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

目录

简介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建设

简介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信息化的概念

1一般性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2通信经济学中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概念定义者:骆永华] [此定义综合了以下学者的定义]

1〉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因此,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林毅夫等指出:“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

3〉赵苹等给信息化所下的定义则是:“信息化是指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较高的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使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3.信息管理学定义:

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品牌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品牌2.0理论

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品牌母体树冠部份的支持网络,庞大的品牌识别系统必须对应有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如果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品牌识别系统的要求,品牌识别系统也将受到伤害,会自动调低到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可以支撑的大小,这是品牌母体的自我调整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品牌进行了很好的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初看起来是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品牌,但却不能持久,并马上出现了负品牌效应(品牌的负面元素暴露进行损害品牌的美誉度)。

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是品牌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平台,并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甚至许多企业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设而生存。

品牌指数数据模型中的信息化建设权值为10分,当品牌在企业规模、通讯系统、网络、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设内容时,品牌指数将给予加分。

在品牌2.0理论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作为品牌母体树冠部份的支撑物,同属自触点,也就是品牌母体可以主导的部份。

品牌信息化建设必须详细分析、系统实施。品牌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根据本品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千万别好高骛远,在中国,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极其常见,尤其是CRM、ERP领域。对品牌来说,错误的信息化建设决策有可能带来比未进行有效信息化建设更大的风险。

2008年信息化三大亮点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作了题为《应对困难和挑战,确保平稳较快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报告,要求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扭转当前工业增速下滑趋势,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三大成效凸显

李毅中在总结2008年的主要工作时说,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多方面严峻挑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面对工业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全系统坚决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克服困难,力保工业平稳增长。

2008年,在信息产业相关领域,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重大装备、关键工艺、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完善了标准制订机制,全年共发布标准1676项,淘汰落后标准445项,积极参与了信息产业有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各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达575家,建立了一批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平台。

二、通信业改革发展和奥运保障取得显著成效。实施电信体制改革,电信市场监管得到加强,基础电信市场三家骨干企业实现了平稳重组。TD-SCDMA的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成功为奥运提供商用服务,36项措施已落实21项,二期网络建设全面启动,3年发展规划

已经确定。加强无线电集中统一管理,维护了空中电波秩序。全力做好奥运科技研发、通信保障、无线电、信息安全等工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钢铁、石化、烟草等行业广泛应用,在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明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稳步开展,98.5%以上的地市级政府、85%以上的县级政府建立了政府网站。农村信息化广泛开展,涌现出宁夏等一批典型。

2009年四项举措跟进

李毅中强调说,2009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做好全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对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增长、保发展、保稳定而言,意义重大。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与信息产业相关的工作包括:

一、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其中包括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咨询、现代物流、融资信贷等工业服务业,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产业发展。

二、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装备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

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动出台新的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认定一批国家重大装备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重点实验室,建立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产业联盟、专利池等创新形式。

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或参与的有9个,包括“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

强化标准管理,迅速扭转标准化工作滞后局面。标准是技术的高端。要根据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急需,完善工业标准化运行机制,做好标准与规划、产业政策的协同,促进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2009年要全面开展标准清理工作,重点清理标龄超过10年的标准。加快制订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船舶、节能和安全生产等一批重点标准,做好4G标准国际化工作。

三、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信息技术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等优势,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要结合工业技术改造,继续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发展应用电子技术、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提供支撑。

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已建重点业务系统的应用水平,推动系统间业务协同,推进政府信息共享。继续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试点工作。推进农村信息化向纵深开展,推进“三网融合”。开展重点行业的信息化评估工作。推动面向企业电子商务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

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推进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基础性工作,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工程。加强对政府部门、重点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

全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检查。加强信息安全战略研究,制订信息安全服务管理政策,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推广国产信息安全产品。规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秩序。

四、推进通信业改革和监管,抓好TD—SCDMA发展。

通信业移动化、宽带化、IP化、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话音业务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型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格局出现新变化。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创新业务模式,推广新技术、新业务,拓展行业应用市场,壮大提升产业链。2009年,业务总量争取增长15%左右,业务收入增长6%左右。

以发放3G牌照、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TD发展。目前我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将发放3G牌照,明后两年预计完成3G投资2800亿元左右。要抓紧制定出台并实施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进一步优化竞争格局。各运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加快3G网络建设。目前,TD-SCDMA发展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政府部门要继续给予强力支持,逐项落实扶持措施。强化运营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进核心芯片、终端及测试设备产业化,加强增强型技术研发。运营企业要全力做好二期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丰富业务应用,实现大规模商用。

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加强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针对电信重组后的新情况,引导企业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有序竞争。积极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减少和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规范通信建设市场招投标行为。抓紧出台扶持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分类管理,促进规范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着力解决互联网间架构、网络互通等热点、难点问题,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种侵害用户权益的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企业责任,净化网络环境。

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分析了信息化概念的起源和内涵,介绍了我国国

本章对信息时代与信息化的大背景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分析了信息化概念的起源和内涵,介绍了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基本形式和战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2.理解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3.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和措施 4.了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式 5.了解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本章知识点 1.信息化的定义与内涵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化的内涵: (1)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过程。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是对发展状况的描述。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社会、行业或企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以信息为基础(Information-Based)的程度。 2.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及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

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是: (1)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2)建设国家信息网络 (3)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4)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 (5)培育信息化人才 (6)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 3.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具体目标是: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3)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4)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为了实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近期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1)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最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1)

无线通信技术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通信设备,为通信设备之间提供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信息传输的实际载体。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都是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电磁波频谱的使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通信过程的信息传输能力。 传输介质可以分为三大类:①有线通信,②无线通信,③光纤通信。 对于不同的传输介质,适宜使用不同的频率。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不同传输媒介可提供不同的通信的带宽。带宽即是可供使用的频谱宽度,高带宽传输介质可以承载较高的比特率。 2无线信道简介 信道又指“通路”,两点之间用于收发的单向或双向通路。可分为有线、无线两大类。

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很多。有限信道典型的信噪比约为46dB,(信号电平比噪声电平高4万倍)。无限信道信噪比波动通常不超过2dB,同时有多重因素会导致信号衰落(骤然降低)。引起衰落的因素有环境有关。 2.1无线信道的传播机制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机制如下: ①直射:即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②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发生反射,反射一般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墙壁表面发生; ③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锐的物体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④散射:当无线路径中存在小于波长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这种障碍物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发生散射。散射发生在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它不规则物体上,一般树叶、灯柱等会引起散射。 2.2无线信道的指标 (1)传播损耗:包括以下三类。 ①路径损耗:电波弥散特性造成,反映在公里量级空间距离内,接收信号电平的衰减(也称为大尺度衰落); ②阴影衰落:即慢衰落,是接收信号的场强在长时间内的缓慢变化,一般由于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由于障碍物的电磁场阴影区所引起的; ③多径衰落:即快衰落,是接收信号场强在整个波长内迅速的随机变化,一般主要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 (2)传播时延:包括传播时延的平均值、传播时延的最大值和传播时延的统计特性等; (3)时延扩展: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方向到达接收端会引起时延扩展,时延扩展是对信道色散效应的描述; (4)多普勒扩展:是一种由于多普勒频移现象引起的衰落过程的频率扩散,又称时间选择性衰落,是对信道时变效应的描述; (5)干扰:包括干扰的性质以及干扰的强度。 2.3无线信道模型 无线信道模型一般可分为室内传播模型和室外传播模型,后者又可以分为宏蜂窝模型和微蜂窝模型。 (1)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小、环境变动较大、不受气候影响,但受建筑材料影响大。典型模型包括: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等; (2)室外宏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架设较高、覆盖范围较大时所使用的一类模型。实际使用中一般是几种宏蜂窝模型结合使用来完成网络规划; (3)室外微蜂窝模型:当基站天线的架设高度在3~6m时,多使用室外微蜂窝模型;其描述的损耗可分为视距损耗与非视距损耗。

项目管理基本概念题1

应掌握的基本概念:(以下内容将包含在选择、填空和问答题中) 1、项目的定义 一般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的时间、人员和资源约束条件下,所开展的一种具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工作。 2、项目管理的定义 1.项目管理是使用各种管理方法、技术和知识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各项活动所开展的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涉及到对于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样五个具体的管理过程(或内容)。 3、一个项目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工作阶段: 1.项目的定义与决策阶段 2.项目的计划和设计阶段 3.项目的实施与控制阶段 4.项目的完工与交付阶段 4、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按照PMI的体系可以划分为如下九个主要的方面。 1.项目集成管理 确保各种项目工作和项目的成功要素能够很好的协调与配合,以及相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2.项目范围管理 计划和界定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必须要完成的工作的管理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3.项目时间管理 又叫项目工期进度管理,是有关如何按时完成项目工作的理论、方法、工具。 4.项目成本管理 又叫项目选价管理,是如何在不超出项目预算的情况下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5.项目质量管理 如何确保项目质量,以及保证项目质量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项目所涉及的人力资源,以及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7.项目沟通管理 如何有效、及时地生成、收集、储存、处理和最有效的使用项目信息,以及在项目信息和沟通管理方面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8.项目风险管理 如何识别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风险和应对项目风险,以及项目风险管理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 9.项目采购管理 也叫做项目获得管理,是有关从项目组织外部寻求和获得各种商品与劳务的管理,以及这一管理所需的理论、方法、工具。 5、项目管理过程 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或项目阶段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项目管理过程。这种项目管理过程一般由五个不同的管理具体工作过程构成。 1.起始过程 它包含有:定义一个项目阶段的工作与活动、决策一个项目或项目阶段的起始与否,以及决定是否

信息化试题(116)

中干公开竞聘通用知识题库——信息化部分 一、填空题 1、ERP的中文含义是企业资源计划_ 。 2、MRP的中文含义是__物料需求计划_ 。 3、CAD的中文含义是__计算机辅助设计_ _。 4、CAE的中文含义是___计算机辅助工程___。 5、CAPP的中文含义是__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___。 6、CAM的中文含义是___计算机辅助制造(或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___。 7、CAQ的中文含义是___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___。 8、CAT的中文含义是___计算机辅助测试___。 9、SCM的中文含义是___供应链管理___。 10、CRM的中文含义是___客户关系管理___。 11、OA的中文含义是___办公自动化___。 12、PDM的中文含义是___产品数据管理___。 13、PLM的中文含义是___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___。 14、MES的中文含义是___制造执行系统___。 15、EIP的中文含义是___企业信息门户___。 16、CIO的中文含义是___信息主管___。 17、“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18、信息化系统分为单元系统层、信息化平台层和系统集成层。 19、工厂使用的CAD软件是 PRO/E 。 20、CAD软件分为二维CAD软件和三维CAD软件。 21、ERP系统对企业中的所有资源进行集成管理,主要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 22、OA系统的核心是工作流管理。 2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24、打印机分类主要包括: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25、要打开某个文件/文件夹的快捷菜单,需要用鼠标右键单击对

433MHz无线通信

433MHz无线通信 一、基本概念 工作频率:433.92MHz 调制方式:ASK/OOK、FSK、GFSK 现有的大多数远程控制和接收器解决方案都使用ASK/OOK调试方法。ASK是“振幅键控”,也称为“振幅键控”。也称为“on键”,作为ook(on键)信号被记录。ASK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调制方法。幅移键控(ask)等效于模拟信号中的幅度调制,以将载波频率信号乘以二进制。振幅偏移使用频率和相位作为常数,振幅作为变量。信息比特以载波的振幅来传输。如图所示,是ASK调制方式的典型的时域波形。 二、编码和解码 以遥控器为例。在明确调制方式之后,需要就遥控编码方式达成一致。一组远程控制代码通常必须包含“指南/起始代码”、“用户代码”、“数据代码”、“结束代码”和“重复代码”,格式如下: 决定了编码的构成之后,必须明确“逻辑0”和“逻辑1”的表现方法。它们可

以按照标准的编码方式,也可以进行自定义。标准编码方法可以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或其他方法。自定义编码方案时,可以参考下图所示的编码规则。主要是电平序列和电平长度的组合。 三、参考例 根据测得的遥控码波形可知,在433MHz接收机输出的信号中,电平维持时间为20ms、9ms、1.6ms、700us。逻辑1指示1.6ms高电平+700us低电平,逻辑0指示700us高电平+1.6ms低电平,启动/启动代码指示9ms高电平,逻辑700us高电平+20ms低电平的结束代码指示“重复代码”的启动。 在编程中,检测并计数了700us的电平。为了确保充分的容错性,计时器中断必须在100us以下。显然,使用计时器中断进行处理是不合理的。在本例中,将外部中断+计时器计数方式用于电平长采样。外部中断由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边缘触发模式根据中断中的当前等级进行切换。计时器使用系统时钟(16.6MHz)除以64作为时钟源并且具有足以增加接收器的容错能力的分辨率。在数据采样逻辑中,确定下降沿处以当前高电平表示的逻辑值,上升确认在上述步骤中生成的逻辑值,如果逻辑值合法,则记录该逻辑值,如果逻辑值不合法,则丢弃该逻辑值,初始化接收器,并且等待下一数据。程序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1.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项目投资的基本概念

项目投资的基本概念 黄大方 一、项目投资的相关概念 1、投资主体 投资人或从债权人也可以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间接投资主体)。这三种人都要从各自的立场分析评价投资项目。 企业项目投资的直接投资主体就是企业本身。 2、项目计算期 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建设起点)开始到最终清理(终结点)结束整个 过程的全部时间,包括建设期和生产经营期。 n =s+p 从上述数轴中应该明白六点:建设期起点(项目计算期起点);建设期终点(经营期起点);经营期终点(项目计算期终点)。 NCF1 :第1年现金净流量( 假定其全部发生于第1年末现金净流量) NCF2:第2年现金净流量(假定其全部发生于第2年末现金净流量) 注意NCF 与N 、S 、P 之间的换算关系如某项目建设期为3年,生产经营期7年,则: NCF9=NCF (3+6)表示项目计算期第9年,也是生产经营期第6年的净现金流量。 如某项目建设期为3年,生产经营期7年,则:项目计算期第7年即为生产经营期第4年(7-3);生产经营期第2年即为项目计算期第5年(3+2)。 3、投资项目的有关价值指标 1)原始总投资等于企业为使项目完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经营而垫支的全部现实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原始总投资可以一次投入,也可以分次投入。 2)投资总额等于原始总投资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与其资本化利息之和称为固定资产原值。

投资决策中的现金流量,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是指项目开始投资量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 (1)固定资产投资。 (2)其他长期资产投资。 (3)流动资金投资。 (4)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2、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项目完成后,就整个寿命周期内由于下沉生产营业所带来的现金流量。此类现金流量可按年计算。其值等于营业现金收入减去营业现金支出和 税金支出后的差额。 应该注意的是,定期损益计算的净收益和营业上实际发生的现金流量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根据权责发生制进行定期的损益计算,费用中包括了非现金支出的部分(主要是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费)。因此,以定期操作益计算的净收益为基础,可按下式调整计算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定期操作益计算的净收益+非现金支出的成本费用 3、终结点现金流量 终结点现金流量是指项目经济寿命终结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 a)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或残值收入 b)原垫支的流量资金回收额。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 目录 简介 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生产力 信息化建设 简介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根据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

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信息化的概念 1一般性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如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

企业信息化常用名词解释汇总

企业信息化常用名词解释汇总 HRM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企业管理人员和人才的方法探讨。 CC 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 Commerce,企业内部、企业与其业务伙伴之间或者贸易社区的参与者之间协同交互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商务模式。 ASP ASP全称为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意即应用服务提供商。按照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可以解释为―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托管、管理应用程序及相关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现也用来描述信息化建设的外包。 CIM(S) CIM(S)理念大致有三个阶段的变化。 在1973年,美国人约瑟夫·哈灵顿博士提出了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这个术语。CIM最初的定义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一个通用的基于方法的系统,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形成未来高效的、有竞争力的工厂。 在80年代初,基于CIM理念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在国外曾经流行了5~10年的时间,随后逐渐淡出。自1987年起,CIMS在中国开始得到重视,作为国家级的项目开始了大规模的研究与推广,并曾经一度形成―CIMS热‖,但是同时伴有学术界的争议。这时CIMS的定义是:一个有效的信息集成平台,把人及其经营知识和能力与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以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率和灵活性。由此,将一个企业所有的人员、功能、信息和组织方面集成为一个整体。[ISO:TC184/SC5/WG1,1992] 在90年代后期,CIMS原有的含义已经不能准确地诠释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的实际情况。经过CIMS专家组的研讨,―传统CIMS‖演变为―现代CIMS‖理念: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其定义也改变为:―CIMS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现代制造类企业的理念。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三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达到产品(P)上市快(T)、高质(Q)、低耗(C)、服务好(S)、环境清洁(E),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总体上说,CIMS在国外学术研究比较多,企业实践比较少。在国内,学术研究和企业实践都曾经比较频繁,但是,在CIMS需要多学科综合、多团队交叉、高度自动化、高资金投入

专用无线通信基本概念0805

专用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培训手册 . 上海新干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一、术语和缩略语Glossary of Terms (3) 二、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 (4) 三、常用指标 (6) 四、其它 (6) 五、常用符号 (8) 注意:1、因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2、本手册仅作为培训使用,请参照随机资料。

一、术语和缩略语Glossary of Terms RF Radio Frequency 发射频率 Rx Receiver 接收机 Tx Transmitter 发送机 S/N Serial Number 串号,本设备每一单元对应一个工厂唯一的编号。Repeater or Cell Enhancer A Radio Frequency (RF) amplifier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amplify and re-broadcast Mobile Station (MS) and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signals. 中继器或者单元放大器一种同时放大和转发移动台(MS)和基站(BTS)信号的 射频放大器。 Band Selective Repeater A Cell Enhancer designed for operation on a range of channels within a specified frequency band. 带宽选频中继器一个用来在特定的频率带宽里工作的单元放大器。Channel Selective Repeater A Cell Enhancer, designed for operation on specified channel(s) within a specified frequency band. Channel frequencies may be factory set, remotely set by computer, or on-site programmable. 信道选择中继器一个单元放大器,用来在特定带宽里的工作。信道频率可以 在工厂设定,由计算机设定,或者现场写频。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地台 M.S.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 C/NR Carrier-to-Noise Ratio 载噪比 Downlink (D.L.) RF signals transmitted from the BTS and to the MS 下行链路从BTS传到MS的RF信号。 Uplink (U.L.) RF signals transmitted from the MS to the BTS 上行链路从MS传到BTS的RF信号。 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 GND Ground 地 DC Direct Current 直流 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

现代生活中无线通信

生活中的无线通信 (公选课)结课论文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超宽带(UWB)技术 专业班级:海洋13-1班 学号:0116 姓名:张然 指导老师:梁娜 日期:2014-12-12 摘要 本文主要对UWB通信技术进行简要的阐释。首先对UWB的技术背景、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技术应用范围脉冲无线电技术技术解决方案无载波脉冲方案单载波DS-CDMA方案 关键词:USB;脉冲;调制;家庭 目录 1 前言 (4) 1 UWB基本概念 (5) 2 UWB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5) 3 UWB的发展现状 (6) 4 关键技术,研究热点 (7) 4.1脉冲信号的产生 (7) 4.2调制方式 (8) (8) (8) 4.3收发机的设计 (9) 4.4中国对UWB电磁兼容性研究 (9) 5 家庭无线通信是UWB的发展方向之一 (10) 参考文献 (11)

1 前言 目前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就是所谓"UWB(Ultra WideBand,超宽带无线技术)"技术。正如其名称一样,UWB技术是一种使用1GHz 以上带宽的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被认为是未来五年电信热门技术之一。但是UWB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实际上是整合了业界已经成熟的技术如无线USB、无线1394等连接技术,本文就是对UWB做一简单的介绍。 1 UWB基本概念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主要作 为军事技术在雷达等通信设备中使 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超宛带技术又被重新提出,并倍受关 注。UWB是指信号带宽大于500MHz或 者是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 25%。与常见的通信方式使用连续的载波不同,UWB采用极短的脉冲信号来传送信息,通常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只有几十皮秒到几纳秒的时间。这些脉冲所占用的带宽甚至高达几GHz,因此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几百Mbps。在高速通信的同时,UWB设备的发射功率却很小,仅仅是现有设备的几百分之一,对于普通的非UWB接收机来说近似于噪声,因此从理论上讲,UWB可以与现有无线电设备共享带宽。所以,UWB是一种高速而又低功耗的数据通信方式,它有望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Intel、Motorola、Sony等知名大公司正在进行UWB无线设备的开发和推广。 2 UWB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 鉴于UWB信号是持续时间非常短的脉冲串,占用带宽大,因此它有一些十分 独特的优点和用途。在通信领域,UWB可以提供高速率的无线通信。在雷达方面,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和意义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 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 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 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

建设工程项目基本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基本概念 一、建设工程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为完成依法立项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等)而进行的、有起止日期的、达到规定要求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包括策划、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和移交等。 二、建设工程项目的分类 (一)按建设性质划分 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 新建项目:有两种情况 (1)从无到有。 (2)如果在扩建的过程中,新增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的三倍以上。 (二)按建设规模划分 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类;更新改造项目按照投资额分为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项目两类。 1.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作为大中型(或限额上)项目。 2.否则为小型(或限额以下)项目。 注:更新改造的项目应该按照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来划分。

三、建设工程项目的组成 建设工程项目可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特点: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整体性强和固定性等特征。 1、单项工程: 单项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也有称作为工程项目。如工厂中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住宅;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它是基建项目的组成部分。 2、单位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和独立施工条件,不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效益的工程,它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如生产车间这个单项工程是由厂房建筑工程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等单位工程所组成。建筑工程还可以细分为一般土建工程、水暖卫工程、电器照明工程和工业管道工程等单位工程。 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它竣工后能否独立地发挥整体效益或生产能力。 3、分部工程(parts of construction)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分部工程一般是按单位工程的结构形式、工程部位、构件性质、使用材料、设备种类等的不同而划分的工程项目。例如一般土建工程可以划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建筑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及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及过程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含义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目的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 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 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浅析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浅析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摘要: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质量,本文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轨迹入手,研究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解读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软件 前言:从我国近30年来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可以看出,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积极、稳步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会计的技术改革,有利于大幅度的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1.简述会计信息化含义与重要意义 学术界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含义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综合多种观点,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以及实时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业务流融合为一体,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以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作为框架。从对会计信息化的含义来理解,会计信息化不论是选用怎样先进的技术手段或方法,它的目的仅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本文就从会计信息化对其质量产生的影响方面来简述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1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使用者在会计报表的决策里使用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就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它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重要特征。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会计信息化使用到现代化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信息收集、储存并交换过程中的不足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将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内容更加广泛性、层次也更加深化。与此同时,众多会计人员在会计信息化的帮助下,可以不再整日忙于日常繁琐的手工核算中,为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争取到了更多宝贵的时间,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对用户决策需要方面的满足,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也变得更加全面。 1.2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进行表达意见和处理业务的方面,存在偏差或者错误的与否便是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会计核算在传统的模式中设计的各种复杂的核算流程等就是为了正确的保证数据,可是依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但造成其相关性不强,还容易因为错误的会计信息数据而做出同样错误的决定。在会计信息化当中,如果输入正确的数据,那么电子计算机系统中的计算功能就一定会准确的输出所需的相关会计信息,这的整个过程是由计算机来处理记帐凭证与会报表之间的信息,很大程度地避免了传统手工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因为会计人员的主观意识而产生的偏差。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比传统手工的会计信息系统减少了很多人工干预的可能,只要保证正确的系统应用程度,就会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

用友ERP-U8应用案例分析 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

1企业简介 1.1 企业基本情况 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立于1958年大型国有企业。2003年公司成功改制为由国资委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企业地处太湖之畔,西临京杭大运河,东依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主导产品有二十八个系列、25000多种规格,主要有:钢芯铝绞线,绝缘架空线、交联电缆、塑力缆、塑控缆、橡套电缆、电焊机用电缆、电梯电缆、漆包圆(扁)线、玻璃丝包线、铜铝扁线、以及各类阻燃、耐火电缆、低烟低卤、低烟无卤电缆等,主导产品均为部、省优产品,并被认定为95~97江苏名牌产品。现有资产3亿,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现有人员1000余人,是全国电缆生产骨干企业。各类产品能按IEC、BS等标准组织生产,企业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销售收入7亿多 ,企业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各项人均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较前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名列行业第三位。

1.2 组织结构图 总经理 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技术副总经理销售副总经理 物资供应部 财 务 劳 资 部 厂 办 生 产 部 动 力 设 备 分 厂 技 术 部 质 量 部 销 售 部 管理者代表 裸 线 车 间 华 冠 分 厂 橡 缆 车 间 塑 一 车 间 塑 二 车 间 试 验 室 计 量 室 监 督 检 验 站 熔 压 检 验 站 裸 线 检 验 站 橡 缆 检 验 站 塑 一 检 验 站 塑 二 检 验 站 1.3 企业经营管理情况 公司早期建立于建国初期,并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冲击中得到壮大的,具有较高的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改制后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推行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做到了干部业绩考核,竞聘上岗,员工量化考核,能进能出,按绩效分配,形成了新的用人、用工及分配机制。在市场营销方面,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及营销网点,在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市场商誉。在质量管理方面,完全按照ISO90002标准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并建立了各类质量管理程序标准,相关管理制度,配置了满足产品要求的计量器具及检测手段。 通过多年的企业发展,现在,公司已经具备具备为超高压输电工程、大型变电站、大

教育信息化含义

教育信息化含义 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将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未来的教育云平台,将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跨平台使用并且支持移动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及范围;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体现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等。 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 二是国家及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五个特点:一是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规划和组织的主体应是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现代化;三是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四是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1).doc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1、无线频段的划分 2、我国常用移动通信使用频段 (a ) GSM900:上行:890?915MHz ,下行:935?960MHz ,每载波带宽 200 KHz ; GSM1800:上行:1710?1720MHz ,下行:1805?1815MHz ,每载波带宽 200 KHz ; (b ) CDMA2000 :上行:825?835MHz ,下行:870?880MHz ,每载波带宽 1.23MHz ; (C )PHS : 1900?1920MHz ,每载波带宽 300KHz ; (d )集群:上行806?821MHz ,下行851?866MHz ,每载波带宽25KHz ; 3、波长入、频率f 的关系为 c=f* 入 式中:C 为光速,数值为3X 108 m/s ,f 单位为Hz ,入单位为m 。 4、波传播的几种方式 表面波传播:以绕射方式,沿着地球表面传播。 天波传播:通过高 空电离层反射传播。 空间波传播:通过直线传播和地面反射传播。 散射传播:利用大气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不均匀性来散射传播。 长波一般通过表面波传播;中波、短波一般通过表面波或天波传播;微波 一般通过空间波、散射波传播。 5、仙农(Shannon )定理 C=Blog 2(1+S/N ) 上式中C 为信道容量,B 为信道带宽,S/N 为信噪比。 扩频通信即据此原理。 6、TDD 、FDD 、TDMA 、FDMA 、CDMA 的区别 a ) b )

a ) TDD (时分双工) 收发信共用一射频频带,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来进行通信。 b ) FDD (频分双工) 收发信使用一个不同的射频频率来进行通信。 C )TDMA (时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隙来区分。 d ) FDMA (频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载波来区分。 CDMA (码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码调制来区分。 7、大尺度路径损耗和小尺度路径损耗 大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长距离上的场强变化,又叫慢衰落。自由空 间损耗即属于典型的大尺度路径损耗。 小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过短时间或短距离传播后其幅度快速衰落, 又叫快衰落。多经传播是引起小尺度传播的主要原因。 8、平衰落和选择性衰落 平衰落: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在接收机内仍能保持不变的衰落。 选择性衰落: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在接收机内发生了畸变的衰落。 9、极化 波的极化是指电场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方式。 电场矢量的两个正交分量具有不同振幅和相位关系时,可能形成三种不同 的极化:线极化、园极化和椭圆极化。 i L 厂 选择性衰落 ------- ? ----- ? f r ---- \ 功率谱密度 功率谱密度 平衰落 f fO 发信频谱图 fO 收信频谱图 功率谱密度 发信频谱图 fO 收信频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