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合集下载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5篇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5篇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5篇生命无疑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开展一次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例文,希望你喜欢。

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篇1为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贯彻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响应学校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号召,20--年5月15日星期二晚上七点,教育科学学院11级应心一班在弘德楼12201教室举行以“珍爱生命,守护健康”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大型主题班会。

应用心理学1班全体同学到场参加,会议由班长李宇轩同学主持。

班会伊始,李宇轩同学为大家播放汶川大地震四周年祭短片《四川依然美丽》。

片中那一幕幕惨痛的画面,那一声声凄厉的哭喊,让全班同学默然悲叹,孩子们天使般的脸庞和笑容让不少同学感动落泪。

历史是那样的清晰,现实是那样的残酷。

在同学的提议下,全班同学起立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

悲痛的历史告诫我们更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学会珍爱生命,守护健康。

随后,李宇轩同学向大家介绍到,2023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希望大家牢记并学习相关知识。

接着,李宇轩同学重点介绍校园安全问题。

在饮食安全方面,他告诫大家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蟑螂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在财产安全方面,他建议个人要做到随手关门;寝室的人互相帮助照顾;贵重物品最好随身携带等。

学校应做好防盗设备的安装,如监控器;宣传防盗知识;增加物管的责任感;物管严加防范等。

他还教授大家几招宿舍用电以及火灾的预防和逃生办法,如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钩上;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物业人员检修,切勿乱动;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不在宿舍乱拉乱接电线;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尽量不要再宿舍内使用明火,不要在宿舍吸烟,即使有也不要乱丢烟头;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等。

论生命教育在现代教育视域中的应然性问题——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论生命教育在现代教育视域中的应然性问题——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注生活 的意 义和生 存 的价 值 ,他们 既 没有 自己的人 生理想 , 又没 有 自己的人 生规划 。 正 是这种 在精 神世 界 的空虚无 助 , 导 致心理 承受 能力 较弱 , 一目 遇 到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学 生生 命意识 的现 状及原 因分 析
生 命意识 是指 个体 对生命 存在 的一种 自觉 的认
括价值 意识 和安 全意识 等 。 从 总体 上说 , 大学生 具有 较 强 的 自我 意识 , 并具 备 了一定 的生存 能力 和 自我保护 能力 ,对 生命 现 象
具体原因时, 人们感受的只有更加 的悲痛和不解 , 为
什么那 些在 我们 看来鸡 毛蒜 皮 的事会 让他 们选 择放 弃牛 命或 残杀他 人生 命 一个 个真 实 的事例 摆在 面 前 ,迫使 我f 『 J 不 得 不认 真 分析 大学 生生 命意 识 的现 状, 探 讨生 命教 育在现 代教 育视 域 中 的应 然性 问题 。
第1 5 卷 第3 期
2 01 3 年9 f ]
闽西职业技 术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i n x i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Vo 1 . 1 5 No . 3
【 收稿 日期 1 2 o l 3 — 0 5 一 O 6
人生命的存在
I 基金 项 目】 2 0 1 1 年 闰 西 职业 技 术 学院 人 文 社科 ( 大学 生 思政 专项 ) 研 究项 目, “ 古 田 会议 精 神 与 当代 大 学生 人 生价 值 观 教 育 研 究
( M Y R WS Z 2 0 1 1 — 0 0 3 ) ” 阶段 性 研 究成 果 。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探析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探析
二 、 学 生 生 命意 识 缺 失 归 因 大 ( ) 会 环境 的 影 响 一 社
时的殴打 ; 安徽 合肥某大三女生因爱恋纠纷公然 在学校篮球 场上朝 自己的 同班 同学连捅 1 刀 ; 1 清华大 学刘海洋 的“ 伤熊
事件” 复旦 大学张亮的“ ; 虐猫 事件 ” ……这些 暴虐生命 的事

幅对联描写了这样的状况 :本科生 , “ 硕士 生 , 士生 , 生不 博 生 息; 教学 楼 , 舍楼 , 宿 实验楼 , 楼楼 可跳 ; 横批 : 空前绝后 。 足 ” 见大学生已经成为 自杀的高危人群 , 大学校 园 内的 自杀 事件 已屡见不鲜。笔者对本学 院学生 就 “ 是否有 过 自杀 念头 ” 这 问题 进行 了调查 , 结果显示 , 被访大学生 中, 6 .%从未 有 12 有过 自杀念头 , 也就意味着有超过 13的被访 者都或多 或少 /
容, 带来 了许 多不尊 重生命 、 至摧残 生命 的不 良后 果。大 甚 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主要现象 : ( 漠视 生命 , 力伤 害他人 一) 暴
校 园暴 力是指行 为人 针对在校 师生实施 的身体上 和心 理上的暴力行为 , 对学校 财物 或师生 财物 实施的暴 力行 为 , 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 。近年来 , 大学校 园里
产生过 自杀的想法 , 这个数据结 果令人不 安。大学生轻 生的 本 质根源是对生命 意义 和价值 的根本否定 。 ( ) 三 虚度 生命 , 无聊游戏人 生
的暴力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留心报刊杂志 、 广播 电视 或因特 网等媒体 , 不难发现 , 几年 国 内外 校园暴 力发生率 均呈 上 近
生命教 育的思想 最早是 由美 国学 生杰 ・ 纳 ・ 特士 唐 华 于 16 9 8年提 出来的 以生命 关怀 、 是 尊重 生命 为 中心 , 引导

三生教育心得范文

三生教育心得范文

三生教育心得范文三生教育心得新学期学校开展了学习“三生教育”这门课程,其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生存教育”,强调“学会个体和社会生存技能”。

学习“三生教育”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心和同情心,促进我们的身的安康开展,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和生理机能开展的顶峰期,朝气蓬勃,热爱生活,兴趣广泛,但又不顾条件允许急于满足条件需要容易造成失败和挫折甚至误入歧途轻视自己的生命把痛苦留给家人。

而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命价值,让我们牢固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尊严的价值理念,真正领悟生命的本质与价值。

所谓“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承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到达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

——三毛生命教育帮助我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安康地开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通过生命教育,使我们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开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开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开展。

当今社会,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冷淡,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

生命教育论文优秀范文

生命教育论文优秀范文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大学生生命教育新探索》摘要:受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仍是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要形式,较多强调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能力,而对大学生的人格、道德、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有受到重视,当他们的感情、个性需求被忽略时,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就产生了。

结果,一些大学生情感智商发育不足,表现出冷漠、孤僻的情感特征,一些在精神上无所寄托,甚至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陷入了迷惘,处于和自然、社会、他人疏离的困境中,因此大学生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偶有发生。

在大学生中全面加强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生价值一、生命教育的概念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主题,以各种教育手段,倡导大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珍惜、尊重、爱护、享受、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过程,从而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让大学生认识和珍惜生命则是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二、生命教育的起源,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发展情况生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思想,并在加州创建了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的阿南达村和阿南达学校。

多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力倡导生命教育,各种学术团体纷纷开设相关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美国。

美国的生命教育开始的主题是死亡教育,通过死亡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并以正确的态度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1968年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这一概念,到1976年美国已有上千所学校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还成立了各种相关协会,出版了许多普及书籍和杂志。

2.日本。

日本在修改的《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杀人、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等日益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对人、自然、生命的敬畏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的。

从复旦投毒案看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从复旦投毒案看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从复旦投毒案看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作者:张露濛来源:《楚商》2016年第03期摘要: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未来,然而当大学生对生命漠视,如何对大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进行引导无疑是当前大学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概述,指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观引言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某在2013年4月16日投毒造成了其室友黄洋中毒身亡,该消息使全国震惊。

2014年2月18日对该事件作出审批,被告人林某由于犯故意杀人罪而被判死刑。

根据被告人林某的供述,其犯罪动机只是由于一个巧合——愚人节的整人游戏,但是这样一个玩笑造成了一个鲜活生命的丧失。

这样的事件让人们震撼。

与此同时,大学生中自杀的事件也常有发生。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不管什么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是无力的,但是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有些大学生的生命显得非常脆弱。

虽然自杀、杀人等事件是偶然发生的,然而面对这样的事件,对教育的目的与价值进行反思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教书育人的事业,教育的任务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授,另外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充实生命、提高生命。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对大学生生命的关怀还不够,大学生生命教育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第一,大学生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人的角度,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大学生命教育开展的目的。

从生命层面,发现人生意义,寻找生命价值,对正确的生命观进行树立。

基于此,利用生命教育,大学生可以从内心对强健的心灵进行培养,对人生目标进行确定,对高尚的品格进行树立,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第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对人格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重建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思想等发生很大变化,直接影响人格的构建。

论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特征与培养对策

论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特征与培养对策

论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特征与培养对策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心态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一类人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命价值观作为人类的精神支柱,它能帮助人们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并分别从专业课程与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以及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合教育等四个方面阐述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特征社会的发展在为我们带来高科技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精神压力,近几年社会杀戮事件不绝于耳,而大学生在其中占据的比率更是不容忽视,不论是自杀还是他杀,这些事件都引起了社会、教育部门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关注。

通过调查和分析表明,在大学生杀戮事件当中,有绝大部分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价值观的缺失使得他们在面对激动情绪时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造就了一系列悲剧,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特征(一)积极生命价值观与消极生命价值观大多数调查报告都表明大学生在面对生命价值观时是积极健康的,无论是对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他们都表现出了尊重和关怀,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不断的努力着。

尽管他们在面对生命价值观的问题上积极思考主动探求,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了详细的目标和计划,但在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各方面压力的影响下,有部分人开始出现消极的生命价值观,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开始片面强调,渐渐的失去了人生目标。

(二)理想型生命价值观与现实型生命价值观在传统思想中生命价值观一直是衡量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标准,不论是金钱至上价值观还是权力至上价值观,这些以物质主义为目标的价值观都是不健康的。

在金钱主义的影响下有部分大学生从理想主义转变成现实主义,在物质主义的冲击下奉献型价值观与索取型价值观共同存在。

试析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试析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2期 ( 第5 总 0期 )
理 论 观
. 察
N o. 20 8 2, 0
Th o e i Obs r a i n e r tc e v to
Se ilNo.5 ra 0
试 析 当 代 大 学 生 生 命教 胄
胡 小 平
( 中山大学 教 育学院 , 州 广 50 7 ) 1 2 5
[ 摘 要 ] 当今 大学 生 自杀 、 力 等 事 件越 来越 引起 人 们 的 关 注 , 对 生命 的 漠视 令 人 担 忧 。 暴 其 从 生 命 教 育 的 内 涵 看 当代 大学 生 对 生命 漠视 的 原 因 : 生存 压 力 的增 加 导 致 生 活 意 义 感 的 消 从 失 ; 物质 追 求 的迷 失 导 致 个 体 生 命 的 迷 茫 ; 育的 异 化 导 致 对 学 生 生 命状 态 的 忽视 等 。 因此 , 对 教 应 从 价 值 性 教 育 、 长 对 话 和发 挥 学 生道 德 主 体 地 位 三 方 面 来提 高 大 学 生生 命 教 育 。 成 [ 键词] 关 生命 教 育 ; 学 生 大 [ 中图 分 类 号  ̄ 4 文 献 标 识 码 ] [ G60[ A 文章 编 号 -0 9 23 (0 8 0 -0 l —0  ̄ 0 - 2 4 20 )2 l 0 2 1
解 自己 生 命 的存 在 价 值 , 能 肯 定 自 己 , 受 困 难 , 越 自 才 承 超
我 , 真 正 享 受 生命 。 “ 并 ” 大 学 阶 段 是 人 的 自 我 意 识 逐 渐 成 熟 的 重 要 时 期 。 人 是 “ 什 么 ? “ 应 该 怎 样 生 活 ? ‘ 生 何 为 ” “ 为 人 生 ” 一 ”人 人 与 何 等 些 事 关 生 命 本 质 的 问 题 已 经成 为 大学 生 生存 发展 中 的 普遍 性 问 题 。 反 观 当 代 大 学 生 中 出 现 的 自 杀 、 力 等 事 件 , 校 暴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摘要:本文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原因,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目标以及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生命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6-0075-02当一个个花季生命因为不堪失恋的打击、贫困的折磨、就业的压力、人际的纷争,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的报道不断见诸于报端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时,人们在感慨漠视生命的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近乎见怪不怪的同时,是到了追问我们教育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这是良知被拷问后的必然,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1 大学生漠视生命的原因1.1社会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的转变,人们的生存压力增加,目标提高、任务加大、无处不在的生存竞争使人们身体疲乏;下岗失业、贫富差距、日益凸显的社会分化使人们心理失衡。

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人们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归属感。

于是,不少大学生迷茫、彷徨、无奈、消沉,“活得没意思”。

因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便利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催生出高效、迅捷的文化快餐与生活方式,世界变得狭小、生命失去神秘与尊严,人们被物质世界迷惑、主宰、驾驭着,在不断地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疲惫感与幸福幻象瞬间消失的无意义感裹挟着人的思维,人们抛弃精神家园的同时又被幻灭了的物质世界抛弃,寻求救赎的灵魂在生与死、灵与肉间倾轧,最后失去依靠的心灵无以寄托,只能漠视一切,包括生命。

1.2学校因素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遗憾的是,高校教育普遍存在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忽视人文思想教育的倾向。

在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被当成容纳知识与技能的器皿,流程化的教育将学生变成了有用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逐渐远离了教育的真谛。

当一名学生在学校只关心分数的高低,必然沦为分数的奴隶,最终成为思维狭隘,脱离现实的人。

这样的学生对生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

常不知所措。

表现出逃避、退缩、情绪失控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功利化教育的结果,使学生逐渐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疏离,丧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体会不到生命的真谛和价值所在。

大学生们获得了“何以为生”的技能,但缺少了“为何而生”的思考。

一旦遭遇到挫折与打击。

轻则产生心理问题。

重则走向自我毁灭。

1.3家庭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有的大学生从小被父母过多庇护、娇生惯养,导致其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任性自私。

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学习上、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能将他们击倒,甚至以自伤、自杀等方式来逃避问题。

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并且,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大部分家长常常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生活技能、性格养成方面的培养,使得一些孩子错误地认为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就在于考上大学,当这一目标实现以后。

一些大学生便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与生存的价值感,生命顿时陷入虚无主义状态,没有理想与目标,得过且过,消沉颓废。

1.4自身因素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处在17-23岁之间,正值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其心理发展处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重要阶段,即处在心理断乳期。

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会面对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封闭、自尊与自卑的心理冲突,一旦处理不好,常会引发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惊恐症等心理疾病。

从一些自杀的案例可以看出。

一些学生正是因为抑郁症的折磨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

难免会遇到人际冲突、恋爱失败、考试失利、就业受阻等负性事件,之所以有人选择面对、有人选择逃避,与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意志品质、人格特质有关。

偏颇的认知、过度的自尊、盲目的攀比。

常常让人丧失理智,情绪失控,行为失范,并经常被虚荣、嫉妒、自卑等不良心态左右,加之一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不善于表达,这样的负面情绪与负性事件长期郁积于心,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

对内则以自残、自杀的方式伤害自己。

对外则会报复社会、伤害他人。

2 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2.1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的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的,他在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探讨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center,简称lec),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

20世纪末,我国台湾教育界也将死亡教育和生存教育加以整合,称为生命教育。

它的主旨在于阐释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应有的尊严。

我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们在“生命教育”的内涵方面仍然存在诸多分歧。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生命教育界定如下:刘济良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

王北生等则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

使学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智慧的人。

冯建军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教人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

王学风认为,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成为对社会及他人有爱心,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

从上面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阐释可以看出,有的学者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体现生命教育的内涵,通过实践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怀。

有的学者从理性化的角度出发,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阐述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

2.2生命教育的目标大部分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应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个身心的和谐发展,启发生命潜能,深化价值反省,整合知情意行,引导主体在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过程中不断体会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

因此,目标体系可从人与自我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进行思考。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一,就自我发展而言。

可以通过开展生理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发展个性潜能,建立自尊与自信,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第二,就与社会关系而言,可以通过开展伦理教育、道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关心边缘人和社会弱势群体,明白群己关系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最终建构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三,就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可以通过生态环境教育、环保教育等内容,教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了解大自然的节奏和规律,并形成亲近生命、关怀生命、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最后,还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仰的教育。

通过关于理想、信仰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信仰、理想和人生之间的问题,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设定自己的终极关怀,以宏观的视野把握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3生命教育的内容基于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结合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况,从生命教育的目的出发,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2.3.1生命认知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教育。

首先要使学生对于生命的过程有所了解,只有从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精神层面对于生命的诞生、发展以及死亡有所认识。

才能体悟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从而学会珍惜、保护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并将生命的价值体现作为一生的追求,在这样的意识下,生命才能超脱日常的繁琐与痛苦,学会在过程中享受生活带来的所有感受,在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中成长与发展。

2.3.2生命态度教育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遭遇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事情,痛苦与挫折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缺少对生命观的正确引导,一些人就会沉沦于艰难与困苦之中不能自拔,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在纷扰的环境中放弃自己的追求,在沉重的生活下丧失快乐的能力,没有了使命感与责任心的生命将变得不堪一击。

热爱生命而不是鄙薄生命:珍惜生命而不是浪费生命:敬畏生命而不是漠视生命,这样的生命态度,才能让生命个体在艰辛的环境中仍然坚持与奋进,才能让生命个体看得到风雨过后的彩虹,才能让生命个体有直面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在舒适的环境中,也会有人抱怨生活、放弃思考变成行尸走肉。

2.3.3生命情感教育珍爱生命,首先要培养自己的生命情怀,丰富自己的生命情感。

大学生不仅要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不断超越自我生命的局限。

还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以敬畏的态度善待一切生命;不仅要体认自我的生命价值,努力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尊重其他生命个体的价值,珍惜每一个生命创造的奇迹。

不仅要感恩生命中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

学会分享与创造,努力拓宽生命的厚度;也要感激苦难、痛苦的人生经历,学会乐观与坚韧,将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探寻引向深处。

2.3.4生命生存教育生存能力是生命得以维系下去的基础,一个人没有生存的能力,就无法将生命的过程演绎的动人心扉。

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具备生存的能力,除了学好维持生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当今社会,我们在提倡见义勇为的同时,更应该交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技能,这样才既能救得了别人,又不会白白牺牲自己。

除此之外,在让学生认识生命生存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是通向死亡的存在。

死亡观教育就是让学生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死亡观教育不是让人们害怕和逃避死亡,而是教人们意识到人生命的有限性。

从而促使人们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通过社会实践实现有限生命的无限价值㈣。

2.3.5生命审美教育在生命历程中。

人不能没有审美精神。

只有在审美视角的触碰下,人才能在风雨人生中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审美精神凸显的是人生的诗意与物化世界的对抗。

审美教育让心灵不再任凭物质的鞭打却无所依托。

审美教育让理性的光芒通达到蒙昧的心中,使人变得有知识,有教养。

人们凭借艺术的审美体验而使蒙昧的心灵获得解放。

审美教育不仅使个体生命感受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艺术的美,同时也使个体更好的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拥有健全而自由的人生。

2.3.6生命价值教育生命真正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有机生命体的存在,而是有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意义。

人是追寻意义的社会存在物,人不仅期盼个体生命的延续,更关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人只有从物质世界抽离出来关照精神世界,人对生命价值与生存意义的叩问才可能找到回应的途径,并由此抚平焦灼、安顿虚妄。

人只有将个体生命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才能超越满足自我生存需要的狭隘性,并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尽自己所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等与外部世界产生联系的事情纳入自己的思考范畴。

在这样价值观的指引下,人的生命长度与宽度都会得到延展,人生才变得更为丰满。

否则,仅被自我的自然本能所鼓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