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早期鱼雷艇
(整理)二战军舰彩图.

英国摩托鱼雷艇英国摩托鱼雷艇德国U型潜艇图中所示U-47、U-205、U-453分别属于VIIB型和VIIC型潜艇。
其中U-47号是二战初期德国的王牌。
其水面排水量753吨,水下排水量857吨;长66.5米,宽6.2米,吃水4.74米;动力为2台柴油主机和2台电动机,最大功率水面3200马力,水下750马力,最大航速水面17.9节,水下8节,续航力水面10节8700浬,水下4节90浬;武备为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1),鱼雷12枚,88毫米甲板炮1门,艇员44人。
苏联C级潜艇C级潜艇水面排水量837吨,水下1090吨。
长77.7米,宽6.4米,吃水4.1米。
柴油机-电动机推进,最大水面功率4000马力,水下2200马力;最大航速水面19.4节,水下8.7节,水面最大续航力9800浬。
武备为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首4尾2),携雷12枚,一门100毫米炮和一门45毫米炮。
美国小鲨鱼级潜艇美国小鲨鱼级潜艇水下排水量为2415吨,长95米,宽8.3米,吃水4.6米。
柴油机--电动机推进,最大功率水面4040千瓦,水下2040千瓦,水面航速20.25节,水下10节。
续航力水面10节21900千米,水下3节185千米。
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具(前6后4),携雷24枚,一座76毫米甲板炮,2挺12.7毫米机枪。
艇员80人。
德国T型鱼雷舰德国T-22型雷击舰是一种比驱逐舰略小,以鱼雷为主攻武器的舰艇,共有15艘(T22--T36),又称埃尔平级.。
满载排水量1754吨,长102.5米,宽10米,吃水3.2米;主机为蒸汽机,功率32000马力,航速33.5节。
武备为4门105毫米炮,4门37毫米高炮,三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
舰员198人。
德国大型驱逐舰图中Z-1和Z-6号分别属于1934型和1934A型,是德国一战后设计的第一种舰队驱逐舰。
标准排水量2171吨,满载排水量3156吨,长121米,宽11.3米,吃水4米。
困兽犹斗,生不逢时——德国战列舰发展史

困兽犹斗,生不逢时——德国战列舰发展史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邦联条约,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邦联”。
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39各邦国成立德意志邦联。
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此后普鲁士越发成为德意志统一的主导力量。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收回北方被丹麦占领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普鲁士又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德国南部多个邦脱离法国统治,1871年普法战争后,南德地区与联邦合并,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德意志帝国成立。
在历史上的德意志诸邦国只有普鲁士断断续续的维持着一支海军,在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基于种种原因开始组建自己的海军,但基本都是武装商船,到1848年为止,普鲁士海军只有唯一的一艘军舰亚马逊号。
亚马逊号为了在战时保卫其北部和波罗的海海岸,德国先前建造一系列小型铁甲舰,其中包括岸防舰和装甲巡防舰。
而随着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德意志帝国海军开始适合大国的海军扩张计划。
海军立即推动建造4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之后不久又建造5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在1889到1902年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共建造了20艘战列舰。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干舷具有明显的相内倾斜的特征,这是设计参考了法国海军战列舰的样式的结果。
装甲采用了克虏伯公司生产的新型装甲,防御能力显著提高。
与其他海军强国普遍采用12英寸级别口径的火炮相比,德国采用280毫米口径火炮的口径要小一些。
这源自于当时德国海军预想的交战环境,早年横跨北海与波罗的海的基尔运河限制了德国战舰的排水量;而且北海气候视野长年不佳,波罗的海范围狭小,在这种水域的交战距离比较近,火炮射速相对口径与射程的重要性要高得多。
服役时间:1893-1919舰长:115.7米舰宽:19.5米排水量:10012吨航速:16节续航:4500海里/10节武器:3座280毫米口径双联装主炮(舰体前后部首尾主炮为40倍口径,舰体中部主炮为35倍口径),6门105毫米口径单装炮,8门88毫米单装炮;12座37毫米机关炮;6具450毫米水上鱼雷发射管装甲:水线处400毫米;甲板60毫米;主炮炮塔50毫米(前侧120毫米);司令塔300毫米服役:大选帝侯号、勃兰登堡号、威森堡号、伍尔斯号。
德意志帝国海军舰船名单

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俾斯麦级大型战列舰2艘;(全部战沉)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2艘;(一艘战沉,一艘重创后报废并作为封锁船沉没)德意志级袖珍战舰3艘;(一艘39年被迫自沉,两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5艘,完成3艘,LUTZOW卖给苏联参加了二战(半完成状态),赛德利兹改装航母完成百分之95后战争结束。
服役3艘中,一艘40年战沉在挪威,一艘45年在空袭中被击毁,欧根亲王号于战后的美国原子弹试验中被摧毁。
埃姆登级轻巡洋舰1艘,45年空袭中被摧毁。
K级轻巡洋舰3艘,2艘战沉于40年的挪威,1艘战争末期被重创后自沉。
纽伦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赔偿给苏联。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艘,战后于46年作为军火销毁船故意沉没。
NIOBE号轻巡洋舰,一战德国海军的老船,在二战德国海军里服役很短。
原是南斯拉夫海军训练舰,被意大利俘获后成为轻巡洋舰,43年被德军俘获,由德国、克罗地亚海军人员共同驾驶。
43年底搁浅,次日被英国鱼雷快艇击毁。
齐柏林级2艘,首舰齐柏林号,完工百分之85,安装有火炮。
45年自沉,战后苏联打捞到列宁格勒作为靶舰击沉。
另外一艘没有名字,完成百分之60后在船台解体。
赛德利兹号,原同名重巡洋舰,完成百分之95。
中型战斗舰艇Z级22艘;改良Z级18艘;俘获自荷兰的ZH1;俘获自希腊的ZG3;战后这些驱逐舰有15艘幸存,被赔偿给了苏联、英国和美国鱼雷艇(雷击舰)1923级6艘;1924级6艘;1935级9艘;1937级12艘;1939级舰队鱼雷艇15艘;T107级4艘(一战后残余的德国鱼雷艇,排水量700T)T152级5艘(同上)T196号(同上,排水量500T)缴获自挪威的4艘700T、2艘200T、12艘100T鱼雷艇;缴获自荷兰的TFA9号鱼雷回收艇;缴获自丹麦的6艘200-300T鱼雷艇;缴获自法国的3艘900T鱼雷艇;缴获自意大利海军的33艘鱼雷艇(包括8艘前驱逐舰);1939级扫雷舰69艘;1940级扫雷舰131艘;1941级扫雷舰17艘;1916级扫雷舰约30艘;缴获自波兰的扫雷舰2艘;缴获自丹麦的扫雷舰2艘;其它杂牌扫雷舰若乾艘;还缴获了一些自沉的扫雷舰,没有服役路易斯皇后号,2000T,原德国小型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装备水雷200枚;坦能堡号,4000T,前德国客轮,39年改装成布雷舰,40年和另外两艘德国布雷舰(一艘是汉斯施塔特·但泽号,还有一艘好像是PRESSUE)集体触雷沉没;Xanten号,原德国海军1915级扫雷舰,一战后卖给罗马尼亚,1941年德国海军购回作为布雷舰使用。
德意志帝国海军军刀——德国巡洋舰发展史(一)

德意志帝国海军军刀——德国巡洋舰发展史(一)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的阵阵欢呼中,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Wilhelm I)登上了皇帝宝座,一个崭新的德意志帝国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遗迹上拔地而起,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德国实现统一后,由普鲁士海军发展而来的北德意志联邦海军也自然成为新帝国的常备海军,改称为德意志皇家海军。
新生的德意志皇家海军最初并没有争霸海洋的雄心壮志,其主要任务是近海防御,阻止敌军从海上发起入侵行动,防止海岸城镇遭到敌军舰队的轰击,以法俄海军为假想敌,北海的威廉港和波罗的海的基尔港(Kiel)是德国海军的两大基地。
为了提高海上防御能力,德国海军的当务之急一是培养人才,二是增加舰船。
本着建军先建校的原则,1872年3月在基尔建立了海军军官学校,培养初级军官,随后诸如轮机、医疗、鱼雷、水雷等专业院校也陆续成立,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海军教育体系。
在钢制军舰出现初期,由传统风帆巡洋舰演变而来的近代巡洋舰出现了2个重要分支:一支是没有水线装甲带防护的巡洋舰,包括穹甲巡洋舰(防护巡洋舰)、通报舰(无防护快速巡洋舰)、撞击巡洋舰(例如北洋水师'超勇'号,撞击巡洋舰实用化的先驱)、老式的船旁列炮巡洋舰等;一支是水线处安装装甲带的巡洋舰后者因为有水线装甲带,也被称为二等铁甲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俄罗斯海军建造了像战列舰一样拥有铁甲堡结构的巡洋舰'海军上将'号同时,由于火炮技术和造船工艺的飞跃,原先那种在老式船旁列炮巡洋舰上敷设水线装甲的设计逐渐淘汰近代巡洋舰的发展脉络逐渐明晰,由原先种类众多、界限模糊而繁杂的通报舰、撞击巡洋舰、穹甲巡洋舰、二等铁甲舰、装甲巡洋舰等,渐渐集合为三个等级的巡洋舰:一等巡洋舰(主要包括装甲巡洋舰和7000吨以上的大型防护巡洋舰),二等巡洋舰(主要包括防护巡洋舰),三等巡洋舰(主要是无防护快速巡洋舰)。
德国海军也是最先探索装甲巡洋舰技术的列强之一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就根据中国北洋水师的订货要求,设计出装甲巡洋舰'经远'和'来远'号,她们也是德国人在设计和建造装甲巡洋舰上的第一次尝试2舰于1887年竣工,交付北洋水师,旋即成为北洋水师中最新锐的军舰之一不过,'经远'级装甲巡洋舰毕竟是带有试验性质的产品,虽然工艺精良,但是设计上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装甲带宽度太窄、拼接处脆弱易损,司令塔防护方式存在隐患等这一段时间是德国海军尝试建造装甲巡洋舰的时期,1890-1895年间为本国海军设计的'奥古斯塔皇后'级和'维多利亚'级大型巡洋舰仍然沿用较为成熟的穹甲防护,因此不能算是装甲巡洋舰直到相关造船技术基本成熟之后,德国海军才开始正式建造真正的装甲巡洋舰。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鱼雷是一种水面或水下发射的自导武器,它能够在水中远距离追踪目标并破坏敌方舰艇或海洋设施。
鱼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以下是世界鱼雷发展历程的梳理。
早期的鱼雷是被当作一种自船只上发射的简单炸弹,被称为“鱼雷”(Torpeado)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1776年,当时美国海军为反击英国人的船只用于海战中。
然而,这些早期鱼雷并没有自导能力,只能直线运动,且没有引信进行爆炸。
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发明了真正的自导鱼雷。
怀特海德的鱼雷利用了压水舵和重力自稳性,使得鱼雷能够追踪目标。
这种鱼雷被用于英国和法国的海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到了20世纪初,德国海军对鱼雷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他们成立了一群专注于鱼雷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鱼雷技术的飞速发展。
1914年,德国发明了鱼雷的被动声学引信,使其能够在水中侦测声音信号并进行跟踪。
这项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率。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鱼雷的速度、射程和精确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战期间,德国发明了先进的声纳技术,使得鱼雷能够更好地追踪目标。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核能技术的发展,搭载核弹头的核鱼雷开始被发展出来。
这种鱼雷的威力巨大,能够一击沉没一艘舰艇。
然而,由于核武器的威胁,国际社会在1963年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了在水下进行核爆炸试验。
因此,核鱼雷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鱼雷的制导系统也得到了重大突破。
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制导技术,如惯性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卫星导引系统。
这些新技术使得鱼雷能够更加精确地追踪和攻击目标,提高了其战斗效果。
目前,世界各国对鱼雷技术的研究仍在继续。
各种新型鱼雷,如声纳引信鱼雷、无人鱼雷和水下无人潜航器等,不断涌现,使得鱼雷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鱼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炸弹到具备自导能力的武器的演变。
历史趣谈: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为何会这么快被击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为何会这么快被击沉导语:该舰早在1930年代开始设计,原本计划在英德海军协定的限制内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
但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认为35,000吨级的军舰该舰早在1930年代开始设计,原本计划在英德海军协定的限制内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
但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认为35,000吨级的军舰无法满足德国的需要,因此开始秘密研究建造更大型的战列舰。
当法国新一代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开始建造后,德国为了同法国海军抗衡,决定建造排水量40,000吨以上的超级战列舰,当时的代号“G”。
G号战列舰在1936年7月1日在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安放龙骨,该舰随后被命名为俾斯麦号。
其后在1939年2月14日下水、在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
首任舰长为恩斯特·林德曼海军上校。
服役时,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超过英德海军协定规定的35,000吨。
至于满载排水量,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已经达到50,000吨。
相较于其他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因受基尔运河水深限制而显得比较宽,使它可在波涛胸勇的北大西洋上稳定地航行,另外载油量较大亦令其可参与类似太平洋上的远距离行动。
主炮为双连装8门47倍口径380毫米/SKC34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为3发/分,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平;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
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远距离著靶存速性能相应降低。
其装甲防护沿用“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生活常识分享。
德国海军计划

装甲舰15艘
重巡洋舰5艘
轻巡洋舰和侦察巡洋舰44艘
驱逐舰和鱼雷艇158艘
潜艇249艘
计划完成后总共拥有超过800艘舰艇,人员超过201000人。
1941年战后德国舰队建造计划
计划战后实施
实施期限12-15年。
计划未实施
主力舰队
主力舰(含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装甲舰/袖珍战列舰)25艘
航空母舰(含航空母舰和航空巡洋舰)8艘
木壳风帆快速巡航舰6艘
蒸汽动力轻型巡航舰3艘
通报舰和其他舰艇若干
仅建造阿科纳级风帆巡航舰4艘
普鲁士1862年十年造舰计划
1862年批准
轻型巡航舰12艘
其它舰艇若干
该计划因1867年修正案而发生变更。后普法战争使得该计划最初的舰艇也未建成。
普鲁士王国1865年海军备忘录
1865年在普鲁士议会提出
计划为期10年,建造预算3450万塔勒,年维护费约500万塔勒
劳雷出资建造,每月提供5000塔勒补贴
舰船挂勃兰登堡旗
1684年勃兰登堡海军计划
勃兰登堡海军部向内阁提出
劳雷提供17艘战舰
海军部建造装备240门火炮的10艘战舰
七年战争中的1759年应急计划
1759年8月应普鲁士请求由斯但丁市商人提出
突击船4艘
大型渔船改装战船4艘
近海渔船改装战船4艘
全部被瑞典击沉。
计划至1917年,舰队规模达到战列舰38艘,大型巡洋舰14艘,小型巡洋舰38艘。
将三级战列舰齐格弗里德级岸防装甲舰列入战列舰38艘的总量之内。
包括替代舰在内,共需要建造大型巡洋舰12艘,小型巡洋舰37艘。
大型巡洋舰8艘
小型巡洋舰24艘
海外舰队
德国海军(1914-1918)

德国海军(1914-1918)德国海军战斗序列战列舰(以下均为德语)第三战列舰分舰队第五分队:国王号(Konig,国王级)(P. Behncke海军少将旗舰),大选帝侯号(Grosser Kurfürst,国王级),威廉皇太子号(Kronprinz Wilhelm,国王级),边境总督号(Markgraf,国王级)第七分队:凯撒号(Kaiser,凯撒级)( H. Nordmann海军少将旗舰),皇后号(Kaiserin,凯撒级),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Prinzregent Luitpold,凯撒级),腓列特大帝号(Friedrich der Grosse,凯撒级)(雷哈德·舍尔海军上将的旗舰)第一战列舰分舰队第一分队:东弗里斯兰号(Ostfriesland,赫尔戈兰级)(E. Schmidt海军上将旗舰),图林根号(Thüringen,赫尔戈兰级),赫尔戈兰号(Helgoland,赫尔戈兰级),奥尔登堡号(Oldenburg,赫尔戈兰级)第二分队:波森号(Posen,拿骚级)( W. Englehardt海军少将旗舰),莱茵兰号(Rheinland,拿骚级),拿骚号(Nassau,拿骚级),威斯特法伦号(Westfalen,拿骚级)第二战列舰分舰队(此舰队都是前无畏舰,德国人船不够用只好拿它们充数了……)第三分队:德意志号(Deutschland,德意志级)( F. Mauve海军少将旗舰),黑森号(Hessen,布伦瑞克级),波拉美尼亚号(Pommern,德意志级) 第四分队:汉诺威号(Hannover,德意志级)( F. von Dalwigk zu Lichtenfels海军少将旗舰),西里西亚号(Schlesien,德意志级),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Schleswig-Holstein,德意志级)巡洋舰第四巡洋舰分队(担任侦察任务)München,Hamburg,Frauenlob,Stuttgart鱼雷艇分队Regensburg(领舰,轻巡洋舰)G39(领舰),G40,G38,S32S53(领舰),V71,V73,G88,S54,V48,G42G11(领舰)V2,V4,V6,V1,V3,G8,G7,V5,G9,G10S24(领舰),S15,S17,S20,S16,S18,S19,S23,V189,V186(因机械故障返航)战列巡洋舰吕佐夫号(Lützow)(弗兰兹·希佩尔海军中将旗舰),德弗林格号(Derfflinger),赛德利茨号(Seydlitz),毛奇号(Moltke),冯.德.坦恩号(Von der Tann)轻巡洋舰第二轻巡洋舰分队(担任侦察任务)Frankfurt,Wiesbaden,Pillau,Elbing鱼雷艇分队Rostock (轻巡洋舰,领舰)B98(领舰),G101,G102,B112,B97,B109,B110,B111G103,G104G41(领舰),V44,G87,G86,V69,V45,V46,S50,G37V28(领舰)V27,V26,S36,S51,S52,V30,S34,S33,V29,S35德国公海舰队拿骚级战列舰排水量:标准排水量 18570 吨;满载排水量20210吨外形尺寸(英尺长x宽x高):479 x 88 x 26.5动力:复式蒸汽机,3轴,22000轴马力最高速度:19.5节舰员:1008人武备6座双连装45倍径11英寸主炮,16座单连装45倍径3.5英寸副炮,6座17.7英寸水下鱼雷管装甲(英寸):主装甲带 3.1-11.8,甲板1-4,炮塔 11,指挥塔 11.8 舰只简介:拿骚号、威斯特法里亚号、莱茵兰号、波森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早期鱼雷艇(驱逐舰)日德兰海战是人类工业化时代最伟大的一场海战,海战壮丽的场面令无数海军儿女神往,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双方50艘战列舰排成纵队,万炮齐鸣的场面了。
然而在这巨人的舞台上,公海舰队鱼雷艇在大舰队眼中就像尼伯龙根中的雾魔阿鲁贝利希,有侏儒之名,喷云吐雾,一不小心如齐格佛理德搬的大英雄也会遭其毒手。
但在德国人看来,这些小角色忠实地保护着阿刻琉斯的脚踵和斯巴达克斯的后背。
他们放出的鱼比巨人的钢铁标枪还有恐怖。
他们灵活的穿行在巨舰从中,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周旋,当舍尔决定撤退时他们不顾弹雨在海上为公海舰队拉起一道烟幕。
在落水官兵眼中他们就是生命的诺亚方舟。
他们使得强大的大舰队在夜间甚至不敢开灯射击残破的德国战巡。
无论他们是否被人所瞩目,我相信他们的英灵都将被女武神带入瓦尔哈拉参加勇者的筵宴。
日德兰大战中的鱼雷艇部队序列让我们看几个日德兰中的鱼雷艇的战斗细节,摘自斯卡格拉克的黄金,作者:Chyvalries。
------德国的轻型舰队抢先行动,25条鱼雷艇在雷根斯堡号轻巡洋舰率领下开始攻击第5战列舰分队,以缓解希佩尔后部的压力。
他们受到英国战列舰猛烈的回应,此刻在厌战号炮塔中的Bickmore少尉回忆:“我们用15英寸的榴霰弹向那些小东西轰击,每发6英尺高的炮弹中有几十颗拳头大的霰弹,就像用大号霰弹枪打野兔一样,于是他们掉头跑散了。
”此时第9鱼雷艇大队在Goehle少校率领下越过吕佐的舰艏向英国舰列冲去,他的V28一马当先,后面是V26和S52,第17、18分队的其他鱼雷艇随后加入,迎头撞上英国前出的驱逐舰群。
舰艏激起的白色浪花随即被舰体切开压碎,红色的Z字旗在桅杆上抖得笔直;头顶是呼啸而过的大口径炮弹,四周是战列巡洋舰副炮射出的密集弹幕,双方轻型舰艇以60节的相对速度拼命冲刺,在零距离上用鱼雷和舰炮对射,粉身碎骨也没所谓,只要能在这个伟大舞台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德国的鱼雷艇蜂拥而至,接应伤痕累累的战列巡洋舰脱离战斗,他们在此前的战斗中已经累计发射过50条鱼雷,此时有六艘鱼雷艇(一大队四艘,其他两艘)正在掩护吕佐撤退,剩下六个大队的鱼雷艇还有224条鱼雷可供使用,他们分多个波次发动攻击。
7点15分,六大队和九大队的13艘鱼雷艇前出突击,结果迎面撞上24艘无畏舰排成的铁幕。
在接近到7700码时,当先的G41被一发6英寸炮弹击中舰桥,四人负伤;不久G86也被一发大口径炮弹命中,艇长受伤,通讯室和舵机舱损坏,前部油舱也被击穿。
六大队的指挥官Max Schultz下令依次转向,他们共向乔治五世带领英国第一战列舰队发射11发鱼雷。
指挥官杰伦中将下令45度转向规避,此时英国的驱逐舰没跟上战列舰急速的机动而落在后面,只有Mesurier的5艘巡洋舰可以提供掩护。
此时G41和G86的航速降到25节,不过还勉强可以跟上大队行动。
稍北方的九大队没这么好运,钻过烟幕后撞上英国舰队的猛烈射击,带头的V28首当其冲,被6英寸炮弹击中舰桥,此时她的鱼雷管发生故障,只射出一条;S51和S36也只有发射一条鱼雷,后面的V52射出两条,其余各艇射出所有三条鱼雷。
此时装着V29艇员的S35号鱼雷艇被征服者号战列舰射出的一发大口径炮弹击中舯部,断成两截沉没。
7点30分,S51也被击中,一个锅炉和转向装置受损;V28也被击中,舰首水线附近被撕开一个大口子,速度降至19节。
满眼的黑烟和水柱使鱼雷艇无法确认成果,九大队指挥官Goehle上尉于是下令转向撤退。
---------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9点50分,德国第7鱼雷艇大队对英国第4驱逐舰分队。
当时英国驱逐舰刚刚进入本土舰队后方5英里的预定位置,9艘德国鱼雷艇从西北方以17节航速接近。
此时英国人正打算向南方转向,舰桥上大多数人都注意着友舰的位置,防止于自己人相撞;而德国人将英国驱逐舰误认为己方的第2大队,直到接近至500码距离时,领先的S24号鱼雷艇发出灯光识别信号,没有得到答复,德国人决定攻击。
S24、S16、S18和S15各自发射了一条鱼雷,此时英国舰队刚刚完成转向,这些鱼雷擦着最末尾的Garland号驱逐舰的尾巴过去,警觉过来的英国人开始还击。
考虑到自己的目标应该是战列舰,不应该与驱逐舰缠斗从而暴露方位,德国鱼雷艇掉头离去,消失在黑暗中。
一艘1906级大型鱼雷艇穿越战列舰编队1 历史在一战中德国鱼雷艇的概念是专门用于攻击敌方大型舰艇的快艇。
正当其他国家如英开始的增加他们的鱼雷艇或鱼雷艇驱逐舰的吨位和舰炮火力以及设计一种新型舰艇---驱逐舰的时候,德国海军的思想却停留在小艇应该专注于其鱼雷攻击上面,而并没有考虑到要执行保护自己的大舰不受对方雷击的任务,或许他们认为大舰上的速射炮已经足够了。
与一战爆发时皇家海军使用的1000吨装备102MM炮的驱逐舰相比,德国海军最大的鱼雷艇只有一半的吨位装备8.8cm作为面对英国鱼雷艇驱逐舰时的自卫武器。
这个问题不光体现在鱼雷艇上,德国早期的轻巡洋舰也有这样的问题,英国都装6寸炮了,德国还在舰上大量安装105炮呢。
很显然,在战争中,这些艇的炮火需要加强,所以所有的战时建造的鱼雷艇都增大了尺寸并增强了舰炮火力,成为了“大型鱼雷艇”("Große Torpedoboote") 。
1916型大型鱼雷艇装了4门15cm炮,排水量超过2000吨,再一次大战结束前,他在同类中是最大,火力最强的。
很有趣的是这些新舰从类没有被官方冠以驱逐舰的称号,而一直被称为“鱼雷艇”。
在舰体前部布置鱼雷是早期德国鱼雷艇的一大特点,甚至后来日本也有部分驱逐舰采用了这种设计。
德国在大战结束前开工了超过300艘鱼雷艇。
一些在战斗中损失了,另有50艘最现代化的在1919年6月在斯卡帕湾的彩虹行动中自沉,只有少数一些没有沉没。
留在德国的114艘鱼雷艇中,只有24艘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允许保留,但其中大部分舰况很差,根本无法确保正常使用,后来这些艇大多数被重建,有些被作为辅助船一直使用到二战。
S代表席绍船厂,V代表伏尔甘船厂,G代表日尔曼船厂。
B. - Blohm & Voss; G. - Germania; H. - Howaldswerke; S. - Schichau; V. - Vulcan; Ww. - Wilhelmshaven TBF - torpedo boat flotilla1885级鱼雷艇(S7—S65)1880年德国海军向不同的船厂订购了几艘基于不同设计的鱼雷艇。
这样做是为了验证哪种设计可以更好的适应海军对这种新型舰艇的要求。
这些测试显示Elbing的Schichau船厂的设计方案最具发展潜力,所以Schichau船厂的方案被选为德国海军发展鱼雷艇的原始方案。
这些涉及于1885年的德国第一种大型鱼雷艇,装备了三具鱼类发射管和两门转膛炮(revolver cannons ?? nani !!??)它们是被设计用他们的鱼雷来进行速攻然后快速脱离的,所以他们对其他舰艇的自卫能力非常有限,为了解决这个弱点,后续舰以5cm炮取代了转膛炮。
由于其他新舰陆续如役,旧的1885级艇在1910年被重新划为猎雷艇,多数艇被拆除了武器代之以猎雷装备。
一战期间,该型艇参加了很多猎雷行动,自然有不少因触雷损失,特别是在波罗的海的雷区损失尤其严重。
稍后,有一些艇成为舰队补给艇生存到战后,在1920年前后被解体。
吨位(最大):97—153吨总长:37.73—44.20米型宽:4.80-5.30m吃水:1.25m舰员:16-20武器5cm L/40:1(S58-65)3.7cm转膛炮:245cm鱼类发射管:3引擎螺旋桨:1引擎:1形式:3膨胀总功率; 831—1571shp航速:19.1—22.2kn航程:2050miles@10kn舰名建造厂商/开工日期下水日期入役结局S7 Schichau Elbing,1885 06.05.1885 13.08.1885 1905年以后作加煤船使用,结局未知S8 Schichau Elbing,1885 13.05.1885 04.11.1885 1907年后作靶船使用S9 Schichau Elbing,1885 30.05.1885 13.08.1885 1906年出售解体S10 Schichau Elbing,S11 Schichau Elbing,1885 18.06.1885 31.07.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12 Schichau Elbing,1885 27.06.1885 02.09.1885 1908年3月14日相撞沉没S13 Schichau Elbing,1885 07.07.1885 28.08.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14 Schichau Elbing,1885 15.07.1885 03.09.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15 Schichau Elbing,1885 29.07.1885 14.10.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16 Schichau Elbing,1885 01.08.1885 14.10.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17 Schichau Elbing,1885 15.08.1885 24.10.1885 1910年出售解体S18 Schichau Elbing,1885 24.08.1885 24.10.1885 1918年后作靶船使用S19 Schichau Elbing,1885 04.09.1885 11.11.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20 Schichau Elbing,1885 08.09.1885 11.11.1885 1920年出售解体S21 Schichau Elbing,1885 18.09.1885 27.11.1885 1918年出售解体S22 Schichau Elbing,1885 01.10.1885 27.11.1885 1921年出售解体S23 Schichau Elbing,1885 10.10.1885 21.12.1885 1905年出售解体S24 Schichau Elbing,1886 30.07.1886 24.10.1886 1920年出售解体S25 Schichau Elbing,1886 04.08.1886 04.11.1886 1914年11月6日与T72相撞后沉没S26 Schichau Elbing,1886 21.08.1886 26.10.1886 1897年9月22日在风暴中沉没S27 Schichau Elbing,1886 24.09.1886 15.11.1886 1920年出售解体S28 Schichau Elbing,1886 06.10.1886 03.12.1886 1920年出售解体S29 Schichau Elbing,1886 19.10.1886 23.12.1886 1920年出售解体S30 Schichau Elbing,1886 22.11.1886 15.01.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1 Schichau Elbing,S32 Schichau Elbing,1886 12.11.1886 08.12.1886 1910年8月17日与S76相撞后沉没S33 Schichau Elbing,1887 03.05.1887 20.06.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4 Schichau Elbing,1887 07.05.1887 24.06.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5 Schichau Elbing,1887 25.05.1887 26.06.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6 Schichau Elbing,1887 25.06.1887 15.07.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7 Schichau Elbing,1887 09.07.1887 12.08.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8 Schichau Elbing,1887 27.07.1887 29.07.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39 Schichau Elbing,1887 16.08.1887 19.09.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40 Schichau Elbing,1887 27.08.1887 28.09.1887 1920年出售解体S41 Schichau Elbing,1887 16.09.1887 12.10.1887 1895年8月28日在风暴中沉没S42 Schichau Elbing,1889 29.05.1889 27.07.1889 1921年出售解体S43 Schichau Elbing,1889 17.06.1889 08.08.1889 1915年10月7日在北海触雷沉没S44 Schichau Elbing,1889 30.10.1889 06.12.1889 1920年出售解体S45 Schichau Elbing,1889 12.07.1889 11.09.1889 1920年出售解体S46 Schichau Elbing,1889 03.08.1889 16.10.1889 1922年以后作加煤船使用,结局未知.S47 Schichau Elbing,1889 02.09.1889 30.10.1889 1915年8月16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48 Schichau Elbing,1889 20.09.1889 12.02.1890 1915年5月29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49 Schichau Elbing,1889 30.10.1889 26.03.1890 1920年出售解体S50 Schichau Elbing,1889 04.11.1889 10.04.1890 1914年9月28日在风暴中沉没S51 Schichau Elbing,1889 28.11.1889 12.09.1890 1915年8月16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52 Schichau Elbing,1889 20.12.1889 18.09.1890 1915年8月8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53 Schichau Elbing,1889 18.01.1890 25.09.1890 1920年出售解体S54 Schichau Elbing,1889 30.01.1890 20.08.1890 1917年10月6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55 Schichau Elbing,1889 19.02.1890 22.11.1890 1921年出售解体S56 Schichau Elbing,1889 02.04.1890 06.10.1890 1917年10月16日在波罗的海搁浅S57 Schichau Elbing,1890 09.06.1890 24.10.1890 1915年4月5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58 Schichau Elbing,1891 03.12.1891 03.05.1892 1915年8月8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59 Schichau Elbing,1891 09.12.1891 29.05.1892 1921年出售解体S60 Schichau Elbing,1891 26.03.1892 11.07.1892 1920年出售解体S61 Schichau Elbing,1892 06.04.1892 23.07.1892 1921年出售解体S62 Schichau Elbing,1892 07.05.1892 29.07.1892 1921年出售解体S63 Schichau Elbing,1892 28.05.1892 12.08.1892 1920年出售解体S64 Schichau Elbing,1892 26.06.1892 11.09.1892 1916年10月23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S65 Schichau Elbing,1892 13.10.1892 10.11.1892 1917年10月26日在波罗的海触雷沉没tb1885-s26.jpg (47.95 KB)tb1885-s47.jpg (46.39 KB)tb1885-s53.jpg (50.7 KB)1892级鱼雷艇(S66—S81)像其他小型鱼雷艇一样,该艇设计于19世纪晚期,对于一战时期的水平而言1892级小型鱼雷艇太小,武装太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