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的地位与作用

合集下载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问答梳理

《第⼆语⾔习得研究》问答梳理第⼆语⾔习得研究问答梳理1.如何区分“母语”与“第⼀语⾔”、“第⼆语⾔”与“第⼆语⾔习得环境”?答: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的语⾔,第⼀语⾔指⼉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

母语通常就是第⼀语⾔,但也有例外的情况。

⽐如在美国出⽣的汉族⼉童,他最先接触和习得的是英语,英语就是他的第⼀语⾔,⽽他的母语仍然是汉语。

第⼆语⾔指学习者在习得第⼀语⾔之后习得的语⾔,第⼆语⾔习得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在语⾔习得发⽣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

第⼆语⾔是相对于第⼀语⾔就语⾔习得的时间顺序⽽⾔的。

第⼆语⾔习得环境跟时序⽆关,着眼于在哪⼉学。

2.如何区分“⾃然的第⼆语⾔习得”与“有指导的第⼆语⾔习得”?答:从习得⽅式和环境两⽅⾯区分。

⾃然的第⼆语⾔习得(naturalistic SLA)以交际的⽅式,在⾃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的;有指导的第⼆语⾔习得(instructed SLA)以教学指导的⽅式,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

3.什么是语⾔能⼒?什么是语⾔表达?答:语⾔能⼒(competence)是⼀种反应交际双⽅语⾔知识的⼼理语法,语⾔表达(performance)是交际双⽅在语⾔的理解与⽣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

语⾔能⼒是关于语⾔的知识,语⾔表达是关于语⾔运⽤的知识。

4.第⼆语⾔习得研究与语⾔学研究的对象、⽬的和⽅法有何不同?5.如何看待第⼆语⾔习得研究与⼼理学和⼼理语⾔学的关系?答:(1)第⼆语⾔习得研究与⼼理学的关系:(2)第⼆语⾔习得研究与⼼理语⾔学的关系:有⼈把第⼆语⾔习得研究看做⼼理语⾔学的分⽀,其实他们有诸多不同:6.第⼆语⾔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是什么?答:跨学科。

7.为什么第⼆语⾔习得研究领域的学者把Corder和Selinker发表的⽂章作为第⼆语⾔习得研究的起点?答:因为Corder 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和Selinker 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先后明确了第⼆语⾔习得研究的研究对象,创建了相似的理论假说,指明了第⼆语⾔习得研究的⽅向,为后来的第⼆语⾔习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摘要】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既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起着消极的作用;既能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又能妨碍第二语言学习者。

因此,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正向迁移,又存在着负向迁移。

对此,本文探讨了母语迁移的形式和作用,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母语;第二语言习得0 引言从第二语言习得(SLA)学科史上讲,迁移(transfer)是第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习得因素,它由行为主义者提出并逐渐为广大SLA研究者所关注、接受、质疑、批判、重新定位。

在现阶段,要想否定母语(即L1)迁移是SL A中的重大影响因素这个地位已经不可能了,突破自身局限性的L1迁移又被学者们在认知框架下重新定位。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crosslinguisitic influence),是中性理论(theory -neutral),与“干扰(interference)”,“借用(borrowing )”,“回避(avoidance)”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 (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processes)”。

Odlin 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者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1 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语言迁移研究发现,语言问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Odlin):(1)正向迁移。

指母语与目的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加速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

例如,母语为汉语的人学习英语时,就很容易学会句子的语序“He comes from Beijing”,这是因为,表达同样意义的汉语语序和英语语序相同“他来自北京”。

蒙古语类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蒙古语类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蒙古语类别-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蒙古语是蒙古族的母语,也是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言之一。

它属于蒙古语族,是阿尔泰语系中的一个分支。

蒙古语在蒙古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语言传承、文化传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蒙古语的起源、历史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在当今世界的地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门语言。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本文的整体构成和展开方式。

首先,我们会在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蒙古语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背景。

然后,我们会详细讨论蒙古语的起源与历史发展,包括其起源的背景和演变过程。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蒙古语的分类及其特点,详细介绍蒙古语在语言学上的特殊之处。

最后,我们会分析蒙古语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探讨其在商务、文化交流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蒙古语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并以精辟的语言做出结语,点明文章的重点和主旨。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全文的脉络,深入了解蒙古语这一重要语言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蒙古语的类别,包括其起源与历史发展、分类及特点,以及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

通过对蒙古语的综合介绍,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了解这门语言的重要性和特点,增进对蒙古文化的认识。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对蒙古语的未来发展进行一定的展望,为该语言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够引起对蒙古语的关注和重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2.正文2.1 蒙古语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蒙古语属于蒙古-满洲语系,是蒙古族的母语,也是蒙古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帝国的建立,这个庞大帝国的疆域横跨今天的蒙古、中国、俄罗斯等地区。

蒙古语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蒙古语时期:在蒙古帝国建立初期,古蒙古语是当时的官方语言。

这个时期的蒙古语主要用于军事指挥、诗歌歌颂和宗教仪式等方面。

母语只有一个!

母语只有一个!

母语只有一个!语言、文字只是人类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基本工具而已。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的族群,都使用着不同的语言、文字。

一、文明古国人类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①中国文明:公元前6000年,东亚:黄河流域。

使用文字:象形文字。

②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非洲东北:尼罗河流域。

使用文字:象形文字。

③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3000年,西亚: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使用文字:楔形文字。

④古印度文明:公元前2500年,南亚:恒河流域。

使用文字:梵文。

至于发源于欧洲南部的古希腊文明,没有被列入“人类世界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列,是由于古希腊文明有点儿太晚了,不是?⑤古希腊文明:公元前500~600年,南欧:爱琴海区域。

使用文字:线形文字A、B。

二、语言文字曾几何时,所谓的几个文明古国都没落了。

只有中国的古代文明一直延续、传承下来了。

⒈语言由于古时交通、通讯的能力都很原始、有限。

以至于隔山、隔水,语言就不相通。

但是,文字可以将语言统一起来,即文字相同,只是发音有所不同。

中国的地域广大,地理状况复杂,族群散落各地。

即使用的是一种文字,可是语音差别很大。

如:陕西话、河南话、山西话、东北话、山东话、广东话、福建话、……等。

以至于拉丁字母语系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

只要学会一种,其他同一个字母语系的语言,就会触类旁通了。

⒉文字中国文字的字体,经历了陶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直到科考、行文必用的蝇头小楷、印刷业使用的宋体。

中国文字的书体,更是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人们在书写文字的时候,如果掺入了个人的情感进去,所书写字体也就在无形中,掺入了个人的特点。

此时,具有了个人特点的字体,也就只能被称作为某个人的书体了。

中国象形文字的汉字多得达85000字。

而拼音文字的拉丁字母语系的字母也就26个。

象形文字字多难学,而拼音文字拼写易学。

全世界6000多种语言中,约2000种语言有书面文字。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语言是交际工具。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全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10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

汉语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距离能像英语那样成为全世界强势交流语言还很遥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一、汉语的发展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汉语的历史也是悠久的,不论古代汉民族的语言,还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都是汉语。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上非常具有影响力。

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

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

近年来,这种势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至于不少人开始把汉语看成一种强势语言。

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因素世界上的语言大约有5000多种,稍有历史地位的国家往往都有本国主要民族的语言,汉语是中国汉民族的语言,在国际上地位日渐提高,那么汉语的国际影响因素有哪些呢?(一)交流机制是语言文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语言产生于交流,应用于交流,传播于交流,语言生命力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交流。

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形态,也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通过交流传递信息,实现发展与进步。

交流的载体,当然就是语言与文字。

毋庸置疑,交流机制也就成了语言文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母语文化在中国当代三维动画中的地位与发展

母语文化在中国当代三维动画中的地位与发展

成了“ 母语文化 ” 在某种 意识形态上 的边缘化 , 不被重视 。 尤其 文化符号 和价值观充斥着社会 的改革 角落 ,导致中国社会意
是在改革 开放 以后 , 当面对全球 文化 冲突的大潮汹涌而至 时 ,
母语 文化甚 至一度 的在 社会文化发展和变革 的进程 上出现 了 “ 缺失” 。只是 随着 中国社会 经济繁荣 、 科 技进步 , 曾经遗忘和
世界相应甚至还有所超越 , 但是 由于中国动画产业 基础 薄弱 ,
母语 , 从字 面上来 理解 为 : 人类群 体最初所发 明和使用 的
语言 , 而在一般情况下 主要 意思是指本 民族 的标准语 或方 言。
顾名思义我们所讲 的“ 母语 文化 ” 所指 的是人类 群体和社会 中 所最初的 、 最基本 的 , 所起到本 民族 文化 和传统传承 的文化精
起点较低 , 相对于其他 国家而言仅仅是起步 阶段 , 其水平现状
神和用以承载使用的文化符号 。这种形态 融入 到 民族 日常社 和总体发展还是很缓慢 。 在中国改革开放 的初期 ,由于海量的舶来文化的进入和 会生活文化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 当中 ,并 深深地根植于
民族 灵魂 与血液间 。但是 2 0世 纪中期 , 中国由于某些原 因造
中图分类号: J 2 1 8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0 6 — 0 2 4 9 — 0 2


母语文化的表现
力得 以快速提 高和发展起来 ,同时也促进 了中国文化科技水 平的不断进步。 但是必须 看到的是 , 虽然我们可以说在三维动 画制作的某些技术 环节 方面和硬件条件上 ,我 国已经达到 了

研究论文: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

研究论文: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

89446 学科教育论文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伴随着交际外语教学法的渐次推广,对“目的语文化”(target language culture)的导入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共识。

90年代以来,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以及语言教学界对语言文化的研究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问题。

本文尝试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现象着手,从外语教学的目标出发,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我国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1.我国外语教学中的“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文化和语言互为目的和手段,共同构成外语教学的基础。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过去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放在首位,期望学生将来能够和说母语者(native speaker)水平相当。

从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说,这个目标可以理解,然而当我们认识到多数说母语者可能长期生活在单语言和单文化的环境中时,这个目标就值得重新定位了。

随着传统教学法弊端的显现以及交际教学法的推广,“就语言而教授语言”的外语教学模式受到质疑,随之“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因为只重视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

例如,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很典型的问题是“高分低能”“聋哑英语”。

这与我国英语教学长期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状况正在改变。

语言流行趋势:哪些语言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重要?

语言流行趋势:哪些语言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重要?

语言流行趋势:哪些语言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重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流行趋势正逐渐改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很多人开始关注哪些语言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能性较高的语言流行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一、英语作为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在未来仍然会继续保持重要性。

首先,英语已经成为国际商务和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

很多重要文件和合同都是以英语撰写的,而且英语在科学研究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

其次,英语是国际间的共通语言,很多国际组织和会议都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此外,英语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教授,很多国家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育。

二、汉语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汉语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伙伴,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开始重视学习汉语。

此外,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吸引着全球的关注,很多人希望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并学习汉语。

因此,预计汉语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

三、西班牙语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以及西班牙等国家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西班牙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此外,西班牙语在娱乐、文学和电影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影响力,吸引着不少人学习。

四、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人口第五多的语言,被广泛使用在中东和北非地区。

随着中东地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的增加,阿拉伯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上升。

阿拉伯国家在能源、金融和国际事务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懂阿拉伯语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五、葡萄牙语葡萄牙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第六多的语言,主要在葡萄牙、巴西等国家使用。

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和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葡萄牙语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增加。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与葡萄牙语使用范围广泛,因此掌握葡萄牙语对于与巴西进行商务、文化等交流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者在掌握外语之前,所藉以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主要工具是母语。

他们的时间,空间,地点等概念己经形成。

母语形成的概念最明确,由母语形成的判断和推理模式也最易于接受。

因此将母语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利用母语与外语的对比,可以不断总结,归纳,内化语言规则,进血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有时候,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需使用母语来解释才会避免彼此的排斥,使之迅速进入相互作用的状态,这个过程不仅使学习者对外语从不会到会,{的且也可以加深对母语木身的认识
首先,在缺乏示意图表,缺乏实物数据的情况下,可借助母语作此解释说明、其次对于无法立即理解的上课内容,学生通常感到挫折和焦虑,尤其在老师使用不熟悉的语言时,学生很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这时适当使用母语可以降低焦虑缓解紧张的气氛。

另外,在关语教学中使用母语还有省时的作用,在解释一些意义抽象的单词、知语及复杂的句子时,完全可以适当使用母语加以解释。

否则不但很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

例如在解释smpathv一词时,若直接说“同情”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但若说"sensitivity to and pity for others's suffering,不但费事,而且可能越说越糊涂。

如讲到现在完成时,学生就会和过去时相棍淆,这时就可以让他们解释一此句子,体会两种时态的差别,比如“她去澳大利亚了”和“她上个月去了澳大利亚”。

另外还有“她去过澳大利亚两次”这样的句子,从而使学生理解,在现在完成时中,动作的发生没有明确的时间,同时也让他们知道在现在完成时中,何时用动作性较强的动词,何时用表示状态的动词。

所以说母语在关键时刻的使用,能使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关语中某些结构和规则的特点,能使学生对教师安排、布置的课堂活动理解的更好,更彻底。

有效利用母语的好处以及产生的一些弊端
1)使用母语是学生偏爱的一种学习策略,只要有机会没有教师的鼓励学生也会选择使用母语。

2)允许学生使用母语是人道的,因为借助于母语学生可以表达想表达的思想。

这种看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学生问:"How can I sav‘祝贺你’?”,没有几个教师会阻止或拒绝提供帮助。

事实上,在许多教科书的编写中也使用了这种策略;
3)利用母语解释可以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这也是大多数提倡使用母语的教师共同的理由。

尽管外语教师和理论研究人员关于课堂教学中母语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人都认为为了把外语作为交流工具而学习它时,课堂交流应该尽量用英语进行。

Atkinson(1987)作为提倡使用母语的代表也认为过度地依赖母语会导致以下后果:
1)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只有把外语全部翻译成母语时才能真正理解它;
2)教师和学生无法观察到形式等同,语义等同和语用特征之间的差别,因此只简单地使用不加修饰也不确切的翻译;
3)学生理所当然地用母语和教师淡话,即使能用英语表达时也是如此;
4)学生认识不到在许多课堂活动中有必要只使用英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