)多明我神院 学习哲学和神学 1245年(20岁)跟随大阿尔巴特去巴黎大学 1252年 在巴黎攻速硕士学位 1256年 获得博士学位
阿奎那的美学观点
美的因素有三个。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 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着色彩 鲜明的东西公认是美的。 -----《神学大全》
完整! 和谐!鲜明!
阿奎那的美学观点
美与善一致,但是仍有区别。因为善是“一切事物 都对它期欲贪的对象”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善应使欲贪得到满足。但根 据美的定义,见到美或者认识没,这件或者认识本身 就可以使人满足。 ----《神学大全》
2016/5/12
工作经历
• 1256-1259 频繁的旅行和讲学 向教皇提出各 地政务的建议 • 1268 前往罗马和博洛尼亚讲学讲学 投身于 教会的公共事务 • 1269-1271年 在巴黎教书 管理公共事务 撰 写《神学大全》
2016/5/12
神学大全
《神学大全》是圣托马斯·阿奎那最主要的代表作,这 位被誉为「士林哲学的巨擘与导师」,从1259年间担 任教廷神学顾问,开始撰写大全第一集,後在巴黎大学 任教三年,完成大全第二集,回到拿坡里後,继续大全 第三集前九十个问题的论述,直到1273年去世为止。 雷钜纳神父将多玛斯的论作梳理成大全的补编,使《神 学大全》详实讨论所有天主教信仰中的主要教义。 阿奎那的美学观点散见于这本《神学大全》里。
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活的光辉,世间事物的光辉就是这种”活着光辉” 的反映。人从有限的美可以隐约窥见上帝的绝对美。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读《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读《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读《阿奎那政治
著作选》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些,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的美称。

阿奎那在政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托马斯看来,由个人组成的城邦的职能就是保护整体的利益,并维护各个不同构成部分之间的秩序和统一,也就是说城邦高于其部分的总和,城邦的整体目的高于其成员的特殊利益的总和。

公共利益要求这一体系中有一个统治的部分,他把国家的建立与治理、城市的规划、城堡的建造等看作是据神意创造和统治世界的,所以统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职务或者说是一种职责。

统治者与最底层的臣民一样,其行为之所以是正当的,完全是因为他对公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他行使的权力应在所需的限度内。

托马斯·阿奎那的本质观述评

托马斯·阿奎那的本质观述评

托马斯·阿奎那"本质"观述评摘要:13世纪伟大的神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早期的著作《存在者与本质》一书中就清楚地表明了他的形而上学哲学思想。

对“本质”等形而上学概念的分析构成了他神哲学思想的基础。

本文正是通过对《存在者与本质》一书中“本质”概念的分析和梳理,让大家明了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思想。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本质;复合实体;单纯实体;偶性“本质”作为一个现代哲学概念,主要是从西方哲学系统中引进来的。

但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也有“本质”一词。

该词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事物本来的形体,二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

作为一个哲学词汇,用来翻译英文中的essence,以与现象和表象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之后,现代汉语以及现代中国哲学中,“本质”一词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透过现象看本质”,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哲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我们当代中国人的日常语言。

为了深化我们对“本质”一词的理解,我们有必要深入到西方哲学史与宗教哲学的思想史中,考察“本质”一词的多重意义。

事实上,“本质”一词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有多重意思,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本质”概念就不同于马克思哲学中的“本质”概念,即使是在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础的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哲学中,其“本质”一词的含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亦有所不同。

一、阿奎那对“本质”的定义及其认识本质的方法何谓事物的“本质”呢?阿奎那从“存在者”的角度出发,阿奎那认为,“存在者”是由本质和存在两者构成,因而,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本质是其中的构成要素之一,所以我们只有先认识“存在者”,然后才能抽象出其本质。

阿奎那是从两种方式来言说“存在者”的:第一,从实存的层面,实际存在的事物;第二,从逻辑的层面,即命题的真实性。

但是阿奎那认为:“本质这个词不是由言说存在者的第二种方式产生出来的。

因为按照第二种方式,一些事物虽然被称作存在者,但是却并不具有本质,这在“缺乏”的情况下很清楚。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张莉
【期刊名称】《哲学进展》
【年(卷),期】2015(004)004
【摘要】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著名哲学家和神学家,由他提出的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在世界范围内至今颇有影响。

本文逐一考察了他的五路证明,认为他的每一个证明的前提中都至少包含一个假命题,因此至少都不是有说服力的论证;同时认为,从寻求最佳解释的推理的角度来说,上帝存在也未必是对托马斯所断言的诸现象的最佳解释。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张莉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J], 韩秋红;史巍
2.托马斯·阿奎那“上帝观”与葛洪“神仙说”比较研究 [J], 姚明会
3.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合理性及其缺陷 [J], 丁源源
4.托马斯·阿奎那上帝观的地位与影响 [J], 张卿;王家旋
5.论康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对存在论证明的批判 [J], 闫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与恶:存在与非存在——圣托马斯阿奎那神正论评析
魏颖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9)004
【摘 要】上帝存在与恶的问题是中世纪哲学重要问题之一。恶的问题通常被用作
反驳上帝存在的理由,而应对这一诘难,为上帝存在的信仰作辩护的理论,就是神
正论。圣托马斯·阿奎那在《论恶》一文中对恶的本质和恶的来源问题进行了仔细
的澄清。本文通过对圣托马斯·阿奎那论证思路的分析和整理,认为其神正论有两
大要点:第一,将恶解释为具体的善的缺失,从而对恶作了非实体化的处理,使其
不具有本体论地位。第二,对自由意志与恶的关系的解释是,上帝不能给被造物一
种只可行善不可作恶的自由意志,意志自由的本质在于可选择性。因此,上帝存在
与恶的问题是相容的,恶的问题并不能作为否定上帝的存在的理由。

【总页数】7页(P15-21)
【作 者】魏颖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B503.21
【相关文献】
1.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J], 韩秋红;史巍
2.论作为事物之美的根据的存在之美托马斯·阿奎那“两种美”的逻辑关系探析 [J],
杨俊
3.论康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对存在论证明的批判 [J], 闫伟
4.评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J], 张莉;
5.实体·存在·本质——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 [J], 田志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