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实验考试习题

物化实验考试习题
物化实验考试习题

物化实验考试习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根据热化学的定义,关于燃烧热的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物质氧化时的反应热

(B)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C)1mol物质完全氧化时的反应热

(D)1mol物质完全还原时的反应热

2.氧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A)

(A)能量守恒定律

(B)质量作用定律

(C)基希基希霍夫定律

(D)以上定律都适用

3.氧弹式量热计是一种(D)

(A)绝热式量热计

(B)热导式量热计

(C)热流式量热计

(D)环境恒温式量热计

4.在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苯甲酸燃烧热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D)(A)在氧弹充入氧气后必须检查气密性

(B)量热桶内的水要迅速搅拌,以加速传热

(C)测水当量和有机物燃烧热时,一切条件应完全一样

(D)时间安排要紧凑,主期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体系与周围介质发生的热交换

5.在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中,先用苯甲酸对氧弹量热计进行标定,其目的是(A)

(A)确定量热计的水当量

(B)测定苯甲酸的燃烧热

(C)减少萘燃烧时与环境的热交换

(D)确定萘燃烧时温度的增加值

6.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实验直接测量结果符号表示为(C)(A)Q

(B)Q P

(C)Q V

(D)△H

7.燃烧热测定实验中,温差的修正可用哪种方法进行(B)

(A)溶解度曲线

(B)奔特公式

(C)吸热——放热曲线

(D)标准曲线

8.给氧弹充氧气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减压阀出口压力指示表指针应指在(B)

(A)小于

(B)—2 MPa

(C)3Mpa—4MPa

(D)5 MPa

9.氧弹量热计中用水作为物质燃烧时燃烧热的传热介质,将水装在容器内正确的操作是(A)

(A)3升水装在内筒

(B)3升水装在外筒

(C)3升水装在内筒但不放在外筒内

(D)2升水装在内筒,1升水装在外筒

10.固体样品压成片状,目的是(B)

(A)便于将试样装入坩锅

(B)防止轻、细试样飞溅

(C)便于燃烧完全

(D)便于连接燃烧丝

11.对氧弹装样品时,连接燃烧丝正确的操作方法是(D)

(A)燃烧丝与坩埚壁和两电极接触

(B)烧丝只与坩埚壁接触

(C)燃烧丝与两电极接触并悬空不与试样接触

(D)燃烧丝与两电极连接导通并与试样接触

12.实验操作过程中,向内筒准确加入3000ml水,如果将部分水撒在外筒,其结果是(C)

(A)对水当量无影响

(B)对燃烧热无影响

(C)对水当量或燃烧热有影响

(D)对水当量或燃烧热无影响

13.氧弹量热实验中,对于测量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能用热电堆

(B)只能用贝克曼温度计

(C)只能用热敏元件

(D)三种都可以使用

14.实验开始前,如果内筒里面的水没有檫干净就装水,对实验的影响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

(A)有影响

(B)无影响

(C)会腐蚀氧弹量热计

(D)不确定

15.实验过程中,点火一分钟后,实验数据没有上升,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

(A)停止实验,检查原因

(B)重新点火进行实验

(C)继续实验

(D)将氧弹取出检查是否短路,如果没有短路再将氧弹放入内筒重新实验

16.在安装氧弹量热计外筒内的搅拌桨时,如果搅拌桨与容器产生摩擦,对实验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D)

(A)△T误差增大

(B)Q V误差增大

(C)Q P误差增大

(D)不考虑调节搅拌浆,摩擦不影响结果

实验二溶解热的测定

1.溶解热测定实验中,温差的修正可在哪种曲线上进行(A)

(A)雷诺曲线

(B)溶解度曲线

(C)标准曲线

(D)吸热——放热曲线

2.溶解热实验中所用KNO3样品的粒度对实验结果(A)

(A)有影响

(B)无影响

(C)无影响,但损坏搅拌器

(D)不能肯定

3.溶解热测定装置的基本原理是(A)

(A)能量守恒定律

(B)质量作用定律

(C)基希霍夫定律

(D)以上定律都实用

4.积分溶解热对于物质的量的要求是(B)

(A)

(B)1mol

(C)2mol

(D)任意量

5.本实验对量热计进行水当量标定采用的方法是(C)

(A)标准物质法

(B)`电位滴定法

(C)电加热法

(D)酸碱滴定法

6.实验中将KNO3与水加入量热计内的摩尔数比为(B)

(A)1:100

(B)1:200

(C)2:100

(D)2:200

7.向杜瓦瓶中加入水和加KNO3时,不小心撒出少部分,对于实验结果(B)(A)无影响

(B)有影响

(C)可对温度进行校正消除影响

(D)无影响,仅对反应器外面有腐蚀

8.用容量瓶准确量取多少蒸馏水倒入反应器(C)

(A)100ml

(B)300ml

(C)500ml

(D)1000ml

9.将加样管插入加样口中加样时,加样操作要求(B)

(A)匀速

(B)迅速

(C)缓慢

(D)加一半,另一半留用

10.电加热校正水当量时,△T温度变化值(C)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20C左右

(D)不受限制

11.积分溶解热的计算公式为Q=W×ΔT,式中的ΔT的正确说法是(B)(A)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的量热计的温度变化

(B)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校正的量热计的温度变化

(C)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的量热计的实际温度值

(D)物质溶解热测量中经过热交换的量热计的温度变化需要的时间

12.测定积分溶解热的实验中常选用的测温技术正确的说法是(D)

(A)只能用热电堆

(B)只能用贝克曼温度计

(C)只能用热敏元件

(D)三种都可以使用

13.本实验采用的是绝热式量热计,而反应器是杜瓦瓶,量热计与环境之间存在(B)

(A)物质交换

(B)热交换

(C)气流交换

(D)不能确定

实验五二元液系相图

1.根据测定的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确定( A )

(A)恒沸温度及恒沸组成;

(B)恒压温度及恒压组成;

(C)恒容温度及恒容组成;

(D)大气压下体系的熔点。

2..下列有关阿贝折光仪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D )

(A) 用它测定已知组成混合物的折光率;

(B) 先用它测定已知组成混合物的折光率作出折光率对组成的工作曲线,用此曲线即可从测得样品的折光率查出相应的气液相组成;

(C) 用它测定混合物的折光率和测试时的温度;

(D) 直接用它测定未知混合物的组成;

3.二元体系的沸点—组成图可以分为三类,环己烷—乙醇体系相图实验属第( C )类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

(A)理想双液系,其溶液沸点介于纯物质沸点之间

(B)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有负偏差,其溶液有最高沸点

(C)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发生正偏差,其溶液有最低沸点

(D)各组分对拉乌尔定律都有正偏差,其溶液有最高沸点

4.为测定二元液系沸点—组成图,需在气液相达平衡后,同时测定( D )

(A) 气相组成,液相组成

(B) 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

(C) 气相组成和溶液沸点

(D) 气相组成,液相组成和溶液沸点。

5.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相图实验采用简单蒸馏,电热丝直接放入溶液中加热,目的是( C )

(A) 直接加热溶液更安全;

(B) 环己烷、乙醇溶液易燃,不能直接用电炉加热;

(C) 减少过热暴沸现象;

(D) 减少热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高;

6.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相图实验采用简单蒸馏,蒸馏瓶上冷凝管的作用是(D)

(A) 使未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蒸馏瓶中取样分析液相组成;

(B) 使未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中取样分析气相组成;

(C) 使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蒸馏瓶中取样分析液相组成;

(D) 使平衡蒸气凝聚在小玻璃槽中,然后从中取样分析气相组成;

7.环己烷—乙醇体系的沸点—组成相图实验采用简单蒸馏,采用(B)可以直接测出沸点。

(A) 普通温度计;

(B) 精密温度计;

(C) 热电偶;

(D) 精密热电偶。

8.最初加热冷却回流在冷却槽中的液体常常不能代表平衡时的气相组成,所以常将最初加热冷却回流的冷却液倾回蒸馏瓶中3~4次,待温度恒定后,停止加热,记下沸点。随即分别吸取冷却槽中、蒸馏瓶中的液体测其折光率,测定时动作要迅速。每个样品测三次平均值。吸取冷却槽中、蒸馏瓶中的液体使用( A )

A.长短取样滴管 B.长取样管 C.短取样管 D.移液管

9.蒸馏瓶中液体(D)

(A) 不要回收,因为液体的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 (B) 不要回收

(C) 要回收以免污染环境 (D) 要回收,下次实验还可以用

10.每次加入蒸馏瓶中的环己烷、乙醇混合物的量(B)

(A) 一定要精确计算;

(B) 一定要把加热电阻丝盖住,以免环己烷、乙醇混合物被点燃;

(C) 加多加少无影响;

(D)

11.采用(B)可以判断气液相平衡

(A) 观察液体沸腾 (B) 观察置于气液界面的温度计读数不变

(C)加热5分钟 (D)加热沸腾10分钟

12.测折光率时要尽量快的原因是(D)

(A) 环己烷、乙醇结构不稳定;

(B) 取出的环己烷、乙醇混合物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C) 使用阿贝折光仪要求动作要迅速;

(D) 环己烷、乙醇挥发较快,若慢了则会引起待测样品组成的变化;

13.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处于(C)为合适

(A) 气相中 (B) 液面下的1/2处 (C) 气、液界面 (D) 紧贴玻璃瓶的底部14.挥发性双液体系平衡时气液两相组成的分析测定中使用的仪器是( A )(A)阿贝折光仪(B)旋光仪

(B)分光光度计(D)贝克曼温度计

实验七合金相图

1.简单热分析法是(A)

(A)通过测量凝聚体系的冷却曲线来研究相变的实验方法;

(B)通过测量凝聚体系的升温曲线和温差来研究相变的实验方

法;

(C)主要用于研究热效应小的相变;

(D)主要用于研究升温过程中物质质量的变化;

2.当纯金属或一定组成的合金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冷却曲线会出现转折

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或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试样的

(B)

(A)熔化温度(B)相变温度(C)固化温度(D)转变

温度

3.测定合金的步冷曲线,要求被测体系尽量接近平衡态,因此操作过程应

注意控制冷却过程为(A)冷却。

(A)缓慢(B)快速(C)快、慢适中

4.用热电偶测量温度(A)

(A)需注意热电偶放入样品中的部位和深度;

(B)所选测量仪器与热电偶型号可以不一致;

(C)不能真正反映二元体系的温度;

(D)测量误差非常小

5.关于步冷曲线(或称冷却曲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冷却曲线即系统加热到高温后让其迅速冷却得到的系统温

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B)系统冷却过程中,无相变时,温度随时间平滑下降,即出

现连续下降的平滑曲线,但低温区的斜率稍小些;

(C)系统冷却过程中,出现相变时,因有热效应,会出现折

点,曲线斜率变小;

(D)出现自由度为0的相变(如双组分系统的三相线上),曲

线变水平,斜率为0。

6.刚好是低共熔组成的合金或纯金属都只有一个平台转折点,低共熔组成

的合金的熔点比纯金属的熔点(A)

(A)低(B)高(C)一样

7.合金发生液-固相变时,其相变热是在一定温度下释放的,因此相应于

合金液冷却曲线的(A)或(B)的温度也是其相变温度。

(A)水平段(B)斜率变化(即转折点)

(C)突变点

8.不同成分的冷却曲线转折点或平台长短不一的原因是(C)

(A)合金液相变热小时则冷却曲线的水平段或斜率变化会不明

显;

(B)不同成分的合金液相变热相同;

(C)不同成分的合金液凝固的温度范围不同;

(D)合金液凝固的温度范围愈小则冷却曲线的水平段或斜率变

化会不明显;

9.在热分析法绘制合金相图的实验中,熔体冷却至凝固点以下才出现凝固

的现象称为(C)

(A)凝华(B)凝固(C)过冷现象(D)过热现象

10.热电偶的校正方法一般有(A)、(D)两种方法

(A)通过测定纯化合物的相变温度来校正;

(B)选用普通常用温度计校正;

(C)通过测定混合物的相变温度来校正;

(D)选用标准温度计,绘制校正曲线;

11.关于使用热电偶不正确的是(D)

(A)使用热电偶要进行校正;

(B)必须将两根热电偶套在硬质耐热套管中保证测量信号准

确、不易受到干扰;

(C)使用热电偶要知道热电偶的极性即正、负极,才能将热电

偶与测量仪器正确连接;

(D)组成一支热电偶的两根金属丝的成份完全一样。

实验八 CaCO3分解压和分解热测定

1.在CaCO3分解压测定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测定平衡压力的方法是

(C)

A. 等压法 B.等容法 C. 等温法 D 等比容法

2.在实验准备阶段,将系统放气,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B)。A.将两通活塞旋至通的位置,然后将三通活塞旋至三通位置;

B.将三通活塞旋至三通的位置,然后将两通活塞旋至通位置;

C.将两通活塞旋至关闭的位置,然后将三通活塞旋至三通位置;

D.将两通活塞旋至通的位置,然后将三通活塞旋至两通位置;

3.在石英管里,装入云母片作用是(B)

A. 减缓气流的速度;

B.挡住热量,减少对橡皮塞的热辐射,保持体系内气体不被污染、密闭系统不漏气;

C. 使体系内保持密封;

D.没有什么作用

.

4. 在抽气检漏中,当系统内气压为负100KPa左右时,我们应当(D)。A.同时关闭三通活塞和两通活塞;

B.先关闭三通活塞,再关闭两通活塞;

C.先关后关哪个无所谓;

D.先关闭三通活塞,再关闭两通活塞,关闭真空泵电源,然后将真空泵抽气囗通大气;

5. 确证实验密闭体系不漏气后,启动温度控制器,首先将控制温度调到

(D)

A.400o C B.700 o C C.800 o C D.550 o C

6.当温度达到550 o C时,再次将装置抽至近真空的原因是(A)

A.利用CaCO3的少量分解的CO2排出其他杂质气体;

B.多抽一次真空减少上次可能造成的误差;

C.加热过程中,使装置内继续保持近真空状态;

D.检查550 o C时体系的气密性

7. 在620~800 o C之间,需控制温度恒定的温度测试点一以(C)为好。A.1个 B.3个 C.5~8个 D.越多越好,至少要10 个

8.如果将CaCO3粉末洒在石英管内,可能造成的影响是(D)

A.无影响;

B.会多排放CO2气体;

C.会造成石英管爆裂;

D.高温下CaO与SiO2反应生成硅酸钙,使石英管失透并损坏,无法保证体系的气密性;

9.在CaCO3分解压测定实验中,用来加热的仪器是(A)

A.管式电炉;

B.煤炉;

C.酒精灯;

D.微波炉;

10. CaCO3分解压测定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不包括(B)

A.采用静态法测定CaCO3的分解压;

B.采用动态法测定CaCO3的分解压

C.掌握真空操作技术;

D.掌握高温控制与测定技术;

11.装样后,采用以下(C)方法确定装样瓷管在电炉中的位置。

A.将装样瓷管塞入石英管中,使石英管微倾,使瓷管缓慢滑入中间位置;

B.使用铁丝将瓷管推入石英管中间位置;

C.先用铁丝量好从石英管囗到管式电炉中部恒温区的长度,然后将瓷管推入到石英管内电炉中部恒温区的位置;

D.凭经验确定;

12.碳酸钙在体积为V的封闭体系中分解,当分解达到平衡且温度稳定时,若将体积扩大为,达到平衡后,分解压力( B )

(A)增加(B)不变

(C)减少(D)无法确定

13.做完实验后,瓷管内剩下的固体( C )

A.趁热取出;

B.让体系通大气后,趁热取出;

C.让体系通大气,冷却后,取出倒掉;

D.冷却后,直接取出倒掉;

14.为了保护真空泵,干燥装置中干燥塔内的干燥剂是(A)

A.用来吸收水份的; B.用来吸收水份和CO2的; C.用来过滤粉尘的;15.CaCO3(固)=CaO(固)+CO2(气)这个反应体系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为 K p=,在 ( C ) 情况下,平衡常数为 K p等于PCO2. A.CaCO3在低温分解一段时间后

B.CaCO3在高温下分解一段时间后

C.CaCO3在恒定高温下分解达到平衡时

D.CaCO3在1000o C下分解很久后

实验十八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1.在氢超电势的测定中,用塔菲尔(Tafel)关系式求出的氢超电势指的是(A)

(A)活化超电势

(B)浓差超电势

(C)欧姆超电势

(D)这三者之和

2.在实验装置中的鲁金毛细管的主要作用是(B)

(A)当作盐桥

(B)降低溶液欧姆电位降

(C)减少活化过电位

(D)增大测量电路的电阻值

3.当有电流通过实验装置中的电极时,电极反应成为(B)

(A)可逆过程

(B)不可逆过程

(C)平衡过程

4.在阴极极化实验装置中有电流通过电极时,此时电极电势比可逆(既无电流通过的平衡状态)时(A)

(A)移向正值

(B)移向负值

(C)不变

5.一般的氢超电势由下列部分组成(D)

(A)活化超电势、浓差超电势

(B)浓差超电势、活化超电势

(C)欧姆超电势、活化超电势

(D)欧姆超电势、浓差超电势、活化超电势

6.塔菲尔关系式η=a+blog i中,常数a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完整的答案是(D)

(A)电极材料、表面状态、电流密度

(B)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温度

(C)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温度

(D)电极材料、表面状态、电流密度、电解质溶液的组成、温度

7.关于电解池内三个电极的作用正确的说法是(C)

(A)辅助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

(B)参比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电解池

(C)辅助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电解池,参比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原电解池

(D)辅助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一个电解池

8.安装极化曲线测定装置中鲁金毛细管的正确操作方法是(A)

(A)鲁金毛细管尖对准研究电极的中心

(B)鲁金毛细管尖对准参比电极

(C)鲁金毛细管尖对准辅助电极

(D)鲁金毛细管尖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

9.灌装电解质溶液操作时,液体盐桥内产生气泡对实验(A)

(A)有影响

(B)无影响

(C)不确定

10.恒电流法中,塔菲尔关系式对电流密度的要求是(C)

(A)电流密度极低

(B)电流密度极高

(C)电流密度在一定范围内

(D)可任意选择

实验二十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压力法

一、选择题

1.在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活性物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时,当气泡所承受的压力差达到最大时,气泡的曲率半径r与毛细管的内径R之间的关系为:(c) (A)r>R

(B)r

(C)r=R

(D)无法确定

2.常温下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大,毛细管的内径为(A)

(A)-0.3mm

(B)-0.2mm

(C)-0.4mm

(D)-0.5mm

3.在测定毛细管常数K时,标准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待测液体的表面张力要在相同的温度下尽可能接近。这样毛细管常数测量方法引进的( C )

(A)过失误差就会更小

(B)操作误差就会更小

(C)系统误差就会更小

(D)随机误差就会更小

4.在定温定压下描述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 B )

(A)兰缪尔吸附等温式

(B)吉布斯吸附等温式

(C)开尔文公式

5.对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的正确说法是(B)

(A)一定等于零

(B)一定不等于零

(C)一定大于零

(D)一定小于零

6.液体在能被它完全润湿的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反比于(B)

(A)空气的压力

(B)毛细管半径

(C)液体的表面张力

(D)液体的粘度

7.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中,对实际操作的规定那一条是不正确的(D)

(A)毛细管壁必须严格清洁保证干净

(B) 毛细管口必须平整

(C)毛细管应垂直放置并刚好与液面相切

(D)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内部,每次侵入深度尽量保持不变

8.对大多数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B)

(A)dσ/dT>0

(B)dσ/dT<0

(c)dσ/dT=0

(D)无一定变化规律

10.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中,每次脱出气泡一个或连续两个所读的结果:(B)

(A)相同

(B)不相同

(C)无法判断

11.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中,对正丁醇溶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挥发

(B)从较高浓度往较低浓度做起

(C)从较低浓度往较高浓度做起

(D)准确配制

二.判断题

1.在实验过程中,数字压力计是否采零对实验结果无影响。错误

2.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增加,所测压差也逐渐增大。错误

3.毛细管在大试管中是垂直放置的。正确

4.用铬酸钾洗液荡洗完后,洗液倒入废液杯,不能再使用。错误

实验二十一 Fe(OH)3溶胶的制备及聚沉值的测定和电泳实验

一、选择题

1.溶胶体系是( D )。

(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体系(B)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为不稳定体系

(C)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为不稳定体系(D)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为稳定体系

2.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下列那点不在其中。( D )

(A)分散性(B)聚结不稳定性 (C) 多相性(D)动力不稳定性

3.丁铎尔现象是光射到胶体粒子上发生下列哪种现象的结果。( A )

(A)散射(B)反射 (C) 透射(D)折射

4.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 B )

(A)电渗(B)电泳 (C) 流动电势(D)沉降

5.下列各性质中哪个不属于溶胶的动力性质。( C))

(A)布朗运动(B)扩散 (C) 电泳 (D) 沉降平衡

6.下列各点那一点不属于溶胶体系的电动现象。( A )

(A)电导(B)电泳(C)电渗(D)沉降电位

7. 下列对于电动电位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ζ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位

(B)ζ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

(C)ζ电位的值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改变

(D)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ζ电位为零

8. 溶胶的聚结,常以分散度降低开始而最终转入沉淀。在引起溶胶聚结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D )。

(A)温度的变化(B)溶胶浓度的变化

(C)非电解质的影响(D)电解质的影响

9. 电泳实验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步是( A )。

(A)能否形成清晰界面(B)电泳管是否干净

(C)装入溶胶的多少(D)辅助液与溶胶的电导是否一致

10. 描述电解质对溶胶聚沉作用强弱的聚沉值和聚沉能力之间的关系为

( B )。

(A)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小(B)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大(C)聚沉值与聚沉能力之间没有可比较的关系(D)其关系视溶胶浓度而定

二、判断题

1.溶胶的温度不影响聚沉值的测定。错误

2.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与溶胶颗粒所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价数有关。正确

3.制备Fe(OH)3溶胶时,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之中,使FeCl3水解。滴加

速度对制备Fe(OH)3溶胶没影响。错误

4.制备Fe(OH)3溶胶时,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之中,使FeCl3水解。煮沸

时间长短对制备Fe(OH)3溶胶没影响。错误

5.观察时间的长短对聚沉值的测定准确性没有影响。错误

6.测定某电解质对Fe(OH)3溶胶的聚沉值时,配置了5种浓度的该电解质溶

液,通过聚沉实验得到一个聚沉值,但该聚沉值很往往与文献值相差甚远。

在实验操作完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这是因为所选择的浓度范围太大造成的。正确

7.测定某电解质对Fe(OH)3溶胶的聚沉值,在制备Fe(OH)3溶胶时,FeCl3溶液

的用量不必准确汲取。错误

8.测定Fe(OH)3溶胶的ζ电位,在制备Fe(OH)3溶胶时,FeCl3溶液的用量不必

准确汲取。正确

9.某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与溶胶的浓度无关。错误

10.采用不同的溶胶制备方法,获得的Fe(OH)3溶胶带电性可能不一样。错误

实验二十三沉降分析

一、选择题

1. 沉降分析实验的理论基础是( A )。

(A)以球形颗粒为前提的斯托克斯定律(B)紧密扩散双电层理论

(C)沉降平衡(D)菲克第一扩散定律

2. 在分散介质的选择时,如果是密度较小的细粒子应选择( B )。

(A)粘度较小的液体(B)粘度较大的液体

(C)液体粘度大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视粒子种类而定

3. 实验中,加动物胶的目的是( A )。

(A)增加介质的粘度(B)改变介质的浓度

(C)便于研磨样品 (D) 便于托盘的放置

4. 温度越高,粒子半径的分布( D )。

(A)变大(B)变小(C)不变(D)对不同粒径粒子变化情况不同

5. 实验过程中,如果研磨的时间过短,颗粒过大,沉降速度就会( A )。(A)过快(B)过慢(C)不变(D)视实验温度而定

6. 实验过程中,从沉降筒中拿出搅拌棒与放入沉降盘之间时间差应( A )。(A)越短越好(B)无关(C)越长越好(D)视实验温度而定

7..实验过程中,若搅拌过猛,在沉降盘下出现气泡,则称重结果会( B )。(A)变大(B)变小(C)不变(D)

8. 沉降分析实验通过扭力天平获得的原始实验数据是( A )。

(A)不同沉降时刻下的沉降重量(B)沉降重量

(C)不同沉降时刻下的沉降速度(D)沉降速度

9. 沉降曲线是( B )。

(A)沉降速度与沉降重量的关系曲线(B)沉降重量与沉降时间的关系曲线(C)粒子粒径与沉降重量的关系曲线(D)粒子粒径与沉降速度的关系曲线10. 分布函数曲线是( C )。

(A)粒子粒径与沉降重量的关系曲线(B)粒子粒径与沉降时间的关系曲线(C)粒子粒径与粒子质量分数的关系曲线(D)粒子粒径与沉降速度的关系曲线

二、判断题

1.实验过程中,靠近筒壁的颗粒在沉降时遵守斯托克斯定律。错误

2.盘底与液面之间的距离与实验结果无关。错误

3.在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测定时,超声强度的大小与颗粒半径有关。正确

4.沉降重量的测定不一定采用扭力天平。正确

5.可以根据读数方便随意移动扭力天平的位置。错误

6. 实验教材中关于动物胶的用量给出的是一个取值范围,实验中应根据实验温

度来确定其具体用量。正确

7. 下图中图a 是微分分布函数曲线,图b 积分分布函数曲线。正确

8.

3)2

9.

10颗粒分布不受该限制。正确

图a 图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