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后
感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很少看电影,上午停电,看了读者的一篇文章《因为高贵,所以陡峭》,是对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的赏析,喜欢作者的语言,也对电影本身产生了兴趣,中午来电的时候便找来看。
我是伴着大笑和泪水看完的这部电影,他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法遏止的疼痛,关于爱情,这部电影有他独到的解读。
从后往前回忆,我的思绪...........
十年后的安德烈俨然已是一个农夫,不再是想像中威武的军官,看到一生挚爱的珍妮独自驾着马车消失在西伯利亚遥远的地平线,他只是点燃了一枝烟,谁能想像他内心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然而他让观者是煎熬的。
画面的另一边,安德烈的儿子宁愿天天戴着防毒面具,也不说“莫扎特是一坨臭狗屎”,他有和父亲一样的坚韧和执着,对信仰的执着,安德烈因为对爱情的执着而被流放到了荒凉的西伯利亚,他得到了珍妮此生不渝的爱,心的爱恋,而他的儿子,用自己的坚持,最终使指挥官在高高的崖壁上忘情的高呼“莫扎特是伟大的作曲家.......”对爱情的失去,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对他同样是一种获得。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发出巨大的轰响,森林倒下了,交易使爱情蒙了灰尘,也使它更透彻,对爱情的深切眷恋并没有从他们的心中崩塌,那车站的送别,泪眼中唱的歌仿佛已是诀别.........
忽然就想起了那一句话,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观后感300字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观后感300字
世界十大歌剧之一二幕喜歌剧。
根据法国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爵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作曲,切萨雷.斯特比尼作词,1816年2月20日首演于罗马阿金蒂纳剧院。
剧情描述了17世纪发生在西班牙塞维尔的一则故事。
伯爵阿尔马维瓦与富有而美丽的少女罗西娜相爱,但罗西娜的监护人、贪婪而狡猾的医生巴尔托罗也在打罗西娜的主意,音乐教师巴西利奥为他出谋划策。
在机敏幽默而又正直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巧妙安排下,伯爵和罗西娜冲破了巴尔托罗的阻挠和防范,终成眷属。
作曲家吸取了德国和法国喜剧中夸张幽默的手法,结合意大利歌剧注重旋律和歌唱技巧的特点,使明快华美而独特的音乐喜剧风格
世界十大歌剧之一二幕喜歌剧。
根据法国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爵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作曲,切萨雷.斯特比尼作词,1816年2月20日首演于罗马阿金蒂纳剧院。
剧情描述了17世纪发生在西班牙塞维尔的一则故事。
伯爵阿尔马维瓦与富有而美丽的少女罗西娜相爱,但罗西娜的监护人、贪婪而狡猾的医生巴尔托罗也在打罗西娜的主意,音乐教师巴西利奥为他出谋划策。
在机敏幽默而又正直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巧妙安排下,伯爵和罗西娜冲破了巴尔托罗的阻挠和防范,终成眷属。
作曲家吸取了德国和法国喜剧中夸张幽默的手法,结合意大利歌剧注重旋律和歌唱技巧的特点,使明快华美而独特的音乐喜剧风格。
浅谈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塑造3300字

浅谈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塑造3300字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是罗西尼的一部经典喜歌剧,而罗西娜正是剧中的女主人公。
罗西尼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塑造了这位机智、俏皮、勇敢的女性,让喜爱这部歌剧的人们也同时喜爱上了罗西娜。
本文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音乐两方面入手,试图分析罗西娜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罗西娜咏叹调人物形象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是意大利喜歌剧的经典之作,在喜歌剧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罗西娜正是这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
罗西尼无论是在剧情还是在音乐的角度都塑造了这位机智、俏皮、勇敢的女性,让喜爱这部歌剧的人们也同时喜爱上了罗西娜。
本文试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音乐两个方面入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试图分析罗西娜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剧情(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塞维利亚理发师》是罗西尼创作的一部二幕喜歌剧,既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又不乏古典主义的含蓄,成功地赢得了贝多芬、威尔第以及后来很多音乐家的赞许,它被认为是意大利喜歌剧的最高成就,至今仍是歌剧舞台上的常青树。
《塞维利亚理发师》谱写于1816年,是罗西尼喜歌剧的典范之作。
作曲家是根据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作成的,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形成喜歌剧的“双璧”。
罗西尼准确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通过费加罗的机智和勇敢反映了最底层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对自由的向往,讽刺了贵族阶层的封建和无能。
(二)基本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西班牙南部的塞维利亚,年轻的贵族阿尔马维瓦伯爵爱上了被医生巴尔托罗监护的富家小姐罗西娜,而自私贪婪的巴尔托罗因为自己想占有罗西娜而严加看管她。
音乐教师巴西里奥为巴尔托罗出谋划策,而阿尔马维瓦则有足智多谋的理发师费加罗做他的帮手。
费加罗先让阿尔马维瓦假装成醉酒的士兵求医,后扮成代课音乐教师,而费加罗则极力劝导罗西娜接受阿尔马维瓦的求婚,罗西娜最终被伯爵的诚意所打动,虽然中间有过误会,但是最终两人走在了一起。
浅析罗西尼歌剧对美声唱法的影响——以《塞维利亚理发师》为例

谱例1
三、罗西尼歌剧对美声唱法的影响
自16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至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繁荣发展,“美声唱法”经过严格准确的技术训练和歌唱家们高超的表现手法达到世界音乐史上的顶峰,它在欧洲各国的声乐表演和教学中传播,逐渐形成特有的演唱风格、声乐技术。
罗西尼作为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其音乐创作的进步、歌曲创作手法的革新都促进了声乐演唱、教学的发展,为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美声唱法”在演唱技巧上首先要有良好的起音,这就要求演唱者在起音之前保持正确的呼吸,思想集中,声带闭合。
起首一般分为硬起音、舒起音,舒起音就是在起音时使“以气带声”,声音柔和轻松;硬起音则是在发音瞬间以气息“撞击”声带,爆发力强,有利于演唱有爆发力的高音,以表现音乐的戏剧性。
正确的起音方式可以使声音富有弹性,延长声带的演唱寿命。
“美声唱。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600字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600字《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一部著名的喜剧歌剧,由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
该剧讲述了一段充满误会和喜剧的故事,笑料频出。
我最近观看了电影版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首先,我要说这部歌剧真的很有趣。
整个剧情充满了喜剧元素,令人捧腹大笑。
虽然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西班牙,但是许多情节仍然与现代社会相关。
比如女主角罗西娜,她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拒绝被父亲和别人控制,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对自己的爱情有着坚定的信仰,不受他人的干涉。
这种女性形象在当今社会中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其次,我要提到音乐。
罗西尼的音乐作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总是充满活力和动感。
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音乐非常欢快,旋律流畅,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特别是那首著名的《我的表演非常安静》,旋律简洁明快,非常容易上口,令人难以忘怀。
我在剧中多次听到这首歌曲,每次都忍不住跟着哼唱。
此外,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出色。
女主角罗西娜由著名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塔波梅奇扮演,她的唱功非常出色,高亢有力,充满感情。
男主角费加罗由男中音皮托里洛饰演,他的表演风格活泼而夸张,与剧中其他角色的对手戏非常搞笑。
整个演员团队的表演都非常精彩,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和惊喜。
此外,剧中的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也非常精美。
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非常逼真,再加上演员们精彩的表演,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剧中故事的真实性。
而演员们的服装设计非常考究,舞台上的华丽服饰和道具给人一种奢华感,增加了剧中角色的形象。
总的来说,《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歌剧。
它以幽默和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展示了人性中的喜怒哀乐。
音乐、演员、舞台设计等方面也都表现出色,给观众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享受。
我非常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经典的喜剧歌剧,相信你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一部由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歌剧,我有幸近期观看了该歌剧的演出。
在这次观后感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部作品的感受和观点。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歌剧的剧情非常精彩而有趣。
故事以一个爱情冒险为线索,围绕着主人公伯托罗和罗塞娜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
伯托罗是一个富有而且有权势的男人,而罗塞娜则是一个聪明而美丽的女子。
他们之间的恋爱故事充满了笑料和戏剧性的场面。
整个剧情结构紧凑,悬念丛生,让观众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和兴趣。
其次,我惊叹于这部歌剧中的演员们的表演技巧和声音魅力。
他们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视听盛宴。
主要角色伯托罗、罗塞娜和费戈罗是歌剧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角色,他们的演唱和表演要求非常高。
观众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所传递的情感和动力。
特别是罗塞娜的优雅嗓音和伯托罗的高音爆发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湛演出技巧也非常出色,他们的身体语言和表情完美地呼应了剧情和角色的特点。
再者,我要赞扬这部歌剧中的舞美设计。
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的设计令人惊叹。
舞台上的布景非常精美,巧妙地展示了故事的背景和场景变换。
既有蓬勃活泼的街道场景,也有华丽而奢华的宫殿场景,每一个场景都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演员们身穿华丽的服装,使他们更加光彩照人。
此外,精心设计的灯光效果也为整个舞台增添了神秘感和戏剧性。
最后,我要提到这部歌剧中的音乐。
罗西尼作为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他的音乐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整部歌剧中充满了旋律优美、曲调流畅的乐曲,每一首曲目都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的心灵。
尤其是那些激情四溢的合唱曲目和动听的咏叹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
音乐和剧情紧密结合,使整个观赏过程更加丰富和愉悦。
总的来说,我对《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这部歌剧印象深刻。
无论是剧情的精彩、演员的出色表演、舞美的精美设计还是音乐的动人,都使得这个作品成为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孙砾带您赏歌剧】这是一首你可能听过,却不知道名字的歌剧(选段)

【孙砾带您赏歌剧】这是⼀⾸你可能听过,却不知道名字的歌剧(选段)有这样⼀位理发师,他闻名于世,技术过⼈,剪头发、刮胡⼦、做造型......⼀切⼿艺活,他都信⼿拈来。
他,就是法国作家博马舍笔下⿍⿍⼤名的费加罗!除了本职⼯作之外,据说他还是个“⼤忙⼈”?《塞维利亚理发师》⽆疑是史上最杰出的喜歌剧之⼀。
在这部歌剧中,罗西尼汲取了法国、德国喜歌剧中幽默夸张的⼿法,并将其与意⼤利歌剧注重旋律线条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明快华美⼜不失炫技的⾳乐风格。
⽽这部“最美喜歌剧”所拥有的精彩选段可不仅只有“快给⼤忙⼈让路”,下⾯就跟随⼩编来⼀场⽆与伦⽐的视听盛宴吧!费加罗咏叹调《 Largo al factotum della città 》- 快给⼤忙⼈让路 -罗西娜并没有出现在阳台,伯爵沮丧地打发乐师们⾛了,⼀个⼈沉思着。
这时候费加罗来了,⾃⾔⾃语着,每天给⼈理发,很忙但很开⼼。
罗西娜咏叹调《 Una voce poco fa 》- 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 -费加罗潜⼊了巴尔托洛家,罗西娜⼼⼼念念着林多罗。
巴西⾥奥咏叹调《 La calunnia è un venticello 》- 谣⾔诽谤 -巴西⾥奥告诉巴尔托洛,阿玛维⽡伯爵就是假装“林多罗”追求罗西娜的⼈。
他建议制造谣⾔去影响伯爵,阻⽌他跟罗西娜。
但巴尔托洛并不是很赞成这个办法,他想尽快迎娶罗西娜,以免夜长梦多。
5⽉25⽇,2019全民艺术普及⽇“艺术⼤讲堂”系列活动:孙砾带您赏歌剧⼀⼀世界经典歌剧赏析⾳乐会上,来⾃福建省歌舞剧院的歌唱艺术家们以⾼难度的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为⼴⼤观众献上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选段)。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演出详情全民艺术普及⽇:孙砾带您赏歌剧⼀⼀世界经典歌剧赏析⾳乐会“5·23”全民艺术普及⽇孙砾带您赏歌剧⼀⼀世界经典歌剧赏析⾳乐会演出时间:2019年5⽉25⽇20:00演出时间:2019年5⽉25⽇20:00演出票价:50/80/120/180/280/380元演出单位:福建省歌舞剧院⽂章配图均来⾃⽹络【⽂字、编辑】张薇【校对】阳莹晨【审核】吴圆静艺术的⼒量。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第一篇: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演出前做了功课,才发现捡了大便宜,无论歌剧本身or国家大剧院提供的演出效果都物超所值。
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
前二者被改编成了歌剧,最著名的自然是莫扎特写的《费加罗的婚礼》。
罗西尼写的理发师,大家一听序曲会表示“原来是这个,我听过”,但看名字未必会买票。
正好8月也买了大剧院婚礼的票,但票价和理发师差别很大,到底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呀。
找黄牛买票,黄牛总在问:“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要吗?维多利亚的理发师要吗?”卖票的都搞不清名字,可见这剧得多不受欢迎。
入场之后发现我们位置非常好,歌剧院1层楼座第1排中间偏左。
乐池中指挥的动作、台上演员的表情看得都非常清楚。
歌剧院偶算去得比较多了,上次看《茶花女》花380只能坐3层后排偏角落,中文字幕都看不到。
这次对比太强烈了。
演奏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序曲时舞台大幕关闭,观众可以好好欣赏乐曲本身。
趁机可以好好观察指挥,聆听乐团的水平。
就偶浅薄的见识而言,该乐团演奏非常和谐,完全可以独立开音乐会,比在保利剧院骗钱多年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等专门忽悠人傻钱多观众的乐团强多了。
以前不曾注意,这次认真看指挥,才发觉不同人指挥同样的乐章风格区别还是挺大的。
认定了以后有大剧院管弦乐团伴奏的歌剧必定是好剧。
歌剧院的拢音效果实在好,每个位置都能无损的听到来着舞台的声音。
我连乐手给曲谱翻篇都能听到,真怕耳朵变挑剔后再遇到插电的演出一时间难以适应。
1层池座观众的动静,也能听得很清楚。
幸好没有频繁咳嗽的、带哭闹小朋友的观众,不然还挺影响效果的。
国外看歌剧要穿晚礼,在帝都这么穿会被当怪物,只好随便穿了,心里怪过意不去的。
开场前,和坐我边上的一对情侣聊天,伊们知道好多哦,比如哪个B角唱得如何之类的,不明觉厉呀。
演出上座率大约70-80%,yapari只有真喜欢的人才会来(偶这种捡便宜的除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观后感
演出前做了功课,才发现捡了大便宜,无论歌剧本身or国家大剧院提供的演出效果都物超所值。
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剧中的人物都相同,分别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
前二者被改编成了歌剧,最著名的自然是莫扎特写的《费加罗的婚礼》。
罗西尼写的理发师,大家一听序曲会表示“原来是这个,我听过”,但看名字未必会买票。
正好8月也买了大剧院婚礼的票,但票价和理发师差别很大,到底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呀。
找黄牛买票,黄牛总在问:“塞尔维亚的理发师要吗?维多利亚的理发师要吗?”卖票的都搞不清名字,可见这剧得多不受欢迎。
入场之后发现我们位置非常好,歌剧院1层楼座第1排中间偏左。
乐池中指挥的动作、台上演员的表情看得都非常清楚。
歌剧院偶算去得比较多了,上次看《茶花女》花380只能坐3层后排偏角落,中文字幕都看不到。
这次对比太强烈了。
演奏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序曲时舞台大幕关闭,观众可以好好欣
赏乐曲本身。
趁机可以好好观察指挥,聆听乐团的水平。
就偶浅薄的见识而言,该乐团演奏非常和谐,完全可以独立开音乐会,比在保利剧院骗钱多年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等专门忽悠人傻钱多观众的乐团强多了。
以前不曾注意,这次认真看指挥,才发觉不同人指挥同样的乐章风格区别还是挺大的。
认定了以后有大剧院管弦乐团伴奏的歌剧必定是好剧。
歌剧院的拢音效果实在好,每个位置都能无损的听到来着舞台的声音。
我连乐手给曲谱翻篇都能听到,真怕耳朵变挑剔后再遇到插电的演出一时间难以适应。
1层池座观众的动静,也能听得很清楚。
幸好没有频繁咳嗽的、带哭闹小朋友的观众,不然还挺影响效果的。
国外看歌剧要穿晚礼,在帝都这么穿会被当怪物,只好随便穿了,心里怪过意不去的。
开场前,和坐我边上的一对情侣聊天,伊们知道好多哦,比如哪个B 角唱得如何之类的,不明觉厉呀。
演出上座率大约70-80%,yapari 只有真喜欢的人才会来(偶这种捡便宜的除外)。
坐我后方和侧后的两位男士非常会看,总在适宜的时刻大喊bravo。
我看的这场是全B角阵容,但丝毫不影响观感。
之前略有担心,因为看过其他剧男1号明显听出是B角,唱得让人十分失望。
看了节目单,A角一水老外,B角一水中国人,这显然是只看国籍、不看水
平的安排了,而往往这种情况下,国人水平都会惊艳。
幕起,舞台景观甚是华丽,不知道下了多少本儿啊。
群众演员二三十,真是有钱能养得起啊。
细看节目单,原来群众演员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那就难怪了哈哈。
哪怕不熟悉剧情的观众,看2分钟就会明白,理发师是个喜剧。
唱段是死的,表演是活的,大剧院版的理发师在舞美设计上挺欢乐的。
装13的歌剧嘛,唱必须用意大利语,但还有少量说的部分居然用的普通话。
比如,Rosina给情人写的纸条,活脱用中文女声读了半天;Doctor Bartolo数数用“一二三四五”太穿越了。
忘记戴眼镜,看中文字幕不清楚,只好以看英文字幕为主(字大行疏)。
场景切换时,舞台拉下幕布,演员在幕布前面唱,但幕布刚好顺带把英文字幕显示屏也给遮上了,无奈只好看中文。
中文意译比较多,更喜欢英文直译,更形象的贴近舞台表演。
有些翻译差很远,好几处都忘了就记得Count Almaviva胡乱叫医生为Doctor Idiot,中文写成“拔萝卜医生”,囧。
中文的好处是唱词前会注明这是谁唱的,在n重唱时还有点用。
快歌看中文比较多,免得英文没读完就下一句了。
眼睛在中英文字幕、乐池、舞台上的各个角色中来回切换,太累了。
既然知道剧情,具体歌词就随他去吧,看表演听歌唱比较重要。
个人认为的男歌手能力排名:Basilio>Fiorello>Figaro>伯爵>医生。
圡人首先根据底气和音量排名,然后听唱腔。
偶也不明为喵认为配角比主角好,可能因为唱得少,休息充分吧。
全场最好听的是伯爵和医生的二重唱,比男女主角谈情说爱要打动我。
大剧院版的理发师对剧情做了一些变动(和百度百科上写的那版相比),满意的地方较少。
只高兴一点:医生最后只得到了Rosina一半的财产而非全部。
最不满意的:把人物黑白分明化,医生本来并非坏人,伯爵和Figaro也不是那么纯的好人。
把财产给医生本应是Figaro 出的主意;Rosina应该是知道伯爵是伯爵后气愤自己被欺骗,而非惊喜的发现情人是伯爵后一脸献媚;本不该仓促结婚,贵族娶妻应是很隆重的事;音乐课幽会居然还有仨酱油男围观。
细节不吹毛求疵了,最重要的还是歌唱部分。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男声)很震撼,二三十人在台上一齐吼,偶都只能紧贴在椅背上动不了。
给婚礼伴唱时,人手捧一歌本,小方那么一排,还能更像合唱团一点么,呵呵。
更不用提那些咏叹调了,不知该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
最fan男低音。
前一阵看某歌唱类选秀节目,淘汰了一音乐剧歌手,说伊的唱法在这
类比赛中吃亏。
要我说,就表现形式对表演者的能力要求而言,歌剧>音乐剧>流行乐。
歌剧是更高级的艺术形式。
唱歌剧不是找个没相关学习经历的草根就能胜任的。
也因为如此,阳春白雪的歌剧脱离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变成了一种装13行为。
我最爱音乐剧,因其结合了2种审美;如我最爱国标舞,因其结合了音乐与体育。
酱油猫的性格决定了品位。
下个月还会在歌剧院看《费加罗的婚礼》,看当初的热烈追求是怎么变成日后的熟视无睹+意图出轨的。
附伪文青的每月一剧:
12年7月《Chicago》音乐剧@伦敦
12年8月《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音乐剧@伦敦
12年9月《前科》话剧@北京
12年10月《红玫瑰与白玫瑰》话剧@北京
12年11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北京
12年12月《猫》音乐剧@北京
13年1月《大宅门》话剧@北京
13年2月《破阵子》话剧@北京
13年3月《驴得水》话剧@北京
13年4月《秀才与刽子手》戏曲@北京
13年5月《肥唐瘦宋》舞剧@北京
13年5月《蒋公的面子》话剧@北京
13年6月《白鹿原》话剧@北京
13年6月《一起跳舞吧》舞剧@北京
13年7月《国际芭蕾明星Gala》舞剧@北京13年7月《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歌剧@北京13年8月《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