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通风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通风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通风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1、工程简述

1.1、编制依据

1.1.1、本项目所供招标文件

1.1.2、本项目所供设计图纸

1.1.3、《压缩机、风机、泵类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75-98)

1.1.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GB 50231-98)

1.1.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36-98)

1.1.6、《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35-97)

1.1.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93)

1.1.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43-2002)

1.1.9、《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05-2001)

1.1.10、《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 20592-20635-1997)

1.1.11、《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42-2002)

1.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1.1.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GB 50194-93)

1.1.1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 50019-2003)

1.1.1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1.1.16、《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2001年新版)

1.1.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1.18、《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2004)

1.1.19、《工程测量规》(GB 50026-93)

1.1.20、《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 4272-92)

1.1.2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45-2005)

1.1.22、《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

1.1.2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5)

1.1.2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

1.1.25、《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DGJ08-88-2006)。

1.1.2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42-2002)。

1.1.2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1.2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0-052-2006)。

1.1.29、《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91SB1∽91SB-X1)

1.1.30、《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

1.1.31、管道及设备保冷(98T902)

1.1.32、《给水排水标准图集合定本》S1(上、下)

1.1.33、钢管配线安装(03D301—3)

1.1.34、室管线安装(D301—1~2)

1.1.35、管道及设备保温(98T901)

1.1.36、市地方关于工程施工和验收的规、标准、法律法规;

1.1.37、市地方有关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1.1.38、本公司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环境管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各种工序工法的标准程序文件。

1.2、工程重点、难点

本工程重点部位施工方案是指对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簿弱环节,或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分项工程或部位。根据本工程施工容的特点,系统调试工作是空调、通风系统安装的最后环节,系统是否能符合设计要求,直接关系到系统的使用效果,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确定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联合调试是本工程的重点。工程中的大型设备主要是空调室外机组。大机组单台毛重约0.5吨左右,小机组单台毛重约0.3吨左右,所以大型设备的吊装是本工程的难点。

1.3、施工深化设计

本工程项目技术部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认真组织好对所提供招标图纸(初步设计方案)自审、会审,领会招标文件容和要求,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并结合本工程招标文件要求及实际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分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深化设计,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审批。深化设计深度应达到招标文件的标准要求。根据深化设计、方案要求和有关技术、质量规,做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的准

备。

具体深化容如下:

1.作好深化设计总冷负荷以及每个空调房间需要冷负荷计算及校核工作;

2.明确冷媒管管径设计及材质要求、连接方式和保温设计;

3.说明冷媒管与室外机连接敷设方式;

4.明确冷凝水管管径设计、材质要求和走向平面图;

5.根据房间需要的冷负荷确定室机的选型、安装的定位尺寸并提供安装大样

图,室机风口面板的颜色的选择需要经设计方确认;

6.室外机的选型的确定和排布大样图及基础大样图,电气专业确定对应开关的

容量;

7.多联空调系统控制方案设计并配合精装修确定房间控制器的位置。

2、施工总布置

2.1、设立工程项目经理部

根据该工程的工期短、施工难度大、交叉作业多、技术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必须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工程项目经理部。

2.2、全面施工,齐头并进

该工程工期很短,为了满足业主按时投产的要求,需要采取多点面施工,多开辟作业面,集中人力和设备,较短时间完成主要工作量,以便为后期调试预留时间。

2.3、加大投入

由于时间紧,需要多作业施工,因此应加大投入施工机械和劳动力(有经验有技术的施工人员),争取提高效率,缩短时间。

2.4、设立技术管理小组

根据该工程的工期短、施工难度大、交叉作业多、协调工作复杂的特点,必须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工程技术组织体系。由项目总工程师任组长,各工种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工种技师为组员。

2.5、方案先行,样板引路

“方案先行,样板引路”是本公司施工管理的特色,本工程将按照方案编制计划,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从而实现在管理层和操作层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的熟悉和掌握,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的按期保质完成。施工方案覆盖面要全面,容要详细,配以图表,图文并茂,做到生动、形象,调动操作层学习施工方案的积极性。

2.6、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控制关键工序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工种间交叉作业多,施工工序繁杂,本工程将以施工进度计划为先导,以先进的技术管理及成熟的施工经验为保障,通过预见及消除影响因素,控制关键工序及合理调配施工资源等措施组织施工生产。

2.7、加强技术准备工作

1)如果中标,立即组织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抓紧时间进行图纸会审,技术标准的学习,将发现的图纸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

2)在吃透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尽早对自行采购的安装材料进行订货采购,争取器材及时进场,不误施工。

另外,尽量提出事先需加工的部件,提前预制。

3)加强技术交底,编写详细的施工方案。对于一些特殊的地段,如过路段,顶管段等;特殊的结构,如设备基础,管道固定支架,以及重要的部位应实地考察,提前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导施工。

2.8、严格进度控制,确保总工期

该工程涉及的技术面广,工期短,为将该工程按期完成,在工程建设中,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协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理想的优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偏离事先计划。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三三滚动进度计划,并进度计划的检查、控制与调整。

2.9、多方沟通和紧密配合

该工程涉及的单位较多,要依靠甲方的协调,主动与当地部门联系,争取各方

面配合。多方及时沟通,准时参加工程例会,发现问题主动积极与有关单位协作解决,不推卸责任,不回避问题。及早发现,及时解决。以用户为主的合理安排施工。

2.10、不可预测情况的紧急应对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们将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对策。当遇有关单位未能按期交出作业面及我单位所不可抗力时,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班加人保质量补工期;若遇技术难点时并影响施工进度时,我们成立攻关小组或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来确保工期。

2.11、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400KVA;临时供水管径用水DN100mm。临时设施平面布置详见附图一:施工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

3、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3.1、空调系统施工工艺流程

空调系统施工流程图

3.2、关键工序、复杂环节

3.2.1、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联合调试

系统调试工作是本工程是施工重点,在送回风系统调试中,应对影响工序质量的人员、仪表、测试方法,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工作质量。

(1).人员的控制:

调试测试人员应由专业调试工担任,能够熟练使用测量仪表,掌握空调基本原理,熟悉本工程空调系统,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有5年以上调试经验,数据处理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具体程序:

a.测试人员现场记录数据要真实、清晰,注明计量单位,认真填写记录表格并签认。

b.记录表要及时移交调试技术负责人并签认。负责人应核对表格的完整和真实性。

c.数据输入计算机应对输入数据进行核对,保证准确无误。

d.对无法辩认的数据和明显不合理的记录,应退回测试人员重新测量。

注意事项:

a.禁止非专业人员(一般操作工)进行调试工作。

b.记录必须有测量人员签认,记录的移交也应签认,避免记录的遗失。

(2).测试仪表的要求:

测定使用的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精度应高于被测定对象的级别,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测试仪表必须在公司计量管理控制。

具体程序:

a.对工程使用的计量器具要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并在公司工程部备案。

b.对所有器具填写检定周期表。

c.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仪表不得使用。

d.如发现测试仪表损坏,应重新测试已测试的参数。

e.测试仪表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下,防潮、防污等。

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