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分析要点

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分析要点
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分析要点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技术系数控技术专业 10 级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分析

姓名郭光明学号 2010100033

指导教师(签名)

二○年月日

数控技术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题目: 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分析

学生姓名系别数控技术系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技术10301 指导教师姓名纪成美职称讲师课题来源指定

1、设计内容

(1)CA6140主轴加工工艺

(2)CA6140主轴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3)零件的检查

2、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主轴加工的要点与措施

(2)主轴加工的定位基准选择

3、设计基本要求

(1)按计划定期反馈论文进度,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与指导。

(2)完成全部内容。

(3)按要求打印,装订。

摘要

在机械领域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为、最为频繁的一种机床,它的应用非常的普遍。所以它的加工精度就极其的重要,工件能否达到加工要求就取决于车车床本身的精度,而决定车床加工质量的就是它的主轴。车床主轴是把旋转运动及扭矩通过主轴端部的夹具传递给工件和刀具,要求有很高的强度及回转精度,其结构为空心阶梯轴,外圆表面有花键、电键等功能槽及螺纹。故,生产主轴的工艺以及加工方法,对整个机械加工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主轴的工艺过程、加工余量、切削用量以及生产中所涉及的重要夹具关键词:机床、主轴、工艺、程序。

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它为各个经济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的机械商品,为国防事业提供了现代化的武器,也为各个部门提供了各种机械设备,其中机械设备都是由不同的零件而组成的,这些零件是由不同的工种分别加工出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有一些零件已经用精密的铸造或冷压等方法来制造,但是,绝大多数零件的制造还离不开普通机床的加工。

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支持作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涡轮等),已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转矩和动力,如齿轮,车轮,电动机,转子,铣刀等各种作为回转运动的零件,都必须安装在轴上,才能实现他们的功能。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一、轴类零件的简单介绍 (6)

二、主轴图样 (6)

三、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7)

(一)主轴各主要部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7)

(二)主轴加工的要点与措施 (7)

(三)A6140车床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9)

(四)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加工工序安排 (9)

(五)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 (11)

四、CA6140主轴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13)

(一)锥堵和锥心轴的使用 (13)

(二)顶尖空的研磨 (14)

五、零件的检验 (15)

(一)表面粗糙度和硬度检验 (15)

(二)精度检验 (16)

六、结论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CA6140主轴加工工艺分析

郭光明

一、轴类零件的简单介绍

实际中,零件的结构千差万别,但其基本几何构成不外是外圆、内孔、平面、螺纹、齿面、曲面等。很少有零件是由单一典型表面所构成,往往是由一些典型表面复合而成,其加工方法较单一典型表面加工复杂,是典型表面加工方法的综合应用。

轴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其中阶梯传动轴应用较广,其加工工艺能较全面地反映轴类零件的加工规律和共性。本课题是围绕常见的CA6140主轴,来简述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以及加工方法。

二、主轴图样

图1 CA6140车床的主轴

三、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图1为CA6140车床主轴零件简图。由零件简图可知,该主轴呈阶梯状,其上有安装支承轴承、传动件的圆柱、圆锥面,安装滑动齿轮的花键,安装卡盘及顶尖的内外圆锥面,联接紧固螺母的螺旋面,通过棒料的深孔等。

(一)主轴各部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1.支承轴颈主轴二个支承轴颈A、B圆度公差为0.005mm,径向跳动公差为0.005mm;而支承轴颈1∶12锥面的接触率≥70%;表面粗糙度Ra为0.4mm;支承轴颈尺寸精度为IT5。因为主轴支承轴颈是用来安装支承轴承,是主轴部件的装配基准面,所以它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到主轴部件的回转精度。

2. 端部锥孔主轴端部内锥孔(莫氏6号)对支承轴颈A、B的跳动在轴端面处公差为0.005mm,离轴端面300mm处公差为0.01 mm;锥面接触率≥70%;表面粗糙度Ra为0.4mm;硬度要求45~50HRC。该锥孔是用来安装顶尖或工具锥柄的,其轴心线必须与两个支承轴颈的轴心线严格同轴,否则会使工件(或工具)产生同轴度误差。

3. 端部短锥和端面头部短锥C和端面D对主轴二个支承轴颈A、B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08mm;表面粗糙度Ra为0.8mm。它是安装卡盘的定位面。为保证卡盘的定心精度,该圆锥面必须与支承轴颈同轴,而端面必须与主轴的回转中心垂直。

4. 空套齿轮轴颈空套齿轮轴颈对支承轴颈A、B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5 mm。由于该轴颈是与齿轮孔相配合的表面,对支承轴颈应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否则引起主轴传动啮合不良,当主轴转速很高时,还会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并产生噪声。

5. 螺纹主轴上螺旋面的误差是造成压紧螺母端面跳动的原因之一,所以应控制螺纹的加工精度。当主轴上压紧螺母的端面跳动过大时,会使被压紧的滚动轴承内环的轴心线产生倾斜,从而引起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二)主轴加工的要点与措施

主轴加工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主轴支承轴颈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主轴前端内、外锥面的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它们对支承轴颈的位置精度。

主轴支承轴颈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可以采用精密磨

削方法保证。磨削前应提高精基准的精度。

保证主轴前端内、外锥面的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同样应采用精密磨削的方法。为了保证外锥面相对支承轴颈的位置精度,以及支承轴颈之间的位置精度,通常采用组合磨削法,在一次装夹中加工这些表面,如图2所示。机床上有两个独立的砂轮架,精磨在两个工位上进行,工位Ⅰ精磨前、后轴颈锥面,工位Ⅱ用角度成形砂轮,磨削主轴前端支承面和短锥面。

图2 组合磨削

主轴锥孔相对于支承轴颈的位置精度是靠采用支承轴颈A、B作为定位基准,而让被加工主轴装夹在磨床工作台上加工来保证。以支承轴颈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内锥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在精磨前端锥孔之前,应使作为定位基准的支承轴颈A、B达到一定的精度。主轴锥孔的磨削一般采用专用夹具,如图3所示。

夹具由底座1、支架2及浮动夹头3三部分组成,两个支架固定在底座上,作为工件定位基准面的两段轴颈放在支架的两个V形块上,V形块镶有硬质合金,以提高耐磨性,并减少对工件轴颈的划痕,工件的中心高应正好等于磨头砂轮轴的中心高,否则将会使锥孔母线呈双曲线,影响内锥孔的接触精度。后端的浮动卡头用锥柄装在磨床主轴的锥孔内,工件尾端插于弹性套内,用弹簧将浮动卡头外壳连同工件向左拉,通过钢球压向镶有硬质合金的锥柄端面,限制工件的轴向窜动。采用这种联接方式,可以保证工件支承轴颈的定位精度不受内圆磨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也可减少机床本身振动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a) 锥堵b) 锥套心轴

图3 锥堵与锥套心轴

主轴外圆表面的加工,应该以顶尖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但在主轴的加工过程中,随着通孔的加工,作为定位基准面的中心孔消失,工艺上常采用带有中心孔的锥堵塞到主轴两端孔中,如图3所示,让锥堵的顶尖孔起附加定位基准的作用。

(三)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主轴加工中,为了保证各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选择定位基准时,应遵循基准重合、基准统一和互为基准等重要原则,并能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表面。

由于主轴外圆表面的设计基准是主轴轴心线,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考虑应选择主轴两端的顶尖孔作为精基准面。用顶尖孔定位,还能在一次装夹中将许多外圆表面及其端面加工出来,有利于保证加工面间的位置精度。所以主轴在粗车之前应先加工顶尖孔。

为了保证支承轴颈与主轴内锥面的同轴度要求,宜按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基准面。如车小端1∶20锥孔和大端莫氏6号内锥孔时,以与前支承轴颈相邻而它们又是用同一基准加工出来的外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因支承轴颈系外锥面不便装夹);在精车各外圆(包括两个支承轴颈)时,以前、后锥孔内所配锥堵的顶尖孔为定位基面;在粗磨莫氏6号内锥孔时,又以两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粗、精磨两个支承轴颈的1∶12锥面时,再次用锥堵顶尖孔定位;最后精磨莫氏6号锥孔时,直接以精磨后的前支承轴颈和另一圆柱面定位。定位基准每转换一次,都使主轴的加工精度提高一步。

(四)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加工工序安排

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是?75h5、?80h5、?90g5、?105h5轴颈,两支承轴颈及大头锥孔。它们加工的尺寸精度在IT5~IT6之间,表面粗糙度Ra为

0.4~0.8mm。

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加工阶段(包括铣端面、加工顶尖孔、粗车外圆等);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外圆,钻通孔,车锥面、锥孔,钻大头端面各孔,精车外圆等);精加工阶段(包括精铣键槽,粗、精磨外圆、锥面、锥孔等)。

在机械加工工序中间尚需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这就决定了主轴加工各主要表面总是循着以下顺序的进行,即粗车→调质(预备热处理)→半精车→精车→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粗磨→精磨。

综上所述,主轴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安排如下:

外圆表面粗加工(以顶尖孔定位)→外圆表面半精加工(以顶尖孔定位)→钻通孔(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锥孔粗加工(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后配锥堵)→外圆表面精加工(以锥堵顶尖孔定位)→锥孔精加工(以精加工外圆面定位)。

当主要表面加工顺序确定后,就要合理地插入非主要表面加工工序。对主轴来说非主要表面指的是螺孔、键槽、螺纹等。这些表面加工一般不易出现废品,所以尽量安排在后面工序进行,主要表面加工一旦出了废品,非主要表面就不需加工了,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工时。但这些表面也不能放在主要表面精加工后,以防在加工非主要表面过程中损伤已精加工过的主要表面。

1—弹簧2—钢球3—浮动夹头4—弹性套内5—支架6—底座

图4 磨主轴锥孔夹具

对凡是需要在淬硬表面上加工的螺孔、键槽等,都应安排在淬火前加工。非淬硬表面上螺孔、键槽等一般在外圆精车之后,精磨之前进行加工。主轴螺纹,因它与主轴支承轴颈之间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所以螺纹安排在以非淬火-回火为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后的精加工阶段进行,这样半精加工后残余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和热处理后的变形,就不会影响螺纹的加工精度。

(五)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

下表A列出了CA6140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生产类型:大批生产;材料牌号:45号钢;毛坯种类:模锻件

工艺路线方案

钻48mm通孔

局部高频淬火(90g5、

短锥及莫氏6号锥孔)

粗磨75h5、90g5、

105h5外圆

前支承轴

颈及

75h5外

铣89f6花键

80h5及

M115mm外

前支承轴

颈及

75h5外

前支承轴

颈及

75h5外

四、CA6140加工中的主要问题

(一)锥堵和锥堵心轴的使用

对于空心的轴类零件,在深孔加工后,为了尽可能使各工序的定位基准面统一,一般都采用锥堵(闷头)或锥堵心轴的顶尖孔作为定位基准。

当锥度较大时,就用带锥度的拉杆心轴,当主轴锥孔的锥度比较小时,就常用锥堵,本课题CA6140主轴的锥孔分别为1:20和莫氏6号,锥度较小故选用锥堵。如图3

使用锥堵或锥堵心轴时的注意点:

1.一般不中途更换锥堵或锥堵心轴,也不要将同一锥堵或锥堵心轴卸下后再重新装上,因为不管锥堵或锥堵心轴的制造精度怎样高,其锥面和顶尖也会有程度不等的不同轴度误差,因此,必然会引起加工后的主轴外圆表面与锥孔之间的同轴度误差。如果在中途更换或卸下后再装上,就会在上述误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同轴度误差,使加工精度降低,特别在精加工时这种影响就更为明显。

2.用锥堵心轴时,两个锥堵的锥面要求同轴线,否则拧紧螺母后会使工件变形。锥堵心轴结构比较合理,其特点是右端锥堵与拉杆心轴是一体的,其锥面与顶尖孔的同轴度较好,而左端有个球面垫圈,拧紧螺母时,能保证左端锥堵与锥孔配合良好,使锥堵的锥面和工件的锥孔以及拉杆心轴上的顶尖孔,三者有较好的同轴度。

3.装配锥堵或锥堵心轴时,不能用力过大,特别是对壁厚较薄的轴类零件,

如果用力过大,会引起轴件变形,使加工后出现圆度误差等。为防止这种变形,使用塑料或尼龙制的锥堵心轴有良好效果。

(二)顶尖空的研磨

对于实心轴或锥堵上的顶尖孔,因为要承受工件的重量和切削力的作用,而常会磨损;并且工件在热处理时,顶尖孔也会随之变形。因此,在热处理工序之后和

1-油石顶尖;2-工件;3-后顶尖

图5用油石研磨顶尖孔

磨削加工之前,对顶尖孔要进行研磨,以消除误差。研磨顶尖孔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用铸铁顶尖研磨。

2.用油石或橡胶砂轮研磨。研磨时先将圆柱形油石或橡胶砂轮夹在车床的卡盘上,用装在刀架上的金刚石将油石或橡胶砂轮前端修整成顶尖形状(60°圆锥体),接着将工件顶在油石或橡胶砂轮顶尖和车床后顶尖间(图5),在加上少量润滑油(柴油或轻机油),然后开动车床使油石或橡胶砂轮转动,进行研磨。研磨过程中,用手把持工件并使它连续而缓慢地转动。

⑶用中心孔磨床磨削。中心孔磨床的磨头结构原理如图6所示。

磨头机构要求砂轮主轴具有三种运动:

①主切削运动;

②行星运动;

③往复运动:

砂轮磨料采用白刚玉或铬钢玉;硬度中软(ZR2);粒度则要依顶尖孔的表面粗糙度和生产率来选择,中心孔表面粗糙度能达到Ra0.2,以这种中心孔定位磨削轴件外圆,其外圆圆度误差可以减少到0.0008 mm,并且有较高的生产率,适与批量生产。据以上各方法分析比较针对本课题CA6140车床主轴整体结构及工装要求中心孔的研磨则采用这种磨削方法。

1-砂轮主轴;2-凸轮轴及皮带轮;3-斜导轨皮带轮及套轴;4-外斜导轨;5内斜导轨;6-杠杆;7-主轴套;8-砂轮;9-工件

图6中心孔磨头简图

五、零件的检验

零件的检验零件的检验零件的检验主轴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完以后都要按工艺规程的技术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的项目包括表面粗糙度、硬度、尺寸精度、表面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

(一)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检验

硬度是在热处理之后用硬度计抽检。表面粗糙度一般用样块比较法检验,对于精密零件可采用干涉显微镜进行测量。

(二)精度检验

精度检验应按一定顺序进行,先检验形状精度,然后检验尺寸精度,最后检验位置精度。这样可以判明和排除不同性质误差之间对测量精度的干扰。

1.形状精度检验

车床主轴的形状误差主要是指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圆度误差为轴的同一截面内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一般用千分尺按照测量直径的方法即可检测。精度高的轴需用比较仪检验。圆柱度误差是指同一轴向剖面内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同样可用千分尺检测。弯曲度可以用千分表检验,把工件放在平板上,工件转动一周,千分表读数的最大变动量就是弯曲误差值。

2.尺寸精确检验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轴的直径一般用外径千分尺检验。精度较高(公差值小于0.01mm)时,可用杠杆卡规测量。台肩长度可用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和深度千分尺检验。大批大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极限卡规检测轴的直径。长度不大而精度又高的工件,也可用比较仪检验。

3.位置精度检验

为提高检验精度和缩短检验时间,位置精度检验多采用专用检具,如图所示。

图7位置精度检验

检验时,将主轴的两支承轴颈放在同一平板上的两个V型架上,并在轴的一

端用挡铁、钢球和工艺锥堵挡住,限制主轴沿轴向稳动。两个V型架中有一个的高度时可调的。测量时先用千分表调整轴的中心在主轴前锥孔中插入检验心棒,按测量要求放置千分表,用手轻轻转动主轴,从千分表读数的变化即可测量各项误差,包括锥孔及有关表面相对支承轴颈的径向挑动和端面跳动。线,使它与测量平面平行。平板的倾斜角一般是15°,使工件轴端靠自重压向钢球。在主轴前锥孔中插入检验心棒,按测量要求放置千分表,用手轻轻转动主轴,从千分表读数的变化即可测量各项误差,包括锥孔及有关表面相对支承轴颈的径向挑动和端面跳动。

六、结论

机床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设备,欲充分发挥其高性能、高精度和高自动化的特点,除了必须掌握机床的性能、特点及操作方法外,还应在工艺分析和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并且设计出最好的加工方案。实际加工中,操作者只有具备较强的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和丰富的实践技能,并且严格按照加工工艺来操作,考虑到加工中会出现的各种精度、误差,尺寸,热处理等情况,做好充分合理的应对方法,才能保证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

结束语

本次的毕业设计,使我对这三年总体知识进行了一次总的复习,同时也对自身在专业领域的不足有了一个总体认识,以方便日后的更好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通过老师的讲解,也明白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个多月的忙碌,这次毕业设计已经基本完成,本次的设计得以完成,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纪成美老师,,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有了老师的指导,使得这些困难才能迎刃而解。除了佩服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们的作风,精神更让我敬佩。

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也许我再也不会再有机会进入校园深入的学习,我将不会有机会再接受文化的熏陶,我将不会再有机会聆听各位尊敬师长的教诲,在将要离开的时候,我十分感谢学院给我提供了一个培养我各方面能力舞台。在这两年里使我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明白了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兰建设. 械制造工艺与夹具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朱焕池. 机制制造工艺学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曾家驹. 机械制造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 金问楷.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5] 王信义,计至孝,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6] 傅水根.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 安承业.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8] 李华. 机械制造技术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 林兴光,等.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不锈钢材料加工难点分析

不锈钢材料加工难点分析 不锈钢材料加工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 该类型材料强度大,切削时切向应力大、塑性变形大,因而切削力大。此外材料导热性极差,造成切削温度升高,且高温往往集中在刀具刃口附近的狭长区域内,从而加快了刀具的磨损。 2. 加工硬化严重 奥氏体不锈钢以及一些高温合金不锈钢均为奥氏体组织,切削时加工硬化倾向大,通常是普通碳素钢的数倍,刀具在加工硬化区域内切削,使刀具寿命缩短。 3. 容易粘刀 无论是奥氏体不锈钢还是马氏体不锈钢均存在加工时切屑强韧、切削温度很高的特点。当强韧的切屑流经前刀面时,将产生粘结、熔焊等粘刀现象,影响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 4. 刀具磨损加快 上述材料一般含高熔点元素、塑性大,切削温度高,使刀具磨损加快,磨刀、换刀频繁,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刀具使用成本。 主要是降低切削线速度,进给。采用专门加工不锈钢或者高温合金的刀具,钻孔攻丝最好内冷。 不锈钢零件加工工艺

通过上述加工难点分析,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及相关刀具参数设计与普通结构钢材料应具有较大的不同,其具体加工工艺如下: 1.钻孔加工 在钻孔加工时,由于不锈钢材料导热性能差,弹性模量小,孔加工起来也比较困难。解决此类材料的孔加工难题,主要是选用合适的刀具材料,确定合理的刀具的几何参数以及刀具的切削用量。钻削上述材料时,钻头一般应选用W6Mo5Cr4V2Al、W2Mo9Cr4Co8等材质的钻头,这些材质钻头缺点是价格比较昂贵,而且难以采购。而采用常用的W18Cr4V普通标准高速钢钻头钻孔时,由于存在顶角较小、切屑太宽而不能及时排出孔外、切削液不能及时冷却钻头等缺点,再加上不锈钢材料导热性差,造成集中在刀刃上的切削温度升高,容易导致两个后刀面和主刃烧伤及崩刃,使钻头的使用寿命降低。 1)刀具几何参数设计在采用W18Cr4V普通高速钢钻头钻孔时,切削力及切削温度均集中在钻尖上,为提高钻头切削部位的耐用度,可以适当增大顶角角度,顶角一般选135°~140°,顶角增大也将使外缘前角减小,钻屑变窄,以利于排屑。但是加大顶角后,钻头的横刃变宽,造成切削阻力增大,因而必须对钻头横刃进行修磨,修磨后横刃的斜角为47°~55°,横刃前角为3°~5°,修磨横刃时,应将切削刃与圆柱面转角处修磨成圆角,以增加横刃强度。由于不锈钢材料弹性模量较小,切屑层下的金属弹性恢复大,加之加工过程中加工硬化严重,后角太小会加快钻头后刀面的磨损,而且增加了切削温度,降低钻头的寿命。因此须适当加大后角,但后角太大,将使钻头的主刃变得单薄,减小了

加工工艺及变形处理难点分析 模板

专业论文 工种:加工中心操作工 题目:液晶屏显示器框架的加工工艺及变形 处理难点分析 姓名:XXX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 等级:技师 准考证号: XXXXXXXXX 培训单位:XXXXXXXXXXXXX 鉴定单位:北京市技工教育委员会 2014年4月20号

[摘要] 本文主要写液晶屏显示器框架零件加工工艺与减小工件的变形,此工件尺寸为378mm×306mm×12mm的轧制铝板薄板,工件中间需要掏空大部分余量,工件尺寸较大,除量大,厚度薄,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精度要求较高,不易保证工件的形位公差,本文对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条件、加工刀具、装夹方法几个方面的技术改善,从而减小零件的加工变形。 [关键词] 加工工艺变形夹具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1) 绪论 (3) 目录 (2) 1 液晶屏显示器框架图图纸 (4) 2 液晶屏显示器框架简介 (6) 3 液晶屏显示器框架作用 (6) 4 液晶屏显示器框架加工工艺分析 (6) 4.1图纸分析 (6) 4.2加工精度 (6) 4.3毛坯检验 (6) 4.4夹具选择 (7) 5液晶屏显示器框架加工难点分析 (7) 5.1变形 (7) 5.2变形原因 (7) 5.3形位公差较高 (8) 6难点解决方案 (8) 6.1装夹 (8) 6.2工艺孔位置的选择 (8) 6.3刀具的选择 (9) 6.4切削参数的选择 (9) 7液晶屏显示器框架加工工艺 (9) 8小结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附件 (15)

绪论 薄板类零件是常见的工程产品,在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器以及金属家具方面相当普遍应用,较长的薄板类零件在进行加工时易发生变形、翘曲现象,切削力和薄板的弹性变形极易产生切削面的震动产生振纹,使薄板尺寸厚度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难以保证,影响薄板类变形的因素有以下几种,如切削参数、装夹方法、热变形,还有工件的内应力,但是在加工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选择好加工参数,选择合理的装夹方法就可以减小工件的变形,薄板类零件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针对对传统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加工薄板类零件,易产生的变形情况,从薄板类零件变形的类型和原因着手分析,从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条件、加工刀具、装夹方法几个方面,从而减小零件加工变形的目的。

CA6140车床杠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杠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2、零件加工工艺设计表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张 4、机械加工工序图 1 张 5、夹具体零件图 1张 6、夹具装配图 1 张目录 1(绪论..........................................3 2(杠杆加工工艺规程 (6) 2.1零件的分析 (6) 2.11零件的作用 (6)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6) 2.2杠杆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 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7) 2.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2.22基面的选择 (7) 2.23确定工艺路线 (8) 2.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寸的确定 (9) 2.25确定切削用量 (10) 2.26确定基本工时.....................20 3.夹具的设计.................................24 4.总结..........................................27 5.参考文献 (27) 1(绪论 加工工艺及夹具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巩固,是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机床夹具已成为机械加工中的重要装备。机床夹具的设计和使用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工艺措施之一。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机床夹具的改进和创造已成为广大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夹具设计的内容: 按在夹具中的作用,地位结构特点,组成夹具的元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定位元件及定位装置; (2)夹紧元件及定位装置(或者称夹紧机构); (3)夹具体; (4)对刀,引导元件及装置(包括刀具导向元件,对刀装置及靠模装置等); (5)动力装置; (6)分度,对定装置; (7)其它的元件及装置(包括夹具各部分相互连接用的以及夹具与机床相连接用的紧固螺钉,销钉,键和各种手柄等); 每个夹具不一定所有的各类元件都具备,如手动夹具就没有动力装置,一般的车床夹具不一定有刀具导向元件及分度装置。反之,按照加工等方面的要求,有些夹具上还需要设有其它装置及机构,例如在有的自动化夹具中必须有上下料装置。 专用夹具的设计主要是对以下几项内容进行设计:(1)定位装置的设计;(2)夹紧装置的设计;(3)对刀-引导装置的设计;(4)夹具体的设计;(5)其他元件及装置的设计。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所加工的零件图如下所示:

冷镦锻工艺与模具设计

以GB5786-M8六角头螺栓为例来说明...冷镦锻工艺是一种少无切削金属压力加工工艺。它是一种利用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并借助于模具,使金属体积作重新分布及转移,从而形成所需要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方法。 冷镦锻工艺的特点: 1.冷镦然是在常温条件进行的。冷镦锻可使金属零件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 2.冷镦锻工艺可以提高材料利率。它是以塑性变形为基础的压力加工方法,可实现少切削或者无切削加工。一般材料利用率都在85%以上,最高可达99%以上。 3.可提高生产效率。金属产品变形的时间和过程都比较短,特别是在多工位成形机上加工零件,可大大提高生产率。 4.冷镦锻工艺能提高产品表面粗糙度、保证产品精度。 二、冷镦锻工艺对原材料的要求 1.原材料的化学成份及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 2.原材料必须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其材料金相组织为球状珠光体4-6级。 3.原材料的硬度,为了尽可能减少材料的开裂倾向,提高模具使用寿命还要求冷拔料有尽可能低的硬度,以提高塑性。一般要求原材料的硬度在HB110~170(HRB62-88)。 4.冷拔料的尽寸精度一般应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及工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对于缩径和强缩尺寸精度要求低一些。 5.冷拔料的表面质量要求有润滑薄膜呈无光泽的暗色,同时表面不得有划痕、折叠、裂纹、拉毛、锈蚀、氧化皮及凹坑麻点等缺陷。 6.要求冷拔料半径方向脱碳层总厚度不超过原材料直径的1-1.5%(具体情况随各制造厂家的要求而定)。 7.为了保证冷成形时的切断质量,要求冷拔料具有表面较硬,而心部较软的状态。 8.冷拔料应进行冷顶锻试验,同时要求材料对冷作硬化的敏感性越低越好,以减少变形过程中,由于冷作硬化使变形抗力增加。 三、紧固件加工工艺简述 紧固件主要分两大粪:一类是螺纹类紧固件;另一类是非螺纹类紧固件或联接件。这里仅针对螺纹类紧固件进行简述。 1. 螺纹类紧固件加工流程一般都是由剪断、冷镦、或者冷挤压、切削、螺纹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生产工序组成的。 材料改制工艺流程一般为: 酸洗→拉丝→退火→磷化皂化→拉丝→(球化磷化) 螺纹类紧固件冷加工艺流程订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8.8级以下的螺纹紧固件产品加工流程 打头→清洗→搓螺纹→清洗→表面处理→包装 8.8级以下的螺纹紧固件产品加工流程 打头→清洗→切削→热处理→穿垫搓螺纹→清洗→表面处理→包装 8.8-10.9级螺纹紧固件产品加工流程 打头→清洗→切削→搓螺纹→热处理→清洗→表面处理→包装 10.9-12.9级螺纹紧固件产品加工流程 打头→清洗→热处理→切削→滚螺纹→清洗→无损检测→清洗→表面处理→包装 2. 螺纹类紧固件常用材料

(完整版)数控车床主轴设计

绪论 随着市场上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和对零件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机床已不能满足要求。数控机床由于众多的优点已成为现代机床发展的主流方向。它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设计、制造的水平,在国内外都受到高度重视。 现代数控机床是信息集成和系统自动化的基础设备,它集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于一身,具有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对加工对象的适应强等优点。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的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机械制造竞争的实质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设计中运用所学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生产实习和实验等实践知识,达到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知识的目的。通过设计分析比较机床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学习构造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和编写技术文件,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通过设计学习查阅有关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提高设计能力的目的。通过设计获得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一般机械的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一、设计题目及参数 1.1 题目 本设计的题目是数控车床的主轴组件的设计。它主要由主轴箱,主轴,电动机,主轴脉冲发生器等组成。我主要设计的是主轴部分。 主轴是加工中心的关键部位,其结构优劣对加工中心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主轴前后的受力不同,故要选用不同的轴承。 1.2参数 床身回转空间400mm 尾架顶尖与主轴端面距离1000mm 主轴卡盘外径Φ200mm 最大加工直径Φ600mm 棒料作业能力50~63mm 主轴前轴承内和110~130mm 最大扭矩480N·m 二、主轴的要求及结构 2.1主轴的要求 2.1.1旋转精度 主轴的旋转精度是指装配后,在无载荷,低转速的条件下,主轴前端工件或刀具部位的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 主轴组件的旋转精度主要取决于各主要件,如主轴、轴承、箱体孔的的制造,装配和调整精度。还决定于主轴转速,支撑的设计和性能,润滑剂及主轴组件的平衡。 通用(包括数控)机床的旋转精度已有标准规定可循。 2.1.2 静刚度 主轴组件的静刚度(简称刚度)反映组件抵抗静态外载荷变形的能力。影响主轴组件弯曲刚度的因素很多,如主轴的尺寸和形状,滚动轴承的型号,数量,配置形式和预紧,前后支撑的距离和主轴前端的悬伸量,传动件的布置方式,主轴组件的制造和装配质量等。 各类机床主轴组件的刚度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2.1.3抗振性 主轴组件工作时产生震动会降低工件的表面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缩短主轴轴承寿命,还会产生噪声影响环境。 振动表现为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两种形式。

发动机缸盖的机加工艺及加工难点

- 37 - 汽车发动机缸盖与发动机的配气和点火等重要性能密不可分。而缸盖作为复杂零件,其表述繁杂,容易使人对其机加工艺摸不着头绪。文章以直列4缸发动机铝合金缸盖为例,明晰了缸盖与相关零件的装配关系、机加工艺核心原则及关键部位加工方法。 1 装配关系 发动机缸盖的各个面及相关位置,如图1和图2所 示。 图1 缸盖的缸体结合面及相关位置 图2 缸盖的罩壳结合面及相关位置 1.1 6个外形面1.1.1 缸体结合面 与缸体结合,此面上有燃烧室。气缸的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称为压缩比,这是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参数。气缸中被压缩的可燃混合气体在燃烧室内被点火和燃烧,燃烧室容积变小,可能引起爆燃,容积变 大,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一般缸盖的燃烧室都是 () 摘要:发动机缸盖作为复杂零件,表述繁杂,文章从使用功能角度介绍了缸盖各部位重要程度,分析了缸盖与相关零部件装配关系,指出缸盖机加工艺路线的核心原则,同时阐述了其关键部位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实践表明,该原则及方法有助于把握缸盖加工关键,灵活编排工艺。 关键词:发动机缸盖;装配关系;工艺分析;加工方法 Machining Technology and Difficulties of Engine Cylinder Head Abstract: As a complex parts, it is difficult to draw a clear picture of engine cylinder he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each part’s importance of engine cylinder head and analyzes the assembling of cylinder head and related parts, pointing out that the core principles of cylinder head’s machin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some notices. 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this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ciples facilitate the holding on the key points of engine cylinder head machining and a flexible arrangement of technology. Key words: Engine cylinder head; Assembling; Technology analysis; Machining methods 发动机缸盖的机加工艺及加工难点 万方数据 默克精密工具(常州)有限公司陈圣

CA6140车床杠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学科门类:单位代码: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CA6140杠杆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XXXXXXXXX系 二○**年X X月

摘要 本设计是CA6140杠杆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CA6140杠杆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基准的选择以杠杆 Φ孔及其下表面作为精基准。先将底面加工出来,45 Φ外圆面作为粗基准,以25 然后作为定位基准,在以底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孔。整个加工过程选用组合机床。在夹具方面选用专用夹具。考虑到零件的结构尺寸简单,夹紧方式多采用手动夹紧,夹紧简单,机构设计简单,且能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杠杆零件,加工工艺,夹具,定位,夹紧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the craft processes of making the CA6140 lever spare parts and some specialized tongs in the process. The CA6140 lever spare part primarily processes the surface and bores. Generally speaking, to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flat surface process is easier than that of the bore. Therefore, this design follows the principle that surface first and then the bore, and definitely divides the process of flat surface and bore into coarse processes and precise processes to guarantee the bore processes. The basic choice is to consider 45 outside circle as rough basis and to consider 25 bore and its next surface as precise basis. The bottom is first processed out to be fixed position basis, and process the bore using the bottom as the precise basis. The whole processes choose the machine bed. In the aspects of tongs choosing, specialized tongs are use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imple construction size of the spare parts, clipping by hands is adopted. It is simple, and the organization design is simple, and can satisfy the design request. Key Words Lever spare parts, craft proces , tongs, fixed position, tight clip

冷镦机的加工工艺

冷镦机的加工工艺、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冷镦机是以墩为主专门用来批量生产螺母螺栓等紧固件的专用设备。本文从冷镦工艺、冷镦机机构及其工作原理全面解读螺丝打头冷镦机。 冷镦机是以墩为主专门用来批量生产螺母螺栓等紧固件的专用设备。世界上最早的冷镦机源自于德国。当时开发冷镦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二次大战时大量制造子弹壳。 打头机,又称为装扣机、包头机、扎头机。最早是由台湾引进过来的。现在已经普遍由国内生产。打头机属于冷镦设备,一般用来制造螺栓、螺母、铁钉、铆钉和钢球等零件称为螺丝打头冷镦机。 螺丝打头冷镦机(图1) 冷镦工艺 (1)根据金属塑变理论,在常温下对金属坯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在模腔内产生塑变,按规定的形状和尺寸成型。

(2)必须选优质“塑变”良好的金属材料,如铆螺钢,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有严格的标准。 (3)冷镦螺栓、螺母成型机械已有多型号、多系列的机种。设备性能可靠、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4)产品成型镦锻力大,配置动力在,设备一次投入大。因此生产规格M24以下最为经济。 (5)有较好的表面质量,较高的尺寸精度。因在镦锻过程中存在着冷作硬化,变形量不宜太大。减少开裂。 (6)冷镦工艺适用范围于批量大、各类规格的产品,这样才能降低成本。 现代的冷镦机已经由过去的简单两工位增加至多工位目前国内较新的品种有5模6模6模加长型冷镦机。 自动冷镦机工作原理 就是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冷态力学进行施压或冷拔,达到金属固态变形的目的。在室温下把棒材或线材的顶部加粗的锻造成形方法。冷镦主要用於制造螺栓、螺母、铁钉、铆钉和钢球等零件。锻坯材料可以是铜、铝、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和钛合金等,材料利用率可达80~90%。冷镦多在专用的冷镦机上进行,便於实现连续、多工位、自动化生产。 冷镦螺栓的典型工序(图2) 在冷镦机上能顺序完成切料、镦头、聚积、成形、倒角、搓丝、缩径和切边等工序。生产效率高,可达300件/分以上,最大冷镦工件的直径为48毫米。棒料由送料机构自动送进一定长度,切断机构将其切断成坯料,然后由夹钳传送机构依次送至聚积压形和冲孔工位进行成形。

(完整版)CA6140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最新论文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题目: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以及夹具设计学晓 班级: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前言……………………………………………………………………………….. ..5 第一章概论 (6) 1.1车床的历史及发 展…………………………………………… (6) 1.1.1车床的历 史…………………………………… (6) 1.1.2车床的诞生及发 展…………………………………… (6) 1.2普通车床及CA6140卧式车床的简

介 (7) 1.2.1普通车床的基本知 识 (7) 1.2.2 CA6140车床简 介 (9) 1.3 CA6140卧式车床主轴的作 用 (11) 1.3.1 主轴的结构特 点 (11) 1.3.2 主轴的作 用…………………………………………………… 11 第二章CA6140卧式车床主轴的选材 (12) 2.1 车床主轴的工作条件与技术要 求 (12) 2.1.1 主轴的基本要求 (12) 2.2 主轴的选材与原

因 (13) 2.3 材料的热处 理…………………………………………………… (13) 第三章CA6140卧式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 3.1 机床主轴的机械加工工艺分 析…………………………………….. 3.1.1 机床主轴的基本加工路 线…………………………………. 3.2 主轴加工工艺过 程……………………………………………………. . 3.2.1 主轴的基本要 求…………………………………………………. 3.2.2 主轴的加工工 艺………………………………………………… 第四章CA6140卧式车床主轴的加工精度及误差分析 (14) 4.1 加工精度及误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施工测量 各层柱筋的搭接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建筑物的各层相应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再按施工图在柱筋上相应位置标上梁、板底及板面等标高标记。在拆除模板时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做好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再根据施工图用钢尺量度传递到各层。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各主控线和校核应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应重新复核,查明原因。所用经纬仪等仪器定期检验校正,架设仪器时一定要严格对中、水平。 钢筋工程 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已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现场加工时要严格按照钢筋配料单给定尺寸、数量、规格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用钢丝将同种钢筋绑扎成捆再进入现场,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堆放,避免引起混乱。要求配筋人员及材料加工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按图纸要求进行配制。在许可情况下可考虑加工及施工误差,将搭接及锚固长度放大20毫米。

在绑扎柱钢筋时先按箍筋分档线,按实际个数套好箍筋,将柱箍绑到梁底部位后,加密区位暂时不绑,穿梁铁,梁筋就位后再绑扎加密区箍筋。板的负弯矩筋处绑扎时,按1米间距设置马凳。马凳长度为1米,两端为人字形支脚,禁止直接在钢筋上行走,并派专人负责检修。 板的钢筋须在模板上按间距弹线后再按线绑扎钢筋,调直。绑扎板钢筋时要注意弯钩朝向,下铁弯钩朝上,上铁钢筋钩朝下。绑扎钢丝必须朝内。 进行钢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钢筋表面严禁有油污或老锈,油污必须清理干净。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量的10%。且不应集中。配筋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熟悉图纸,了解清楚锚固、绑扎、搭接长度,保护层的有关规定,配制时要画布筋配置示意图。特殊部位必需铺钢筋放大样图。将这些规范要求的应用控制在配筋人员的手中。 模板工程 模板使用前必须把板面、板边粘结的水泥块清除干净,对因拆除而损坏的边肋的模板、翘曲变形的模板进行平整、修复,保证接缝严密,板面平整。 模板面要涂刷脱模剂,以保证砼表面的外观质量。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6CA6140C车床杠杆的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说明书

序 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 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的杠杆。它位于厢体内部:主要作用是传递纽距,帮助改变机床工作台 的运动方向。零件主体成36o角,在主视和右视两方向均有8mm 的筋板支撑,两件中部有022 0025。+φ的孔,端面和左视平面分别有M6和φ12.71.00+的螺纹孔和沉头孔.中间孔上方A 视图方向有M8螺纹孔,所有技术要 求都是为了机床总体装配.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本零件可从零件图中可知,它有三组加工面,而有位置要求,还有四组孔,也有位置和精度要求。 1、零件件底面,它是毛坯铸造出来之后等待加工的第一个面,此面将作为初基准,表面粗糙度为3.2。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即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技术要求。 2、加工中间孔,它是以底面为粗基准而加工的,它将作为精基准以完成以后的加工,为达到题目要 求我们采取钻、扩、半精铰、精铰的工序过程。最终完成0210025。+φ。 3、以中间孔为基准加工60—45的平面,此面表面粗糙度为6.3。采用粗铣即达到要求。 4、端面加工与底面加工相同,即采取粗铣、半精铣,两步工序能达到要求。 5、钻φ12.71 .00+孔,此孔将用钢球检查,我根据偏差范围选择粗钻的方法加工,即能满足要求。 6、加工M8螺纹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底孔为φ6.7,又因为本孔是沉头螺纹孔,考虑到工艺要求我们采取钻、锪、攻丝三步工序。 7、加工M6螺纹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底孔为φ5.2,又因为本孔用加工120°倒角,采用钻、倒交、攻丝三步工序。在加工的适当工艺过程中我们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以满足工艺要求。 由以上工艺过成的完成,本零件也按要求加工完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由零件要求可知,零件的材料为HT200,考虑到本零件在具体工作的受力情况,我们选择砂型铸造,足以满足要求,又因为零件是中批量生产,所以选择砂型铸造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最佳方法。 (二) 基准面的选择

冷镦线材改制加工工艺.

冷镦线材改制加工工艺 1、序言 紧固件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而紧固件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使用的冷镦材料的质量。其中如成分偏析、疏松和夹杂物等材料的冶金质量,作为使用者的机械厂往往难以改变。但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组织结构和韧性,则与随后的材料加工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性能实际上就是材料的冷镦性能、切削性能、热处理性能的体现。因此研究和掌握冷镦线材的加工工艺特性是制造优质冷镦线材和保证紧固件质量的基础。 2、冷镦线材的选择: 2.1、钢材牌号选择 钢材牌号应根据产品图纸和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择,表1可供选材时参考(见表1)。也可选择相应日本牌号的材料(见表2)。 表1 钢材牌号的选择

注:当紧固件规格较大时为保证材料热处理性能,应选用较高一个档次的材料。 2.2、拉丝车间应按生产计划领取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材料改 制,检验不合格的钢材不能投产。 3、改制工艺: 3.1、钢材(盘圆)改制工艺流程: 在金相组织正常和拉拔减面率不大于35%的情况下,中低碳钢一般可不进行球化退火,而直接进行拉拔,但中碳合金钢应在

退火后进行材料改制,当材料需要两次或两次以上拉拔时,第一次的拉拔比宜控制在20%~25%,最后一道拉拔前应进行中间退火处理,且拉拔比宜控制在15%~20%。 3.2、退火 3.2.1、退火工艺 a、球化退火:热轧盘条的首次退火一般在真空退火炉或井式炉中进行球化处理,其目的是使珠光体完全球化并均匀分布在铁素体的机体上,使材料获得最好的塑性和最低的硬度。其工艺为750℃~780℃充分加热,然后在680℃~700℃等温转变。具体的参数取决于炉型、材料的种类和装炉量,合适的工艺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b、再结晶退火:经过加工的材料,第二次退火应采用再结晶退火处理,同样是在真空炉或井式炉中进行。其目的是使产生了加工硬化的材料消除应力,使各向异性的铁素体组织重结晶,重新软化回复良好的塑性。其工艺为680℃~700℃充分加热保温,随炉冷却到550℃出炉。具体的参数取决于炉型、材料的种类和装炉量,合适的工艺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3.2.2退火作业 a、操作者应熟悉真空退火炉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给定的球化退火工艺进行操作,每隔1~2小时检查一次炉温,并作好记录。 b、退火装炉量应控制在真空退火炉的额定装载量范围内,不得超负荷生产。待退火线材捆扎不宜过紧,以便于均热。装炉要领:装出炉时应注意勿使炉口密封受损、尽可能相同材质和状态的材料同炉处理、材料入炉不要阻碍炉内气流循环、潮湿的材料升温到300℃后提升炉盖排除水汽5分钟后在重新盖好盖升温。 c、炉子被抽真空后应回充氮气,真空度应达到1330~133Pa,如果不回充氮气,则炉内真空度应达到133~13.3Pa。充入炉子内氮

杠杆自动车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课程设计与综合训练 讲明书 杠杆(CA1340自动车床)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08机制2Z 姓名:朱健

学号: 08321220 指导教师姓名:范真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1年 12 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杠杆(CA1340自动车床)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1.零件图 1张

2.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夹具装配图 1张 6.夹具零件图 1张 7.课程设计讲明书 1份 录目 第1章课程设计 (1) 1.1零件分

析 (1) 1.1.1、零件的作用 (1)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3、尺寸和粗糙度的要求 (2) 1.2毛坯的设计 (2) 1.2.1选择毛坯 (2) 1.2.2确定毛坯尺寸 (3) 1.3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

线....................................3 1.3.1基面的选择 (3) 1.3.2、粗基准的选择 (3) 1.3.3、精基准的选择 (3) 1.3.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 1.3.5、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4) 1.4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6 1.4.1、依照不同的工序选择不同的机床 (6) 1.4.2、刀具选择 (7)

1.4.3、选择量具 (7) 1.5确定切削用量及差不多时刻..........................................8 1.5.1、切削用量确定 (8) 1.5.2、差不多时刻的确定 (9) 1.6夹具设计 (18) 1.6.1、提出问题 (18) 1.6.2、设计思想 (18)

冷镦工艺

冷镦时,金属材料的变形形式和变形程度,是由材料尺寸、工件形状决定的,由此可求出材料镦锻比和镦锻率。 镦锻比主要用于工艺设计,决定工件的镦锻次数,用以对材料受力、模具寿命、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依据。 (1).镦锻比(S) 又称镦粗比,即被镦锻材料镦锻部分长度h0和直径d0的比值。即: 用镦锻比可以确定镦锻过程中技术上的难易程序,镦锻比愈小,加工愈容易;镦锻比较大时,在制定工艺时应该适当增加镦锻关键次数。镦锻比是设计工艺的重要依据。 (2).镦锻论(ε) 又称变形程度,是材料镦锻部分高度方向上的压缩量与材料镦锻部分的高度的比值。

即: 在塑性变形中,当工件变形程度超过金属材料本身许可变形程度时,在工件的侧面就会出现裂纹。 (3)冷抗日压变形程度表示方法多用断面减缩εF表示①正挤压:

二、镦锻次数的确定 确定镦锻次数,一般考虑下述因素 (1)形成头部的坯料长度与直径的比值h00/d00如果比值过大,一次镦就会产生纵向弯曲(见图3),形成头部后会出现夹层、皱皮或局部不充满,头形偏心等质量问题,这就需用增加镦粗次数来解决。即先把坯料镦成一个锥形,然后将锥形镦成所需形状(见图4) 一般根据经验可按下列数据来决定镦锻次数: 当h0/d0≤2.5时,镦锻一次; 当2.5≤h0/d0≤4.5时,镦锻二次; 当4.5≤h0/d0≤6.5时,镦锻三次;

(2)工件头部直径D与高度之比D/H 当D大而H小,这时h0/d0值可能并不大,但一次镦粗可能造成边缘开裂,就要考虑增加镦锻次数。 (3)工件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头形复杂的零件,对镦锻次数也有影响。,如半圆装潢螺钉,虽然h0/d0<2.5,D/F也不大,但一次镦粗达不到光洁度要求,头部形状也不易完整镦粗,所以普遍采用二次镦锻成形;冷镦凹穴六角螺栓,由于头部形状较复杂,虽然h0/d0<2.5,但一般采用三次镦锻工艺。 在整体凹模冷镦自动机工作时,镦锻头部和使杆部局部镦粗的作用力,限制了杆部的长度,过长的杆部会产生很大顶料力使自动机工作不正常。一般长度与直径d0比值: Lma/d0<9.5~10 当选用坯料直径大于螺栓杆部直径,以挤压方式加工螺栓时,确定镦锻次数不再以h0/d0作为主要依据。因为这时坯料不会发生纵向弯曲,而应考虑挤压杆部和镦粗头部的形状所需加工步骤。选用粗线材镦制螺栓,头部镦粗杆部二次缩径工艺称为冷镦挤复合工艺,亦称二次缩径工艺。此时必须考虑杆部挤压程度是否在材料许用挤压程度范围内。在总变形程度确定的情况下,工件需要的变形次数与材料性质、工模具质量、润滑条件等方面因素有关。 金属材料塑性好,一次变形程度大,挤压次数少。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 决方案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施工测量 各层柱筋的搭接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建筑物的各层相应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再按施工图在柱筋上相应位置标上梁、板底及板面等标高标记。在拆除模板时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做好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再根据施工图用钢尺量度传递到各层。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各主控线和校核应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应重新复核,查明原因。所用经纬仪等仪器定期检验校正,架设仪器时一定要严格对中、水平。 钢筋工程 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已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现场加工时要严格按照钢筋配料单给定尺寸、数量、规格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用钢丝将同种钢筋绑扎成捆再进入现场,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堆放,避免引起混乱。要求配筋人员及材料加工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按图纸要求进行配制。在许可情况下可考虑加工及施工误差,将搭接及锚固长度放大20毫米。 在绑扎柱钢筋时先按箍筋分档线,按实际个数套好箍筋,将柱箍绑到梁底部位后,加密区位暂时不绑,穿梁铁,梁筋就位

后再绑扎加密区箍筋。板的负弯矩筋处绑扎时,按1米间距设置马凳。马凳长度为1米,两端为人字形支脚,禁止直接在钢筋上行走,并派专人负责检修。 板的钢筋须在模板上按间距弹线后再按线绑扎钢筋,调直。绑扎板钢筋时要注意弯钩朝向,下铁弯钩朝上,上铁钢筋钩朝下。绑扎钢丝必须朝内。 进行钢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钢筋表面严禁有油污或老锈,油污必须清理干净。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量的10%。且不应集中。配筋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熟悉图纸,了解清楚锚固、绑扎、搭接长度,保护层的有关规定,配制时要画布筋配置示意图。特殊部位必须铺钢筋放大样图。将这些规范要求的应用控制在配筋人员的手中。 模板工程 模板使用前必须把板面、板边粘结的水泥块清除干净,对因拆除而损坏的边肋的模板、翘曲变形的模板进行平整、修复,保证接缝严密,板面平整。 模板面要涂刷脱模剂,以保证砼表面的外观质量。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系统要经过计算,确定支撑的间距。使用前应检查模板质量,不符合质量的模板不得投入使用。 模板安装必须在楼层放线、验线之后进行。放线时要弹出

CA6140车床杠杆工艺设计说明书

CA6140车床杠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设计容: 1、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2、零件加工工艺设计表 1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 4、机械加工工序图 1 5、夹具体零件图 1 6、夹具装配图 1

目录 1.绪论 (3) 2.杠杆加工工艺规程 (6) 2.1零件的分析 (6) 2.11零件的作用 (6)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6) 2.2杠杆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 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7) 2.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 2.22基面的选择 (7) 2.23确定工艺路线 (8) 2.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寸的确定 (9) 2.25确定切削用量 (10) 2.26确定基本工时 (20) 3.夹具的设计 (24)

4.总结 (27) 5.参考文献 (27) 1.绪论 加工工艺及夹具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巩固,是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机床夹具已成为机械加工中的重要装备。机床夹具的设计和使用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工艺措施之一。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机床夹具的改进和创造已成为广大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技术革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夹具设计的容: 按在夹具中的作用,地位结构特点,组成夹具的元件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定位元件及定位装置; (2)夹紧元件及定位装置(或者称夹紧机构); (3)夹具体; (4)对刀,引导元件及装置(包括刀具导向元件,对刀装置及靠模装置等); (5)动力装置; (6)分度,对定装置; (7)其它的元件及装置(包括夹具各部分相互连接用的以及夹具与机床相连接用的紧固螺钉,销钉,键和各种手柄等); 每个夹具不一定所有的各类元件都具备,如手动夹具就没有动力装置,一般的车床夹具不一定有刀具导向元件及分度装置。反之,按照加工等方面的要求,有些夹具上还需要设有其它装置及机构,例如在有的自动化夹具中必须有上下料装置。 专用夹具的设计主要是对以下几项容进行设计:(1)定位装置的设计;

不锈钢加工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全面分析】

不锈钢加工难点分析及解决办法【全面分析】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数控系统、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摘要】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对零件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需材料有时必须满足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等特殊要求,由此产生了一批难加工材料,对加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为对象,结合我所加工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不锈钢的加工难点,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不锈钢;切削加工;加工方法 1.引言 与优质碳素结构钢相比,不锈钢材料加入了Cr、Ni、N、Nb、Mo等合金元素。这些合金元素的增加,不仅提高了钢的耐蚀性,对不锈钢的机械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如马氏体不锈钢4Cr13与45号中碳钢相比,具有相同的含碳量,但相对切削加工性只有45钢的58%;奥氏体不锈1Cr18Ni9Ti只有40%,而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韧性高、切削性更差。 2.不锈钢材料切削难点分析 在实际加工中,切削不锈钢往往伴随着断刀、粘刀现象的发生。由于不锈钢在切削时塑性变形大,产生的切屑不易折断、易粘结,导致在切削过程中加工硬

化严重,每一次走刀都对下一次切削产生硬化层,经过层层积累,不锈钢在切削过程中的硬度越来越大,需要的切削力也随之升高。 加工硬化层的产生、切削力的增高必然导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增大,切削温度也随之升高。并且,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较小,散热条件差,大量切削热集中刀具与工件之间,使已加工表面恶化,严重影响了已加工表面的质量。而且,切削温度的升高会加剧刀具磨损,使刀具前刀面产生月牙洼,切削刃产生缺口,从而影响工件表面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 3.提高不锈钢加工质量的方法 由上可以看出,不锈钢的加工比较困难,切削时易产生硬化层,容易断刀;产生的切屑不易折断,导致粘刀,会加剧刀具的磨损。针对不锈钢这些切削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我们从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及冷却方式三方面入手,找到提高不锈钢加工质量的方法。 3.1 刀具材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刀具是加工出高质量零件的基础。刀具太差,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选择过好的刀具,虽然能满足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但容易造成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结合不锈钢切削时散热条件差、产生加工硬化层、易粘刀等特点,选择的刀具材料应满足耐热性好、耐磨性高、与不锈钢亲和作用小的特点。 3.1.1 高速钢 高速钢是加入W、Mo、Cr、V、Go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强度和韧性配合好,抗冲击振动的能力较强。在高速切削产生高热情况下(约500℃)仍能保持高的硬度(HRC仍在60以上),高速钢红硬性好,适合制作铣刀、车刀等铣削刀具,可以满足不锈钢切削时产生的硬化层及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