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文化导论作业

中国国文化导论作业
中国国文化导论作业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1

一、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 A)

A 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 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 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 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 )

A 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 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 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 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 )

A 诸子学术逐渐消

B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 政治上的大一统

D 汉武帝独尊儒术

4.道教的出现是在( B)

A 先秦时期

B 秦汉之际

C 西汉时期

D 两汉之际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

A 先秦时期

B 秦汉之际

C 西汉时期

D 两汉之际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

A《论语》 B 《老子》C《庄子》D《周易》

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B科举制的实施

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

D 韩愈的排佛

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 )

A 敦煌

B 洛阳

C 河北

D 长安

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 )

A 诗歌

B 钟鼎

C 书法

D 舞蹈

10.“心性本觉”是(C )佛教的思想

A 印度

B 西藏

C 中国

D 南亚

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B)

A 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

B 唐代的“安史之乱”

C 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 D)

A 宋画的淡远

B 宋诗的浅易

C 宋词的俚俗

D 宋文纡徐委备

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 C)

A 东部文化的西移

B 西部文化的东移

C 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

D 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 A)

A 唱

B 念

C 做

D 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 ) A 更加浓墨重彩 B 更重意趣与心境

C 更显富丽堂皇

D 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 )

A 轴心时代

B 黄金时代

C 蜕变时代

D 鼎盛时代

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 )

A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 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 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 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 A)

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

B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

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

A 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 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

C 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 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 )

A 汉代朴学的倾向

B 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 佛学化的倾向

D 道教化的的倾向

二、填空题

1. 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2.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3.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除张骞出使外,另一重要事件是徐福率众出海东渡。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其二是民族文化的融合。

5.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化倾向,也有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居士。

6.宋代理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程颐、程颢。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

7.宋代理学家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必须经过由内圣达于外王的过程,他们一般将这个过程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几个步骤。8.经过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终于实现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这种南移在几个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它们是:学术中心南移、政治人物南人化、政治中心南移

9.宋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显著深远。从文化表征上看,“宋型文化”的现代影响主要表现在:奠定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差异、促进元蒙汉化,为明清封建制

度完善打下基础、宋人穷究天理的治学精神,增加哲学思辨性,为后世与西方对话奠定基础、宋人兼济独善出处从容,浇铸后世文人人格、宋代市民文化乃后世市民文化雏形等几个方面。

10.统一的清王朝为了对四周少数民族实施有效统治,创造性地在中央设立了理藩院。

11.明代以来,人文的潜流不断壮大,思想家顾炎武将“国家”与“天下”区别开来,以前者为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以后者为万民共有之天下,这种思想到清末由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12.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首先表现出从物质文化方面接纳西学,即洋务运动:失败后,又开始从制度文化方面接受西学,即戊戌变法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之后,才转到文化心态上,于是掀起了狂飙突进式的“五·四运动”。

13.在清末思想启蒙运动中,严复提出了“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他翻译的《天演论》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14.作为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除梁启超师徒二人外,还有熊十力、梁漱溟和冯友兰等人。15.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更重要的任务是还要促其前进,使之现代化

三、简答题

1.简述原典及其对现代的影响。(见前言)

2.中华文化起源时期有几个区域?(第1页)

3.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313页)

4.简述殷商时期巫史的地位和作用。(第3页)5.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化转向人本文化?(第4页)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2

一、选择题

1.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 A)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全盘西化

C 对外开放

D 闭关锁国

1.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D )

A 邹容的《革命军》

B 陈天华的《猛回头》

C 陈天华的《警世钟》

D 陈独秀的《新青年》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B)

A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

B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

C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

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4.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D )

A 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B 儒家的法家化

C 法家的儒家化

D 伦理的法制化5.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 所有的德都是善德

B 与天道相悖之德称

C 德有凶吉之分

D 合于天道之德称吉德

6.关于八卦的起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是( A)

A 《河图》所出的形状

B 上古时期结绳改书契时留下遗迹

C 是一种生殖崇拜

D 是一种占卜的方法7.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

A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B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

C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

D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

8.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 C)

A 性欲B情感 C 天性 D 爱

9.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 C)

A 都专指男女间的感情

B 含有一种欲望

C 情感的专注

D 都讲究大公无私10.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在( C)时期出现的。

A 孔子《论语》中

B 《庄子》一书中

C 宋学兴起之时

D 明代王阳明心学兴起之后

11.儒家思想中所谓的“仁”,究其根本,是(B )

A 对普通百姓的统治手段

B 对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约束

C 对封建统治政治的要求

D 对士人的要求

12 儒家所谓的“智”是指(C )

A 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

B 明智的政治态度

C 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

D 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13 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 B)

A 跟“忠”的意思较近

B 更注重主体性

C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

D 与“信”的观念相同

14.“恕”的本意是指( B)

A 原谅别人的过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严格地要求自

D 严格地要求别人15.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A )

A 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

B 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

C 恭也就是敬

D 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

16.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 B)

A 给父母尽孝

B 为自己的法身尽孝

C 为自己尽孝

D 为师父尽孝

17.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 D)

A 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

B 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

C 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

D 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

18.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D)

A术B仁 D 博爱 D 兼爱

19.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 B)

A 不利于国家的强大

B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

C 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

D 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

20.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C )

A 封建社会里清官是一种普遍现象

B 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

C 封建法制不健全

D 封建法制十分健全

二、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天人合一。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2.古代中国对人的区别,主要有两大类,即君子和小人。如果在面对现实时取群体意志就被视为君子:否则,如果取以私欲为重,就被视为小人。

3.古代的中庸之道,从消极的方面看,它扼杀了个体性格,但另一方面,它又维护了传统的延续性和恒久性,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尽管在后來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4.“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作为宗教的阶段;第二阶段是指作为群体组合方式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指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

5.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单刀直入、直指心源。

6.汉代对先秦儒学进行全面清理与升华的人是董仲舒。

7.先秦儒学高峰之后,儒学的再度复兴是从中唐开始的。

8.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的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前七子的领袖是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的领袖是李攀龙、王世贞。

9.针对不断涌宋且表现出高势能文化特性的西学,明代科学家在经过深入思索之后提出了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命题。

10.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融合道教的太极理论,配置出太极生化万物之图,还专门写下了上《太极图说》来阐述其思想。

11.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第一种就是跟

侠文化结合起来,第二种就是跟道教结合起来。12.如果说琴是沟通天人的工具的话,那么,棋就是人与人彼此沟通的工具了。

13.中国书法所负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形象思维和超越意识。14.散点构图和写意的笔调形成了中国画以

貌取神的审美追求。

15.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导致了三教调和论的出现。

三、简答题

1.春秋时期,士的崛起有哪些原因?(第6页)2.写出诸子百家各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自己补充)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第12页)4.简要概括秦汉时期出现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局面的原因。(第71页)

5.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有何意义?(第73、74页)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3

一、选择题

1.关于我国古代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

A 历朝统治者都建立了健全的法制

B 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封建法律只针对百姓而不对官吏

D 封建法制是相当严密的,只是与现在相比显得落后了。

2.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B)

A 什么也不用做

B 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 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

D 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3.佛教在中国民间流行起来的时间是( B)

A 两汉之际

B 东汉末年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4.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 D)

A 古代只有琴这样一种乐器

B 古代帝王对琴有特别的喜爱

C 琴作为原始图腾代表着上天的意志

D 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5.自然山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A )

A 天人合一的思想

B 山水本身的秀丽

C 热爱祖国的情结

D 没有必然的联系,山水人文气息是近现代人加入的。

6.古老的仙文化在后来跟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究其源头,却可从多个方面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下面所列,不正确的是( C)

A 先秦时期神仙之说就已广泛流行

B 仙文化与原始天文学有关

C 仙文化表现出万物有灵的思维,是道教所不具备的。

D 仙文化中有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迹象,跟先秦道家学说很不一样。

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A )

A 殷商时期

B 魏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两宋时期

8.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C )

A 东北亚文化圈

B 中原亚文化圈

C 南方亚文化圈

D 西北亚文化圈

9.作为一个重统的国家,在文化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统系意识,那么,其中最根本的统系观念是(A )

A 正统

B 道统

C 文统

D 佛统

10.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C )

A 在善地停止下来

B 停下来即是至善

C 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D 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

11.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A)

A 气韵生动

B 朴质浑厚

C 小巧精美

D 怪诞离奇

12.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 C)

A 礼

B 义

C 理

D 法

13.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C )

A 魏源

B 冯桂芬

C 郑观应

D 孙中山

14.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先秦诸子都坚持“道”一元论的观点

B 道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的思想

C 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D 宋代道学家的道学思想中杂有佛学因素15.“义”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普通人之间的一

种关系,指(D )

A 侍仆对主人的忠诚

B 大臣对皇帝的尽忠

C 江湖间人的一种气概

D 彼此间的一种信任16.“贞”在最初是从《易》中“元亨利贞”的运化变易思想中来,后来才成为妇女的一种约束,其思想根本在于:( C)

A 是古代一种变态的性意识

B 本质上是一种讲究卫生的思想

C 以贞洁为万物之始的思想

D 以女子童贞为吉祥的思想

17.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C )

A 避于深山老林与世隔绝

B 仕朝廷随波逐流

C 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D 因为隐居而出大名

18.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D ) A 是一种虚幻的图画景象 B 由创作主体心造之境

C 就是现实的物境

D 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19.从本源上讲,炼丹是( C)的思想

A 道家

B 道教

C 神仙家

D 佛教

20.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C )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

2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A )

A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2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23.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A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24.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以示与汉学区别。

A 学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2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A德B道 C 君子 D 仁

二、填空题

1.唐代儒学复兴最初是以古文运动的形态和以文为诗的形式出现。

2.宋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理作为宇宙最高本体和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

3.明代朱载堉用“新法密律”建立起科学的十二平均律,其科学性至今仍得到肯定。

4.西方的“博爱”可以说是先秦墨家兼爱思想的最好对译,它还脱去了西方“博爱”的宗教色彩。5.名士跟隐士不同,名士虽也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但仍心存兼济之志,其价值观显然与隐士不同。

6.佛教把一切现实世界中引发人内心欲望的东西,都称为色相。

7.禅宗六祖慧能创立“顿悟”之说,禅学从此大盛,原因是“顿悟”更贴近中国人的心理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8.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除具有地域特性之外,还形成了独特了文化群体,从某种程度上讲,茶正体现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9.清代商业经济已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些士子亲自投身于商业大潮之中。这些人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殊的一类阶层,即儒商阶层。

10.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会受到保守派的极力阻挠,作为其依据的,就是所谓祖宗家法前所未有,与所传之统相悖不能相容。

三、简答题

1.简述出世哲学在东汉兴盛的原因。(77页)

2.为什么说魏晋时期是人性的自觉的时代?(81页)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大夫在民族融合有何作用?(129页)

4.唐代文化的开放,是否使其传统文化发生改变,为什么?(134页)

5.何谓理学?(143页)

6.宋代理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简述之。(145页)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4

一、选择题

1.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 )就开始的

A 先秦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2.“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以(A )为本的。

A 阴

B 阳

C 阴阳互动

D 阳胜于阴

3.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A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阴阳

D 无为

4.《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A 违法犯禁之徒

B 循规蹈矩之士

C 好学谦虚之人

D 仁慈善良之辈

5.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的象征。

A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6.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B )等地区的统治。

A. 台湾B.西藏C.云南D.青海

7.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A.郑关应B.冯桂芬C.薛福成D.魏源

8.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A )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

A.梁漱溟B.熊十力C.冯友兰D.马一浮

9.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A )

A 秦

B 西汉

C 东汉

D 唐

10.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D) A 唐诗 B 宋词 C 元曲 D 宋元话本

11.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D )

A 宗天

B 尚鬼

C 嗜酒

D 以蓍草占吉凶

12.下列诸子人物中,不是军事家的是( C)

A 吴起

B 孙武

C 苏秦

D 孙膑

13.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 A) A 儒、墨、道、法 B 儒、墨、道、名

C 儒、道、法、阴阳

D 儒、道、墨、阴阳14.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 C)

A 荀卿

B 孟轲

C 董仲舒

D 韩愈

15.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C )

A 《诗经》

B 《春秋左氏传》

C 《史记》

D 《庄子》

16.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A)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A 天理

B 天命

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

17.西方传教士第一次直接进入中国是在(C )

A 宋元之际

B 元末

C 明代中期

D 清前期

18.《物理小识》的作者是(B )

A 徐光启

B 方以智

C 李之藻

D 宋应星

19.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

A 借助西方的物质文明来扶持即将崩塌的封建大厦

B 揭开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序幕

C 传播近代科技知识

D 奠定近代文化的物质基础

20.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是( D)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章太炎

21.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C )

A 民主与博爱

B 和平与民主

C 民主与科学

D 自然与科学

22.“命”的本意是“令”,命令二字同意。在儒学里,有一个终极之“令”,即( B)

A 性命

B 天命

C 宿命

D 君命

23.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B)

北语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答案

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60 分) 1.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 A.《兰亭集序》 B.《颜勤礼碑》 C.《古诗四帖》 D.《乐毅论》 答案:A 2.中国古代音乐形成的独自特色是 A.旋律优美 B.节奏粗犷 C.声情并茂 D.理性精神 答案:D 3.司马迁被誉为 A.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 B.中国历史学之父 C.中国历史学之楷模 D.纪传体之父 答案:B 4.戏曲的角色分行有 A.文、武、丑、净 B.红、白、黑、花 C.丑、净、旦、生 D.显、隐、单、偶 答案:C 5.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秦 B.汉 C.隋 D.唐 答案:B 6.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清朝康熙年代 B.明朝万历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明朝永乐年间 答案:B

7.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 A.藏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C 8.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答案:D 9.宋明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把宋明理学的宗教色彩概括为 A.儒表道里 B.儒表佛里 C.儒佛合一 D.儒佛道合一 答案:B 10.“诚信知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所谓“诚”,其基本含义是 A.诚恳待人 B.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C.诚实做人做事 D.真诚讲信誉 答案:B 11.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 A.“造字之本” B.“六用” C.“六体” D.“六书” 答案:D 1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阐述者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 1 《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 A 新石器文化晚期 2 《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 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B,承天之序 3 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 D,陶寺 4 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 即羲和在中间待着 这是一个历法体系 叫什么 A,五方历法体系 5 远古时代 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 C,宗教 6 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 B,它自身的文明

7 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 D,舜 8 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 给人当儿子 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 B,收族 9 “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 B,周人 10 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 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 变成了什么 C,杀伐征服 11 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武王分封 12 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 B,洛阳 13 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 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 D,楚

14 古代有一个观念 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 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 D,闹崇鬼 15 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 C,忠 16 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 A,君民同体关系 17 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 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 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 D,众多的异族 18 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 B 通婚 19 本视频说看到 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 C 齐恒公尊王攘夷 20 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B,统一文化

21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C,商人创制 22 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 A,开明性 23 下面不属于儒家看乡饮酒礼的 B,繁文缛节 24 《曲礼》里边《少仪》规定对老师怎样 D,无隐无犯 25 本视频说礼乐文化第二个特点是什么 B,物质形态 26 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 D,各国皆有 27 中国古代发兵用什么礼节 D,丧礼 28 我们现在最早的诗歌的记忆是什么 A,《大武》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最新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

《送子天王图》名画的作者是朝的。 A.唐吴道子 B.五代范宽 C.元王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4题 《山水清音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石涛 C.赵孟頫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5题 名画《踏歌图》的作者是。 A.马远 B.马致远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宋代张择瑞的代表作是。 A. 《雪溪图》 B.《江帆楼阁图》 C.《清明上河图》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7题 《富春山居图》这幅旷世名画的作者是朝代的。 A.唐阎立本 B.东晋顾恺之 C.元黄公望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8题 《针炙甲乙经》的作者中国古代朝的。 A.东晋皇甫谧 B.西晋皇甫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墨葡萄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虐 B.徐渭 C.八大山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6题 《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者是。 A.褚遂良 B.虞世南 C.苏东坡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7题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懿 C.司马迁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晋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的代表作《抱朴子》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张仲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9题 佛教创建于。 A.印度 B.印尼 C.中国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20题 《辋川图》的作者是。 A.赵孟坚 B.赵孟頫 C.王维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兰大《中国文化概论》17春平时作业1

2017秋春兰大《中国文化概论》17春平时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古代中国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的是______ A. 《汤刑》 B. 《刑书》 C. 《九刑》 D. 《法经》 正确答案: 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国家法典是____ A. 《汤刑》 B. 《九刑》 C. 《刑书》 D. 《法经》 正确答案: 3. 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____ A. 太宰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正确答案: 4. 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____ A. 天台宗 B. 禅宗 C. 华严宗 D. 净土宗 正确答案: 5. 中国古代最后一部封建法典为____ A. 《刑书》 B. 《大清律例》 C. 《唐律》 D. 《九章律》 正确答案: 6. 我国的西式广告出现于晚清时期的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天津 正确答案: 7. 申不害是____的代表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阴阳家 正确答案: 8.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____ A. 西周 B. 东周 C. 汉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9. 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____ A.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E.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正确答案: 10. 中国传统的“和”的平衡机制是_____ A. 等距离 B. 偏执 C. 执中 D. 固执于一点 正确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17春平时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根据文献记载,学术界对上古文化的分布所作的划分是_____ A. 炎黄文化区域 B. 北狄文化区域 C. 东夷文化区域 D. 苗蛮文化区域 正确答案: 2. 下列属于文化事象的是_____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答案

16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14 道试题,共 56 分。) V 1. 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 秦 B. 汉 C. 隋 D. 唐 满分:4 分 2. 楷书成熟于 A. 魏晋 B. 隋唐 C. 明初 D. 清末 满分:4 分 3. 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 A. 王叔和 B. 皇甫谧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满分:4 分 4.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认为“立国”的三大要素是 A. 人口、财富、教育 B. 人口、家庭、教育 C. 人口、资源、教育 D. 国家、社会美德、教育

满分:4 分 5.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 清朝康熙年代 B. 明朝万历年间 C. 清朝乾隆年间 D. 明朝永乐年间 满分:4 分 6. 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 部落的代兴 B. 部族的代兴 C. 族群的代兴 D. 方国的代兴 满分:4 分 7. 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A. 北京方言 B. 北方方言 C. 南方方言 D. 官话 满分:4 分 8. 科举制开始于 A. 晋 B. 唐 C. 宋 D. 元 满分:4 分 9. 太学开始于 A. 东汉

B. 西汉 C. 魏晋 D. 南北朝 满分:4 分 10. 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 A. 现实性与理论性 B. 系统性与世界性 C. 综合性与广泛性 D. 实用性与整体观 满分:4 分 11. 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西南 满分:4 分 12. 《汉书五行记》:“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最早记载 A. 太阳黑子 B. 彗星 C. 日食 D. 月食 满分:4 分 13.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这句话出自 ()的著述。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19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_3

19秋《中国文化概论》作业_3 一、单选题 1. 古汉字与今汉字的分水岭是 ? A. 甲骨文 ? B. 金文 ? C. 小篆 ? D. 隶书 答案D 2. 汉字大致产生于 ? A. 旧石器时代 ? B. 新石器时代 ? C. 青铜时代 ? D. 铁器时代 答案B 3. 哪部著作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 A. 《黄帝内经》 ? B. 《伤寒杂病论》 ? C. 《金匮要略》 ? D. 《神农本草经》 答案A

4. 司马迁被誉为 ? A. 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 ? B. 中国历史学之父 ? C. 中国历史学之楷模 ? D. 纪传体之父 答案B 5. 明清以来,向中国广泛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古典哲学、史地、音乐、美术……影响最大的是 ? A. 汤若望 ? B. 利玛窦 ? C. 南怀仁 ? D. 熊三拔 答案B 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是 ? A. 姚莹 ? B. 林则徐 ? C. 徐继畬 ? D. 魏源 答案D 7. 空前提高文章的价值和功用,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的是

? A. 孔子 ? B. 曹丕 ? C. 韩愈 ? D. 朱熹 答案B 8. 世界上最早的、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 A. 《四库全书》 ? B. 《太平御览》 ? C. 《艺文类聚》 ? D. 《永乐大典》 答案D 9. 汉字属于 ? A. 音节文字 ? B. 语素文字 ? C. 音节—语素文字 ? D. 以上皆非 答案C 10. 《左传》、《谷粱传》和《公羊传》是解释哪部史书的? A. 《史通》 ? B. 《春秋》

? C. 《汉纪》 ? D. 《国语》 答案B 二、多选题 1. 古代婚姻“六礼”就是婚礼的六道仪式,它们是 ? A. 纳采、问名、纳吉 ? B. 定聘、拜天地、闹洞房 ? C. 问话、拜堂、回门 ? D. 纳征、请期、亲迎 答案A,D 2. 14世纪中叶以前,影响最大、移民人数最多的南迁有 ? A.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 ? B. 唐朝安史之乱后 ? C.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后 ? D. 清朝三藩之乱后 答案A,B,C 3.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雕塑四大集群的有 ? A. 陵墓集群 ? B. 宗庙集群 ? C. 建筑装饰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次作业(正确答案)

下面哪一项与“周朝”无关() 选择一项: a. 分封制 b. 青铜器 c. 长城 d. 井田制 反馈 正确答案是:长城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刺史”的官职产于于哪位皇帝时期选择一项: a. 汉武帝 b. 秦始皇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反馈 正确答案是:汉武帝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选择一项: a. 注重社会和谐,相比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视人与人的关系 b. 注重综合融通,不倾向于严密的科学分类 c. 注重对民众的教化 d. 注重以理性分析来思考问题 反馈 正确答案是:注重以理性分析来思考问题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以下各项与促进儒学发展无关的是() 选择一项: a. 东汉时期的讲学之风 b. 魏武三诏令 c. 科举制度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反馈 正确答案是:魏武三诏令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就文化的结构而言,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属于()选择一项: a. 制度文化层 b. 心态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物质文化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行为文化层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以下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中,不代表士族利益的是()选择一项: a. 司马懿 b. 曹操 c. 袁绍

d. 谢玄 反馈 正确答案是:曹操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以下多项制度种,不属于秦始皇时代所创制的有() 选择一项: a. 租庸调制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 d. 三公九卿制 反馈 正确答案是:租庸调制 题目8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Flag question 题干 就汉代人才选拔制度而言,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选择一项: a. 察举、征辟制度对东汉以后国家的长久分裂负有一定的责任。

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 A.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 A.文化现象 B.文化产品 C.文化思潮 D.文化事象 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 A.青藏高原地带 B.华北平原地带 C.江汉平原地带 D.黄土高原地带 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 A.大兴水 B.大兴武功 C.大兴土木 D.大兴文治 6.司马迁的《史记》是()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国别史 D.典志史 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A.部落的代兴 B.部族的代兴 C.族群的代兴 D.方国的代兴 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 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 B.夏朝史实 C.商朝史实 D.西周史实 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 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栽培高粱 B.整修田埂 C.使用水车 D.栽培水稻 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A.正东 B.正南 C.东南 D.西南 1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皇甫谧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井田制 C.察举制 D.分封制 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A.太宰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 (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 (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 (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 (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 (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 (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 (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 (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评述刘禹锡“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哲学观点。 2、宗法制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

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佛教传人中国后,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尤其是儒家人世精神的影响下,为适应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而不断地改变自己,这即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另一方面,正是这种中国化的佛教,又对中国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古代,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作为主流文化的地位从未被真正动摇过。不论是官方意识形态,还是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方面都如此。其中,其主张修、齐、治、平,提倡为王道政治服务的“人世精神”,更是深刻影响于各家学说,东传佛教也不例外。它在中国所走的道路,就留下了深刻的儒学印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的变化也是逐步、渐进的,而且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局部开始的。其中,它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由原来的注重出世,逐步发展成既讲出世,又讲人世,主张既出世又人世,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外来佛教来到中国这样一个注重现实人生、讲究实际的国度之后,逐渐发现如果全然不顾世俗的人伦纲常,过多地强调脱尘离俗,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最终注定要被抛弃。因此,历史上的一些佛教大德,大胆吸收、融摄儒家的人世精神,在佛教中也注重纲常人伦,强调对世间的关怀,促使传统佛教不断走向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佛教的人间化,可以说是始自“六祖革命”。惠能在《坛经》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修清净,实时西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种作风与五祖以前各种禅师的修行风格与思维方式已迥异其趣。以此为起点,中国佛教的许多名僧和宗派,根据大乘佛教“慈悲普渡”的精神,认为佛教的根本宗旨不是为了自身的修行解脱,而是为了利他济世,普渡众生。在此基础上,中国佛教常把出世与人世统一起来,主张只有把世间法干得停停当当,才能作为出世的前提。据此思想,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佛教徒大胆走出山林,投身社会,乃至涉足官场,过问政治。 此外,隋唐之后的佛教融摄儒家人世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表现在:通过阐释“治心”与“治世”的相互关系,把出世与人世统一起来;而且,佛教界还积极倡导佛教走向世俗化。例如,宋代名僧智圆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佛教思想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儒学,常常独自阅览自学儒家经典,对“周、孔、荀、孟”都颇有研究,因此,在出人世问题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对儒学的“修、齐、治、平”的思想颇表赞赏,并逐渐把儒学的“治世”思想纳入自己的学说体系中。后来,他不仅自号中庸子,而且公然提出佛儒交融,以宗儒为本,儒教修身,释教治心,二者互为表里的主张。而在主张佛教必须走向世俗化这一个问题上,宋代的另一位禅师——“看话禅”的倡导者大慧宗杲最具有代表性。在他看来,佛儒、僧俗、凡尘之间,并不存在着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情况下,它们都是相摄互融的。基于这一思想,他反对把在家、出家、世俗、僧侣对立起来,甚至还认为在家修行比出家打坐更为殊胜。因为出家为僧,一心一意只是打坐修行,没有世间的许多烦恼,因此比较省力;而在家参禅,则开眼闭眼皆是尘俗事务,时时有许多的凡尘俗事缠身。因此更需要加强力量和坚定信念,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有时更能打透禅关,结出道果。在儒家人世精神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佛教越来越注重人伦、强调人世,与此相适应,佛儒二家也出现了相互汇合、相互交融的良好局面。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的方式也迥然不同。这就是同样的地理因素在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3、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祯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4、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5、墨家: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6、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 7、一条鞭法: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 8、乾嘉学派: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学大盛。这一工作在乾隆、嘉庆年间最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9、敬授民时,尧舜时代的大事之一,即派人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将告知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 10、中国古代整体思维: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的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11、“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二、简答题 1、中华文化多维性特点的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2、我国古代在黄河、淮河治理上的失误原因是:一,中上游地区森林被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二、北方原有的大量湖泊的淤塞以至于消失,没有这些湖泊的吞吐作用,黄河的为害更加严重。三、明清统治者片面保护大运河交通,不从根本上对黄淮加以治理。明清之后,黄河夺淮入海,造成了淮河流域的大灾害。 3、分封制的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4、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思想。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5、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前代选官制度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显明的特点:一、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试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推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以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