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证型中药验方治疗成人甲状腺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
甲状腺疾病的中药方剂治疗(附方剂)

甲状腺疾病的中药方剂治疗(附方剂)吴震宇医生精心打理的微信公众账号“吴医师说甲状腺”(微信号:wyssjzx)近日上线,将为患者提供甲状腺疾病的饮食调养、养生知识,欢迎各位患者朋友关注。
--------------------------------华丽的分割线-------------------------------------------好大夫工作室核医学科吴震宇1、疏肝理气法:是用疏肝的药物以使气机条达,气血调和。
主治病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部分甲亢患者,各年龄段均可。
适应症:精神抑郁、胁肋胀满、月经不调、乳腺肿块、胆囊结石、肝内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多疑多虑、喜叹息、生闷气、舌红苔薄、脉象弦滑。
常用药物:柴胡、枳壳、香附、郁金、青皮、元胡索等常用方剂:逍遥散(当归9g、茯苓9g、白芍9g、白术9g、柴胡9g、生姜3片、薄荷3g、甘草3g)方剂解读:多种甲状腺疾病早期,表现为肝郁血虚者宜用本方。
逍遥散中白芍酸、苦、微寒,酸能养血柔肝,收汗敛营,敛肝气之横逆而不犯脾胃。
微寒可清血虚肝郁之之证,并监制当归之温。
白芍、当归相配养血柔肝,寒温相宜。
白术、茯苓健脾助运,佐入少许性味辛凉之薄荷,以助气质清轻之柴胡透泄而发散之功。
诸药合用清肝之郁热而不碍脾胃,温健中土而不助肝火,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簿。
故逍遥散被誉为“肝病第一良方”注意事项:多于阴血虚阳亢患者来说,疏肝理气法不可妄用,以防耗气伤阴。
2、清肝泻火法:肝郁不解,久则郁而化火,即“气有余便化火”之义。
肝热、肝火属实热症,治宜清肝泻火法。
主治病种:甲亢、突眼、高血压、失眠,主要为年轻人甲亢适应症:头晕头胀,心中烦闷,性情急躁易怒,夜不安寐,目糊目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常用药物:栀子、黄芩、龙胆草、芦荟、连翘、夏枯草、大黄、菊花、青黛等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柴胡6g、泽泻12g、车前子9g、木通9g、生地9g、当归尾3g、栀子3g、黄芩9g、甘草6g)方剂解读:此方为清肝泻火之常用方剂,肝火盛而伤阴血,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苦寒泻火,又有当归、生地养血滋阴。
治疗甲减偏方

治疗甲减偏方“甲减”全名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由于甲状腺激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致机体代谢过程降低的症群。
成年型甲减,其主要症状为畏寒、乏力、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面色苍白、体重增加、眼睑浮肿、毛发稀疏、皮肤干燥、声音嘶哑、食欲差、便秘、性欲减退等。
严重者可引起心包、胸腔积液,甚至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可危及生命。
甲减治疗主要是固冲任,调气血,扶脾温肾。
偏方:处方1: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24克、当归12克、炙甘草6克、柴胡6克、升麻6克、巴戟9克、杞子9克、陈皮3克,水煎服。
处方2:煅牡蛎30克、党参12克、炒白术12克、怀牛膝12克、生白芍12克、宣木瓜12克、茯苓皮12克、郁金12克、全当归9克、杜红花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疲乏、下肢疲软、面略肿去怀牛膝,加仙灵脾12克、红参1.5克、黄芪12克、党参改15克、茯苓皮改15克、煅牡蛎改60克。
)处方3:党参10-30克、黄芪15~30克、仙茅9克、仙灵脾9-15克、菟丝子9-12克、熟地9~12克,水煎服。
(阳虚甚者加熟次块6~9克,肉桂6-9克、桂枝6~9克;浮肿明显者加茯芩15~30克、泽泻15~30克。
)处方4:黄芪18克、茯芩30克、白术24克、首乌24克、泽泻9克、桂枝9克、山药9克、淫羊藿9克、菟丝子12克,水煎服。
处方5:党参20克、黄芪30克、桂枝5克、制附片1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良寒、肢冷、浮肿减轻可加麦冬12克、玉竹12克、五味子5克。
【中华康网:甲减及其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致的机体代谢串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简称甲减。
根据发病年龄、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又将本病分为呆小病、幼年型和成年型三类。
临床表现:1.幼年发病:因甲状腺激素影响脑发育及骨馅形成,所以幼年发病者智力障碍、痴呆、身材矮小、眼距宽、鼻梁塌陷、唇厚、舌大外伸,表情呆滞、聋哑等较多。
中医治疗甲减

中医治疗甲减甲减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辨证阳虚为主要方面,阳虚则生内寒。
因而饮食应以温阳补虚食品为要,禁忌过食生冷,如冰激凌、冰棒、冰水、冰镇食品等。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合并血清胆固醇升高,应适当调控脂类物质的摄取。
编辑本段中医治疗甲减中医学认为,甲低、甲减的发生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情志刺激:由于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肝郁致脾虚,则运化失常,内生湿痰。
2.饮食不当:由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中气不足,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得运化,痰饮内生;痰湿壅盛,阻碍气机,损伤脾阳。
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日久则肾火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则见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身浮肿等症状。
3.外邪侵袭:多见风热毒邪,从口鼻入侵,毒邪结聚于颈前,则见咽部及颈前肿、痛;若过用寒凉之物,内伤阳气,虽颈部热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见发音低沉、怕冷,甚至浮肿等症。
4.手术创作或药物中毒:由于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或服用某些有毒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西药),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脏腑失养,机能衰退,可表现一系列虚损证候。
本病的病程关键为阳气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且为真阳所居。
真阳虚微以致形寒神疲,可见命门火衰之象。
但甲状腺激素之不足是其基本原因,故其病理还涉及肾精不足,阳虚之象是“无阴则阳无以生”的病理表现,是阴病涉及阳所致。
部分病人有皮肤干燥、粗糙、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等症,也是阴津不足之象。
甚至出现肾阴阳两虚的证候。
此外,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脾土,则脾阳也衰,肌肉失去濡养,则见肌肉无力,或肢体肌肉疼痛。
脾主统血,脾虚则血失统藏,妇女可见月经紊乱、崩漏等症,常伴有贫血。
肾阳不足,心阳亦鼓动无力,可见心阳虚衰的证候,以脉沉迟或缓多见,至此全身温煦功能更差,以致肢冷、体温下降,甚至津血运化失常,聚而成湿、成饮、成痰而见肌肤浮肿。
总之,甲低、甲减这种病,肾虚是其主要病理,其中肾精不足是其根本因,肾阳不足则是关键,病变又常涉及心脾两个脏器,导致脾肾阳虚和心肾阳虚。
甲减的辅助治疗方法如何通过中药调理甲状腺

甲减的辅助治疗方法如何通过中药调理甲状腺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常常会引起机体多种系统的异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西医现代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甲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药在调理甲状腺中的应用及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法。
一、中药在调理甲状腺中的应用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甲减的经验。
中草药在调理甲状腺中的应用广泛且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机体免疫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治疗甲减的药物。
1. 陈皮:具有理气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甲亢引起的所见症状,如烦躁、口干等。
2. 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甲减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3. 甘草:具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甲减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4. 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甲减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期疼痛等女性症状。
5.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甲减引起的头痛、肩颈酸痛等症状。
二、中药辅助治疗甲减的具体方法1.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给予患者配制不同的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可以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甲减引起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汤剂有“四物汤”、“桂枝茯苓丸”等。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服用,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中药颗粒中药颗粒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粒剂,方便患者服用。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医生会对中药进行个性化的配伍,制成适合患者的中药颗粒。
患者只需将中药颗粒冲泡服用即可,方便快捷。
3. 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将草药制成贴剂,贴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经络的作用,调理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甲减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的中药贴敷有“天麻贴”、“麻黄贴”等。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中药贴敷进行使用。
4. 中药浴中药浴是将中草药煮成浓汤,加入洗浴水中,通过皮肤吸收药效,起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甲减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甲减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概述
这段时间由于想要小孩发现支原体阳性,吃了不少抗生素药类。
前两天开始吃四环素,感觉嗓子有点不舒服但没注意。
昨天在照镜子突然发现脖子肿了,现在该怎么办,甲减疾病可以发生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而且甲减疾病发生的危害相当严重,特别是女性朋友容易感染这个疾病,一定要积极地来治疗这个疾病,甲减治疗变得越来越简单。
治疗甲减有哪些中医偏方呢,下面就让大家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二、步骤/方法:
1、患者可以试试山里红鸡汤,红花锦鸡儿、山里红适量煎汤服。
功能平补阴阳。
主治阴阳两虚型甲减;症见头晕目花,皮肤粗糙,干燥少汗,动作迟缓,神情呆板,面白无华,头发干枯、稀疏、色黄,声音低嘎,大便秘结,舌淡苔少,脉迟细。
2、患者你好中医创新整合疗法治疗甲减疗效确切且无副作用采用中成药配方不需要煎煮服用方便达到标本兼治综合调整、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面色暗黄、全身浮肿乏力怕冷、皮肤干燥、便秘等不适症状。
3、患者要了解甲减易复发,除了抽烟、碘的摄入量不当、饮食不合理、作息不正常、劳累过度、精神受刺激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治疗方法不当,甲减没有得到根治,才会导致反复发作。
过去治疗甲减一般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甲减,可以较快地抑制病情,消除症状,
但不可根治,停药易复发。
三、注意事项:
患者一定要注意甲减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很多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以代谢率减低和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为主。
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因此甲减时全身各系统均有改变。
甲减的中药治疗方法?

甲减的中药治疗方法?关于《甲减的中药治疗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们如今的日常生活各种各样的病症对我们人体健康保健而言损害但是十分大的,许多的盆友可能都是有一些甲减的症状,拥有那样的病症,我们务必要把握一些好的治疗方法合理地去改进和医治协助人体得到更强的身心健康,我也会盆友,实际的讲一讲在日常生活中用中药材治疗甲减的好方法。
以便您的人体健康保健赶紧来了解一下吧!甲状腺素机能减退(通称甲减)是因为甲状腺素欠缺,机体新陈代谢活动降低所造成的临床医学综合征,成年人后病发的称之为成年人甲减,重则主要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故又称为粘液性水肿,昏迷者称之为黏液水肿性昏迷,试管胚胎期或新生儿期病发者,比较严重影响人的大脑和人体成长发育,变成痴呆矮子,称呆小问题或是克汀病。
较轻则临床症状不显著,中重度者可出現皮肤被粘多糖侵润而造成的异型性非凹陷性水肿,如异型性粘液性水肿容貌、小表情冷漠、迟钝、皮肤不光滑、脸色苍白、上眼睑、颜面水肿,睑裂要窄、睁开眼睛费劲、唇厚舌大、头发稀少、变枯掉下来,眼眉外1/3掉下来,喉咙沙哑、简单如蛙声、听力损伤、畏寒肢冷、智商减低、总想睡觉或失眼、眩晕、姿势缓慢、失衡、食欲不佳、大便不通畅、气短无力,指甲脆而变厚,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增加体重,跟腱反射缓慢,性欲低下,小伙阳痿,女人月经不调或闭经,不孕症等新陈代谢减少之病症。
医觉得甲减多属阳虚,阳虚就得阴补阳.我一般采用乌药细辛附子汤加仙灵脾,巴戟天,肉丛蓉等,实际效果还令人满意,你能试一下.剂量是各10g(细辛只有用6g,不然易中毒了)用5副试一下.上边网编为您详细介绍的治疗甲减的中医治疗方法你都学好了没有?发觉病症一大伙儿也不必焦虑用这种好的中医方法合理地去协助人体得到大量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了,我们才可以干好一切因此大伙儿赶紧去试着吧!。
中医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良方

中医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良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甲状旁腺素在体内起着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的重要作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常常会出现低血钙、高血磷等症状。
虽然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甲状旁腺素,但中医也有一些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良方。
1.玉屏风方:将山药、白术、茯苓、香附、制附子、制半夏、鸡内金、麦冬等中药材研磨成细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此方可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病情。
2.用草药泡脚:将黄芪、当归、白芍、红花、川芎等中药材放入热水中泡脚,每次15-20分钟,每晚七天为一个疗程,可以起到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3.养生饮食: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炸食品。
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糯米等。
4.针灸治疗:中医认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与肾气不足、脾胃虚弱等有关,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激活脏腑功能,改善机体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产生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涌泉穴、足三里、关元等。
5.按摩疗法:可以自行按摩腰部下方的肾经经络,或者找专业按摩师按摩整个肾经经络,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又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6.中药熏蒸法:中药熏蒸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和肺组织的反射性兴奋,达到活血、祛湿、补气等作用。
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益肾补水的中药进行熏蒸,如当归、川芎、黄芪、白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只是辅助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的治疗方法。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定期检查血钙、血磷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应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甲低、甲减中医辨证论治

甲低、甲减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甲低、甲减的发生常与以下因素有关:1.情志刺激:由于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肝郁致脾虚,则运化失常,内生湿痰。
2.饮食不当:由于饮食不当,损伤脾胃,中气不足,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得运化,痰饮内生;痰湿壅盛,阻碍气机,损伤脾阳。
脾为后天之本,脾阳虚弱,日久则肾火滋养,以致脾肾双亏,则见食欲不振、畏寒肢冷、嗜睡懒动、全身浮肿等症状。
3.外邪侵袭:多见风热毒邪,从口鼻入侵,毒邪结聚于颈前,则见咽部及颈前肿、痛;若过用寒凉之物,内伤阳气,虽颈部热毒祛除,疼痛消失,但可见发音低沉、怕冷,甚至浮肿等症。
4.手术创作或药物中毒:由于施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或服用某些有毒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西药),损伤人体正气,致使脏腑失养,机能衰退,可表现一系列虚损证候。
本病的病程关键为阳气虚衰。
肾为先天之本,且为真阳所居。
真阳虚微以致形寒神疲,可见命门火衰之象。
但甲状腺激素之不足是其基本原因,故其病理还涉及肾精不足,阳虚之象是“无阴则阳无以生”的病理表现,是阴病涉及阳所致。
部分病人有皮肤干燥、粗糙、大便秘结、舌红苔少等症,也是阴津不足之象。
甚至出现肾阴阳两虚的证候。
此外,肾阳虚衰,不能温暖脾土,则脾阳也衰,肌肉失去濡养,则见肌肉无力,或肢体肌肉疼痛。
脾主统血,脾虚则血失统藏,妇女可见月经紊乱、崩漏等症,常伴有贫血。
肾阳不足,心阳亦鼓动无力,可见心阳虚衰的证候,以脉沉迟或缓多见,至此全身温煦功能更差,以致肢冷、体温下降,甚至津血运化失常,聚而成湿、成饮、成痰而见肌肤浮肿。
总之,甲低、甲减这种病,肾虚是其主要病理,其中肾精不足是其根本因,肾阳不足则是关键,病变又常涉及心脾两个脏器,导致脾肾阳虚和心肾阳虚。
中医将甲减分为三类,分别是心肾阳虚、阳气衰竭、脾肾阳虚。
治疗甲减需对症下药。
1、心肾阳虚患者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憋痛,神倦嗜卧,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沉迟或结代,可见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个中医妙方专治成人甲减
甲减,一种被称为是“沉默的杀手”的疾病,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如下八型论治。
1.脾肾阳虚证
主症:素有瘿肿(甲状腺肿大),或瘿肿术后,渐觉畏寒怕冷,或渐感精神疲困,四肢乏力,关节酸痛,身重渐增,皮肤干燥,毛发脱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健忘思睡,神情呆滞,言语不清,举止迟钝,舌淡苔白,脉沉缓。
证属肾阳伤损,脾气失运。
治法:温阳益气,健脾渗湿。
方药:羊靥益甲丸。
处方:制附片9g,干姜9g,茯苓9g,焦白术9g,当归12g,党参9g,远志6g,石菖蒲9g,羊靥60g,泽泻15g,巴戟天9g。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2 次。
若四肢酸软、疼痛者,用生黄芪30g、陈皮9g、半夏9g、羌活9g 煎汤送服药丸;
若毛发脱落较重,眉梢、头发渐疏者,用何首乌15g、黑芝麻15g、菟丝子9g、羌活6g 煎汤,送服药丸。
2.阳虚湿盛证
主症:面色苍白,面部浮肿,面广唇厚,语言喋喋,声调低沉,全身肿胀,四肢厥冷,畏寒怯冷,常欲厚衣取暖,腹痛,腹胀,皮肤粗糙,常有脱屑,肤色蜡黄,小便短涩,舌体淡白胖大,苔白滑厚腻,脉沉
迟濡。
证属脾肾阳衰,水湿停滞之阴水。
治法:温补肾阳,健脾利水。
方药:温肾实脾饮。
处方:仙灵脾10g,人参6g,肉苁蓉12g,白术9g,生苡仁15g,白茯苓12g,干姜9g,车前子9g,制附片12g,生黄芪30g。
若小便困难,肤色蜡黄者,加猪苓、茵陈;
若体倦乏力者,加生麦冬、党参;
若腹痛腹胀者,加大腹皮、木香、草果;若皮肤干厚脱屑者,加玄参、当归。
3.心阳虚损证
主症:心虚气促,体温偏低,畏寒,四肢逆冷,心动过缓,心音遥远,心搏微弱,健忘失眠,智力降低,表情呆滞,忧虑不解,或有胸痛气急,心慌烦乱,恐慌等症。
舌淡白,苔白厚,脉沉迟弱。
证属心阳不足,心神失养。
治法:温补心阳,益智醒神。
方药:沉附汤(《朱氏集验方》)加味。
处方:制附片12g,沉香3g,桂枝6g,党参9g,石菖蒲9g,远志6g,郁金9g,茯苓12g,甘草9g,羊靥6g(冲服)。
若胸闷不舒,心痛者,加丹参、降香、瓜蒌、红花;
若心慌、心烦、恐惧者,加赤芍、丹参、生龙骨。
4.命门火衰,女子冲任失调证
主症:面色(白光)白,性欲减退,甚至阳痿早泄,毛发粗糙无光,甚或眉毛、睫毛、腋毛、阴毛脱落,全身浮肿,食欲不振,在女子则月经不调,闭经不育,或虽能怀孕亦常流产。
舌胖大、淡白,苔薄白滑,脉沉无力。
证属肾阳衰败,毛发失养,水不生土,水湿泛滥。
女子为冲任失调。
治法:壮阳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加味羊肾丸加减(验方)。
处方:党参30g,锁阳30g,山萸肉30g,羊靥60g,生苡仁30g,菟丝子30g,仙灵脾30g,仙茅30g,巴戟天30g,阳起石15g,沙苑子30g,枸杞子30g。
羊睾丸二只,烘干。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服三次。
若毛发脱落者,加服神应养真丹(《医宗金鉴》);
若水肿者,用黄芪、云苓、车前子煎汤送服;
若女子经闭,不孕者,加服乌鸡白凤丸(经验方)。
5.脾虚气滞证
主症: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缠绵床褥,食欲减退,头晕耳鸣,腹胀身重,大便秘结,甚或大便不通,腹胀气急。
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证属气血双虚、脾气不运,以致形成肠结。
治法:温养健脾,理气养血。
方药:附子苍术汤(《选奇方后集》)加减。
处方:制附子9g,黄芪24g,炒甘草6g,当归12g,人参6g,南
木香9g,白术9g,川朴12g,黄精12g,火麻仁9g。
若腹胀、便结不通者,加大黄、芒硝,去黄芪、人参。
6.痰蒙诸窍证
主症:面容呆滞,健忘失眠,眩晕耳重,视力昏糊,嗅觉减退,反应迟钝,重者则痴呆,不省香臭,木僵昏睡,时而抑郁寡欢,时而狂躁呼叫,不避亲疏,有幻想、幻觉。
舌胖,质淡,苔白,脉或弦或弱。
证属痰蒙七窍,甚者痰迷心神则成心风之证。
主治:养心豁痰,引神归舍。
方药:茯苓丸(《本事方》)加减。
处方:石菖蒲9g,人参6g,远志6g,茯神9g,白茯苓12g,半夏曲9g,胆南星9g,生姜为引,辰砂1g(冲服)。
若狂躁叫呼者,加黄连,大黄;
目糊者,加菊花,枸杞子;
耳重者,加灵磁石、柴胡。
7.痰窜筋骨证
主症:面色萎黄无华,肌肉松软无力,肩背酸痛,髋部疼痛,关节酸楚,与天气变化无明显关系,甚则行动困难,走路蹒跚,共济失调,畏寒怯冷。
舌胖大,苔厚腻。
证属痰涎流窜筋骨,阻滞气血而乏力痛作。
治法:以化痰通络为主,辅以益气活血。
方药:导痰汤(《济生方》)加味。
处方:半夏9g,天南星9g,橘红9g,枳实9g,赤茯苓9g,甘草6g,黄芪24g,丹参24g,羌活9g。
若走路蹒跚,行动困难者,加巴戟天、肉苁蓉、猪靥;
小腿抽痛者,加川牛膝、木瓜。
8.阳损及阴,虚阳上炎证
主症:原有畏寒肢冷、浮肿,又有失眠、头痛、夜梦纷纭,面颊如火,五心烦热,目糊,口干,尿频、色深,月经稀少,甚或经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此型偶见,多为由更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被误治而成者。
证属素体阳虚,阳损及阴,肝肾阴虚,虚阳上潜;或为阴阳两虚,阳不潜阴,虚火上炎之证。
治法:益肾滋阴,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处方:枸杞子15g,菊花6g,熟地黄12g,山药12g,丹皮9g,云苓9g,龟板15g,仙灵脾9g,巴戟天9g,黄芪30g,当归9g,白芍9g。
若失眠多梦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炒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