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Goat实验报告

WebGoat实验报告

一、WebGoat 项目简介

WebGoat是OWASP组织研制出的用于进行web漏洞实验的应用平台,用来说明web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漏洞。WebGoat运行在带有JVM的平台上,

当前提供的训练课程有30多个,其中包括:跨站点脚本攻击(XSS)、访问控制、线程安全、操作隐藏字段、操纵参数、弱会话cookie、SQL盲注、

数字型SQL注入、字符串型SQL注入、web服务、Open Authentication失效、危险的HTML 注释等等。WebGoat提供了一系列web安全学习的教程,

某些课程也给出了视频演示,指导用户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二、WebGoat的安装

WebGoat可以在网上下载到,运行其中的“webgoat_8080.bat”即可。在运行前,需要将代理设置为localhost,端口8008。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0/WebGoat/attack 登录,如果启动了Webscarab,则在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8080/WebGoat/attack。初始用户名密码是guest。也可以在\WebGoat-5.2\tomcat\conf\tomcat-users.xml 修改用户名与密码。也可以在\WebGoat-5.2\tomcat\conf\server_80.xml 文件中修改端口。

三、WebGoat的使用

3.1先修课之Http基础知识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详细规定了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www)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通过因特网传送万维网文档

的数据传送协议。运行于OSI模型的应用层,由请求和响应两部分构成。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协议。无状态指HTTP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力。缺少事务

状态意味着若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必须重传,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基于事务处理的需要,出现了cookie和session技术。

在浏览器设置中增加一个localhost 的代理,然后可以启动WebScarab。

我们需要在“拦截(Intercept)”选项卡中选择“拦截请求(intercept request)”。

在页面输入框中填写上您的名字(“Your Name”)后,单击【Go!】按钮提交数据。在WebScarab 的新窗口中,我们可以找到参数“person”。

3.2HTTP 拆分

攻击者在向Web 服务器正常输入的请求中加入恶意代码,受到攻击的应用不会检查CR (回车,也可表示为%0d 或\r)和LF(换行,也可表示为%0a 或\n)。这些字符不仅使攻击者控制应用程序打算发送的响应头和响应体,而且还使他们能够完全在其控制下创造更多的答复。HTTP 拆分攻击配合缓存污染一起使用,能使效果达到最大化。缓存污染攻击的目标是使缓存污染,欺骗缓存,使其相信使用HTTP 拆分劫持的页面是一个很正常的页面,是一个服务器的副本。攻击发生时,使用HTTP 拆分攻击,加上最后修改添加的部分:请求头,并设置它为将来的日期。这将迫使浏览器发送If ‐Modified‐ Since 请求头,这使攻击者有机会拦截服务器的答复,并代之以一个“304 不修改”答复。

用户需要使用LF,%0a 由于输入内容未作验证您可以插入任何HTTP 语法,回车和换行符。随便输入一个语言名称提交看看数据都是怎么交互的。请确认WebScarab 的请求拦截和返回拦截功能已经启用。

语言框输入“en”,并提交数据。

3.3访问控制缺陷

在一个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案中,角色代表了一组访问权限和特权。一个用户可以被分配一个或多个角色。一个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案通常有两个部分组成:角色权限管理和角色分配。一个被破坏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案可能允许用户执行不允许他/她的被分配的角色,或以某种方式允许特权升级到未经授权的角色的访问。

先选择一个用户,再选择一个资源,然后点击【Check Access】,出现页面如下图所示:

在Select resource 选项中选中下一个资源Time Card Entry,然后是点击【Check

Access】,出现页面如下所示:

3.4绕过基于路径的访问控制方案

在一个基于路径的访问控制方案中,攻击者可以通过提供相对路径信息遍历路径。因此,攻击者可以使用相对路径访问那些通常任何人都不能直接访问或直接请求就会被拒绝的文件。

选中“Choose the file to view”列表下的任何一个文件,然后点击【View File】,用WebScarab 工具截获向服务器发送的请求,如图所示:

3.5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在一个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方案中,角色代表一组访问权限和特权。一个用户可以被分

配一个或多个角色,一个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角色权限管理和角色分配。一个被破坏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案,可能允许用户以没有分配他/她的角色或以某种方式获得的未经授权的角色进行访问。

3.6小实验:客户端过滤

服务端只向客户端发送其只能访问到的数据。在本课程中,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了过多的数据,由此产生了一个严重的访问控制问题。

通过【Select user】下拉菜单查询其它数据。在有返回数据的时候使用Firebug 或WebScarab 查看源代码或返回数据。找到Neville 的薪水信息。

四、总结

收获不小,以前直接看书,没有实战,理解方面差很多,还看不进去。有了测试平台后,联系实战,对于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设置有点问题,有时候检测通过方法过于单一。由于平台是英文,所以顺带锻炼英语了。对于自己从未接触过得东西,完成起来问题很大。如果是熟悉的知识,则能很轻松的完成。比如说XML我就没用过,导致那个过滤的代码不会写。查了资料,过于片面,也没有解决问题。Access Control Flaws 中的Remote Admin Access 不懂怎么找到admin=true 的。很多训练需要自己仔细读一下源码,或者现场学一下,可以解决。答案方法很简单,但为什么这么做还需要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医疗报告生物医学仪器实验报告

数据采集综合性训练 目录 一、科研训练目的以及内容3 二、科研训练设备3 三、采集系统构成3 四、驱动程序说明5 五、程序框架6 六、代码关键算法说明7 七、实验总结及讨论8 八、专题资料总结11 参考文献17 指导教师:邹远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0843015044 王夕雨 一、科研训练目的及内容

1、科研训练目的 数据采集是仪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涉及计算机语言、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数字电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门课程的内容;同时要求具备计算机编程、设备器件组装等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此项训练,能将多门课程的内容融合,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同时为学生进入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阶段,打下工程运用的基础。 2、科研训练内容 1、USB和BIOPAC的AD/DA、数字IO的编程(VC++)和使用 2、练习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 3、练习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二、科研训练设备 1、计算机 2、USB数据采集卡和BIOPAC数据采集器 3、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三、采集系统的构成 本次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USB数据采集与电脑和示波器数据采集,信号发生器用FG-275/FG-273A。 图1数据采集卡 图2信号发生器 图3示波器 USB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如下图1所示。[1]

图4、USB数据采集系统 示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如图5。泰克TDS3000C系列示波器拥有高达500MHz的带宽,在紧凑的电池供电的设计中提供了经济的性能,这一流行的产品系列现在配有USB主机端口和PC连接软件,同时提供了熟悉的操作和简单的导航功能,您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学习和重新学习怎样使用示波器,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手头的任务。[2] 图5、示波器数据采集系统 FG-275/FG-273A函数信号发生器。[3] FG-273A/-275函数信号发生器规格 方波特性: 对称性:±3%或更小(100Hz时) 上升及下降时间:最大100ns(最大输出) 正弦波特性: 失真:1%或更小(100KHz时) 三角波特性: 线性:1%或更小(100KHz时) 电源要求:100/120/220/240VAC,50/60Hz,约20VA 尺寸:240(宽)×64(高)×190(长)mm 重量:1.8kg 特点: ·扫描/函数/脉冲信号产生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刘峰 7.2.2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G(s)=10/(s2+2s+10)

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 (1)实验程序如下: num=[10]; den=[1 2 10];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再键入: damp(den); step(num,den); [y x t]=step(num,den); [y,t’] 可得实验结果如下:

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值值比较 实际值理论值 峰值 1.3473 1.2975

峰值时间 1.0928 1.0649 过渡时间+%5 2.4836 2.6352 +%2 3.4771 3.5136 2. 二阶系统G(s)=10/(s2+2s+10) 试验程序如下: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10]; den1=[1 6.32 10];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10]; den2=[1 12.64 1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 n1= (1/2)w n0和w n1= 2w n0响应曲线试验程序: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2.5]; den1=[1 1 2.5];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40]; den2=[1 4 4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一:材料分析方法实验报告 篇二:材料分析方法课程设计报告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磁控溅射c/w多层膜成分及微观分析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材料化学 班级材化082 学生王维娜 学号 3080101296 指导教师陈迪春 起止时间 2010.12.27-2011.1.1 年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掌握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学习并了解真空镀膜 技术-磁控溅射技术,多层膜制备过程,以及其微观结构分析,成分 分析所用仪器和原理。 学生(签名) 月日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程设计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日 目录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 (1) 1.1 磁控溅射 ............................................................................. (5) 1.2 x射线衍射仪 ............................................................................. . (5) 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6) 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7) 第二章实验方法 ............................................................................. .. (9) 2.1 tem样品的制备方法 .............................................................................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An experimental report on Quality Educ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实验对象 xxx中学初三(6)班学生45名,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1994年9月,由沙洋区教研室组建此班,承担素质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合理发展个性特长。 2、发现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制并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三、实验内容 (一)时间:初中三年(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 (二)内容涵5项25点。

①忠心献给祖国; ②爱心献给社会; ③关心献给他人; ④孝心献给父母; ⑤信心留给自己。 ①学会自主; ②学会自理; ③学会自治; ④学会自律; ⑤学会自强。 ①能够发现; ②能够认识; ③能够检验; ④能够掌握; ⑤能够运用。 ①注重卫生; ②参加锻炼; ③经常运动; ④开朗达观; ⑤适当娱乐。

①善于承受; ②善于思辨; ③善于竞争; ④善于创造; ⑤善于表现。 四、实验方法 (一)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运思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 1、人格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结合,系列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客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2、区别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明确形式知识和内容知识,利用计划知识(何时何地学习以及怎样灵活运用知识的知识)和策略知识(如何学习的知识),巩固单项知识和系统知识。 3、情感认知补充原则理念,第二课堂补充第一课堂,隐性课程补充显性课程,间接教学补充直接教学。 4、着眼教学资源,焕发教学活力;着眼动标,弘扬理想奋斗;着眼人际交流,强化群体意识;着眼民主管理,形成优良班风,老师笔记《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

医疗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仪器设计 2014-2015-第1学期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周志洋、易杰瑞、常明、张明 学号:2011092010017、201109101019、2011091010011、2011091030016 指导教师:廖小丽 实验地点:沙河校区 实验时间:2014年12月30日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西420 二、实验名称:液晶显示实验 三、实验学时:2学时 1.1 液晶显示器概述 1. 概述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液晶显示器并不陌生。液晶显示模块已作为很多电子产品的通用器件,如计算器、万用表、电子表及很多家用电子产品中都可以看到,显示的主要是数字、专用符号和图形。 2.主要优势 1、显示质量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 2、数字式接口。 3、体质小、重量轻。 4、功耗低。 5、辐射小。(可通过屏蔽电路解决) 1.2 LCD液晶显示器原理 1、液晶显示原理 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控制特定的显示区域就可以得到特定的图形。 2、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按颜色区分:黑白显示、彩色显示。

按显示方式区分: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 按驱动方式区分:静态(Static)驱动、单纯矩阵(simple Matrix)驱动、主动矩阵(Active Matrix)驱动。 3、液晶显示器各种图形的显示原理 1)线段显示 点阵图形式液晶由M*N个显示单元组成,假设LCD显示 屏有64行,每行有128列,每8列对应1Byte(字节)的8位, 即每行有16Byte,共16*8=128个点组成,屏上64*16个显示单 元与显示RAM区1024Byte相对应,每一字节的内容与显示 屏上的亮暗相对应。 2)字符显示 每个字符都是由6*8或8*8点阵组成,既要找到和显示屏 相对应的显示RAM区的8Byte,还要使每字节的不同位置为 1,其他的为0,为1点亮,为0不亮。由此组成某个字符。 内部带字符发生器的控制器的液晶显示器,让控制器工作在文本方式,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送上某字符对应的代码即可。 3)汉字的显示 一般采用图形的方式,首先提取汉字的点阵码,每个汉字占32Byte,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送上要显示的汉字的第一个字节,光标位置加1,送第二个字节······直到32Byte显示完,就可以在LCD上得到一个完整的汉字。 1.3 点阵式液晶显示器 点阵式液晶显示器简介 相对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功能更多,步进可以显示字符数字还可以显示各种图形、曲线及汉字,并且可以实现屏幕上下左右滚动、动画、反转、闪烁等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按显示点阵数分类:128W*64H、132W*32H、192W*64H、320W*240H等 12864LCD 128×64点阵液晶显示屏有三种控制器,分别是KS0107(KS0108)、T6963C和ST7920,三种控制器主要区别是:KS0107(KS0108)不带任何字库、T6963C带ASCII码,ST7920带国标二级字库(8千多个汉字)。 模块主要硬件构成

哈工大_控制系统实践_磁悬浮实验报告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 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 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斑号:学号:机组编号: 同组人:成绩:教师签字:磁悬浮小球系统 实验报告 主编:钱玉恒,杨亚非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

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磁悬浮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掌握根轨迹控制实验设计与仿真; 4、掌握频率响应控制实验与仿真; 5、掌握PID控制器设计实验与仿真; 6、实验PID控制器的实物系统调试; 二、实验设备 1、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一套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小球控制器、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等组成。在控制器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起动/停止开关,控制器的后部有电源开关。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1711控制卡等; 三、实验步骤 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 磁悬浮小球控制器与计算机、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考虑实验设备的使用便利,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 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通控制器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在编程和仿真情况下,不要启动控制器。 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

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根轨迹、频率、PID 等),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 1、学生上机前要求 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后才能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 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系统建模思考题 1、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是否合理,写出推理过程? 合理,推理过程: 由级数理论,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由此证明,在平衡点)x ,(i 00对 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是可行的。 对式2x i K x i F )(),(=作泰勒级数展开,省略高阶项可得: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00 i 00 i i x x F(i,x) 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材料分析(SEM)实验报告

材料专业实验报告 题目: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实验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姓名: 学号:1514122986 2016年6月30日

扫描电镜(SEM)物相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掌握扫描电镜样品的准备与制备方法 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并上机操作拍摄二次电子像 4.了解扫描电镜图片的分析与描述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SEM)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背散射电子等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 本次实验中主要通过观察背散射电子像及二次电子像对样品进行分析表征。 1)背散射电子 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反射电子和非弹性背反射电子。弹性背反射电子是指被样品中原子和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度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能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不仅能量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变化。非弹性背反射电子的能量范围很宽,从数十电子伏到数千电子伏。背反射电子的产生范围在100nm-1mm深度。背反射电子产额和二次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数的关系背反射电子束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与电子束斑直径相当)。背反射电子的产额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利用背反射电子作为成像信号不仅能分析形貌特征,也可以用来显示原子序数衬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1-9

日期指导教师胡秀枋成绩 同组同学姓名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一 物理部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一次性注射针刚度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的检测标准是什么? 2.说出三个注射针针管测试产品中产品标记的意义。 3.本次注射针针管的刚度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4.说出注射针针管的刚度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实验二、一次性注射器滑动性能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本次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和计 算方法。 3.如何进行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中行程的设定? 实验三、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本次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 判定方法。 实验四、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三、实验数据记录:输液器型号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本次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件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其型号:FB0803BAEIR,测量范围:0~1.6KPa,精度:0.5。输出信号: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其型号:LWGY-6A,公称压力:6.3MPa,精度:1.0%,输出信号:4~20mA DC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型号: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气源信号 压力:20~100Kpa,流通能力:0.0032。阀门控制精度:0.1%~0.3%,环境温度:-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 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实验报告

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实验报告 热重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差热分析仪的基本构造。 2.掌握热重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热重分析指温度在程序控制时,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热重分析所用的仪器是热天平,它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记录;而电量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三、实验原料 一水草酸钙CaC2O4·H2O 四、实验仪器 美国TA公司TGA55 升温与降温速率(K/min)0.1-100℃/min 天平灵敏度(μg)0.1μg 温度范围(°C)室温-1000℃ 五、操作条件

第一组:10℃/min空气条件下和20℃/min空气条件下,对TG和DTG 曲线进行对比。 第二组:10℃/min空气条件下和10℃/min氮气条件下,对DSC进行对比。 第三组:10℃/min氮气条件下,得到TG、DTG、DSC曲线。 六、结果与讨论 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242CaC.OHO)在100℃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曲线的第一个平台。DTG曲线在0刻度。 在100℃和200℃之间失重并出现第二个平台。DTG曲线先升后降,在108.4℃达到最大值,即失重速率的最大值。DSC曲线先降后升,在188.4℃达到最小值,即热功率的最小值。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47%,相当于每mo CaC2O4·H2O失掉1mol H2O,其热分解反应为: CaC2O4·H2O CaC2O4 + H2O 在400℃和500℃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DTG曲线先升后降,在

眼动仪的原理

眼动仪的原理和 眼动实验法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就有人通过考察人的眼球运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分析记录到的眼动数据来探讨眼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眼动仪的问世为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eye movement technique)探索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观察其与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奇妙而有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有效工具。眼动技术先后经历了观察法,后像法,机械记录法,光学记录法,影像记录法等多种方法的演变。眼动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infrared technique)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眼动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探究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规律。人类的信息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视觉,来自外界的信息约有80 %~90 %是通过人的眼睛获得的。因此对于"人是如何看事物" 的科学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关于这一点,对于眼球运动( 以下称眼动) 的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 研究表明眼动的各种模式一直与人的心理变化相关联。近年来,一些精密地测量眼动规律的仪器(以下称眼动仪) 相继问世,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工具。这使心理实验的客观性,科学性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眼动的早期研究有人认为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实际上真正使用仪器设备对眼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则是从中世纪才开始的。 一.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及早期发展 中世纪早期,生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实验科学出现了。当时阿拉伯人改良了观察仪器,把数学和实验光学同解剖学结合起来,发展了视觉理论。例如,他们把视知觉理论运用于视错觉的分析;对动物进行详细的眼睛解剖学的研究,以确定各种光折射中眼睛里介质的特性,把这些结果与从眼动的观察中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许多视觉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也被迅速用于心理学研究。如"速示":呈现色轮和视觉后象实验。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lbnal Hayt ham 的著作《Kitabal Manazir》这是第一部生理光学手册。该书详细描述了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系统的解剖特点,并提出了中心视觉和边缘视觉的理论。在眼动研究的历史开端,人类开始意识到眼运动的作用。由于受当时哲学思想的影响,有些研究还存在唯心主义的倾向,研究结果有许多臆测成分,客观性和科学性都受到限制。以上这些局限性到了十九世纪,很快就被新的方法所解决。 二.眼动实验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lbnal Hayt ham 发表著名的生理光学论文到19 世纪,关于眼动的研究一直沉寂了8~9 个世从纪。直到Charles Bell 和Johannes M ü这两位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发表了一系列专论眼动的论ller 文才使这一领域重放异彩。这些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Na +HCl COOH +NaC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眼动仪实验报告

眼动仪与平面设计实验报告 一、Tobii眼动仪简介 Tobii眼动仪提供了一个自然的使用环境, 并同时收集多通道数据, 如语音、动作等。其自带ClearView数据分析软件将眼动数据和实际界面、声音、用户动作录像综合进行分析。它提供的典型分析方案有: (1)热点图(Hotspot), 形象地分析注视点的集中趋势、停留时间等; (2)视线扫描路径( Scanpath), 呈现注视点的路径与直径变化, 用于分析单个用户操作行为规律;(3)兴趣区域(Area of In teres,t AOI), 分析平均注视时间、回溯性眼跳、区域间转移等指标, 获得特定区域上的具体数据。 二、眼动仪的应用 眼动仪应用领域包括心理学,人机交互,神经生理学,工业设计、眼科学、可用性研究、广告评估、市场调查等诸多领域。 本次实验我们主要将Tobii眼动仪应用在广告评估方面,研究被试观看平面海报时的路径、时间和着重点。 三、实验步骤 1、打开Tobii眼动仪相关软件,输入姓名; 2、将广告3和广告4拖入界面内,并运行软件; 3、调整坐姿直至水平条块呈绿色,竖直条块值在50~60范围内; 4、检测眼动水平,双眼追踪屏幕上的小球运动轨迹; 5、查看眼动水平,当双眼个点轨迹均在规定范围内,正式开始测验; 6、再次调整坐姿直至水平条块呈绿色,竖直条块值在50~60范围内; 7、正式开始对于平面广告的眼动实验,观看屏幕上的平面广告; 8、实验结束,查看眼动结果。 四、数据分析 (一)热点图 从热点图中可以看出被试在某一区域停留时间的长短和集中程度,红色代表注视时间长,绿色代表注视时间较短。 广告3为雀巢咖啡的平面广告,该广告包括三大部分:(1)雀巢的标志;(2)雀巢广告语;(3)拿着雀巢咖啡的女模特。通过观察十名被试的眼动仪实验结果得出:被试的热点红色区较多的集中在女模特的脸部和雀巢的标志,而只有少部分关注了女模特手中的咖啡。由此可见,该广告的大部分注意力被女模特所吸引,而忽略了广告本身所要传达的产品。 广告4也是雀巢咖啡的平面广告,该广告包括三大部分:(1)雀巢的标志;(2)雀巢咖啡的广告语;(3)雀巢咖啡。通过观察十名被试的眼动仪实验报告结果得出:被试的热点红色去较多的集中在雀巢咖啡和雀巢的标志,而很少关注雀巢的广告语。 (二)视线扫描路径 视线扫描路径主要是呈现注视点的路径与直径变化。 广告3的路径基本是从女模特开始散发出去的,而广告4则是由雀巢咖啡产品本身散发出去的。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总结两个广告的优劣:广告3由于女模特占据大幅的平面广告篇幅导致了产品本身被忽略了;广告4略比广告3好,简单易懂的风格使被试很直接的关注到了产品本身和产品的品牌。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

心电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 1.复习放大器,滤波器等相关知识, 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要求掌握心电测量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锻炼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能力. 3.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电源,示波器,电机夹,导线若干,电路板一块 实验原理 1.心脏的基本构造和心电图(ECG) 心脏处于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肌将心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心腔,腔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在房室间的流动,通过动脉血管将氧和酶等各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组织,并将静脉回流带来的组织代谢废物运走。 心脏是自律性器官,有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和神经传导树支(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在起博心肌细胞(窦房结内)的自律作用下,通过房、室、神经束的传导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博动;另外,参于循环系统调节的有: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变慢,还

有化学性的体液因素也可影响心脏的博动。 神经细胞元的放电过程已得到实验认证,心脏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博动和神经传导树支(束)的传导过程都是神经细胞元放电和传导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在人体体表层安放灵敏度很高的电极接受这些微弱的心脏电活动,称为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早在1903年就发现心电图及基本测量方法;心电图机检查人体的ECG,判断心脏活动正常与否仍是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 标准ECG及参数如下: 典型心电图波形 目前ECG的测量技术已很成熟,标准ECG都打印在栅格纸上,标明X方向每格0.04秒,Y方向每格0.1mv.一般来说,P波表征心脏收缩期开始;QRS复合波是心室收缩的结果,指示心室收缩期开始;T波是心室舒张的结果,将延续到下一个P波止. ECG测量基本导联三角形(肢体):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 专业:自动化12-1 学号:1230130101 姓名:

一.分析系统性能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名称分析系统性能时间8.29 地点3# 姓名蔡庆刚学号1230130101 班级自动化12-1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熟悉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 熟悉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求取。 二.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PC,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编写MATLAB程序代码; 2. 在MATLAT中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3.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程序截图

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得到响应指标截图如下

2.求取零极点程序截图 得到零极点分布图 3.分析系统稳定性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不稳定。有零极点分布图可知系统稳定。

二.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了解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 3. 得出自衡单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已知两个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 1 () 0.5 G s s =和5 1 () 51 s G s e s - = + ,试在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得出实验原理图。 2. 运行模型后,双击Scope,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建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图,其仿真模型为

材料研究方法与分析测试实验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研究方法与分析测试实验 学院名称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方向)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一四年12月15日——二〇一五年12月19日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 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 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扫描电镜实验(SEM)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结构; 2、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样品微观形貌观察。 二、实验原理 扫描电镜(SEM)是用聚焦电子束在试样表面逐点扫描成像。试样为块状或粉末颗粒,成像信号可以是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或吸收电子。其中二次电子是最主要的成像信号。由电子枪发射的电子,以其交叉斑作为电子源,经二级聚光镜及物镜的缩小形成具有一定能量、一定束流强度和束斑直径的微细电子束,在扫描线圈驱动下,于试样表面按一定时间、空间顺序作栅网式扫描。聚焦电子束与试样相互作用,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以及背散射电子等物理信号,二次电子发射量随试样表面形貌而变化。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收集转换成电讯号,经视频放大后输入到显像管栅极,调制与入射电子束同步扫描的显像管亮度,得到反映试样表面形貌的二次电子像。扫描电镜由下列五部分组成,如图1(a)所示。各部分主要作用简介如下: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对象 长林中学初三(6)班学生45名,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1994年9月,由沙洋区教研室组建此班,承担素质教育实验。 二、实验目的 1、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合理发展个性特长。 2、发现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制并实践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对策。 三、实验内容 (一)时间:初中三年(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 (二)内容涵5项25点。 1、学会做人。 ①忠心献给祖国;②爱心献给社会;③关心献给他人;④孝心献给父母;⑤信心留给自己。 2、学会生存。 ①学会自主;②学会自理;③学会自治;④学会自律;⑤学会自强。 3、学会学习。 ①能够发现;②能够认识;③能够检验;④能够掌握;⑤能够运用。

4、学会保健。 ①注重卫生;②参加锻炼;③经常运动;④开朗达观;⑤适当娱乐。 5、学会合作。 ①善于承受;②善于思辨;③善于竞争;④善于创造;⑤善于表现。 四、实验方法 (一)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运思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 (二)措施: 1、人格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结合,系列教育与主题教育结合,客观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2、区别一般知识和特殊知识,明确形式知识和内容知识,利用计划知识(何时何地学习以及怎样灵活运用知识的知识)和策略知识(如何学习的知识),巩固单项知识和系统知识。 3、情感认知补充原则理念,第二课堂补充第一课堂,隐性课程补充显性课程,间接教学补充直接教学。 4、着眼教学资源,焕发教学活力;着眼动标,弘扬理想奋斗;着眼人际交流,强化群体意识;着眼民主管理,形成优良班风,老师笔记《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中的反馈与矫正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生中 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氯化钠正常平坦正常平坦注20%氯化正常平坦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