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颜色成因整理

宝石颜色成因整理
宝石颜色成因整理

初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颜色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 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Cu CuO Cu2(OH)2CO3 CuSO4 Cu(OH)2 CuSO4溶液 红色黑色绿色蓝色蓝色蓝色 Fe Fe2O3 Fe3O4 Fe2+溶液Fe3+溶液Fe(OH)3 银白色红色黑色浅绿色黄色红褐色 在初三阶段,接触最多的沉淀可以总结为“六白”“一蓝”“一红褐” “六白”CaCO3 Ag2 CO3 BaCO3 BaSO4 AgCl Mg(OH)2 “一蓝”Cu(OH)2 “一红褐” Fe(OH)3 一。关键以下(1)Cu的:单质红色,CuO黑色,无水CuSO4白色,遇到水和其余二价铜蓝色 (2)Fe的:单质银白色,实验得到的单质黑色,二价铁浅绿色,三价铁中氧化铁红色,溶液黄色,Fe(OH)3沉淀红褐色 (3)白色的沉淀:BaCO3 CaCO3 BaSO4 AgCl,其中前面两个虽不溶于水,但溶于酸且放出二氧化碳。后面两个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紫色翡翠的特征及成色机理探讨

紫色翡翠的特征及成色机理探讨 欧阳秋眉 (香港珠宝学院,香港) 摘 要:通过对紫色翡翠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色机理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紫色翡翠的颜色属原生色,在形成期次上应早于绿色。指出Fe,M n,T i,M g等杂质离子组合是导致紫色翡翠呈色的主要缘由。 关键词:紫色翡翠;成色机理 中图分类号:P61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14X(2001)0120001206 行上称紫色翡翠为紫罗兰,又称为“春”。从 色调上可分为粉紫、红紫、蓝紫、茄紫,最近还发现有较纯的蓝色。 前人对紫色翡翠的研究较少,一般传统的宝石学教科书中认为紫色翡翠为锰致色,但未见到实际的化学分析或其它分析资料。1974年,美国学者Ro ss m an指出,紫色翡翠的颜色是由于Fe2+与Fe3+之间的电荷转移引起的。可见光吸收光谱中537nm的吸收峰即是Fe2+与Fe3+之间的电荷转移的证据。H.H arder(1995)指出,紫色翡翠的致色原因可能与微量元素锰和钴有关,但他提供的化学分析资料很有限。最近日本学者在研究翡翠颜色的论文中提到,紫色翡翠的致色原因可能是含微量元素钛。 近年来,大陆学者也发表了一些有关紫色翡翠颜色成因的文章。作者近10年来为了弄清紫色翡翠的致色原因,观察了50多块薄片,并对这些标本进行了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可见光光谱、电磁共振、同步辐射等测试分析,对紫色翡翠的特征及成色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1 紫色翡翠的颜色品种 从原料上观察,紫色呈块状或斑状分布,一般不很均匀,从来不呈根色出现。不同色调紫色翡翠的颜色有其特殊性,主要有以下几种颜色品种。 蓝紫色翡翠 颜色偏蓝(图版 21),这种颜色的紫色翡翠一般呈粒状结构,颗粒较粗,不透明,颜色不均匀。 粉紫色翡翠 这种翡翠的紫色带有粉红色色调,有时粉红色色调多于紫色色调,有时紫色色调又多于粉红色色调。一般颜色比较淡,且分布比较均匀(图版 22)。因此,行家将其比拟为藕粉色。 茄紫色翡翠 指混有灰色的紫色翡翠(图版 23)。其颜色分布较均匀,较暗。若与其它紫色翡翠相比,其结构比较细,多数呈细粒结构,可呈纤维状。透光性较好,为半透明的冰种。在放大条件下,往往可见含有灰黑色尘点状包体,也可能含有混合微细包体,这可能是其颜色鲜明度差的主要原因。 第3卷 第1期2001年 3月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Journal of Gem s and Gemmo logy V o l.3 N o.1 M ar. 2001  收稿日期:2000210226  作者简介:欧阳秋眉,女,矿产地质勘探专业,香港宝石学协会副会长,国际宝石学学会会员,中国宝玉石学会荣誉理事。

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1)

1物体为什么有颜色?当没光时还是有吗?请详细说明,我想知道本质的,以及他为什么吸颜色和反颜色?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6-6-8 09:22 谢谢帮助!提问者:yanhuiok - 一级 您的这个问题真的很抽像.我说点自己的见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物体有颜色这是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而物体的颜色又分为固有色和环境色两种.我们肉眼平时看到的都是受光的影响下所看到的环境色.但是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它的固有色也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感觉到而已. 0回答者:anglelawang - 四级2006-6-1 02:58 2物体有颜色的本质原因 在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物质都具有一定的颜色,黄色的土壤,绿色的树林,红色的血液,蓝色的海洋……不同颜色的各种物质,组成了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不难想象,没有颜色,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呆滞死板;没有颜色,我们的生活也将会多么枯燥无味!颜色,不仅装饰了地球、宇宙;颜色,同时也给予我们人类无限生机,无穷快乐!颜色不仅装饰着整个世界,而且用途越来越广泛。人类—开始,就已注意对颜色的应用。例如,我国古代的漆画、瓷器等.就是我们祖先巧妙运用色彩的很好例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借助颜色以区分各种物体。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穿的衣服不仅要能保暖,而且要漂亮;人们饮食也不再只局限于温饱,而要求色、香、味俱全,即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看,等等这些,颜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中,还常根据物质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多少;生物化学家常借助于颜色进行组织研究;药物学家则利用颜色鉴别药物,一种被称为高温涂料的构料可以通过受热后发生颜色变化来指示物质表面的温度,彩色电影,彩色电视,彩色摄影,彩色印刷等等,更是颜色的广阔舞台。颜色与人关系这么密切,可是,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颜色的物质,如果有谁问: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物质的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物质的颜色与某结构有何关系?这些却都不容易解释。颜色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真正要弄懂其本质还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颜色是由人的视觉得到的,因此只有在光照情况下,物质的颜色才能为肉眼所见,如果在没有光线的密闭的暗室中,在漆黑的夜里,物体的颜色是看不见的。所以,颜色与光是密不可分的,颜色是光和眼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不会陌生,但认清光的本性也只是不久的事情。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是一种可以引起视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视觉称为光(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400~800nm(1nm=10-9m).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即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日常见的白光就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每种颜色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大,范围620 760nm,紫光最短,范围400 430nm。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波长越大,能量越小。另外,将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也可得到白光,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可以得到白光,因此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色可用一个颜色环表示,环上任何一个颜色的互补色即为该扇形对顶的另一扇形所对应的颜色。两种或多种色光混合,可以得到另一种色光。如左面颜环上任何一种色光都可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混合而制得出来。典型的是黄光可由红光和绿光合成。这一种现象被利用在彩色电视屏幕上,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屏幕上黄色画面是由数百个紧密相间的红色和绿色斑点组成。当观众接受了从荧光屏上发射出的红光和绿光后,在眼睛中混合,两种有色光叠加,产生了黄色的感觉。事实上,彩电中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自然界很少有纯的单色光,我们周围接触到的大多数颜色大多是通过减色混合过程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一对互为补色的光混合后给人白色感觉。反过来,如果在白光中除去一种补色,则可以观察到另一种补色,例如日光(白光),如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翡翠是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 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结合体,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其化学式为NaAl(Si2O6)。翡翠是缅甸出产的硬玉,习惯上又称为缅甸玉,本本、苏联、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均产有硬玉,但其质量与产量远远不如缅甸。关于翡翠是如何形成的,民间有很多传说,地质学家以前也一直看成是谜。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都是在地壳深部,经过几千度的高温高压结晶而成。其实不然。美国不少地球矿物学家做过大量仿真实验,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的,而是在中─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成因的。日本东北大学砂川一郎教授在《话说宝石》(1983年出版)一书中,更具体指出翡翠是在一万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200-300℃)下形成的。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但翡翠既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当然不可能处于较深部份,那么高压究竟从何而来呢?这高压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力所形成的,现已获得证实,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的地带。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是:凡发现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中─基性岩)。钠长石的化学成份为NaAlSi3O8,所以可

以推测翡翠是在中─低温、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翡翠的形成(显微镜下翡翠晶粒)(图片仅供欣赏)抛开地质成因,翡翠是一种矿物集合体,是玉石的一种。其矿物成分可以比较单纯,也可以是复杂的多矿物。翡翠的质量优劣与其矿物组分之间的结合方式、结合紧密度、颗粒度等密切相关,也正是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翡翠的种、水、地等诸多外在的表现。严格来讲,绝大多数的翡翠达不到宝石级,只能称它们为岩石,而真正首饰意义上的翡翠是指达到了宝石级的硬玉矿石,这种达到宝石级的硬玉(即翡翠)只有缅甸产出,而缅甸的翡翠矿床储量最大,很早就开采翡翠供应世界各地,因此将缅甸玉作为硬玉的代名词了,缅甸玉也成了行家的行话。缅甸翡翠中质量最优的多是产于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区的老坑玻璃种翡翠,这种翡翠是收藏最难得最热门的翡翠。缅甸优质翡翠的形成不仅是因为其原生矿的形成经历了成岩和成玉的阶段,还有的甚至经历了成矿后期的第三个阶段:次生改造。次生改造指原矿暴露在自然界,遭受风化作用的剥蚀,而被搬运至山下堆积,长期在水流风沙的侵蚀下,结构较松散的部分被流水冲刷走,留下质量较好的部分。再经过磨蚀等风化作用,这些翡翠的表面就形成了特殊的风化皮壳,这种翡翠就叫做水石,是翡翠中的精品。而在原矿中留下的一些翡翠,质量不如水石。因此后期的改造作用很有可能是导致翡翠水石质量

土壤颜色差异及其成因

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温度、水分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较大,使得各地区的土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北方地区多黑土和黄土,南方地区多红壤、黄壤,四川盆地的土壤呈紫色。土壤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不同矿物质的缘故。棕壤和红壤里含有丰富的铁质。红壤是当铁质发生高度氧化后形成的,棕壤也是如此。黄壤是铁质尚未能高度氧化,所以呈现黄色。含有石英、正长石、高岭土较多的土壤,大多是淡色的,一般接近于灰白色。黑壤的则主要是由于其上的腐殖质层。紫色土主要是深受母岩影响,成土年龄较短,其母岩是中、新生代沉积的紫色页岩或砂页岩。本文将主要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来分析该地区土壤颜色的成因及其主要作物。 土壤颜色差异及成因 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方面有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以及土壤的风化变质程度。 首先,土壤颜色的深浅与腐殖质有关,腐殖质含量多时,土壤呈黑色,譬如北方寒地黑土;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呈灰色,如新疆灰漠土。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征。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所以,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黑土是温带草原地带和森林地带所特有的土壤,因冬季寒冷、土地封冻,土壤里形成了大量的腐殖质,使土壤呈黑色,较为肥沃,其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之相反的,在腐殖质叫晒得地区,土壤一般呈灰白色。 其次,土壤的颜色还与土壤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有关,氢氧化铁为红色,在土壤中含量多时,土壤便呈现不同程度的红、棕红及棕黄色;二氧化硅、碳酸钙、高岭土、氢氧化铝等为白色,土壤中含任何一种这类化合物时,即呈灰白、浅灰或黄灰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呈现红色。在寒温带、寒带纯针叶林植被和充沛的降水条件下,疏松多孔的残落物和充沛的降水为淋洗提供可能。针叶林残落物经微生物作用后产生酸性很强有机酸,这些酸类物质使钙镁铁铝锰等淋淀,使表土只剩下极耐酸的硅酸,脱水呈灰白色的硅粉,故土壤呈现出灰白色。 第三,土壤的颜色还和其风化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红壤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矿物发生强烈的风化产生大量可溶性的盐基、硅酸和含铝铁物质盐基和硅酸进入地下水后流走。含铝铁物质则积累下来,在干燥条件下发生脱水形成无水的Fe2O3和Al2O3,红色的赤铁矿使土壤呈现红色。黄壤是铁质未完全氧化而呈现的。紫色土壤则主要是由于成土年龄较短,其母岩是中、新生代沉积的紫色页岩或砂页岩,岩体松软,极易风化破碎,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因而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我国北方地区多黑土和黄土,部分地区有盐碱土。南方地区多红壤、黄壤以及水稻土。红壤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发育的土壤。因高温多雨的气候,风化强烈,可溶性矿物被淋失,氧化铁等矿

翡翠的颜色和等级区分

翡翠的颜色和等级区分 翡翠的颜色和等级区分 翡翠的颜色多种多样,是翡翠的价值所在。翡翠常见的颜色有:白色,无色,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灰色等几种。翡翠的颜色按其呈色机理可以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原生色是翡翠形成过程中由致色离子所致;次生色为翡翠成岩之后外来有色物质浸染所致,如黄色、红色等。 镶白金钻石冰种深绿平安扣胸坠 翡翠的颜色 无色 也就是无色透明。此种翡翠成分单一,并且矿物颗粒细腻,结构紧密,矿物颗粒光性趋于一致,透明度好,如无色老种玻璃地翡翠。 白色 白色翡翠组成的成分单一,但结构松散,晶体矿物颗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残留空气或其他物质,降低了透明度,使得翡翠不透明,显白色。 绿色 绿色是翡翠的常见颜色,所说的“翠”就是指绿色翡翠。翡翠的绿色由浅至深分为:浅绿、绿、翠绿、深绿和墨绿,其中以翠绿色为最佳。大多数绿色翡翠或多或少地含有杂色,呈黄绿、灰绿、蓝绿等色。如果黄绿色中黄色调很浅,成为黄阳绿,仍不失翡翠的艳丽,而灰绿及蓝绿则影响翡翠颜色的品质。 紫色 紫色翡翠也称紫罗兰,按其深浅变化可有浅紫、粉紫、紫、蓝紫,甚至近乎于蓝色。 黑色 翡翠的黑色有两种,一种在普通光源下为黑色,强光源照射则呈深墨绿色的翡翠,另一种是呈深灰至灰黑色的翡翠,这种黑色是由于含有角闪石等暗色矿物造成的,看上去很脏,是较为低档的翡翠。 黄色和红色 黄色和红色是次生颜色,商业中称之为“翡”。当白色、紫色或绿色翡翠形成后,由于受风化作用,形成赤铁矿或褐铁矿沿翡翠颗粒之间的缝隙慢慢渗入而成。一般黄色多为褐铁矿

所致,红褐色为赤铁矿所致。 组合色 在珠宝界,对翡翠的一些颜色组合给予了一些特定的名称,如春带彩、福禄寿等。春带彩:紫色、绿色相间,有着春花怒放之意。福、禄、寿:绿色、红色、紫色同时存在于一块翡翠上,象征吉祥如意,代表福禄寿三喜。珠宝是饰品,更多是承载一种文化,在家族的熏陶下,我追求文化的收藏路也有十多年,藏品也有一些,近两年的藏品大都结缘于一位好友,现在市场中绝大部分都有假货,可加徽他知道为什么,输入zmzm,然后600,记得连在一起输入,免费鉴定估价珠宝玉石他学识渊博,有文化,又懂宝,是宝玉石鉴定师,藏有很多上品,加他的时候说是朋友介绍的,可多和他学习交流。 春带彩 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其色的形状与组合、色的深浅与分布千变万化。有时同一块料上可有五种颜色,又称为“五彩玉”。 糯冰种油青手镯(58mm) 翡翠颜色等级区分 一级绿:该绿为极其纯正和均匀的绿色,有帝王绿、正阳绿,祖母绿(深正绿色)、翠绿、苹果绿、黄秧绿。色与“底”融为一体,不浓不淡,绿色艳、润、亮、丽。这类翡翠非常稀少,价值连城。 二级绿:该绿为较均匀的正绿色。整体绿色深浅适中,匀称平均。但在这绿色之中,有少量偏浓的绿色条带状、斑点、斑块等物质。绿色艳、润、亮、丽者较稀少。 三级绿:该绿为不均匀的正绿色。整体绿色分布不太匀称,颜色浓淡分布。在白色或其他颜色的翡翠上,分布有散点状、条带状、斑点斑块状的正绿色。整体绿色深浅适中,匀称平均,绿色艳、润、亮。评价时视绿色的大小、多少、厚薄,或者绿色所占的体积百分比来决定其升降级别。主要的依据是,绿色部分能否做标准戒面及其饰品为评价原则。 以上正绿色的翡翠光谱波长约在560nm~510nm之间。通过培训,眼睛可准确判断此光谱波长之内的翠绿色色彩。 以上三个级别内,若绿色浅淡或深浓时,可根据等级评价的其他条件来升降级别。 四级绿:该绿为微蓝偏蓝绿色。光谱波长约在51onm~49onm之间,包括了浅淡正绿色、深浓正绿色、鲜红色、紫罗兰色、艳黄色、纯透白色。颜色均匀,不浓不淡,为润、亮、丽者。若颜色不匀,整体偏微蓝绿色、红色、紫罗兰色中,见深浅色调者,可根据等级评价的

化合物的颜色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①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常见物质颜色特征反应

?常见物质的颜色: 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 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 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 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 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 气体的特征: 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 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 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 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 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 (3)物质状态特征 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 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 高温: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的受热分解。 (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 (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翡翠常见问题的解答

1、你们的翡翠都是A货吗?(为什么你们的翡翠鉴定证书上没有写明是A货?) 答案:我们的翡翠都是A货,我们的翡翠都有国家标准的证书。我们通常所说的“A货”即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根据国家标准,天然翡翠在标识上不用再添加“天然”二字,相反,B、C、B+C的翡翠会在证书是注明“处理”二字。 2、翡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颜色? 答案: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多晶质矿物集合体,不同的翡翠里面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和化学元素,所以才有不同颜色的翡翠;例如白色的翡翠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红色的翡翠含化学元素铁〈Fc3+〉;绿色的翡翠含2%以上的铬〈Cr〉;黑色的翡翠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紫色的翡翠含元素铬〈Cr〉铁〈Fe〉钴〈Co〉等;因此翡翠才有这么多的颜色。 3、为什么有人说“人养玉,玉养人”? 答案:人养玉是通过人体的水、油渍来滋润玉,人带得越久,翡翠的水头会越来越足,光泽越来越亮;玉养人是玉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皮肤吸收,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保健作用,譬如女士戴翡翠的手镯通常带左手,因为左手离心脏近,而且手镯经常在手腕间滑动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有好处,也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 4、为什么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现在你们这边购买完以后升值了可以来这边兑现吗? 答案:(1)因为黄金按重量明码实价的标明出售,而翡翠是根据它的种、水、色的不同,价格的差别就会很大,影响玉石价值的因素非常多,对其定价不像黄金那样简单,一件好的翡翠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因此说“黄金有价玉无价”。 (2)您的担心我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你想想看,佩戴翡翠能给佩戴者带来幸福和安康,如果你长期佩戴一件翡翠,而且一直是平平安安的话,证明这件翡翠给你带来的好运气,你必须好好的保护它。所以我们不能将幸福和好运从好运者的身上取走。 5、什么颜色的翡翠最好? 答案:评价一件翡翠的好与坏,是要从翡翠的种、色、水、工等多方面综合评价的,所以不能泛泛的说什么颜色的翡翠最好,市场上一般常见的翡翠主要以绿色、黄色为主。评价翡翠的颜色,还是要从其颜色的“浓、阳、正、俏、匀”这五个方面来评价。颜色越正、越均匀其价值也越高。 6、翡翠饰品的颜色会不会越戴越均匀? 答案: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多晶质矿物集合体,因此翡翠有很多肉眼无法看到的“小孔”,就像我们的皮肤有小毛孔一样,我们在佩戴翡翠的时候,因长时间的接触,我们人身上的皮脂会慢慢的渗透进翡翠里面,这样翡翠就会越戴越有光泽,这时候翡翠的颜色看起来会比刚佩戴时更为均匀一些。 7、A货翡翠一定比B货翡翠贵吗? 答案:不一定,A货的翡翠只是指没有经过处理的天然翡翠,也不乏很多低档货;但A货的翡翠肯定要比B货的翡翠给佩戴者带来更多的健康,佩戴B货的翡翠是对身体无益的,因为B货的翡翠是将低档翡翠进行人工化学、物理方法的处理(例如浸酸等),所以佩戴B货翡翠甚至会给佩戴者的身体带来伤害。 8、B货翡翠是假货吗? 答案:B货的翡翠不是假货,只是将低档翡翠进行人工化学、物理方法的处理,如强酸漂洗、浸蜡充胶等,这样可去除翡翠原有的杂质,增加其透明度,同时能使原有的色更为好看。 9、经常擦拭能使翡翠更光亮吗? 答案:平常佩戴翡翠不需要经常擦拭,只要我们经常佩戴,身体的皮脂就能慢慢得渗透进行翡翠里面,这样翡翠会慢慢变得有更有光泽。 10、我很喜欢这个款式,要是过几天过来买这个又被卖了是否可以重新定做? 答案:先生/小姐,您的眼光真好,我们这个款式真的很漂亮,如果您真的喜欢,我建议您先付点定金,这样我们

最新整理各种化学物质的颜色总结

各种化学物质的颜色总结 丰富多彩的颜色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Cu2O(红色固体);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液溴(深红棕色);Fe(OH)3(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MnO4—(紫红色溶液)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S(黄色固体); 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碘酒(黄褐色); 久置的KI溶液(黄色)(被氧化为I2); Na的焰色反应(黄色);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Fe3+的水溶液(黄色); 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NO2时(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 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

K2MnO4(绿色);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7.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6.蓝色: Cu(OH)2、CuSO4·5H2O、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Co2O3(蓝色); O2(液态——淡蓝色); Cu(OH)2溶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的水溶液中(绛蓝色);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7.黑色: FeO;Fe3O4;FeS;CuO;CuS;Cu2S;MnO2;C粉; Ag2S;Ag2OPbS;AgCl、AgBr、AgI、AgNO3光照分解均变黑; 绝大多数金属在粉末状态时呈黑色或灰黑色。 8.白色:常见白色固体物质如下(呈白色或无色的固体、晶体很多): AgCl;Ag2CO3;Ag2SO4;Ag2SO3;BaSO4;BaSO3;BaCO3; Ba3(PO4)2;BaHPO4;CaO;Ca(OH)2;CaCO3;MgO;Mg(OH); MgCO3;Fe(OH)2;AgOH;PCl5;SO3;三溴苯酚CuSO4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Fe(OH)2沉淀在空气中的现象:白色→(迅速)灰绿色→(最终)红褐色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 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 性物质) 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翡翠结构

1.老坑玻璃种属于哪种结构(显微粒状变晶结构和糜棱结构)?这两 者有何区别? 老坑玻璃种属于糜棱结构。翡翠的质量与动力变质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脆性变形的碎裂结构使翡翠质量变次, 而韧性变形的糜棱结构使质量变好。在较低温度、较强剪切应力和高应变速率下的韧性变形, 通过位错滑动、亚晶粒化和动态重结晶使硬玉晶粒变细、镶嵌紧密, 即各种空隙被很好地填补, 透明度增大, 质地变得更细腻。在强大剪切应力和钠质流体的共同作用下, 铬铁矿的淡化作用是形成绿色的主要原因。剪切应力还控制翡翠绿色色相和绿色空间的分布。绿色一般分布在韧性变形区的中心部位, 高应力区有利于铬的富集。 老坑玻璃种翡翠质地的形成 在较低温度、较高应力及高应变速率的条件下, 以位错滑动和位错蠕变机制为主导作用产生动态恢复和动态重结晶, 变形后的翡翠以粒度细小为主要特征。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加可分别形成金丝种、蛋清种、冰种直至玻璃种。开始变形时部分硬玉晶粒被压扁和拉长, 形成透镜状, 晶粒内出现波状消光和变形纹等显微构造, 进一步剪切则由透镜状发展为缎带状, 并由于位错滑动而产生亚晶粒,形 成镶嵌构造, 并在边缘部分或亚晶界上出现细粒的动态重结晶。在此阶段变形以位错滑动和位错蠕变为主, 因而晶粒间的间隙以及解理和显微裂隙等未被完全消除, 品质改进还不是很大。随着韧性变形的继续, 动态重结晶作用由缎带状硬玉的边缘向中心发展, 剩下中心的残斑硬玉, 形成核幔构造。由于构造运动温度有所上升, 扩散蠕变开始缓慢进入, 晶间间隙、解理和显微裂隙等空隙被部分消除, 翡翠质地渐变得细腻, 形成金丝种、蛋清种和蛋清花青种等。变形继续进行, 缎带状晶粒可以全部被细小的重结晶晶粒代替, 形成超糜棱结构。变形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扩散蠕变作用逐渐加强, 使细小动态重结晶晶粒之间的各种空隙被很好地填补, 透明度大大增强, 形成老坑玻璃种的优质翡翠, 如果主要矿物是绿辉石, 硬玉降为次要矿物, 则形成蓝水和油青种, 故最好的优质翡翠常常是强烈剪切带中韧性变形的糜棱岩类。由于动态重结晶晶粒表面能很高且不稳定, 常发生静态恢复生长作用, 其结果使晶粒长大, 晶粒边界拉直并呈纤维状, 柱状定向排列相应地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原来紧密镶嵌的状态而出现一些晶粒间隙, 从而影响其透明度,如常见的半透明和质地细腻的蛋清地和藕粉地等。故静态恢复将使原来的优质翡翠档次降低。在较高温度、较低应力及低应变速率的情况下, 扩散蠕变将起主导作用, 变形后翡翠晶粒间紧密镶嵌, 晶内各种缺陷均被有效消除, 因而随着变形强度增加可形成蛋清种、冰种和玻璃种。由于扩散蠕变是缓慢向外推进的, 不同方位扩散速度不同, 因而造成特征性的锯齿状边界。它的形成条件与糜棱岩不同。韧性变形对翡翠质地的改造是渐变的, 因而形成的质地类型十分复杂。变形初期扩散蠕变作用还不充分, 各种裂隙没有充分被消除, 透明度虽有改善但不理想; 随着扩散蠕变作用的进行,原有的大晶粒被新生的小晶粒代替, 彼此间 以锯齿状边界紧密镶嵌并形成优质的玻璃种和冰种翡翠, 但静态恢复生长作用又可使高档翡翠的质地变次。 老坑玻璃种翡翠颜色的形成 铬来源于铬铁矿, 铬铁矿在韧性变形和钠质流体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淡化,铬 的淡化作用是形成翡翠绿色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绿色的中央部分色浓, 含铬高,

翡翠的染色处理及其鉴别

翡翠的染色处理及其鉴别 翡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颜色,颜色越鲜艳、越浓郁价值就越高。但大多数的翡翠原料都是白色或浅色的。染色处理就是把这些原来无色或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方法使颜料染人翡翠,以仿冒品质更好的翡翠。染色的翡翠也称为C货。 1.染色处理的步骤 翡翠染色工艺的细节是厂家不轻易透露的秘密,根据零星资料的记载,染色工艺的主要过程如下: 首先是选料。并非所有的翡翠都适于染色处理,结构过于致密的翡翠,由于孔隙度低,不适于染色处理。一般要挑选中粗粒结构,有一定孔隙度的翡翠作为原料,并切磨成成品后,用稀酸洗去油污和表面的杂质,再放在烤箱式炉子中烘干和加热,加热可以达到扩张孔隙的作用。然后把翡翠浸泡到准备好的染料溶液中,加热烧煮以加快染料溶液浸人翡翠的速度。 用于染色的染料种类很多,要扫哒不易褪色,颜色与天然翡翠相似,又容易浸入翡翠内部的染料。染绿色用绿色染料,染紫色则用紫色染料,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主要是各种有机质的染料。 翡翠在染料溶液中一般要浸泡一至数周,上了色的翡翠再经烘干,染料就沉淀在翡翠孔隙,使翡翠产生颜色。最后再进行墩蜡保护,使之不易再被水溶解,同时提高玉件的光泽。 最早的翡翠染色工艺更为简单,先点一盏酒精灯,把要染色的翡翠制品放在火焰上烧烤到一定的温度,用毛笔沾上染料溶液涂在受热的部位,翡翠因骤热骤冷产生小裂纹,染料就沿裂纹浸人。反复地烤热和涂色,直到翡翠染上满意的颜色。所以染色处理又称为“炝色”。 2.染绿色翡翠的特征和鉴别 染绿色翡翠的主要鉴别特征如下: (1)颜色的色调 早期的染绿色翡翠的色调常常偏黄,均匀,且易褪色。褪色后呈黄绿色,与翡翠的颜色差别很大。但是近期的染色翡翠已经有相当的改进,颜色的色调也多样,有偏蓝的绿、纯正的绿,还有偏蓝灰的绿,与天然翡翠更为相似。同时颜色也可呈色斑状、斑杂状,模仿天然翡翠颜色的不均匀分布。所以不可只从色调和色形上加以判断了。 (2)颜色沿缝隙分布 染绿色翡翠的绿色易浓集在小裂纹之中,并沿着裂纹充填在裂纹附近的晶粒间隙中,整个特征可用树根状来形容。而天然翡翠的裂纹和孔隙都是没有颜色的。这些特征用10倍放大镜观察最好,用显微镜观察时,也只能用低放大倍数,以不超过20倍为宜。 (3)可见光吸收光谱 尽管染色翡翠的颜色与天然的可以非常相似,但是它们呈色机制完全不同,天然翡翠的绿色是由于硬玉含铬造成的,含铬硬玉对可见光的吸收有特征的吸收线,与绿色染料对可见光吸收特征截然不同。虽然用来染色的染料可非常多样,但至今尚未发现具有与含铬硬玉相同或相似的吸收光谱特征。 在分光镜(最好是棱镜式的)下观察,大多数染绿色翡翠在红光区内有一窄的强吸收带,而天然翡翠则是从红光区的末端开始有3条间隔排列的吸收线。尤是绿色的翡翠如果观察不到铬吸收线,不管其它的吸收线是否存在,例如看不到红区630-660nm的窄带,都可能不是天然的绿色。 (4)滤色镜 早期的染色绿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常常会变成橙红色调,但是,近期的染绿翡翠,因采用不同种类的染料,多不变色,故不可因为滤色镜下不变色而认为是天然的绿色。

翡翠颜色评估的四大原则

翡翠颜色评估的四大原则 一般来说,颜色是由色相、色调及色彩三大要素而呈现在人的肉眼,透过这三大要素,再加上颜色均匀度的分级,就是翡翠颜色的分级,按笔者的研究概括为浓(色调)、正(色相)、鲜(色彩)、匀(均匀)四大原则。 1.浓( Intensity) 颜色的浓度,是指其饱和度,又可比喻为颜色的深浅,极浓为黑色,而极淡为无色(白色),在此之间的变化即为浓度。 “若以纯浓的绿墨水为例,其饱和度为100(即最深色),然后一直按比例冲淡,它的饱和度就随之降低,即颜色逐渐变淡,直到完全无色,饱和度等于零。” 在评价翡翠颜色时,颜色的浓度可以说是有无颜色,颜色有多少,浓淡如何。颜色的深浅是比较直观的,一般人均可以观察到,问题是如何分级,一般人只将颜色分深、中、浅的程度。颜色学上习惯将颜色深浅度分成一百分,100色是最浓的绿色,90色次之,以此类推。为方便评估,详见下表。 浓度对价值的影响。行内人习惯将翡翠颜色的浓度以“老”称之,浓的称之为“老”;淡的称之为“嫩”。浓度并非愈浓愈佳,而是以70% - 80%为最佳,高档的翡翠的浓度多为此级别。过高的浓度会呈黑色,过淡的则呈无色,价值反之会下降。地区及年龄亦对翡翠浓度有异。中国北方及台湾省对偏浓的翡翠情有独钟;热带地区如新加坡等地则是偏淡的翡翠较为吃香;中国香港人的喜好则介于两者之间,即是以70 - 80%左右。年纪大的人较喜爱浓的翡翠;年轻人多喜爱色淡的。 需要留意的是,翡翠切工的厚薄亦会影响我们对浓度的感觉:造型厚的翡翠的颜色显得深些,而造型薄的翡翠颜色会显得浅些。 2.正(Hue) 正,指的是色彩的纯正度,颜色是由三原色(PRIMARY COLOUR)如红、蓝、绿等所组成。试想,将三原色平均各置放于圆形色盆中,而颜色的衍生就是三个原色之间的变化,如正红至正黄间会衍生橙的变化,正黄至正蓝亦有绿等,周而复始。而在此色盆中任何一点的颜色就是色相(hue)。在色相的变化中并不存在黑、白、灰。 绿色的翡翠的色相的变化在于黄色至蓝色之间,以正绿色为最佳。颜色的纯正对其价值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同是绿色的翡翠,高档的翡翠为正绿色,相对地,呈偏色的翡翠其价值就有很大的距离,而偏色的程度及偏向何种颜色对其价值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正绿色的价值最高,而稍带一点黄的感觉则会些小的减低价值,但不严重,但偏蓝色则会大大损害其为价值了。(详见下表)

简述翡翠的色彩之美

好“色”之藏——简述翡翠的色彩之美(2) 翡翠颜色的丰富是所有其它宝石、玉石所不能比拟的,这不仅在于翡翠颜色包涵了所有的光谱色,更因为在同一块翡翠上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各种颜色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宝玉图画。 其它宝玉石中也有一些名贵品种也可以多种颜色同处一颗上。如水晶中的紫黄晶。又如具有变色效应的金绿宝石,在阳光下与白炽灯下分别呈现出鲜艳的翠绿色与红色。再如碧玺中的双色碧玺,价值超过单色碧玺很多。所有宝石品种中能在一块宝石上同时拥有三种以上颜色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即使在玉石中,也是极为难得的。而翡翠就可以弥补其它宝玉石品种颜色不能同时体现的缺憾。还有一种玉石也具有多种颜色,那就是产自我们河南南阳的独山玉,但是独山玉的颜色一般是交织在一起的,比较杂乱,能够在雕刻时把颜色分清利用的玉材极少。所以说,翡翠作为玉石之王是名副其实的。 翡红翠绿 翡翠的宝石学名称就是根据它最鲜艳也是最常见的两种颜色命名的,翡红与翠绿的同时出现无疑是最名正言顺的翡翠了。黄翡绿翠是多色翡翠中最常见的一种,在中国尤其受到广东等南方诸省人们的青睐,他们将黄翡绿翠的把玩件定名为“黄加绿”。优质的红翡绿翠更是具有相当收藏价值的品种。

春带彩 春带彩,顾名思义,是有紫春与绿翠两种颜色。可以说,在所有翡翠颜色中价值最高的就是绿色与紫色,这两种颜色的同时出现无疑会大大提升翡翠的价值。 美中不足的是,优质春带彩的质地虽然较好,即行话说的“肉细”但大多数春带彩的种分不是很好,甚至还比不上糯化种,而且两种颜色很难同时鲜艳明快。因此,春带彩这个品种的翡翠的价值始终难以登峰造极。从市场上看优质春带彩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福禄寿 如果一件翡翠既有绿色,又有紫罗兰色与红色,就称这块翡翠为“福禄寿”。福禄寿是人们对生活的最高期望。中国自古至今就有“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说法,认为好事能成双已属不易了,如果能同时得到福禄寿三大福事一定是人间最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实际上“福禄寿”只是具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翡翠的总称,并没有规定具体的颜色是什么。获得市场最高认可的福禄寿颜色组合为红、绿、紫,此外还有红、黄、绿和黄、绿、紫两个小品种。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将白色也算作其中的一个色,那是不合适的。福禄寿的翡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福禄寿喜 福禄寿喜是四色翡翠的代名词,其颜色组合为红、黄、绿、紫或红、绿、紫、白,是多色翡翠品种中颜色最丰富的一种。可

翡翠矿床成因

翡翠矿床的成因机制探讨 摘要:本文总结了世界上各地区翡翠矿床的地质特征,评述了国内外前人的翡翠成因观点和假说,指出各种翡翠成因假说都具其局限性。本文通过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翡翠矿床成因是多样性的。因此在解释不同地区翡翠矿床成因时,应该结合翡翠本身结构和各地的实际地质特点,采用不同的假说模型,才能成功的解释各地区翡翠成矿机理。 关键词:翡翠;成因;成矿机理 绪论: 翡翠由于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玉文化的影响,博得“玉中之王”的美称,并且其产地稀少,更为其增添了一道神秘的面纱。翡翠的主要产地是缅甸,其次是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和危地马拉等,其中缅甸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而且缅甸是惟一出产高档优质翡翠的地区。翡翠以其诱人的绿色,历来受到国人的喜爱,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然而,时至今日,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翡翠原生矿却仅在缅甸境内有发现。因此,对翡翠原生矿床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虽然针对这一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都作了研究,然而基于不同的资料及对资料的不同理解,各学者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式,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而公认的解释。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翡翠矿床成因研究历史的简短回顾, 综合分析总结各家观点,并分别指出这些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人自己的观点。 1. 翡翠的矿物学特征 1.1翡翠的矿物组成 翡翠是由多晶和隐晶质的复杂矿物集合体构成,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钠铬辉石、绿辉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族、长石族、非晶质等矿物,副矿物有锆石、石榴石、磷灰石和绿帘石等,还可能存在一些金属矿物和表生矿物等 [1]。 表1:翡翠的矿物组成 1.2翡翠矿石的结构 翡翠矿石结构较为复杂,是翡翠矿石形成过程中复杂成矿地质作用的综合反映。近年来陈志强(1995)、奥岩(1997)、欧阳秋眉(2000)对翡翠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类型基本相同。杨尽等根据组成矿石的矿物颗粒大小、形态特征及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再结合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作用,将缅甸翡翠矿石结构划分为以下类型[8]: 表3:翡翠矿石的结构 2.翡翠的产地及其主要地质特征 2.1翡翠的主要产地 世界上已知的翡翠矿床产地极少,仅发现于缅甸西北部帕敢硬玉岩带(包括Longkin和Tawmaw)、日本的Kotaki地区和Oosa-cho、美国加州的S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