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中的基本图形、辅助线做法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常考题型解析

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常考题型解析

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大全及常考题型解析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及常考题型解析第一部分常见辅助线做法等腰三角形:1.作底边上的高,构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作一腰上的高; 3.过底边的一个端点作底边的垂线,与另一腰的延长线相交,构成直角三角形。

梯形1.垂直于平行边2.垂直于下底,延长上底作一腰的平行线3.平行于两条斜边4.作两条垂直于下底的垂线5.延长两条斜边做成一个三角形菱形1.连接两对角2.做高平行四边形1.垂直于平行边2.作对角线——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3.做高——形内形外都要注意矩形1.对角线2.作垂线很简单。

无论什么题目,第一位应该考虑到题目要求,比如AB=AC+BD....这类的就是想办法作出另一条AB等长的线段,再证全等说明AC+BD=另一条AB,就好了。

还有一些关于平方的考虑勾股,A字形等。

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垂线段相等)。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解几何题时如何画辅助线①见中点引中位线,见中线延长一倍在几何题中,如果给出中点或中线,可以考虑过中点作中位线或把中线延长一倍来解决相关问题。

②在比例线段证明中,常作平行线。

③对于梯形问题,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1、过上底的两端点向下底作垂线2、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3、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4、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5、过上底一端点和一腰中点的直线与下底的延长线相交6、作梯形的中位线7、延长两腰使之相交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七年级数学下册 2.3 平行线的性质 几何中常用工具—辅助线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2.3 平行线的性质 几何中常用工具—辅助线素材 (新版)北师大版

几何中常用工具——辅助线当遇到的几何问题直接解决比较困难时可通过对图形添加辅助线来解决.例1 如图1,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分析:由已知条件无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需构造应用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条件.因此,过E作EF∥AB,则∠BEF=∠B,由已知可得∠FED=∠D,则CD∥EF,即可得AB∥CD.解:AB∥CD,理由如下:过E作EF∥AB,所以∠BEF=∠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ED=∠BEF+∠FED =∠B+∠D,所以∠FED=∠D.所以C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B∥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跟踪训练1 如图2,AB∥CD,则∠B+∠E+∠D=_______.例2 (1)如图3,AB∥CD,EO和FO交于点O.试猜想∠1、∠2、∠3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4,直线l1∥l2,AB⊥l1,垂足为O,BC与l2相交于点E,若∠1=30°,则∠B=_______;(3)如图5,AB∥CD,图中∠1,∠2,∠3,…,∠2n-1,∠2n之间有什么关系?分析:(1)由于条件中已给出两直线平行,但OE、OF并不是它们的截线,不构成“三线八角”.(2)由(1)即可求得.(3)由(1)当然会想到过每一个折点作平行线来解决.解:(1)∠2=∠1+∠3.理由:如图6,过点O作MN∥AB.因为AB∥CD,所以MN∥AB∥CD,所以∠1=∠E ON,∠3=∠NOF.所以∠1+∠3=∠E ON+∠NOF=∠EOF,即∠2=∠1+∠3;(2)由(1)中的结论有:∠B=90°+30°=120°;(3)∠1+∠3+…+∠2n-1=∠2+∠4+…+∠2n,理由:如图7,作EF∥AB,则∠1=∠α.作GH∥EF,则∠θ=∠β.因为AB∥CD,所以CD∥EF∥GH,因此∠γ=∠4,所以∠1+∠θ+∠γ=∠α+∠β+∠4,即∠1+∠3=∠2+∠4.由此可推出∠1+∠3+…+∠2n-1=∠2+∠4+…+∠2n.跟踪训练2 阅读:如图8,CE∥AB,所以∠1=∠A,∠2=∠B,所以∠ACD=∠1+∠2=∠A+∠B,这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请用这个结论,在图9的四边形ABCD内引一条和边平行的直线,求∠A+∠B+∠C+∠D的度数.答案1.360°2.作图方法不唯一,合理即可;∠A+∠B+∠C+∠D=360°。

平行线判定的辅助线做法.wps

平行线判定的辅助线做法.wps

【知识要点】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直线.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经典例题】例1、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EG 平分BEF ∠,若︒=∠721,则=∠2 度.例2、已知:如图直线MN 的同侧有三个点A 、B 、C ,且AB ∥BC MN ,∥MN , 求证: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例3、如图所示,已知AB ∥EF ,求证:∠BCF=∠B+∠F例4、如图,AB ∥CD ,若=∠︒=∠︒=∠BEC DCE ABE 则,35,1202 F3 1 A B C D E G1 2 34 A C B M NEA BCD E F1 22 1 A B E FCD例5、如图,已知AB ∥CD ,∠B=140°,∠D=150°,求∠E 的度数例6、问题1 如图1-24所示.∠A 1+∠A 2=∠B 1,问AA 1与BA 2是否平行?问题2 如图1-25所示.若∠A 1+∠A 2+…+∠A n =∠B 1+∠B 2+…+∠B n-1,问AA 1与BA n 是否 平行?例7、如图1-26所示.AE ∥BD ,∠1=3∠2,∠2=25°,ABC DE F例8、(1)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2)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只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定理)链接竞赛1、平面上n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3条或3条以上直线共点,有多少个不同交点?2、例7.6个不同的点,其中只有3点在同一条直线上,2点确定一条直线,问能确定多少条直线?3、10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将平面分成多少块不同的区域?n条直线呢?4、平面上6条直线两两相交,求证所成得的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小于31°5、平面上n 条直线两两相交,求证所成得的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大于n180【理由填写】1.(1)∵AB ∥CD (已知) (如图1所示)∴=∠D ( ) =∠DCE ( ) +∠DCB =︒180( ) (2)∵BC ∥ (已知)(如图2所示)∴3∠= ( ) (3)∵AB ∥ (已知)(如图2所示)∴B ∠= ( )A B E D C图1F 图22.∵AB ∥DE (已知)(如图3所示)∴∠=∠1 ( ) ∵AE ∥DC (已知)∴∠=∠2 ( ) ∴21∠=∠3.如图4,填空:①∵∠1=∠C ,(已知)∴ED ∥______.( ) ②∵∠2=∠BED ,(已知)∴DF ∥______.( ) ③∵∠2+∠AFD=180°,(已知)∴_______∥_______.( ) ④∵∠3=∠B ,(已知) ∴____________.( )⑤∵∠DFC=∠_______,(已知) ∴ED ∥AC .( )4.给下列证明过程填写理由.已知:如图5所示,AB ⊥BC 于B ,CD ⊥BC 于C ,∠1=∠2,求证:BE ∥CF .证明:∵AB ⊥BC 于B ,CD ⊥BC 于C,( )∴∠1+∠3=90°,∠2+∠4=90°( )∴∠1与∠3互余,∠2与∠4互余.( ) 又∵∠1=∠2,( )∴_______=_______.( )∴BE ∥CF .( )【大展身手】平行线的判定一、填空1.如图1,若∠A=∠3,则 ∥ ; 若∠2=∠E ,则 ∥ ;若∠ +∠ = 180°,则 ∥ .2.若a ⊥c ,b ⊥c ,则a b .3.如图2,写出一个能判定直线a ∥b 的条件: . 4.在四边形ABCD 中,∠A +∠B = 180°,则 ∥ ( ). 5.如图3,若∠1 +∠2 = 180°,则 ∥ 。

初中数学常用辅助线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辅助线大全

初中数学常用辅助线大全初中数学中,辅助线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可以转化问题,使其更容易解决。

以下是初中数学中常用的辅助线做法:1. 中点连接线:如果一条线段被另一条线段平分,则可以作出中点连接线。

中点连接线将原图形分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两部分。

2. 平行线:通过作平行线,可以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转化为简单的、易于处理的图形。

平行线有助于证明角度相等、线段相等和全等三角形。

3. 延长线:在需要证明某一直线或线段等于另一条直线或线段时,可以通过延长线的方式将问题简化。

4. 垂线:在证明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线段长度等问题时,经常需要作垂线。

垂足将线段分为两段相等的部分,有助于证明和计算。

5. 角平分线:角平分线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有助于证明角度相等和线段长度相等。

6. 构造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通过构造新的图形来解决问题。

例如,构造一个与原图形相似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7. 截长补短法:当需要证明某一直线或线段等于两条其他直线或线段的和时,可以通过截长或补短的方式来证明。

8. 辅助圆:在证明与圆相关的问题时,有时需要作辅助圆。

通过辅助圆,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与圆相关的定理和性质。

除了以上常用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图形的辅助线做法。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可以通过作底边上的高或中线来证明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通过作斜边上的中线来证明性质。

为了更好地掌握辅助线的做法,学生需要多做练习题,积累经验并熟悉各种题型。

同时,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发现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便能够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线并不是随意添加的,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推理。

添加的辅助线必须与原图形有清晰的关系,不能凭空创造。

同时,要注意证明过程中每一步的逻辑严密性,确保证明过程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中的辅助线做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通过熟练掌握各种辅助线的做法,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提高数学成绩。

平行四边形中的辅助线

平行四边形中的辅助线

平行四边形中辅助线问题知识点一: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辅助线作法第一类:连结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F E ,在对角线AC 上,且CF AE =,请你以F 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第二类:平移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梯形。

例2如右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如果12=AC ,10=BD ,m AB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111<<mB 222<<mC 1210<<mD 65<<m第三类:过一边两端点作对边的垂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问题。

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222222DA CD BC AB BD AC +++=+第四类:延长一边中点与顶点连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例4: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F E ,分别是CD 、DA 的中点,BE 与CF 交于P 点,求证:AB AP =证明:第五类:延长一边上一点与一顶点连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第六类:把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连结,构造三角形中位线例5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N AN =,BC BE 31=,NE 交BD 于F ,求BD BF :综上所述,平行四边形中常添加辅助线是:连对角线,平移对角线,延长一边中点与顶点连线等,这样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或特殊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图形,为证明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知识点二: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主要是连接菱形的对角线,借助菱形的判定定理或性质定定理解决问题.例7 如图,在△ABC 中,∠ACB=90°,∠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E 是AB 上一点,且AE=AC ,EF//BC 交AD 于点F ,求证:四边形CDEF 是菱形.分析:要证明四边形CDEF 是菱形,根据已知条件,本题有量种判定方法,一是证明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二是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根据AD 是∠BAC 的平分线,AE=AC ,可通过连接CE ,构造等腰三角形,借助三线合一证明AD 垂直CE.求AD 平分CE.例8 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E 为边AB 上一个定点,F 是AC 上一个动点,求证EF+BF 的最小值等于DE 长.分析:要证明EF+BF 的最小值是DE 的长,可以通过连结菱形的对角线BD ,借助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得到DF=BF ,然后结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问题.说明: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有关证明题或计算题作辅助线的不是很多,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方法有:(1)作菱形的高;(2)连结菱形的对角线.知识点三:与矩形有辅助线作法和矩形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两种:(1)计算型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证明或探索题,一般连结矩形的对角线借助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和矩形有关的试题的辅助线的作法较少.例9如图,已知矩形ABCD 内一点,PA=3,PB=4,PC=5.求 PD 的长.分析:要利用已知条件,因为矩形ABCD ,可过P 分别作两组对边的平行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说明:本题主要是借助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作平行线构造四个小矩形,然后根据对角线得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找到PD 与PA 、PB 、PC 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到PD 的长.知识点四:与正方形有关辅助线的作法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关正方形的试题较多.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有时需要作辅助线,作正方形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例10如图,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作BE//AC ,且AE=AC ,又CF//AE.求证:∠BCF=21∠AEB.分析:由BE//AC ,CF//AE ,AE=AC ,可知四边形AEFC 是菱形,作AH ⊥BE 于H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HBO 是正方形,从AH=OB=21AC ,可算出∠E=∠ACF=30°,∠BCF=15°.说明: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涉及正方形的性质,又涉及到菱形的性质.通过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构造正方形AHBO ,进一步得到菱形,借助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知识点五:与梯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和梯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是较多的.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1)作一腰的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和特殊三角形;(2)作梯形的高,构造矩形和直角三角形;(3)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4) 延长两腰构成三角形;(5)作两腰的平行线等.例11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B=AC ,∠BAC=90°,BD=BC ,BD 交AC 于点0.求证:CO=CD.分析:要证明CO=CD ,可证明∠COD=∠CDO ,由于已知∠BAC=90°,所以可通过作梯形高构造矩形,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说明:在证明线段相等时,一般利用等角对等边来证明,本题作梯形的高将梯形转化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例12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BC ,AC ⊥BD ,AD+BC=10,DE ⊥BC 于E.求DE 的长.分析: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可通过平移一条对角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说明:当有对角线或垂直成梯形时,常作梯形对角线的平行线,构造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来解决.知识点六:和中位线有关辅助线的作法例13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于BD交于点0,AC=BD,E、F分别是AB、CD 中点,EF分别交AC、BD于点H、G.求证:OG=OH.分析:欲证0G=OH,而OG、OH为同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又E、F分别是AB、CD 中点,所以可试想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决问题.说明:遇中点,常作中位线,借助中位线的性质解题.。

特殊平行四边形辅助线的添加技巧提升策略

特殊平行四边形辅助线的添加技巧提升策略

特殊平行四边形辅助线的添加技巧提升策略特殊四边形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在解决一些和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下面介绍一些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平行四边形是最常见的特殊四边形之一,它有许多可以利用性质,为了利用这些性质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构造平行四边形2.利用两组对边平行构造平行四边形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二.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主要是连接菱形的对角线,借助菱形的判定定理或性质定定理解决问题.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有关证明题或计算题作辅助线的不是很多,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方法有:(1)作菱形的高;(2)连结菱形的对角线.三、与矩形有辅助线作法和矩形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两种:(1)计算型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证明或探索题,一般连结矩形的对角线借助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和矩形有关的试题的辅助线的作法较少.四.与正方形有关辅助线的作法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关正方形的试题较多.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有时需要作辅助线,作正方形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一. 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平行四边形是最常见的特殊四边形之一,它有许多可以利用性质,为了利用这些性质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构造平行四边形例1 .如图1,已知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四边形OCDE 是平行四边形.求证:OE与AD互相平分.分析:因为四边形OCD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C//ED,OC=DE,又由O是AC的中点,得出AO//ED,AO=ED,则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问题得证.证明:连结AE、OD,因为是四边形OCD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C//DE,OC=DE,因为0是AC的中点,所以A0//ED,AO=ED,所以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与OE互相平分.说明:当已知条件中涉及到平行,且要求证的结论中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关,可试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2.利用两组对边平行构造平行四边形例2. 如图2,在△ABC中,E、F为AB上两点,AE=BF,ED//AC,FG//AC交BC分别为D,G.求证:ED+FG=AC.分析:要证明ED+FG=AC,因为DE//AC,可以经过点E作EH//CD交AC于H得平行四边形,得ED=HC,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证明FG=AH.证明:过点E作EH//BC,交AC于H,因为ED//AC,所以四边形CDE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D=HC,又FG//AC,EH//BC,所以∠AEH=∠B,∠A=∠BFG,又AE=BF,所以△AEH≌△FBG,所以AH=FG,所以FG+DE=AH+HC=AC.说明:当图形中涉及到一组对边平行时,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另一组对边平行,得到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例3 .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BF=AC.分析:要证明BF=AC,一种方法是将BF和AC变换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等量代换,寻找和BF、AC相等的相段代换.寻找相等的线段的方法一般是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延长AD到G,使DG=AD,连结BG,CG,因为BD=CD,所以四边形ABG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BG,AC//BG,所以∠1=∠4,因为AE=EF,所以∠1=∠2,又∠2=∠3,所以∠1=∠4,所以BF=BG=AC.说明:本题通过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是采用了平移法构造平行四边形.当已知中点或中线应思考这种方法.所以CE、DF互相垂直平分.所以四边形CDEF是菱形.例5.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为边AB上一个定点,F是AC上一个动点,求证EF+BF的最小值等于DE长.分析:要证明EF+BF的最小值是DE的长,可以通过连结菱形的对角线BD,借助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得到DF=BF,然后结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问题.证明:连结BD、DF.因为AC、BD是菱形的对角线,所以AC垂直BD且平分BD,所以BF=DF,所以EF+BF=EF+DF≥DE,当且仅当F运动到DE与AC的交点G处时,上式等号成立,所以EF+BF的最小值恰好等于DE的长.说明: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有关证明题或计算题作辅助线的不是很多,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方法有:(1)作菱形的高;(2)连结菱形的对角线.三、与矩形有辅助线作法和矩形有关的题型一般有两种:(1)计算型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证明或探索题,一般连结矩形的对角线借助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和矩形有关的试题的辅助线的作法较少.例6.如图,已知矩形ABCD内一点,PA=3,PB=4,PC=5.求PD的长.分析:要利用已知条件,因为矩形ABCD,可过P分别作两组对边的平行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解:过点P分别作两组对边的平行线EF、GH交AB于E,交CD于F,交BC 于点H,交AD于G.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PF2=CH2=PC2-PH2,DF2=AE2=AP2-EP2,PH2+PE2=BP2,所以PD2=PC2-PH2+AP2-EP2=PC2+AP2-PB2=52+32-42=18,所以PD=3说明:本题主要是借助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作平行线构造四个小矩形,然后根据对角线得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找到PD与PA、PB、PC 之间的关系,进而求到PD的长.四.与正方形有关辅助线的作法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关正方形的试题较多.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有时需要作辅助线,作正方形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的常用辅助线.例7.如图,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BE//AC,且AE=AC,又CF//AE.求证:∠BCF=∠AEB.分析:由BE//AC,CF//AE,AE=AC,可知四边形AEFC是菱形,作AH⊥BE 于H,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四边形AHBO是正方形,从AH=OB=AC,可算出∠E=∠ACF=30°,∠BCF=15°.证明:连接BD交AC于O,作AH⊥BE交BE于H.在正方形ABCD中,AC⊥BD,AO=BO,又BE//AC,AH⊥BE,所以BO⊥AC,所以四边形AOBH为正方形,所以AH=AO=AC,因为AE=AC,所以∠AEH=30°,因为BE//AC,AE//CF,所以ACFE是菱形,所以∠AEF=∠ACF=30°,因为AC是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ACB=45°,所以∠BCF=15°,所以∠BCF=∠AEB.说明: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涉及正方形的性质,又涉及到菱形的性质.通过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构造正方形AHBO,进一步得到菱形,借助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真题反馈:1. (2018•青岛)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点G为AD的中点,连接CG,CG的延长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FD.(1)求证:AB=AF;(2)若AG=AB,∠BCD=120°,判断四边形AC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 (2018•徐州)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论断:①OA=OC,②AB=CD,③∠BAD=∠DCB,④AD∥BC.请你从中选择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作为结论,完成下列各题:①构造一个真命题,画图并给出证明;②构造一个假命题,举反例加以说明.3. (2018•大庆)如图,在Rt△ABC中,∠ACB=9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CD,过E作EF∥DC交BC的延长线于F.(1)证明: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CDEF的周长是25cm,AC的长为5cm,求线段AB的长度.4. (2018•永州)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以线段AB为边向外作等边△ABD,点E是线段AB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线段AD于点F.(1)求证:四边形BCFD为平行四边形;(2)若AB=6,求平行四边形BCFD的面积.5. (2018•沈阳)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过点C作BD的平行线,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若CE=1,DE=2,ABCD的面积是.6. (2018•玉林)如图,在▱ABCD中,DC>AD,四个角的平分线AE,DE,BF,CF的交点分别是E,F,过点E,F分别作DC与AB间的垂线MM'与NN',在DC与AB上的垂足分别是M,N与M′,N′,连接EF.(1)求证:四边形EFNM是矩形;(2)已知:AE=4,DE=3,DC=9,求EF的长.7. (2018•广西)如图,在▱ABCD中,AE⊥BC,AF⊥CD,垂足分别为E,F,且BE=DF.(1)求证:▱ABCD是菱形;(2)若AB=5,AC=6,求▱ABCD的面积.8. (2018•扬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A,点F是AB的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四边形AEBD是菱形;(2)若DC=,tan∠DCB=3,求菱形AEBD的面积.9. (2018•乌鲁木齐)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90°,E是BC的中点,AD∥BC,AE∥DC,EF⊥CD于点F.(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AB=6,BC=10,求EF的长.10. (2018•盐城)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上有两点E、F满足BE=DF,连接AE、AF、CE、CF,如图所示.(1)求证:△ABE≌△ADF;(2)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1. (2018•遵义)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B、BC上(AE <BE),且∠EOF=90°,OE、DA的延长线交于点M,OF、AB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MN.(1)求证:OM=ON.(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OM的中点,求MN的长.12. (2018•湘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F=BE,AE与DF相交于点O.(1)求证:△DAF≌△ABE;(2)求∠AOD的度数.11。

北师大版2018-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含答案)

北师大版2018-2019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含答案)

解题技巧专题:平行线中作辅助线的方法◆类型一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1.如图,AB∥EF,CD⊥EF于点D.若∠ABC=40°,则∠BCD的度数为()A.140°B.130°C.120°D.11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度数为()A.20°B.30°C.40°D.70°3.如图,某城市的两座高楼顶部各装有一个射灯,当光柱相交在同一个平面时,∠1+∠2+∠3=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2017·枣庄中考)将一副三角板和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两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重合,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与纸条一边重合,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个顶点在纸条的另一边上,则∠1的度数是________.5.如图,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方法8】◆类型二含两个或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6.如图,AB∥CD,用含∠1,∠2,∠3的式子表示∠4,则∠4的值为()A.∠1+∠2-∠3 B.∠1+∠3-∠2C.180°+∠3-∠1-∠2 D.∠2+∠3-∠1-180°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________°.8.如图,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1+∠2=________;(2)如图②,∠1+∠2+∠3=________;(3)如图③,∠1+∠2+∠3+∠4=________;(4)如图④,试探究∠1+∠2+∠3+∠4+…+∠n=__________.9.(1)如图①,AB∥CD,则∠2+∠4与∠1+∠3+∠5有何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AB∥CD,试问∠2+∠4+∠6与∠1+∠3+∠5+∠7还有类似的数量关系吗?若有,请直接写出,并将它们推广到一般情况,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与解析1.B解析:过点C向右作CG∥AB,由题意可得AB∥EF∥CG,∴∠B=∠BCG,∠GCD=90°,则∠BCD =40°+90°=130°.故选B.2.B解析:如图,过点C作CF∥DE,则AB∥DE∥CF,∴∠BCF=∠ABC=70°,∠CDE+∠DCF=180°,∴∠DCF=180°-∠CDE=180°-140°=40°,∴∠BCD=∠BCF-∠DCF=70°-40°=30°.故选B.3.3604.15°解析:如图,过A点作AB∥a,∴∠1=∠2.∵a∥b,∴AB∥b,∴∠3=∠4=30°.∵∠2+∠3=45°,∴∠2=15°,∴∠1=15°.5.解:如图①,过点P作PF∥AB,则AB∥PF∥CD.∴∠P AB=∠APF,∠PCD=∠FPC,∴∠APC=∠APF +∠FPC=∠P AB+∠PCD;如图②,过点P作PF∥AB,则AB∥PF∥CD.∴∠P AB+∠APF=180°,∠PCD+∠FPC=180°,∴∠APC +∠P AB+∠PCD=360°;如图③,过点P作PF∥AB,则PF∥AB∥CD.∴∠FP A+∠P AB=180°,∠FP A+∠APC+∠PCD=180°,∴∠P AB=∠APC+∠PCD;如图④,过点P作PF∥AB,则PF∥AB∥CD.∴∠FP A=∠P AB,∠FP A+∠APC=∠PCD,∴∠P AB+∠APC =∠PCD.6.D解析:如图,过点E作EG∥AB,过点F作FH∥CD.∵AB∥CD,∴AB∥CD∥EG∥FH,∴∠1=∠AEG,∴∠GEF=∠2-∠1.∵EG∥FH,∴∠EFH=180°-∠GEF=180°-(∠2-∠1)=180°-∠2+∠1,∴∠CFH=∠3-∠EFH=∠3-(180°-∠2+∠1)=∠3+∠2-∠1-180°.∵FH∥CD,∴∠4=∠CFH=∠3+∠2-∠1-180°.故选D.7.140解析:如图,延长AE交l2于点B.∵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8.(1)180°(2)360°(3)540°(4)(n-1)·180°解析:(1)如图①,∵AB∥CD,∴∠1+∠2=180°;(2)如图②,过点E作直线EF平行于AB.∵AB∥CD,∴AB∥EF∥CD,∴∠1+∠AEF=180°,∠FEC+∠3=180°,∴∠1+∠2+∠3=360°.(3)过点E,F作EG,FH平行于AB.∵AB∥CD,∴AB∥EG∥FH∥CD,∴∠1+∠AEG=180°,∠GEF+∠EFH =180°,∠HFC+∠4=180°,∴∠1+∠2+∠3+∠4=540°.(4)根据上述规律,显然作(n-2)条辅助线,运用(n-1)次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n个角的和是(n-1)·180°.9.解:(1)∠2+∠4=∠1+∠3+∠5.理由如下:如图,分别过点E,G,M作EF∥AB,GH∥AB,MN∥AB.∵AB∥CD,∴AB∥CD∥EF∥GH∥MN,∴∠1=∠BEF,∠FEG=∠EGH,∠HGM=∠GMN,∠CMN =∠5,∴∠2+∠4=∠BEF+∠FEG+∠GMN+∠CMN=∠1+∠EGH+∠MGH+∠5=∠1+∠3+∠5.(2)∠2+∠4+∠6=∠1+∠3+∠5+∠7.结论:开口朝左的所有角的度数之和与开口朝右的所有角的度数之和相等.。

(完整版)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完整版)初中几何辅助线大全

初中数学辅助线的添加浅谈人们从来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当问题的条件不够时,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1按定义添辅助线: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而基本图形不完整时补完整基本图形,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添辅助线也有规律可循。

举例如下:(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等第三条直线(2)等腰三角形是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完整等腰三角形。

出现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组合时可延长平行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出现角平分线与垂线组合时可延长垂线与角的二边相交得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基本图形。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倍线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要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进行证明当有中点没有中位线时则添中位线,当有中位线三角形不完整时则需补完整三角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倍线段有公共端点的线段带一个中点则可过这中点添倍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当出现线段倍半关系且与半线段的端点是某线段的中点,则可过带中点线段的端点添半线段的平行线得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l1
l2

l3

3
1
2
P

(3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基本图形、基本规律
姓名:
图形一:

推广
A
B
E

D
C

F
G

J

H
I

三种辅助线的画法:结论是:
辅助
线做

ABEDC ABEDC A
B
E

D
C

写法
对应练习:1、
如右下图,l∥m,∠1=115º,∠2= 95º,则∠3=

A
B

C
D

E
2

第1题 第2题
2、如图,在△ABC中,∠C=90°.若BD∥AE,∠DBC=20°,则∠CAE的度数是
3、
如图,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1=∠2=35°,∠P=90°,则∠3=

4、如图,AB∥CD,∠ABF=32∠ABE,∠CDF=32∠CDE,求∠E∶∠F的值。

C
D
F
B
A
E

图形二:
A
B
E
D
C
三种辅助线的画法:结论是:
辅助
线做

ABEDC ABEDC A
B

E
D
C

写法

图形三:结论是:
3

L
F

A
B

E
D
C

I
J

K
H
G

Q
R
S

TU

MV
N
O
P

对应练习:1、
如左下图,直线AB∥CD,∠A=70,∠C=40,则∠E=

2、
如图,CD∥AB,∠DCB=70°,∠CBF=20°,∠EFB=130°,求证:AB∥EF.
翻折问题
1、如图,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若∠DBC=15°,
求∠BOD的度数。

A
C
B
D

E

第1题图
4

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 的位置.若∠EFB
=65°,求∠AED′的度数。

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BEF的度数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ABCD沿PQ对折,A点落到A′位置,若∠A′QB=120°,求∠DPA′的度数。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角平分线的规律
1、如图,AB∥CD,EM、FN分别平分∠PEB、∠PFN,可以得出结论为:

2、如图,AB∥CD,EM、FN分别平分∠AEF、∠DFE,可以得出结论为:
5

3、如图,AB∥CD,∠BAC的平分线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E,可以得出结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