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降解

合集下载

高矿化度条件下石油烃降解菌种的筛选与评价

高矿化度条件下石油烃降解菌种的筛选与评价

0 0

0 0

酵母 膏/ g

0 0

O 1 .0 0 5 0 .0 0
05 0 .0
0 0
05 0 .0
绵羊 红细 胞/ 0 g
Na /g CI 02 0 .0
C S Jg uO
O0 1 . 0
O0 1 . 0
培养 基 培养 基 培 养基 培养基
O20 . 0 200 . 0 0 0 . 0 2 500 .0 0 0 0 0
N ,O H, Jg N
1 0 .0 0
010 . 0
010 . 0




牛 肉膏/ g
蛋 白胨/ g
O30 . 0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取1 L 含油污水水样 ,接人20 L m 5 富集培养基 ,3 c摇床振荡培养4 。取0 L富集液涂布到筛选 m 0I C 8 h .m 2 培养基平板 ,3 ℃恒温培养4 。挑取生长较好 、菌落较大的菌株分别在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分离培养基 7 8 h 平板上分离 、 纯化 ,纯化后的菌种在原油培养基平板上驯化3 4次 , ~ 获得石油降解菌种。观察菌株的生长 情况 、菌落特征和菌体形进行初次筛选。
达 2. 8 %、5 . 5 1 %。偏酸或偏碱环境 均不利于菌体生长 ,培养温度对 2株菌体生 长和石油 降解 率影 响较大 ,晟佳 温 5 度是 3 ℃。在 高矿化度条件下 ,菌株对原汕仍有降解作用 ,降黏率为 4 %以上 。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 明,菌种在 5 0 以原油为碳源培养后 ,使原 油组 分中沥青质 、非烃及芳烃类含量均发生变化 。 关键词 :石油降解 ;菌种筛选 ;矿化度 ;降黏率

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群的实验研究

不同温度下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群的实验研究
化 的土 壤 群 落 中分 离 得 到 8 细 菌 ,优 势 菌为 Rhz bu 根 瘤菌 ) B cl s 芽 孢 杆 菌 ) 0 种 io i m( 和 a i u( l ;1  ̄ C驯化 的土 壤 中分 离 得 到 1 种 细 菌 ,优 势 菌 为 Ar rb c r 节 细 菌 属 ) Ha o o a ( 1 t oa t ( h e 和 lm n s 嗜盐 菌 属 ) 1 件 下 的 群 落 组 成 更 具 有 多样 , 0c条 o
d fe e ommu t t u t r s o o s ia e i— o a n t d s i c lu e t1 if r ntc niy s r c u e fd me tc t d o lc nt mi a e o 1 u t r d a 0℃ a d 25 wih n ℃ t t e s bs r t fo l Thet t Iba t ra o c n r t0 n o lc n a n t d s lc lu e t1 h u t a e o i. o a ce i lc n e t a i n i i— o t mi a e oi u t r d a 0℃ wa s
不 同温 度 下石 油污 染土壤 中石油 降解 菌群 的
实 验 研 究
孙 寓 姣 ,郝 旭 光 ,王红 旗
( 北京 师 范 大 学 水 科 学研 究 院 育 部 水 沙科 学 重 点 实验 室 , 京 10 7 ) 教 北 0 8 5
摘 要 :为强 化 石 油 污染 土 壤 的 微生 物 修 复 技 术 ,结 合 微 生 物纯 培 养 技 术 和 分子 生 物 学 方 法 ,分 析 了石 油污 染 土壤 样 品 巾微 生 物经 不 同温 度 (0 1 o 2  ̄ 以石 油 为 碳 源 驯 化 后 的群 落 结 构 变 化 。从 数 馈 看 ,l c和 5 C) O O 件 下 驯 化 土 壤 的细 C条 菌浓 度 (. ×l j F mI 低 于 2 ℃ 条 件 下 驯化 土壤 细菌 浓 度 ( × 1 C U/ ) 个 数 量 级 ;从 组 成 看 ,2  ̄ 6 2 O C U/ ) 5 4 0 F mL 3 5 C驯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

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原材料和石油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石油污染进一步扩大。

石油在开采、运输、储存、加工和生产过程中,会泄漏到环境中并随着水体和大气循环进入土壤,进而破坏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影响其通透性。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有机混合物,由各种极性和非极性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胶质和沥青等物质组成。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按处置地点可分为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两大类。

本文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原位修复技术中的原位热脱附、原位高级氧化、气相抽提、生物通风、阴燃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石油降解菌;筛选鉴定引言石油烃-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也日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不同年代开发的油井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和全量随着油井运行时间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

原油和钻井液中含有的重金属及油田开采区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常导致土壤重金属浓度提高,致使油田开采区土壤呈现石油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常会产生不同的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

目前,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药、有机鳌合剂、石油烃及芳香类化合物与重金属之间的复合污染。

石油生产、运输和应用,农业机具清洗或泄漏等途径都会产生石油烃与重金属复合污染。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采用土壤为远离油井污染的清洁耕作层黄绵土,有机碳含量6.26mg/kg,pH值为8.11,土壤颗粒机械组成为小于0.002mm的黏粒占10.97%,0.002~0.05mm的粉粒占72.05%,0.05~2mm的砂粒占16.98%。

供试原油为延长石油公司采自陕西安塞的原油,密度是0.858g/cm2,黏度系数为4.05mPa.s;柴油为普通商品油品,密度是0.854g/cm',黏度系数为3.45mPa.s。

降解石油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研究

降解石油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研究

降解石油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研究摘要:从30个土样中筛选出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株,它们为dch-16,dch-19和dch-20,7天后降油率分别为75.6%,80.3%和73.2%。

经鉴定,分别是脂肪酸芽孢杆菌属alicycolobacillus,芽孢肠状杆菌属sporomaculum和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

将此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在原油培养基中进行复合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复合菌降油效果优于单菌;菌株dch-19与dch-20复合的最佳原油降解条件为:接种量比1:1(总接种量为10%),ph值为7.5,底物浓度20mg·ml-1,温度35℃,原油降解时间为7天。

将实验复筛所得部分降油菌用于胜华炼厂废水处理,效果最好的是菌dch-19和dch-20的复合,处理两天后降油率达到80.2%。

表明复合菌株dch-19和dch-20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abstract: we select three strains of high efficient oil degrading strains from 30 soil samples, i.e. the dch-16,dch-19 and dch-20. seven days later, the oil degradation rate turns to 75.6%, 80.3% and 73.2%. the three strains are identified as the fatty acid bacillus alicycolobacillus,bacillus sporomaculum and bacillus halobacillus. thereafter,we use the three strains of high efficient degradation bacteria for the crude oil compound experimen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ound bacteria has much better efficiency than single bacteria, and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for dcd-19and dch-20 is that: the inoculation ratio gets 1:1 with total inoculation 10%, the ph value is 7.5, the concentration of substrate is 20mg. ml-1, and the temperature reaches 35℃,then the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will be 7 days. further more,we introduce part of the microbial inoculants into the refin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shenghua refinery. the compound dch-19 and dch-20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petroleum degradation which is up to 80.2%.关键词:筛选;石油降解;复合生物菌;炼厂废水key words: selection;petroleum degradation;complex microbial inoculants;refinery wastewater中图分类号:[p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96-03————————————作者简介:徐宝刚(1979-),男,山东潍坊人,工程师,工学学士,环境工程给排水专业硕士在读。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研究进展海洋石油污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海域开发及石油生产等活动频繁,海上事故和石油泄漏事故也越来越多。

这些污染物的释放,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危害。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处理手段,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原理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石油和石油分解产物的分解能力来促进石油的降解。

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吸附与油水分离阶段:石油发生泄漏后,在海洋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被微生物吸附。

微生物通过生物趋化现象或主动攻击移动到石油附近,在水油分界面处产生胞外聚集体,并利用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行代谢。

2.分解与代谢阶段:微生物在石油表面或水油分界面处,通过胞内内酰胺酶、脂肪酶和孢子内膜酶等酶类,将石油分子切割成小分子油,然后通过细胞内代谢途径进行分解和转化。

3.生长繁殖阶段:微生物通过利用石油中的碳、氧和氮等元素,合成新的细胞质和酶类。

在适宜的温度、pH值、盐度、营养及氧气等条件下,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4.细菌死亡与养分释放阶段:微生物在代谢后进入退化阶段,部分微生物会因营养物质枯竭、有毒物质积累或压力过大等因素进入死亡状态,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其他微生物利用,还原海洋污染物质的浓度。

1.单一菌种处理法:单一菌株可依靠特定酶系降解石油中的特定组分,因此其降解速度和能力相对较强。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降解能力会下降,这就需要更新菌株。

2.混合菌种处理法:混合菌种法利用多种细菌在石油的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中的互补作用,协同进行石油分解。

其降解速率快,降解效果好,还可增加细菌生态平衡性。

3.现场培育微生物处理法:现场培育微生物处理法是指在石油泄漏现场采集表层水和泥沙等样品,建立原生现场微生物菌群,并以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硅藻土/活性炭对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研究

硅藻土/活性炭对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研究
条 件 的研究 。 目前 , 关 于石 油 降解 菌群 的 固定化 研 究
物, 因含有 石油 烃 类 等 污 染 物 , 已被 列 入 国家 危 险废 物名录, 若 不经 处 理 就 直 接 排 放 , 将 会 对 生 态 环 境 造 成 严重 危 害口 ] 。在 含 油 固废 物 处 理 技 术 中 , 微 生 物
油 气 田 环 境 保 护
2 0 1 3年 8月 ENVI R0NM ENTAL P ROTECTI ON OF OI L & GAS FI EL DS
硅 藻 土/ 活性 炭 对 石 油 降解 菌 群 的 固定 化 研 究 六
单 海 霞 刘 晓宇。 张 颖。 王 中华 何 焕 杰 马 金 郭 民乐
1 . 1试 剂 与材 料
实 验所 用假单 胞 菌 、 芽 孢杆 菌 和微 球菌 均筛 选 自
某 油 田油基 钻屑 污染 土壤 。
分 利用各 降解 菌之 间共 生 、 协 同等作用 , 实现 石油 组分
的同步 降解 , 大大提高石 油污 染物 的降解速 率 和程度 , 有效 缩短石 油 污 染物 的降解 周 期 。然 而 , 游 离 态 的微 生 物用于含 油 固废 物 处理 尚存在 一 定 缺 陷 , 如单 位 体
油 气 资源勘 探 、 开发过 程 中产 生 的 大量 含油 固废
艺 。关 于石 油 降解 单 菌 的 固定 化 技 术 已有 报 道 , 如: 中 国专 利 ( 2 0 0 9 1 0 2 5 5 8 3 0 . 8 ) 公 开 了一 种 以 芦 苇 地 表 根须 为 载 体 的 石 油 降 解 菌 固 定 化 方 法 ; 中 国 专 利 ( 2 0 1 2 1 0 0 0 6 0 5 9 . 2 ) 公 开 了石 油 降 解 菌 固定 化 法 及 其 应用 ; 刘虹_ 6 等报 道 了泥炭 对石 油 降解 菌最 佳 固定 化

简述烷烃类的生物降解途径

简述烷烃类的生物降解途径

简述烷烃类的生物降解途径烷烃是重要的石油类化合物,其在石油工业和其他工业行业中都有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的越来越重视,对烷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介绍了烷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途径、机制以及有效的降解技术,旨在提供有效的生物降解方案,以促进烷烃的环境友好治理。

烷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有三种:供氧降解、厌氧降解和微生物环境代谢。

其中,供氧降解是指在可生物降解的条件下,烷烃类物质经由氧化作用被降解成简单的衍生物或二氧化碳和水,厌氧降解是指烷烃类物质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

微生物环境代谢是指烷烃类物质在微生物体内被异构化或代谢,所产生的氧化产物可以用细胞内反应来降解。

烷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机制主要有酶解法和体外酶法。

酶解法是指烷烃类物质被细胞内的氧化酶分解,氧化酶将烷烃分解成简单的衍生物,然后简单的衍生物被细胞外的代谢酶分解,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体外酶法是指烷烃类物质被细胞外的酶分解,这种分解方式通常在一定的条件和作用时间内表现出更高的效率,但也不能完全解决烷烃类物质的降解问题。

为了有效地降解烷烃类物质,应采用多种有效的降解技术,特别是已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中的技术,如生物处理技术,光催化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有机酸溶液处理技术等,可加速烷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

生物处理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分解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可以用来降解烷烃类物质。

其原理是改变烷烃类物质的分子结构,释放出由细菌和真菌利用的可利用性能量和底物,从而促使烷烃类物质的降解。

光催化技术是指应用光催化剂,如TiO2、ZnO、Fe2O3等,将烷烃类物质的氢原子或碳链上的氧原子通过光激发状态的平衡而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促进烷烃类物质的降解。

氧化还原技术是指将烷烃类物质氧化成低毒性和容易降解的低碳流体,然后利用氢氧化物进行碳氧化反应,碳氧化反应将低碳流体中的碳和氧形成CO2和H2O,有效降解烷烃类物质。

有机酸溶液处理技术是指将有机酸作为降解的介质,应用有机酸的酸性,处理烷烃类物质,以降低污染物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促使烷烃类物质的降解。

一种假单胞菌SY5降解石油的动力学研究

一种假单胞菌SY5降解石油的动力学研究

物 降解 的过程 中,Y5的 生 长 曲 线具 有 明显 增 长和 衰 减 曲线. 生长 阶 段 , 率 系数 y 值 为 S 在 产
0 3 7 . 内源呼 吸阶段 , . 83在 衰减 系数 b 值 为0 1 0 d ,Y5茵 自身氧 化速 度 比较 快. Y5生 物 d . 85 ~ S S 降解石 油 Mo o n d方程 的最 大比增长 速率 , a U m 和半饱 和 常数 K 别为 1 6 和 1 0mg L 分 . 5 / . 关键 词 : 假 单 胞 菌 S ; 油 污染物 ; Y5 石 生物 降解 ; 力学特性 动
第 3 卷第 4 1 期
21 0 1年 O 8月
西

_ 丁





Vo . 1 No 4 13 . Au . 0 1 g 2 1
J un l f ’n Teh oo ia iest o r a a c n lgc l o Xi Unv r i y
文章编 号 : 1 7 —9 5 2 1 ) 43 00 6 39 6 (0 1 0 —6 —5
石 油 自然降 解 过程 中 , 生 物起 着 重 要 的作 用【 微 . 有 关石 油污染 物 的生 物 降 解研 究 的报 道 主要 集 中 在 从石油 污染 的环 境 中分 离得 到 优 良的石 油 降 解
菌, 并对其 降解 性 能进 行研 究 , 以及 将 石油 降 解 菌
盐缓 冲溶液 洗 涤菌体 3 , 次 然后 用磷 酸盐 缓 冲溶 液

种假单胞菌 S Y5降 解 石 油 的 动 力 学 研 究
冯 晋 阳 ,吴 小 宁
( 安工 业 大 学 材 料 与化 工 学 院 , 安 7 0 3 ) 西 西 10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随着人类开发地球资源的加剧,海洋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其中
最突出的就是石油污染。石油污染大致有两种类型:突发性输入和慢性长期输入。突发性输
入包括油轮事故和海上石油开采的泄露、。慢性长期输入就比如港口和船舶含油污水排放,
天然的海底渗漏等等,海洋石油污染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千万不能小看
它造成的生态危害!首先,石油覆盖在海面上,阻断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严重导
致水体缺氧。第二,石油的不透光性会阻碍阳光射入海洋,加上溶解氧减少,阻碍了海洋下
植物的光合作用,间接刺激了赤潮的发生。第三,石油中所含的稠环芳香烃对生物体有剧毒,
经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最终传递到人体内,对人有很强的致癌作用。等等。目前的治理
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其中用生物降解的方法优点是迅速,无残毒,
低成本,受到广泛关注。现在就由我们小组为大家大致讲解下微生物降解石油的机理、菌种
的筛选和相关的影响因素问题。

二、菌的筛选

除了人类活动外,自然界本身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石油烃类化合物的扩散,因此能降解高分
子量烃类化合物的菌有很多种,目前已知200多种,但绝大多数的降解速率都很低,且石油
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由上千种有机化合物组成,而一种菌往往只能降解一种特定
类型的化合物,所以我们除了要对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外,还要考虑菌种的组合,用菌群
去降解石油,这里就有一个麻烦的问题,菌种之间怎样的组合才是最优的组合,要知道菌与
菌之间纯在者各种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因此还需要研究菌落种群的动态变化,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到目前这个阶段,尽管未知的降解菌仍然很多,但是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的具体生化途径都基
本清楚,建立了相应的基因库,实际上对于新筛选菌株,可以利用已知的降解基因,在基因
库中寻找最接近的基因,从而进一步确认新菌株的功能基因。这里除了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
可以用富集培养基的方法筛选想要的菌种之外,还有一种更高效方法:利用PCR技术进行
筛选,根据已有的基因库中的功能基因,设计相应的引物,对提取到的如石油样品中的DNA
进行扩增,筛选其中是否可能需要的菌株。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考察修复环境中菌落
多样性,这里只要用PCR扩增,观察基因的多样行即可,这时设计引物要尽可能多地获得
不同菌种的有关基因,需要整合许多已知基因设计适用于不同菌种的引物。
其实除了用菌群的方法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构造超级细菌。细菌用来分解石油所用
的酶主要存在于质粒上,因此只要将相应的质粒导入到一个细菌中,就可以让它分解所有的
石油,事实上早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科学家在同一菌株中植入降解乙烷、辛烷和癸
烷,降解二甲苯,降解萘和分解樟脑的4种假单胞茵的不同质粒,由此得到的工程菌具有超
常规的能力,能够同时降解脂肪烃、芳烃、萜和多环芳烃,且降解石油的速度快、效率高,
在几个小时内能降解完海上溢油中2/3的烃类,而自然菌种则需要用一年多的时间,但质
粒容易丢失或转移,遗传稳定性差。
在菌降解石油的过程中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下一位同学来讲。

三、降解石油机制
石油是一种难溶性物质,会在海洋表面漂浮形成油层,这种状态的石油很难被微生物获取利
用,这时微生物会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来使石油分散。表面活性物质由亲水的头部基团和脂质
的尾部组成。当表面活性物质在被污染中与油相互作用时,表面活性物质的亲水成分朝向水
相而脂质分子的一端朝向油层,导致被表面活性剂包裹的稳定小油滴的形成,小油滴最后被
细胞内吞降解。这样,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减少表面张力的方式使石油乳化,形成稳定的小
油滴,增加了石油的可吸收性,
另一方面而言,石油的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含有数万种有机物,石油的生物降解性因其所含
烃分子的类型和大小而异。烯烃最易分解,烷烃次之,芳香烃难降解,多环芳烃更难,脂环
烃类对微生物的作用最不敏感。烷烃中C1~C3化合物如甲烷、乙烷、丙烷只能被少数专一
性微生物所降解.直链烃容易降解,支链烃抗性较强。芳香烃常与沉积物结合,降解较为复
杂。所以石油含有的烃类物质组成不同,其降解的速度和过程有较大差异。纵观其反应机理,
微生物降解石油,主要是在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子氧组合入基质中,形成
一种含氧的中间产物,然后转化成其他物质而参与代谢过程。例如,微生物降解烷烃类的最
初产物为相应的醇类,然后被进一步转化为脂肪酸类;下面以芳香烃为例具体阐释其降解机
理,微生物降解芳香烃化合物,一般先分解侧链,然后是对芳香环的氧化(羟化)、开环,余
下的过程与降解脂肪族化合物类相同。即先转化成羧酸,再通过β-氧化进行深入降解,形
成二碳单位的短链脂肪酸和乙酰辅酶A,放出CO2。
影响因素

1、 石油的理化性质
首先,石油的物理存在形式对石油的生物降解有很大影响,液态的芳烃在水-烃
界面能被细菌代谢,但固态时很难被利用。当向其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的时候,
能使石油乳化,形成一个个被活性物质包裹的石油滴,更易进入细胞被降解。
其次,其化学组分也有影响,其降解速率从高到低排是:正烷烃>分支烷烃>低
分子量芳香烃>多环芳烃,另外,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也直接影响降解速率,低硫、
高饱和烃的粗油最易降解,高硫、高芳香烃类化合物的纯油则很难降解。
2、 菌种及数量
我们前面的同学也说了,不同的菌能分解不同的烃,能够相互搭配好的话,能极
大地加快石油的降解速率,另外,菌的数量越多,降解速率越快,这个应该比较
容易理解。说到菌的生长繁殖,我们就应该自然地想到菌所处的环境。
3、 环境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PH值,氧浓度等都会影响微生物
的生长繁殖。其中,温度还会影响石油的理化性质,促进有害烃的挥发以及石油
的乳化。虽然厌氧条件下,仍然有部分菌能降解石油,弹药比有氧条件下慢得多。
在这里,我重点讲一下营养条件。对于微生物来说,碳源,氮源和磷源都是生长
必需的,石油内的烃能够给微生物提供足够的碳源,二氮源与磷源则相对匮乏,
虽然海洋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非常多,但经过大量的水稀释以后,N、P的浓度就
非常低了,二者两者也正是限制微生物降解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理论上来说,
微生物降解1kg的烃类化合物就需要消耗150g的氮元素和30g 的磷元素。在实
验室条件或者土壤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添加磷酸盐,硝酸盐或者尿素这些肥料
来满足其需求。但在海洋这一个有大量水的开放体系中,加入这些东西却起不到
作用。第一个解决的办法是用石蜡包裹住尿素或者磷酸辛酯,使其不溶于水,从
而被微生物利用,虽然这个办法有用,但是成本和碳氮比太大。另外一个办法是
使尿素甲醛粘附在石油分子上形成不溶于水的聚合物。虽然这个办法曾经成功地
治理了沙滩的石油污染,但是在海水中,密度比较大的它会沉入水底。第三个选
择就是尿酸,它是鸟类,蝙蝠和一些昆虫代谢的主要含氮产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低,且容易吸附烃类化合物。更重要的是,它在市场上有人工肥料卖,而且价格
不贵。同时,有很多种微生物可以把尿酸作为氮源。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
个良好的在这么一个开放体系中未微生物提供氮源的物质。在一篇sciencedirect
的文章里,他用了尿酸做了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浓度达到了108个细胞每毫升,
而且烃类化合物被降解了百分之70,而以磷酸铵和硫酸铵作为对照组的结果是
106个细胞每毫升,烃类化合物没被降解。所以,尿酸可以算是治理海洋石油污
染的一种比较有效地能为微生物提供氮源和磷源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