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王子

鱼王子
鱼王子

鱼王子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妻子美丽而贤惠,夫妻两人非常恩爱,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子嗣。有一次,佣人买回许多鱼,没多久大多数鱼都死了,只剩下一条还活着。这个佣人突发善心,就把这条鱼捞出养在水盆里了。过了几天,这件事被王后发现了,她开始亲自喂养这条鱼。

王后给这条鱼起了个取名字叫鱼王子,在王后的细心饲养下,这条鱼长得出奇得快,几天后,水盆就显得太小了。王后特意叫人为它造了一个小池子,可是没过几天,小池子又显得小了。王后只好命人修造了一个又漂亮又牢固的大池塘,这次,鱼王子可以在池塘中尽情地游耍了。王后每天都要去看鱼王子,并亲自喂食。

天长日久,王后对鱼王子产生了一种深厚的感情,把它当作自己的亲生子一样看待。鱼王子每次看到王后,也会高兴地在水中游来游去。

有一天,鱼王子竟出人意料地口吐人言母后,我一个人呆在水里,烦闷得很,请你替我娶个媳妇吧。王后见它的确非常孤单,便答应了它的要求。她打发佣人到各地去为鱼王子寻觅合适的妻子。佣人们四处寻找,来到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子里有一个乞丐,他的女儿

长得非常漂亮。佣人便劝乞丐把女儿嫁给鱼王子,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很多金币作聘礼。这个女孩子有个后娘,后娘见钱眼开,就劝丈夫答应将女儿嫁给鱼王子。乞丐也很满意这件事情,有了金币,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自己也就不用做乞丐了,也就同意了妻子的意见。

于是,后娘就叫女儿到河里洗个澡,把身上的衣服洗净、晾干以后再换上,以免到时候被人嫌弃。这女孩子来到河边洗衣服时,边洗边哭,眼泪滴答滴答地往下掉。刚好岸边有一个蛇洞,洞中住着一条有七个头的蛇,女孩子的眼泪从洞中滴到了它的头上,蛇王见她哭得如此伤心,很同情她,便爬出来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女孩子也不隐瞒,便把自己的不幸全告诉了蛇王,并担心地问那鱼王子会不会把我吃掉

蛇王听后,安慰她道你尽管放心,它是不会吃掉你的。那鱼王子实际上并不是鱼,它是被人诅咒成鱼的。说着,蛇王给了她三粒小石子,要她把石子藏在纱丽里,然后又对她交待了一番。

女孩子来到王宫后,受到亲切的接待,王后对她非常友善。女孩子略加打扮后,变得更加漂亮了,她就坐着一个筐子下到了池塘里。那女孩看到池塘壁上有一个小房子,走进去一看,里面装饰得极为典雅漂亮,桌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女孩子坐在床上等着鱼王子的到来。

时间不长,水面上冒出了一个很大的鱼头,女孩按照蛇王的吩咐,掏出一粒石子,对准大鱼的脑袋扔了过去,那鱼王子立即向水里沉了下去;不大一会儿,大鱼的头第二次浮出水面,女孩又扔出了第二粒石子,鱼王子又沉了下去;当它第三次浮出水面时,女孩的第三粒小石子也再次砸中了它的脑袋。奇迹出现了:鱼王子这次没有下沉,而是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站在女孩子面前,对她深表谢意,并对她说明天早晨我们就到岸上去举行婚礼。

第二天,人们看到一位花容月貌的少女和一位王子般英姿飒爽的小伙子并肩坐在箩筐里,人们感到十分惊奇,一边派人报告国王和王后,一边赶紧把他们拉上岸来。鱼王子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大家听后既惊奇又替他们感到高兴。国王和王后就把鱼王子认做自己的儿子,并为他们举办了十分隆重的婚礼。

他们两人恩恩爱爱地生活了好一些日子。那女孩子的后娘有一天打听到了她的消息,听说她生活得很好,心里非常忌妒,她和她的亲生女儿就密谋把女孩子杀死,让她的亲生女儿取代女孩子。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王宫,假惺惺地对那女孩子说她的父亲非常想念她,要她回家看看。女孩信以为真,就向王子提出回家看看父亲。王子见妻子很有孝心,便欣然答应,叫她早去早归。

女孩回到家后,与家人开心地团聚。临她回王宫的前一天,女孩和她的异母妹妹一起来到河边洗澡,妹妹对姐姐说:你的衣服和首饰真是太漂亮了!可以让我试试吗姐姐看着妹妹羡慕的样子,不知是计,就脱下衣服和首饰让妹妹穿戴上,两人还对着水面欣赏着她们在水中的影子。妹妹乘着姐姐不注意,对着姐姐背后猛推了一把,将她推入了水中,不会游泳的姐姐沉入水中,再也没有浮起来。

妹妹回到家后,她那狠毒的母亲见阴谋得逞,非常得意。她把女儿梳妆打扮了一番后,就领着她假冒姐姐进了王宫,她对王子说:我当初怎么把她带走,现在又怎样把她带回来了。说完,她就独自回家了。

王子正要对妻子表示欢迎时,突然发现这哪里是自己的妻子,分明是一个又黑又丑的女人,他立即想到一定是妻子出了什么问题,而且一定与这个丑女人有关。一怒之下,他将这个丑姑娘痛打了一顿,愤怒的王子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终于将事情的调查得一清二楚,他将妻子那歹毒的后母处以极刑,为爱妻报了仇。但是,他的爱妻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他的妻子被推到水里后,被七头蛇王给救了,蛇王全家都很同情她的遭遇,决定让她暂住在自己家中。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中,王子到处寻找自己的妻子,可是踪迹全无,王子非常伤心失望,整日心神不安。

这一天,失望的王子又来到了妻子原来居住的村子。在这里,他碰到一个卖镯子的人,交谈中,王子随意问他是从哪里来的,那人回答说我刚给一个住在蛇洞里的人送脚镯。

蛇洞?什么人住在蛇洞里?王子很惊异地问。

卖镯人回答说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她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小孩子漂亮极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他的脚上戴着一个镯子,只是他总是把它弄坏,他的妈妈经常给他买镯子。

王子问:那孩子叫什么名字?

鱼王子。卖镯人回答说。

王子一听,顿时眼前一亮,凭直觉他认为,那孩子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他忙叫卖镯人带他去蛇洞,他想亲眼看看她们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

卖镯人答应带他去蛇洞,二人便来到了蛇洞口。卖镯子啦,卖镯子啦。卖镯人吆喝了起来。话音未落,王子便听到洞里有人用温柔、亲切而又熟悉的声音说道:走吧,孩子,我们去买镯子。

这时,王子站在洞里,他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对着里面说道:对

不起,夫人,你能出来让我看看吗

听到这朝思暮想的、再熟悉不过的声音,那女子急忙从里面跑了出来:亲爱的,你终于来随后把后娘和妹妹试图谋害她的事说了一遍,说着说着两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在一起。

蛇王看到王子亲自来接自己的妻子,小两口团聚了,很是高兴,他依依不舍地说你们娘俩在我这里的这段时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你们现在要回家了,我衷心地祝愿你们。蛇王赠给了王子很多金钱和衣物。

王子高高兴兴地带着他的妻子和小鱼王子回到了王宫,他们和国王、王后一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15 软骨鱼纲

15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现生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15.1 主要特征 ●(1)出现了上下颌(有颌类) ●(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3)体表常覆盖保护性的鳞片 ●(4)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 ●(5)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椎体双凹 ●(6)大多具有鳔 ●(7)多数具2对外鼻孔,内耳具3个半规管 15.2 成体 15.2.1 外部形态 ● 1.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 2.四种主要体型: 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体型如箱型、比目鱼型、海马型、带型等。 ● 3.头部 口:口上位、口端位、口下位 眼:无眼睑。 ● 4.皮肤与腺体 表皮层:含各种单细胞腺,如粘液腺和毒腺 真皮层:含血管、神经和感觉细胞 皮下层:含色素层和脂肪细胞 ● 5.鳞片 盾鳞:真皮+表皮,棘突状,呈对角线排列。软骨鱼类 硬鳞:真皮,坚厚,菱形,成行排列。软骨硬鳞鱼类 骨鳞:真皮,较薄,大致圆形,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鳞囊中,后端游离。真骨鱼类 (1)圆鳞:游离端光滑,低等真骨鱼 (2)栉鳞:游离端有锯齿,高等真骨鱼 侧线鳞与鳞式 有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的数目和侧线在体侧的位置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用鳞式表示。 5~6 38——40 3~4-V ● 6.鳍 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臀鳍、尾鳍 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腹鳍。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 鳍的结构:鳍担骨、鳍条、鳍膜 软骨鱼的鳍,外面都覆盖有皮肤,内面由角质鳍条支持。角质鳍条为一种纤维状的角质物,细长而不分节。 硬骨鱼的鳍条为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系由鳞片衍生而成。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鳍条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技术)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410 学时:18 专业:生物技术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三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6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

鱼类学

1.鳍(fin):鱼类和某些其他水生动物的类似翅或桨的附肢,起着推进、平衡及导向的作 用。许多不同的生物皆演化出鳍,尤其是大多数的鱼类。在哺乳类中则有鲸鱼与海狮等动物拥有鳍。鱼类的鳍可以分为奇鳍和偶鳍,前者均不成对,位于体的正中,包括背鳍臀鳍和尾鳍。后者均成对,位于体的两侧,包括胸鳍和腹鳍,在进化上来看现有奇鳍后有偶鳍,在胚胎上看也是这样。 2.侧线:是皮肤感觉器官中最高度分化的构造,呈沟状或管状。侧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 所特有的感觉器官。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分支:眶上管、眶下管、鳃盖舌颌管、横枕管。 鱼体两侧一般各有一条,少数鱼类每侧有2到3条或更多。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在粘液中。原理: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3.鰾:大多数鱼所具有的一个充有气体的囊,可以胀缩,使鱼能在水中上浮或下沉。有的鱼 类的鳔有辅助听觉或呼吸等作用.主要指某些鱼类体内可以涨缩的气囊,鱼借以沉浮。 有的鱼类的鳔有辅助听觉或呼吸等作用,俗称“鱼泡”或''鱼铃铛''。鳔胶,有称花胶,还有药用价值。鳔位于鱼体腔内的背部,鳔壁坚韧不透气,包含鸟嘌呤晶体,只含很少的血管组织。鳔的发达程度与鱼的习性有关:生活于极浅水和底栖的鱼类因为不需要浮沉,鳔一般较为退化;另外,金枪鱼等因为需要快速游泳,鳔也不发达。包括鲨鱼的很多软骨鱼类只靠游泳来调节浮力。 4.小鳍和脂鳍:位于背鳍和臀鳍后方,仅由一枚鳍条组成的鳍为小鳍;位于背鳍后方的脂 肪质的突起,没有鳍条的鳍为脂鳍,其功能不详。 5.鳞:鳞片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上的特点,可以把鱼类鳞片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盾鳞、 硬鳞和古鳞,盾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为板鳃鱼类特有;硬鳞为硬骨鱼类所特有,是一种深埋在真皮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特有,根据露出体外部分的无棘刺分为圆鳞和栉鳞。 6.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由前向后带依次称为带 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鲤形目和鲇形目的最前面1-3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变异形成一组具有特定功能骨片韦伯氏器。 7.罗伦瓮:呈管状或囊状,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皮外.板鳃鱼类各类别 的罗伦氏器的形态和分布各不相同,罗伦氏器的机能基本上同侧线,仅反应稍慢些。鳐类的罗伦翁比较发达。 8.洄游: 鱼类洄游(fish migration)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 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 9.地模标本:地模是指从某一个种或亚种模式标本的原始产地所采得的这个种或亚种的标 本。 10 咽上器官和鳃上器官:鳃上器官是着生于鳃弓上方,由部分鳃弓和舌弓骨骼转化形成的 副呼吸器官或由鳃耙组成的滤食器官。咽上器官是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管状 11螺旋瓣和幽门盲囊: 螺旋瓣是由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向管腔突出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它的形态可分为“螺旋型”、“画卷型”。它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见于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幽门盲囊是从幽门胃伸出的5条幽门管(pyloricduct)进而又各分成2条中心管(median canal),接续于其侧面和腹面,此为多皱襞侧盲囊。整个呈葡萄束状样腔向腕腔中伸展。幽门盲囊分

鱼类学

1.鳍条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前者是软骨鱼类特有,后者是硬骨鱼类特有,它 根据分支、分节情况可以分为分枝鳍条、不分枝鳍条、假棘、真棘 2.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前者起源于外胚层,后者起源于中胚层 3.鳞片根据它的形状、构造和发生,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骨鳞由真皮产 生,根据露出体外部分有无棘刺可分为园鳞、栉鳞 4.鱼类肌肉可分为三大类平滑肌、横纹肌、心脏肌。与背鳍运动有关的肌肉有背鳍 引、背鳍倾肌、背鳍间缩肌、背鳍缩肌 5.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心脏的不同在于 i.。 6.黄鲫和斑鰶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7.翘嘴红鮊和蒙古红鮊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i.。 8.鲤和鲫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9.青鱼和草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10.鲈鱼和鳜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11.竹甲鱼和蓝圆鲹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12.大黄鱼和小黄鱼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是 13.七鳃鳗的心脏位于_________腔中,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鲨鱼眼后,鳃裂前有一对___________孔,该孔与胚胎期___________同源。 14.鱼类的体腔分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两部分。 15.鲨的动脉系统自动脉圆锥出发向前为一条________动脉,由它分出5对_________动脉, 进行气体交换后汇成4对__________动脉,至背部合成一条_________动脉,由它向前至______动脉,由它向后行,相继分出成对的_________动脉入胸鳍,_____动脉入腹鳍,_____动脉进入体壁。 16.鲨鱼成熟卵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喇叭口和___________之间,受精卵外的蛋白和卵壳的分 泌场所是_____________。 17.软骨鱼的受精作用一般发生在雌鱼输卵管上段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之间。 18. ________形目鱼前三块躯椎一部分变成韦氏小骨,它们由前向后分别为___________ 骨,___________骨和___________骨,韦氏小骨前与内耳的____________腔接触,后与_________接触 19.硬骨鱼纲(或系)包括__________亚纲,__________亚纲和_________亚纲。后者又包 括多鳍总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目和_________总目 20.鲨鱼的鳍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肌和_________________肌,它们在胚胎发育时是由 _____________肌分生肌芽至________________发展形成的。 21.肺鱼中具有双鳔(肺)的是_____________肺鱼和____________肺鱼。 22.全骨总目包括______________目和_______________目 23.弹涂鱼分类上属_________目,有吸盘,是由__________愈合而成,弹涂鱼______上岸 爬行,爬行器官是_______________。 24.“左鲆右鲽”在分类学上的含义是指两眼均着生在______侧者为______科鱼,两眼均着 生在_____侧者为______科鱼。与此相类似的有舌鳎科鱼,其两眼着生在______侧,而鳎科鱼两眼则着生在______侧。 25 鲢鱼(或白鲢)的腹棱自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鳙鱼(或花鲢或胖头鱼)的腹棱是自__________至___________。胸鳍基部肛门腹鳍肛门

鱼类学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的前几块躯干椎的两侧有几块小骨,可在鳔与内耳之间传导声波, 这些小骨称为韦伯氏器。 被卵巢:也称封闭卵巢,即卵巢不裸露在外,而被由腹膜形成的卵囊所包围,大部分 真骨鱼具有,代表高级结构 食物充塞指数:用食物重量来阐明鱼类营养状况和肥育程度,是消化管内食物团重 量(W f)与鱼体去内脏后的重量(W b)之比 丰满度:又称丰满系数,是鱼类体长与体重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常用来衡量鱼体丰满程 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标。是鱼类种和种内不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之一,K=100(W/L3) 侧线鳞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 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 正模标本由建立该种的原作者专门指定作为新种,描述原始依据的主要模式的单个标本 也称模式标本 洄游一些水生动物为了繁殖、索饵或越冬的需要定期定向地从一个水域到另一个水域集群 迁移的现象 动脉球(aortic bulb)亦称大动脉球。指硬骨鱼类的心脏从心室前方发出的动脉干(腹大动脉)起始处的球状肥厚部,是心脏的辅助器官。 类阶元中“种”的定义:种是分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阶元,同种不仅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而且有着共同的生理特征,同种在自然状况下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类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同种个体产生的后代是有繁殖力的。 以鲈鱼背鳍Ⅺ∽Ⅻ,Ⅰ∽Ⅱ-12∽14为例解释鳍式的定义:用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罗马数字代表硬棘,两鳍之间用逗号隔开,表示范围用“~”,软条与硬棘之间用”—“。鲈鱼背鳍两个,第以背鳍全由硬棘组成,有11~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一根至两根硬棘、12至14根软条组成。 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为例解释双名法的定义:林奈提出生物命名是每一种生物的学名都有一个“”+“种名”组成,即“双名法”。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单数,拉丁化的第一格名词。种名小写,为形容词或名词,若出自人名,则可以小写或大写。最后是定名者的名字或姓。如有括号,表示原定名者属有误,加以订正,把原定名者用括号加以括起来。在青鱼学名中, Mylopharyngodon为属名,piceus为种名,Richardson为原 定名者。饵料选择性指标: E=(ri-pi)/(ri+pi) 式中:E-选择性指标,ri-鱼类消化道食物组成中某一种饵料成分(i)百分比, pi-同一种饵料成分在该鱼类生活环境饵料中(食谱)的百分比;E值在(-1,1),E(0,1)表示有选择性,E=0,表示无选择性,为随机摄取,E(-1,0):表示对该饵料生物不喜好。

鱼类学

鱼类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 鱼类分类学:研究各别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如水温、盐度、饵料、溶氧量、光线等)的关系 鱼类生理学: 究鱼类内部器官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假棘(硬刺):不分支而分节、坚硬、水煮两根 鳍棘(硬棘) : 不分支不分节、强大坚硬、水煮一根 软鳍鱼类: 仅1个背鳍,纯由分节而可屈曲的鳍条组成 棘鳍鱼类: 不止1个背鳍,由鳍棘和软条两部分组成 腹棱: 淡水鱼的部分鲤科鱼类(鳊亚科、鲢亚科、鲴亚科等)的整个胸腹部中线或肛门前的腹部部分区域隆起的皮质棱突。 全棱: 指从胸部或胸鳍基部至肛门前具有腹棱,称全棱。如长春鳊、白鲢、餐条、银飘、鲌类。 半棱: 指从腹鳍基部至肛门前具有腹棱,称半棱。如团头鲂、花鲢、细鳞斜颌鲴、红鲌类等。不完全棱: 凡在肛门前有少许腹棱(不达腹鳍基部),称不完全棱。如银鲴、中华细鲫。珠星: 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在表皮的某些部位,一些细胞渐渐膨大,并聚集成“垫”,垫的上方最靠近外表的一些表皮细胞逐渐角质化,最后,这些细胞变成了内部充满角质而完全失去生命的角质物。这堆角质物形似一种结节(tubercle),因为与繁殖活动有关,所以又称之婚配结节(breeding tubercle)。珠星角质化了的结节,形状有点象帽子,罩在垫上。帽子顶部的尖突程度不一,多数呈刺疣状,用手抚摸,感觉粗糙。 侧线:鱼类所固有的感觉器官。在一般真骨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线状构造。 侧线鳞:一般真骨鱼身体两侧正中,各有一行被侧线小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臀鳞:鳞片细小或裸露无鳞,但在肛门和臀鳍基部两侧各有1列明显增大的鳞片 棱鳞:位于鱼的腹面正中线常形成一锯齿状的腹缘。 腋鳞:有些真骨鱼类的胸鳍或腹鳍基部前缘外角处长着1个变形的大鳞片 鱼苗黏附器:若干鱼类在孵化后数天内,鱼苗在表皮层(鲟鱼类真皮也参加组成)形成一种临时性的构造,它分泌粘液,用来将身体粘附在其它物体上,过不了多久即退化消失。这类器官称为鱼苗粘附器或<幼(仔)鱼>粘附器。 古鳍鱼类: 低等硬骨鱼类如多鳍鱼、鲟鱼等,鳍条的数目超过其下方的支鳍骨,为此称这类鱼为古鳍鱼类。 新鳍鱼类:自弓鳍鱼(全骨类)起,包括一切真骨鱼类在内,鳍条数目都和支鳍骨数一致,即1根支鳍骨支持1根鳍条,所以称这类鱼为新鳍鱼类。 逐级支持: 即带骨支持支鳍骨,支鳍骨支持鳍条 越级支持: 即带骨越过支鳍骨,直接支持鳍条

鱼类行为学

绪论 鱼类行为学(fish ethology)是研究鱼类行为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动物行为学的范畴,与鱼类生态学、鱼类生理学和渔业学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或实验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都是鱼类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鱼类行为:是指鱼类进行的各种运动,是鱼类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的外在反应,包括游泳、摄食、生殖、呼吸等运动;此外,避敌、攻击、求偶时改变体色等非运动形式也列入行为范畴。 鱼类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鱼类行为: ?现场观测法发光、发声、发电行为 ?渔获试验法自残行为、摄食行为、洄游行为 ?水槽实验法学习、护幼、集群行为 ?数学模拟法防御行为 第一章鱼类视觉 双眼视野:两个单眼视野相重叠的区域,大小取决于头的形状和眼在头上的位置,同时也取决于鱼眼在眼眶内的活动性 单眼视野:鱼类每个眼睛的视野 无视区:在鱼吻端的前面有一小块地方,及在鱼尾后部鱼眼是看不到的部分区域 瞬膜:遮盖鱼类眼睛,避免机械损伤,起保护作用 鱼眼结构

鱼眼与人眼的差异:结构和功能上都有差异 鱼是近视眼,比人类视力差;鱼没有眼脸,人有眼皮;鱼眼最外层有一层透明的隔层,将海水与眼睛隔离开,人眼没有;鱼眼对颜色的辨别远不如人眼;有些种类的鱼可以"看见"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眼只能看见可见光;鱼眼的视角远比人眼大;鱼眼在鱼类头部前方存在一视觉死角(比目鱼除外);鱼眼可以各自独立运动,人眼却不能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比值(R/C): 视杆细胞能感受弱光,光敏感性强;视锥细胞主司昼光觉,光敏感性差,视敏度高 夜出性鱼类的视网膜中视杆细胞数目远大于视锥细胞,栖息水深大于1000 m的深海鱼类的视细胞可能都是视杆细胞 鱼类视网膜可否再生?可 鱼类视网膜损伤后的再生是功能性的,可以显著的恢复视力 第三课鱼类皮肤感觉器官:侧线系统

鱼类学大题(1)

1、鳍条可分哪几种类型?各为哪些鱼类所特有? 答:两种:①不分枝不分节的角质鳍条,为软骨鱼类所特有;②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鳞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有。 7、说明鳍式的意义,举例说明。 答:在鱼类分类中各种鳍的特征的重要性不完全相同,所以鳍式可用于分类。 鲤的鳍式为D.3,15---22;A.3,5---7;C.20---22;P.1,15---16;V.1,8。 它的意义为D.3,15---22表示背鳍有3条不分支鳍条,15---22根分支鳍条数;A.3,5---7表示臀鳍有3条不分支鳍条,5---7根分支鳍条;C.20---22表示尾鳍有20---22根分支鳍条;P.1,15---16表示胸鳍1条不分支鳍条,有15---16根分支鳍条;V.1,8表示腹鳍有1条不分支鳍条,有8根分支鳍条 8、鱼类有哪几种皮肤衍生物? 答:粘液腺、鳞片、毒腺、发光器、警戒物细胞、色素细胞、珠星、鱼苗粘附器等。 9、鳞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为哪些鱼类所特有? 答:一共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①盾鳞,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成对角线排列,在外形上分为基板和鳞棘两部分,为板鳃类所特有。 ②硬鳞,埋在真皮中的菱形骨板,由真皮产生,成行排列,为现存一小部分硬骨鱼类所特有。 ③骨鳞。 10、某种鱼的鳞式为32---36(5---6 / 4---V),用文字说明其意义。 答:该鱼的鳞式表示为:侧线鳞32到36枚,背鳍起点与侧线之间的鳞片行数5---6行,4---V表示侧线到腹鳍起点的横行鳞数。 11、比较低等真骨鱼类和高等真骨鱼类在外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 答:低等真骨鱼类(软鳍鱼类):(1)腹鳍腹位;(2)鳞片为圆磷;(3)背鳍一个,由假棘和鳍条组成;(4)口裂上缘为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 高等真骨鱼类(棘鳍鱼类):(1)腹鳍胸位或喉位;(2)鳞片多为栉鳞;(3)背鳍两个,分别由棘和鳍条组成;(4)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 12、白鲢的脑颅可分为哪几个区?各区由什么骨片组成? 答:一、嗅区:鼻骨(2)、前筛骨(1)、中筛骨(1)、侧筛骨(2)、犁骨(1); 二、眼区:额骨(2)、眶蝶骨(2)、翼蝶骨(2)、副蝶骨(1)、围眶骨(6); 三、耳区:顶骨(2)、蝶耳骨(2)、翼耳骨(2)、上耳骨(2)、前耳骨(2)、后耳骨(2)、鳞片骨(2)、后颞骨(2); 四、枕区:上枕骨(1)、外枕骨[侧枕骨](2)、基枕骨(1)。 13、白鲢肩带有哪些骨片组成?与高等真骨鱼类的肩带有什么区别? 答:白鲢肩带由背至腹为:上匙骨(上锁骨)、匙骨(锁骨)、后匙骨(后锁骨)、肩胛骨、乌喙骨、中乌喙骨夫六块。而高等真骨鱼类无中乌喙骨。 14、鲤形总目的韦伯氏器由哪些骨片组成? 答:由前而后分别为:带状骨(与内耳的围淋巴腔相连)、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后方尖端与鳔壁紧密相连)。18、白鲢的心脏由哪几部分构成,与板鳃类的心脏有何区别。 答:白鲢的心脏由静脉窦、心耳、心室三部分组成。板鳃类的心脏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其中动脉圆锥有节奏搏动。 19、比较软骨鱼类和真骨鱼类在心脏、鳃区动脉构造上的差异? 答:软骨鱼类的动脉圆锥最为发达;真骨鱼类非常退化,成为痕迹性器官,只有1行或2行小瓣膜,具动脉球,不能搏动,为腹主动脉基部扩大成的圆锥状构造。软骨鱼类的出鳃动脉环绕鳃裂(最后鳃裂除外),形成若干完整的出鳃动脉环,环与环之间在底部和中间相连,每个鳃具1条入鳃动脉和2条出鳃动脉,硬骨鱼类基本上不构成环绕鳃裂的出鳃动脉环,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都只有2条;供应鳃弓和鳃下区域以及心脏等处的鳃下动脉在软骨鱼要比硬骨鱼发达。 20、详述中肾的构造及泌尿作用过程。 作:中肾为块状、坚实的腺体,包括许多中肾小管,彼此以结缔组织与血管隔开,中肾小管由单层的腺上皮细胞组成,借肾口通向体腔,另一端为盲状的球形扩大,而且前臂章向内凹入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的杯状深凹,称肾小球囊或鲍氏囊,背主动脉分支伸至每一肾小球囊中,形成球状的血管小球,并与肾小球囊的内壁紧接,肾小球囊及其相接触的血管小球,合称为肾小体或马氏体,是中肾的主要组成部分。 泌尿过程:有肾小体的鱼类其泌尿作用借肾小体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吸收作用而完成,背主动脉分支通过血管小球的渗透作用,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血球留在血液,形成原尿进入鲍氏囊,再通过肾小管吸收氨基酸、葡萄糖、水分、

鱼的类群

鱼的类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鱼的分类 2、掌握各类鱼的鉴别特征和常见类型 3、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 二、实验内容 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 一、软骨鱼类 (一)全头亚纲 头大而侧扁,尾细,体表光滑无盾鳞。上颌与脑颅愈合。4对鳃裂。背鳍两个,第一背鳍有一强大硬棘能竖立。雄性除腹鳍内的鳍脚外,还有一对腹前鳍脚及一个额鳍脚。无泄殖腔,以泄殖孔和肛门通体外。 银鲛目 黑线银鲛 (二)、板鳃鱼亚纲 体呈纺锤形或扁平形。口大,鳃裂5-7对,直接开口于体外。上颌不与脑颅愈合。雄性位于腹鳍内侧的鳍脚。有泄殖腔。 1、鲨总目 体呈纺锤形,眼和鳃裂侧位。胸鳍与头侧不愈合。歪型尾 (1)六鳃鲨目:背鳍一个,无硬刺,有臀鳍。扁头哈那鲨 (2)虎鲨目:头大吻钝,眼上侧位。鳃裂5对。背鳍两个,前方均有一个硬刺。有臀鳍。颌前方的牙尖细,后方的牙平扁呈臼状齿。宽纹虎鲨。 (3)鲭鲨目:背鳍两个,无硬刺。具臀鳍。鳃裂5对。食人鲨 (4)须鲨目:有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前瓣常有一鼻须。最后2-4对鳃裂位于胸鳍基底上方。鲸鲨 (5)真鲨目:软骨鱼中种类最多一类。白斑星鲨,锤头双髻鲨 (6)角鲨目:5对鳃裂,2个背鳍,大多有硬刺,无臀鳍,有喷水孔。短吻角鲨。卵胎生

(7)扁鲨目:鲨总目中唯一体型平扁宽大的类群。胸、腹鳍扩大,前缘游离。背鳍两个,小并位于尾部上方。无臀鳍。日本扁鲨 (8)锯鲨目:头平扁。吻长。鼻孔前方有一对皮须,具瞬膜及喷水孔。无臀鳍。日本锯鲨 2、鳐总目 体形背腹扁平。鳃裂腹位,胸鳍前缘与头侧相连。 (1)锯鳐目:身体梭形,吻扁平狭长,边缘具一行大而尖利的吻齿。尾鳍发达。尖齿锯鳐 (2)鲼形目:胸鳍往前延伸到达吻端或前部分化为吻鳍或头鳍。身体扁圆或菱形。 赤魟、鸢鲼 (3)电鳐目:体盘椭圆形。头侧与胸鳍之间的皮下具有特化的卵圆形发电器官,用 于捕食和防御。黑斑双鳍电鳐、日本单鳍电鳐 二、硬骨鱼类 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鼻孔位于吻的背面。鳃间隔退化,鳃丝直接长在鳃弓上。鳃裂4对,不直接开口于体外。鳃腔外有骨质鳃盖保护。鳍的末端生有骨质鳍条,大多正型尾。通常有鳔,肠内大多无螺旋瓣。生殖腺壁延伸为生殖导管。 两者直接相连。多数体外受精。 (一)、腔棘鱼亚纲 脊索发达。无椎体。头下有一块候板。无内鼻孔,鳔退化。体被圆鳞。偶鳍为原鳍型。分一目一科两属 1、矛尾鱼属:矛尾鱼无内鼻孔,无鳃盖,鳔退化。肠内具螺旋瓣,动脉圆锥发达, 无泄殖腔,卵胎生。肉食性。 2、马兰鱼属:马兰鱼背鳍两个,后背鳍较大,尾鳍无矛形副叶,无中轴,全部为 鳍条。体被齿鳞,脊索粗大。 (二)、肺鱼亚纲 大部分骨骼为软骨,无次生颌。终生保留发达的脊索,脊椎骨无椎体。有内鼻孔通口腔。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有丰富血管供应,能执行肺的功能。偶鳍内具双列式排列的鳍骨。有高度特化而适应于压碎无脊椎动物甲壳的齿板。肠内具螺旋瓣。尾鳍为原型尾 1、单鳔肺鱼目:体形侧扁,胸腹鳍粗壮。体鳞大。鳔不成对。具相等的角质齿板。 幼鱼无外鳃,成体不休眠。澳洲肺鱼

鱼类学实验指导(生物科学)

“鱼类学”实验指导 课程编号:12414350 专业:生物科学学时:39学时指导教师:龚小玲 实验一鳞片、色素细胞鳍条的观察(3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鱼类不同的鳞片形式、鳞片的分区、鳞片上年轮的识别,色素细胞的分布、种类、形状,鱼类不同类型鳍条的形态,为鱼类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鱼类的年轮的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年轮有识别的标识,鳍条的硬棘、软条、假棘的形态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对象:路氏双髻鲨、鲫鱼、鲈鱼、鲥鱼、鳕鱼的鳞片; 金鱼的色素细胞,鲫鱼的软条、假棘,小黄鱼的硬棘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甘油溶液、NaOH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镊子、玻片、透明胶、解剖镜、显微镜、烧杯、培养皿 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鳞片 1.盾鳞: 由表皮真皮发生(路氏双髻鲨) 鳞棘(露在皮肤外的部分): 棘突棱突髓腔通孔 基板(插入皮肤部分) 2.硬鳞: 由真皮发生(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 3.骨鳞: 由真皮发生 基本结构: 基区(前区) 顶区(后区) 上侧区下侧区鳞焦鳞嵴鳞沟年轮 分类: 按栉刺的有无分 圆鳞: 鲫(鳞焦偏顶区) 鳞嵴几呈同心圆排列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鲥(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顶区鳞沟与鳞嵴波状(几乎平行) 鳕(鳞焦偏顶区) 鳞焦偏基区鳞嵴呈小枕状鳞沟放射状(初级次级) 栉鳞: 鲈鱼 顶区有栉刺其它同鲫鱼 二色素细胞 取活体金鱼彩色鳞片,放在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色素细胞的种类、形状等。 黑色素细胞(活体放射状可变形死后颗粒状)

黄色素细胞(连成细胞) 反光体 三鳍条 硬棘: 不分支不分节 假棘: 不分支分节 软条: 分支分节 注意:显微镜观察盾鳞、栉鳞的栉刺、鳕鱼鳞片、色素细胞,其它使用解剖镜 作业:1.画出鲫鱼、鲈鱼、路氏双髻鲨鳞片的示意图(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 2.画出硬棘、软条、假棘的示意图 实验二~四鲫鱼、小黄鱼、鲳鱼的形态比较解剖(12学时)实验目的 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存在差异,对三者形态结构进行比较解剖,从而掌握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1)掌握鱼类形态解剖的基本方法,掌握鱼类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2)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从外部形态(如体型、鳞片、鳍条、侧线等)、内部结构(如肌肉、骨骼、消化、神经等)的差异,进行鱼类研究。 (3)运用比较解剖的方法,对鲫鱼、小黄鱼、鲳鱼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分类地位进行比较研究。 实验原理 鱼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从形态结构上可以推断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及它们的进化地位等。鲫鱼、小黄鱼、鲳鱼隶属于不同的目和科,它们有生活在淡水,有的生活在海水,食性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它们形态结构的差异。 实验对象 鲫鱼、小黄鱼、鲳鱼 实验药品与器材 甲醛溶液、解剖盘、解剖刀、剪刀、医用眼科手术剪刀、镊子、放大镜、棉花、注射器、直尺、解剖镜、投影仪。 实验步骤

鱼类学鱼类分类学部分

(鱼类从水中向陆地挺进过程始于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肉鳍鱼类如腔棘鱼、肺鱼等已具备了一些水陆两栖动物的初步特征,但它本质上仍然属于鱼类) 纳尔逊(Nelson.J.S,1976-1984)分类系统: 无颌上纲 盲鳗纲:盲鳗目、盲鳗科 头甲纲:七鳃鳗目、七鳃鳗科 有颌上纲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8目 鳐形总目:4目 全头亚纲:银鲛目 硬骨鱼纲: 肺鱼亚纲 双鳍鱼总目:均为古代鱼类 角齿鱼总目:肺鱼 总鳍亚纲: 骨鳞总目: 腔棘鱼总目:矛尾鱼 腕鳍亚纲:多鳍鱼目 辐鳍亚纲 软骨硬鳞下纲:鲟形目(鲟类) 硬骨硬鳞下纲:雀鳝、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 骨舌鱼总目 海鲢总目:海鲢目、鳗鲡目、背棘鱼目 鲱形总目:鲱形目 骨鳔总目:鼠鱚目、鲤形目、脂鲤目、鲇形目、裸背电鳗目 原鳍棘总目:鲑形目 巨口鱼总目:巨口鱼目

灯笼鱼总目:仙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长蛇鲻)、灯笼鱼目 副鳍棘总目:鲑鲈目、鳕形目、鼬鳚目、蟾鱼目、鮟鱇目、喉盘鱼目 棘鳍总目:鳉形目、银汉鱼目、月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刺鱼目、海蛾鱼目、海龙目、豹鲂鮄目、合鳃目、鲉形目、鲈形目、蝶形目、鲀形目 拉斯和林德贝尔格(1971)分类系统: 圆口纲 盲鳗目、七鳃鳗目 软骨鱼纲: 板鳃亚纲: 鲨形总目:8目 鳐形总目:5目 全头亚纲:银鲛目 硬骨鱼纲: 内鼻孔亚纲 总鳍总目:腔棘鱼目---矛尾鱼 肺鱼总目:单鳔肺鱼目、双鳔肺鱼目 角齿鱼总目:肺鱼 辐鳍亚纲 硬鳞总目: 软骨硬鳞类:鲟形目、多鳍鱼目 硬骨硬鳞类:弓鳍鱼目、雀鳝目 鲱形总目:海鲢目、鼠鱚目、鲱形目、鲑形目、灯笼鱼目、拟鲸鱼目 骨舌总目:骨舌鱼目、长吻鱼目 鳗鲡总目:鳗鲡目、囊鳃鱼目、背棘鱼目 鲤形总目:鲤形目、鲇形目] 银汉鱼目:将形鱼目、银汉鱼目、颌针鱼目 鲑鲈总目:鲑鲈目、鳕形目 鲈形总目:金眼鲷目、海鲂目、月鱼目、刺鱼目、鲻形目、合鳃鱼目、鲈形目、鲉形目、蝶形目、鲀形目 蟾鱼总目:海蛾鱼目、蟾鱼目、喉盘鱼目、鮟鱇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