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

合集下载

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

• 《三国演义》带来中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 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国演 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 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 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 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 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 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 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 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 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 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 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今生
•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 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 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 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 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 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 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 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 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 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 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格式介绍
• 1、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两句对 偶的文字标目,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如 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文前标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 英雄首立功」。 • 连续性的 ,每回末有「……如何,且看下文分解」,如 三国演义第一回本「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2、一回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段落,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但又承上启下。 • 3、这类小说段落整齐,叙事清楚,符合民众的欣赏习惯, 便於读者间歇阅读,故其形式为明、清两代长篇小说所普 遍采用。

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

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着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着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这是我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第一章。

有的读者会问,既然是小说,其中的“列位看官”、“待在下”等等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红楼梦》是我国典型的“章回体”的小说,而“列位看官”、“话说”等则是章回体小说特有的形式。

·章回体小说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明代中后期,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宽松、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出版印刷业的发达、市民读者群的壮大,小说仿佛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各种类型的小说先后产生、兴起,犹如五彩缤纷的花朵一般,把明代的文学园地装点得如诗如画。

从此以后,小说便成为明清文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

清代的著名学者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中就慨叹:“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可见小说的社会影响多么深广。

那么,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小说都有那些类型呢?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文体特点和艺术魅力呢?如果我们以篇幅、语言、结构体式、叙事方式以及流传方式等文体构成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的话,那么古代小说大致可以划分为章回小说、话本小说、志怪传奇小说等文体类型,而每一类型的小说文体又可以根据其题材内容,再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下面,让我们先从章回体小说谈起。

章回小说无疑是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通俗小说文体。

它不仅数量繁夥,名著迭出,而且品种丰富多样。

根据题材内容,我们可以把章回体小说大致划分为讲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多种类别。

在章回小说中,讲史演义是率先产生的。

讲史演义的文体特点是,以史实为依据,同时吸收民间讲史、历史剧等创作成果,大致按照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一定的审美想象与艺术虚构,运用浅近通俗的语言,来讲说历代的兴废争战之事,从中揭示朝代兴亡的经验和教训。

讲史演义的开山之作是《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①,编创而成①【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史部·野史》,见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27页。

的。

其思想意蕴丰富,艺术成就高超,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先是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接着各地书商便争先恐后地刊刻、翻印,书商余象斗就慨叹:“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批评三国志传·三国辨》)不久,就出现了一大批“效颦”《三国志演义》而编创的演义作品。

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说的几个特征

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说的几个特征

作者: 陈文新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文艺研究
页码: 50-54页
主题词: 明清章回小说;辨体;类型;写作惯例;叙事技巧
摘要:“文各有体,得体为佳”,明清章回小说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具有重要文学史意义的特征。

本文从辨体角度指出:章回小说的主要职能是为读者提供精神的愉悦;章回小说的不同类型,往往各有其约定俗成的价值取向或写作惯例;章回小说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其基本的存在方式,不同类型的作品在叙事技巧上各有侧重。

章回小说专题

章回小说专题

章回小说专题文体探源章回小说与“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等小说文体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系统。

章回小说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讲史型、神魔型、公案型、世情型、武侠型等。

文体探源:一、深源:史传先秦时期的史学著述中已孕育着古代小说的文体要素。

1.叙事与虚构史传文学在选取组织材料方面,在刻画人物形象、编织故事情节等方面给小说启示。

讲究实录、撰写信史是史作追求的目标。

数千年史传编撰的成功经验以及官修史书所树立的崇高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小说家们以“集撰”、“编次”稗官野史为己任,逐步史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

元末明初以来,章回小说文体初兴,托史演义成了早期章回小说最佳创作方式。

小说家在小说艺术尚未十分成熟之前,就依靠各代的历史所提供的人物与故事,这些人物与故事的真实性,即便是极少艺术性的叙述也会呈现出来。

2.《史记》与章回小说史家笔法的影响,个体表现和特征描写相结合的形象刻画和以形写神的笔墨奠定了小说人物艺术的基础。

寓讥贬于叙事的“春秋笔法”成为讽刺艺术的源头。

如《聊斋志异》的史篇《司文郎》、《贾奉雉》等就是用叙事方式讽刺、揭露科举弊端。

二、远师:俗讲变文俗讲,即中唐以后的一种讲经方式,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描摹表演,比较具有趣味性。

变文,“变”即变化,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将高深道理通俗化,沉底的民间文艺,是单个人即能说唱的讲经文。

1.韵文与散文的结合佛经文体的最大特点是在散文中掺杂着不少韵文的成分,文章的叙述主要靠散文完成,大多采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文言文,发展到来也出现了很多采用白话语的。

韵文多为七言,用来歌唱的。

明清章回小说中也采用讲唱交替、韵散结合的形式。

唐代“俗讲”、“变文”正文的前后分别有“押座文”和“解座文”,都是采用诗歌或韵文的形式,前者是总体叙述故事内容,点名主旨大意,渲染氛围,让听众安静下来。

“解座文”为终场的致语,内容为索取布施或调侃。

2.图像与文字结合明清章回小说历来有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文体特征,表现为“全像”或“绣像”运用。

章回体名词解释

章回体名词解释

章回体名词解释介绍章回体(Zhang hui ti),又称为章回小说、回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流派,主要流行于明代和清代。

章回体小说通常由若干个独立的章回组成,每个章回一般以一个事件或情节为主题,相互间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结构清晰,情节曲折,故事层次分明。

历史背景章回体小说的发展起源于元代志怪小说,随后在明代形成了初步的框架。

明代初儒林名士诞生,文人墨客开始追求艺术性和审美的完美结合,章回小说得到了广泛的推崇。

到了清代,章回体小说逐渐成为通俗读物,大量的章回小说问世,其中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1.结构清晰:章回体小说通常以若干个独立的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具有自己的主题和情节,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这种结构使得读者可以分次阅读,有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阅读效率。

2.情节曲折:章回体小说的情节安排多变,常常出现转折和悬念,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恰到好处的安排和安排,使读者一直保持着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3.故事层次分明:章回体小说的故事往往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主线故事与支线故事。

这种安排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各个层次之间形成了相互呼应和对比。

章回体小说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府为背景,通过贾府内外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家族的兴衰发展。

《红楼梦》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章回体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角色的取经之路为主线,展现了妖魔鬼怪与真理之间的斗争。

小说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情节深受读者喜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水浒传》: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以宋江等108位好汉起义军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英勇冒险和忍耐力。

小说展现了封建统治下社会不公和士人的不幸遭遇,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七)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七)明代文学

第七章明代文学小说:明前期: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

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

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

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

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

《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

明清文学体裁

明清文学体裁

明清文学体裁明清文学体裁是中国明清两代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明清两代,文学体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一、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水平。

明清小说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特色。

(一)形式明清小说在形式上采用了长篇章回体小说,这种形式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情节,同时也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章回体小说每一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内容明清小说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题材上,明清小说包括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世情小说等多种类型。

历史演义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性格、命运等;英雄传奇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通过对战争、冒险等事件的描写,表现了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和成长历程;世情小说则以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家庭、婚姻等社会关系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道德观念。

(三)风格明清小说的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语言上,明清小说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叙事上,明清小说采用了复杂多变的叙事方式,通过多线索、多角度的叙述,表现了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此外,明清小说还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心理等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戏剧明清戏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集大成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明清戏剧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特色。

(一)形式明清戏剧在形式上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戏剧形式,如传奇、杂剧、南戏等。

传奇是以南方民间戏曲为基础的一种戏剧形式,具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文采;杂剧则是以北方民间戏曲为基础的一种戏剧形式,具有粗犷的风格和简洁的语言;南戏则是南方民间戏曲的一种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动的表演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
【摘要】:章回小说与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笔记小说一块构成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类型体系。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的问世宣告这种小说文体的产生,明末清初“四大奇书”文人评点本的出现则标志着章回小说文体的成熟。

本文选取明代章回小说为对象对这种影响深远的小说文体作断代研究,试图深入细致地揭示此一阶段章回小说的文体全貌。

论文主体分上、下两部分,上篇为总体研究,对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从名称、渊源、流变等方面作宏观的把握;下篇为专题研究,分别选取三个比较重要而前人涉猎不深的话题作微观的探讨。

附录一篇:“明代章回小说编年叙录”,是论文主体得以产生的基础。

本文原则上将文体视为一个关乎形式的概念,章回小说的文体形态及叙事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但本文并没有对这种文体作纯形式的分析,与文体相关的各种外部因素也是本文关注的对象。

本文认为章回小说文体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第一章章回小说文体产生之后,很长时间里处于“名”不符“实”的尴尬状况,本章通过梳理章回小说称谓的演变史,辨析不同历史时期指称章回小说的不同概念,对“章回体”这一文体概念做一番正本清源的工作,同时依据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来辨认章回小说,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产生是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它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前代多种文体为它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型。

本章主要从话本小说、俗讲变文、
史传文学以及诗词韵文四个方面对影响章回小说文体产生的各种因素做共时态分析。

第三章明代章回小说的发展很不平衡,洪武至正德的一百五十年里,章回小说的数量较少,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至万历年间,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的创作非常活跃,并且从历史演义中分化出来英雄传奇,《金瓶梅》的问世标志着世情小说的诞生;泰昌至崇祯年间,章回小说创作持续兴盛,延至清初,“四大奇书”的文人评改本相继产生,代表明代章回小说最高艺术水平的“四大奇书”完成了各自的文体演变,标志着章回小说文体的成熟定型。

本章分三个阶段对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作历时态分析。

第四章“四大奇书”不仅开辟了明代章回小说的四种题材类型,而且以其规范的文体格式成为后世章回小说创作的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流变史就是“四大奇书”的演变史,考察“四大奇书”的成书经过及其文体流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更细致地梳理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生成及其流变轨迹。

本章从“四大奇书”的版本演变入手,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版本之间的文体差异来透视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发展。

第五章明代章回小说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与世情小说四种类型,划分的标准表面上看参照的只是题材类别,实际上它还潜在地遵循着组织或结构上的准则,在遵从统一文体规范的前提下,不同类型的章回小说有着不同的叙事模式,叙事模式之间的差异又形成了各种类型章回小说文体内部特征的独特性。

本章在梳理章回小说四种类型分法的形成历史之后,探讨了在明代即已成型的历史演义与神魔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六章明代章回小说使用插图是一个普遍现象,插图在小说中的
主要作用是尽可能地降低读者阅读的难度,增加阅读的兴趣,增强小说的通俗性,这种作用是通过图像与文字的配合来实现的。

本章将图文结合视为一种叙事手段,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插图版式具有的不同叙事功能来阐述插图对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影响。

【关键词】: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7.41
【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导言12-26一、研究历史与现状12-21二、研究对象与内容21-23三、研究体例与方法23-24四、论文构想与框架24-26上编:总体研究26-119第一章章回小说名实考辨26-45引言26第一节”章回体”称谓考26-42第二节章回小说文体特性辨正42-45第二章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之渊源45-95引言45-47第一节话本小说对章回小说文体之影响47-55第二节俗讲变文对章回小说文体之影响55-62第三节史传文学对章回小说文体之影响62-82第四节诗词韵文对章回小说文体之影响82-95第三章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之流变95-119引言95-96第一节洪武至正德(1368——1521)的章回小说创作及其文体特征96-101第二节嘉靖至万历(1522——1620)的章回
小说创作及其文体特征101-111第三节泰昌至崇祯(1620——1644)的章回小说创作及其文体特征111-119下编:专题研究119-208第四章”四大奇书”与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之关系——以版本演变为中心119-164引言119-120第一节”四大奇书”在小说学史上的成立120-123第二节”四大奇书”的版本演变与文体流变123-158第三节”四大奇书”的文体演变与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的发展158-164第五章题材类型与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之关系——以叙事模式为中心164-189引言164-165第一节明代章回小说类型概说165-169第二节历史演义的叙事模式169-179第三节神魔小说的叙事模式179-189第六章图文结合与明代章回小说文体之关系——以建阳本为中心189-208引言189-191第一节明代章回小说的插图现象191-196第二节”上图下文”与建阳本章回小说196-204第三节图文结合作为叙事手段与小说文体的关系204-208结语208-209附录:明代章回小说编年叙录209-277一、凡例209-210二、正文210-277主要参考书目277-281后记28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