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及杀菌剂应用概况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其展望

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现状及其展望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范围内农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挽回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农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使用农药制剂100 万t 左右,防治面积达3 亿hm2 次以上,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截止2007 年底,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共有1800 多家,其中农药制剂生产企业有1334 家,生产制剂产品年产量约160 万吨,在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还有部分出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年产值近200亿元,我国正由农药生产大国向农药生产强国迈进。
1 我国农药生产现状目前,我国已有农药生产剂型五十余种,生产制剂近千种。
在从原药到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许多环保不达标的因素就产生在其中。
例如:乳油具有制造简单,计量容易,活性组分在靶标作物上分布比较均匀,生物活性比较高等优点,但它致命的缺点是在配制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甲苯等,其毒性大、易燃、贮运不安全和对植物容易产生药害,对环境污染严重。
可湿性粉剂通过对水喷雾将活性有效成分喷施到靶标作物上,施用简单,活性组分在靶标作物上分散均匀是可湿性粉剂的突出优点,但可湿性粉剂存在着准确计量困难,生产、施用过程中粉尘飘扬,对生产和使用者的身体毒害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当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许多国家对农药安全性制定出的相关法规也越来越严格,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农药工作者们在加强农药新品种研究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药剂型的研究。
为达到节约二甲苯、甲苯等芳烃资源,改善制剂的生产和使用环境,降低毒性、减轻制剂对作物的药害和有毒物质在作物中的残留,提高制剂在贮运中和使用中的安全性,减轻对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内就已开始研发农药水基化剂型,但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水基化技术研究几乎没有进展。
花生虫子怎么办用什么药有效

花生虫子怎么办用什么药有效1. 农业防治1.1 耕翻整地耕翻整地是农业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耕翻,可以将土壤表层的害虫及其卵暴露于地表,利用阳光紫外线和干燥的环境杀死害虫或抑制其生长。
例如,深耕(松)整地每隔2-3年进行一次,破除犁底层,耕深25厘米以上,可以有效减少花生叶斑病、疮痂病、白绢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1.2 播种播种期的农业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种子处理以及适当的播种时间。
例如,选用抗褐斑病、黑斑病的花生品种,可以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种子处理方面,使用咯菌腈、精甲霜灵等杀菌剂和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可以预防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侵害。
1.3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合理施肥、灌溉、除草和病虫害监测。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如增施磷肥可以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灌溉方面,适时灌溉可以减少害虫的存活率,如灌溉可使害虫处于缺氧状况下窒息死亡。
此外,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在花生病虫害的防治中,除了上述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可以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化学防治方面,针对花生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叶部害虫,可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对于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可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进行灌根或撒施毒土。
生物防治方面,可以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自然捕食者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等害虫。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Bt制剂(苏云金杆菌)来控制害虫。
综上所述,农业防治是花生病虫害管理的基础,通过耕翻整地、播种期管理和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发生和蔓延,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2. 物理防治2.1 黄板篮板黄板和篮板作为一种物理防治手段,通过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向性来诱杀害虫。
在花生田间应用黄板和篮板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白粉虱、烟粉虱、飞虱、叶蝉、斑潜蝇等害虫。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

农药的种类及应用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大棚和家庭园艺等领域。
农药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类农药的应用及特点。
首先是杀虫剂,杀虫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消灭各类昆虫害虫。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杀虫剂、氯氟化烃等。
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广谱、毒力强、毒效稳定等特点,常被用于防治柑橘螨、棉花蚜虫、水稻蓟马等害虫。
氯氟化烃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很高的杀灭效果,但由于其具有持久性和易积聚的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杀菌剂是用来预防和治疗植物病害的农药。
多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病害。
常见的杀菌剂有三唑酮、多菌灵等。
三唑酮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的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大部分作物的真菌病害。
多菌灵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对多种真菌具有杀灭效果,但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杂草,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草灵等。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杀草剂,对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草灵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除去禾本科杂草。
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螨虫害,螨虫是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常见的杀螨剂有氧化钡、绿盲螨净等。
氧化钡是一种杀螨剂,可用于防治香蕉、葡萄、苹果、桃等作物的螨虫害。
绿盲螨净是一种专用于防治蔬菜大棚中的绿盲螨的杀螨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化学物质。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和控制植株生长。
例如,瘤果灵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提高番茄、黄瓜等果蔬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遵守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配方进行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农药。
其次,注意使用剂量和喷药时机,以避免农药过量或喷洒不当导致的作物中毒或环境污染。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

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章绪论 (3)1.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3)1.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3)第2章病虫害识别基础 (4)2.1 植物病虫害的分类及特征 (4)2.1.1 真菌性病害 (4)2.1.2 细菌性病害 (4)2.1.3 病毒性病害 (4)2.1.4 虫害 (4)2.2 常见病虫害的症状识别 (5)2.2.1 真菌性病害症状识别 (5)2.2.2 细菌性病害症状识别 (5)2.2.3 病毒性病害症状识别 (5)2.2.4 虫害症状识别 (5)第3章棉花病虫害防治 (5)3.1 棉花主要病虫害种类 (5)3.1.1 棉铃虫 (5)3.1.2 棉红蜘蛛 (6)3.1.3 棉花枯萎病 (6)3.1.4 棉花黄萎病 (6)3.1.5 棉花炭疽病 (6)3.2 棉花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6)3.2.1 棉铃虫 (6)3.2.2 棉红蜘蛛 (6)3.2.3 棉花枯萎病 (7)3.2.4 棉花黄萎病 (7)3.2.5 棉花炭疽病 (7)第4章小麦病虫害防治 (7)4.1 小麦主要病虫害种类 (7)4.1.1 病害 (7)4.1.2 虫害 (8)4.2 小麦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8)4.2.1 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8)4.2.2 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9)第5章水稻病虫害防治 (10)5.1 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 (10)5.1.1 病害 (10)5.1.2 虫害 (10)5.2 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1)5.2.1 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1)5.2.2 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1)第6章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11)6.1 天敌昆虫的应用 (11)6.1.1 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应用 (11)6.1.2 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应用 (12)6.2 病原微生物的应用 (12)6.2.1 真菌类病原微生物 (12)6.2.2 细菌类病原微生物 (12)6.3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12)6.3.1 植物精油 (12)6.3.2 植物提取液 (13)第7章化学防治方法 (13)7.1 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13)7.1.1 选择原则 (13)7.1.2 使用方法 (13)7.2 喷雾器的选择与使用 (13)7.2.1 选择原则 (13)7.2.2 使用方法 (13)7.3 农药的安全使用及注意事项 (13)7.3.1 安全使用 (13)7.3.2 注意事项 (14)第8章物理防治方法 (14)8.1 人工防治方法 (14)8.1.1 人工捕捉 (14)8.1.2 人工剪枝 (14)8.1.3 人工除草 (14)8.2 物理屏障防治方法 (14)8.2.1 防虫网 (14)8.2.2 色板诱杀 (14)8.2.3 灯光诱杀 (15)8.3 热处理防治方法 (15)8.3.1 热水处理 (15)8.3.2 热风处理 (15)8.3.3 热蒸汽处理 (15)第9章农业防治措施 (15)9.1 合理轮作与间作 (15)9.1.1 轮作 (15)9.1.2 间作 (16)9.2 土壤管理与施肥 (16)9.2.1 土壤管理 (16)9.2.2 施肥 (16)9.3 植株管理与修剪 (16)9.3.1 植株管理 (16)9.3.2 修剪 (16)第10章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16)10.1 病虫害监测方法 (17)10.1.1 田间调查 (17)10.1.2 实验室检测 (17)10.1.3 遥感技术 (17)10.1.4 自动监测设备 (17)10.2 病虫害预警体系 (17)10.2.1 预警体系构建 (17)10.2.2 预警信息发布 (17)10.2.3 预警响应机制 (17)10.3 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及改进措施 (17)10.3.1 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17)10.3.2 评价方法与流程 (17)10.3.3 改进措施 (17)10.3.4 长期监测与预警策略优化 (18)第1章绪论1.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

202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知识CATALOGUE目录•农作物病虫害的基本认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基本知识•农作物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例01农作物病虫害的基本认识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营养物质缺乏、病菌和害虫侵袭,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死亡的现象。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气候、土壤、肥料、品种抗性、生物防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1 2 3由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植物病害,如稻瘟病、锈病、霜霉病等。
病害由昆虫、螨类等害虫引起的植物虫害,如螟虫、蚜虫、红蜘蛛等。
虫害由杂草引起的植物危害,如稗草、狗尾草等。
草害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农作物的正常成熟和产量。
降低产量品质下降传播扩散经济损失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产品品质下降,如外观、营养价值等方面。
病虫害的传播扩散会导致农作物种植区域受到限制,甚至威胁到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农作物病虫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如治疗费用、农药费用等。
02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基本知识03简便原则在保证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操作简单的防治方法。
防治原则01安全原则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对环境和农作物无害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
02经济原则在满足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应选择成本较低的防治方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防治方法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等来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生物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农业措施来预防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农业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物理防治防治时间及时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其扩散和蔓延。
防治结合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应结合病虫害的预测和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实现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危害的目标。
农药成分及应用

农药成分及应用农药是一种用于防治或者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物质,其成分及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药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不同类型的农药成分及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就对农药成分及应用进行具体介绍。
一、杀虫剂1. 氨基甲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广泛用于农作物的防治。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干扰昆虫的神经系统,造成昆虫麻痹和死亡。
常见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乐果、辛硫磷等。
2. 吡虫啉类: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吸食性害虫。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其食欲和运动能力,最终导致昆虫死亡。
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有百威、嘉吉等。
3. 拟除虫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各类害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功能,造成昆虫麻痹和死亡。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敌敌畏、多菌灵等。
二、杀菌剂1. 三唑酮类:三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各类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止病害发生的目的。
常见的三唑酮类杀菌剂有咪鲜胺、多力士等。
2. 吡唑酮类:吡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多种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是同样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
常见的吡唑酮类杀菌剂有环醚菌酯、异丙环酮等。
3. 咪环唑类:咪环唑类杀菌剂是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
其作用机制类似,也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阻止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常见的咪环唑类杀菌剂有代森锰锌、铜氢氧化乙醛等。
三、除草剂1. 除草类草酮类:除草类草酮类是一类广谱杀草剂,主要用于防除杂草和草本杂草。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杂草干枯死亡。
常见的除草类草酮类有草铵酸、草甘膦等。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大棚草莓是一种高产、高效、高品质的小果农作物,但其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草莓产量下降,甚至完全死亡。
因此,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草莓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棚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1. 灰霉病灰霉病是大棚草莓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病原菌多在潮湿环境下侵染草莓花、果、茎、叶等部位,可导致草莓花芽失去生长能力,果实变形、腐烂。
症状:草莓果实表面出现灰黑色霉斑或软腐,严重时整个果实呈褐色,出现明显的腐烂。
防治方法: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加强草莓的施肥和浇水,增强铁、锰的供应,增加草莓的免疫力。
清除病害部位,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喷洒。
2. 根腐病根腐病常常因为大棚内湿度过高、通风不畅等原因引起,病原菌在根部和基部内侵染萎蔫、从而导致草莓的生长和产量下降。
症状:草莓呈现枯黄、缺乏活力的症状,严重时出现黄叶、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提高大棚内的通风条件,控制湿度。
在草莓根部加入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质地。
施用有效的杀菌剂,如百菌清。
如发现病情较重时,可考虑更换栽培基质。
3. 叶斑病和黑斑病叶斑病和黑斑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草莓病害,叶片和果实受害后,病菌会蔓延到大棚内,造成严重的危害。
症状:叶片表面出现小坑、瘤,或棕色斑点,严重时病疮会扩散,导致叶片变形并衰竭。
防治方法:(1)在大棚栽培前认真消毒,同时加强通风,并做好草莓病害的预防控制;(2)使用农药进行喷施,建议使用50%苯酚醚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3)及时将感染重的草莓叶片或果实处理掉;(4)对于感染严重的大棚,可经常洒布石硫合剂,进行物理治疗。
二、虫害1. 绿色烟粉虱绿色烟粉虱是常见的草莓害虫之一,在大棚内草莓的栽培中,绿色烟粉虱也常常出现。
症状:草莓叶片的表面出现小斑点或被黄色霉粉覆盖,草莓果实的表面出现油渍状斑点。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农作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玉米1.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玉米叶片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玉米叶片,导致玉米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昆虫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防治玉米螟,如蜘蛛、蝗虫、蚂蚁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虫剂来防治玉米螟,如敌杀死、多菌灵等。
2. 玉米花叶病玉米花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凋谢,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防治玉米花叶病,如拮抗菌、有益细菌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来防治玉米花叶病,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二、水稻1.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凋谢,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减产。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如拮抗菌、有益细菌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来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如多菌灵、百菌清等。
2. 水稻螟水稻螟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水稻叶片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水稻叶片,导致水稻的减产和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昆虫天敌和寄生性昆虫来防治水稻螟,如蜘蛛、蝗虫、蚂蚁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虫剂来防治水稻螟,如敌杀死、多菌灵等。
三、蔬菜1. 蔬菜病毒病蔬菜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会导致蔬菜叶片发黄、凋谢,严重时会导致蔬菜减产。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来防治蔬菜病毒病,如拮抗菌、有益细菌等。
(2)化学防治。
可以使用杀菌剂来防治蔬菜病毒病,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
2. 蔬菜蚜虫蔬菜蚜虫是在蔬菜上最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它会在蔬菜叶片中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啃食蔬菜叶片,导致蔬菜的减产和品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