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998年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历史分析

1979――1998年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历史分析
1979――1998年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历史分析

1979——1998年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历史分析

姓名:

xx

指导老师:

xxxx

内容摘要

金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央银行体制是现代金融体制的核心。

研究二十年来中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演变,有利于探索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与内在规律,有利于探索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规律性,促进中国经济稳健运行,有利于探索进一步完善中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方式和方法,

1979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也是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开始。1998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建立,中国中央银行体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1979—1998年构成牛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史上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本文将从经济史的角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79—1998年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过程、原因和特征,进行整体的分析。

中央体制演变过程的分期标准,最主要的是中央银行剥离其蕴涵的商业银行职能的程度。同时,还参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组织完善程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程度、中央银行的监管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方面。

根据以上的划分标准,笔者将新中国建立后的中国中央银行体制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年“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第二阶段:1979——1983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第三阶段: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确立阶段,第四阶段:1993—1998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完善阶段。

“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向现代中央银行体制演变基本完成,本文对1979年以后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三个阶段进行重点剖析。

第—部分1979——1984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时期

在研究1979—1984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之前,让我们先对1949——1978年“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过程,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过程是多元金融产权被整合为单一的国有金融产权的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从建立起就被赋予国家金融产权的唯一代表地位,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银行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迅速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取缔在华外资银行的特权,对非国有金融产权实施国有化。1952年后,国家对国有金融产权的实行整合。到1956年底,中国的“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正式形成。

“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的形成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从发展经济的层面上讲,“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符合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需要;从强化意识形态的层面上看,“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安排符合国家在经济体制上追求“一大二公”的需要。但是,它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安排具有金融功能的虚无性,金融职能和业务范围萎缩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全党工作以经济工作为重点的指导思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国金融体制发生变化,“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转变为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

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形成的原因在于: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国家财政能力的下降使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必要。其次,金融资源的分散化使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可能。第三,经济货币化进程及其所带来的收益促使国家更加主动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因此,对货币发行收益的渴望和对零散金融剩余聚集的愿望使得国家加快建立相应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体制改革进而推动中央银行体制的变革。1979—1983年间的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主要是通过下述措施形成的,第一、恢复和设立国有金融机构,扩展国有金融组织的规模。1979年,三大专业银行恢复和设立。还建立了在中国农业银行监管下的约6万家农村信用社。同时,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

初创和恢复。第二、扩展银行信用领域,增加其他信用形式。第三、金融业启动对外开放、对外融资。

1979——1983年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与“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是有区别的。由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和不彻底性,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具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重职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各自形成的经济背景不同,蕴涵商业银行职能的程度不同,在制度安排中的地位不同,运作的基础不同。

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相对于“大一统”中央银行体制,在组织机构、职能。业务和独立性等方面都有改进。在组织机构方面,1979年,三家专业银行恢复和设立。在职能方面,作为发行的银行,由于市场机制的介入,使得国家不能有效控制货币发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增加了发行政府公债业务。作为管理金融的银行,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金融的银行,人民银行受国务院委托对金融业的监管进行“代管”。混合式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货币”,而从“一五”时期以后,货币政策目标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业务方面,1979年后,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在相关法规的制定方面,1978—1983年间,人民银行制定了外汇贷款、贷款合同等一些银行业务基本规章,使人民银行的运作有章可循。

由于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中央银行的运作无不与货币政策的制定、贯彻及操作有关。因此,在讨论中央银行体制运作的时候,本文将把重点放在中央银行实行其货币政策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两个方面。混合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改革了信贷资金管理体制。1979年,人民银行将“统收统支”信贷管理体制改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体制。其后,又由“差额控制”改为“信贷差额包干”体制。

2、现金收支计划发生变化。

3、改革利率管理体制,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

4、改革外汇管理体制,调整汇率。

1979——1983年间,宏观金融调控在货币供应总量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看,1979—1983年,经济处于快速增长之中。伴随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出现通货膨胀。1979——1983年间,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即便扣除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素也是偏高的,但这段时期的金融宏观调控正常,货币供应高速增长没有引起物价的太大波动。主要原因如下:

由于,居民储蓄快速增长,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货币的乘数效应并不明显。

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一、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制度安排是出于国家效用最大化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国家要吸纳日益分散的储蓄和控制金融资源,必须增设金融机构。人民银行作为改革前中国唯一一家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无疑是吸纳储蓄、办理其它商业性业务最大的网点。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还没有完全剥离其商业性业务的必要。第二、中国渐进式的改革决定了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采取渐进式方式,不可能一下子把中国人民银行变成真正的中央银行。第三、单调的金融主体和尚未发育的金融市场使混合式中央银行有可行性。

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也存在着弊端。从中央银行职能设置及相互关系上看,混合式中央银行职能混杂、相互矛盾,难以协调。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与其监管职责不相称。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只是在金融业务上“代管”。从货币政策的实施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减弱。人民银行不能有效调控基层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对货币量的调节能力有所削弱。

1984年以后,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扩大,国家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控制金融,便选择设立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部分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形成时期

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确立,一方面,是由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金融支持。1984年后,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大,亏损严重,而国家财政却无法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经济体制增量改革。因此,继续扩展国有金融产权的制度安排便成了聚集资金的最好选择,为此,中央银行体制的制度安

排必须重新考虑。其次、金融主体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育,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体制,便于加强监管。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承担原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至此,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基本上剥离,中国中央银行体制进入单一制阶段。

与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相比较,单一制中央银行组织机构发生变化,新设立了理事会作为人民银行的最高金融决策机构;单一制中央银行的职能有了较明确的规定,

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人民银行规定了12条职责;1984年后,人民银行不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信贷业务,但这种商业性业务剥离并不彻底。

1984—1988年间,单一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运行特点是货币政策在放松、收缩、放松、收缩中不断摇摆。这一时期,实行的货币政策措施有:

控制信贷规模,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彻底转制;开始运用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1989——1992年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行,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的过程。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经济过热,并酝酿了1993——1994年严重的通货膨胀。

1989——1992年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实行货币政策的措施有:

不断完善货币信贷管理体制;实行定期存款保值措施和总贷款限额和信贷限额制度。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特点是在支持经济增长和保持稳定货币币值稳定之间疲于奔命,过度支持经济增长,造成了几次经济过热,货币投放过度,引起通货膨胀。

1984——1992年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的缺陷表现如下:

组织机构设置的缺陷,理事会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分级分支机构受地方政府的干预大。中央银行规模过大,效率低下。中央银行职能的缺陷,货币政策目标具有双重性。中央银行业务范围与中央银行职能发挥不相容。财务

预算制度的不合理,人民银行采取与财政部按比例分成的财务预算制度,与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原则相违背。1984年建立的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第三部分1993——1998年单一制中央银行初步完善时期

中共十四大最终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经济体制改革由体制外向体制内推进,中央银行体制改革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1998年中国中央银行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原因是:

1、国有金融产权收缩的困境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体制,硬化国有金融产权收缩的约束机制。

2、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为中央银行的运作提供了条件。

3、国有金融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加快了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步伐。

4、金融市场的初步发育,使中央银行运作有了微观基础。1993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开始了全面的发展,建立了同业拆借市场和贷币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也进一步发展。

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的初步完善表现在:

1、中央银行法律体系构建完成。制定中国金融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大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并颁布和实施其他金融法规。

2、中央银行组织机构的改革。最高决策机构是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则全面负责具体实施货币政策。人民银行总行收回原来交由分支行分散执行的某些权力,规范了分支行的行为,实施了按经济区划设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改革。

3、中央银行职能的继续完善。与1984——1992年间的中央银行职能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央银行职能明显的改进。货币政策趋于理性,放弃过去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改换为“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

增长。”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行国际上通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实现由直接工具向间接工具过渡。

4、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初步完善。中央银行的至上而下的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环节趋于完善,既有金融机构准入监管和营运监管,还增加了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的处理和市场退出监管;金融监管重心经历以行政监管为主向依法监管转变,市场准入监管向全过程系统化监管的转变。

5、中央银行独立性增强。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但又向全国人大汇报工作,与国务院保持相对独立。划清了人民银行与财政的关系。从机构设置上进一步排除了地方政府的干扰。

6、业务范围的变化。这一时期,人民银行彻底剥离了与中央银行职能不相符的商业性业务。

7、财务预算制度的改进。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废除了1986—1994年间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按比例利润分成的财务预算制度。

1993—1998年间中央银行体制的运作。自1993年以来,中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1993—1996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行特征是适度从紧。前半期主要是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治理“三乱”,抑制房地产和股票的过度投机,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稳定经济金融大局。后半期是以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为突破口,以转换中央银行职能,整顿经济秩序,防止经济的继续过热。主要采取了以下调控手段;规范金融市场,严格控制货币发行:

集中管理货币信贷,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加强利率、汇率的调节和管理: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商业银行管理,清理整顿金融机构;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997—1998年,这一阶段运用的调控手段主要是:

继续实行信贷规模管理,同时监测控制货币供应:

实行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制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微调和预调货币供应结构:

加强金融监管。1997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继续1996年适度从紧政策不变。1998年,中央银行采取了一些扩张性措施,货币政策开始山适度从紧转变为适当的货币政策。1997—1998年,中国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安然渡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平缓回落,消费保持上升、物价继续回落,投资增长率开始上升,宏观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第一章1979—1983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时期

第一节1979—1983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形成的背景

第二节1979—1983年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出现

第三节1979—1983年间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制度安排及运作

第四节混合式中央银行体制的利弊

第二章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确立

第一节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确立的背景

第二节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确立

第三节1984—1992年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的运作及成效

第四节1984—1992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的缺陷

第三章1993—1998年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完善第一节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初步完善的背景

第二节单一制中央银行体制的初步完善

第三节1993一1998年间中央银行体制的运作

第四章二十年来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历史思考第一节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动力

第二节中国中央银行体制演变的特点及历史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