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还乡
浙江省湖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艺术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浙江省湖州市高职单招2021-2022学年艺术概论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苏、黄、米、蔡“四大家”是我国()代的著名书法家。
A.汉B.晋C.唐D.宋2.享誉世界的卢浮宫是___________的艺术博物馆。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3.接受者由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特征指的是()。
A.意蕴期待B.文体期待C.意象期待D.意识期待4.《历代帝王图》是我国_____朝的绘画作品。
A.唐B.宋C.明D.元5. 中国电影艺术的诞生标志是______的问世。
A.《难夫难妻》B.《故都春梦》C.《狂流》D.《风云儿女》6. 赵飞燕是______朝著名舞蹈家。
()A.汉B.唐C.宋D.元7.贺拉斯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A.《诗品》B.《诗学》C.《诗艺》D.《美学》8.梅特林克的《青鸟》、《不速之客》等作品是()戏剧的典型之作。
A.荒诞派B.象征派C.写实派D.印象派9.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从题材内容来看属于()A.史诗剧B.童话剧C.社会问题剧D.宗教剧10. 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品《塔希提的妇女》的作者是()A.塞尚B.高更C.德拉克洛瓦D.米勒11. 《秃头歌女》是___________戏剧的代表性剧作之一。
()A.荒诞派B.意识流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12. 鲁迅在《______》中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A.故乡B.祝福C.药D.孔乙己13.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______的不朽杰作。
A.伦勃朗B.米开朗基罗C.达·芬奇D.拉斐尔14. 17、18世纪,欧洲绘画进一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其中______的《战舰归航》是当时的代表作之一。
()A.鲁本斯B.伦勃朗C.透纳D.复尔丹15. 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作品的()A.传播主体B.传播媒介C.艺术信息D.传播受众16.“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的著名论断出自()。
考研艺术学概论:综合艺术核心知识

综合艺术考点概述:一级考点:1、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2、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3、精品赏析:《哈姆雷特》;《老妇还乡》;《雷雨》;《窦娥冤》;《一江春水向东流》;《卧虎藏龙》;《罗生门》;《现代启示录》第八章:综合艺术(1)含义: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
(2)美学特征:①综合性,各种艺术元素一旦进入综合艺术之后,就具有自己崭新的意义,产生出一种新的特质。
②文学性,优秀的剧本常常是作品成功的前提;③表演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表演性具有极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一级考点:1、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1)含义: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的一门综合艺术。
(2)分类:按作品容量大小、题材、样式类型分类。
(3)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
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4)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黑格尔: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又因每一方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悲剧性冲突。
(5)悲剧类型:①古希腊出现的“命运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②中世纪末出现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③19世纪的近代社会的“社会悲剧”,小仲马《茶花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④现当代的悲喜剧作品。
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
(6)特征:戏剧性,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
剧场性,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质的要素自然是演员。
戏剧的中心应当是演员的表演艺术。
1、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1)含义: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生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生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26课《西门豹治邺》的生字有:豹、魏、派、娶、媳、妇、淹、硬、逼、浮、汗、徒、饶。
1.豹bào
组词:豹论、豹子、豹纹、豹席、豹隐、豹胎、豹猫、豹饰、豹雾、豹皮。
2.魏wèi
组词:姚魏、元魏、阿魏、象魏、魏两、魏草、魏氏、魏珠、魏郑、魏党、魏丙
3.派pài
组词:派别、派人、派出、派遣、派兵、风派人物、中派主义。
4.娶qǔ
组词:完娶、议娶、元娶、赘娶、继娶、婚娶、丧娶、
娶亲、妻娶、内娶、嫁娶、明媒正娶。
5.媳xí
组词:媳妇、儿媳、婆媳、弟媳、童养媳。
6.妇fù
组词:樵妇、老妇、纳妇、妇人、老弱妇孺、老妇还乡、妇道人家、夫唱妇随。
7.淹yān
组词:淹埋、淹没、淹留、淹博、淹中、淹笃、淹系、淹采、淹尖、淹袭。
8.硬yìng
组词:坚硬、僵硬、硬币、硬腭、硬挣、死硬、欺软怕硬、生拉硬扯。
9.逼bī
组词:逼迫、逼使、逼问、逼债、咄咄逼人、官逼民反、兵不逼好。
10.浮fú
组词:浮力、浮动、飘浮、上浮、浮躁、浮藻、浮华、浮沉、浮夸、浮萍。
11.汗hàn
组词:出汗、汗颜、虚汗、汗血、汗血功劳、汗流浃背、捏一把汗、汗如雨下、汗牛充栋。
12.徒tú
组词:徒步、酒徒、徒劳、徒弟、匪徒、学徒、司徒、徒长、徒然。
13.饶ráo
组词:丰饶、讨饶、饶头、告饶、饶命、白饶、宽饶、纷饶。
浅析戏剧情境r与人物动作之关系r——以迪伦马特 《老妇还乡》 为例

浅析戏剧情境r与人物动作之关系r——以迪伦马特《老妇还乡》为例李子佳【期刊名称】《戏剧丛刊》【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3页(P11-13)【作者】李子佳【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一部戏剧作品诞生后,必定要经过空间的传播与时间的延续,在众多艺术作品中突破重重考验,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又一代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瑞典戏剧大师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老妇还乡》,近年来被多次移植、改编,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之上,虽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云,魅力仍然不减。
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另类复仇故事,一个年过六旬且富可敌国的老妇人克莱尔,突然驾临穷困潦倒的家乡,以巨款资助家乡为条件,换取负心汉伊尔性命,最终伊尔被乡亲们逼死,老妇人得以报仇。
以复仇为母题的故事在戏剧史上屡见不鲜,但《老妇还乡》的精彩之处在于,迪伦马特对于剧中情境的独特设计,颇具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以《老妇还乡》为例,分析戏剧情境与人物动作的关系。
一、戏剧情境是人物动作的本源所谓“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集体条件”①。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情境先天存在于戏剧艺术之中,但在戏剧诞生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戏剧情境并没有引起戏剧理论家们重视。
直到十八世纪,狄德罗首次才提出“戏剧情境”这一概念。
我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谭霈生先生认为情境是戏剧的本质,人物性格的塑造及人物关系的构建均需在情境中完成,而产生戏剧冲突的必要动作均与前面两者密不可分。
戏剧情境包含了故事事件所发生的时代、背景、环境,以及一切与故事发展相关的补充信息,与现实生活一样,戏剧中人物的塑造应立足于情境,人物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情境来展现。
谭霈生先生说:“戏剧情境是促使戏剧冲突爆发、发展的契机,是使人物产生特有动作的条件。
”②人是动作发出的主体,人物自情境中诞生,因此人物动作源自于情境。
《老妇还乡》的戏剧情境在第一幕结束时已搭建完毕,构成情境的诸多因素都在暗中影响着剧中人物的性格及人物关系,进而影响人物在面临事件时的反应。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欲横流的世界]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欲横流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db0e08ebde80d4d8d05a4f42.png)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物欲横流的世界]在欧洲,迪伦马特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德语戏剧天才”。
《老妇还乡》是迪伦马特剧作风格和创作技巧体现的代表作。
在该剧中,迪伦马特以其特有的怪诞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看似荒诞实则发人深省的悲剧故事,一个类似于希腊悲剧《美狄亚》式的复仇故事:一个世界上最富有的老妇人克莱尔回到她的故乡居伦城,允诺为这个经济上濒临破产的城市和它的市民捐出十亿巨款,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求这个城市将当年抛弃她的旧情人伊尔处死。
居伦市民从一开始的坚定拒绝这一不人道的要求,到不自觉的意志动摇,再到积极行动阻挠伊尔出逃,最后发展到一场“集体性的谋杀”。
伴随着居伦人一步步走向谋杀的是这个小城经济上的崛起,最后克莱尔在以科技重新装备的崭新的火车站乘特快列车离开了这个小城。
老妇最后用金钱的魔力实现了她个人所要求的“正义”。
围绕这一事件,迪伦马特用深邃哲理、奇特幻想、绝妙象征和怪诞形象的创作笔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现象和剧中一个个人物在金钱的诱惑下慢慢地屈服的过程。
正是居伦城“高贵的传统”――仁爱、人道主义、传统价值观和良心等,使克莱尔讨回了自己的“公道”,从而也使丧失了“高贵的传统”的居伦城公民都变成了凶手。
《老妇还乡》中的人物都被金钱征服,心怀罪恶,从而拥有不可更改的共性。
老妇克莱尔是一个阴谋的策划者,她要为她的谋杀寻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她要借助于“公正”的法律来实现她复仇的目的,她要让全体居伦城的居民成为她的同谋,她也要让伊尔在没有任何精神声援的情况下孤独地死去。
伊尔在剧本开始的时候,是一个近乎小丑式的喜剧人物,在得知克莱尔带着大把的金钱回到居伦城时,他甚至还对克莱尔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想重修旧好以便大捞一把,想借他和克莱尔非同一般的关系做市长继承人,因此在克莱尔面前他竭力要表现旧情未了、含情脉脉,而在市长面前又以功臣自居,真是丑态百出。
但当生活的境遇发生逆转后,伊尔的精神内核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克莱尔的谋杀计划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在这场良心与金钱的较量中,他孤立无援,渐渐地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并从居伦城人中分裂出来,当他从最初的绝望、恐惧、懦弱中摆脱出来后,他终于能够勇敢地面对命运,愿意为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而承担起责任,最终战胜了自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艺术概论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50题)1.《威尼斯商人》是英国作家_____的作品。
A.乔叟B.莎士比亚C.艾略特D.维吉尔2. 主题被称作艺术作品的“______”。
A.精神B.灵魂C.风骨D.意蕴3.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从题材内容来看属于()A.史诗剧B.童话剧C.社会问题剧D.宗教剧4.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是()A.A.冼星海B.田汉C.聂耳D.刘炽5.9.《祝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小说家___。
( )A.老舍B.鲁迅C.萧红D.巴金6. 鲁迅说自己小说的形象“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说的是构思中的______方式。
A.意蕴的凝结B.整合C.移情D.变形7.《小二黑结婚》是我国文学史上( )代表作之一。
A.新月派B.山药蛋派C.鸳鸯蝴蝶派D.创造社的8. 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______。
A.喜剧B.命运悲剧C.性格悲剧D.社会悲剧9.《老人与海》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重要作品,它的作者是()。
A.狄更斯B.海明威C.欧·亨利D.契柯夫10.《老妇还乡》是一部()A.悲剧B.喜剧C.正剧D.悲喜剧11. 19世纪法国画家大卫的代表作是A.《马拉之死》B.《向日葵》C.《日出·印象》D.《夜巡》12. 画论上的“气韵生动”的提出者是()A.张彦远B.吴道子C.顾恺之D.谢赫13.不是审美效应主要的表现是( )A.共鸣B.超脱C.净化D.领悟14.莫奈的作品《青蛙塘》是______的典型之作。
( )A.A.荒诞派B.象征派C.写实派D.印象派15.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将《______》称为“占代的神品”。
A.命运之女神B.掷铁饼者C.维纳斯像D.大卫16.“三一律”是欧洲()戏剧的创作法则。
浅谈《老妇还乡》的戏剧创作

的 矛盾 。 ” 三条 主要 矛盾 构 建 起 了 《 老 妇还 乡 》 “ 整 一性 ” 可 忘 了 ,这 位夫 人也 有她 的 幽 默 , 因为 她 对 待 人 与 对 待可 买 的情 节 结 构 ,克 莱 尔 、伊 尔 、市 长 、校 长 、警察 、税 务 官 、 卖 的 商 品 一样 无 动 于衷 ,她 对 自己也 一 样 默 然 。 此外 她 还 有 甲 乙 丙 丁 等 居 伦 小 城 的 众 多 人 都 有 着 鲜 明 的 时 代 印 迹 的 角 种少 有 的 风 姿 ,一 种 凶 险 的魅 力 。” 作 者 对 于 克莱 尔这 个 色 ,他 们 的性 格 形 成 一 种 内 在 逻辑 ,以 漫 画 式 的夸 张交 织 在 人 物 内 心 的 把 握 技 巧 是娴 熟 的 ,她 来 自于 平 常 生 活 ,却有 着 起 形 成一 种 联 系 ,作 用 于 克 莱 尔 与伊 尔 的性 格 塑造 ,成 就 与 一般 女人 不一 样 的性 格 特 征 ,这 种 性 格 的 独 特性 是 深 处 于
学 》第三卷下的戏剧体诗 为基础 ,浅谈 《 老妇还 乡》的戏剧创作。
【 关键词 】 《 老妇还 乡》;美 学;戏剧创作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o 5 — 0 0 5 7 — 0 1
戏剧众论
郭永红 :浅谈 《 老妇还乡 》的戏剧创作
浅谈 《 老妇还 乡 》的戏剧创作
郭 永 红
( 上 海 戏剧 学院 上海 2 0 0 0 0 0)
【 摘 要 】《 老妇还 乡》是著名 的瑞 士德语 作家弗里德里希 ・ 迪伦马特在 1 9 5 6 年创作 的剧本 ,该剧将焦点对 准经济崩溃漩涡 中的居伦小城 ,亿பைடு நூலகம்富婆克莱尔打破 了小城 的窘境 ,却 同时带来 了诱惑与强权,我将 以黑格尔 《 美
探微迪伦马特笔下的怪诞形象

探微迪伦马特笔下的怪诞形象作者:林婧怡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14期摘要:迪伦马特的戏剧风格怪诞张扬、想象奇谲,尤其是他笔下看似荒谬喜感的人物却暗含着悲剧的精神内核。
本文针对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罗慕路斯大帝》和《物理学家》三部代表性戏剧进行分析,试从人物形象构建的角度探寻迪伦马特塑造的独特怪诞形象。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迪伦马特笔下怪诞形象的特点;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构建人物的方法,分别从人物形象的转变、主要人物与群像人物的关系、人物命运的最终走向三个方面探究人物塑造;第三部分分析受到存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迪伦马特通过人物传达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迪伦马特怪诞形象反传统英雄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4-0145-04迪伦马特被誉为“继布莱希特之后最重要的德语戏剧天才”,他的剧作是在荒诞、幽默中夹杂着悲悯的人生思考,在戏谑、颠覆中构筑巧妙的戏剧技法设计,形成了其独特的怪诞美学。
当前关于迪伦马特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怪诞戏剧风格的探究,鲜见对笔下人物怪诞形象塑造的深刻洞见,忽略了迪伦马特用浓重的笔墨赋予笔下人物区别于传统人物形象的巧妙设置。
迪伦马特将悲喜、荒诞、矛盾等复杂的形象融入到喜剧人物的生命中,塑造了独特的怪诞形象,并从这些人物中产生对人生哲学、命运悲剧的深刻体悟。
本文将探微迪伦马特对人物设置的独特巧思,分析其笔下“反传统”英雄形象的人物塑造方法,探寻人物怪诞形象的独特喜剧风格,及其背后的悲剧内涵和哲学思考。
一、何为怪诞形象迪伦马特笔下的人物是自我的英雄,他们与深处的世界格格不入,被众人当成异类。
从罗慕路斯到克莱尔,从伊尔再到莫比乌斯,主人公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形象特征,他们身份特别、行为反常,往往是众人的焦点,偏离了传统式的英雄人物形象。
但是随着戏剧情节的推动,他们看似荒诞不经的行动背后却是内心深处真性情的展现。
他们对于世界的冷酷、命运的无情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依然坚守自己的内心,在怪诞的行动下包裹着一颗赤子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老妇还乡》有感
——金钱和诱惑与人性的“斗争”
一、作品简介:
《老妇还乡》可以说是迪伦马特最有光彩的剧作之一。
创作于 1956 年。
剧本揭露了金钱万能的现象,在艺术上采用了作者擅长的“悲喜剧”手法,戏剧效果强烈。
轰动了世界各国的剧坛,奠定了作者在当代戏剧史上的地位。
在世界许多国家上演,并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形式,受到广大观众喜爱。
剧本的构思仿照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著名悲剧《美狄亚》,写了一个女性复仇的故事。
但是在本剧中的复仇者是一个利用金钱来杀人的复仇狂。
本剧通过他的复仇故事,提出了金钱与道德的关系这样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
复仇者固然凶残,而居伦人的所谓“人道”和法律的面纱在金钱利诱面前被撕得粉碎,暴露出虚伪的本质。
在剧中,罪衍、复仇、赎罪、审判等古朴的问题,加上居末的合唱,使人想起古希腊的悲剧,然而,他又同漫画式的夸张、尖刻的讽刺、滑稽的场面等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出别具特色的悲喜剧。
二、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是瑞士戏剧家。
生于伯尔尼一个牧师家庭,大学时读过神学,哲学和文学。
曾任苏黎世《世界周刊》评论员。
一九五二年后从事文学创作。
主要成就为戏剧,如《罗慕路斯大帝》、《天使来到巴比伦》、《物理学家》、《老妇还乡》、《流星》,其他还有社会犯罪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抛锚》、《诺言》,戏剧评论《戏剧问题》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等。
三、我的感悟:
金钱的驱使让一个女人深深受伤,从此便在她心里埋藏下了刻骨铭心的恨,而就是这个在心底几十年的仇恨,在几十年后,引发了一场真正的人道与金钱欲望的真正较量,但人道较量中却输得如此彻底。
本剧中到处都充满着金钱对人道的赤裸裸的讽刺。
揭开《老妇还乡》的面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剧中人相互残杀的惨景,而造成所有这一切的正是金钱。
为了娶有钱的女店主,伊尔买通伪证抛弃了怀孕的情人,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尸体为居伦城换来了10亿捐赠;是金钱使克莱尔沦为妓女,又是金钱使她主宰世界复仇成功,然而克莱尔的最后胜利并不意味着她重新获得了幸福,对她来说被金钱扼杀的纯真爱情再也不能起死复生;人类的道德和良心非但无力抵御金钱的诱惑,它们反而成为居伦城众生杀人害命的借口,居伦的繁荣所昭示于我们的,是人道在金钱面前的彻底失败。
四、在观看这个剧目的过程中,很触动我的几个细节
1、克莱尔好像是一位执掌命运的女神,她让人想起了希腊复仇的女神。
相比于美狄亚,他们最初都是金钱权利的受害者,多舛的命运塑造了他们后来的冷血去无情,没有了人性的行尸走肉,没有了感情的如同死神一般的心灵,让他们的命运充满了更多的悲剧色彩,而他们带给他人的除了绝望与人性的泯灭似乎没有什么更有价值的东西了。
美狄亚是权力的受害者,但她本身并无权力而言,以恶毒的下毒方式和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的报仇手段出乎人的意料,虽然可被理解,但实在不能接受。
金钱与权力对于美狄亚来讲,是一种刻骨的伤害和仇恨,人性被这种仇恨洗劫一空,是灵魂的悲哀。
而克莱尔比美狄亚更富有,最初间接受害于金钱,最后又以金钱进行了赤裸裸的报复,用财富与物欲向人性发出挑战,而在这种挑战面前,人性早已不堪一击。
克莱尔由当初单纯的少女,沦为妓女,后来嫁给富人,最后带着金钱与仇恨重回故乡,了结一切。
四十年后返乡的富婆为自己丧心病狂的复仇一掷千金,而镇上的人们也被巨大的钱欲剥离了原本的外壳,善的最终堕落,恶的在死亡中得到净化。
2、克莱尔的假肢。
实际上这样的细节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折射出的感受却真实无比:要么纯真而穷困,要么有钱却凶狠。
善良是钱权的天敌。
当伊尔拍打克莱尔的假肢而疼痛的时候,是可笑的,但是又蕴含多少悲哀啊。
这也许就是现代悲喜剧。
让人哭笑不得。
那个妇人还是人吗?她的心是冷的,血是冷的,肢体是假的。
但是作者又冷冷地向观众陈述:但是她很有钱。
有钱能遮百丑。
在如今我们未能这个社会,金钱物质的诱惑力真的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多少人沦陷其中最终迷失自己,走向不归路。
为了追求金钱权力,你会付出很多东西:健康、良心、三大感情……而换来金钱之后的你,还会有快乐吗?发泄、报复也许真的会成为你生活的中心。
这样的人,无疑是可悲的。
这也是在前面我很讨厌克莱尔,后来却转为同情的原因。
她失去了真正纯真的爱情,而如今却也成为了金钱权利仇恨的傀儡。
3、当我听到牧师说:“伊尔,你快跑吧,我们太脆弱了。
”的时候,真的从心底掠过一丝绝望,然后是深深的难过。
因为那一刻我深深了解到,这里面没有好人。
是啊,在物欲面前我们都太脆弱了,人类的单个心灵和共同心灵在金钱、权力和诱惑等压力之下,到底有多大的承受能力。
谁能告诉我?说实话,其实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能够完全屏蔽掉外来的物欲诱惑,而这一切都源于何处呢?是我们可悲的价值观和社会大环境吗?还是人类贪念的本性?至少现在我还没有答案,这也许也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