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梅全喜教授《艾叶的研究与应用》
艾叶的应用及展望作文

艾叶的应用及展望作文艾叶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展望。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艾叶的应用及展望。
首先,艾叶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艾叶可以作为药材,用于制作艾草艾绒和艾灸。
艾草艾绒是将烘干后的艾叶剪碎成细碎的颗粒,可以用于制作艾包,通过艾灸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舒缓肌肉酸痛等。
艾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此外,艾叶还可以用于熏蒸疗法,如艾叶熏室可以用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其次,艾叶在农业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艾叶可以作为天然的农药和叶面肥,可以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并且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艾叶还可以制造艾叶液,用于农田土壤改良,有效地抑制一些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
艾叶对于蔬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改善蔬菜的味道和色泽。
再次,艾叶在环保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
艾叶可以用作天然染料,特别是艾蓝,可以用于染色和印染行业,取代传统化学染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艾叶还可以制作艾蓝色素,该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妆品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最后,艾叶还有一些其他的展望。
比如,艾叶可以用来提取艾蒿素,该物质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有望用于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发。
此外,艾叶还可以制作艾叶酒,具有消食、祛湿、补血等功效,可以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出现在市场上。
综上所述,艾叶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展望。
在医学领域,艾叶可以作为药材,用于艾草艾绒和艾灸;在农业领域,艾叶可以用作天然的农药和叶面肥;在环保领域,艾叶可以用作天然染料;在其他领域,艾叶可以提取有益物质,如艾蒿素,制作艾叶酒等。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可度提高,艾叶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分析梅全喜教授《艾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5则范文

分析梅全喜教授《艾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分析梅全喜教授《艾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农历五月初的鄂东,夏意日浓,炎炎之气早已漫延开来。
趁着清晨仅存的些许凉意,一位少年在野地里认真地割取着艾蒿,动作是如此的熟练。
对于艾草,少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印象中,自己与它的缘分真称得上是与“生”俱来:还记得父亲说过,按家乡的习俗,小孩子出生三天后的“洗三”,就是用艾叶煮的水来给小孩子洗澡的,他当然也不例外。
父亲说,用艾叶煮的水洗澡可以防病。
对此,他深信不疑。
因为,他家是世医,祖辈都是这么传的;而且,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这么做;而且,不仅仅是自己的桐梓乡大屋村这么做,整个蕲春县都有这样的习俗。
据说,自己的家乡蕲春还是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医学家的故乡———那位医学家是李时珍,李时珍的父亲还专门为家乡的艾草写了一篇传,叫做《蕲艾传》;据说,蕲艾自古就是蕲州的四宝之一。
对于小孩子而言,大人们怎么说都无所谓,不管是祖辈们的经验变成了后世子孙的传承,还是行动逐渐变成了习惯,而习惯又不知不觉变成了习俗,总之,他自小就沐浴在艾草的馨香中,与艾草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还记得自己六岁时,表嫂生小孩,他被叫去帮忙搓艾叶,那时候别提多开心了!因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帮这个忙的,只有家族内健康的男孩子才能被选中去做这种工作———每当想起自己搓艾叶的情形,一份淡淡的欣喜之情就会悄然而生。
还有一次自己感冒了,作为医生的父亲并没有给他吃药,而是让他用艾叶煮水来泡脚,大汗过后,感冒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今晨来采艾蒿,既不是有人家要“洗三”,也不是有人家要看病,而是因为端午节到了。
每到端午节,父亲都要在家门上插上艾草———事实上,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会这么做……不!听说整个蕲春、整个湖北,乃至中国大部分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习俗呢!据说,端午节清晨采摘的艾草,效力最强,还可以驱邪避疫呢!转眼数十年过去了,所谓“幽居几度遇端阳,万里关河隔故乡。
龙舟扮出湘江恨,艾草还为人世芳(明·杨爵《端阳次联翁韵》)”———家乡的艾草还是那样的芬芳,而当时的少年早已茁壮成长、建功立业———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梅全喜教授。
艾草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艾草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艾草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植物,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艾草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艾草的概述艾草,又称艾叶、蒿草,属于菊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艾草性味辛、微温,归经属脾、胃、肝、肾经。
艾草既可以入药,也可以外用。
二、艾草的药理作用1. 温经散寒: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常用于寒性疾病的治疗,如寒疝、寒湿、寒痹等。
2. 活血祛瘀:艾草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瘀血病等。
3. 祛湿除湿:艾草具有祛湿除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湿疹、湿毒瘟疫等疾病的治疗。
4. 驱虫杀菌:艾草还具有驱虫杀菌的功效,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三、艾草在中医药中的应用1. 艾灸疗法:艾草被广泛用于中医艾灸疗法中。
艾灸是指将艾草燃烧后敷于人体穴位上,通过热熏蒸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艾灸疗法在中医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2. 艾草药膏:由于艾草具有较强的温通、活血作用,可制成艾草药膏用于外治。
艾草药膏可以用于刮痧、拔罐等疗法中,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艾草药酒:艾草药酒是以艾草为主要药材,经过浸泡加工而成的药酒。
艾草药酒具有调气化湿、活血通络、理气止痛等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瘀血病等疾病的治疗。
四、艾草在科学研究中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艾草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研究发现艾草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单萜类等,这些成分对艾草的药理作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艾草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这些研究为深入挖掘艾草的药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艾草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艾草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尚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艾草的抗菌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

艾草的抗菌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天然草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艾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抗菌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艾草的抗菌作用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一、艾草的概述艾草,又称为艾蒿,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叶片呈现出淡绿色,质地柔软,具有独特的香气。
艾草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功效包括消炎、抗菌、止血、祛湿等。
二、艾草的抗菌作用研究艾草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艾草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其中,艾草中的活性成分——艾叶素被认为是其抗菌效果的主要原因。
艾叶素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能够改变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干扰要素的传递和物质的进出。
这种干扰使得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最终达到抗菌的效果。
三、艾草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基于艾草的抗菌作用,它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艾草可以作为传统抗菌药物的替代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例如,艾草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此外,艾草还可以作为外用药物用于创面抗菌和消炎。
随着抗菌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对传统草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呈现出新的机遇。
艾草作为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草药,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探索艾草的抗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优化艾草的提取和应用方法,以更好地发挥其抗菌作用。
综上所述,艾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其抗菌作用的研究已经初步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艾草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梅全喜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1996(27)5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艾Artemisiaargyi叶的药理作用概况,表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法痰、止血与抗凝血、抗过敏、镇静、免疫、护肝利胆及补体激活等作用。
【总页数】4页(P311-314)
【关键词】艾叶;药理学
【作者】梅全喜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制药厂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5
【相关文献】
1.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真真;吕洁丽;张来宾;朱慧慧
2.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龚军;张茂美;刘宏伟;蒋诚;熊立春;荣春英
3.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J], 曹玲;于丹;崔磊;都晓伟
4.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赵秀玲; 党亚丽
5.艾叶多糖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楚三慧;张俊俊;杨冉;屈凌波;曾华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叶的研究与应用》首发式在医圣故里湖北蕲春举行

参考 文献 :
[ 1 ] 苗述楷 , 蔡惠文. 糖 尿病并发症 防治学 , 第 1版[ M] . 北 京: 中国 医
药科技 出版社 , 2 0 0 0: 4 .
张文风. 糖尿病大 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与其超微结构 的相 [ 6] 李铁成 , 关性 及益 气 活 血 通 络 中 药 的 干预 研 究 [ J ] . 时 珍 国医 国药 , 2 0 1 0, 2 1
《 艾 叶的研究与应 用》 首发式在 医圣故里湖北蕲 春举行
2 0 1 3年 1 O月 2 5日, 在纪念李时珍逝世 4 2 0周年及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成立 3 O周年暨第 十七届全 国药 史本 草学术研讨会的
开幕式 E, 由梅全喜教授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的《 艾叶的研究与应用 》 一 书举 行了首发式暨赠 书仪 式 , 来 自大 陆、 香港 、 台湾
共1 4 0 多位专家学者共 同鉴证 了这一时刻。1 9 9 9年梅全喜教授编写 出版的《 艾叶》 一书 , 被国 内多位学者誉 为继 5 0 0年前 伟大 医药
学家李 时珍之父李 闻言所著《 蕲艾传》 之后重塑“ 艾叶文化” 的“ 道地药书” 。而今 l 5年之后 , 梅教授再著《 艾叶 的研究 与应用 》 , 更 塑 艾叶之辉煌 。时年恰值其故里医圣李时珍逝世 4 2 0周年 , 特于湖北蕲春举行新 书首发式 , 并向李时珍 中医药 图书馆和李时珍纪念馆 赠送共计 3 0 0本书 , 共 为缅怀 医圣李时珍 , 追思医圣之丰功伟绩 , 继承医圣之遗志献礼 。 该书全书共九章 , 约4 3万字 。主体 内容延续于原 书《 艾叶》, 并增 补近 1 5年来国 内外艾 叶研究 的新 内容 , 篇幅也 在原书基础 上
鑫 ,等. 从 血液 流变学 和神经传导 速度评 价
艾草的作用与用途

艾草的作用与用途艾草,即艾蒿,又称为艾叶、苦艾、艾草、蒿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在中医学中,艾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维护人体健康。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艾草的作用与用途。
首先,艾草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中医认为,寒邪入侵人体,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艾草可以温经散寒,促进气血流通,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通过艾草泡脚、艾灸等方式,可以帮助人体驱寒保暖,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其次,艾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当人体遭受外伤或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瘀现象。
艾草富含挥发油、酚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
如艾草可以被用于治疗痛经、闭经、痛风、瘀血症等疾病,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血液流动,加快伤口愈合。
此外,艾草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热邪侵入人体,会导致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产生炎症和病变。
艾草可以清热解毒,帮助人体排毒,净化血液,消除炎症。
例如,在传统中医中,艾草常被用于治疗湿热病症,如湿疹、痤疮等皮肤问题。
艾草还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
现代人常常存在工作压力过大、生活节奏紧张等问题,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艾草具有舒缓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帮助人体恢复健康状态。
适当使用艾草能够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
另外,艾草也可以用于保健养生。
艾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等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夏季艾草可以泡水饮用,能起到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对于预防夏季热病、食欲不振等症状非常有效。
在中医药学中,艾草有许多制剂和用法,如艾叶、艾绒、艾柱、艾灸、艾炙等。
艾叶可以泡脚、泡浴、茶饮等多种方式应用,艾绒可以制作压敷、煎剂,艾柱可以制作艾炙、吸烟等用法。
此外,艾灸是艾草最为常见的使用方式之一,通过燃烧艾草加热特定穴位或部位,达到理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艾草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人人适用。
艾草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艾草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艾草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传统中医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草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艾草的抗菌作用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
一、艾草的抗菌作用艾草是一种野生植物,其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艾草强大的抗菌能力。
研究发现,艾草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
此外,艾草还能抑制真菌的繁殖,对于治疗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艾草在临床上的应用由于艾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1. 皮肤疾病的治疗艾草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癣菌感染等。
研究发现,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能够有效杀灭致病菌,减轻皮肤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将艾草制成药膏或者浸泡水浴可帮助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
2.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艾草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对于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疗效。
艾草熏蒸可以有效减轻感染引起的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并且有助于杀灭致病菌。
可以将艾草放入蒸汽机中蒸发,或者用热水加入艾草进行蒸馏,将产生的蒸汽吸入呼吸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状况。
3. 消化道感染的治疗艾草还可以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如胃肠炎、肠胃痉挛等。
艾草中的成分能够杀灭肠道致病菌,减轻胃肠道炎症,并且具有一定的镇痉作用。
患者可以饮用艾草浸泡水,或者将艾草制成药丸进行服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4. 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疾病外,艾草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
例如,艾草可以用于妇科感染的治疗,或者用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由于艾草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因此可适用于多个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三、安全性和副作用艾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然而,长期或过量使用艾草可能会导致某些副作用。
例如,过量使用艾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艾草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控制使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梅全喜教授《艾叶的研究与应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农历五月初的鄂东,夏意日浓,炎炎之气早已漫延开来。
趁着清晨仅存的些许凉意,一位少年在野地里认真地割取着艾蒿,动作是如此的熟练。
对于艾草,少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感,印象中,自己与它的缘分真称得上是与“生”俱来:还记得父亲说过,按家乡的习俗,小孩子出生三天后的“洗三”,就是用艾叶煮的水来给小孩子洗澡的,他当然也不例外。
父亲说,用艾叶煮的水洗澡可以防病。
对此,他深信不疑。
因为,他家是世医,祖辈都是这么传的;而且,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这么做;而且,不仅仅是自己的桐梓乡大屋村这么做,整个蕲春县都有这样的习俗。
据说,自己的家乡蕲春还是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医学家的故乡———那位医学家是李时珍,李时珍的父亲还专门为家乡的艾草写了一篇传,叫做《蕲艾传》;据说,蕲艾自古就是蕲州的四宝之一。
对于小孩子而言,大人们怎么说都无所谓,不管是祖辈们的经验变成了后世子孙的传承,还是行动逐
渐变成了习惯,而习惯又不知不觉变成了习俗,总之,他自小就沐浴在艾草的馨香中,与艾草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还记得自己六岁时,表嫂生小孩,他被叫去帮忙搓艾叶,那时候别提多开心了!因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帮这个忙的,只有家族内健康的男孩子才能被选中去做这种工作———每当想起自己搓艾叶的情形,一份淡淡的欣喜之情就会悄然而生。
还有一次自己感冒了,作为医生的父亲并没有给他吃药,而是让他用艾叶煮水来泡脚,大汗过后,感冒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今晨来采艾蒿,既不是有人家要“洗三”,也不是有人家要看病,而是因为端午节到了。
每到端午节,父亲都要在家门上插上艾草———事实上,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会这么做……不!听说整个蕲春、整个湖北,乃至中国大部分的村庄,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习俗呢!据说,端午节清晨采摘的艾草,效力最强,还可以驱邪避疫呢!
转眼数十年过去了,所谓“幽居几度遇端阳,万里关河隔故乡。
龙舟扮出湘江恨,艾草还为人世芳(明·杨爵《端阳次联翁韵》)”———家乡的艾草还是那样的芬芳,而当时的少年早已茁壮成长、建功立业———
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梅全喜教授。
生于蕲艾之乡、长于中医世家的梅全喜教授,与艾叶的因缘看似偶然,实则却包含着必然,而浓厚的乡土习俗之风与绵延的文化传承之情正是这份因缘的坚实基础。
由着这份因缘,大学毕业后的梅全喜,决然地选择将艾叶的研究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他先后发表《蕲春道地药材———蕲艾及临床研究》《不同产地艾叶的挥发油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不同采集期艾叶(蕲艾)挥发油含量的比较》等20多篇关于蕲艾的学术论文,还发表了10余篇关于艾叶的科普文章,又研制出蕲艾油、艾地合剂,并研发了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中药保健腰带等。
1999年,他编撰出版了《艾叶》一书,该书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古今中外有关艾叶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唯一一本论述艾叶的专著。
2013年,他又组织研究生在原来《艾叶》专著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艾叶的研究与应用》一书。
该书共分为艾叶的药用历史、艾叶的本草学概述与生药学研究、艾叶的药性理论、艾叶的炮制、艾叶的制剂、艾叶的化学成分、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的临床应用和艾叶漫话九个部分,整理了古人在艾叶研究和应用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又总结了现代医药工作者对艾叶进行研究和应用所取得的成果,更融入了
作者自己对艾叶研究的体会、情怀和取得的成果。
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全面。
综观全书,涉及历史、文化、药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凡与艾叶相关者,巨细无遗,既有传统文化的民俗记载,又有现代科学的实验研究;既有生动传奇的故事,又有精密严谨的数据;既有从浩瀚文献中撷取的文字史料,又有从历代名家处搜集的使用经验;既有繁琐的本草考证,又有现代的生药鉴定;既有艾叶药性研究的方方面面,又有艾叶炮制方法的林林总总;还有从化学分析艾叶的应用理论,亦有从药理验证艾叶的治病机理;临床的现代应用彰显着艾叶的不朽功效,文化的历史漫谈浓缩着艾叶的悠久习俗。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新颖,在原《艾叶》一书的基础上,本书增添一倍以上的新内容,多数为近年来科研和临床的新成果。
尤其是艾叶在预防流感等传染病方面的研究,使数千年前祖先就使用的艾叶与时俱进。
梅全喜教授还特别强调,艾叶未来的研究,应重点考察其预防流感、禽流感等瘟疫的作用机理,寻找出其药效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有效的艾叶新产品,加以推广应用,从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科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大
多数从事科研的人员,对于文化都敬而远之;而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又感觉科研味同嚼蜡。
梅全喜教授却对二者皆兴致盎然,文化方面,他传承了祖辈、故乡的艾叶习俗;科研方面,他具备了严谨、朴素的科学精神。
科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贯穿本书,既有对艾叶民俗文化的如数家珍,亦有对艾叶作用机理的孜孜探索,这在一般中医科研工作者身上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是梅全喜教授把艾叶文化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个人的兴趣爱好上,我最喜爱第九章“艾叶漫话”。
“江郭逢端午,轩窗风雨凉。
呼童收药裹,与客醉蒲觞。
入座榴花媚,侵衣艾叶香。
追思当日事,赐扇沐恩光。
”(明·郭谏臣《端阳日对雨小坐》) “艾叶漫话”从艾叶避灾的传说到其辟邪的真实起源,从民间习俗到科学原理,从古代养生到当代防治非典、禽流感,从防病养生的营养价值到艾叶药膳美食的制作技艺,从艾叶的洗浴谈到用途和科学道理,从个人的成长经历谈到与艾叶的缘分以及与艾结友……洋洋洒洒,娓娓道来,给人既生动亲切又广见闻长知识之感。
如书中言:早在远古时期,艾叶就已被用于取火及保留火种。
其后,艾叶又被用于巫术及祭祀,“避邪”逐渐成为艾叶的一大功效,艾叶也逐渐发展为端午节的一个民俗用品。
而艾叶辟邪的具体应
用,也从早期的悬挂艾叶,发展到后来的熏艾烟、洗艾澡、饮艾酒、食艾糕等多种形式,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病驱疾等医疗方面。
《孟子·离娄上》:“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同人参、灵芝一样,艾叶在众多中药材里其实具有标志性意义;但它不像人参、灵芝一样高高在上,而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仅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而且是一种民俗用品。
如果有机会,非常希望作者能就此章专题深入发挥,再出一部专著来,岂不快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