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答案-过程-步骤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答案-过程-步骤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答案-过程-步骤

实2:我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y )和国民生产总值(x )的数据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1978-2001年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obs

x y obs x y 1978

3624.10 1132.26 1990 18598.40 2937.10 1979

4038.20 1146.38 1991 21662.50 3149.48 1980

4517.80 1159.93 1992 26651.90 3483.37 1981

4860.30 1175.79 1993 34560.50 4348.95 1982

5301.80 1212.33 1994 46670.00 5218.10 1983

5957.40 1366.95 1995 57494.90 6242.20 1984

7206.70 1642.86 1996 66850.50 7407.99 1985 8989.10 2004.82 1997 73142.70 8651.14

1986 10201.40 2122.01 1998 76967.20

9875.95 1987 11954.50 2199.35 1999 80579.40 11444.08

1988 14922.30 2357.24 2000 88254.00 13395.23

1989 16917.80 2664.90 2001 95727.90 16386.04

试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给出模型t t t u x b b y ++=10的回归报告和正态性检验,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2)求置信度为95%的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

(3)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包括估计标准误差评价、拟合优度检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4)若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03553.60亿元,求2002年财政收入预测值及预测区间(05.0=α)。 参考答案:

(1) t t x y

133561.06844.324?+= =)?(i

b s (317.5155) (0.007069) =)?(i

b t (1.022578) (18.89340)

941946.02

=R 056.1065?==σSE 30991.0=DW 9607

.356=F 133561.0?1=b ,说明GNP 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1335.61万元。 (2))?()2(?0

2/00b s n t b b ?-±=α=324.6844±2.0739?317.5155=(-333.8466 983.1442) )?()2(?1

2/11b s n t b b ?-±=α=0.133561±2.0739?0.007069=(0.118901 0.148221) (3)①经济意义检验:从经济意义上看,0133561.0?1

?=b ,符合经济理论中财政收入随着GNP 增加而增加,表明GNP 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1335.61万元。

②估计标准误差评价: 056.1065?==σ

SE ,即估计标准误差为1065.056亿元,它代表我国财政收入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065.056亿元。

③拟合优度检验:941946.02

=R ,这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4.2%,它代表我国财政收入变动中,由解释变量GNP 解释的部分占94.2%,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④参数显著性检验:=)?(1b t 18.8934?0739.2)22(025

.0=t ,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 (4)6.1035532002=x , 41.141556.103553133561.06844.324?2002=?+=y

根据此表可计算如下结果:

102221027.223)47.32735()1()(?=?=-?=-∑n x x x t σ

92220021002.5)47.327356.103553()(?=-=-x x ,

10

9

2

22/1027.21002.52411506.10650739.241.14155)()(11?)2(???++??±=--++??-±∑x x x x n n t y t f f σα

=(11672.2 16638.62)

实验内容与数据3:表3给出某地区职工平均消费水平t y ,职工平均收入t x 1和生活费用价格指数t x 2,试根据模型t t t t u x b x b b y +++=22110作回归分析报告。

表3 某地区职工收入、消费和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年份 t y t x 1 t x 2 年份 t y t x 1 t x 2

1985 20.10 30.00 1.00 1991 42.10 65.20 0.90

1986 22.30 35.00 1.02 1992 48.80 70.00 0.95

1987 30.50 41.20 1.20 1993 50.50 80.00 1.10

1988 28.20 51.30 1.20 1994 60.10 92.10

0.95 1989 32.00 55.20 1.50 1995 70.00 102.00 1.02

1990 40.10 61.40 1.05 1996 75.00 120.30 1.05

参考答案:

(1) t t t x x y

21963759.8634817.045741.10?-+= =)?(i

b s (6.685015) (0.031574) (5.384905) =)?(i

b t (1.564306) (20.10578) (-1.664608) 980321.02=R 975948.02=R 5572.208?==σSE 1705

.224=F (2) ①经济意义检验:从经济意义上看,16348.0?01

?=?b ,符合经济理论中绝对收入假说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l 之间,表明职工平均收入每增加100元,职工消费水平平

均增加63.48元。0964.8?2

?-=b ,符合经济意义,表明职工消费水平随着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提高而下降,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每提高1单位时,职工消费水平将下降-8.964个单位。

②估计标准误差评价: 5572.208?==σ

SE ,即估计标准误差为208.5572单位,它代表职工平均消费水平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208.5572单位。 ③拟合优度检验:975948.02

=R ,这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7.6%,它代表职工平均消费水平变动中,由解释变量职工平均收入解释的部分占97.6%,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④F 检验:1705.224=F 26.4)1212,2()1,(=--=--?ααF k n k F ,表明总体回归方程显著,即职工平均收入和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对职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在整体上是显著的。 ⑤t 检验:=)?(1b t 20.10578?262.2)9(025

.0=t ,说明职工平均收入对职工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显著的;?=664608.1)?(2

b t 262.2)9(025.0=t ,说明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对职工消费水平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实验内容与数据4:某地区统计了机电行业的销售额y (万元)和汽车产量1x (万辆)以及建筑业产值2x (千万元)的数据如表4所示。试按照下面要求建立该地区机电行业的销售额和汽车产量以及建筑业产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显著性水平05.0=α)。

表4 某地区机电行业的销售额、汽车产量与建筑业产值数据 年份 销售额y 汽车产量1x 建筑业产值2x

1981

280.0 3.909 9.43 1982

281.5 5.119 10.36 1983

337.4 6.666 14.50 1984

404.2 5.338 15.75 1985

402.1 4.321 16.78 1986

452.0 6.117 17.44 1987

431.7 5.559 19.77 1988

582.3 7.920 23.76 1989

596.6 5.816 31.61 1990 620.8 6.113 32.17

1991 513.6 4.258 35.09

1992 606.9 5.591 36.42

1993 629.0 6.675 36.58

1994 602.7 5.543 37.14

1995 656.7 6.933 41.30

1996 998.5 7.638 45.62

1997 877.6 7.752 47.38

(1)根据上面的数据建立对数模型:

t t t t u x b x b b y +++=22110ln ln ln

(1) (2)所估计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用p 值回答这个问题。 (3)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

(4)根据上面的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t t t t u x b x b b y +++=22110

(2) (5)比较模型(1)、(2)的2R 值。

(6)如果模型(1)、(2)的结论不同,你将选择哪一个回归模型?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回归结果

t t t x x y 21ln 56847.0ln 387929.0734902.3?++=

=)?(i b s (0.212765) (0.137842) (0.055677)

=)?(i b t (17.5541) (2.814299) (10.21006)

934467.02=R 925105.02=R 097431.0?==σ

SE 81632

.99=F (2) t 检验:=)?(1b t 2.814299?145.2)14(025.0=t ,05.00138.01

?=p ,说明汽车产量对机电行业销售额的影响是显著的;=)?(2b t 10.21006?145.2)14(025.0=t ,05.00000.02

?=p ,说明建筑业产值对机电行业销售额的影响是显著的。

F 检验:81632.99=F 74.3)1217,2()1,(=--=--?ααF k n k F ,05.00000.0?=p 表明总体回归方程显著,即汽车产量、建筑业产值对机电行业销售额的影响在整体上是显著的。

(3)387929.0?1

=b ,说明汽车产量每增加1%,机电行业的销售额将平均增加0.39%;56847.0?2

=b ,说明建筑业产值每增加1%,机电行业的销售额将平均增加0.57%。 (4)回归结果

t t t x x y

2193339.1170558.4545496.57?++-= =)?(i

b s (81.02202) (15.66885) (1.516553) =)?(i

b t (-0.709128) (2.916971) (7.868761) 903899.02=R 89017.02

=R 08261.64?==σ

SE 83991.65=F

(5) 模型(1)的934467.02=R 、925105.02=R ,模型(2)的903899.02=R 、89017.02=R 。因此,模型(1)的拟合优度大于模型(2)的拟合优度。

(6)从两个模型的参数估计标准误差、S.E 、t 、F 、2R 统计量可以看出,模型(1)优于模型(2),应选择模型(1)。

实验内容与数据5:表5给出了一个钢厂在不同年度的钢产量。找出表示产量和年度之间关系的方程:bx

ae y =,并预测2002年的产量。

表5 某钢厂1991-2001年钢产量 (单位:千吨) 年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千吨 12.2 12.0 13.9 15.9 17.9 20.1 22.7 26.0 29.0 32.5 36.1 参考答案:

t t x y

1167.0307562.2?ln += =)?(i

b s (0.021946) (0.003236) =)?(i

b t (105.1484) (36.06598) 993128.02

=R 033937.0=SE DW=1.888171 F=1300.755 122002=x ,707958.3121167.0307562.2?ln 2002=?+=y

,77.40?707958.32002==e y

实验二: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检验(3课时)

实验内容与数据6:试根据表6中消费(y )与收入(x )的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估计回归模型:t t t u x b b y ++=10;(2)检验异方差性(可用怀特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3)选用适当的方法修正异方差性。

表6 消费与收入数据 y

x y x y x 55 80 152 220 95 140

65 100 144 210 108 145

70 85 175 245 113 150

80 110 180 260 110 160

79 120 135 190 125 165

84 115 140 205 115 180

98 130 178 265 130 185

95 140 191 270 135 190

90 125 137 230 120 200

75 90 189 250 140 205

74 105 53 80 140 210

110 160 70 85 152 220

113 150 75

90 140 225 125 165 65 100 137 230

108 145 74 105 145 240

115 180 80 110 175 245

140 225 84 115 189 250

120 200 79 120 180 260

145 240 90 125 178 265

130 185 98 130 191 270

参考答案:(1)首先将x 排序,其次根据表2数据估计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t t x y

63797.0157515.9?+= s = (3.6480) (0.01996)

t = (2.5102) (31.970)

9463.02=R S.E=9.0561 DW=1.813 F=1022.072

(2)检验异方差:①怀特检验:99.5)2(57.10205.02=?=χnr ,模型存在异方差;

②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将样本x 数据排序,n=60,154/==n c ,取c=16,从中间去掉16个数据,确定子样1(1-22),求出4138.6301=RSS ;确定子样2(39-60),求出840.24952=RSS ,计算出959.34138

.63084.249512===RSS RSS F ,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查12.2)20,20(05.0=F ,得:αF F ?,所以模型存在异方差。

(3)在方程窗口,取)(/1resid abs w =,得回归结果:

t t x y

6334278.01511.10?+= s = (0.434533) (0.002085) t = (23.36098) (303.7639)

999995.02=R S.E=0.956155 DW=1.22969 F=12908997

用怀特检验判断:

99.5)2(425945.0205.02=?=χnr ,模型已不存在异方差(从p 值也容易得出此结论)

实验内容与数据7:某地区1978—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总额的数据资料见表7,

其中x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亿元),y 表示出口总额(人民币亿元)。做下列工作:

(1)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t t t u x b b y ++=10

(2)模型是否存在一阶段自相关?如果存在,请选择适当的方法加以消除。

表7 某地区1978—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总额的数据资料 obs x y obs x y

1978 3624.100 134.8000 1989 16917.80 1470.00O

1979 4038.200 139.7000 1990 18598.40 1766.700

1980 4517.800 167.6000 1991 2l662.50 1956.000

1981 4860.300 211.7000 1992 26651.90 2985.800

1982 5301.800 271.2000 1993 34560.50 3827.100

1983 5957.400 367.6000 1994 46670.00 4676.300

1984 7206.700 413.8000 1995 57494.90 5284.800

1985 8989.100 438.3000 1996 66850.50 10421.800

1986 10201.40 580.5000 1997 73142.70 12451.800

1987 11954.50 808.9000 1998 78017.80 15231.700

1988 14922.30 1082.100

参考答案:(1)回归结果

(2)自相关检验:由DW=1.106992,给定显著性水平05.0=α查Durbin-Watson 统计表,n =21,k =1,得下限临界值221.1=L d 和上限临界值420.1=U d ,因为DW=1.106992?221.1=L d ,根据判断区域可知,这时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3)自相关的修正:用科克伦—奥克特(Cochrane —Orcutt )迭代法,在命令窗口直接

键入:LS y c x AR(1) 得如下回归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时DW=1.633755,查n =20,k =1,05.0=α的DW 统计量表,得414.1,201.1==U L d d ?DW=1. 633755?4-U d =2.586,这表明,模型已不存在自相关。此时,回归方程为

t t x y

161603.07522.664?+-= t = (-0.845549) (8.094503)

910711.02=R DW=1.633755

[ AR(1) = 0.442943 ]

t = (1.608235)

也可以利用对数线性回归修正自相关,回归结果如下

从上表5.5.6可以看出,这时DW=2.13078,查n=20,k=1,05.0=α的DW 统计量表,得414.1,201.1==U L d d ?DW=2.13078?4-U d =2.586,这表明,模型已不存在自相关。从LM(1)=2.46 LM(2)=5.78也可以看出,模型已不存在1阶、2阶自相关。此时,回归方程为

t t x y

ln 017195.07931.479?ln += t = (0.025507) (1.617511)

990950.0991903.022==R R DW=2.13708 LM(1)=2.46 LM(2)=5.78

F=1041.219

实验内容与数据8:表8给出了美国1971-1986年期间的年数据。

表8 美国1971~1986年有关数据 年度 y x1 x2 x3 x4

x5 1971 10227 112.0 121.3 776.8 4.89

79367 1972 10872 111.0 125.3 839.6 4.55

82153 1973 11350 111.1 133.1 949.8 7.38 85064

1974 8775 117.5 147.7 1038.4 8.61 86794

1975 8539 127.6 161.2 1142.8 6.16 85846

1976 9994 135.7 170.5 1252.6 5.22 88752

1977 11046 142.9 181.5 1379.3 5.50 92017

1978 11164 153.8 195.3 1551.2 7.78

96048 1979 10559 166.0 217.7 1729.3 10.25 98824

1980 8979 179.3 247.0 1918.0 11.28 99303

1981 8535 190.2 272.3 2127.6 13.73 100397

1982 7980 197.6 286.6 2261.4 11.20 99526

1983 9179 202.6 297.4 2428.1 8.69 100834

1984 10394 208.5 307.6 2670.6 9.65 105005

1985 11039 215.2 318.5 2841.1 7.75 107150

1986 11450 224.4 323.4 3022.1 6.31 109597

其中,y:售出新客车的数量(千辆);x1:新车,消费者价格指数,1967=100;x2:所有物品所有居民的消费者价格指数,1967=100;x3: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10亿美元);x4:利率;x5:城市就业劳动力(千人)。考虑下面的客车需求函数:

t t t t t t t u x b x b x b x b x b b y ++++++=55443322110ln ln ln ln ln ln

(1)用OLS 法估计样本回归方程;

(2)如果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试估计各辅助回归方程,找出哪些变量是高度共线性的。

(3)在除去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后,最终的客车需求函数是什么?这个模型在哪些方面好于包括所有解释变量的原始模型。

(4)还有哪些变量可以更好地解释美国的汽车需求?

参考答案:(1)回归结果

t t t t t t x x x x x y

54321ln 2778.0ln 030.0ln 127.2ln 109.4ln 790.1255.3?ln +-+-+= t = (0.1723) (2.0500) (-2.5683) (1.6912) (-0.2499) (0.1364)

7822.08548

.022==R R DW=1.7930 F=11.7744

(2)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辅助回归模型检验 被解释变量

2R F F 值是否显著 Lnx1

0.9959 666.740 是 Lnx2

0.9993 4189.20 是 Lnx3

0.9993 4192.89 是 Lnx4

0.8704 18.47 是 Lnx5

0.9949 533.42 是

(n=16,k=5,05.0=α)

由上表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是高度共线的。

(3)由于x1(新价格指数)与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于一致,可舍去其中之一;由于x3(个人可支配收入)与x5(城市就业劳动力)变化趋于一致,可舍去其中之一。

(4)下列两个模型较为合适:

t t t t x x x y

541ln 2439.3ln 2949.0ln 0378.11037.22?ln +---= t = (-2.6397) (-3.1428) (-4.0015) (3.7191)

6061.02=R DW=1.3097 F=8.6926

t t t t x x x y

542ln 7028.3ln 2429.0ln 9218.07996.22?ln +---= t = (-3.9255) (-4.5492) (-3.9541) (5.2288)

7364.02=R DW=1.5906 F=14.9690

与原模型相比,经上两模型中的所有系数符号正确且都在统计上显著。

(5)还有汽车消费税、汽车保险费率、汽油价格等。

实验三:虚拟变量的设置与应用、滞后变量模型的估计(3课时)

实验内容与数据9:表9给出了1993年至1996年期间服装季度销售额的原始数据(单位:百万元):

表9 服装季度销售额数据 年份 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1993 4190

4927 6843 6912 1994 4521

5522 5350 7204 1995 4902

5912 5972 7987 1996 5458

6359 6501 8607

现考虑如下模型: t t t t t u D b D b D b b S ++++=4433221

其中,2D =l :第二季度;3D =1:第三季度;4D =l :第四季度;S =销售额。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估计此模型;(2)解释4321,,,b b b b ;(3)如何消除数据的季节性?

参考答案:(1)

t

t t t D D D S 43275.290975.139825.91275.4767?+++= s = (324.0365) (458.2569) (458.2569) (458.2569)

t = (14.71362) (1.990696) (3.052327) (6.34605)

778998.02=R 723747.02=R S.E=648.0731 DW=1.272707 F=14.09937

(2)75.4767?1

=b 表示第一季度的平均销售额为6767.75百万元;75.2909?,75.1398?,25.912?4

32===b b b 依次表示第二、三、四季度比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平均高出75.2909,75.1398,25.912百万元。

(3)为消除数据的季节性,只需将每季度中的原始数据减去相应季度虚拟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即可。

实验内容与数据11:表11给出了美国1970-1987年间个人消费支出(C )与个人可支配收入(I )的数据(单位:10亿美元,1982年为基期)

表11 美国1970-1987年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数据 年 C I 年 C I

1970 1492.0 1668.1 1979 2004.4 2212.6

1971 1538.8 1728.4 1980 2004.4 2214.3

1972 1621.9 1797.4 1981 2024.2 2248.6

1973 1689.6 1916.3 1982 2050.7 2261.5

1974 1674.0 1896.6 1983 2146.0 2331.9

1975 1711.9 1931.7 1984 2249.3 2469.8

1976 1803.9 2001.0 1985 2354.8 2542.8

1977 1883.8 2066.6 1986 2455.2 2640.9

1978 1961.0 2167.4 1987 2521.0

考虑如下模型: t t t u I a a C ++=ln ln 21

t t t t u C b I b b C +++=-1321ln ln ln

(1)估计以上两模型;(2)估计个人消费支出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

参考答案:(1)

t

t I C ln 102538.1885464.0?ln +-=……(1) s = (0.128932) (0.016816)

t = (-6.867685) (65.56382)

99606.02=R DW=1.413744 LM(1)=0.7153 LM(2)= 0.7056 F=4298.614

1

ln 015275.0ln 131706.1994922.0?ln --+-=t t t C I C ……(2) s = (0.199544) (0.168566) (0.151814)

t = (-4.98599) (6.713724) (-0.100617)

99564.02=R DW=1.659416 LM(1)=0.2438 LM(2)= 1.8136 F=1827.919 94453)

?(1)21(1=--=b nD n DW h ,96.1025.02/==h h α,025.0h h ?,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由LM(1)=0.2438、 LM(2)= 1.8136可知,模型不存在1阶、2阶自相关。

(2) 由(1)得:收入弹性1025.1=I E ;由(2)得:短期收入弹性1317.1=I E ,长

期收入弹性114673.1015275.011317.1=-=

I E

同济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目的、方法、原理、结果或实验小节等)。 一、实验目的 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按下面图一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通过这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性。 3、按下面图二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 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图一图二 三、实验中使用到的程序 对于简单并行输出接口: stack1 segment stack 'stack' dw 32 dup(0) stack1 ends data segment baseport equ 0ec00h-280h;实际基址 port equ baseport+2a8h;基址+偏移地址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ss:stack1,ds:data,cs: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again: mov ah,1 int 21h

《计量经济学》上机实验答案过程步骤

实2:我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y )和国民生产总值(x )的数据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1978-2001年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试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给出模型t t t u x b b y ++=10的回归报告和正态性检验,并解释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2)求置信度为95%的回归系数的置信区间; (3)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包括估计标准误差评价、拟合优度检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4)若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亿元,求2002年财政收入预测值及预测区间(05.0=α)。 参考答案:

(1) t t x y 133561.06844.324?+= =)?(i b s =)?(i b t 941946.02 =R 056.1065?==σ SE 30991.0=DW 9607.356=F 133561.0?1 =b ,说明GNP 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万元。 (2))?()2(?02/00b s n t b b ?-±=α=±? )?()2(?1 2/11b s n t b b ?-±=α=±? (3)①经济意义检验:从经济意义上看,0133561.0?1 ?=b ,符合经济理论中财政收入随着GNP 增加而增加,表明GNP 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将平均增加万元。 ②估计标准误差评价: 056.1065?==σ SE ,即估计标准误差为亿元,它代表我国财政收入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亿元。 ③拟合优度检验:941946.02 =R ,这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它代表我国财政收入变动中,由解释变量GNP 解释的部分占%,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 ④参数显著性检验:=)?(1b t ?0739.2)22(025 .0=t ,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 (4)6.1035532002=x , 41.141556.103553133561.06844.324?2002=?+=y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2

3

实验一:数据传送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学习用全屏幕编辑软件QEDIT.EXE建立源程序(.ASM文件); 学习用汇编软件MASM.EXE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文件); 学习用连接程序LINK.EXE对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学习用调试软件TD.EXE调试可执行文件; 2.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器材 PC机 三.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1.利用堆栈实现AX的内容与BX的内容进行交换。堆栈指针SP=2000H,AX=3000H,BX=5000H; 2.汇编、调试、观察、记录结果; ⑴用QEDIT.EXE软件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以.ASM格式文件存盘; ⑵用M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产生二进制目标文件(.OBJ文件),再用连接程序LINK产生可执行文件(.EXE文件); ⑶用调试软件TD调试、运行程序,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子目录E:>\SY86后,利用QEDIT.EXE(简称Q)送入以下汇编语言源程序,并以M1.ASM文件存盘 ⑴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 ①进入\SY86子目录 E:>CD\SY86 E:\SY86> ②进入QEDIT.EXE 编辑界面 E:\SY86> Q ③输入文件名*.ASM(如M1.ASM)后,输入源程序 源程序 DATA SEGMENT PARA PUBLIC’DATA’ ;数据段定义 DB 512 DUP(0)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STACK’ ;堆栈段定义 DB 512 DUP( ?) 4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15-76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 求(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答案 实验一: 1、请编写函数int fun(int *a, int *b),函数的功能是判断两个指针a和b所指存储单 元的值的符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这两个存储单元中的值都不为0。在主函数中输入2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a, int *b) { if (*a*(*b)>0) return(1); else return(0); } main() { int x,y; scanf("%d%d",&x,&y); if (fun(&x,&y))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 } 2、计算1+2+3+……+100,要求用指针进行设计。即设计函数int fun(int *n)实现求 1+2+3+……+*n,在主函数中输入、调用、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n) { int i,sum=0; for (i=1;i<=*n;i++) sum+=i; return(sum); } main() { int x,sum; scanf("%d",&x); printf("the sum is %d\n",fun(&x)); } 3、函数的功能是求数组a中最大数的位置(位序号)。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

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max) max=a+i; return(max-a); } main() {int a[N],maxi; input(a,N); maxi=fun(a,N); printf("\n the max position is %d\n",maxi); } 4、请编写函数fun(int *a,int n, int *odd, int *even),函数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a 中所有奇数之和和所有偶数之和。形参n给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和even分别返回奇数之和和偶数之和。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程序调试实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及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明确程序中各段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在计算机上建立、汇编、连接、调试及运行程序的方法。 3、熟悉和掌握DEBUG 常用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 1、上机前,要认真阅读前言和课本相关章节 2、上机前,画好流程图,编写好程序 3、上机时,注意出现的错误,记录下出错信息,翻译之 4、完成好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在内存TAB 开始的16个单元连续存放了0-15的平方值(0-225),任给一个数X(0 ≤ X ≤ 15),求X 的平方值,并把结果存放在Y 单元中。 (2).分析 X 平方的值是tab 为首地址且x 的值为有效地址中的值。 data segment x db 8 y db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para'stack' db 100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xor ax,ax

mov al,x lea si,tab add si,ax mov al,[si] mov y,al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3).程序调试: 4.心得体会 了解了顺序结构,掌握了程序的运行,调试。 实验二分支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熟悉运算类指令对标志位的状态影响以及标志位状态的表示方法;掌握条件转移、无条件转移指令的使用方法。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上机前认真分析题意,找出算法,画出流程图,依据流程图,编好程序。 2、认真调试程序,对程序可能存在的所有分支都要进行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二、实验内容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一)实验报告数据传输传送实验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一)实验报告 主题:数据传送 一、实验目的 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Borland公司的TASM编译器 熟悉8086汇编指令,能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掌握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星研集成环境软件。 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段的传送、校验。 三、实验代码 _STACK SEGMENT STACK DW 100 DUP() _STACK ENDS DATA SEGMENT DATA ENDS CODE SEGMENT START PROC NEAR ASSUME CS:CODE, DS:DATA, SS:_STACK MOV AX, DATA ;将数据段的地址存入AX寄存器。AX=004DH MOV DS,AX ;对DS段寄存器赋值。DS=004DH MOV ES,AX ;对ES段寄存器赋值。ES=004DH NOP ;空指令

MOV CX,100H ;把100H送到CX寄存器。CX=0100H MOV SI,3000H ;把3000H送到SI寄存器。SI=3000H MOV DI,6000H ;把6000H送到DI寄存器。DI=6000H CALL Move ;调用Move子程序 MOV CX,100H ;把100H送到CX寄存器。CX=0100H MOV SI,3000H ;把3000H送到SI寄存器。SI=3000H MOV DI,6000H ;把6000H送到DI寄存器。DI=6000H CLD ;将DF标志位置0。设置SI、DI为递增移动,DF=0 REPE CMPSB ;比较[SI]和[DI],CX减1,ZF=0或CX=0跳出 ;若ZF=0或CX=0不成立,则继续比较。SI和DI持续递增 1 JNE ERROR ;若ZF=0,跳到ERROR子程序 TRUE: JMP $ ;跳到目前地址 ERROR: JMP $ ;跳到目前地址 Move PROC NEAR ;Move子程序 CLD ;将DF标志位置0。设置SI、DI为递增移动。DF=0 CMP SI,DI ;比较SI、DICF=SF=PF=1,仅有该三个标志位变化JZ Return ;如果相等,跳到Return JNB Move1 ;如果SI大于等于DI,跳到Move1 ADD SI,CX ;SI=SI+CX。SI=3100H DEC SI ;SI减1。SI=30FFH

随机过程上机实验报告讲解.pdf

2015-2016第一学期随机过程第二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随机过程上机实验,熟悉Monte Carlo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熟悉Matlab的运行环境,了解随机模拟的原理,熟悉随机过程的编码规律即各种随机过程的实现方 法,加深对随机过程的理解。 上机内容: (1)模拟随机游走。 (2)模拟Brown运动的样本轨道。 (3)模拟Markov过程。 实验步骤: (1)给出随机游走的样本轨道模拟结果,并附带模拟程序。 ①一维情形 %一维简单随机游走 %“从0开始,向前跳一步的概率为p,向后跳一步的概率为1-p” n=50; p=0.5; y=[0 cumsum(2.*(rand(1,n-1)<=p)-1)]; % n步。 plot([0:n-1],y); %画出折线图如下。

%一维随机步长的随机游动 %选取任一零均值的分布为步长, 比如,均匀分布。n=50; x=rand(1,n)-1/2; y=[0 (cumsum(x)-1)]; plot([0:n],y);

②二维情形 %在(u, v)坐标平面上画出点(u(k), v(k)), k=1:n, 其中(u(k))和(v(k)) 是一维随机游动。例 %子程序是用四种不同颜色画了同一随机游动的四条轨 道。 n=100000; colorstr=['b' 'r' 'g' 'y']; for k=1:4 z=2.*(rand(2,n)<0.5)-1; x=[zeros(1,2); cumsum(z')]; col=colorstr(k); plot(x(:,1),x(:,2),col);

hold on end grid ③%三维随机游走ranwalk3d p=0.5; n=10000; colorstr=['b' 'r' 'g' 'y']; for k=1:4 z=2.*(rand(3,n)<=p)-1; x=[zeros(1,3); cumsum(z')]; col=colorstr(k); plot3(x(:,1),x(:,2),x(:,3),col);

上机实验 11 参考答案

上机实验11 指针与数组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下标、数组名或指针等不同方式引用数组元素; 2. 掌握数组名作函数参数的方法; 3.掌握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和字符处理函数; 4.掌握用指针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1】程序填空:自定义函数del(s), 功能是删除字符串s中的数字字符, 要求使用字符处理函数isdigit()和字符串处理函数strcpy()。在主函数中输入1个字符串,然后调用函数del(), 用于删除其中的数字字符,并输出处理后的字符串。 提示:从字符串s的首字符开始, 到结束符’\0’之前为止,逐个检查第i个字符是否是数字字符,是则删除该字符——使用字符判别函数isdigit(s[i]), 如果s[i]是数字字符,该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 难点:如何删除s的第i个字符?——使用字符串复制函数strcpy(), 将子串s+i+1(从字符s[i+1]开始的子串)复制到给s+i (从字符s[i]开始的子串),即strcpy(s+i, s+i+1)。 #include #include < ctype.h > #include void del( char *s); //line 4 函数声明 void main() { char str[80]; gets( str); //输入字符串str del(str ); //调用函数del(),删除str中的数字 puts(str); //输出字符串str } void del(char *s) //line 12 函数定义 { int i=0; while(s[i]!='\0') if(isdigit(s[i]) ) strcpy( s+i, s+i+1); // 如果字符s[i]是数字,用函数strcpy删除它 else i++; // 否则,继续查看下一个字符 } 运行程序,输入字符串"a1b2 #include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 实验报告 学校:湖北文理学院、班级:电子1413 姓名:杨仕浩 学号:2014111347 指导老师:吉向东

实验一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熟悉在PC机上建立、汇编、链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将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要求被加数和加数均以ASCII码形式各自顺序存放在以DATA1、DATA2为首的5个内存单元中(低位在前),结果送回DATA1处。 三、程序框图 四、实验程序清单 DATA SEGMENT DATA1 DB 33H,39H,31H,37H,34H;被加数 DATA1END EQU $-1 DATA2 DB 34H,35H,30H,38H,32H;加数 DATA2END EQU $-1 SUM DB 5 DUP(?)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 DB 20 DUP(?)

TOP EQU LENGTH STA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AX,TOP MOV SP,AX MOV SI,OFFSET DATA1END MOV DI,OFFSET DATA2END CALL A DDA MOV AX,4C00H INT 21H ADDA PROC NEAR MOV DX,SI MOV BP,DI MOV BX,05H AD1: SUB BYTE PTR [SI],30H SUB BYTE PTR [DI],30H DEC SI DEC DI DEC BX JNZ AD1 MOV SI,DX MOV DI,BP MOV CX,05H CLC AD2: M OV AL,[SI] MOV BL,[DI] ADC AL,BL AAA MOV [SI],AL DEC SI DEC DI LOOP AD2 MOV SI,DX MOV DI,BP MOV BX,05H AD3: ADD BYTE PTR [SI],30H ADD BYTE PTR [DI],30H DEC SI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_微机与接口技术第页共页 系别__生物医学工程_____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级_____组别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 姓名__ 学号__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ab6000p实验教学系统基本操作; 2、掌握8088/8086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 3、熟悉8088/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装有emu8086软件的PC机 三、实验内容 1、有一个10字节的数组,其值分别是80H,03H,5AH,FFH,97H,64H,BBH,7FH,0FH,D8H。编程并显示结果: 如果数组是无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如果数组是有符号数,求出最大值,并显示。 2、将二进制数500H转换成二-十进制(BCD)码,并显示“500H的BCD是:” 3、将二-十进制码(BCD)7693转换成ASCII码,并显示“BCD码7693的ASCII是:” 4、两个长度均为100的内存块,先将内存块1全部写上88H,再将内存块1的内容移至内存块2。在移动的过程中,显示移动次数1,2 ,3…0AH…64H(16进制-ASCII码并显示子

程序) 5、键盘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转换成大写字母 显示:请输入一个小写字母(a~z): 转换后的大写字母是: 6、实现4字节无符号数加法程序,并显示结果,如99223344H + 99223344H = xxxxxxxxH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1.1、实验代码: DATA SEGMENT SZ DB 80H,03H,5AH,0FFH,97H,64H,0BBH,7FH,0FH,0D8H;存进数组 SHOW DB 'THE MAX IS: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把数据的基地址赋给DS MOV DS,AX MOV DX,OFFSET SHOW ;调用DOS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 ,OFFSET SZ ;数组的偏移地址赋给SI MOV CX,10 ;存进数组的长度给CX MOV DH,80H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DH NEXT: MOV BL,[SI] ;将数组的第一个数写进BL CMP DH,BL ;比较DH和BL中数的到校 JAE NEXT1 ;如果DH中的数大于BL中,将跳转到NEXT1 MOV DH,BL ;如果DH中的数小于BL中,将BL中的数赋给DH NEXT1: INC SI ;偏移地址加1 LOOP NEXT;循环,CX自减一直到0,DH中存数组的最大值 ;接下来的程序是将将最大值DH在屏幕上显示输出 MOV BX,02H NEXT2: MOV CL,4 ROL DH,CL ;将DH循环右移四位

数字信处理上机实验答案全

数字信处理上机实验答 案全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十章 上机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实验六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19]。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 n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 → 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3.实验内容及步骤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精密测控实验室

实验二软件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1、掌握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及用汇编语言编程技巧; 2、了解和熟悉用MCS-51单片机仿真开发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2.实验内容: 1、编写排序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已知8031内部RAM60H~69H单元中,依次存放了 FFH,99H,77H,CCH,33H,DDH,88H,BBH,44H,EEH,它们均为无符号数,编程 将它们按递减次序排序,即最大数放在60H中,最小数放在69H中。 2.、编写多字节加法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8031内部RAM20H~22H单元中,存放了3字节被加数(低字节在前),在2AH~2CH单元中存放3字节加数(低字节在前),求两数之和,并将结 果存入以20H为起始地址的区域中(低字节在前)。 3.实验设备名称、型号: 4.画出软件程序流程图,写出上机调试通过的汇编语言程序清单: 程序1、编写排序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已知8031内部RAM60H~69H单元中,依次存放了 FFH,99H,77H,CCH,33H,DDH,88H,BBH,44H,EEH,它们均为无符号数,编程 将它们按递减次序排序,即最大数放在60H中,最小数放在69H中。

解:本设计采用冒泡排序法,使用双重循环,并在内循环中进行比较如果合乎从大到小的顺序则不动,否则两两交换,这样比较下去,比较9次 后,最小的那个数就会沉底,在下一次比较时将减少一次比较次数。如 果一次比较完毕,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已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了。则可以退出循环,结束程序。 程序结构框图和程序代码如下:

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自161213 姓名:刘昊 学号:20162181310 实验时间:2017 年3 月6 号 任课老师:张锐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C 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了解在 程序 C 编译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 C 三、实验内容: (1). (2). (3). 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求和。 设计程序,对给定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然后输出其中较大的数。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该程序用来判断所输入的整数是否为一个素数,如果一个数能被除了 1 和它本身整除,还能被其它数整除,那么它就不是一个素数,因此,用for 循环来进行整除过程的简写。 代码2: 运行结果2:

程序分析2: 简单的使用printf() 和scanf() 函数进行简单的数据运算。代码3: 运行结果3:

程序分析3: 使用if 语句进行判断。 五.实验总结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常用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的用法, 熟练掌握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实现小写字母转大写。

(2). 编写程序,实现输入两个不同类型数据后,经过适当的运算(加、减、乘、除)后输出。 (3). 编写程序,计算三角形面积、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圆的面积和周长。 (4). 编写程序,实现单字符getchar 和putchar 输入输出。 (5). 编写程序,实现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不同数制的输出。 四、源程序代码 代码1: 运行结果1: 程序分析1: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指导与习题 参考答案(第四版) (学生改编) 实验 1 C语言程序初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判系统。 二、实验内容 1. 运行第一个C程序 [题目:The first C Program] 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 c++ ,编译、连接和运行该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 printf("The first C Program\n"); } [具体操作步骤] (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 a1.c。 (3)按照第一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按照第三章介绍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判系统,系统返回“通过”,则该题完成。

2. 在在线评判系统中提交实现了计算a+b功能的程序 [题目1001:计算a+b] 由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 b; scanf("%d%d", &a, &b); printf("%d", a + b); } (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 (2)保存程序,取名为 a2.c。 (3)按照前二章中介绍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输入 15 30↙ (↙表示输入回车符) (5)如果看到如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 的结果正确,如果得不到如下结果,则需检查并更正程序。 45 (6)按照第三章中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判系统。 (7)显示题目列表,点击题号为1001,题名为“计算a+b”的题目。 (8)查看完题目要求后,点击页面下端的“sumbit”,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查看评判结果,如果得到“accepted”则该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 3 实验 2 基本数据类型、运算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和实型的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2)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 算符的使用。 (4)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 变量的定义 [题目 1117:变量定义,按要求完成程序] 下面给出一个可以运行的程序,但是缺少部分语句,请按右边的提示补充完整缺少的语句。#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a, b; /*定义整型变量a和b*/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 机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班级: 指导老师:学号: 姓名:

实验一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熟悉在PC机上建立、汇编、链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将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要求被加数和加数均以ASCII码形式各自顺序存放在以DATA1、DATA2为首的5个内存单元中(低位在前),结果送回DATA1处。 三、程序框图 图3-1

四、参考程序清单 DATA SEGMENT DATA1 DB 33H,39H,31H,37H,34H;被加数 DATA1END EQU $-1 DATA2 DB 34H,35H,30H,38H,32H;加数 DATA2END EQU $-1 SUM DB 5 DUP(?)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 DB 20 DUP(?) TOP EQU LENGTH STA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E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AX,TOP MOV SP,AX

MOV SI,OFFSET DATA1END MOV DI,OFFSET DATA2END CALL ADDA MOV AX,4C00H INT 21H ADDA PROC NEAR MOV DX,SI MOV BP,DI MOV BX,05H AD1: SUB BYTE PTR [SI],30H SUB BYTE PTR [DI],30H DEC SI DEC DI DEC BX JNZ AD1 MOV SI,DX MOV DI,BP MOV CX,05H CLC AD2: MOV AL,[SI] MOV BL,[DI] ADC AL,BL

8086软硬件实验报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上机实验)

实验一实验环境熟悉与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2)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编程将BH中的数分成高半字节和低半字节两部分,把其中的高半字节放到DH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把其中的低半字节放到DL中的低4位(高4位补零)。如: BH=10110010B 则运行程序后 DH=00001011B DL=00000010B 实验准备 (1)熟练掌握所学过的指令。 (2)根据实验内容,要求预先编好程序。 实验步骤 (1)利用DEBUG程序输入、调试程序。 (2)按下表要求不断地修改BH的内容,然后记录下DX的内容。 实验报告 (1)给出程序清单。 (2)详细说明程序调试过程。

程序: CODE SEGMENT START : MOV BH,00111111B MOV AL,BH MOV CL,4 SHR AL,CL MOV DH,AL MOV AL,BH AND AL,00001111B MOV DL,AL MOV CL,0 CODE ENDS END START

实验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3)掌握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试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实现功能: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 My name is Li Jianguo 参考程序如下:(有错) data segment out1 db 'Hello world' ax db 'My name is Li Jianguo' data en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lea dx,out1 mov ah,2 int 21h mov dl,0ah mov ah,2

北京理工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组别:12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熟悉IDE86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进一步理解汇编语言的设计思路与执行过程。 3、熟悉DOS命令调用,以达到输入输出、返回DOS系统等目的。 4、掌握利用汇编实现求和与求最值的方法。 5、掌握利用汇编实现数制转换的方法。 6、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动手编程,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具体内容) 1、求从TABLE开始的10个无符号字节数的和,并将结果放在SUM字单元中。并查看前5个,前8 个数之和以及各寄存器和内存的状态。 2、在1的基础上修改程序,求出10个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将最大最小值分别赋给MAX及 MIN。 3、求1到 100 的累加和,并用十进制形式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要求实现数据显示,并返回DOS 状态。 三、实验方法 1、设计思路 (1)实验1的设计思路:先将10个要相加的数存在以TABLE为首的10个连续的存储单元中,然后利用循环结构依次取出数值放在AL中并累加,若有进位则加到AH中直至循环10次累加结束,将累加的结果放在SUM中并返回DOS状态。 (2)实验2的设计思路:先将10个要比较的数放在以TABLE为首的10个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将第一个数首先赋给AL和AH(分别存储相对最小和最大值)在利用LOOP循环结构,依次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每次把相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存储到AH和AL中直至循环9次比较结束,将AH和AL里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赋给MAX和MIN,返回DOS状态 (3)实验3的设计思路:先在内存中定义COUNT=100,表示1-100求和,若相求1-n的和并显示只需COUNT的值为n即可,同时定义一块以DNUM为首地址的数据区用于存储累加和的十进制数对应的ASCII码。先利用AX和LOOP求出1-COUNT的累加和存在AX中;在进行数值转化,AX 依次除10取余数保存,将16进制数转化为10进制ASCII码值并存在DUNM中。最后在屏幕上显示并返回DOS状态。 2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二和三的流程图分别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C语言实验上机实验第四版参考答案 (4) 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实验教学与练习 参考答案(第4版) 实验1 C语言程序初步1、实验目的 (1)了解所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2)了解如何在系统上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C程序(3)通过运行一个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程序的特点。(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在线评价系统 2,实验内容 1。运行第一个C程序 [标题:第一个C程序] 将下列程序输入visual c++,编译、连接并运行该程序# include \ main(){ printf(\ } [具体操作步骤] (1)在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2)保存程序,命名为a1.c (3)根据第1章中描述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 (4)按照第3章描述的方法将代码提交到在线评估系统,系统返回“通过”,问题完成

2。在线测评系统中提交了一个程序 [话题1001:计算a+b] ,实现了计算a+b的功能。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计算并输出两个整数的和。实现该功能的程序如下,#include \main() { int a,b; scanf(\ printf(\ } (1))在程序编辑窗口中输入程序(2)保存程序,命名为a2.c (3)根据前两章描述的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程序(4)在程序操作过程中,输入1530 ↙ (?表示输入回车) (5)如果看到以下输出结果,则表明15+30的结果是正确的。如果您无法获得以下结果,您需要检查并更正程序45 (6)根据第3章介绍的方法进入在线评估系统。 (7)显示主题列表,点击标题为1001且标题为“计算a+b”的主题 (8)查看主题要求后,点击页面底部的“sumbit”,参照第二章提交程序的方法提交程序a2.c。 (9)检查判断结果,如果获得”接受”,则问题通过,否则返回第一步检查程序是否正确。3 实验2基本数据类型、运算和表达式1、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整数和实变量,以及如何给它们赋值(2)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分配规律 (3)学会使用C的相关算术运算符和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尤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74HC138译码器实验实验十:LED 16x16点阵显示实验

微机原理上机实验(六)实验报告 实验六:74HC138译码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74HC138译码器的工作原理,熟悉74HC138译 码器的具体运用连接方法,了解74HC138是如何译码的。 2、认真预习本节实验内容,尝试自行编写程序,填写实 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使用8255的PC0、PC1、PC2控制 74HC138的数据输入端,通过译码产生8选1个选通信号,轮流点亮8个LED指示灯。 2、运行程序,验证译码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1、连线说明: F7区:A、B、C — —D3区:PC0、PC1、PC2 F7区:G1、G2A、G2B — — C1区:VCC、GND、 GND F7区:JP63 — —F4区:JP18(LED 指示灯) D3区:CS、A0、A1 — — A3区:CS1、A0、 A1 2、调试程序,查看运行结果是否正确 五、实验代码 Con_8255EQU 0273H ;8255控制口 PC_8255 EQU 0272H ;8255 PC口_STACK SEGMENT STACK ;设置堆栈段 DW 100 DUP(?) _STACK ENDS CODE SEGMENT START PROC NEAR

ASSUME CS:CODE, SS:_STACK MOV DX,Con_825 5 MOV AL,80H OUT DX,AL ;8255初始化,PC口作输 出用,向8255的控制口 输入置位/复位控制字 10000000B,PC0~PC7 全部复位 MOV DX,PC_8255 MOV AL,0 START1: OUT DX,AL 将00000000B输入8255 的PC口 CALL Delay 延时 INC AL AL加一 JMP START1 循环 Delay PROC NEAR ;延时 Delay1: XOR CX,CX ;CX清零 LOOP $ 当前位置循环一次后推 出 RET Delay END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