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线工程设计

居住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线工程设计
居住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线工程设计

浅谈居住小区室外给排水管线工程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居住小区室外给水排水管网的设计,探讨了小区管线综合的布置要点、室外给排水管道竖向设计、化粪池设置以及管道材料的选择等。

关键词:综合管沟、管线综合、管线竖向交叉高程控制、化粪池的设置、管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居住小区室外给排水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既要与市政给排水管网衔接好,又要满足建筑单体进户管的接入需求,同时,还要处理好工程一期和后期的设计深度。

居住小区室外给排水设计可以参考的相关规范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等,在设计中,要准确运用规范,了解其适用条件。笔者完成了芙蓉苑、江山小区、吴家庄村庄安置等多个大型小区的室外给排水工程的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对小区给排水的设计程序、内容及存在问题比较了解,现和大家交流一下小区给排水的设计经验,以期共同提高。

二、管线综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为减少道路二次开挖现象,不影响小区居民的

室外给水管道施工工艺

1、给水管道施工工序 2.1.1 施工前要复测准备接入的管线的位置和高程,与设计高程无矛盾时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中执行二级测量复核制度,定期检查,做好施工的原始记录,及时进行竣工测量。 开槽前要认真调查了解交叉口的现状管线及其他障碍物,以便开挖时采取妥善加固保护措施。 2.1.2 机械开槽,槽底预留20cm,由人工清理槽底,确保槽底原土不受扰动。 2.1.3 开槽坡度为1:0.25(当深>2.5m时,拔台宽度为0.50m),若遇土质不好,坡度要放大,如位置受限,采用支护防止塌槽,开槽断面按设计要求执行。 2.1.4 开槽后,在铺设基础之前应约请有关人员包括设计、监理、甲方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1.5 槽底经验收合格后,采用1:9水泥石屑铺设基础,水泥石屑基础应洒水夯实(夯三遍)以确保密实。 2.2 管道施工 2.2.1 采用DN200HDPE管材,管道接口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管道的施工应该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要求施工。 2.2.2 管材及配件的性能要求: 2.2.2.1施工所使用的管材,管件应分别符合相应〈〈给水用PE管〉〉GB13663-2001的要求,管道上所使用的阀门和管件,其压力等级不应低于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材料进场后及下管前要对管材及附件进行检验,包括文字证明及实物的检查。

2.2.3 管材及配件的运输和存放 2.2. 3.1 管材在运输、装卸及堆放过程中严禁抛扔或激烈碰撞,应避阳光爆晒。 2.3.3.2 PE管管材、配件堆放时,应放平垫实,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 2.3.4 管道的铺设应在沟底标高和管道基础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进行,再铺设管道前要对管材、管件等重新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发现有问题的管材、管件均不得采用。 2.2.4 管材吊运与下管: 2.2.4.1 管材在吊运及放入沟内时,应应采用可靠的软带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剧烈碰撞。 2.2.4.2 每天下班前及时封堵,防止被水浸泡。 2.3 PE管接口施工热熔对接连接2. 3.1热熔对接连接是将电加热板插入两管材接口之间,对管材的连接面加热,当两管材的连接面加热到熔融状态时,抽出加热板,施加一定压力,使之形成均匀一致的凸缘,待冷却后即熔接牢固。是通过热熔对接焊机进行操作的。 2.3.2热熔对接连接一般分为五个阶段;预热阶段、吸热阶段、加热板取出阶段、对接阶段、冷却阶段。加热温度和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压力及时间应符合热熔连接机具生产厂和管材、管件生产厂的规定。 注:热熔对接焊接时,要求管材或管件应具有相同熔融参数,且最好应具备相同的SDR值。另外,采用不同厂家的管件时,必须选择合理的与之相匹配的焊机才能取得最佳的焊接效果。 2.3.3管道连接时,其熔融、对接、加压、冷却等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必须按工艺规定,用秒表计时。 2.3.4在保压冷却期间不得移动连接件或在连接件上施加外力。 2.3.5热熔对接连接的施工过程和操作工艺如下: (1)施工过程: A、将待连接管材置于焊机夹具上并夹紧; B、清洁管材待连接端并铣削连接面; C、校直两对接件,使其错位量不大于壁厚的10%;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安装设计要求

第8.3.1条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但在建设初期或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 L/s时,可布置成枝状; 二、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应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 三、环状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四、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 第条室外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m时,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 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防火堤外。但距罐壁15m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内;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 三、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m; 四、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如消防用水量不超过15 L/s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五、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 L/s计算; 六、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七、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

并有明显的标志。 第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消防水池: 一、当生产、生活用水量达到最大时,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二、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且消防用水量之和超过25 L/s。 第条消防水池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 居住区、工厂和丁、戊类仓库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2h计算;甲、乙、丙类物品仓库、可燃气体储罐和煤、焦炭露天堆场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h计算;易燃、可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不包括煤、焦炭露天堆场)应按6h计算;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火灾延续时间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确定;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确定;自动喷水灭火延续时间按1h计算; 二、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的水量。 消防水池容量如超过1000m3时,应分设成两个; 三、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但缺水地区或独立的石油库区可延长到96h; 四、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 五、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其取水口与建筑物(水

小区给排水管道设计论文

小区给排水管道设计 【摘要】居住区的给排水管道设计具有单栋建筑到城镇过渡阶段的特征,是市政给排水和建筑给排水联系的桥梁,有其独特之处,故称为城市与建筑的交界处。本文着重介绍一般小区室外雨水、污废水系统中的综合管线设计,以及管材选用、流量计算等内容。 1 管线综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在室外给排水管道的布置过程中,应与城市直埋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管线等进行管线综合。在交通运输繁忙,管线复杂,管线安排有困难的快速路、主干道,以及地下铁道、立体交叉口等大规模工程,重要城市广场及其道路交叉口,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路段,或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场所,原则上宜采用综合管沟。一条管沟集中几类管线,多家管线单位共用,既节约城市发展空间,又避免“拉链路” ,以及重复建设带来的能耗。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其局限性:一次性投资大;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因此,所有信息管线应该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管理,以提高综合管沟的特定优势。对于一些重要的、管理水平高的、管理部门单一的、资金充裕的新建社区,应该提倡采用综合管沟。一般情况下,道路下可不设管沟,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配水管线应尽量布置在绿地、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以进行各种管线的横向和纵向布置,并尽可

能满足各管线之间的技术要求,使用、施工、维护管理的需求。 对于管道综合,一般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布置。 (1)各种管道的平面排列不得重叠,并尽量减少和避免相互交叉。 (2)各种管道应尽量和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线平行敷设。 (3)管道与铁路、道路和管沟交叉时,应尽量垂直于铁路、道路和管沟中心线。 (4)给水管和污水管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污水管和合流污水管的上面。 (5)管道排列时,应注意其用途、相互联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污水管应远离生活饮用水管,直流电力电缆不应与其他金属管靠近,以免增加后者的腐蚀等。 (6)干管应靠近主要使用单位以及连接支管最多的一侧。 (7)给水管道、循环水管道允许与热力管管沟同沟敷设。 (8)架空管道不得影响运输、人行交通及建筑物的自然采光。 (9)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管道不被震动及行车力损坏; ②管道内水流不被冰冻或增高温度。 2 管材选用 2.1 给水管管材选用原则 (1)小区给水管道DN<100 mm时,应选用给水塑料管或镀锌焊接钢管。

室外给排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室外给排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法 本工程所有给排水项目包括:室外部分的雨水、污水排放,绿化灌溉、室外配套建筑给水、排水等。基本施工流程为:给排水管网开挖→管线安装连接→检查井室砌筑→管沟回填。 (1)给排水管网开挖 室外给排水管网开挖以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 1)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测量放样。通过坐标点、路中线里程桩放出管道的中线点,在管道纵向定出基坑开挖边线,并测出开挖深度,加强桩点维护,确保日后复测顺利进行。 ①在进行管坑开挖前,利用在全范围进行地下管线探测,如有管线,应设置标志牌标记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和埋深,并进行保护,对施工有影响的需报设计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处理。 ②开挖坑槽前,应向挖掘机司机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施工技术、安全要求等,并指定专人与司机配合,其配合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及时量测槽底高程和宽度,防止超挖。如超挖,超挖部分应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材料回填,并夯压密实。 ③管沟开挖时,先进行详细有测量定位并用石灰标示出开挖边线,复测无误后可指挥挖掘机进行开挖,挖掘机一边开挖一边后退,开挖出来的余泥堆土于坑槽外侧,同时组织散体物料运输车外运余泥,堆土坡脚距槽边1.0m以外,堆土高度不超过2.0m,堆土坡度不陡于自然坡度。 2)做好坑内、坑外的排水,在坑内应开挖集水沟,并通过集水井将地下水抽至地面临时排水系统。 3)采用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开挖的运输方式,将开挖出来的土方及时运至事前联系好的弃土场,次要交通位置可堆放弃土,待管沟施工完后用于回填。 4)沟槽开挖当挖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地基尺寸轴线偏差检查验收。 (2)增强聚丙烯(FRPP)模压管排水管敷设施工 本工程所有排水管均采用增强聚丙烯(FRPP)模压管排水管,密封圈承插连接。 1)施工准备 ①管道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软土较厚的沟槽底经地基处理达到地基承载力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组

室外给排水管道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中石化工建设有限公司第十一分公司 2014 年11 月8 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邯郸市冀南?卓达新型材料科技产业园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本工程水源为市政 给水管网,自厂区南、北侧引入给水管各一根,经水表井在厂区内连成环状,室外消防与低区生活供水管网为联合系统,环网上设置室外地下室水火栓。室内水防用水由动力车间内水防水泵经消防水池吸水加压供给。火灾初期10 分钟消防用水由厂区办公室楼屋顶消防水箱供给。室外生活、消防给水管采用AGR 给水用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管采用弹性橡胶密封圈承插式连接,管材承压力为 1.6MPa。塑料给水管做法参见:《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厂区内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系统。建筑物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屋面及地面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厂区雨水管网。雨污系统分别排入各自市政排水管网。各建筑物污、废、雨水排出管材质,管径,坡度与室内相同。污水管,雨水管管材为HDPE 塑料缠绕排水管,卡箍式弹性连接做法参见《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安装》CJ/T 270-2007 污水管、雨水管坡度均采用0.002。雨水口深度0.90m,单个雨水口连接管KN200 ,坡度1%。位于管道上的阀门井和检查井,井盖与设计地面平,不在道路上的,井盖均比现场地面高出50mm。道路上采用重型井盖及井座,其余均为轻型井盖及井座。雨水及污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给水管埋深一般为 1.30~1.50米,当给水管与污水管相互交叉时,给水管应尽量敷设在上面。给水管在下应回钢套管, 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应每边不小于0.2 米, 套管两端应用防水材料封闭。 第二章施工准备 2.1 准备工作 ①施工全过程做到“六落实”即施工负责人、施工员、质安员“三位一体” 人员落实;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落实;施工机械设备、检测手段落实。对现场有关管理人员、班组长、操作人员的技术交底及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交底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安全质量奖惩制度落实。 ②在开工之前,我们将查明施工区域内原有地下管线的埋设情况,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工。对管道施工所经路线的障碍物进行初步清除,为以后的测量放线定位工序提供较好施工条件。 2.2 测量放样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时间:2006-03-11 浏览次数:4449 中国工程检测网: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的排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达到防止水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的室外排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排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当地城镇(地区)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埋城镇、工业与农业之间,集中与分散、处理与利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能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4条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综合考虑确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第1.0.5条排水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一、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与污泥处理和处置协调。 二、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污水和污泥。 三、与邻近区域及区域内给水系统、洪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协调。 四、接纳工业废水并进行集中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 五、适当改造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能。 第1.0.6条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造成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和污泥的排放和利用,且其水质应按有关标准执行。 第1.0.7条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污水管道宜尽量减少出口,在接入城镇排水管道前宜设置检测设施。 第1.0.8条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科研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鉴定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1.0.9条排水工程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备器材的质量和供应情况,结合当地具体条件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操作繁重、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主要工艺,应首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 第1.0.10条排水工程的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1.0.11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区设计排水工程时,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排水量 第一节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第2.1.1条层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第2.1.2条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宜按表2.1.2采用。

室外给排水系统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一、概述 雅保化工(南京)有限公司PAM 1项目,位于南京化学工业园内,我公司工作范围为PAM 1项目的装置区和辅助生产区。本工程室外给水排水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脱盐水系统、雨水系统以及生活生产污水系统。 管道材质主要有:不锈钢、碳钢、聚乙烯以及钢筋砼;管道连接形式主要为焊接、熔接、承插粘接。除脱盐水不锈钢管试验压力为3.9MPa,其余管试验压力均不大于1.2MPa。 主要工程量如下表: DN100 DN200 二、编制依据 1.设计的给排水图纸(图号:2006088-700-80)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3.《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4013-1995,

4.《室外硬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18:90, 5.《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6.《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G/TJ08-308-2002, 8.《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 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0.标准图S系《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02;02S515;04S516;95S518;01S201;02S404。 三、施工准备 3.1图纸资料的准备 3.1.1 熟悉图纸、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了解设计意图,理解图纸提出的施工要求; 3.1.2 参加由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工作,澄清设计图纸上存在的问题确定特殊管道的施 工方法; 3.1.3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会议纪要,编制详细的施工图材料预算,确定所需材料的 品种、规格、数量和有关标准; 3.1.4 考虑与其它专业的配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详细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机具 材料; 3.1.5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殊工种上岗前培训、取证。焊工必须持有劳动部门 颁发的焊工合格证,其合格项目与管道焊接相适应,其他工种如起重工、电工、探伤工、架子工和吊车司机等特殊工种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殊性工种操作证; 3.1.6制定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照控制点的要求进行施工; 3.1.7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务必使其理解技术要求、施工方法 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3.2材料准备、检验及保管 3.2.1根据详细的施工图材料预算,准备所有管道安装所需的材料。业主需提供的材料,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总则 1.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共、民用建筑群(小区)室外排水和雨水管网的管道工程。 1.2编制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管道施工前设计单位已进行了设计交底并已图纸会审完毕。2.1.2室外管道的施工方案已编制且已经过批准。 2.1.3建设单位、规划单位已给施工单位进行了现场交底。 2.1.4施工段沿线的地下已建各项管线有详细的平面布置图且施工前已掌握已校测。 2.2材料要求 2.2.1铸铁管: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无浮砂、包砂、粘砂,更不允许有砂眼、裂纹、飞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内外径及管件造型规矩。 2.2.2钢筋砼管及陶土管:管材的内外壁应光洁,无蜂窝、坍落、露筋、空鼓及明显的痕纹和凹陷。

2.2.3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排水管:承插口处的轮廓应清晰,造型规矩,与插口配套,没有有影响接口密封性的缺陷。 2.2.4弹性橡胶胶圈:外观应光滑平整,无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皮等缺陷。 2.3主要机具 圆头锤、扁錾、捻凿、皮老虎、撬棍、千斤顶、链式手拉葫芦、手锯、钢卷尺、盘尺、水平尺、量角规等。 2.4作业条件 2.4.1室外地坪标高已定位,水源、电源均具备。 2.4.2沟槽已验收合格。 2.4.3管材、管件均已检验合格,并具备所要求的技术资料。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沟槽开挖与验收→散管和下管→管道安装→闭水试验→管沟回 填→砌井。 3.2沟槽开挖与验收 3.2.1按图纸要求测出管道的坐标与标高后,再按图示方位打桩放线,确定沟槽位置、宽度和深度,其坐标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设计无规定时,其沟槽底的宽度应符合下表:

室外给排水施工图设计深度及设计表达方式

设计表达方式、设计图纸深度 1、室外给水管线施工图: 1.1设计说明: 给水管道工程应说明管道位置、管材及接口、管道防腐、管道附件及附件井、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及深覆土段的特殊处理措施、管道安装、试压、冲洗消毒的要求、管道基础及管道回填要求等。 1.2平面设计图: 比例一般采用1 : 500,底土采用景观竖向图,图中表示出地形、地物、道路、管(渠)平面位置、转角度数及坐标,布置平面管件、各类阀门、消火栓等管道附件以及泄水管、连通管等位置。 1.3纵断设计图: 采用比例一般横向1 : 500,纵向1 :100,图上表示出现况地面标高、设计地面标高、设计管(渠)底标高、埋深、距离、坡度、接口形式,注明管径(渠断面)、管材,示意河流、各类地下管缆等主要障碍的位置及标高,布置纵断面管件、各类阀门、消火栓等管道附件以及泄水管、连通管等的位置。 平面设计图和纵断面设计图应相互对应。 3.3管件节点图绘制管件节点图。例图如下:

2、室外排水管线施工图: 2.1 设计说明: 2.1.1雨水管渠设计采用的雨量公式、集水时间、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的依据。说明雨水管渠布置原则、干管走向、长度、坡度、管渠尺寸、埋设深度、管渠材料、基础处理、接口形式、主要施工方法等。 2.1.2污水管渠设计: 说明服务面积、人口、采用的污水量设计标准、变化系数、布置原则、干管走向、长度、坡度、管渠尺寸、埋设深度、管渠材料、基础处理、接口形式、主要施工方法等。 2.1.3排水管网中出现的特殊构筑物的说明。 2.2.管渠平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1 : 500。在景观竖向底图(含现况管线或设施调查成果)基础上,反应出规划道路、设计管线、检查井平面位置、转角度数、控制井位坐标、水流方向、管径/沟渠断面尺寸、长度、沿线主要构筑物(如倒虹吸、管架桥、雨水管渠排放口等)、距道路中心线(或其他)的相对位置等,标示图例和指北针,进行必要的说明。 2.3管渠纵断图: 采用比例一般横向1 : 500,纵向1 : 100。图上表示出现况地(路)面线,设计路(地)面线,交叉管渠的位置等。注明管渠内底标高,长度,坡度,管径(渠断面尺寸),交叉管渠的标高,倒虹管、检查井等的位置。纵断图和平面图应相互对应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2.4特殊小型附属构筑物详图:如倒虹管涵等。采用比例1:100~1:500。 2.5泵站工艺图:(如小区内有污水提升泵站) 比例一般采用1:50~1:100,分别绘制平面、剖面图及详图,表示出工艺布置,细部构造,设备,管道、阀门、管件等的安装位置和方法,详细标注各部尺寸和标高(绝对标高),引用的详图、标准图,并附设备管件一览表以及必要的说明和主要技术数据。结构整体及构件详图,配筋情况,各部分及总尺寸与标高,设备或基座等位置、尺寸与标高,留孔、预埋件等位置、尺寸与标高,地基处理、基础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尺寸、标高,墙柱、梁等

室外给排水管道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XXXXXXXXXXXXX车辆管理所 室外给排水管道 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XXXXXXXXXXXXX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目标 (2) 四、施工部署 (2) 五、施工进度计划 (3) 六、室外给排水施工方案 (3) 七、雨期施工措施 (13) 八、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成品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消防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1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2) 11、《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图集》(04S520) 12、《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图集》(08SS523) 13、《砖砌化粪池图集》(02S701) 14、《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22:2001) 15、《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CECS 227:2007) 二、工程概况 本方案叙述的是XXXXXXXXXXXXX车辆管理所室外管网工程。 该地块室外给水管道设计采用PE管电热熔连接,主管道为DN100,靠人行道边敷设,埋深0.7米,过车道采用钢套管保护。主管接自市政给水管道后分接至各单体工程,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阀门井采用砖砌阀门井。 室外排水工程,包括室外雨水、污水,整个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雨、污水排水

大型住宅小区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

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摘要: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住、行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用水、生活用水、污水排放等在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在内。本文结合大型住宅小区的给排水综合管网设计进行阐述,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型住宅小区给排水管材管线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eat, wear, live, row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for large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requirements are increasingly high, domestic water, living water, and sewage discharge in the integrate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desig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larg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integrate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design and put forward some referential opinions. key words: large residential area,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lin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8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型住在小区的出现更是城市化的重要体现,而城市建设和大型住宅小区的建设中,高科技应用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总 10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碑林区政府院内排水管道维修改造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西安宝塔山防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8月23日

室外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西安市城区内,为室外排污管道、雨水管道局部改造维修工程,管沟土方开挖为人工开挖,污水雨水管道为S2-PE双壁波纹管直埋敷设。 二、施工措施 1、因院内生活排水正常运转,需对维修的楼内系统室外做1.5m ×1.5m×1.5m集水坑,将生活废水临时排进集水坑,进行临时排污(采用污水泵直接抽至化肥池),达到生产与施工同时进行,待整体工程完毕后做回填处理。 2、由于该工程地处城内,土方工程工程量小而且点位多,初步考虑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留设临时施工道路,沟槽处在夜间设照明设施和安全标志。开挖边线外放1m用1.5m高钢管、彩钢板防护围栏。 三、施工方案 考虑到排污、雨水管道深度大约在2m以内,院内电力供电系统、给水系统、弱电系统以及其他管线一般埋深都在此范围内,加之初期施工年代久远,地下设施难以摸清,为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所以本工程则采用人工开挖方式,不宜采用顶管方式。

1、施工工艺:测量放线→人工开挖→槽底平整夯实→灰土垫层→砂基→管道安装→井室砌筑、抹面→胸腔填土→闭水试验→回填土夯。 2、熟悉设计图纸、资料,弄清主管和支管的管线布置、走向及工艺流程和施工安装要求。 3、熟悉现场情况,了解设计管线沿途已有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分布情况。 4、根据管道平面和已有控制点,并结合实际地形,做好实测数据整理,绘制实测草图。 5、进场后对建设单位交接的水准点和导线点进行复测,闭合差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导线点、水准点的加密,每60米范围内有一个水准点,加密点必须进行闭合平差,水准点的闭合差为20√L,确保加密点的准确,以满足排水管高程、线型控制的精度。 6、由于管道中线桩在施工中要被挖掉,因此在不受施工干扰、施测方便、易于保护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测设中线方向控制桩,采用延长线或导线法,测设附属构筑物位置控制桩,采用交会法或平行线法。 7、施工过程中的测量主要是槽底高程的确定,开挖后,随挖随测,杜绝超挖现象,确保槽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安装后,进行复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管底高程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每天测量工作开始前,都要进行相邻水准复核测量。

论建筑室外给排水的设计

论建筑室外给排水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7-13T13:43:55.3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作者:李木清 [导读] 为了有效地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满意度,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将建筑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做好。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因为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就是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并且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非常大,所以,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的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加强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给排水工程,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满意度,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将建筑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做好。 关键词: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 一、室外给排水设计依据 室外给排水系统是连接市政给排水系统和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桥梁。设计即要符合市政给排水规划要求,也要满足建筑物本身的需求,同时还要处理好各期工程的设计深度,不违反相关的规定和规范。通常可以为设计提高依据的规范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等,在设计中要准确运用规范中相关内容,选择适用的条件,在满足规范规则的同时,并依据建筑实际情况,结合运用单位要求等和建设单位共同制定设计程序,因地制宜、恰到好处的做到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以取得最优化的设计成果。 二、室外给排水设计程序 住宅建筑室外给排水设计,除了要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规定外,还要掌握与设计相关的所有资料(如住宅建筑离附近污水处理厂距离、周围地质情况、供水情况、供水方式、各个给排水系统间的关系及管线间的关系等等),以便做出合理的室外给排水设计方案。通常设计程序可按六步走: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当地供水排水情况及管理要求等。②确定项目水源、系统分区,一般住宅区给水引入管由临近的市政道路配水干管接入,关于市政道路配水干管的水量、水压等资料可以向当地供水运营单位咨询,给水系统分区需结合单体给水设计及当地市政水压确定直供区域、变频增压区域。排水系统的设计要以方便管理、利于污水、生活水排放、再利用为原则。③计算用水量排水量。计算可根据最新修订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规范,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用水定额和时变化系数等计算生活用水量,根据建筑规模、高度、使用性质等计算室外消防用水量等。④根据管段流量选取符合室外给排水系统实情的流速,计算管道直径。⑤依据相关规范,结合水质要求、系统压力、当地习惯及计算数值等,选择最适合的室外给排水系统所用管道材质。⑥管道布置、计量设施及配件设置。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注重利用住宅区公共用地,统筹考虑与其他各专业管线间的关系,对室外管道进行合理布置,做到有机协调、互为一体。 三、室外给排水设计要点 通常从功能上来说,设计时常把住宅建筑室外给排水隶属于建筑给排水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它不单单需要考虑满足建筑居住上的需要,还要考虑与市政给排水的衔接,因此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比较多,是最能体现给排水设计师综合素质的一项设计,需要有熟悉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业务技能,现笔者从环保、节约、水循环再利用角度出发,将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概述如下: 3.1室外给排水设计要点概述 结合上述室外给排水设计程序,笔者认为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对住宅区内的单体建筑需要预留室外给排水系统的位置和方向,以方便后期施工需要;尽量运用住宅区已有的资源(例如,可将消防水与景观水结合使用,利用已有的消火栓资源,市网水压直接供水等),以减省造价,节约成本;设计牵涉到产品的选用要尽量采用科技含量较高且节能环保的产品,选用的管材要以环保、长寿、方便维修为原则,尽量避免给后期维修费带来负担;管道布置要严格参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合理布置各种管线的顺序,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给水管在住宅区内连成环状,当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能保证全部用水量;雨水设计应尽量实现循环综合利用,雨水口应尽量采用立箅式雨水口,以利于住宅区环境美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计时应注意室外消火栓和水泵结合器的设计,室外消火栓除了要满足室外消防扑救半径的要求外,还要满足距水泵接合器15到40 米内应设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要求,且几组水泵接器宜分点设置;总之需要注意的设计要点十分多,不能一一列举。此外,个人认为从近年来的行业设计实践来看,室外采用分质供水排水不但可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还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做着重论述如下。 3.2室外给水系统分质供水设计 为了节约水资源,近年来室外给水设计依据“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可实行分质供水。通常住宅区的给水主要包括生活饮用水、生活杂用水(绿化、浇洒、洗车等)、水景用水和消防用水。设计时应针对用途具体分析,生活饮用水的对水质要求较高,宜用市政给水作为水源,一些高档住宅区可设置直饮水系统,以市政给水为源水,后进行深度处理供给。生活杂用水及景观用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可设计使用再生水,将优质杂排水或雨水收集处理后(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中的绿化、冲厕和洒扫路面标准。景观用水的水质要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规定,方能使用)用于冲厕、绿化、景观等用水。而消防用水则可单独考虑将市政给水作为水源,也可与景观水池结合起来一起考虑。总之,确定好分质供水后,还要结合市政资料,通过水量平衡算出住宅区每日自来水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中水系统规模及回用目标、景观水体的补水量等等,随后才能依照上述设计程序,进入管道选材、选径、布置等流程,逐一完成全部给水设计工作。 3.3室外排水系统分质排水设计 与给水系统水用途相对应的分质排水设计,首先是根据市政排水接入点的位置、标高、管径合理地划分各部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管线的走向及位置,设计时要遵循“各区域附近有市政接口的则就近排放,无市政接口的要考虑与其它区域的连接”的原则。生活污水的排放,由于污废水需要分流,在室外地坪标高及排水接口标高允许的情况下,污水排水坡度应尽量≥1%,以减少污水管道的堵塞。生活杂排水管线的敷设要依据水处理站的位置和标高来确定。绿化排水是利用绿地的标高高于周边道路标高,并依靠坡度重力散排至道路的雨水口,或

(完整版)小区室外管网及管线综合设计指引

小区室外管网及管线综合布置 1、小区内主要考虑给水(包括消防)、污水、雨水、强电、弱电及燃气等管线的布置。 2、各种管线必须与城市管线合理衔接;走线尽量避开首期园建区,特别是燃气、强弱电等后期进场施工的管线。 3、强弱电室外管道埋深均应保证不小于0.7米。当管道穿越车行道时,应加深到1.0米以上或者加装套管。室外强电专变管根据电缆大小分别采用PVC75或者PVC110管,室外强电公变管均采用PVC160管。室外弱电管采用PVC110管。管孔数量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应根据发展预留备用管孔。备用管孔不宜小于实际需要管孔数的20%。强电管线与弱电管线宜远离,尽量分道路两边布置,并按照强电管线少穿越道路的原则布置;电缆直埋时,应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100mm 厚的细砂或软土,然后覆盖混凝土保护板,覆盖的电缆保护层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4、强弱电室外管线变更敷设方式或转角分支时应设置人(手)孔;当室外管线直线长度超过100米时,应在中间部位增加人(手)孔;人孔井内线缆应绕人孔井内壁1.5圈,手孔井内线缆应绕手孔井内壁0.5圈。 5、小区市政给水管应该成环,两路引入(尽量从不同市政自来水管段接驳),环管用阀门适当分段,室外消火栓间距约100米,沿市政

道路或小区消防通道边走,(必要时可以走道路中间)应避免走地下室;引入管上要装水表和倒流防止器,从环管上接出的给水管除地下水池进水管外,均应装水表;DN≥100时采用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承插连接,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一道防腐。DN≤80时采用衬塑钢管,丝扣连接,做两布三油防腐层(总厚度不小于3毫米),锌层破坏处先刷红丹二道。 6、小区加压给水管应该成环,环管用阀门适当分段,走线优先走地下室,必要时可以走小区道路中间。管材采用衬塑钢管,DN≥150时采用法兰连接,衬塑层破坏处需要补塑,埋地法兰用热塑套保护;DN ≤100时采用丝扣连接,埋地管道做两布三油防腐层(总厚度不小于3毫米),锌层破坏处先刷红丹二道。 7、小区消火栓给水管和喷淋给水管必须成环,消防泵必须有两条出水管与环管连接,环管用阀门适当分段,走线优先走地下室,必要时可以走小区道路中间。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DN≥150时采用法兰连接,埋地法兰用热塑套保护;DN≤100时采用丝扣连接,埋地管道做两布三油防腐层(总厚度不小于3毫米),锌层破坏处先刷红丹二道。 8、小区雨污水管网沿道路边布置,应充分利用周边市政条件分散排出,避免过分集中导致排水干管管径大,埋深大,接出困难;雨水管网的布置应综合考虑路面雨水、楼栋屋面雨水、广场雨水、园林绿化雨水和人工湖、游泳池溢排水的顺畅排出。楼栋屋面雨水允许接入人工湖。污水管网主要考虑各楼栋生活污水的顺畅排出,化粪池前的检

浅谈建筑安装工程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浅谈建筑安装工程室外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摘要:当前为了满足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稳定、灵活性, 满足民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立足于 建筑安装工程的基本建设。为此,本文结合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多个方面进行了 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工艺;安装 当代人民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要求日趋向于大系统、高参数的方向发展,对 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维修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要想使管网达到优质、高效、低能耗运行的目的,除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外,给排水系统安装质量的优 劣亦会对日后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下面就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工艺作浅述。 1 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2750m2,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抗震构造措施采用设防烈度7度,框架抗震构造措施按一级,场地 类别为Ⅱ类,使用年限50年。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及UPVC管,室外排 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2 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2.1 管道施工工艺流程 管沟的放线与开挖→地基处理或安装支架→管道铺设与安装→管道附属设备 安装→管沟回填。 2.2 管沟的放线与开挖、铺设安装回填 根据施工图纸测出管道的中心线,在其起点、终点、分支点、转弯点的中心 钉上木桩。在各中心桩处测出其标高并设置龙门板,龙门板以水平尺找平,且标 出开挖深度。管道的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配合方式,机械设备人工配 合安装,基坑回填后采用小型振动夯压实。施工时遵循先室外后室内,先暗后明,先主后支,先深后浅,分别进行。 施工前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管沟开挖断面 形式和安全措施,根据当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埋深和铺设方法,采用直立断面和 梯形断面。挖好的沟底应平整,沟边不坍塌,保证铺管、接口的操作安全,并且 保证管道铺设后的中心线、标高和坡度均能符合设计要求,并能保证铺管操作、 运送管件工具的方便和安全。管沟开挖拟采用挖掘机人工配合开挖、个别地段采 用人工开挖,开挖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管沟宜分段开挖,按坡度由低处向高处进行。 (2)弃土堆坡脚距管沟上沿不得小于0.8m,弃土堆高不得超过1.5m。 (3)开挖的管沟,如不能立即铺管,应在沟底留0.15m~0.2m的一层暂不挖除,在铺管时再挖至设计标高。 (4)管沟底不得超挖,如有局部超挖,应用相同的土壤填补,并夯至接近天然 密实度,或用砂、砂砾石填补。 (5)为防止水浸管沟,每隔100m~200m,应留约1m长的管沟不挖,于铺管 时掏通。 (6)开挖有地下水位的管沟时,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 2.3 管道铺设与安装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规定排水体制选择的原则 分流制指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规定出降雨少的干旱地区外(降雨量一般指年均降雨量300mm 以下的地区)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由于一些老城区已采用合流制,故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同时规定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排水管网的改建力度,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如过有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此地区应提高截流倍数,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合流污水和降雨初期的污染。 截流制合流制排水方式 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 进水 截流井 调蓄池进水 调蓄池 出水至污水厂 溢 流至河 道出水至污水厂

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的对比 低影响开发(LID)进行雨水综合管理的规定 雨水综合管理是指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防止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面源污染是指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排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被污染的现象。 城镇规划时,用渗透、调蓄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进入分流制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的雨水量,减少合流排水系统中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治内涝灾害,还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也是雨水资源的利用。

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内涝防治的规定 城镇内涝防治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是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 工程性措施:建设雨水渗透设施、调蓄设施、利用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对市政排水管网和泵站进行改造、对城市内河进行整治等。 非程性措施:建立内涝防治设施的运行监控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等。 进行排水系统设计时,从较大范围综合考虑的若干因素 1、国内经验,污水和污泥可作为有用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污水污泥要在对其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的论证和评价之后进行。 2、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包括较大范围内综合考虑会不会影响临近区域;几个区域同时建设时应考虑合并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这种建设方法经济效益好,但施工时间较长。 3、如设计排水区域内尚需考虑给水和防洪问题时,污水排水工程与给水工程协调,雨水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造价。 4、国内经验,工业废水只要符合条件(对城镇排水管渠不阻塞,不损坏,不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不传播致病毒和病原体,不危害操作养护人员,不妨碍污水生物处理,不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必须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放城市地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到城镇排水系统一起处理较为经济合理。 5、在扩建和改建排水工程时,对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利用与否应通过调查再做出决定。 3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3.1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3.1.1城镇旱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 dr=Q d+ Q m(Q d、Q m均以平均日流量计) 式中:Q 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L/S); Q d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