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高产栽培技术(讲座版)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豇豆,也叫菜豆,是一种常见的蔬菜,营养价值比较高,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大的农作物。
为了达到高效而稳定的种植效果,豇豆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了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从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方面,介绍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育苗技术育苗是保证豇豆高产的重要步骤。
首先,选用良种,并在露天或温室中育苗,温度控制在18℃至28℃之间。
对于豇豆这种喜温且不耐寒的作物来说,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其发芽率和萌发率。
其次,采用传统芽苗,即在育苗后,根部与豆芽一起移植到田间,这样有利于提高豇豆的生长速度和根系发育,从而提高产量。
二、施肥技术豇豆生长快,特别是在顶篇生长时,对养分的需求量非常大,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丰富土壤肥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适宜进行有机肥的施用,通过施肥,让豇豆更好地吸收营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加茁壮有力。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豇豆生长环境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豇豆的生长和产量。
如豇豆蚜虫、豇豆花叶马、白粉病、霜霉病等等。
要对豇豆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最好在播种前选用充足的种子,并采取秸秆覆盖和药物防治等手段。
如果病虫发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用人工和植物杀虫剂进行喷洒,减少生产损失。
四、采摘技术豇豆的采摘是关键环节,只有采摘及时,才能确保豇豆的优良品质和高产。
采摘时先割下顶端3-4片叶子的顶端,让豇豆在靠近地面的茎部更加茂盛,有利于生长和产量,约过10-15天,豇豆就可以采摘了,采摘后及时晾晒,保证豇豆的质量。
综上所述,豇豆高产栽培技术是种植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菜农们保证豇豆产量和销售质量的关键。
因此,合理掌握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及时采摘等技术能够大大提高豇豆的产量和产质化水平,为农民朋友带来更加乐观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豇豆种植如何实现高产?豇豆的高产种植技术

豇豆种植如何实现高产?豇豆的高产种植技术【常见问题】豇豆种植如何实现高产?【专家解答】豇豆为一年生植物,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大。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豇豆的高产种植十分重要。
现将豇豆的高产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一、播种育苗豇豆早熟栽培一般需要壮苗。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栽培设施及管理措施确定。
采用小拱棚覆盖栽培的可在3月中下旬播种,采用大棚栽培的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采用大棚套小棚覆盖栽培的可在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
有些地区播种期延迟到4月下旬或5月初,可直播。
播种前精选粒大饱满、无病虫、无破损的种子,并选晴朗天气晒种1-2天,必要进可用药剂拌种后播种。
播种前应准备好苗床,苗床内的营养土厚度不应低于5厘米,床土干湿适宜,不可过湿,否则容易烂种。
播种时将种子撒于苗床土内,以种子不重叠为度,播种后覆盖疏松细土1.5-2厘米,稍加镇压后铺稀疏稻草,再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播种后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
播种后4-5天开始出苗,当有30%左右种子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和稻草。
当多数种子出苗后,应降低苗床温度,使白天温度保持在20℃左右,最高不超过25℃,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15℃,若温度过高,则可揭开小拱棚降温,但须防止冷风直接吹入苗床,以免引起冻害。
齐苗4-5天后开始进行炼苗,炼苗期间,夜间的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
当第一对真叶形成,尚未完全展开时定植。
为保护根系,有条件的可采用营养钵育苗。
二、整地施基肥豇豆不耐涝,且生长期长,生育期间需要较多的养分,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的土壤。
定植前10-15天整地施基肥,一般亩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鸡鸭粪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草木灰75-100千克,可沟施也可撒施。
整地后,畦面宽100-110厘米,沟宽40厘米,畦高20-25厘米。
平整畦面后覆盖地膜。
三、定植豇豆尽管根系发达,但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弱,所以宜小苗移栽。
2024有关豇豆高产种植技术详细介绍

介绍•豇豆基本知识与品种选择•土壤与气候条件要求•播种前准备工作及技巧•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目•采收储存加工技术流程•高产经验总结与未来发展趋势录01豇豆基本知识与品种选择豇豆定义及特点豇豆定义豇豆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有时顶端缠绕状。
豇豆特点豇豆的嫩豆荚和豆粒味道鲜美,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炒、煮、炖、拌、做馅等。
其营养丰富,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补充机体的招牌营养素。
此外,豇豆还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等作用。
主要品种及适应性分析主要品种根据豇豆的荚果长短,可将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两种类型。
长豇豆一般荚果长30~90厘米,有白豇、青豇、红嘴燕等品种;饭豇一般荚果较短,约10~20厘米,有北京黄花青、红粒豇、江西扬豇等品种。
适应性分析长豇豆耐热性强,生长旺盛,夏季栽培产量高,是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饭豇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品种选择原则与建议品种选择原则选择豇豆品种时,应遵循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且稳定、品质优良等原则。
同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品种选择建议对于夏季栽培,可选择耐热性强、生长旺盛的长豇豆品种;对于春秋季栽培,可选择对日照长短不敏感、适应性广的饭豇品种。
此外,也可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来选择适宜的品种。
02土壤与气候条件要求适宜土壤类型及改良措施适宜土壤类型豇豆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以砂壤土或壤土为宜。
土壤改良措施若土壤过于粘重或贫瘠,可通过深松耕、增施有机肥等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透气性和肥力。
气候条件对生长影响分析温度要求豇豆是耐热性蔬菜,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为25-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光照条件豇豆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但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豇豆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48好的优良品种,如之豇28-2、朝研901、双丰1号和高产4号。
2.种子处理。
可有效预防苗期立枯病及其他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生。
3.营养土配制。
育苗营养土配制以疏松肥沃为原则,可用腐熟的猪粪与非豆科茬园田土按4∶6的比例配制,也可用人粪2份、马粪土4份、园田土4份的比例配制。
将配好的营养土每立方米再加0.3~0.4公斤磷酸二铵复合肥,反复拌匀后备用。
4.播种。
将营养钵或纸袋装入营养土,并浇透水,晾晒1-2天, 豇豆在我国种植面积很大,品种较多。
它的嫩豆荚肉质肥厚脆嫩,是优质的新鲜蔬菜;豇豆豆芽、幼苗、嫩叶、嫩荚都可作青菜食用;鲜豆荚还可腌制泡菜、制罐头和干制贮藏。
豇豆生长快,枝叶繁茂,成荚期的茎蔓含粗蛋白高达21.38%,营养丰富,也是很好的青饲料。
一、培育壮苗 豇豆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纸袋或营养土块3种方式。
1.选种。
选用适应性强、抗性豇豆高产节水栽培技术当水分合适时,每钵播3粒种,覆土2~3厘米,然后放入塑料拱棚内保湿育苗。
土块育苗,首先将苗床浇水,第二天用刀把床土切成块,每块1株苗,土块间隙用细土填满。
5.苗期管理。
塑料拱棚内温度可保持25℃以上,5-7天后出苗,在子叶展开前扣小拱棚。
子叶苗生长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晚上15~18℃,定植前1周进行揭膜炼苗,整个苗期30-35天。
二、整地定植1.整地施肥。
土壤应深翻耙细,做成畦连沟宽1.4~1.6米,面宽0.8~1.0米,畦面呈龟背形。
畦中开沟,每亩埋施栏肥220公斤(或鸡粪1,000公斤),加碳酸氢铵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对于缺硼田地还须同时加硼砂2~2.5公斤/亩,然后覆土。
2.定植。
长豇豆苗龄30-35天定植,每穴2~3株。
每畦栽2行,行距45厘米,穴距25~30厘米,每亩2,500~3,000穴。
绿色农科Green agricultural49三、水肥管理 豇豆喜肥但不耐肥,水肥管理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豇豆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豇豆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豇豆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钙、镁、铁、锌等多种矿物质,是我国广大地区夏秋季节的主要蔬菜之一。
但是,豇豆病害较多,且危害严重。
常规栽培技术不仅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农药残留还会污染生态环境,同时又影响着豇豆的内在品质。
因此,豇豆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精耕细作,适时播种1、地块选择:豇豆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地块选择时应注意:一是地块及周围的生态环境要好,土壤、大气、水体不受污染,各项环境指标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二是交通要便利,有利于产品运输和销售。
三是前茬为非豆类作物,避免同类病虫害继代繁殖加重危害。
四是选择地块平坦肥沃、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
2、品种选择:早熟品种可选择早豇1号、早豇2号、之青3号、中早熟品种可选择之豇28-2,界90-8、之豇14和杜豇等。
3、施肥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15千克,均匀撒施后耕翻30厘米,耙碎搂平,然后按长10-15米,垄宽80厘米,沟宽30厘米,作成垄高12厘米左右龟背状的栽培畦。
4、选种浸种:为保证一播全苗,播种前应进行选种,剔除瘪籽、霉籽和破损的种子,阳光下晒种1-2天,然后用45℃的温水浸种5-6小时,置25-28℃条件下催芽1-2天,待有50%的种子钻尖露白时即可播种。
5、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早春豇豆,终霜前3-5天,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
行距55-60厘米,穴距24-26厘米,每亩播4000-4500穴,每穴播种4粒。
出苗后每穴定苗2株。
二、科学管理,培育壮苗1、苗期管理:苗子出齐,待子叶展平后间苗,每穴留苗3株,当幼苗长至6-7片叶时定苗,每穴留苗2株。
同时,出苗后要及时控水蹲苗,中耕2-3次,苗子附近可浅锄,行间要深锄,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甩蔓前及时封沟培土。
结合封沟每亩追施尿素20-25千克,然后浇水插架,豇豆可用长1.8-2米的竹竿和树枝作架,每丛1根,每4-6根绑成1架。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豇豆(lat.Phaseolus angularis)是一种温带到亚热带地区用作粮食作物的多年生
豆科玉米豆属蔬菜。
它在许多热带地区已经成为主要的蔬菜粮食作物,但是在一些国家,
它也可以直接和豆子一起食用。
在中国,豇豆的产量一直很低,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栽
培技术和恶劣的生产环境。
为了提高豇豆的产量,需要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改进生产环境的措施。
首先,要确
保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植时间,这样可以使植物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
其次,土壤中的
温度要保持适当的程度,以使植物得到良好的生长。
此外,要进行定时的杂草除非,有助
于提高实际种植面积的产量,并减少对其他植物株的影响。
此外,应该利用有机肥料等营
养物质,促进植物的营养发育,达到更高的产量水平。
此外,有时害虫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应有效采取抗虫措施,增加农药的使用,以防止虫害对植物的危害,避免植物采收时受到影响。
另外,要及时建立水源,以便根据
水土状况适时灌溉,缓解土壤干旱,使植物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综上所述,豇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应从选择适宜的品种、调节土壤温度、定期除草、有
机肥料的施用、加强抗虫防治、及时灌溉等方面着手进行,以促进豇豆的生长发育,有效
提高其产量。
地膜覆盖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豇豆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本地地膜覆盖栽培多选择早熟,荚条白绿色,结荚率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早生王、小五叶等。
2.播种育苗:豇豆育苗一般多采用小拱棚营养钵育苗法。
此育苗法能使幼苗发育早,始花节位低,提早上市,延长采收期,达到增产增值效果。
播种前准备好营养钵及苗床,2月底到3月上旬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15℃时,先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菜园土按2:3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后,装入营养钵中,并将营养钵整齐严密地摆放在整平的苗床里。
播种前将营养钵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每钵播3—4粒种子,亩用种量1—1.1公斤。
然后覆盖过筛营养土2厘米厚,做好拱棚,盖好塑料薄膜,夜间上加草帘保温。
播种至出苗,白天控制床温25℃,夜间不低于15℃,白天温度过高,需及时通风降温。
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炼苗,白天床温20—22℃,夜间13—15℃,苗龄20天左右,达到2—3片复叶时带土移栽。
3.整地施肥:豇豆大田应结合整地做畦,施足基肥,尤其是增施磷钾肥。
一般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公斤左右,增施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施后深翻土壤,精细整地,做成高畦。
一般畦面宽100厘米,沟宽40厘米左右,畦高25—30厘米。
做好后覆上薄膜,四周压土。
4.适时移栽:当苗长至2—3片复叶时带土移栽,先按行株距50×30厘米打穴。
待穴打好后,每穴带土栽2株壮苗,其余拔除,每亩6000—7000株。
栽后浇足定根水,穴周覆上细土,以利保墒。
5.适时定苗:移栽后如发现缺窝断行应及时补苗,保证每窝2株苗。
6.适时追肥:定苗后,每亩追施人畜粪尿1500公斤;当第一花序坐住荚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公斤或施入人畜粪尿2000公斤,以后要控制肥水,防止茎叶生长过旺,不利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直到主蔓上约有一半以上花序开始结荚时再次追肥,亩施人畜粪尿2000公斤,过磷酸钙5—7公斤,钾肥5公斤。
采收期可根据植株长势亩追施尿素5—7公斤。
豇豆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豇豆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豇豆(学名:Vigna unguiculata),又名翼豆、鸽豆,是一种优质的蔬菜作物,其嫩荚和嫩豆很受人们喜爱,常常被用于炒菜、凉拌和煮汤。
豇豆生长期相对较短,栽培简单,但要想获得高产、高质量的收成,需要一定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豇豆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是豇豆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早熟、中熟和晚熟的豇豆品种可供选择。
在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栽培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适宜于北方地区,中熟品种适宜于中部地区,晚熟品种适宜于南方地区。
二、合理施肥豇豆是一种比较耐瘠薄的作物,但适量的肥料施用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可以在种植前将基础肥料施入土壤中,如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并进行充分翻耕,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在生长期间,可以适当进行追肥,例如每隔10天左右施用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帮助豇豆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
三、科学浇水豇豆耐旱性强,但在生长初期和开花期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
浇水过多会导致根部缺氧,影响豇豆的正常生长,浇水不足则会导致干旱和荚果质量下降。
因此,浇水要科学合理,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生长初期每隔2-3天浇水一次,开花后每隔5-7天浇水一次,尽量避开中午和下午高温时段,早晨或傍晚是较为适宜的浇水时间。
四、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豇豆生长期较短,生长势较强,但仍需注意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杂草生长会抢夺水分和养分,严重影响豇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因此,在豇豆出苗后应及时除草,保持有利于豇豆生长的环境。
此外,豇豆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豇豆斑点病、蚜虫等,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以确保豇豆的生长正常。
五、适宜的收获时机豇豆的收获时机对于保证豆荚的味道和品质至关重要。
豆荚的收获时间一般是在豆荚饱满并且未成熟时进行,此时的豇豆口感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