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RNA聚合酶
广东省实验中学等四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

广东省实验中学等四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和蛋白质B.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 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与细胞的分化、胞内运输、信息传递有关D. 单糖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多糖也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答案】A2. 染色和显色反应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和显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65℃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B. 向2mL鸡蛋清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C. 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D. 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答案】A3. 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等因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荣获2013年诺贝尔奖。
下列有关囊泡和囊泡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成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B. 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紊乱等多种疾病C. 所有激素在合成与分泌时都需要从内质网经由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D. mRNA从合成部位运输到翻译部位不需要借助囊泡运输【答案】C4. 下图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阶段A、B、C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B. 阶段A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只有丙酮酸和ATPC. 物质①为CO2,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浓度D. 阶段C产生的物质②中的氧原子均来自氧气,产生ATP最多【答案】CD5.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答案】D6. 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了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汗液分泌随之关闭,体温失去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损伤,这就是热射病。
高中生物 基因表达磁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

基因表达磁铁教具的制作与使用基因表达即转录与翻译属于分子生物学部分的知识,知识点抽象、繁多且细碎,过程较复杂,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难点之一。
结合学生的特点自制教具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1制作材料用于制作DNA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白色纸条:长约85 cm,宽约16 cm;用于制作核糖核苷酸的白色纸条:长约12 cm,宽约4 cm;白色纸条可用素描纸剪,也可用废弃的广告纸。
A4纸用于制作tRNA;彩色卡纸;大、小标签纸;记号笔;背胶软磁铁;剪刀;双面胶等。
2 制作方法tRNA的制作:先用A4纸打印tRNA的形状,一端的反密码子用长约12 cm宽约4 cm的纸条表示,相隔1 cm,纸条末端剪成相应形状,并写出碱基及转运的氨基酸,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固定和移动,用形状相似的硬纸板加以支撑,再用背胶软磁铁固定于黑板上。
脱氧核苷酸链制作:将长约85 cm宽约16 cm的白色纸条剪成相连的每隔lcm的宽4 cm长12 cm的纸片,用红色记号笔书写碱基A 和G,用黑色记号笔书写碱基C和T,在纸片的末端将不同碱基剪成不同形状,以表示各碱基空间结构的不同,如图2所示。
将长约12 cm、宽约4 cm的白色纸条的一端也剪成上述相同的形状,以表示不同的核糖核苷酸,T与U的形状相同。
用彩色卡纸剪出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的形状,均用背胶软磁铁固定于黑板上。
3使用说明3.1转录的动态模拟用背胶软磁铁将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固定于磁性黑板上,两者碱基互补配对。
绿色的圆环表示RNA聚合酶,也用磁铁固定。
将绿色圆环移至DNA处以模拟RNA聚合酶与DNA的启动部位结合,此时移动磁铁将DNA的2条链分开,以表示DNA解旋的过程。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相应的核糖核苷酸与模板链中的脱氧核苷酸结合,用小标签纸表示连接核糖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形成RNA-DNA杂交区域,如图2所示。
随着绿色圆环即RNA聚合酶的移动,RNA链逐步延伸,完成转录的部分RNA链可以离开杂交区域与模板链分开,该区域的DNA双螺旋可以重新形成,如图3所示。
生物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单元排查强化+二+本册总结含答案

单元排查强化二[主干知识理脉络][易错易混早防范]易错点1误认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为“高倍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点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应为“电子显微镜”(而不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仅能看到叶绿体、液泡、线粒体(需染色)等大致轮廓,细胞器的双层或单层膜及内质网、核糖体等其他细胞器,均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
易错点2混淆“生物膜系统”与“生物膜”点拨生物膜系统只适用于真核生物,它包括三类膜——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原核细胞只有其中的一类——细胞膜,尚不足以构成生物膜系统。
易错点3误认为所有动物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及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点拨只有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才无细胞核及核糖体等各种细胞器,其他动物(如蛙、鸡)的红细胞均具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
[基础排查过三关]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1.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具膜细胞器(√)2.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类囊体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4.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其控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5.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的有氧呼吸就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6.不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可能不同,同一细胞的不同部位分布的线粒体数量也可能不同(√)7.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不发达(×)8.有中心体的一定是动物细胞(×)9.所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不一定含有大液泡和叶绿体(√) 10.溶酶体内的酶由核糖体合成,通过高尔基体运入(√)11.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12.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核仁大(√)13.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能进入细胞核,mRNA 通过核孔能出细胞核(√)第二关:练规范强素质1.细胞膜功能及功能特性的鉴定(1)实验:将大量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则说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教学设计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教学设计专题1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连接二、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三、目的基因和启动子的相对位置关系附件1:附件2:【教学反思】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空间想象难度大,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密切联系,思维跨度也大。
福州屏东中学学生程度一般,正因如此,处理不好会提高学习难度,令学生视高科技为畏途,导致教学流于形式。
本节课用微课和模型成功地化解了难点。
一方面基于学生课前微课的“先学”,学生对表达载体的构建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以此为支架在课堂上填充和拓展内容,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尽快到达“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逐渐对细节有更丰富更具体的理解,这种先整体后局部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模式实质上是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带着思考和疑惑走进课堂,节省课堂的热身时间,从而使高效率大容量的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高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知识,形象知识作为支持,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纸质模型,基于教材原有的学习完“DNA重组的基本工具”后的纸圈模拟活动,再设计了双酶切的活动,化微观为直观,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都源自学生自己亲手构建的模型,从模型中发现问题,进而逐步由浅入深。
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是带着问题的探究模拟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形式之上思维的积极参与。
学生获得的体验是:基因工程这么高深的原理原来我也能想得到。
学生的纸质模型立体、科学、易操作,但不好展示,而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磁贴,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简洁明了地逐步在黑板上呈现,让整个环节衔接自然,师生互动流畅。
直观的教学手段——模型构建,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强化了学生交流合作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想学生之所难,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一堂成功的课不是展示教师的才智、形象、语言,更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反映。
最新017-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区别知识点小结

2011-2012-1高三年级生物作业纸知识点小结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1)对细胞结构生物而言,DNA 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发生 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生长等过程。
(2)DNA 中含有T 而无U ,而RNA ,因此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 或U ,研究DNA 复制或转录过程。
(3)在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 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装…………………订…………………线……………………内……………………不…………………准…………………答……………………题…………………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编号 017三、基因表达中相关数量计算1.基因中碱基数与mRNA 中碱基数的关系转录时,组成基因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链能转录,另一条链则不能转录。
基因为双链结构而RNA 为单链结构,因此转录形成的mRNA 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2。
2.mRNA 中碱基数与氨基酸的关系翻译过程中,信使RNA 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是 信使RNA 碱基数目的1/3。
列关系式如下:3.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1)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的碱基数目比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2)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
(3)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最少等字。
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个氨基酸。
(4)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肽链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四、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1.中心法则的提出(1)提出人:克里克。
(2)基本内容(用关系简式表示):2.发展(1)RNA肿瘤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向:RNA―→RNA(2)致癌RNA病毒能使遗传信息流向:RNA―→DNA3.完善后的中心法则内容(用简式表示):(1)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3)中心法则体现了DNA的两大基本功能①传递遗传信息:它是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于亲代产生子代的生殖过程或细胞增殖过程中。
标准PCR实验方案及步骤

标准PCR实验方案及步骤默克sigma-aldrich®带你走进PCR的实验室。
PCR操作方法标准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设置包括四个步骤:1. 向PCR管中添加所需的试剂或预混液和模板。
2. 混合并离心。
*添加矿物油可防止在无加热盖的热循环仪中蒸发。
3. 按照热循环仪和引物参数扩增。
4. 先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乙锭染色,评估扩增的DNA。
下面默克sigma-aldrich®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以及对应的材料和试剂选择要点。
以下为使用Taq DNA聚合酶进行的基本PCR方案。
试剂:PCR需要哪些试剂?Taq DNA 聚合酶根据用户的偏好选择Taq DNA聚合酶:(参见后文Taq聚合酶表。
)PCR级纯水PCR试剂级水稀释至工作浓度的引物10 μM工作原液足以进行大多数分析。
寡核苷酸定制寡核苷酸待扩增的DNA 研究人员自备专用移液器热循环仪各种多孔恒温槽尺寸或规格无菌过滤器移液管吸头无菌1.5 mL螺纹盖微量离心管Corning®螺纹盖微量离心管PCR管或板选择匹配热循环仪的形式:单个薄壁200 μL PCR管200 µL联排管多孔板和封板膜dNTP混合液dATP、dCTP、dGTP、dTTP各含10 mM的脱氧核苷酸混合液*readymixes 已含dNTPs什么是TAQ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是一种来自嗜热细菌栖热水生菌的热稳定酶。
其在PCR 常用于扩增DNA片段。
该酶是重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它能够承受反复加热至95°C(PCR技术强制要求)而不会显著损失活性。
通过SDS-PAGE测定,该酶约为94 kDa,没有可检测的核酸内切酶或核酸外切酶活性。
它具有5'→3' DNA聚合酶活性以及5'→3'核酸外切酶活性。
每批Taq DNA聚合酶都经过PCR扩增和双链测序测试。
该酶以5单位/μL供应,并配有优化的10x反应缓冲液。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考第一轮第一章走进细胞

三 镜
强调:有螺纹 物镜的长短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反 在遮光器的下面 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 光 一面平、一面凹 反之使用凹面镜 镜 的双面圆镜
四、显微镜的使用
结构
位置
功能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方法、注意事项
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大幅度地调节镜筒和载物台之间 的距离
遮光 载物台下方 器
粗准 镜臂的上方, 焦螺 镜筒能上下移动, 机 旋 从而调节焦距 械 细准 镜臂的下方, 装 焦螺 可以细调焦距 旋 置
固着在镜筒下端, 转换 上层固着不动,下 器 层自由转动,转换 器上有2—4个圆孔
较小幅度地调节镜筒和载物台之 间的距离,以免伤及镜头
用来安装不同倍数的低倍或高倍 物镜
其他结构:镜筒、镜座、镜柱(臂)、载物台等
四、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的使用
操作 步骤
具体方法
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 绘图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着通光孔。用手来回转动反光 镜,当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完成。 强调:用低倍镜对光。 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 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1-1 走进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和病毒的区别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四、显微镜的使用 五、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
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②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 生命现象
反馈:
5、下图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 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 不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 能进行有氧呼吸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能分裂生殖,且包含异养生物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基 因上都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高中生物4_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4_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篇:高中生物 4_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必修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可用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主要解决“RNA为什么可作为DNA的信使”、“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这两个问题。
我认为教学时认真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做好本章的引入。
为了引起学生兴趣,顺利成章引入本节,我采用了上节课所用到的一个资料图片“导入了荧光蛋白基因的小猪和正常小猪”来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性状又是由蛋白质体现的,由此可推测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自然引入本节。
提出问题“细胞核中的基因是如何通过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呢?”进一步制造悬念,从而顺利切入主题。
2、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与侧枝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节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的过程,侧枝内容是dna和rna 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处理好主干知识与侧枝内容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明确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
3、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转录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停留在对知识的零碎记忆和不完整的理解水平上。
让学生阅读课本,采取“看图说话”的形式,描述出过程,教师强调重点。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
利用多媒体引用更多直观的图片、音像资料,提纲性的文字说明来增强效果。
另外,应该适当做板书,增强学生认知的同步感。
4、利用表格,将知识系统化。
对于DNA的复制与转录,采用表格归纳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用归类和对比的学习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整节课教学按教学设计进行得不错,学生反应积极。
但所用的演示动画有缺陷,没有体现“边解旋边转录”的特点,教学时也未强调。
设计的习题有两题未完成。
第二篇:高中生物 4_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指导思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