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02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

开课部门:防灾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总的要求是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后续课:建筑结构,土力学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需要的前续知识并不多,只需要掌握常见的数学积分方法和大学物理经典力学知识;学习工程力学可以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汇成一体,形成工程力学的新体系,是学生今后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

.

绪论

1.教学内容

(1)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2)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3)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难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结构荷载分类,约束形式及简化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工程常见约束类型、约束及其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物体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画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计算力的投影,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第2章平面基本力系

1、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平面力对点的矩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体系合成与投影定理

难点:力矩合成与平衡定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主矢和主矩,用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

.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

(1)力向一点平移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合力矩定理

(4)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5)物体系统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一般力系像一点简化的结果,推论

难点:物体平衡定理,注意出现力矩的平衡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向任意一点简化的计算及简化结果的构成(2)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应用

第4章拉伸与压缩

1、教学内容

(1)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2)轴力与轴力图

(3)横截面上的应力

(4)轴力杆的变形及拉伸与压缩时的胡克定律

(5)材料拉伸与压缩的力学性能

(6)轴力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7)轴力杆强度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难点:内力、应力概念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材料在轴的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2)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应力与强度计算,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第5章剪切和挤压

1、教学内容

(1)剪切和挤压基本概念

(2)剪切和挤压实用计算

(3)圆剪应变及剪切胡克定律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剪切计算,挤压计算

.

.

难点:纯剪切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纯剪切实用计算

第6章扭转

1、教学内容

(1)纯剪切基本概念

(2)圆轴扭转时的扭矩与扭矩图

(3)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难点:扭转截面的应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等直圆杆扭转时内力扭矩MT、应力(2)熟悉等直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

第7章弯曲内力

1、教学内容

(1)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5)用叠加法做剪力图和弯矩图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难点: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几何性质特点

(2)掌握平面杆的正应力、切应力计算

第8章梁的弯曲强度

1、教学内容

(1)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3)弯曲剪应力简介

(4)提高梁弯曲强度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正应力计算并绘制弯矩图、剪力图

难点: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杆的正应力、切应力及杆件弯曲强度计算

第9章组合变形杆的强度计算

1、教学内容

(1)斜弯曲梁的强度计算

(2)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

(3)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计算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

难点: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计算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10章梁的弯曲刚度

1、教学内容

(1)梁的变形的概念

(2)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3)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4)梁的刚度计算及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图乘法计算位移

难点:虚功原理

3、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虚功原理和图乘法

第11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教学内容

(1)点的应力状态

(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3)主应力与最大剪应力

(4)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5)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6)强度理论简介

2、教学重点难点

.

.

重点:平面应力概念,图解法和解析法求解一点应力状态难点:将一点应力状态与组合变形结合,注重掌握强度理论3、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一点应力状态的计算方法

第12章压杆稳定

1、教学内容

(1)压杆稳定的概念

(2)压杆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应力

(3)压杆稳定的校核

(4)提高压杆稳定的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兰大网院工程力学测试题及答案

1.梁横截面上的内力,通常()。 ?只有剪力FS ?只有弯矩M ?既有剪力FS,又有弯矩M ?只有轴力FN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既有剪力FS,又有弯矩M? 2.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为刚体 ?工程力学中,将物体抽象为变形体 ?工程力学中,研究外效应时,将物体抽象为刚体,而研究内效应时,则抽象为变形体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单元体各个面上共有9个应力分量。其中,独立的应力分量有()个。 ?9 ?3 ?6 ?4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6? 4.静不定系统中,未知力的数目达4个,所能列出的静力方程有3个,则系统静不定次数是()。?1次 ?3次 ?4次 ?12次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1次? 5.任意图形,若对某一对正交坐标轴的惯性积为零,则这一对坐标轴一定是该图形的()。 ?形心轴 ?主惯性轴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主惯性轴? 6.空间力系作用下的止推轴承共有()约束力。 ?二个 ?三个 ?四个 ?六个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三个? 7.若在强度计算和稳定性计算中取相同的安全系数,则在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满足强度条件的压杆一定满足稳定性条件 ?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一定满足强度条件 ?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不一定满足强度条件 ?不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不一定满足强度条件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满足稳定性条件的压杆一定满足强度条件? 8.有集中力偶作用的梁,集中力偶作用处()。 ?剪力发生突变 ?弯矩发生突变 ?剪力、弯矩不受影响 ?都不对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弯矩发生突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变形体 ?在工程力学中我们把所有的物体都抽象化为刚体 ?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工程力学是在塑性范围内,大变形情况下研究其承截能力。 本题分值:??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稳定性是指结构或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2010.01 一、填空题 1. 在研究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时,为使问题简化,对材料的性质作了三个简化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 2. 任意形状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个物体被称为(3)。 3.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工程力学的要求,对变形固体作了三种假设,其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压杆的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其轴力的正号规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塑性材料在拉伸试验的过程中,其σ—ε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扭转是轴的主要变形形式,轴上的扭矩可以用截面法来求得,扭矩的符号规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力学将两分为两大类:静定梁和超静定梁。根据约束情况的不同静定梁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常见形式。 T=,若其横截面为实心圆,直径为d,则最9.图所示的受扭圆轴横截面上最大扭矩 max τ=。 大切应力 max q 10. 图中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截面悬臂梁,受均布荷载q作用,梁的最大弯矩为。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旋转为负 B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力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的力矩的代数和 C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D力偶对其作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矩,而与矩心无关 2.低碳钢材料由于冷作硬化,会使()提高: A比例极限、屈服极限 B塑性 C强度极限 D脆性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主矢和主矩都与简化中心有关。 B. 主矢和主矩都与简化中心无关。 C. 主矢与简化中心有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无关。 D.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与简化中心有关。 4.图所示阶梯形杆AD受三个集中力F作用,设AB、BC、CD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3A、A,则三段杆的横截面上。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4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大纲执笔人:FGFG 参加人:FGFHHH 审核人:FGFD 编写时间:2012 年8 月 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机械设计》、《化工容器与设备》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门多学科、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机械类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无须设置多门课程,比较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继化工工艺专业之后,像轻工、食品、制药、环保、能源等非机械类专业,也在开设类似或相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杆件、平板、回转形壳体的基础力学理论和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具备设计、使用和管理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化工、生物、轻工、食品及制药等工艺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物料的粉碎、混合、储存、分离、传热、反应等操作。化工设备是化工、生物等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课程是化工、生物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石油,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掌握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准确为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了解塔设备、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备对塔设备和换热设备进行机械设计及校核的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的重要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物理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如何从构件所受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未知的约束反力力线方位;第二步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求取未知外力。 2、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刚体的受力分析 (3)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4)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

工程力学大纲

工程力学大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ZZB0030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 【总学时】68 【学分】4 【理论学时】62 【实验、实践学时】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是所有结构计算的基础。包括两部分内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并能初步运用这些规律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科学的抽象,进而予以解决;学生应具有工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及计算能力;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本专业有关结构的受力特性,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要求) (1)具有把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的能力。对常用的杆件结构具有选择计算简图的能力。 (2)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其中任一物体的受力图。 (3)能正确地运用各种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包括考虑摩擦的问题)。 (4)初步获得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提高相应的数字计算能力、文字和图象的表达能力。 (5)熟练运用强度、刚度、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 (6)有初步的设计构件的能力。 (7)具有对各种静定、超静定结构进行计算的能力,具有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判断的能力。 (8)掌握本课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9)初步了解结构计算程序在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工程力学期末考核试卷(带答案)

工程力学期末考核试卷(带答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闭合,则该平面汇交力系一定平衡。( ) 2、剪力以对所取的隔离体有顺时针趋势为正。( ) 3、合力一定比分力大。 ( ) 4、两个刚片构成一个几何不变体系的最少约束数目是3个。 ( ) 5、力偶可以用一个力平衡。( ) 二、填空题(每空5分,共35分) 1、下图所示结构中BC 和AB 杆都属于__________。当F=30KN 时,可求得N AB =__________ ,N BC =__________。 2、分别计算右上图所示的F 1、F 2对O 点的力矩:M(F 1)o= ,M(F 2)o= 。 3、杆件的横截面A=1000mm 2 ,受力如下图所示。此杆处于平衡状态。P=______________、 σ1-1=__________。 命题教师: 院系负责人签字: 三、计算题(共55分) 1、钢筋混凝土刚架,所受荷载及支承情况如图4-12(a )所示。已知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封………………………………线…………………………

= kN ? =Q m q,试求支座处的反力。(15分) P 4= = kN/m, 20 kN m, 10 kN, 2 2、横截面面积A=10cm2的拉杆,P=40KN,试求α=60°斜面上的σα和τα. (15分) 3、已知图示梁,求该梁的支反力,并作出剪力图和弯矩图。(25分)

《工程力学(A)Ⅰ》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A)Ⅰ》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蒋永莉编写日期:2012年11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30L656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80学时/5学分 4.先修课程:物理Ⅰ 5.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工程力学(A)Ⅰ》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包括静力学及材料力学。本课程揭示受力分析,力系的简化、合成,力系平衡规律,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为构件提供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后续专业课及今后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的分析、计算、思考、判断、自学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初步具备综合应用所学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力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并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及要求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因此要求主讲教师应认真备课,不断提高书写教案基本功,教案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学步骤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科学性、教育性和探索性。讲授中应尽量做到:(1)脱稿讲授;(2)注重启发性,讲求逻辑性;(3) 教学用语清晰生动,有吸引力,教态自然、大方;(4)板书布局合理,能体现教学内容重点及逻辑联系,字体工整、美观。 要求:基本概念讲的透彻,内容前后融会贯通。 注意:结合典型工程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可利用多媒体及训练型CAI课件、工程录相片(如构件承载能力,力学发展史)等辅助教学。通过课堂讲授、作业、实验等教学环节,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任课教师可跟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水平,灵活选择、安排适当的学生自学内容。注意加强对自学部分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检查。 (二)作业 独立解题是掌握本课程理论和方法的必要实践,通过解题可使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和掌握主要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作业题数量应完成100题左右,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运算题和概念题,少量的综合分析题,个别较难的题。对课内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强调概念清楚,条理分明,计算准确,布局美观,图形、字迹工整。习题内容和题量要求如下:习题内容和题量要求如下: 静力学 (1)受力图:8-10题 (2)汇交力系:3-5题 (3)力对点之矩、力偶系4-6题 (4)力系的简化2-3题 (5)力系的平衡:8-10题 (6)摩擦3-4题 材料力学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50—60题 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12题左右 能量方法6题左右 (三)研究性学习内容及要求: 研究性学习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本课程建议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要求如下: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各位任课老师根据各自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就四个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学生提交小论文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强度理论及组合变形:建议安排学生在自学四个常用强度理论时重点关注各个强度理论的失效原因、失效准则、强度条件、适用条件等。 综合应用:各任课老师根据各自的科研特色,安排适用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内容。 五、课程的考核

工程力学实验考试思考题

金属拉伸试验时加载速度为什么必须缓慢均匀?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试验精度.加载时如果动作过大,则在加载的瞬间其重量是有变化的,对精度有较大的影响. 加载速度超过一定值就称为“动载荷”,此时低碳钢的“屈服”阶段变得不明显,强度极限也有所提高。所以拉伸加载时速度应缓慢:静载荷 为了看金属的疲劳曲线,缓慢均匀才看得清楚 什么是卸载规律和冷作硬化现象? 当对材料加载,使其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材料会出现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此时卸载,其弹性变形会完全恢复,但是弹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这部分应变被称为残余应变。 对有残余应变的材料重新加载,则其应力应变曲线沿着卸载的直线上升,可以发现其弹性极限(应力)有提高,那么它的屈服极限(强度指标)自然有提高。这种在常温下,经过塑性变形后材料强度变高,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冷作硬化在实际运用的很多特别是钢材 望采纳 低碳钢与铸铁试样扭转破坏情况有何不同,为什么? 低碳钢试件受扭转时沿横截面破坏, 此破坏是由横截面上的切应力造成 的,说明低碳钢的抗剪强度较差; 铸铁试件受扭转时沿大约45度斜截面 破坏,断口粗糙,此破坏是由斜截面 上的拉应力造成的,说明铸铁的抗拉 强度较差。 低碳钢与铸铁的抗拉抗压抗剪能力 低碳钢的拉、压强度近似相等,抗扭强度要小(大概根号3倍)。铸铁就不同了铸铁的抗压强度最大,其它要小得多。 圆截面试样拉伸试验屈服点和扭转试验屈服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当圆截面试样横截面的最外层切应力达到剪切屈服极限时,占横截面绝大部分的内层切应力任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此时试样人变现为弹性行为,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当扭矩继续增加使截面大部分区域的切应力达到剪切屈服极限时,试样会表现出屈服极限,此时的扭矩比真实的屈服扭矩要大一些,对于破坏扭矩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剪切弹性模量G的物理意义

最新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最新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5分) 两根细长杆,直径、约束均相同,但材料不同,且E1=2E2则两杆临界应力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σcr)1=(σcr)2;(B)(σcr)1=2(σcr)2; (C)(σcr)1=(σcr)2/2;(D)(σcr)1=3(σcr)2. 正确答案是. 2.(5分) 已知平面图形的形心为C,面积为A,对z轴的惯性矩为I z,则图形对z1轴的惯性矩有四种答案: (A)I z+b2A;(B)I z+(a+b)2A; (C)I z+(a2-b2)A;(D)I z+(b2-a2)A. 正确答案是. z z C z 1 二.填空题(共10分) 1.(5分) 铆接头的连接板厚度t=d,则铆钉剪应力τ=,挤压应力σbs=.

P/2 P P/2 2.(5分) 试根据载荷及支座情况,写出由积分法求解时,积分常数的数目及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 积分常数 个, 支承条件 . A D P 三.(15分) 图示结构中,①、②、③三杆材料相同,截面相同,弹性模量均为E ,杆的截面面积为A ,杆的长度如图示.横杆CD 为刚体,载荷P 作用位置如图示.求①、②、③杆所受的轴力. ¢ù C D

四.(15分) 实心轴与空心轴通过牙嵌离合器相连接,已知轴的转速n=100r/min,传递的功率N=10KW,[τ]=80MPa.试确定实心轴的直径d和空心轴的内外直径d1和D1.已知α=d1/D1=0.6. D 1

五.(15分) 作梁的Q、M图. qa2/2

六.(15分) 图示为一铸铁梁,P 1=9kN ,P 2=4kN ,许用拉应力[σt ]=30MPa ,许用压应力[σc ]=60MPa ,I y =7.63?10-6m 4,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P 1 P 2 80 20 120 20 52 (μ ¥??:mm)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0305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6 / 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应用技术、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开课院系: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 教材:《工程力学教程》西南交大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 2004年7月 参考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力教研室高教社2002年8月教材: 主要参考书:《材料力学》单辉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月第二版 《材料力学》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第四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这两门课的主要部分内容,是机电、材料、汽车等工科大学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简单工程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包括瞬时与过程)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同时对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等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能利用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论力学内容部分和基本要求: (一)静力学: 力的概念;约束及约束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各种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摩擦和物体的重心。(二)运动学: 描述点的运动方程、在其基础上求点速度和加速度;刚体的平动与定轴转动方程的建立、如何求其速度和加速度;重点讲授点的复合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 (三)动力学: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动力学普遍定理应用,惯性力的概念及达朗伯原理。 学完理论力学后,应完整地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 1、具有从简单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的初步能力。 2、能选取分离体并正确画出受力图。 3、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能熟练运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包 括考虑有摩擦力的情况)。 4、能正确地运用分解和合成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能熟练运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熟练地计算 刚体作平面运动时角速度和刚体上点的速度。 5、能正确运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6、能熟练地运用达朗伯原理求解简单的动反力问题。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同名《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21574)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切联系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工程及众多相关工程都离不开工程力学,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工程力学知识,能正确地使用、安装、维护各类机械,从而提高操作技术和生产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力学的简单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地设计或选用构件,使机械安全、可靠地工作。 3、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本课程与有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要求 第一篇理论力学 1、初步培养从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静力学)问题, 从而抽象出静力学模型的能力,掌握简单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并正确地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明确力、平衡、刚体和约束等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四个公理所概括的力

的基本性质,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其作用效应,能熟练地计算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点的矩。 3、能正确地运用平衡条件求解简单的静力学平衡问题。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明确力的概念、刚体概念和平衡的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 3、掌握几种基本类型约束的构造、特性及约束反力的方向。 4、掌握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与平衡条件。 2、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方法。 3、熟练运用平衡的解析条件及平衡方程,解决平面汇交力系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第三章力矩和力偶 1、明确力对点的矩的概念及力偶的概念。 2、掌握合力矩定理及力矩平衡条件。 3、理解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了解力的平移定理。 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工程力学测试题(附答案)

1、如图1所示,已知重力G ,DC=CE=AC=CB=2l ;定滑轮半径为R ,动滑轮半径为r ,且R=2r=l, θ=45° 。试求:A ,E 支座的约束力及BD 杆所受的力。 1、解:选取整体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解得: 选取DEC 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解得: 2、图2示结构中,已知P=50KN ,斜杆AC 的横截面积A1=50mm2,斜杆BC 的横截面积A2=50mm2, AC 杆容许压应力[σ]=100MPa ,BC 杆容许应力[σ]=160MPa 试校核AC 、BC 杆的强度。 解:对C 点受力分析: 所以,; 对于AC 杆:, 所以强度不够; 对于BC 杆:, 所以强度不够。 3、图3传动轴上有三个齿轮,齿轮2为主动轮,齿轮1和齿轮3消耗的功率分别为和。若轴的转速为,材料为45钢,。根据强度确定轴的直径。 3、解: (1) 计算力偶距 (2) 根据强度条件计算直径 从扭矩图上可以看出,齿轮2与3 间的扭矩绝对值最大。 4、设图4示梁上的载荷q,和尺寸a 为已知,(1) 图;(3)判定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 剪力方程: 弯矩方程: AC :(). CB: () 5、图5示矩形截面简支梁,材料容许应力[σ]=10MPa ,已知b =12cm ,若采用截面高宽比为h/b =5/3,试求梁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解:对AB 梁受力分析 作AB 梁的弯矩图,可以看出,最大弯矩发生在梁的中点处,且 由强度条件,, 所以,。 1、解:选取整体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解得: 选取DEC 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解得: 2、 解:对C 点受力分析: 1 2 3 x T 155N.m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教学学时: 72 课程学分: 4学分 开课专业: 工程管理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参考教材: 1. 《工程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主编:单辉祖,谢传锋) 2. 《工程力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7月(主编:孟凡深) 一、课程性质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是后续其它各门力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直接应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具备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破坏平衡条件。对工程结构中杆件的强度问题具有明确的概念和一定的计算能力。初步掌握杆件体系的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常用结构形式的受力性能。掌握各种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维持平衡的条件以及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三)素质养成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四、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教学学时数:1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国内外力学发展史及概况,并对其发展与展望作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教学难点: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主要教学内容 1、工程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2、力学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应用中的作用与地位 3、国内外力学发展与展望简介 四、考核点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工程力学实验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一、实验技术标准 实验标准:针对给定试验对试验对象、设备、条件、方法、技术等各个环节给予具体规定的文件。一般由标准化组织制定。 二、试验方案 1、试验目的、内容,依据的标准或协议。 2、试样的要求(设计图、加工质量、数量)。 3、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标定。 4、试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试验出现异常时的预备方案和安全措施。 5、规划试验人员的配备、组织和协调。 6、试验经费预算和进度安排。 三、力学量及其测量设备 载荷测力仪、材料试验机 长度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显微镜) 变形引伸计 应变电测设备(应变计+应变仪) 四、试样 实验分为材料试样实验和实物模型实验 材料试样实验主要用于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取材方式应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 实物模型试验主要用于大型结构的设计(大坝、桥梁、核反应堆)等。模型应满足相似理论。 五、数值修约规则 一、修约的表达方式 指定修约位数的表示方法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保留两位小数。 指定修约间隔的表示方法 如:修约间隔为0.02。其含义是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且是0.02的整数倍。 四舍六入五考虑, 五后非零则进一, 五后皆零看奇偶, 五前为偶则舍去, 五前为奇则进一。 例1:将下列数据修约到三位有效数据例2:将数据12.75按0.5单位修约。 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原则:先修约后运算 1、加减法:修约时,应按各数中末位最高者修约。 例4:求21.01,7.341,0.786的和。解:应为21.01+7.34+0.79=29.14 2、乘除法:修约时,按各数中有效数字最少者修约。

例4:求21.01,7.34,0.786的积。解:应为 21.0×7.34×0.786=121 第三章 一、变形计的基本特征 标距:指测量所使用的长度。 灵敏度:指变形计对被测变形量的感应能力,是读数与被测量值的商 。(也称为放大倍数) 量程:指被测量值的上、下限之差。 精确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用示值误差、示值变动性和示值进回程差衡量。 二、应变及其测量 1、线应变定义 若线段Δx 的变形为Δu ,则线段Dx 的平均线应变 x u x ??=ε 一点的线应变 x u x x ??=ε→?0lim 三、电阻应变计的构造 基 底—将敏感栅定位并保证敏感栅与构件之间的绝缘电阻 敏感栅—将被测构件表面应变转换成电阻变化输出 覆盖层—保护敏感栅 粘结剂—将敏感栅固结在基底和覆盖层之间 引出线—连接敏感栅与测量导线 Ks ——称为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 )21(ν++ερρ=ε=d R dR K S 在一定范围内,对特定材料和加工方法,电阻变化率与其应变之间成线性关系(如康铜等)。 四、理想的敏感栅材料特性 1、灵敏系数Ks 大,且在较大范围内保持不变。 2、电阻率高。 3、电阻温度系数小且稳定。 4、弹性极限高于被测构件弹性极限。 5、易于加工成丝或箔。 五、按敏感栅材料分类 : 康铜(Ni45%Cu55%) ——KS 高且稳定,电阻率r 高,电阻温度系数小,弹性好,加工性能好。常用于中、常温 静载及大应变测量。 镍铬合金(Ni80%Cr20%) ——高,电阻温度系数也大,疲劳寿命高。适宜动态应变测量和制作小栅长应变计。 卡玛合金(Ni74%Cr20%Al3%Fe3%)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B (答案) (2).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工程力学2》考试试卷(B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卷人审核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图1所示AB 杆两端受大小为F 的力的作用,则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大小为( A 。 A .F B .F /2 C .0 D .2F 2.圆轴在扭转变形时,其截面上只受 ( C 。图1 A .正压力 B .扭曲应力 C .切应力 D .弯矩 3.当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只有力偶作用时,梁将产生 ( C 。 A .平面弯曲 B .一般弯曲

C .纯弯曲 D.横力弯曲 4.当梁上的载荷只有集中力时,弯矩图为( C 。 A.水平直线 B .曲线 C .斜直线 D.抛物线 5.若矩形截面梁的高度h 和宽度b 分别增大一倍,其抗弯截面系数将增大 ( C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6.校核图2所示结构中铆钉的剪切强度, 剪切面积是( A 。 A .πd 2/4 B .dt C .2dt D .πd 2 图2

7、石料在单向缩时会沿压力作用方向的纵截面裂开, 这与第强度理论的论述基本一致。( B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8、杆的长度系数与杆端约束情况有关,图3中杆端约束的长度系数是( B A .0.5 B .0.7 C .1 D .2 9.塑性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构件内最大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静载荷作用下的时,构件发生的断裂破坏现象,称为疲劳破坏。( C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极限 D .强度极限 图3

10、对于单元体内任意两个截面m 、n 设在应力圆上对应的点为M 、N ,若截面m 逆时针转到截面n 的角度为β则在应力圆上从点M 逆时针到点N 所成的圆弧角为 ( C A . β.50 B .β C .β2 D .β4 第1页(共 6 页 ------------------------------------------------------------------------------------------------------------------------ ------------------------------------------------------------ -密-----------------封----------------线------------------- 内-------------------不---------------------要 -----------------------答-----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强度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应力正负的规定是:当应力为压应力时为正。 ( ×

西南交通大学历年工程力学期末考试试卷

西南交通大学2008-2009 学年第(1)学期考试试卷B 课程代码6321600 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成绩 得分 阅卷教师签字: 一. 填空题(共30分) 1.平面汇交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为 2 个,平行力系的最多平衡方程数为 2 个,一般力系的最多平衡方程数为 3 个;解决超静定问题的三类方程是 物理方程 、 平衡方程 、 几何方程 。(6分) 2.在 物质均匀 条件下,物体的重心和形心是重合的。确定物体重心的主要方法至少包括三种 积分 、 悬挂 和 称重或组合 。(4分) 3.求解平面弯曲梁的强度问题,要重点考虑危险截面的平面应力状态。在危险截面,可能截面内力 弯矩 最大,导致正应力最大,正应力最大处,切应力等于 零 ; 也可能截面内力 剪力 最大,导致切应力最大,切应力最大处,正应力等于 零 。作出危险截面上各代表点的应力单元,计算得到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切应力,最后通过与 许用 应力比较,确定弯曲梁是否安全。(5) 4.某点的应力状态如右图所示,该点沿y 方向的线应变εy = (σx -νσy )/E 。(3分) 5.右下图(a)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2 ,(b)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1 。(2分) 6.描述平面单元应力状态{σx ,σy ,τxy }的摩尔圆心坐标为 (σx +σy ),已知主应力σ1和σ3,则相应摩尔圆的半径为 (σ1-σ3)/2 。(3分) 7.两个边长均为a 的同平面正方形截面,中心相距为4a 并对称于z 轴,则两矩形截面的轴惯性矩I z = 7a 4/3 。(5分) 8.有如图所示的外伸梁,受载弯曲后,AB 和BC 均发生挠曲,且AB 段截面为矩形,BC 段为正方形,则在B 点处满足的边界条件是应为 w B =0 和 θAB =θBC 。(2分)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σx σy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102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64/4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 开课部门:防灾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地位: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内容以在简单构件受力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因此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总的要求是了解计算简图的意义,对一般的杆件结构能选择计算简图;掌握力的基本性质,力系的合成、平衡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了解几种典型结构的受力特性,能熟悉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后续课:建筑结构,土力学 工程力学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升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其需要的前续知识并不多,只需要掌握常见的数学积分方法和大学物理经典力学知识;学习工程力学可以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汇成一体,形成工程力学的新体系,是学生今后研究结构及构件受力和承载能力问题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内容 (1)了解工程力学的任务(重点),荷载的分类 (2)熟悉各种常见的约束性质,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3)理解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强度、刚度、稳定性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难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结构荷载分类,约束形式及简化 (2)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基本概念,基本假定 第1章静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静力学基本概念 (2)静力学基本公理 (3)工程常见约束类型、约束及其反力、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4)物体受力分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及其受力图的画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题思路3、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计算力的投影,掌握各种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第2章平面基本力系 1、教学内容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平面力对点的矩 (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体系合成与投影定理 难点:力矩合成与平衡定理 3、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主矢和主矩,用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1、教学内容 (1)力向一点平移 (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完整版)工程力学试题库(学生用)

工程力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刚度指构件( )的能力。 A. 抵抗运动 B. 抵抗破坏 C. 抵抗变质 D. 抵抗变形 2、决定力对物体作用效果的三要素不包括(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单位 D. 力的作用点 3、力矩是力的大小与( )的乘积。 A.距离 B.长度 C.力臂 D.力偶臂 4、题4图所示AB 杆的B 端受大小为F 的力作用,则杆内截面上的内力大小为( )。 A 、F B 、F/2 C 、0 D 、不能确定 5、如题5图所示,重物G 置于水平地面上,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为f ,在物体上施加一力F 则最大静摩擦力最大的图是( B )。 (C) (B)(A) 题4图 题5图 6、材料破坏时的应力,称为( )。 A. 比例极限 B. 极限应力 C. 屈服极限 D. 强度极限 7、脆性材料拉伸时不会出现( )。 A. 伸长 B. 弹性变形 C. 断裂 D. 屈服现象 8、杆件被拉伸时,轴力的符号规定为正,称为( )。 A.切应力 B. 正应力 C. 拉力 D. 压力 9、下列不是应力单位的是( )。 A. Pa B. MPa C. N/m 2 D. N/m 3 10、构件承载能力的大小主要由( )方面来衡量。

A. 足够的强度 B. 足够的刚度 C. 足够的稳定性 D. 以上三项都是 11、关于力偶性质的下列说法中,表达有错误的是()。 A.力偶无合力 B.力偶对其作用面上任意点之矩均相等,与矩心位置无关 C.若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动方向不变,可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作用效果不变 D.改变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将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12、无论实际挤压面为何种形状,构件的计算挤压面皆应视为() A.圆柱面 B.原有形状 C.平面 D.圆平面 13、静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在材料力学中()。 A.仍然适用 B.已不适用。 14、梁剪切弯曲时,其横截面上()。A A.只有正应力,无剪应力 B. 只有剪应力,无正应力 C. 既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 D. 既无正应力,也无剪应力 15、力的可传性原理只适用于()。 A.刚体 B. 变形体 C、刚体和变形体 16、力和物体的关系是()。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一般情况下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可以脱离物体 17、力矩不为零的条件是()。 A、作用力不为零 B、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矩心 C、作用力和力臂均不为零 18、有A,B两杆,其材料、横截面积及所受的轴力相同,而L A=2 L B,则ΔL A和ΔL B 的关系是() A 、ΔL A=ΔL B B、ΔL A=2ΔL B C、ΔL A=(1/2)ΔL B 19、为使材料有一定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的取值应()。 A 、=1 B、>1 C、<1 20、梁弯曲时的最大正应力在()。

工程力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 一. 一. 选择题(共10分) 1.(5分) 两根细长杆,直径、约束均相同,但材料不同,且E 1=2E 2则两杆临界应力的关系有四种答案: (A)(cr )1=(cr )2; (B)(cr )1=2(cr )2; (C)( cr )1=( cr )2/2; (D)( cr )1=3(cr )2。 正确答案是 。 2.(5分) 已知平面图形的形心为C ,面积为A ,对z 轴的惯性矩为I z ,则图形对z 1轴的惯性矩有四种答案: (A)I z +b 2A ; (B)I z +(a+b)2A ; (C)I z +(a 2-b 2)A ; (D)I z +(b 2-a 2)A 。 正确答案是 。 z z C z 1 a b C 二. 填空题(共10分) 1.(5分)

铆接头的连接板厚度t=d ,则铆钉剪应力 = ,挤压应力 bs = 。 P/2 t t t d P P/2 2.(5分) 试根据载荷及支座情况,写出由积分法求解时,积分常数的数目及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 积分常数 个, 支承条件 。 A B C D P 2l l l 三.(15分) 图示结构中,①、②、③三杆材料相同,截面相同,弹性模量均为E ,杆的截面面积为A ,杆的长度如图示。横杆CD 为刚体,载荷P 作用位置如图示。求①、②、③杆所受的轴力。

C D

四.(15分) 实心轴与空心轴通过牙嵌离合器相连接,已知轴的转速n=100r/min ,传递的功率N=10KW ,[ ]=80MPa 。试确定实心轴的直径d 和空心轴的内外直径d 1和D 1。已 知=d 1/D 1=0.6。 d 1 D 1d

工程力学期末试卷

试卷代码: 5200351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工程力学基础 考试试题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1年12月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合分人 分 数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择 1.二力平衡公理适用于( )。 a .刚体; b .非刚体; c .变形体; d .固体。 2.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 )。a .刚体的质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b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c .刚体的质量,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d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当力F 沿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x 、y 方向分解为F x 、F y 时两个分力与力F 此 两轴上的投影关系是( )。a .大小分别相等,都是代数量; b .大小分别不相等,都是矢量; c .大小分别相等,力的投影是代数量,分力是矢量; d .大小分别不相等,力的投影是矢量,分力是代数量。 设技术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技术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

4.若平面汇交力系中的各力在任意两个互相不平行的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则此平面汇交力系一定处于()。 a.平衡状态;b.不平衡状态;c.暂时平衡状态;d.相对平衡状态。Array 5.力F对O点之矩和力偶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它们与矩心位置的关系是()。 a.都与矩心位置有关; b.都与矩心位置无关; c.力F对O点之矩与矩心位置有关;力偶对于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与矩心 位置无关; d.以上都不正确。 6.设一平面任意力系向某一点O简化得到一合力;如另选适当的点为简化中心O’,力系向该简化中心简化得到()。 a.一力偶;b.一合力;c.一合力和一力偶;d.平衡;e.以上都不正确。 7.在一条绳索中间挂一很小的重物,两手握紧绳索两端往两边拉,若不计绳索的 自重和不考虑绳索的拉断,在水平方向能将绳索拉成()。 a.水平;b.直线;c.不可能拉成直线;d.以上都不正确。 8.若已知力偶(F1,F1’)与力偶(F2,F2’)中的力F1=F2=200N,则此二力偶的矩( )。 a.相等;b,不相等;c.可能相等;d.以上都不正确。 9.若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时,此力系的合力为零。若平面平行力系的合力为零,则 此力系一定()。 a.平衡;b.相对平衡;c.暂时平衡;d.不平衡;e.不一定平衡。 10.只要平面力系的合力为零时,它就平衡。此平面力系是()。 a.共线力系;b.汇交力系;c.力偶系;d.平面平行力系;e,平面任意 力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