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教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教案1.本节教材主线见演示文稿2.本节内容的评价标准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知道高分子化学反应的概念;能依据简单有机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能根据单体结构式确定加聚反应产物的结构式;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掌握一些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限于教科书中的反应);知道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关系,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了解酯交换反应、橡胶硫化、高分子降解等的基本原理。
3.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3.1有机玻璃的合成设计意图:以有机玻璃的合成为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给出的信息,完成各步合成条件、产物的书写,从而进一步巩固有关加聚反应的知识。
实施建议: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但应注意要正确书写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反应条件。
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有机玻璃的工业生产过程和其他用途。
3.2脲醛树脂设计意图:“迁移应用”栏目与正文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
以脲醛树脂的广泛应用为例,让学生在体会高分子化合物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与链节。
实施建议:“迁移应用”栏目中的问题是一种常见的习题形式,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对这类习题的难度是有一定限制的。
这个“迁移应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单体和链节;而对于缩聚物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例子。
3.3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这种高分子材料为例,让学生查找塑料标识来探究不同塑料的单体以及用途,旨在通过学生活动使他们体会到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
实施建议:可以事先布置好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下找好各种塑料制品的标识,课堂上应充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的要点可以包括:1)塑料的标识、名称及英文简称;2)塑料的化学式、单体;3)塑料的特殊用途。
讨论的目的在于对用途不同的塑料进行分类,并初步了解塑料的成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了解其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链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
4. 合成高分子的应用领域:塑料、橡胶、纤维和涂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高分子化合物的链结构、合成方法的原理及其控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的应用领域。
4.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高分子产品,引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结构和性质: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链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合成方法:阐述加聚、缩聚和交联三种合成高分子的原理和应用。
5. 应用领域:介绍合成高分子的应用实例,如塑料、橡胶、纤维和涂料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
8.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合成高分子的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加聚、缩聚和交联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4.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5. 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2. 教学难点:(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和交联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基本方法及应用实例。
(2)实验法: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能及应用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引发学生对合成高分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基本方法及应用实例。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几种常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4. 几种常见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过程5.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反应过程。
2. 教学难点: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及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如塑料、橡胶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
2. 新课导入: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讲解:讲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反应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高分子化合物,让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分类和合成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2.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开环聚合等。
3.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选择与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方法选择与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探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最优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产品,引导学生思考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应用。
2. 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 讲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加聚、缩聚、开环聚合等。
4. 分析实例,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根据实例,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设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分类和合成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加深或拓宽相关知识。
3. 关注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更多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拓展学习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探索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2. 介绍高分子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环保等。
3. 推荐相关学术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九、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实例,设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方案。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2)能够根据单体的结构特点判断聚合反应的类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具体聚合反应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在合成新材料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2)根据单体结构判断聚合反应类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缩聚反应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制品,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高分子化合物的身影。
这些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合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2、新课讲授(1)加聚反应①定义: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②特点: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链,没有小分子生成。
③示例: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
化学方程式:nCH₂=CH₂ → CH₂CH₂n(2)缩聚反应①定义: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②特点:单体分子间脱去小分子(如 H₂O、HX 等),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链。
③示例:己二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
化学方程式:nHOOC(CH₂)₄COOH + nHOCH₂CH₂OH →HOOC(CH₂)₄COOCH₂CH₂On + 2nH₂O(3)对比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①引导学生从反应条件、单体结构、产物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
②总结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3、课堂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单体结构,让学生判断聚合反应类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5、布置作业(课本习题、拓展阅读材料等)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理解。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教案
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
3. 能够描述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4.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
3. 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高分子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
a. 引导学生回顾分子与聚合物的概念;
b. 解释高分子的定义和特点;
c. 教师示范几种常见高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2.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原理(15分钟)
a. 介绍聚合反应的基本过程;
b. 讲解聚合物的分类;
c. 分析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3. 几种常见高分子的合成方法(25分钟)
a. 乙烯基聚合反应;
b. 丙烯酸类高分子的合成;
c. 聚氯乙烯的合成方法。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a. 结合生活实例,讨论高分子的应用和影响;
b. 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2.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10分钟);
2. 课后作业(30分钟);
3. 学习日志与讨论反馈。
六、教学反思: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高分子的概念和合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原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教学重点:1.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聚合反应的原理。
3.使用实验方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教学难点:1.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2.实验操作和技巧。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辅材料。
2.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浓缩牛奶盒子、塑料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合成的。
【新课呈现】2.通过PPT展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缩聚反应和交联反应等。
a.解释聚合反应的原理:通过将单体(低分子化合物)经过反应,使其发生重复加和,在高分子链上连接成为一个个重复单元,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b.解释缩聚反应的原理: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分子之间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NH3等),而连接成为高分子化合物。
c.解释交联反应的原理:通过交联剂对高分子链进行交联,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结构更加稳定。
【知识讲解】3.详细讲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a.分类讲解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反应的特点和机理。
b.解释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等。
【学生探究】4.给学生分发实验操作指导书,引导学生根据指导书进行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例如苯乙烯聚合反应。
a.确保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如容量瓶、滴管、磁力搅拌器等。
b.指导学生在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如温度、催化剂浓度等。
c.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手套、避免接触催化剂等。
【讲解总结】5.结合实验结果讲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a.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c.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使学生真正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鲁科版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如加聚、缩聚等;(3)学会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高分子的制备过程;(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合成高分子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如加聚、缩聚等;(3)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高分子的制备过程及条件;(2)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高分子的制备过程;(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合成高分子的应用。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2)实验演示,直观展示高分子的制备过程;(3)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合成高分子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如加聚、缩聚等;(3)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安排:(1)第一课时:介绍合成高分子的概念、特点及应用;(2)第二课时:学习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如加聚、缩聚等;(3)第三课时: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通过学生作业、实验报告等,评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3)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合成高分子的概念、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2)实验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技能水平。
第三章第三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优质教学案
B.聚丙烯分子的长链上有支链
C.聚丙烯每个链节上有 3 个碳原子
D.聚丙烯能使溴水褪色
3.人造羊毛的性能在许多方面比天然羊毛更优,其分子里存在如下结构:
合成它的单体是
、
、
。
4.工程塑料 ABS 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合成时用了 3 种单体。
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板书设计】
自学课本 P119~122 填空: (1)高分子化学反应:有
参与的化学反应。
(2)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应用:
①合成带有
基团的新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
。
②合成不能直接通过
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
。
③用于橡胶的硫化:线型的橡胶分子经过
键或
键等交联,
形成
结构。橡胶硫化后链节数会变
,硫化橡胶
的
性和
性都较未经硫化处理的橡胶有明显的提高。
重难点分析
根据高分子的化学式确定单体和链节,聚合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重难点突破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高分子化合物概述
活动大约时间:
【知识链接】——温故知新
1. 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①聚乙烯塑料
②天然橡胶 ③腈纶(聚丙烯腈纤维)
④纤维素
⑤淀粉
⑥结晶牛胰岛素
学生活动
(2) n
CH=CH2 引发剂
(3) nCH≡CH 引发剂
(4) nCH2 =C—CH=CH2 引发剂
CH3
H+
(5) n
+ n HCHO
(6) n CH3—CH—COOH 浓硫酸 聚酯 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课标要求】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2.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查阅材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选修课标要求】: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学习目标】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2、理解单体、链节、链节数等概念3、理解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4、了解一些常见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重点和难点能根据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式确定单体和链节能根据单体结构式确定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式1.我们已学过哪些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属于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2.请你写出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的结构简式和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
、、、、。
3.怎样定义高分子化合物?什么是单体、链节、聚合度吗?具有什么特点的有机物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具有什么特点的有机物可以发生缩聚反应?4.高分子化合物是如何分类的?5.你知道实验室保存少量苯、汽油、四氯化碳和氯仿等常见有机溶剂时选用玻璃塞好还是橡皮塞好?说出你的理由。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概况(1)小分子: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不上千,通常称为低分子化合物,简称小分子;如:烃、醇、醛、羧酸、酯、葡萄糖、蔗糖等(2)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达甚至,通常称为,简称高分子,有时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①按来源分类②按使用功能分类③按受热时的性质分类④按高分子结构特点分类【问题探究1】书写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方程式,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
【归纳整理】二、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并不复杂,往往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如聚乙烯中:-CH2-CH2-叫聚乙烯的或;n表示每个高分子化合物中链节的重复次数叫;n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能用来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叫,如合成聚乙烯的单体是。
【交流研讨】完成课本117页交流研讨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聚合反应1、加成聚合反应:单体通过的方式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简称【小结】: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练习】: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结构简式为它是制作软质隐形眼镜的材料。
请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由甲基丙烯酸制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问题探究3】观察课本119页尼龙—66的合成反应,指出该反应与加聚反应的区别?【归纳整理】2、缩合聚合反应:单体通过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简称。
与加聚反应的最明显区别是31.下列物质中,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橡胶 B.蛋白质C.尼龙 D.纤维素2.下列物质或物质中的主要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①滤纸②毛发③蔗糖④植物油⑤塑料⑥硬脂酸⑦C60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⑦ D.全部3.乙烯的丙烯按1:1(摩尔)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式可能是(AB)4.分别写出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结构简式。
5.人造象牙的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它是由单体经过加聚反应合成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6.人造羊毛是由丙烯腈(CH2=CHCN)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
请写出合成的化学方程式。
7.根据酯化反应原理,判断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写出结构简式。
8.乙丙树脂是乙烯和丙烯(CH3—CH=CH2)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
若乙烯和丙烯以1:1的物质的量发生加聚反应,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学习目标】1、知道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一般程序,能对给出的有机合成路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2、了解原子经济等绿色合成思想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灵活运用乙烯——醇---醛---羧酸---酯的合成路线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依据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运用已学的有机化学知识,推测怎样从乙烯合成乙酸乙酯,写出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1)写出乙酸乙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
(2)要制备乙酸和乙醇需要什么物质?(3)最基础的原料是什么?工业上是如何获得这种原料的?(4)按顺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
总结乙酸乙酯的各种合成路线路线1:路线2:路线3:[交流讨论]讨论总结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小结]重点掌握烃→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的合成途径合成思路Ⅰ:从原料的性质出发,选择适当的反应路线,得到相应的合成产物;合成思路Ⅱ:从合成产物逆推出发,确定各阶段不同的反应物,直至以简单易得的物质为原料[问题探究1]“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
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小结] 要做到绿色有机合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提高原子利用率,降低排放量,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其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目标化合物中的原子,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2) 采用无毒、无害、高效的催化剂。
(3) 采用绿色合成原料。
在有机合成中, 为了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采用绿色合成原料可以在化学反应的源头预防、控制污染的产生。
[归纳整理]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1、顺推法:从确定的某种原料分子开始,逐步经过碳链的连接和官能团的安装来完成。
在这样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中,首先要比较原料分子和目标分子在结构上的异同,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异同;然后,设计由原料分子转向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
即:原料→中间产物→产品。
2、逆推法(柯里):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产品组成、结构、性质入手,逆推出合成该物质的前一步有机物X,若X不是原料,再进一步逆推出X又是如何从另一种有机物Y经一步反应而制得的,如此类推,直至推出合适的原料。
即从目标分子开始,采取从产物逆推出原料来设计合理合成路线的方法。
(参考课本图3-1-4)(1)优选合成路线原则:合成路线是否符合化学原理;合成操作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绿色合成思想(原子经济性、原料绿色化、试剂与催化剂的无公害化)(2)逆推法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程序(参考课本图3-1-5)[问题探究2]利用逆推法设计苯甲酸苯甲酯的合成路线(尽可能的找出多条合成路线),并对每一条路线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路线【迁移应用】1.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味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
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A ,C:(2)①、③发生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②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9山东33.)下图中X是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溶液作用显紫色。
3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B→I的反应类型为。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1.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X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Y,A、B、C、E四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常见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化合物A8B4D2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g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方案完成d→e的转化2、(11山东高考)美国化学家R.F.Heck因发现如下Heck反应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x为卤原子,R为取代基)经由Heck反应合成M(一种防晒剂)的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M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a.取代反应b.酯化反应c.缩聚反应d.加成反应(2)C与浓H2SO4共热生成F,F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3)在A B的反应中,检验A是否反应完全的试剂是_______。
(4)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K符合下列条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K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3、(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29 15分)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3)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
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有相同官能团;③不与FeCl溶液发生显3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