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电子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电子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电子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中国古代史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0539)

知识点切片

注1:下划线部分——重点记忆

注2:每章开头的知识结构图非常有利备考

第五编宋代文学

北宋文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

知识结构图

1.宋初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穆修

2.王禹偁白体;杨亿的西昆体;林逋的晚唐体

3.晏殊《珠玉词》

一北宋初期 4.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文、诗、词)

5.开创宋诗风格的大家梅尧臣与苏舜钦

6.王安石的诗文(诗:王荆公体)

7.首开文章“义法”的人物是曾巩

文:雄辩恣肆

1苏轼诗:前、后期;创作特色

词:以诗为词;词风豪放旷达

北宋文学

二北宋中期 2.黄庭坚(山谷诗):以学问为诗,黄诗格律森严

3.江西诗派:陈师道(后山诗)、陈与义(简斋诗)

4.柳永的慢词

5.秦观的婉约词

1周邦彦的清真词

三北宋后期 2.李清照(易安体)词:前、后期

3.朱敦儒(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一、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柳开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西昆诗派特点:重形式,轻内容。写法上仿效李商隐的同题之作。诗风典雅而华丽。以学问为诗。 4、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

王禹偁(白体诗)的诗歌创作成就:

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如《村行》:在文的方面,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王禹偁的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如《唐河店妪传》

晚唐体(名词解释)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以清逸隐幽为旨趣。林逋是颇受后人推重的一位晚唐体诗人晏殊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晏殊的审美取向为清丽典雅。他的词风流闲雅,温润秀洁,没有很强烈的感情,也没有华美的词彩,比较平淡。词的题材内容一般写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致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

北宋中叶,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欧阳修的文学贡献以散文为主,但在诗、词方面也很有影响。

一、欧阳修的文

1、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欧阳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欧阳修学习韩愈而能自出变化,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如《与高司谏书》、《原弊》、《朋党论》等议论文。

2、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其《醉翁亭记》就是典型例证。

3、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其特点是变旧赋的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赋体铺陈的特性,又使文气趋于舒缓。如其《秋声赋》。此赋叙事议论,悲秋咏怀,骈散兼用,行文自由活泼,运用铺排手法,写秋声更写出秋心,表现了作者历经政治斗争磨难的苦闷,对险恶官场的厌倦,反映了历经沧桑后的感受。

欧阳修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为了实践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他身体力行地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二、欧阳修的诗

1、欧阳修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写诗学韩愈的“以文为诗”

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他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作得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在诗中常用语助词,如《庐山高》。

2、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他的诗歌创作,于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在描述中杂以议论,如《和王介甫明妃曲》。

3、欧阳修是宋诗的创始者之一,是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风格的诗人。其诗虽有学韩的痕迹,但风格与其散文一样,也有平易的特色。如《戏答元珍》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三、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在欧阳修的词中,情词的比例较大。欧阳修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较大,他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辞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如其《踏莎行》:

欧阳修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词人,他的词不仅有颇得花间风味的温润秀洁之作,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

第二节梅尧臣和苏舜钦

梅尧臣和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对北宋诗文革新有较大的贡献,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一、梅尧臣

梅尧臣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的。

二、苏舜钦

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早期诗歌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敢于大胆直言,如《吴越大旱》。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但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其文、诗、词均绝妙一时。

一、王安石的文

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文论重在致用,把文章看做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王安石的文章成就很高。其议论文字,无论长篇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其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王安石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简练明快,笔力雄健近代政论家梁启超、严复诸人的文章,都受了他较深的影响。二、王安石的诗词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有早期与晚期之别。王安石早年的诗多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但也反映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他写了不少感时、咏史

或怀古的诗篇,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河北民》。晚年风格:形成了“深婉不迫”的风格,与他早年诗的“直道其胸中事”判然有别。其诗进入老境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亦即“王荆公体”【名词解释】。王安石晚期的诗歌主要是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王安石词的成就虽不能与其诗文相比,但也富有自己的个性,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的词风的影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如《桂枝香》 [金陵怀古] 将以史为鉴的凝重题材引入词中。

三、王令

王令的诗歌特点,主要在于气势雄壮,粗犷豪迈。

第四节曾巩、苏洵和苏辙

一、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有《元丰类稿》。其文古雅平正,雍容冲和,卓然为一家。在后代文家看来,曾巩与欧阳修一道是开文章“义法”的人物。曾巩在文章写作上,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屈周详。曾文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古,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如《墨池记》。

二、苏洵和苏辙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年 27 始发愤为学,举进士不第。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合称“三苏”,诗文皆有盛誉。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苏辙(1039 一 lll2),字子由,以欧文为学习楷模,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第三章苏轼

本章内容出题均为论述题

(论述):

一、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纵横恣肆。

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叙记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前、后《前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二、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

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如《前赤壁赋》

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三、苏轼诗歌的内容:按题材内容,苏诗大体可分为:

1、社会政事诗:反映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的诗篇,如《荔枝叹》。

2、山水景物诗: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中的抒怀遣兴之作,写景色的《饮湖

上初晴后雨》;

3、和陶诗:寄情山水,以自适为趣的意味更浓,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平浅而有深味,

4、题画诗:把画景转化为诗境,善于写出画面的动态,并就画意进行艺术联想,揭示画外之韵味,如《惠崇春江小景》。

四、试叙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多用散文的句法而以气格贯穿,如《石鼓歌》。“以文为诗”实际上靠以才气为诗而获得成功。丰富的比喻,也称“博喻”,如《百步洪二首》。

2、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和子由渑池怀旧》

3、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而且风格多样,七绝清丽精美,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诗的基本风格有二,一刚健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才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五、简述苏轼词的风格

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

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一、(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3、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二、(简答):

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

1、以学杜为宗旨,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2、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如《登快阁》。

3、生新(奇)瘦硬,向来被认为是山谷体诗风的特征。“瘦”者,洗净铅华,摒绝绮艳;“硬”者,刚健挺拔,力矫柔弱。山谷体诗不全是生新瘦硬的作品,也有写得浏亮芊绵的自然晓畅之作。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山谷词: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主要艺术特点有:(1)喜欢用拗句(2)“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陈师道和陈与义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陈与义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家而融会贯通,创造出“简斋体”诗的新风格。

一、陈师道

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一生绝意科举,以清贫自守。与苏轼关系甚密,为“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作诗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摒却华辞丽藻。

二、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简斋体”指其后期诗,风格遒上,思力沉挚,已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诗的对仗不完全注重字面的工稳精巧,而更着中于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心内转,使全诗的意境更加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前期诗多书怀、咏物、唱和之类的作品,其中那些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清新冲淡,明净雅致。经历了靖康之变,后期诗转而多忧国感时,

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诗风变得雄阔浑厚,沉郁悲壮。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第一节柳永的慢词

柳永的慢词,展现了晚唐五代以来文人小令词所没有的新的审美风貌,开启了词史新的一页,同时也开启了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新时代。

一、柳永的生平事迹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成为当时最

负盛名的“通俗歌曲作家”。有《乐章集》,存词 200 余首。

二、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三个特点:

1、是柳永对词体的贡献,柳永在词史上以创制慢词而著称,完善了慢词的体制和表现手法。

2、是以赋为词,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寒蝉凄切》。

3、是柳词的俚俗特点:形式方面,善用俗语,俚语,形成平民化的表述风格。音律方面:写了大量歌妓词,具有市民色彩。

三、柳永词的影响

将赋体的铺叙手法用到词作之中,开创了长调慢词体式。所以从柳永开始,词从小令时代过渡到了慢词时代。雅俗并陈,用俗语写城市生活,写歌妓,同时又用雅笔,写情写景,创造意境,表现羁旅生活,表现个人情怀。这种雅俗结合,以俗入雅的创作风格,影响苏轼、李清照等众多词人。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对金元曲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柳词则有“曲祖”之称。

第二节秦观、晏几道和贺铸

一秦观

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著有《淮海词》。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风却明显不同于苏轼,是典型的婉约词人。他的词情景交融,喜欢通过非常凄靡的景色和委婉的语句,含蓄的表达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

一、秦观词的成就

1、秦观在当时即以精通音律而著称。秦观的词平仄协调,音节和谐,节奏鲜明,具有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如《踏莎行·雾失楼台》。

2、秦观吸取了柳词通俗自然的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清新雅致而又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秦观还有写儿女柔情的词,如《鹊桥仙》:

3、抒情议论中融入议论,委婉深沉又自然流畅三、晏几道晏几道,晏殊第七子,号小山,词集为《小山词》,约 200 多首。世称“小晏”。形成极度凄苦哀怨的感伤情调。

四、贺铸

贺铸(1052 一 ll25),字方回,词集有《东山词》,词存 280 多首。陈廷焯:“方回词,儿女英雄兼而有之”。代表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其中名句为: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词使贺铸获“贺梅子”美誉。

第三节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一、周邦彦的生平

周帮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词集有《清真集》。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作词方面,精通音律,大晟词派的代表。

二、艺术成就

1、周邦彦的词继承了柳永的善于铺叙的特点,曲折变化。如《兰陵王·柳阴直》,写词人客中送客的感伤,布局严密,能寓灵活多姿之描写、顿挫缠绵之抒情于整体性铺叙中,回环往复,层层渲染,意蕴无穷。词境至此,可谓“浑化”。

2、善于章法结构。周邦彦在词的结构上颇具匠心,章法布局开阖回旋,既有柳词叙事容量和感情力度,又避免了直露无余。如《瑞龙吟》。周邦彦在章法布局上还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的手法。如《满庭芳》。以景结尾是周邦彦词的结构布局的又一特色。柳永词以写情著称,在章法上常以情语结篇,缺乏文人所推崇的含蓄蕴藉、回味无穷的效果。周邦彦此类词如《浪淘沙慢》。

3、语言典雅,善于化人前人的诗句入词,音律精研,声律考究。

第四节李清照和朱敦儒

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朱敦儒承苏轼词风而走向放旷自适,在放旷的基础上形成了看破红尘的隐逸风调,有“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一、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词集有《漱玉词》。生活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晚年生活较为凄苦。

李清照早期曾写过一篇词论文章,后人题为《词论》。主要内容有二:第一,尚雅。李清照的尚雅主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的雅正,批评南唐词人“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二是语言音律的文雅,批评柳永的词“词语尘下”。第二,“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与诗有别,词比诗有更鲜明的声律特点。李清照自己的词作也十分注重词体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安体”。前期的李清照生活在少女、少妇的温馨和美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之中。词作绰约轻倩,自然妩媚。例如《醉花阴》、《如梦令》。后期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磨难。词的风格也由清丽淡雅变为沉郁哀痛。如《永遇乐》。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名词解释】。她的词语言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晓,用通俗浅近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自然流畅,清新宜人,词中善用寻常口语,既能曲达情思,又巧合音律。

二、朱敦儒

朱敦儒,字希真,词集《樵歌》,存诗 245 首。朱敦儒在北宋生活了四十五年,其间词作可考者二十余首,主要是写男欢女爱、伤离恨别的传统题材。在被迫隐居的晚年,朱敦儒常常放浪于烟霞间,写了大量的隐逸词,约占《樵歌》总数的五分之三,旷达中有颓废色彩。如《好事近》 [渔父词]。朱敦儒的词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加之风格自然飘逸、语言浅白如话,在词坛能自成一格,遂形成了“朱希真体”或“樵歌体”【名词解释】。

南宋文学内容包括第六章到第九章

辛词题材:报国豪情、壮志难酬

艺术成就:词柔中有刚、喜议论、

1辛弃疾善用典

辛派词人:张元幹、张孝祥、陈亮、

刘过

一南宋中期 2.陆游:爱国诗人;诗歌分早、中、晚期;古

体诗、七律诗、绝句成就较高

3.杨万里(诚斋体诗);范成大(田园诗)

4.朱熹的以诗喻理

南宋文学1.姜夔(白石词)清雅词:清越、高旷

艺术成就:清空、骚雅

2 吴文英(梦窗词):情感内涵、艺术成就

二南宋后期 3 清雅派词人: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4永嘉四灵: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四

灵“作诗专攻五律,多咏景物

5江湖诗派:代表:刘克庄、戴复古

6文天祥:具有崇高民族气节

7.遗民作家:汪元量、刘辰翁和郑思肖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是南宋中叶杰出的词人,他的词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高成就。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稼轩体”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词集《稼轩长短句》,又名《稼轩词》。第一节辛词的题材内容

一、爱国词(英雄词)辛词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是稼轩一生的向往。例如《鹧鸪天》、《破阵子》。南宋朝廷的偏安政策,对志在恢复中原的爱国志士只能是打击。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成为稼轩词又一主题。如《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二、农家词在辛弃疾的眼中,农村田园的生活和景致同样充满了意趣。如《清平乐》:

第二节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刚柔相济

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作为主调,形成豪放悲壮为主调。另一方面又有传统词的含蓄蕴藉,刚柔相济,亦庄亦谐。后人评为“风流妩媚”。如《摸鱼儿》:

二、语言风格

1、喜议论,善用典是稼轩词的突出特点。前人论苏轼有“以诗为词”之说,论辛弃疾则有“以论为词”之评。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通俗化、口语化,吸收民间的语言。如《西江月》:

第三节辛派词人

一、张元幹

张元幹,号芦川居士,词集《芦川词》,词以慷慨悲凉为主调。

二、张孝祥

张孝祥,号于湖居士,词集《于湖词》,存词 220 首

三、陈亮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词集《龙川词》,词风豪放如稼轩,而又在词中议论纵横。如其《水调歌头》。

四、刘过刘过,号龙州道人,词集《龙洲词》,词慷慨悲壮。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南宋中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涌现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擅长写“活法”诗的杨万里,以田园诗著称的范成大以及尤袤等。理学大师朱熹的诗文创作和文学主张,在当时也颇有影响。

第一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一、陆游的诗歌创作

陆游作诗早年学江西诗派,而又各家兼容。诗各体兼善,律诗尤佳。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陆游诗歌作品收入《剑南诗稿》,今存 9200 多首,堪称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可将他的诗歌创作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初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中务豪放悲壮,晚年归于清淡秀逸。

1、早期(46 岁入蜀前):“从江西诗派入,不从江西诗派出”。陆游早年拜著名江西诗人曾几为师,学习江西诗派“活法”等作诗诀窍,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诗的灵感,开始注重诗外功夫,作诗由绚烂趋于清新平淡。如《游山西村》:其诗为江西诗派的清新流畅而不为其瘦硬,取其平淡而去其生涩,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流转圆美的格调而自成一家,从而与一般江西诗派作者区别开来。

2、中期(46-65 岁):爱国诗为主,大气磅礴,悲愤豪壮。如《关山月》等。

3、晚期:闲适淡泊,但仍有些悲壮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二、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诸体兼备,风格多样。

1、古体诗

陆游的古体诗风格悲壮,或沉痛地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的愿望,或斥责主和派的大臣们出卖祖国土地的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失地的夙愿。如《关山月》,《金错刀行》。

2、律诗

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雄浑豪迈,对仗工稳,佳联迭出。陆游于律诗致力最勤,也最为人称赏,至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如《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绝句

陆游晚年还写了大量风格清淡秀逸的绝句,许多日常习遇之事,处处常见之景,一经他的描写和歌咏,无不呈现出新鲜的诗意。如《秋兴》。

三、陆游的词和散文

1、陆游词存 143 首。风格一类是慷慨激昂,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另一类是比较清婉,意境清奇,蕴意绵长。如《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

无主。

2、陆游的文,有《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入蜀记》。

第二节杨万里和范成大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里,杨万里的诗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范成大的贡献则主要在田园诗的创作方面,他使传统的田园牧歌具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

一、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诗文集《诚斋集》,存诗 4200 多首。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杨万里的“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他创作的“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是他超越了江西体诗的最好证明。

“诚斋体”【名词解释】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在这方面,杨万里主要学习借鉴了王安石的半山体和唐人的晚唐体。

杨万里把空灵轻快的晚唐体绝句,作为医救江西体以学问为诗的良药,他改变了宋人以人文景象为主的作诗习惯,变成以自然意象为主,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于是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

杨万里“诚斋体”的成功来自对江西诗派诗法的背离,以及对晚唐体诗歌所体现的艺术规律的把握。他在诗歌创作中,重自然机趣,变深刻为浅近,理趣减少了,感受敏锐了,生活的情趣增加了,所以状物写情无不入妙。这成为南宋后期四灵诗风和江湖诗风的先导。

二、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范成大的主要贡献主要在内容方面,内容创新。价值最高的一类是爱国诗,一类是田园诗。

1、爱国诗,使金绝句 72 首。如《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田园诗:咏写农村田园的大诗人。中国古代写农家生活的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田园牧歌”式的,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表现的仅仅是农村那种恬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图画;另一类是从唐代兴起的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诗”,如王建、聂夷中等人的作品,专门反映农民生活的辛苦、艰难和被剥削的惨痛。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能把上述两类诗的内容融会为一。《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 l2 首。既有田园风光,又写农民耕作的艰辛,堪称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

第三节朱熹的文学思想与南宋散文

一、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死后被称为“朱文公”。思想家,教育家,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儒学。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他的诗歌常常以诗喻理,情趣、理趣相交织,在诗的感性意象中闪烁着理性的睿智。如《春日》,《观书有感二首》。朱熹还是文艺理论家,曾研究过《诗经》、《楚辞》。在散文创作方面,主张文道一体。

二、南宋散文

南宋散文中,议论文成就最高。但笔记文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的繁荣状况。如《容斋随笔》、《鹤林玉露》、《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南宋后期,词继承辛弃疾的爱国词派的词不占主流,而是转向了风雅精工。这时期词坛的主要倾向是以姜夔为代表的清雅词派。特点是讲究炼字炼句,讲究音律。

第一节白石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在诗学批评方面有《诗说》一部,见解独到而深刻。姜夔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还是在词的创作方面。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一、白石词的情思内涵白石词在音调和意境方面,往往具有清越、高旷的格调。词中所塑造展示的形象往往融入了他本身所具有的高雅气质。例如: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白石词中的一些反映家国之感、时政感慨的作品,不以描写的真切、感情的激愤取胜,而是从自己的感受写出笼罩上一层凄清的色彩,如《扬州慢》:

二、白石词的艺术

1、艺术风格

姜夔词远承周邦彦,南宋黄昇说姜夔“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论词者常将二人并称为“周姜”。南宋末的张炎以“清空”、“骚雅”概括其词风,从此,清空、骚雅就成为白石词独特风格的代称。清空:清空与质实相对。清则丽,空则灵。首先表现在清幽空灵的意境上。如《杨州慢》。虚字的使用是构成清空风格的重要手法,如《疏影》。白石词的清雅风格还表现在其独特的笔法上。北宋词人秦观以柔笔写柔情,姜夔则以健笔写柔情,并且褪尽铅华,更见清刚。如《长亭怨慢》。高雅:以清雅之词抒高雅之情。如《暗香》,《疏影》。

2、词史的贡献

姜夔首创的清雅词风于婉丽、豪放之外别立一宗,并蔚然成派,成为广为词家承认的“第三派”。

第二节梦窗词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词集《梦窗甲乙丙丁稿》,存词 350 余首。吴文英在南宋后期词名极重,作词主要师法周邦彦,讲究文字工丽和章法绵密,时誉为“前有清真,后有梦窗”。就追求词的典雅含蓄而言,他受姜夔的影响较大,后世常常将他列为姜派词人。吴文英知音律,能自度曲,于词学颇有心得。

一、梦窗词的情感内涵

1、酬赠之作:多达 150 余首。

2、哀时伤世之作:充满悲伤哀怨的精神苦闷。如《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借对古代吴王沉溺女色美酒而亡国的感叹,抒写了对于国家现实的忧虑和哀愁。

3、忆旧悼亡之作:如《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这是一首怀念亡姬的作品。词中境界亦真亦幻,实景与梦境交替出现。睹物思人而生奇思妙想,由景而情,情极而幻,使情人倩影如在目前。

二、梦窗词的艺术成就

吴文英词的风格渊源来自周邦彦,又进而形成他特有的超逸沉博、浓艳密丽的风格特色,其独特的价值也正体现于此。

1、过于晦涩。讲究用典与用字,形成雅丽风格。如《齐天乐》。

2、吴文英词的章法结构也十分独特,他往往使用时间与空间交错杂糅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与其亦真亦幻的内容相适应。如《莺啼序》。将过去的回忆、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未来的设想相互渗透,又将空间不同的景物杂糅描写,再将写景、叙事和心理活动交织一起,于是便给人造成情景错综叠映、意境扑朔迷离的感觉。

3、吴文英词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吴梅说:“梦窗词,以绵丽为尚,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他经常运用一些冷僻、怪异的字词,造成特别的效果。

第三节史达祖、周密、王沂孙、张炎等

一、史达祖、周密、王沂孙

1、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著作有词集《梅溪词》。

史达祖词的语言也颇受好评。姜夔《题梅溪词》说:“梅溪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也。”元初人陆辅之更将“史梅溪之句法”列为典范。

2、周密

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著作有《草窗词》。周密词风与姜夔为近,又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周密词风格“清丽”,咏物词寄托遥深,如《玉京秋》。

3、王沂孙

王沂孙,号碧山,词集《碧山乐府》。王沂孙是南宋后期清雅词派的重要词人。王沂孙的词别具悼念故国之思,充满凄苦悲凉意味。现存的碧山词中,咏物词占了大半。他的咏物词,既体物细微,结构细密,又寄托遥深,哀婉动人,惜时有隐晦之病。

二、张炎

张炎是抗金名将张俊的后代,号玉田,著有《山中白云词》。南宋灭亡之前,其词风雅丽,与其雅号“张春水”十分相合。南宋灭亡,张炎沦为国破家亡的遗民,词风也随之变为凄凉悲苦。代表作《解连环·孤雁》,这首词色调灰暗,意境幽远,写尽孤雁的飘零和凄凉,其实正是词人当时处境的写照。以《解连环》[孤雁]一词被呼为“张孤雁”。张炎精通音律,于词学颇有心得,著有《词源》二卷,精研词之音律、作法,评论诸家得失,多有胜解,堪称宋代词论

第一力作。

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南宋后期,政局动荡黑暗,国势愈加腐败,文学的发展也每况愈下,“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这一时期诗风的主要代表。

第一节永嘉四灵

一、所谓“永嘉四灵”,指的是当时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字致中,号灵渊;徐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翁卷,字续古,又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号天乐。由于四位作家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近,而且都因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所以被视为同一诗派。

二、“四灵”复兴的唐诗,实际上是晚唐体诗,一种出于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他们专为格律诗,只是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故自有独到之处。“四灵”费心苦吟,刻意求工,虽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也有自成一格的“变”的价值,在文学史上是功过参半的。

三、“四灵”作诗专攻五律,其律体多咏景物,写萧散野逸之趣,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在流行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南宋诗坛上,“四灵”这种专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触的作品,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于南宋“中兴四大家”之后独树一帜。

第二节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一、江湖诗派(名词解释):失意文人流落江湖写诗卖文,书商陈起辑刊《江湖诗集》,因此得名。江湖诗派是一个松散群体,有百余名诗人,创作倾向类似“四灵”;代表人物刘克庄等。

二、刘克庄的诗词

1、生平:刘克庄,福建人,号后村,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在众多的江湖诗人里,刘克庄是少有的仕宦较为显达的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江湖诗派的宗师,于词的创作又被称为辛派的后劲。

2、刘克庄诗的风格:刘克庄的诗歌以 60 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开始时,他和其他江湖诗人一样,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琢精丽,风格清轻简淡。刘克庄 60 岁之后的诗歌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前期,几占全部诗作的四分之三。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更加有意地追踪陆游、杨万里的大家气度,对一味专学“四灵”和晚唐体的江湖派诗人的小家数予以批评,写格调更为沉痛、感情更为深刻的诗。如《示同志》。

3、刘克庄诗的艺术特点:在艺术上,兼容众家,自成一家。在唐人中,接受杜甫、韩愈、李贺及晚唐诗人的影响。在宋代又接受了陆游,杨万里和四灵的影响。由于多方面吸收唐诗的艺术营养,并熔铸了宋诗的时代内容,以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他能于“四灵”、晚唐体外自为新体,成为江湖诗人中成就最大的诗人。不足之处是一味追求数量,但成就不高,议论多。

4、刘克庄词的特点:继承辛派爱国主义传统与豪放词风,为辛派词人的后劲当之无愧。如《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

三、戴复古

戴复古,号石屏,著有《石屏诗集》。典型的江湖诗人,终身布衣。戴复古作诗将精力放在五律上,其五律的数量占了全集的一半以上。他的五律多写人情世故,大多采取白描手法,清健轻快,无斧凿痕。如《世事》。

四、方岳

方岳,字巨山,号秋崖,有《秋崖集》。方岳的宦途并不得意,其大多数作品写于罢官乡居时,颇多写景的田园之作,如“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别子才司令》)等。

第三节文天祥与遗民作家

一、文天祥,号文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是南宋的最后一位状元。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二、文天祥诗、文、词的思想情感内涵《过零丁洋》,《正气歌》,《金陵驿二首》,《指南录后序》。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作品直抒胸意。文天祥晚

年的作品,无论诗还是词,都是用血泪写成的,情辞哀苦而意气昂扬,反映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

三、其他遗民作家

1、汪元量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临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有《水云集》、《湖山类稿》。汪元量的诗多以纪实绝句述亡国之痛,充满了亡国之戚、去国之苦。如《湖州歌九十八首》,被称为宋亡“诗史”。

2、刘辰翁

号须溪,著有《须溪集》。

3、郑思肖

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有《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郑所南先生文集》。郑思肖的诗多写亡国之痛与故国情怀。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

辽、金是契丹和女真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代诗歌和金代文学,就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孕育出了杰出的文学家元好问。

辽金文学包括第一章内容

1以诗文为主

2寺公大师:《醉义歌》

一、辽代文学3贵族阶层成就较高:耶律倍、萧观音、

萧瑟瑟

4.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

1 前期—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

辽金文学蔡松年、

2 中期—国朝文派:蔡珪、党怀英、

王庭筠

二、金代文学 3 晚期—遗民文人:赵秉文、王若虚、

李纯甫、元好问

4元好问: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元时

期最有成就的诗人、词坛巨擘

5.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第一章辽金文学

第一节辽代文学

辽代诗歌:诗人多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

耶律倍: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曾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好读书,不喜射猎,从汉族文人张谏学习汉文化,知音律,善书画,能为五言诗,博学多才。《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是一首失意的悲歌。辽道宗耶律洪基有诗文集《清宁集》,他的《题黄菊赋》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

寺公大师:《醉义歌》,长达一百二十句,是辽诗中最长诗篇。耶律楚材《醉义歌序》将它称之为辽诗的“绝唱”,以为“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

萧观音: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曾应制赋《伏虎林》诗。

萧瑟瑟:聪慧娴雅,工文墨,善诗歌,作《讽谏歌》。除契丹族作家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族诗文作家,只是从诗人作家的人数到作品的数量,都不及契丹族。比较有成就和影响的有赵延寿、王鼎等。

第一节金代文学的发展

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由辽入金的文臣,他们很少有作品流传。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

1、初期:借才异代

宇文虚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益州广都(今四川成都)人。代表作《又和九日》,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的哀愁和怀乡的感慨,有一种强烈的恋宋情结。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的情感基调。

吴激:字彦高,建州(今福建建瓯)人。他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女婿,工诗能文,字画俊逸,奉命使金时,被金人强留,命为翰林待制。吴激以词名世,最受推崇的作品是《人月圆》 [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蔡松年:字伯坚,自号萧闲老人。他主要以词著名,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他的《大江东去》写寄怀林泉的归隐之思,词风清丽闲雅,无激愤语,但词中曲折透露出来的感情却十分复杂。

2、中期:国朝文派【名词解释】(金世宗、章宗大定、明昌时期,宋金议和,投戈息马,治化修明,是金之所谓盛世,文学创作也呈现出繁荣气象。这一时期,在金朝成长起来的诗文作家活跃于文坛,形成了有差别于宋的独特的风格,元好问称之为国朝文派)

蔡珪:字正甫,系蔡松年的长子。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可多已失传,其四十六首诗歌作品,因收入《中州集》而流传甚广。其《闾山》,具有北国的雄健诗风。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科助学综合测验 单元测验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是()。 A.黄庭坚 B.王安石 C.杨万里 D.辛弃疾 【正确答案】D 2.南宋诗坛自()起,就形成了江西体与晚唐体并存的局面,大多数诗人的作品也兼具这两种特征。 A.杨万里 B.叶适 C.贾岛 D.姚合 【正确答案】A 3.张孝祥,字安国,号()。 A.芦川居士 B.于湖居士 C.龙川 D.龙洲道人 【正确答案】B 4.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 A.杨亿 B.晏殊 C.林逋 D.王禹偁 【正确答案】C 5.“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诗风的主要代表。 A.南宋前期 B.北宋初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后期 【正确答案】C 6.下列作品中属于刘过的是()。 A.《龙洲词》 B.《龙川词》 C.《芦川词》 D.《淮海词》 【正确答案】A 7.“中兴四大诗人”中以田园诗著称的是()。 A.陆游 B.杨万里

C.朱熹 D.范成大 【正确答案】D 8.()的诗风活泼自然,他以明白如话的口语入诗,时人争效之,号“诚斋体”。 A.欧阳修 B.吕祖谦 C.杨万里 D.范成大 【正确答案】C 9.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特色的是()。 A.英雄词 B.咏春词 C.艳情词 D.农村词 【正确答案】A 10.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 A.易安体 B.樵歌体 C.稼轩体 D.诚斋体 【正确答案】C 11.北宋时期最负盛名的“通俗歌曲作家”是()。 A.晏殊 B.周邦彦 C.欧阳修 D.柳永 【正确答案】D 12.下列诗歌作品属于王令的是()。 A.《假山》 B.《夏意》 C.《江上》 D.《庐山高》 【正确答案】A 13.陆游早年诗歌创作的特点是()。 A.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 B.务豪放悲壮 C.沈雄雅健 D.清淡秀逸 【正确答案】A 14.王安石,字介甫,号()。 A.醉翁 B.半山 C.老泉 D.山谷道人 【正确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就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 ,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就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您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 三.填空 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 ,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与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现在流传下来的就是 ,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就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与 5篇。 四.简答 1、《诗经》就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情况如何? 2、您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不?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就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就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 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课程代码:005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 A.讲究气骨B.讲究修辞 C.讲求妙悟D.讲求兴趣 2.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是 A.古淡瘦硬B.豪犷雄放 C.沉博绝丽D.生新拗折 3.文风受战国纵横家影响的宋代散文家是 A.王安石B.苏洵 C.苏轼D.曾巩 4.苏轼词的特点是 A.以文为词B.以赋为词 C.以诗为词D.以论为词 5.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 A.苦硬瘦劲B.生新瘦硬 C.清奇僻苦D.清新自然 6.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 A.“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B.“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C.“清空”、“骚雅”D.“如七宝楼台” 7.陆游的诗歌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中期诗歌的特点是 A.雕饰藻绘B.清新拔俗 C.豪放悲壮D.清淡秀逸 8.刘克庄所属的文学群体是 A.江西诗派B.中兴四大诗人 C.江湖诗派D.永嘉四灵 9.辽代懿德皇后萧观音的应制诗是 A.《海上诗》B.《伏虎林》 C.《猎雪骑》D.《人月圆》 10.关汉卿的着名杂剧《救风尘》属于 A.公案剧B.妇女生活剧 C.历史剧D.神仙道化剧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存早期的南戏剧本的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doc

1柳开的文章主要收集在《柳河东先生集》2代表丙昆体的杨、刘、钱等人,其共同创座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3被欧阳修称之为“穷塞主之同”的宋初诗人是范仲淹其作品是《渔家傲》 4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的人是欧阳修 5北宋中叶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6提出“词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的人是欧阳修 7宋代最平把向己笔记式的诗评命名为诗话的是欧阳修《六一诗话》 8上承晚唐五代十国的诗风,影响到秦少游和苏东坡的词人是欧m修 9《宋史》称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的是苏辙 10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苏轼 11引出“乌台诗案”的人是苏东坡 12从根本上改变词的婉约风气,并指出向上一路的文学家是苏轼 13陈与义的诗歌称为简斋体 14北宋时期称为“富贵词人”的是晏殊 15称为“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16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柳永 17 “以赋为词”的人是柳永 18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是秦观 19北宋后期善写柔情、相思,并以华丽著称的词人是贺铸 20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是周邦彦 21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是谁所写张先 22陆游和辛弃疾作品的内容的共同点:忠贞爱国23南宋中期集大成的诗人陆游 24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诗人是耶律倍

25收录金源一代的史料近百万言编成的著作是元好问《中州集》 26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的写作特点是以诗论诗 27被称为北曲“压卷之作”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28高文秀被时人称作“小汉卿” 29被称为“古今群英之首”的是马致远 30元杂剧中的多本杂剧《丙厢记》 31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李逵负荆》 32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 33在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里,声望最高、创作成就最大的一位是郑光祖 34周德清的《屮原音韵》主要是研宄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屮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但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3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力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钟嗣成的《录鬼簿》 36元代后期专门致力散曲创作而产量最多的作家是张可久 37倡导“一祖(杜甫)三宗(黄、二陈)之说的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是方回 37南戏成就最高的是施惠创作的《拜月亭记》,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 38《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所以《琵琶记》乂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39明代初期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刘基 4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高启为“一代巨擎”的明初诗人 41茶陵诗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42被朱元璋誉为“幵M文臣之首”的作家是宋濂43公安派提出的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44《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45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的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46明末清初对水浒进行重大评改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金圣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1年10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B.响应者C.过渡者D.集大成者[ A] 2.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 A.白体B.晚唐体C.西昆体D.荆公体[C ] 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B.描景写意C.用事用典D.议论说理[D ] 4.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 A.江西诗派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D.晚唐诗派[ A] 5.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 A.儿女柔情B.羁旅行役C.家国兴亡D.田园风光[ A]

6.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B.骚雅词C.俚俗词D.豪放词[ C] 7.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 A.乐府B.古风C.律诗D.绝句[ D] 8.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 A.江西诗派传人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D.遗民作家先驱[C ] 9.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10.《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A.商人妇B.村姑C.妓女D.贵族小姐[ C] 11.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 A.反讽手法B.象征手法 C.情景交融手法D.夸张手法[ A] 12.杨维桢诗世称 A.台阁体B.香奁体C.宫体D.铁崖体[D ]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2真题含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画古代文学史(二) 试卷 (课程代码0053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是 A.豪犷雄放 B.平淡瘦劲 C.生新瘦硬 D.沉博绝丽 2.王安石议论文的特点是 A.平易流畅,委曲婉转 B.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C.雍容典雅 D. 纵横博辩 3.苏轼词的主要风格特征是 A.清丽典雅 B.思深辞丽 C.豪放旷达 D.清空婉约 4.陈与义的诗歌被称为 A.山谷体 B.后山体 C.简斋体 D.诚斋体 5.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是 A. 清丽淡雅 B.沉郁哀痛 C.清空骚雅 D.浓艳密丽 6.朱熹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A.以诗言事 B.以诗喻理 C.诗风豪放 D. 诗风典丽 7.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A.白朴 B.乔吉 C.康进之 D.纪君祥 8.高明《琵琶记》的创作主旨是 A. 宣扬忠孝伦理观念 B.揭示官吏贪赃枉法

C. 提倡神仙道化思想 D.抒写离别相思之苦 9.元代讲史话本的艺术特点是 A. 说一故事而立有结局 B.悲喜连缀而贯通一体 C. 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 D.淋漓酣畅而声韵兼美 10. 赵孟颊《钱塘怀古》诗最具特色的是 A. 极富唐诗的意境与韵味 B.同于宋诗的警策与深致 C. 表现一种离黍麦秀之感 D.以见解超人的议论取胜 11.元代后期诗文创作的两大中心是 A. 江西和婺州 B.婺州和吴中 C. 大都和平阳 D.平阳和泽州 12. 除了《三国演义》以外,罗贯中还作有杂剧传世,名曰 A. 《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B.《黑旋风仗义疏财》 C. 《赵太租龙虎风云会》 D.《雌木兰替父从军》 13. 南戏觌范化和广泛流行后,“传奇”指称的是 A. 杂剧 B.明清中长篇小说 C. 散曲 D.明清中长篇戏剧 14. 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中,取材于唐人蒋防《霍小玉传》的是 A.《紫箫记》 B.《邯郸记》 C.《南柯记》 D.《牡丹亭》 15.“台阁体”散文的风格特点是 A. 醇深典正,浑穆雍容 B.雍容和雅,平易畅达 C. 平易自然,纡徐和缓 D.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16. 下列作家中,长于记述家庭琐事而极富人情味的是 A.袁宏道 B. 李贽 C. 归有光 D.张岱 17. 明代前期散曲作家中,朱有燉影响最大,其散曲集曰 A. 《诚斋乐府》 B.《沜东乐府》 C. 《秋碧乐府》 D.《碧山乐府》 18.遗民诗人屈大均诗歌的主要特点是 A.闲适 B.雄直 C.绮丽 D.险怪 19.以下诗句中,由赵翼创作的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0.侯方域、魏禧和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其最重要的创作成就是 A.诗歌 B.古文 C.小说 D.戏曲 21.下列作家中,既是阳湖派古文的代表人物,又是常州词派开创者的是 A. 张惠言 B.恽敬 C.侯方域 D.汪中 22.周济编选《宋四家词选》,“宋四家”指 A.晏殊、晏几道、柳永、欧阳修 B.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张孝祥

古代文学史二单选(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01704】 1、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2、金代著名文士蔡珪等被称为:“国朝文派” 3、元代石军宝的著名杂剧是:《秋胡戏妻》 (尚仲贤《柳毅传书》、康进之《逵负荆》、纪君祥《氏孤儿》) 4、元代讲史话本的创作特点是:历叙史实而杂以虚辞 5、由宋入元的作家戴表元的论诗主是:“酿诗如酿蜜” (戴表元文章的风格特点是:清深雅洁) 6、维桢“铁崖体”倡导的是:古乐府 7、徐渭的戏曲史论著作是:《南词叙录》 8、王世贞的传奇的代表作是:《鸣凤记》 9、竟陵派小品文的风格特点是:率真洒脱 10、清初诗人吴嘉纪的诗作多抒写:民生疾苦 11、桐城派古文家大樾的作品《章大家行略》,被鼐评为:真气淋漓(桐城派大樾的文论著作是:《论文偶记》) 12、清初以维崧为代表诗人的阳羡派推崇:轼、辛弃疾 13、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词集名是:《饮水词》 14、清代历史小说《隋唐演义》被鲁迅评为:“浮艳在肤,沉着不足” 15、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是:《红楼梦》 16、近代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樊增祥 17、“宋诗派”在清末民初演化为:同光体

18、近代词人王鹏运词作的特点是:沉郁悲凉,较为朗炼 【201610】 19、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以文为诗 20、与元斡诗风相近的词人是辛弃疾 21、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是: 22、戴表元文章的风格特点是:清深雅洁 23、《太和正音谱》集戏曲史论与曲谱于一体,其作者是:朱权(201001) 24、汤显祖的《紫箫记》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 25、唐顺之是唐宋派散文代表之一,其文集名称是:《荆川先生文集》 26、梦阳是“前七子”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诗歌形式是:七言歌行 27、清代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二位诗人是:翼与士栓 28、钱澄之后期诗歌的特点是:多闲适恬詹之趣 29、清初以侯方域、禧、汪琬为代表作家的散文被称为:文人之文 30、清代词人惠言的词集名是:《茗柯词》 31、清代历史小说《栲兀闲评》的主要容是:写忠贤的事迹 32、清代中期小说《绿野仙踪》属于:神怪小说 33、以侯方域和香君的爱情故事为容线索的是:《桃花扇》 34、近代汉六朝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闿运(201001) (湖湘诗派) 35、道、成、同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宋诗派 36、同光以后的词坛推崇词体,崇尚的是:词派 37、近代诗人顾春词作的特点是:细腻绵密、自然精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讲义

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 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 识记: 刘开、穆修: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宋初“三体诗”: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的贡献 1.王禹偁在诗、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1)在诗的方面,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2)在文的方面,他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其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2.王禹偁的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节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 识记: 《西昆酬唱集》★ 杨亿等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共收诗人17位,其中杨亿、钱惟演、刘钧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杨艺生平:宋初著名文臣。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刺之作。 西昆体: 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西昆的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体讲究修辞,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1、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并提出“词穷而后工”的是:(A )。 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剧史著作是:(B )。 3、宋代最早提倡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诗人,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的是:(A )。 4、论诗主张“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的是: (D )。 5、曾以“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及“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等词句,被传为“三影郎中”的是:(C )。 6、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当为元人第一”指的是:(B )。 7、下列剧本敷衍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的是:(A )。 8、下列剧本是演述春秋晋灵公时(赵盾)和(屠崖贾)两个家族的矛盾斗争,歌颂(程婴),公孙杵臼等义士的形象的是:(A )。 9、提出“童心说”的是:(B )。 10、婴宁是下面那部作品中的人物:(D )。 11、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是:(B )。 12、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戏,对昆腔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的是:(C )。 13、以侯方域、李香群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作品是:(A )。 1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的是:(A )。 15、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宫调﹑作曲和唱曲方法的理论著作是:(B )。 16、宋代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A )。 [A] 欧阳修 [B] 范仲淹 [C] 王安石 [D] 苏洵 [A] 《曲品》 [B] 《录鬼簿》 [C] 《太和正音谱》 [D] 《南词叙录》 [A] 王禹偁 [B] 姚铉 [C] 苏舜钦 [D] 柳开 [A] 林逋 [B] 杨亿 [C] 姜夔 [D] 梅尧臣 [A] 晏殊 [B] 晏几道 [C] 张先 [D] 吴文英 [A] 马致远 [B] 关汉卿 [C] 白朴 [D] 王实甫 [A] 《汉宫秋》 [B] 《梧桐雨》 [C] 《墙头马上》 [D] 《望江亭》 [A] 《赵氏孤儿》 [B] 《单刀会》 [C] 《西蜀梦》 [D] 《鲁斋郎》 [A] 袁枚 [B] 李贽 [C] 袁宏道、 [D] 朱彝尊 [A] 《金瓶梅》 [B] 《儒林外史》 [C] 《隋唐演义》 [D] 《聊斋志异》、 [A] 刘基 [B] 宋濂 [C] 高启 [D] 李贽 [A] 《鸣凤记》 [B] 《宝剑记》 [C] 《浣纱记》 [D] 《红蕖记》 [A] 《桃花扇》 [B] 《长生殿》 [C] 《牡丹亭》 [D] 《清忠谱》 [A] 《金瓶梅》 [B] 《儒林外史》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A] 《曲品》、 [B] 《曲律》、 [C] 《南词叙录》 [D] 《闲情偶寄》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周邦彦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全国)

目录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3)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3)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4)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4)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5)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6)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6)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7) 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 (7) 第十章辽金文学 (7) 第十一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8) 第十二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 (9) 第十三章元代散曲 (9) 第十四章宋元南戏和话本 (10) 第十五章元代诗文 (11) 第十六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12) 第十七章《西游记》和《金瓶梅》 (14) 第十八章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14) 第十九章汤显祖与明代戏剧 (15) 第二十章明代散文 (16) 第二十一章明代诗歌 (17) 第二十二章清代诗歌 (17) 第二十三章清代文章 (18) 第二十四章清词 (19) 第二十五章清代小说 (19) 第二十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20) 第二十七章清代戏剧 (21) 第二十八章清代弹词 (22) 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 (22) 第三十章近代文的新生面 (23) 第三十一章近代小说与戏剧 (24)

全书思维导图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宋代古文运动先驱柳开,今河北大名县人,著有《河东先生集》。原名肩愈,字绍先。自觉地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今山东东平人。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 王禹偁(1)王禹偁,字元之,今山东巨野县人。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的一位。 (2)其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如《村行》。其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风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今存《小畜集》30卷。 (3)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包括:①促进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②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③贬官商州以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④兼擅各种文体,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杨亿(1)杨亿,字大年,今福建浦城县人。西昆体代表诗人之一。 (2)与王钦若等编撰《册府元龟》。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晏殊(1)晏殊,今江西人,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卒谥元献。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2)其词清丽典雅,词风风流闲雅,温润秀洁。语言明净雅致,构思曲折精巧。尤近冯延巳。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晏殊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在继承唐五代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晏殊以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现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直接影响着同代稍后的欧阳修、晏几道几人。 白体定义: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西昆体(1)定义:宋初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以杨亿等人为代表;讲究辞采(修辞),注重声律,精于用典,诗风华丽典重。 (2)主要特色:①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的特色,西昆体作为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或者诗歌思潮,体现了当时的风会所趋,是宋诗形成自身特色的第一步;②西昆体与后来的江西诗派,从论诗宗旨、作品风格,艺术技巧到诗学渊源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黄庭坚就主张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境;③西昆体流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诗人作诗过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甚至堕入玩弄辞章典故的泥潭。(3)代表作家: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的是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同题酬唱。《西昆酬唱集》作者有17人,收诗250首,其中杨、钱、刘三人作品就有202首。 晚唐体(1)定义:宋初诗歌流派。以林逋的诗歌创作为代表。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2)代表作家:林逋:字君复,今浙江杭州人。隐居杭州,时称“梅妻鹤子”。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虽然也模仿贾岛诗的字斟句酌,但诗中颇有其性情的诗歌孤淡清逸。如《山梅小园》。 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1)散文。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创作主张“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使宋代古文创作形成平易自然、晓畅条达的成熟风格,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2)诗歌。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3)词。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辞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 欧阳修的文(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今江西人。被公认为文坛领袖。文学贡献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2)欧阳修散文学习韩愈而能自出变化,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如《与高司谏书》、《原弊》、《朋党论》等议论文。其言简而明、信而通。欧阳修在知贡举时,利用政治手段,极力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 (3)欧阳修散文艺术特点:①风格平易流畅,委屈婉转。②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富有情感。③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富于诗味。 欧阳修的诗(1)欧阳修写诗学韩愈的“以文为诗”。其创作追求气格,其风格或曰古健、古硬、气雄、气豪,或曰怪奇、奇壮、奔放、皆重气格所致。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写景状物伴之以感慨议论,写得清新自然,平易流畅,然又深寓沉郁之气。 (2)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①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②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做得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③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的介词。 (3)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①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创了宋诗自具面目的时代。②古体诗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用古文章法写诗,句子彻底散行,少用偶句,常用语助词。③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议论为诗。④欧阳修诗也具有平易的特色。⑤欧阳修诗体现了唐诗向宋诗的转变,既保留诗歌整齐凝练的传统,又使诗歌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建立了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欧阳修的词欧阳修的词: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欧词中,情词比例较大。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较大,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辞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 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世称梅宛陵。今存《宛陵先生文集》。与苏舜钦齐名,时称“苏梅”。其诗歌风格是平淡、平易、瘦劲、古淡。苏舜钦苏舜钦,字子美,今存《苏学士文集》。诗歌的风格特征是豪犷雄放。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9.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11.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12.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13.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6.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1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18.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