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合集下载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ppt

事件发展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 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根据 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 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 取得任何进展。
事件发展
直到2005年5月20日,中俄才签署《中俄国 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协议规定珍宝岛是中国 的领土。
战役影响
国防意义:珍宝岛战役结束后,苏联对中国的实力 也有了新的评价,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 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此 后,中俄两国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随着冷战结束和 苏联解体,中俄双方不断加深联系,现互为战略伙伴 关系,此举不仅促进双边关系良好发展,更为东北亚 地区和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战备意义: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 事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 反坦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
谢谢指导
于庆阳
陈绍光
事件经过
1969年3月15日苏军对珍宝岛发动了三次进 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 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 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 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 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 军的3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事件经过
整个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军毙伤苏军230余 人(苏联公布的苏军伤亡数字为152人),毁伤坦克装甲 车辆19辆。我军阵亡71人,大部分人安葬于宝清县珍宝 岛烈士林园。
事件经过
事件发展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 分强烈。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 消除中国威胁”。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 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 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 报复等多方面考虑,采取了缓和措施。

珍宝岛战役.ppt.

珍宝岛战役.ppt.
中苏边界冲突
珍宝岛战役
冲突简介
1969年中苏边界出现的武装冲突及由此引起 的中苏两国的紧张对峙,是全国解放后军事斗争 的重要一页,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项重大 事件。人民解放军在边界上进行的还击战斗虽然 规模不大,但是这一事件带来的全国性的战备规 模之大和耗费之多,超过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 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努力和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边界冲突未进一步扩大,但是由此造成的中 苏两国在战略上的严重对峙,对于中国的政治经 济形势及军队建设都产生了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
从19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中苏边境不断策划和制 造事端。 1. 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部队大批武装人员越过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心线,侵入中国七里沁岛地区,野蛮干涉中国 渔民正常的捕鱼生产活动,用装甲车轧死和撞死渔民4人, 撞伤和打伤渔民9人; 2.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全副武装的军人分乘7辆装甲 车、卡车和吉普车侵入珍宝岛,打伤正在岛上执行巡逻任 务的中国边防军人; 3. 1969年1月4日,我军登岛巡逻时,遭到30名苏军的拦阻 和推打,我军被迫撤回;1月6日苏军再次入侵珍宝岛,抓 走我方2名渔民;1月23日苏军76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携 带军犬,分乘4辆军车,在直升机的掩护下,突然袭击正 在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我边防人员,围攻、毒打我军人, 打伤20余人,其中重伤9人;2月6日至25日,苏军又连续 5次围攻、毒打我边防巡逻人员......
*
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苏共的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阵营内国家都不 惜大打出手。随后发生的中苏论战持续了10余年, 双方都想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批驳对方的思想,在 赫鲁晓夫时代,双方关系已经有所恶化,但并没 有达到分裂的境地,中苏关系的裂痕还只是停留 在表面,但是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 分歧已经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 家间的敌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 经济、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 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 幕的包围和封锁,处境非常艰难

珍宝岛战役红色故事

珍宝岛战役红色故事

珍宝岛战役红色故事《珍宝岛战役中的传奇与感动》珍宝岛战役,那可是咱新中国历史上一段响当当的红色故事。

说起这个,咱就得好好唠唠。

你想想,在那冰天雪地的珍宝岛,咱英勇的战士们那可真是牟足了劲,跟敌人干上了!这可不是普通的打架,这是保卫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硬战!那些战士们,一个个就像是下山的猛虎,一点都不含糊。

他们在雪地里摸爬滚打,一点也不怕冷,不怕苦。

这种精神,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暖到了咱们老百姓的心坎里。

听老辈人讲起,当时的战斗那叫一个激烈。

咱们的战士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那是毫无畏惧。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给敌人来了个迎头痛击。

就好像是咱村里的小强,遇到大孩子欺负也绝不退缩,反而奋勇向前。

我常常在想,要是我在当时,是不是也能像那些战士一样勇敢呢?还真不好说。

但是,我知道他们是我的榜样,是我心中的英雄。

珍宝岛战役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比如说,有个战士在战斗中帽子掉了,他也顾不上捡,先把敌人给收拾了再说。

这听起来有点搞笑,但你仔细想想,这背后是多么坚定的决心和信念啊!还有啊,据说有个小战士特别机灵,他巧妙地利用地形,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就像是咱小时候玩捉迷藏,那家伙,简直绝了。

通过这些故事,咱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激烈,也能体会到战士们的乐观和勇敢。

他们不是那种刻板的英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知道,英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但是在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

珍宝岛战役的红色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那些战士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所以啊,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奋斗过的英雄们。

让我们带着他们的精神,继续前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因为这不仅是对他们的敬意,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

嘿嘿,大家一起加油吧!。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炮兵作战纪实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炮兵作战纪实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炮兵作战纪实作者:张相良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5期张相良一、前言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 平方公里。

原与中国大陆相连,后因江水终年冲刷,1915 年形成小岛。

由于该岛两头尖,中间宽,形状似中国古代的元宝,因而得名“珍宝岛”。

岛东与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 余米,每到冬季,江面的冰层达两米以上,汽车、坦克都可通行。

岛上的水泡与乌苏里江相连,是鱼类繁殖聚栖的地方,当地中国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从事生产和打渔等活动。

1949 年建国后,珍宝岛归虎林县管辖,后来划归饶河县管辖,这个地区一直有中国边防部队巡逻,珍宝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守卫珍宝岛的是合江军分区公司边防站,当年仅有30 多人,主要执行巡逻任务。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恶化,苏军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制造事端达数千起。

苏方无视国际惯例,强称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我侧的珍宝岛为苏方所有。

苏军边防部队凭借其武器装备上的优势,不断对我军进行武装袭扰,制造流血事件,并多次打伤我边防战士,抢走枪支弹药。

为了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完整,我军被迫对一再入侵我珍宝岛的苏军进行自卫反击。

二、炮兵作战经过1969 年3 月2 日、3 月15 日、3 月17 日共进行了三次自卫反击作战,我军85 加农炮兵营协同步兵分队,共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17 辆,指挥车和卡车各1 辆,击毙击伤敌军100 余人,缴获T-62 新型坦克一辆及部分作战物资。

我军以较小的代价,对屡次猖狂侵犯我珍宝岛的苏联边防部队予以沉重打击,取得了重大战果,打出了我军威、国威。

1969 年3 月2 日的战斗,我军边防站和侦察分队出敌不意,以短兵器对敌侵入我岛上的边防巡逻队实施猛烈还击,击毙苏军下米海洛夫卡边防哨所所长伊万上尉等三十多人,击毁敌指挥车、装甲车各一辆。

战斗结束后,苏军向珍宝岛当面增派了一个坦克营和三个炮兵营,妄图伺机报复。

珍宝岛战役ppt教材

珍宝岛战役ppt教材

• 战争的洗礼促进装备发展和技术储备 • 中国军队在冲突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在事后得到 了较好的解决,尤其是当时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 克手段,而经过多年的奋起直追,今日我国的反 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已位于世界前列。对于世界 而言,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并非 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成 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 联系,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国 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 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进入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战役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 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 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 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 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 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 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 “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 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 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 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 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中 方伤亡比对方少。这次战斗中方 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 岛自卫反击战”。
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 历史悬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同盟的建 立,双方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上世纪50年 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面对苏 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 中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在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 血事件、边界冲突升级后,毛泽东便将中苏边界 问题纳入其对外战略之中,作为松动对美关系、 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 一个重要斗争手段。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中苏珍宝岛战争

中苏珍宝岛战争
中苏珍宝岛战争
珍宝岛事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因珍宝岛归 属问题与1969年发生的武装冲突。 • 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在经济、国防、教育等方面 给予中国巨大无私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中国的 “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决定了中苏50年代前期 的亲密无间的蜜月关系。而赫鲁晓夫上台后,出 台一系列政策使中苏关系开始发生转变,有所恶 化。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代,中苏的分歧已经 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恶化为国家间的敌 视状态,中国一方面要摆脱苏联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对中国的控制,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中国 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要面临西方国家铁幕的包 围和封锁,处境非事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 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 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 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 珍宝岛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 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 执行巡逻任务。在中苏关系友好时,珍宝岛的主 权并不是问题,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军逐 渐开始在这一带制造摩擦事件。
冲突大致经过
•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 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 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 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 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 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
• 意义 •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 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 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 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 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 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 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 说:“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当时没有力量与苏联单独 对抗,必须拉上一个帮手,这样苏联就不敢打我 们了。

珍宝岛战役时战士写的诗词

珍宝岛战役时战士写的诗词

珍宝岛战役时战士写的诗词
冰雪封江珍宝岛,红旗仍在戍营房。

若无战士身先死,也许家门是界疆。

——纪念珍宝岛自卫反击战52周年
序:1969年,鄙人在原陆军67师政治部任宣传干事,67师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2009年3月2日,为纪念珍宝岛自卫反击战40周年,我与来自上海、江苏、四川、安徽、河南、山东等9省、市的28名参加过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战友,再次踏上这经历战火洗礼的神圣土地,写出《重访珍宝岛》一文。

2018年6月,我组织参加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原陆军67师防化兵第六届(牡丹江)战友联谊会的战友再次登上珍宝岛。

今年,适逢珍宝岛自卫反击战52周年,余填写诗词三十余首,隆重予以纪念。

一、摸鱼儿·珍宝岛
乘轻舟、划开风雨,滔滔江水流去。

秋光染透花和草,掠出一行寒鹭。

飞又舞。

携远客、同将宝岛怀中护,吻亲如故。

恰卌载风云,眼前骤涌,冰雪迸飞处。

营盘里,犹绕当年烟雾。

鲜红标语凝固。

弹痕隐隐呼声急,马革尸还何惧?如猛虎。

抛赤胆、血流涌向英雄树。

眉扬气吐。

问昔日咸丰,官军
如此,谁敢割疆土!
二、柳梢青·珍宝岛
玉宇琼楼,松涛林海,一叶兰舟。

雨后斜阳,江中倒影,旆舞杆头。

谁人放眼金瓯,壮士恨,何时罢休。

昨夜硝烟,今朝骇浪,醉看吴钩。

珍宝岛之战,苏联被中国击退后,百万大军压境,为何最后不敢动武?

珍宝岛之战,苏联被中国击退后,百万大军压境,为何最后不敢动武?

珍宝岛之战,苏联被中国击退后,百万⼤军压境,为何最后不敢动武?⽂/当年⼀⽊1969年3⽉2⽇,苏联军队⼊侵我国珍宝岛(位于⿊龙江中苏交界处,在乌苏⾥江主航道中⼼线靠近中国⼀侧),挑衅袭击我国边防军巡逻⼈员,并率先开枪打死打伤我军6⼈,我国边防军忍⽆可忍,被迫⾃卫反击,将⼊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由此,中苏边境的战事迅速升级。

3⽉15⽇,没占到便宜的苏军不⽢⼼,再次集结部队,向镇守珍宝岛的我军边防部队发动了3次猛烈进攻,还以炮⽕延伸打击我国境内纵深⽬标。

我军将⼠浴⾎奋战9⼩时,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轰击,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3⽉17⽇,连续失败两次的苏军,直接出动坦克进攻。

我军在兵⼒和武器装备均占劣势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战⽃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决⼼,⽤⽣命捍卫了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再次成功将苏军击退。

虽说中苏此前已经存在着很深的分歧和⽭盾,但⾄少曾经还有“同志加兄弟”的情分在。

然⽽,珍宝岛之战,则让中苏双⽅彻底撕破脸⽪,直接兵戎相见。

很快,苏联⼤军压境,“钢铁洪流”滚滚⽽来。

按照当时的说法,苏联“陈兵百万于边境”。

并且,苏联甚⾄威胁我国,要对我国使⽤“外科⼿术式核打击”。

随着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据说苏联已经做好了详细的战略规划,即将兵分四路对我国进⾏军事打击。

在强⼤的苏联⾯前,我国就好⽐⼀个⼩学⽣,这场仗⼀旦打起来,结局如何,谁也说不准,⾄少不容乐观。

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中国⼈⾝上。

好在经过谈判,这场仗最后没有打起来。

中苏之间的那场冲突,已经过去50多年了,如今想起来,真是惊险万分!⼀旦擦枪⾛⽕,对于两国⼈民,乃⾄整个世界,都将是⼀场巨⼤的灾难。

那么,当时中苏之间,为什么会从“同志加战友”,变得反⽬成仇呢?当时,苏联的军事打击规划已备好,为何最后⼀刻没有动⼿?本⽂多⽅搜集权威史料,⼒求⽤客观、公正的态度,尽可能详实地记录苏联陈兵百万于国境线的前因后果,让我们对于那段惊⼼动魄的历史,有⼀个客观、理性地认识。

01、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究竟是什么?从感情上讲,我国对于苏联⽼⼤哥,⼀直是很敬重的,可以说,把苏联当亲⼈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军人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

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

目录地理位置事件背景力量对比战前准备事件过程战争意义谈判情况地理位置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地处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由于该岛两头尖,中间宽,形状似中国古代的元宝,因而得名“珍宝岛”。

2 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臧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

珍宝岛历来是中国领土,原与中国大陆相连,后因江水终年冲刷,1915年形成小岛。

当地中国居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从事生产和打渔等活动。

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

珍宝岛东与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

每到冬季,江面冰层厚达2米以上,可以通行各种车辆。

事件背景1960年8月和1962年4-5月,苏联在新疆挑起两次边界事件,打破了中苏边境的平静与安宁。

后来,赫鲁晓夫又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袒护印方。

为了回击苏联,1963年中国明确提出“整个中苏边界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

1964年,中苏双方开始举行边界谈判,但无果。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国向勃列日涅夫抛去橄榄枝,遭拒绝。

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近百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潜在的中苏(俄)边境问题,一下子显露出来。

双方边境各自陈兵百万,中苏间的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漫长的中苏边界,几乎成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危险的火药桶。

苏边界开始多事。

六十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

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

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力量对比当时在两国发生冲突的珍宝岛地区,双方兵力相差不多,然而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苏军步兵则全部摩托化,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大量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和直升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因而在技术装备、火力上居于绝对优势。

尽管中国方面的军力在边境冲突地区处于劣势,但是中共中央、毛泽东进行边防斗争的决心却坚定不移。

当时“九大”即将召开,根据中共中央的安排,全国开展了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参加者据当时宣称有1.5亿人以上。

中苏边境、中蒙边界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和民兵,也进入了战备状态。

战前准备1968年8月,苏联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企图摆脱其控制的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军事占领。

随后勃列日涅夫公开鼓吹“有限主权论”,为武装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制造理论根据。

同时,在中苏边境向中国施压。

苏联已由“修正主义”演变为“社会帝国主义”了。

就在这一年,苏军飞机越境侦察挑衅事件日益增多,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和七里沁岛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珍宝岛以酷似中国的金元宝而得名,与七里沁岛相距20公里,都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

珍宝岛19世纪还是中国江岸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初被洪水冲刷出一个江汊子后才形成岛屿。

1960年代后,苏联边防军开始阻拦中国军民上岛,不断制造纠纷。

特别是1968年入冬后,苏联边防军一再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武装军人上岛,拦截中国边防军上岛巡逻,并以棍棒加以殴打。

中方虽给予还击,终因人少力单,屡次吃亏。

随着事态不断扩大,沈阳军区指示合江军分区具体组织反击,并规定:反击严格限制在主航道中心线我国一侧,行动要迅速,不纠缠,不恋战,取得胜利后立即撤回有利地区,战场选择在珍宝岛。

事件过程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开始。

进行了3场战斗,但规模很小,只限定在这座小岛上。

第一次,1969年3月2日上午,中国边防站派出例行巡逻分队分成两组进行巡逻。

第一组抵近珍宝岛时,苏边防军立即从珍宝岛的上游和下游两个方向,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带篷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荷枪实弹,抢先进入珍宝岛,阻止中国边防分队执行巡逻任务,并端起冲锋枪向中国士兵开了第一枪。

即刻两军交火,展开激战,历时9 0分钟。

中国边防部队驱逐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第二次,1969年3月13日,苏军3辆坦克开进中方的江叉子。

中方观察苏方坦克后面没有步兵跟进,属火力侦察,便静静等待,仅用迫击炮将坦克赶走。

15日凌晨,苏联边防军步兵60余人,趁拂晓前的夜幕,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向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大举进攻。

中国边防部队集中火力将步兵与装甲车分割,使其不能相互配合,同时,又用火箭筒和大炮打击苏联边防军装甲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中国边防部队打退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一次进攻……全天,中方与苏联边防军的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大量的步兵进行激战近9个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袭击,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

一辆苏联最新型的T─62型坦克被炸断履带,滞留在中国江叉的冰面上,成为苏联边防军入侵中国领土的铁证。

因此,苏联边防军千方百计想夺回这辆坦克。

第三次,1969年3月17日凌晨,苏联边防军猛烈炮击中国边防部队的前沿阵地和纵深6公里的地域。

接着,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出动70余人入侵珍宝岛,在岛上敷设了1000余枚地雷。

苏联边防军布雷时,预留了一条宽20米的通路,以便把炸坏履带的T ─62型坦克拖回去。

为了粉碎苏联边防军强行拖走坦克的企图,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拦阻登岛的苏联边防军。

17时,苏联边防军停止炮击,中国边防部队在5分钟后也停止反击。

侵入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逃回了苏联境内。

双方在炮战抢坦克时,结果把一米半多厚的冰打塌了,坦克掉到江里,双方炮战就停止了。

我方调来潜水员打捞坦克时苏方没有发觉,等到他们发现时已经晚了,坦克已经被中方拖走,现在存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

战争意义珍宝岛战斗的结果使苏联方面相当震惊,对中国常规力量的实力也有了新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

在国防建设上,珍宝岛战斗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且不说随后开始的规模巨大的战备工作,单就装备上讲,由于在珍宝岛之战中,当时我军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无后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等,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装甲,这刺激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中国开始进行重点进行打坦克的训练,军工部门则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73式100毫米滑瞠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等一系列应急装备首先投产,其后一直到80年代。

红箭-73反坦克导弹、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等都能够有效对付苏军T-72坦克,基本解决了当时的战备需要,并使中国的反坦克装备和技术储备至今仍居于世界前列。

这种结果,恐怕也是当年拿坦克恐吓中国的国家所没有想到的。

珍宝岛冲突后不久,1969年8月,中国在岛上建立了营房,开始常年驻守该岛。

如今,岛上的营房已经换了五代,4名解放军官兵在这里行使着国家的主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68位战士,则安眠于宝清县的珍宝岛烈士陵园。

只有岛上林中依旧埋藏的2000多枚地雷和偶尔可见的雷场标志,还能让人追溯回当年炮火隆隆的时光。

谈判情况和平会晤1969年3月6日,苏联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发生在乌苏里江的事情。

政治局的委员们给边防军人以很高评价,但也指出了许多不足,如,在冲突区域没有“好的部队集群”,无论是边防军还是常规军的集群;作战和部队侦察组织不力;没有夜间观察等。

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加强边防的措施。

政治局的路线是:该岛自古以来就是苏联的领土,毫不让步、坚决对抗。

但是,此前并不是没有和平的努力。

苏联边防军就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领土争端。

还有1964年时,当时的边防军司令济里亚诺夫上将受命与中国就这些问题进行磋商。

为完成这一使命,他又被赋予副部长的头衔。

济里亚诺夫在一次磋商会上曾有勇气声明,有可能就一些岛屿做出让步,其中就包括达曼斯基岛。

赫鲁晓夫得知后将其从北京召回,并对其大发雷霆,进行了粗暴的训斥。

在冲突发生前一年,即1968年夏,济里亚诺夫再次声明: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委员会举行的会议上,曾讨论过与中国边境地区的局势问题。

主持人是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

在会上他让每个人站起来回答:“您认为应该怎么办?”边防军人中没有一个人说要用武力解决日益恶化的领土争端。

济里亚诺夫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此外,会后他还给自己的部属下达补充命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中国人进人我国领土,但不要使用武器”。

只是在最后,要和大家说再见时,才暗示:“如果情况非常严重,那就还击”。

那次战斗以后,从中国方向进入该岛的所有道路上都埋设了地雷;而在乌苏里江右岸集结了大量的军队。

直到1969年9月,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会晤后,紧张局势才逐渐平息。

中国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

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

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

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

之后局势得到缓解。

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认定中国有核反击能力,并且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

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

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

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2005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批准该协议。

根据该协议,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