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接口

串行接口
串行接口

一、选择题

1.设串行异步通信的数据格式是:1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个校验位,1个停止位,若传输率为1200,则每秒钟传输的最大字符数为( )。

(A)10个(B)110个(C)120个(D)240个

2.在数据传输率相同的情况下,同步字符传输的速度要高于异步字符传输,其原因是( )。

(A)字符间无间隔(B)双方通信同步

(C)发生错误的概率少(D)附加的辅助信息总量少

3.同步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必须保持()。

(A)收发时钟相同(B)停止位相同

(C)数据格式和波特率相同(D.以上都不正确

4.在数据传输率相同的情况下,同步传输率高于异步传输速率的原因是()。

(A)附加的冗余信息量少(B)发生错误的概率小

(C)字符或组成传送,间隔少(D)由于采用CRC循环码校验

5.用REPE SCASB指令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如CX= 0时,扫描结束,那么表示()。(A)在字符串中遇上第一个AL中指定的字符

(B)在字符串中有一个AL中指定的字符

(C)在字符串中有一个不是AL中指定的字符

(D)在字符串中遇上第一个不是AL中指令的字符

6.intel公司生产的用于数据串行传送的可编程接口芯片是()。

(A)8259 (B)8237 (C)8255 (D)8251

7.在异步通信方式中,通常采用()来校验错误。

(A)循环冗余校验码(B)奇、偶校验码

(C)海明校验码(D)多种校验方式的组合

8.intel 8251A的TxD、RxD引脚的信号电平符合()。

(A)DTL标准(B)TTL标准(C)HTL标准(D) RS-232C标准

9.8251的方式字(模式字)的作用是( )。

(A)决定8251的通信方式(B)决定8251的数据传送方向

(C)决定8251的通信方式和数据格式(D)以上三种都不对

10.异步传送中,CPU了解8251A是否接收好一个字符数据的方法是()。

(A)CPU响应8251A的中断请求

(B)CPU通过查询请求信号RTS

(C)CPU通过程序查询RxD接收线状态

(D)CPU通过程序查询RxRDY信号状态

11.传送ASCII码时D7位为校验位,若采用偶校验,传送字符4的ASCII码34H时的编码为()。

(A)B4H (B)34H (C)35H (D)B5H

12.异步串行通信的主要特点是( )。

(A) 通信双方不需要同步 (B) 传送的每个字符是独立发送的

(C) 字符之间的间隔时间应相同 (D) 传送的数据中不含有控制信息

13.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使用波特率来表示数据的传送速率,它是指()。

(A) 每秒钟传送的字符数 (B) 每秒钟传送的字节数

(C) 每秒钟传送的字数 (D) 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14.串行通信中,若收发双方的动作由同一个时钟信号控制,则称为( )串行通信。

(A )同步 (B )异步 (C )全双工 (D )半双工

15. 当CPU 通过8251A 与调制解调器相连时,其中DSR -----------

表示调制解调器是否准备好,CPU 是通过( )方式获得DSR -----------的值。

(A)DSR -----------信号直接送到CPU (B)当DSR -----------信号有效时,8251A 向CPU 发出中断请求

(C)CPU 读8251A 的状态寄存器 (D)CPU 无法知道DSR -----------信号的状态

16. 如果8251A 的方式寄存器的地址为2F1H ,则它的控制寄存器的地址是( )。

(A)2F0H (B)2F2H (C)2F3H (D)2F1H

17. 在数据传送过程中,数据由串行变为并行,或由并行变为串行,这种转换是通过接口电路中的什么实现的( )。

(A)数据寄存器 (B)移位寄存器 (C)锁存器 (D)状态寄存器

18. 如果约定在7位字符编码的传送中采用偶校验最后一位为校验位,若接收到校验代码11010010,则表明传送中()。

(A)未出现错误 (B)出现奇数位错 (C)出现偶数位错 (D)最高位出错

19. 传输距离较近时,常采用()。

(A)串行接口 (B)简单接口 (C)可编程接口 (D)并行接口

20. 串行通信适用于()微机间的数据传送。

(A)不同类型 (B)同类型 (C)近距离 (D)远距离

21. 两台微机间进行串行通信时,波特率应设置为()。

(A)不同 (B)相同 (C)可相同也可不同 (D)固定不变

22. 两台微机间进行串行双工通信时,最少可采用()根线。

(A)2 (B)3 (C)4 (D)5

二、判断题

1.同步串行传送能够得到比异步串行传送高的传输速率。

2.奇偶校验是根据传送的数据中"1"的个数进行编码的。

3.在微型计算机中,串行输入输出端口与微处理器之间是采用串行方式交换数据的。

4.调制解调器实现的是异步数据通信。

5.异步串行通讯中,一个字符的编码是基本传递单位的组成部分之一。

6.8251是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它只能工作在异步通信方式下。

7.串行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的不同之处是分别适用于近距离和远距离通信。

三、填空题

1.传送ASCII码时,D7位为校验位,若采用奇校验在传送字符B的ASCII码42H时,其编码为( ) 。

2.串行传送数据的方式有( )、( )两种。

3.串行通信中约定:一个起始位,一个停止位,偶校验,则数字“5”的串行码为( ),数字“9”的串行码为( )。(ASCII形式表示字符)

4.利用8251进行异步串行通讯,当设定传输速率为8400波特,传输格式为1个起始位,1个停止位时,ASCII形式表示字符,每秒最多可传送的字节数是( )。

5.串行接口传送信息的特点是按( )传送,而并行接口传送信息的特点是按( )传送。

6.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使用波特率来表示数据的传送速率,它是指 ( )。

7. Intel 8251A工作在同步方式时,最大波特率为( );工作在异步方式时,最大波特率为( )。

8. Intel 8251A工作在异步方式时,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度为( ),停止位的长度为( )。

9. Intel 8251A从串行输入线上接收好了一个字符后,将信号( )置为有效。

10. Intel 8251A工作在同步方式时,引脚同步检测信号SYNDET可作为输入或输出信号使用,若工作在外同步方式,该引脚为输( )引脚;若工作在内同步方式,该引脚为输( )引脚;

11. 异步串行通信规程规定,传送数据的基本单位是一个( ),其中最优先传送的是( ),长度为( )比特,信号电平为( )。

12. 异步串行通信规程规定,传送的每个字符的最后是( ),其宽度为( ),信号电平为( )。

13. 同步串行通信包括( )和( )两类。

14. 在HDLC同步传送规程中,同步字符的编码为( ) 。

15.如果8251A设定为异步通信方式,发送器时钟输入端和接收器时钟输入端都连接到频率为19.2KHz的输入信号,波特率为1200,字符数据长度为7位,1位停止位,采用偶校验。则8251A的方式控制字为( )。

16.面向字符型的串行通信协议规定数据是以( )为单位传送的。

串行同步通信

串行接口同步通信协议 [摘要]:接口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要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这些信息的交换要借助接口来实现。接口是沟通微处理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它减轻了CPU的负担,使CPU能够充分的发挥任务管理和逻辑判断作用,使CPU和外部设备能更加协调的完成输入/输出工作,从而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和系统功能。串行接口是使用串行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输入/输出接口,根据在串行通信中数据的定时的不同,串行通信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同步通信中为保证通信的正确,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事先必须有一个双方共同遵守的协议,这就是串行接口同步通信协议。 [关键词]:输入/输出接口,串行接口,同步通信,协议,SDLC/HDLC 规程 一、串行接口 在计算机领域内,有两种数据传送方式:串行传送和并行传送。并行数据传送中,数据在多条并行1比特宽的传输线上同时由源传送到目的,这种传送方式也称为比特并行或字节串行。串行数据传送中,数据在单条1比特宽的传输线上,1比特1比特

的按顺序分时传送。 串行通信一般使用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远程终端之间、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中,传输距离通常从几米到数千公里。与典型设备相关的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速率每秒在0~2百万比特的范围内。串行传输的速率和距离成反比,数据传输速率和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串行通信接口的信号电平常采用RS-232-C信号电平或20mA 电流环路操作方法。 串行数据的发送由发送时钟控制。数据发送过程:把并行的数据序列送入移位寄存器,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由发送时钟触发进行移位输出,数据位的时间间隔可由发送时钟周期来划分。发送时钟、待发送的二进制数据和出现在传输线上的信号波形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串口和并口的区别

并口、串口、COM口区别 并行接口,简称并口。并口采用的是25针D形接头。所谓“并行”,是指8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目前,并行接口主要作为打印机端口等。 并口的工作模式: 1: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称为标准并口,它是最早出现的并口工作模式,几乎所有使用并口 的外设都支持该模式。 2: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称为增强型高速并口,它是在SP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作模式,也是现在应用最多的并口工作模式,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打印机、扫描仪都支持EPP 模式。 3:ECP(ExtendedCapability Port)即扩充功能并口,它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并口工作模式,但兼容性问题也比较多,除非您的外设支持ECP 模式,否则不要选择该模式。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即COM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USB等。RS-232-C、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USB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领域。 RS-232-C:也称标准串口,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传统的RS-232-C接口标准有22根线,采用标准25芯D型插头座。后来的PC上使用简化了的9芯D型插座。现在应用中25芯插头座已很少采用。现在的电脑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你到计算机后面能看到9针D形接口就是了。现在有很多手机数据线或者物流接收器都采用COM口与计算机相连。

串行接口实验—双机通信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设计报告

摘要 微机与外部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基本方式有并行与串行两种。本文主要说明串行方式,主要掌握微机串行通信的连接方法,熟悉其工作方式及其功能,运用程序流程图说明了其工作过程 详细介绍了使用串行接口芯片8251A实现双CPU系统数据传输的设计和方法,接着从8251A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硬件和软件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在两台微处理器的目标机上,用串口通信模式实现了两机之间的高效通信。 关键词: 8251A;串口通信;数据传送

Abstract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omputer and external as communications.Basic methods are both parallel and serial.This paper shows the serial mode, the main control computer serial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ethod, familiar with their work and their functions, the use of process flow chart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 Described in detail using the serial interface chip 8251A dual CPU system design and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n the basic principle from 8251A, work, and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spects in detail. Two microprocessors in the target machine, achieved with a serial communication mod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machines. Keywords: 8251A; serial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fer

串行接口简介

串行接口简介 串行接口(Serial port)简称串口,是计算机在与外围设备或者其他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传送时的一种常用接口方式。 串口通信的特点在于数据和控制信息室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出去的,若出错则重新发送该位数据,由于每次只发送一位数据,其传输速度较慢,但因为干扰少,所以更适用于长距离传送。 串口已成为大多数计算机的标准配置之一,在许多普通计算机的接口中都能找到。用户只需增加一根连接线即可进行串口通信,不需要增添其他额外设备,所以在工业控制盒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一个串口只能与一个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对于某些应用需求这是一个限制。 协议: 串口有多种通信标准和接口形式,如RS-232、RS-422、RS485等,各种形式接口的管脚数量和定义也不尽相同。其中最常用的修订版本是RS-232C。RS-232C标准(协议)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定义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RS-232C是一个已制定很久的标准(RS表示推荐标准;232表示标识符;C表示修改次数),它描述了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间较低速率的串行数据通信的物理接口及协议。 硬件: EIA RS-232C标准串口常用于连接计算机、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在许多PC机的主板接口上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这是一种D形接口,分别为25针和9针两种形式,如下图所示。 9针串口的9条连接线中包括2条数据线(TD和RD)、5条握手线(RTS、CTS、DSR、CD)、1条信号地线(SG)和1条振铃指示线(RI),这些引线足以包含大多数RS-232接口中使用的核心引线。25针串口是标准的RS-232接口,其引线除了包括RS-232的核心引线集外,还可覆盖标准中规定的所有信号。

第九章并行接口与串行接口习题选解

9.4写出下列两种情况下8,}55A的工作方式控制字(包括I/O方式控制字和必要的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 (1) 8255A用做键盘和终端地址接口,如图9 ..4所示。. (2)8255A用做基本软盘接日,如图9.5所示。 解:(1)由图9.4可知:A口工作在方式1输人,采用中断读键盘,C口的PC4 , PC5为A口方式1输人提供固定的握手联络信号,而PC6,PC7用于输出“LT忙”和“测试LT",所以C口高4位工作在方式。输出,B口用于输人终端地址,所以B口应工作在方式。输人。由此分析可知,8255A的初始化包括设置工作方式和开中断操作,其控制字为: 工作方式控制字:1011001 x B 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开放中断INTEA=1,即PC4置位):00001001B (2) A口工作在方式2中断方式输人/输出,B口和C口低4位工作在方式0输出,所以8255A的初始化也包括设置工作方式和开中断操作,其控制字为: 工作方式控制字:11 x x x 000B 开放输人中断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即PC4置位:0000l001B 开放输出中断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即PC6置位:00001101B 9.5设8255A的端口A,B,C和控制寄存器的地址为F4H,F5H,F6H,F7H,要使A口工作于方式0输出,B口工作于方式1输人.C口上半部输人,下半部输出,且要求初始化时使PC6=0.试设计82SSA与PC系列机的接A电路,并编写初始化程序。 解:82SSA与FC系列机的接口电路如图9.5所示。初始化程序如下:· MO V A L , 10001110F3 ;方式字 OUT 0F7H, AL MOV AL,00000110B ;PC6=0 OUT 0F7H, AL MOV AL,00000101 ;开中断 OUT 0F7H,AL 9.6在PC系列微机系统中,用8255A做某快速启停电容式纸带机接口的硬件连接如图9.7

第7章PIC单片机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pdf

第7章PIC18FXX2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教学目标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串行口及应用 PIC18FXX2与PC机间通信软件的设计

本章知识点概要 ? 1.什么是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有什么优点? ? 2.串行通信协议 ? 3.什么是波特率? ? 4.PIC18FXX2中的串行口工作方式及应用 ? 5.PIC18FXX2点对点通信 ?针对PIC18FXX2串行口而言,概括为以下问题: 1、波特率设计,初始化SPBRG 2、设定通信协议(工作方式选择,SYNC) 3、如何启动PIC18FXX2接收、发送数据? 4、如何检查数据是否接收或发送完毕?

7.1 7.1 串行通信基本知识串行通信基本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的CPU 与外部设备之间常常要进行信息交换,一台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之间也要交换信息,所有这些信息交换均可称为通信。 ?通信方式有两种,即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采用哪种通信方式?----通常根据信息传送的距离决定例如,PC 机与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通信时,如果距离小于30 m ,可采用并行通信方式;当距离大于30 m 时,则要采用串行通信方式。PIC18FXX2单片机具有并行和串行二种基本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指数据的各 位同时进行传送(发送 或接收)的通信方式。 ?优点:传送速度快; ?缺点:数据有多少位, 就需要多少根传送线。 ?例如,右图PIC18FXX2 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 的数据传送就属于并行 通信。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bit)一位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优点:只需一对传输线(利用电话线就可作为传输线),大大降低了传送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缺点:传送速度较低。假设并行传送N位数据所需时间为T,那么串行传送的时间至少为N*T,实际上总是大于N*T。 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D2 D1 D0 D3 D7 D6 D5 D4

串行并行接口差别

串口与并口的区别 传输方式 串口形容一下就是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位元组)数据。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时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位的数据。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所以要比并口快。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从原理上讲,串行传输是按位传输方式,只利用一条信号线进行传输,例如:要传送一个字节(8位)数据,是按照该字节中从最高位逐位传输,直至最低位。 而并行传输是一次将所有一字节中8位信号一并传送出去。自然最少需要8根信号线。 如果按每次传送的数据流量来看,并行传输要远快于串口,在电脑发展初期,由于数据传输速率不是很高,并行传输还是很快的。 发展趋势 并口传输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干扰问题。 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传输速率太快,一般达到100M以上,信号线上传递的频率将超过100MHz。想想看,调频收音机的频率也不过 88~108MHz,也就是说,若用并行传输的话,是8根天线放在一起来传输信号,不发生干扰才怪。但如果加强屏蔽,减小信号线间的耦合电容,是可以继续增大传输速率的,不过这将变得不现实,因为这必然导致信号线将耗用更多金属,截面积更大。但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2、同步问题(最主要问题) 并行传输时,发送器是同时将8位信号电平加在信号线上,电信号虽然是以光速传输的,但仍有延迟,因此8位信号不是严格同时到达接受端,速率小时,由于每一字节在信号线上的持续时间较长,这种到达时间上的不同步并不严重,随着传输速率的增加,与8位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异相比,每一字节的持续时间显得越来越短,最终导致前一字节的某几位与后一字节的几位同时到达接受端,这就造成了传输失败,而且随着信号线的加长这种现象还会越发严重,直至无法使用。——这是并口传输的致命缺点。 串行传输由于只有一位信号在信号线上,没有位同步问题,因此传送频率可以继续提高,当前传输速率已经达到1Gb/s(1000Mb)以上,而且还在提高,而并行传输在100Mb/s左右就停滞不前了,可以预见,串行传输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几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详解 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串行通信来交换数据和信息。1969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公布了RS-232C作为串行通信接口的电气标准,该标准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间按位串行传输的接口信息,合理安排了接口的电气信号和机械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采用单端驱动非差分接收电路,因而存在着传输距离不太远(最大传输距离15m)和传送速率不太高(最大位速率为20Kb/s)的问题。远距离串行通信必须使用Modem,增加了成本。在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工业局部网络中,传输距离常介于近距离(<20m=和远距离(>2km)之间的情况,这时RS-232C(25脚连接器)不能采用,用Modem又不经济,因而需要制定新的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1977年EIA制定了RS-449。它除了保留与RS-232C兼容的特点外,还在提高传输速率,增加传输距离及改进电气特性等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并增加了10个控制信号。与RS-449同时推出的还有RS-422和RS-423,它们是RS-449的标准子集。另外,还有RS-485,它是RS-422的变形。RS-422、RS-423是全双工的,而RS-485是半双工的。 RS-422标准规定采用平衡驱动差分接收电路,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位速率为10Mb/s),增加了传输距离(最大传输距离1200m)。 RS-423标准规定采用单端驱动差分接收电路,其电气性能与RS-232C几乎相同,并设计成可连接RS-232C和RS-422。它一端可与RS-422连接,另一端则可与RS-232C连接,提供了一种从旧技术到新技术过渡的手段。同时又提高位速率(最大为300Kb/s)和传输距离(最大为600m)。 因RS-485为半双工的,当用于多站互连时可节省信号线,便于高速、远距离传送。许多智能仪器设备均配有RS-485总线接口,将它们联网也十分方便。 串行通信由于接线少、成本低,在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品也多种多样 一.RS-232-C详解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经过使用和发展,目前已经有几种。但都是在RS-232标准的基础上经过改进而形成的。所以,以RS-232C为主来讨论。RS-323C标准是美国EIA(电子工业联合会)与BELL等公司一起开发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20000b/s范围内的通信。这个标准对串行通信接口的有关问题,如信号线功能、电器特性都作了明确规定。由于通行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在讨论RS-232C接口标准的内容之前,先说明两点: 首先,RS-232-C标准最初是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与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而制定的。因此这个标准的制定,并未考虑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广泛地被借来用于计算机(更准确的说,是计算机接口)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标准。显然,这个标准的有些规定及和计算机系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有了对这种背景的了解,我们对RS-232C 标准与计算机不兼容的地方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RS-232C标准中所提到的“发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场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场来定义的。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是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两者都

串行通信技术-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6 实验9 串行通信技术 实验10A 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实验报告

实验九串行通信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异步串行通信原理; 2. 掌握MSP430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及其编程方法; 二、实验任务 1. 了解MSP430G2553实验板USB转串口的通信功能,掌握串口助手的使用 (1)利用PC机的串口助手程序控制串口,实现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 为实现PC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须现将实验板上的扩展板去下,并将单片机板上的BRXD和BTXD用杜邦线进行短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由此可以实现PC串口的自收自发功能。 (2)思考题: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收/发双方是怎么建立起通信的 首先在异步通信中,要求接收方和发送方具有相同的通信参数,即起始位、停止位、波特率等等。在满足上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方对于每一帧数据按照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的顺序进行发送,而接收方则一直处于接受状态,当检测到起始位低电平时,看是采集接下来发送方发送过来的数据,这样一帧数据(即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然后进行下一帧数据的接受。这样两者之间就建立起了通信。 2. 查询方式控制单片机通过板载USB转串口与PC机实现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2)C语言程序 采用SMCLK=1.0MHz时,程序如下:

其中SMCLK=1MHz,波特率采用的是9600,采用低频波特方式,则N=1000000/9600=104.1666…,故UCA0BR1=0,UCA0BR0=104,UCBRS=1; 当采用外部晶振时,时钟采用默认设置即可,程序如下:

也是采用了低频波特率方式,所以关于波特率设置的相关计算和上面是一样的。 (3)思考:如果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应该如何设计连线和编程? 由于在上面的连线中将单片机上的P1.2和BRXD相连,P1.1和BTXD相连,所以若要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首先应该将两个单片机的P1.2和P1.1交叉相连,并根据上面的程序进行相同的关于端口和波特率相关的设置即可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 (提高)利用PC机RS232通信接口与单片机之间完成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在实验时,采用了将PC机的串口com1直接连接至MSP430F149的孔型D9连接器上,G2553单片机的输出引脚P1.1和P1.2分别与F149单片机上的URXD1和UTXD1相连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串行和并行通信的区别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图文解释: 并行通信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发送设备将这些数据位通过 对应的数据线传送给接收设备,还可附加一位数据校验位。接收设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不需要做任何变换就可直接使用。并行方式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计算 机内的总线结构就是并行通信的例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 串行数据传输时,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通信线上传输的,先由具有几位总线的计算机内的发送设备,将几位并行数据经并--串转换硬件转换成串行方式,再逐位经 传输线到达接收站的设备中,并在接收端将数据从串行方式重新转换成并行方式,以供接收方使用。串行数据传输的速度要比并行传输慢得多,但对于覆盖面极其广 阔的公用电话系统来说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区别: 从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串行传输方式大有彻底取代并行传输方式的势头,USB 取代IEEE 1284,SATA取代PATA,PCI Express取代PCI……从原理来看,并行传输方式其实优于串行传输方式。通俗地讲,并行传输的通路犹如一条多车道的宽阔大道,而串行传输则是仅能允 许一辆汽车通过的乡间公路。以古老而又典型的标准并行口(Standard Parallel Port)和串行口(俗称COM口)为例,并行接口有8根数据线,数据传输率高;而串行接口只有1根数据线,数据传输速度低。在串行口传送1位的时间内, 并行口可以传送一个字节。当并行口完成单词“advanced”的传送任务时,串行口中仅传送了这个单词的首字母“a”。 根据组成字符的各个二进制位是否同时传输,字符编码在信源/信宿之间的传输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方式。 1、并行传输: 字符编码的各位(比特)同时传输。 特点: (1)传输速度快:一位(比特)时间内可传输一个字符; (2)通信成本高:每位传输要求一个单独的信道支持;因此如果一个字符包含8个二进制位,则并行传输要求8个独立的信道的支持; (3)不支持长距离传输:由于信道之间的电容感应,远距离传输时,可靠性较低。 2、串行传输: 将组成字符的各位串行地发往线路。 特点: (1)传输速度较低,一次一位; (2)通信成本也较低,只需一个信道。 (3)支持长距离传输,目前计算机网络中所用的传输方式均为串行传输。 方式: 串行传输有两种传输方式: 1、同步传输 2、异步传输 硬盘接口模式的区别,SATA的优点 PATA(IDE), SATA接口的区别以及SATA的优势

电脑串口介绍_DB9_DB25

串口叫做串行接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USB等。RS-232-C、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USB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领域。 RS-232-C:也称标准串口,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传统的RS-232-C接口标准有22根线,采用标准25芯D型插头座。后来的PC上使用简化了的9芯D型插座。现在应用中25芯插头座已很少采用。现在的电脑一般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你到计算机后面能看到9针D形接口就是了。现在有很多手机数据线或者物流接收器都采用COM口与计算机相连。 RS-422: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率低于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被命名为TIA/EIA-422-A标准。 RS-485: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又于1983年在RS-422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即允许多个发送器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同时增加了发送器的驱动能力和冲突保护特性,扩展了总线共模范围,后命名为TIA/EIA-485-A标准。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简称USB,是目前电脑上应用较广泛的接口规范,由Intel、Microsoft、Compaq、IBM、NEC、Northern Telcom等几家大厂商发起的新型外设接口标准。USB接口是电脑主板上的一种四针接口,其中中间两个针传输数据,两边两个针给外设供电。USB接口速度快、连接简单、不需要外接电源,传输速度12Mbps,

串口和并口及引脚定义(精)

串口和并口的区别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10-19 10:01 电脑25针和9针的口哪个是串口哪个是并口有什么区别啊提问者: gr_honey - 三级最佳答案RS-232串行接口定义计算机侧为25针公插: 设备侧为25针母插: 引脚定义 Pin Name ITU-T Dir Description 1 GND 101 Shield Ground 2 TXD 103 Transmit Data 3 RXD 104 Receive Data 4 RTS 105 Request to Send 5 CTS 106 Clear to Send 6 DSR 107 Data Set Ready 7 GND 102 System Ground 8 CD 109 Carrier Detect 9 - - RESERVED 10 - - RESERVED 11 STF 126 Select Transmit Channel 12 S.CD ? Secondary Carrier Detect 13 S.CTS ? Secondary Clear to Send 14 S.TXD ? Secondary Transmit Data 15 TCK 114 Transmission Signal Element Timing 16 S.RXD ? Secondary Receive Data 17 RCK 115 Receiver Signal Element Timing 18 LL 141 Local Loop Control 19 S.RTS ? Secondary Request to Send 20 DTR 108 Data Terminal Ready 21 RL 140 Remote Loop Control 22 RI 125 Ring Indicator 23 DSR 111 Data Signal Rate Selector 24 XCK 113 Transmit Signal Element Timing 25 TI 142 Test Indicator PC/AT 机上的串行口是 9 针公插座,引脚定义为: Pin Name Dir Description 1 CD Carrier Detect 2 RXD Receive Data 3 TXD Transmit Data 4 DTR Data Terminal Ready 5 GND System Ground 6 DSR Data Set Ready 7 RTS Request to Send 8 CTS Clear to Send 9 RI Ring Indicator PC/XT 机上的串行口是 25 针公插座,引脚定义为: Pin Name Dir Description 1 SHIELD - Shield Ground 2 TXD Transmit Data 3 RXD Receive Data 4 RTS Request to Send 5 CTS Clear to Send 6 DSR Data Set Ready 7 GND - System Ground 8 CD Carrier Detect 9 n/c - 10 n/c - 11 n/c - 12 n/c - 13 n/c - 14 n/c - 15 n/c - 16 n/c - 17 n/c - 18 n/c - 19 n/c - 20 DTR Data Terminal Ready 21 n/c - 22 RI Ring Indicator 23 n/c - 24 n/c - 25 n/c - PC 并行接口定义 PC 并行接口外观是 25 针母插座: Pin Name Dir Description 1 /STROBE Strobe 2 D0 Data Bit 0 3 D1 Data Bit 1 4 D2 Data Bit 2 5 D3 Data Bit 3 6 D4 Data Bit 4 7 D5 Data Bit 5 8 D6 Data Bit 6 9 D7 Data Bit 7 10 /ACK Acknowledge 11 BUSY Busy 12 PE Paper End 13 SEL Select 14 /AUTOFD Autofeed 15 /ERROR Error 16 /INIT Initialize 17 /SELIN Select In 18 GND Signal Ground 19 GND Signal Ground 20 GND Signal Ground 21 GND Signal Ground 22 GND Signal Ground 23 GND Signal

I2C串行接口介绍

I2C串行总线通信原理

采用串行总线技术可以使系统的硬件设计大大简化、系统的体积减小、可靠性提高。同时,系统的更改和扩充极为容易。 常用的串行扩展总线有:I2C (Inter IC BUS)总线、单总线(1-WIRE BUS)、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等。本章仅讨论I2C串行总线。

一、IIC概述 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许多文献写作I2C,主要用于同一电路板内各集成电路模块(IC)之间的连接。IIC采用双向2线制串行数据传输方式,简化IC之间的通信连接。IIC协议是PHILIPS公司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其后,PHILIPS和其他厂商提供了种类丰富的IIC兼容芯片。目前,IIC总线标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工业标准。各大半导体公司推出了大量的带有IIC接口的芯片,如RAM、EEPROM、Flash ROM、A/D、D/A转换、 LED/LCD驱动、I/O接口、实时时钟等。

二、IIC总线特点 在硬件结构上,它采用数据(SDA)和时钟(SCL)两根线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及外围器件的扩展,任何一个具有IIC总线接口的外围器件,不论其功能差别有多大,都具有相同的电气接口,因 此都可以挂接在总线上,使其连接方式变得十分 简单。 对各器件的寻址是软寻址方式,因此节点上没有必须的片选线,器件地址给定完全取决于器件 类型与单元结构,这也简化了IIC系统的硬件连接。

另外IIC总线能在总线竞争过程中进行总线控制权的仲裁和时钟同步,并且不会造成数据丢失,因此由IIC总线连接的多机系统可以是一个多主机系统,支持多主控。 串行的8位双向数据传输位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it/s。

串口详细介绍

1、串口的应用 它是一个数据通信的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对设备运行日志的数据采集,另一个就是程序的调试。 这里所说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 2、通信的相关概念 1)全双工:在同一时刻,既能接收数据同时还可以发送数据 半双工:在同一时刻,只能接收数据或者发送数据 2)同步:在物理连接上是有一条时钟线的,用这种通信方式就必须有一个主机,因为时钟是由主机控制的

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串口应用,实际的串口是有9条线连接的 TTL:直接是有MCU输出的 ‘1’:电压范围——2.5~3.3V(主要是指ARM芯片),4~5V(主要是指51内核的芯片) ‘0’:电压范围——0.5~0V(这个是包含所有的芯片) 这里所说的电压范围是在实际的硬件设计中要保证的。 232:这个是经过232芯片之后的电平 ‘1’:-3~-15V ‘0’:3~15V 在实际中测试得到的电平电压是9V和-9V

5,数据传输的协议:(是保证数据发送和接收一致,但是对数据的含义没有规定)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 所占位数15~811/2电平00/10/11 常用协议格式 1+8+0+1=10位 起始位:表示一帧数据的开始 数据位:发送的有效数据 奇偶校验位:检验有效数据是否传输正确,可靠性不高 停止位:表示一帧数据的结束 总线空闲:总线上没有数据传输(高电平) 开始位:0--低电平(空闲态检测到下降沿) 数据位:(用户所要发送的数据)5~8(7/8)--ASCII码(8位)--字节(8位)奇偶校验位:判断数据位中1+奇偶校验位中的1必须为奇数/偶数。 奇校验:数据位中1+奇偶校验位中的1必须为奇数。 偶校验:数据位中1+奇偶校验位中的1必须为偶数 停止位:1--高电平 6,波特率 相当于串口发送的速率 串口每秒钟发送的位数 常见:48009600115200 注意:两个设备的波特率必须相同

串行接口RS232介绍及应用

目录 [隐藏] ? 1 标准的细节 o 1.1 连接器 o 1.2 电缆 o 1.3 设置 ? 2 類似裝置 ? 3 外部連結 [编辑]标准的细节 在RS-232标准中,字符是以一序列的位元串来一个接一个的串列(serial)方式傳輸,優點是傳輸線少,配線簡單,傳送距離可以較遠。最常用的编码格式是异步起停asynchronous start-stop格式,它使用一个起始位元后面紧跟7或8 个数据位元(bit),这个可能是奇偶位元,然后是两个停止位元。所以发送一个字符至少需要10位元,带来的一个好的效果是使全部的传输速率,发送信号的速率以10划分。一个最平常的代替异步起停方式的是使用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在RS-232标准中定义了逻辑一和逻辑零电压级数,以及标准的传输速率和连接器类型。信号大小在正的和负的3-15v之间。RS-232规定接近零的电平是无效的,逻辑一规定为负电平,有效负电平的信号状态称为传号marking,它的功能意义为OFF,逻辑零规定为正电平,有效正电平的信号状态称为空号spacing,它的功能意义为ON。根据设备供电电源的不同,±5、±10、±12和±15这样的电平都是可能的。

mark和space是从电传打字机中来的术语。电传打字机原始的通信是一个简单的中断直流电路模式,类似与圆转盘电话拨号的中的信号。Marking状态是指电路是断开的,spacing状态就是指电路是接通的。一个space就表明有一个字符要开始发送了,相应的停止的时候,停止位就是marking。当线路中断的时候,电传打字机不打印任何有效字符,周期性的连续收到全零信号。 [编辑]连接器 9個接腳 RS-232設計之初是用來連接數據機做傳輸之用,也因此它的腳位意義通常也和數據機傳輸有關。RS-232的设备可以分为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 For example, PC)和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两类,这种分类定义了不同的线路用来发送和接受信号。一般来说,计算机和终端设备有DTE连接器,调制解调器和打印机有DCE连接器。但是这么说并不是总是严格正确的,用配线分接器测试连接,或者用试误法来判断电缆是否工作,常常需要参考相关的文件说明。 RS-232指定了20个不同的信号连接,由25个D-sub(微型D类)管脚构成的DB-25连接器。很多设备只是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管脚,出于节省资金和空间的考虑不少机器采用较小的连接器,特别是9管脚的D-sub或者是DB-9型连接器被广泛使用绝大多数自IBM的AT机之后的PC机和其他许多设备上。DB-25和DB-9型的连接器在大部分设备上是雌型,但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最近,8管脚的RJ-45型连接器变得越来越普遍,尽管它的管脚分配相差很大。EIA/TIA 561标准规定了一种管脚分配的方法,但是由Dave Yost发明的被广泛使用在Unix计算机上的Yost串连设备配线标准("Yost Serial Device Wiring Standard")以及其他很多设备都没有采用上述任一种连线标准。 下表中列出的是被较多使用的RS-232中的信号和管脚分配: DB9 Male (Pin Side) DB9 Female (Pin Side) ------------- ------------- \ 1 2 3 4 5 / \ 5 4 3 2 1 / \ 6 7 8 9 / \ 9 8 7 6 / --------- --------- 信号DB-25 DB-9 EIA/TIA 561 Yost 公共接地7 5 4 4,5

串口与并口 区别

串口通讯与并口通讯的区别 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尽管比按字节(byte)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使用一根线发送数据的同时用另一根线接收数据。它很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比如IEEE488定义并行通行状态时,规定设备线总长不得超过20米,并且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长度不得超过2米;而对于串口而言,长度可达1200米。 典型地,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分别是地线、发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不是必须的。 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 并行接口,指采用并行传输方式来传输数据的接口标准。从最简单的一个并行数据寄存器或专用接口集成电路芯片如8255、6820等,一直至较复杂的SCSI或IDE并行接口,种类有数十种。 一个并行接口的接口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 1. 以并行方式传输的数据通道的宽度,也称接口传输的位数; 2. 用于协调并行数据传输的额外接口控制线或称交互信号的特性。数据的宽度可以从1~128位或者更宽,最常用的是8位,可通过接口一次传送8个数据位。 简单理解,串口通信可以理解为串联电路,并口通信可以理解为并联电路,窜口通信是一个数据位一个数据位发送的,速率相对于并口慢,但是现在有串行的硬盘SATA接口,也是一样的道理,可以150MB/s的速度传输,得益于其串行的方式,所以只要串行方式做得好,速率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串行通信适合远距离通信,不易受到干扰。相反,并行通信就是每次可以发送8甚至更多个数据位,是并发的,所以其易受到干扰,只适合近距离传输。

串行接口 文档

串行就是只有一跟数据线,每个时钟脉冲下只能发送一位的数据,并行有多个数据线(几跟就是几位),在每个时钟脉冲下可以发送多个数据位(几位的并行口就发送几位),理论上并行是比串行快。但是并行的比串行快那是以前的事情了,目前电脑的主流都是由串行取代了并行,比如PCI—E 总线取代PCI和AGP总线,SATA取代IDE,USB和IEEE 1394都是串行的。因为在高速状况下,并行口的几跟数据线之间存在串扰,而并行口需要信号同时发送同时接受,任何一跟数据线延迟会引起问题。而串行只有一跟数据线,不存在信号先之间的串扰,而且传行好可以采用低压差分信号,可以大大提高它的抗干扰性,所以速度可以做的很高,尽管并行可以一次传多个数据位,但是时钟远远低于传行的,所以目前串行传输是告诉传输的首选。 串行通信概述通信是指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传输,既包括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传输,也包括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终端、打印机和磁盘等设备之间的传输。串行通信是其中一种数据通信方式,常使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串行通信是指计算机主机与外设之间以及主机系统与主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串行传送。使用串口通信时,发送和接收到的每一个字符 目录 ?串行通信概述 ?串行通行的分类 ?串行通信的特点及与并行通信的区别 ?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方式 ?串行通信的调幅方式 ?串行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

串行通信概述 ?通信是指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传输,既包括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传输,也包括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如终端、打印机和磁盘等设备之间的传输。 串行通信是其中一种数据通信方式,常使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 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计算机主机与外设之间以及主机系统与主机系统之间数据的 串行传送。使用串口通信时,发送和接收到的每一个字符实际上都是一次一 位的传送的,每一位为1或者为0。 串行通行的分类 ?1.同步通信 它是一种在发送端发送一个抑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而在接收端恢复载波,再进行检波的通信方式。因为恢复的载波与被接收的信号载波同频同相,故 取名为同步通信,也称抑制载波双边带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种连续串行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传送一帧信息。信息中含有若干个数据字符。它们均由CRC即同步字符、数据字符和 校验字符组成。同步字符位于帧开头,用于确认数据字符的开始;数据字符 位于同步字符之后,个数没有限制,由所需传输的数据块长度来决定;校验 字符一般有1到2个,用于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字符序列进行正确性的校验。 同步通信的缺点是要求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保持严格的同步。 2.异步通信

8-3串行接口芯片8251A

串行接口芯片8251A

8251A基本功能 ?可用于同步和异步通信方式(通信方式通过对方式字 编程实现): ?同步方式:波特率0-64Kbps,每个字符可为5~8位,可使用内部同步检测和外部同步检测,能自动插入同步字符。 ?异步方式:波特率0-19.2Kbps,每个字符可为5~8位,自动增加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时钟TxC,RxC的时钟频率为传输 波特率的1,16和64倍。 ?全双工,具有双缓冲器接收器和发送器; ?出错检测,具有奇偶、溢出和帧错等检测电路。

8251A的内部结构 8251A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数据总线缓冲器、接收缓冲器、接收控制电路、发送缓冲器、发送控制电路、调制/解调控制电路、读/写控制逻辑电路等 数据总线 缓冲器 发送缓 冲器 发送控制 电路 接收缓 冲器 接收控制 电路 D0~D7 SYNDET RxD RxRDY 读写控 制电路 C / D CLK RESET RD WR CS DSR CTS DTR RTS RxC TxC TxE TxRDY TxD 调制解调 控制电路 内 部 总 线

8251A的内部结构 ?发送器:包括发送缓冲器和发送控 制电路 ?采用异步方式时,则由发送控制电路自动在其首尾加上起始位、奇偶校验位和 停止位,然后从起始位开始,经移位寄 存器从数据输出线TxD逐位串行输出。 发送速率取决于TxC接收的发送时钟频 率,可以编程定义是发送速率的1、16、 64倍。

8251A的内部结构 ?采用同步方式,则在发送数据之前,发送器将自动送出1个或2个同步字符,然 后才逐位串行输出数据。 ◆如果CPU与8251A之间采用中断方式交换 信息,那么TxRDY可作为向CPU发出的中 断请求信号,表示发送缓冲器已空,可 以接收CPU下一个数据。 ◆当发送器中的8位数据串行发送完毕时, 由发送控制电路向CPU发出TxE有效信号, 表示发送器中移位寄存器已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