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
中学化学的实验改进与创新

图12燃烧的条件探究
【案例14】“氧化铁还原反应”实验的改进
Fe2O3
Fe2O3
CO 尾气处理 CH4
石灰水 改进前的实验装置
石灰水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案例15】“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 测定”实验改进
20mL一次性注射器
适量的稀盐酸 锥形瓶(100mL) 足量的石灰石
【案例16】“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 验新装置
2、操作及现象
①将少量过氧化钠固体包裹在棉花中,用一根 铁丝将其连接在铁架台上。 ②在棉花的正下方放置一盛有沸水的烧杯,此 时,水蒸气上升至棉花处,过一会儿,棉花燃 烧,未反应完的过氧化钠掉入烧杯中,向烧杯 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③利用同样装置。在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再放 几块大理石,待产生的二氧化碳上升至棉花处, 同样可以看到棉花燃烧起来。
【案例19】CO(H2)还原Fe2O3生成的黒色粉末是什么?
加热反应通 产物冷却方式
产物颜色
产物检验
入CO时间
冷却前
冷却后
冷却后加稀盐酸 冷却后加硫酸
铜溶液
0.5min
露置在空气中冷却至 室温
黑色
红色
红色固体逐渐溶解, 红色固体无明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显变化。
无气泡产生。
0.5min 隔绝空气冷却至室温
绿
黄
橙
青 蓝
紫
赤
铁
树
开
花
【案例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增补实验:
方法1:加热法。
NaHCO3
A B
Na2O2 石棉绒或玻璃丝
石灰水
浓硫酸
方法2:吹气法。
吹气口
石棉网
裹有过氧化钠 粉末的棉花团
2024年浅谈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

2024年浅谈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实验教学不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师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对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化学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实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应该更加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意义的实验项目。
同时,也要关注实验的科学性、探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此外,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还应该注重与理论教学的衔接。
实验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确保实验能够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
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模仿,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新课标下,实验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

作 了 以 下改 进 , 并将模拟 酸雨 的危害 一起做 , 具 体是 : 把 一 个
小燃烧匙 的柄固定在橡皮 塞上 , 在 集 满 氧 气 的 集 气 瓶 里 倒 人 少 量 的水 , 放入一块锌 片、 一块 石灰 石和一 片树 叶. 将 少 量 的
植物油等溶液 、 悬 浊液 和乳 浊 液 时 , 增 加 一 个 溶 液 的 组 成 教 学
关键词 : 初中
一
化 学 实验
教 学 改进
、
二 氧 化 碳 制取 的改 进
的创 新 思 维 , 同 时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也 有 着
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
在 实 验 室制 取 二 氧 化 碳 时 , 是 以 大 理 石 或 石 灰 石 为 原 料 与稀 盐 酸 反 应 制 取 的 , 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 酸代替稀盐 酸? 为 什 么 不 能 用碳 酸 钠 代 替 大 理 石 或 石灰 石 呢 ? 为 了让 学 生 理 解 并掌握这部分知识 , 可 补充下 面的 实验 : ( 1 ) 用 大 理 石 和 稀 硫 酸反 应 , 观察实验现 象 : 刚开始 时反应进 行很 快 , 但 反 应 一 段 时 间 以后 , 由于 微 溶 于 水 的硫 酸 钙 不 断 生 成 , 附 着 在 大 理 石 的表面 , 使大理石无法 接触 到稀硫酸 , 反 应就逐 渐停 止 , 没 有 气 泡产 生 . ( 2 ) 用 碳 酸钠 与稀 盐 酸反 应 , 观察实 验现象 : 反 应 速
中掌生数理亿. 掌研版
摘要: 化 学 实验 是 中学 化 学 教 学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它
对 于化 学 现 象 、 化 学概 念 的 理 解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并 且 实 验 教 学 可 以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的 兴趣 , 帮助学生形成概 念, 获 得 知 识 和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如何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应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而对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所谓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改进,是指为了提高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所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使其在化学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更强、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对其中的有些实验进行改进。
化学实验的改进不能脱离中学生认知能力和化学教学的实际,且符合环保、安全、方便、节能和现象明显等要求。
为此,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直观性、易于观察原则;⑵简易性、快捷性原则;⑶安全性、无污染原则;⑷节约原则;⑸科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改进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索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p.27图2-1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1)由于红磷是被点燃后伸入到容器内,即红磷先燃烧,容器后密闭,使燃烧匙从伸入容器内到塞紧塞子前会有部分空气因热膨胀而逸出,这样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偏小。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对人的皮肤也有腐蚀性。
(3)装置中弹簧夹前后玻璃管内空气不能参与磷的燃烧,所以流入广口瓶里的水偏少;烧杯中的水面与广口瓶内导管口不在同一水平面,也会对水的倒吸产生一定的影响。
改进方案:在一注射器针筒里放入火柴头大小的白磷,将注射器封口,记下活塞位置,将针筒放入装有70℃热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白磷逐渐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将针筒取出,冷却后观察,针筒活塞向内移动约1/5距离。
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避免广口瓶中气体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的现象。
此装置的改进,既能较精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又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2.防止实验污染的实验设计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废渣、废气,造成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将“绿色化学”思想渗入到学生思维习惯中去。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途径与趋势

体 化 。 现 行 中学 化 学 教 材 历 经 多 次 改 版 、修 订 .形 成 了 系 统 化 的 化 学 学 科 知 识 体 系 ,实 验 内 容 是 其 知 识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凝 聚 了 高 校 专 家 、一 线 教 师 、 实 验 人 员 的 心 血 和 汗 水 ,是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晶 。绝 大 部 分 的 内 容 都 经 过 了反 复 的论 证 和 实 践 经 验 ,具 有 较 强 的 可 行 性 、权 威 性 、科 学 性 。 因 此 ,对 实 验 的 改 进 必 须 明确 课 标 要 求 及 教 材 编 写 者 的 实 验 设 计 意 图 ,弄 清 实 验 在 教 学 中 的作 用 以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遵 循 学 生 认 知 发 展 规 律 和实 验 教 学 规 律 ,不 违 背 教 材 编 排 的 科 学 性 ,思 索 实 验 改 进 的 可 能 性 及 内 在 价 值 ,使 改 进 有 利 于 阐释 化 学 原 理 ,有 助 于 形 成 化 学概 念
2.“开 放 性 探 究 ” 原 则 。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 教 师 应 指 导 学 生 探 索 新 知 ,亲 自体 验 ,引 导 学 生 认 识 化 学 概 念 和规 律 。 将 实 验 变 成 学 生 创 造 性 学 习 的重 要 手 段 。 利 用 开 放 性 、探 究 性 的试 验 训 练 学 生 科 学 合 作 方 法 培 养 学 生 的 求 异 思 维 能 力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应 该 说 现 行 教 材 实 验 设 计 探 究 性 、 开 放 性 得 到 了 一 定 体 现 ,但 在 具 体 形 式 和 程 度 上 ,还 需 作 深 入 的 思 考 和 斟 酌 ,精 心 设 计 ,设 法 提 升 实 验 的 智 力 价 值 ,使 教 学 过 程 的 启 发 性 与思 考 性 更 强 。 如 近 年 来 对 于 喷 泉 实 验 的 各 种 改 进 及 简 易 普 发 工 容 的改 进 装 置 ,还 有 各 类 尾 气 吸 收 装 置 的设 计 就 充 分 体 现 了 探 究 和 开 放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大 有 裨 益 。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

2 开放化 学 实验 室 , 供探 究的 平 台 . 提
学 生并 未 参 与实 验 问题 的提 出 , 从假 设 到设 计 , 验 到结 没有 从试
论 的探 究 活动 过程 , 没有 热 心 的对 实验 结 果作 出一 定 的分 析 、 也
论证、 评估 。这 样 的实 验不 利 于学 生 思维 的 培养 , 利于 学 生发 不 现 和解 决 化学 中的 问题 , 不利 于创 新思 维 方式 的形 成 , 更 不利 于 学 生 智力 发展 , 因而 改革 实 验势 在必 行 。 化 学新 课 程标 准 对化 学课 程 在 九年 义务 教 育 阶段要 求作 了
学 。他 是 培养 学 生科 学探 究 能力 和 实事 求是 科 学态 度 勇于 创新
精 神 的源 动力 。 因此 , 我们 应 按新 课 程设 计 理念 , 实验 教 学 中 在 去发 展 学生 的各 种能 力 , 如提 出问 题 , 成假 设 的能 力 ; 形 设计 方
案 , 究 实 验 的 能力 ; 探 以及 观 察 思维 的能 力 ; 析 现象 归 纳 总 结 分
一
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试验 在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思维 方 面 , 其得 天 独厚 的优 势 , 有 教
学 中必须 鼓 励和 引 导学 生独 立思 考 , 于提 出个 人见 解 , 勇 充分 发
、
认识实验教学误 区。 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传 统 实验 , 粹是 为 了 知识 的掌 握 和巩 固去 做实 验 , 了技 纯 为 能 的熟 练 和运 用 去做 实 验 , 了 证 明 教 师讲 解 的正 确 性 左做 实 为
二、 注重探究性试验 , 实施实验教 学改革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革新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革新◆余丽敏(云南省弥勒市弥阳中学)【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将教材中单一的内容具体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化学学习创造更多的乐趣。
虽然当下初中化学教师都意识到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影响了教学效率。
因此,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和革新策略,希望能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当下的化学实验主要以教师为主,由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较低,这是影响当下实验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因此,基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革新应该从教学模式出发,通过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要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除此之外,在下课之后他们也不再只是简单的根据教师布置作业进行知识巩固,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学习相关内容。
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是学生随心所欲,教师无所事事,而是通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为激发学生潜能创造更好的条件。
创设在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情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不要只是单纯为学生讲解教材定义、化学公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立真实的情景,通过影片来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反应,让同学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
学生只有在学习中约束好自己,才能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先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复习。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改进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改进答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应该尽量简单、直观,并且能有
效展现化学原理。
实验过程要安全可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化学
概念。
改进实验设计可以尝试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关键是确保实验原理清晰,实验步
骤简单易行,以确保学生可以正确操作。
改进实验设计时,可以考虑
增加实验的实用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
同时,
也可以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设计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一步讨论:
在设计初中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应该简单明了,避免复杂的步骤和装置,以免学生无法理解或操作。
实验内容应直接围绕化学原理展开,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改进实验设计可以通过增加实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
在实验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理解化学原理。
教师在设计和改进实验时,需要注重实验的安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综合素质,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化学S0701 刘琴雯 30713020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并最终成为一名有科学素养的人。
那么实验的改进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有些实验的进行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一、改进的原则实验改进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性原则。
即做到实验原理准确无误,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要符合要求。
该原则是首要的,是改进实验成功的主要标准。
2.直观性原则。
即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呈直接性,它是改进实验成功的标志。
3.简易性原则。
取材容易,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短是改进实验具有生命力的保证。
4.安全性原则。
即要求实验过程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不允许有事故发生,并贯穿“安全第一”的思想。
另外,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要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并注重现象的鲜明性。
某些反应不是单能进行就行,还要通过其可见(气体,沉淀)、可感(热,光,气味)、可称(质量增减)、可辩(颜色变化)等方面来判断实验的完成。
二、改进的方向1. 从污染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有工业“三废”,还有某些化学实验。
据2000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还有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空气中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之一,若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改进在一个较大的集气瓶中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如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一下,没有现象。
用玻璃片盖住,取一带铜片的胶塞先把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变黑色——氧化铜后趁热塞住集气瓶,一会儿看到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红色铜,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接着取下胶塞,点燃上层的剩余气体一氧化碳,可看到蓝色火焰,至火焰熄灭,至火焰熄灭,体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这样在同一个集气瓶内即可完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实验,简单方便又可防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使得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
从实验绿色化的角度改进实验,不仅减少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从安全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安全问题是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
实践化学实验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课本中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爆炸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慌或仪器被炸破的危险,若把“氢气流吹肥皂泡”合并做,即当氢气发生装置中一有气泡,接着不断吹不断地点燃。
刚开始几个肥皂泡点燃时有尖锐爆鸣声,因为刚开始逸出的气体混有空气,也就是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
把这两个实验改进后既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从趣味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启发指导学生探索总结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通过改进把实验变得更有趣,一定会收到更好效果。
例如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改成魔术——“清水变牛奶”,利用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吹进澄清石灰水并且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魔术师”,往“清水”里吹几口“仙气”,使“清水变牛奶”,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另外像无色酚酞遇酸碱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改进为:先用毛笔蘸无色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花,晾干,将滤纸挂上墙后,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型喷雾器向纸上喷洒,即有红花显现,再用另一装有稀盐酸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红花显现,再用另一装有稀盐酸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红花喷洒,红花随妈消失,通过这种“花现花隐”的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掌握知识,知道碱遇酚酞试液显红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花”消失。
因此有些化学实验通过改进后增加其趣味性,既保证知识的传授,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施了实验教学。
4. 从显现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实验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所以实验的显现性是一个化学实验成功的标志。
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中操作繁琐,氢气还原氧化铜粉末现象不明显,且很容易被重新氧化。
可这样改进:把红色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制成黑色氧化铜,立即探入已收集好氢气的烧杯(烧杯口须向下)中,一会儿发现黑色铜丝又恢复原来的学亮红色,且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氢气还原了氧化铜,这个实验经改进后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操作非常简单,前后现象对比明显,更适合于做随堂实验。
类似的实验改进还有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教材中是通过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往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这时学生还没有具备酸的通性知识,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这时学生还没有具备酸的通性知识,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所以学生容易形成这样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
这个结论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改进:取两支试管,各取10 mL的蒸馏水,向其中一支试管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分别滴几滴石蕊试液,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样通过现象对比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与水作用变红色,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石蕊又恢复紫色,原来紫色仍为紫色,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
改进后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碳这一性质的正确掌握,还能为以后学习酸的性质作一铺垫,这不是一劳永逸吗?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研究性课题的开设,要求实验室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实验的开地里自由翱翔。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改进的作用1. 通过实验改进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学习化学,就是因为化学课中有实验。
在教学中我就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授金属《钠》这节课时,我首先就设问“水火不相融,水用来灭火,水有没可能生火?”然后就开始往酒精灯灯芯上滴加两滴水(事先在灯芯上放一小块钠),酒精灯突然燃了起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来了,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学生们都想搞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我就耐心讲起钠的性质。
2. 通过实验改进与创新解决教材实验中不足中学基础课中的化学实验一般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直观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多年来经过无数次重复,人们积累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按说应该达到“炉火纯青”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实验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改进、改造、取代、补充。
如初中化学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量筒分别准确量取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然后在测量其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此实验的缺点是:(一)操作繁琐,整个实验有2次量取、3次读数,会给实验带来误差。
(二)实验现象不明显,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大,在口径较大的量筒所显示的现象不明显。
而且量水和酒精的量筒内都残留有液体,学生有可能认为体积变小是由于液体没有全部倒出而引起的,从而对实验结论产生怀疑。
四、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几个误区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继承创新”和“优化创新”,不能只是为“创新”而“创新”。
在创新改进中应注重科学性、简易性、趣味性、安全性、探索性的原则。
有的教师参加教学比武时,想方设法搞实验创新,用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用青霉素药瓶代替反应容器,忽视了学生要掌握分液漏斗等常规仪器的教学目的。
五、实例1. 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现象的补充探究实验对于本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补充:首先布置探究课题: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提供几种药品:NaCl、NaOH、NH4NO3、浓硫酸。
2.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加热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很难看到木条复燃,其原因是产生氧气从溶液中逸出时,也有大量的水蒸气从溶液中逸出,使得带火星的木条不仅不会复燃,反而会熄灭。
改进方案:使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的温度不要太高,尽量减少水分的蒸发,当看到溶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即可。
或者用下图装置来制取,在干燥管中装上生石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右边集气瓶口即可达到目的。
3.铝箔在氧气中燃烧铝箔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很容易失败,原因主要有:1)铝是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面很容易产生氧化膜;2)铝箔太薄,点燃火柴时会使铝箔卷曲而不能点燃。
改进方案:使用铝片,实验前用砂纸擦除铝片表面的氧化铝保护层并剪成0.3 cm×5 cm(课本上是2 cm×5 cm的铝箔),下端系一根火柴,但不能太长,点燃火柴后等火柴快烧尽时,迅速伸进氧气瓶中即可。
4.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创设问题情景: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呢?激发学生猜想和假设,形成探究欲望,并布置课前探究,灼烧铜丝前质量的变化。
提供实验仪器药品:托盘天平、锥形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带玻璃棒的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烧杯、光亮净洁的铁钉、细沙、硫酸铜溶液、白磷、砝码等。
建立假设并收集证据: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验证猜想或假设。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有三种方案:1)用玻璃棒燃白磷。
2)用玻璃管系一只小气球引燃白磷。
3)气球直接紧套在锥形瓶口,并把锥形瓶放在石锦网上加热引燃。
获得结论并交流评价:实验探究后,学生点评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最终所有学生共享最佳实验方案。
再通过蜡烛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